时间:2023-03-01 16:35: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一政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1.坚持的指导地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坚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时,必须坚定不渝的始终坚持在高职思想教育全过程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在,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在意识形态领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
想要构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学体系的主体。包含:“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方面内容。要以这几方面为主题构建新的符合新时代背景的高职思想教育体系。引导高职学生以八荣八耻为准则,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论思想指导,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荣辱观,并坚定不移的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出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学生。
3.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高职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尽量的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发感悟,进行自我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并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还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参与的热点话题,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真正的了解并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政治方针与思想,了解新的动态、新的变化。
二、问题设计“留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政治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师生互动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以便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留白”的运用。这里的“留白”主要是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思维开发。在运用“留白艺术”时,教师不仅要对问题设计进行精心考量,还要注意抓住投放时机。如果学生认知不到火候,或者缺少足够的合作探讨,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进入轨道,教师急于要结果,这样的“留白”就真的留出“真空”了。学生回答问题七零八落,找不到点摸不着边,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特别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请你用一个例子加以论证。中华文化有民族性,你能够找到相关依据吗?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什么关系?我让学生分组谈论这几个问题,并要求形成答题提纲。学生谈论比较热烈,看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果,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问题解答,而且答案比较全面。
三、教师评价“留白”,鼓励学生不懈追求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适当评价,这是最常见的教学现象。在实际操作评价时,教师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取得的效果存在差异。好的评价运用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和信心;相反,坏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破坏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伤到自尊心,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为不利。所谓好的评价方式,也就是要具有“留白艺术”特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认可。即使学生回答完全不正确,教师也要“嘴下留情”,给予学生的努力以正面评价,尊重学生的劳动。这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高中生很爱面子,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那些不靠谱的答案,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很用心,一定可以给其他同学带来一些有益启示。”或者是:“你有独到见解,不错,还需要加以完善。”学生获得这样的评价,自然比较舒服,相比教师粗暴批评否定当然要好很多。这就是给学生“留足面子”,也就是“留白艺术”的实际应用。对于班级里的优等生的优秀表现,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注意“留白”,对独到见解给予肯定,但不过分吹捧,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抓住称赞时机,向学生传递友善和关爱,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
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笔者下到外贸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企业反馈来的信息是: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另外,外贸公司的岗位也较多,除业务员外,还有跟单员、晶管员、单证员、财务、统计等;就业务范围来说,也是多管齐下,出口、进口和内贸。例如,笔者调研的其中一家公司——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2年进出口额为32,788万美元,其中出口占5,096万美元,进口却占27,692,万美元,进口额居浙江省外贸行业第一位。累计销售额41.5亿元,显然内贸也占了相当大的一块;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标准是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不招最优秀的,只招最合适的,例如,对于业务员和跟单员的要求往往是不一样的,业务员英语要求较高一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跟单员.要求熟悉工厂管理流程,当然,不管业务员还是跟单员都要求较高的素质,如待人处事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等。
通过学生和企业两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重理论,轻实践。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②重外贸,轻内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往往是同时面对两个市场,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销售全球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普遍认为外贸较内贸更加体面,这种认识是危险的,不利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其实外贸往往较内贸交货期要求得更高.品质质量更加严格,也更加辛苦。③重出口,轻进口。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缔结、履行为纲进行编写的,很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出口比进口重要。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利润很薄。通过对我国1978—1998年有关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进口不但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更大,进口的边际生产力达到1.281,即进口增加1元,会使GDP增加1.281元。①20多年来,我国进口的大部分是急需的生产资料、中间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等,其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可低估。④分散性.各自为政。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往往会过于强调自己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整合国际贸易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凸显高职国际贸易人才比较优势
“课程整合”的概念是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因为社会分工精细所导致的教育因素发展片面化。理论上,“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课程整合的本质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由于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实践形式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依托和丰富的存在形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构建
李岚清同志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思想与其相反,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深受一线岗位欢迎。
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我们将之扩展为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根据外贸行业一线管理工作岗位的特征,分解如下图。
1.在教学上对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KAS三者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KAS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合成的。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的,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
(二)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取得显著成绩。北美地区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②。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从“双元制”模式经验中可知,实现该模式的关键是有一个实力较强的企业与高等职业学院联合,且最好是著名的或大型企业。原因很简单:该著名企业也是人才需求方,故学生毕业去向明确,在校期间学习针对性强;通过自己企业所培养的学生势必是最了解企业的.可以节省企业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成本,缩短新员工见习期.校企双方取得双赢效果。德国“双元制”模式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是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不仅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充分利用西门子公司先进设备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在理论教学上.西门子公司与技术学院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进行充分协调,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实际.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并进人世界前三甲,与其采用“双元制”模式所培养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密不可分
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法规及政策尚未健全,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等职业学院为数不多。相比之下.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也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以此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三)“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高职专业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为更好地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国际贸易》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当讲述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时,可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以“汽车”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也可以当地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习厂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据专业进程表,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单项实训项目和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外贸地理实训:在《外贸地理》课程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国际商品资源分布和地理航线。②外贸单证实训:在《外贸单证与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能让学生得到很大启发。③综合技能实训:《外贸实训》是集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此,我们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最后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去实际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练兵,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对于实习基地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比如,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到海洋运输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参观本地的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运费和保价,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等。
当然,毕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也可归人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了解非常及时。(见下表)
注释:
①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1.6,P2—6。②邓泽民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2003.1。
参考文献
[1]舒惠芳.高职迥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7,P51—52。
[2]张桂春,刘彦鹏.试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适需[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旧4.2,P28—31。
[3]中国工厂”再审视[J],21世纪经济报道,2004.3.11,9—12版。
[4]田心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闭中国高等教育,2000.3,P24—25。[
1.传播作用.校园公益广告具有传播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日常行动的功能.同时,校园公益广告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涉及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准则,保护校园环境,维护自身健康与安全等内容.这些不同的信息以校园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出来,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枯燥无味的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作用.校园公益广告通过校报、宣传栏、互联网、手机等形式进行宣传,这些媒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校园公益广告的娱乐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不仅改变了以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抽象的方式,改进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行动的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合理利用校园公益广告,能够强化工作效果.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能够增强公益广告的趣味性、生动性.制作水平高,富有哲理的公益广告能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相关的内容,并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进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达到校园公益广告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尽管在心理上受到相关知识的熏陶,但这种熏陶和影响是浅层的,难以持久发挥作用,而校园公益广告正好能够巩固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学生在收看公益广告的时候,一旦对广告内容产生认同,就能够从心理上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公益广告的内容,就会刺激到在大脑里存在的相关内容,已经存储于大脑的信息将会再次被提醒,从而起到强化作用.
4.塑造作用.优秀的校园公益广告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学生则在公益广告相关内容的指引下,通过自我审视、潜在改造或者是教育重塑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二、充分发挥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正因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公益广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得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结合校园公益广告的特点和功能,笔者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掌握科学的公益广告宣传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公益广告,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为了促进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合理的宣传方法.
第一,理性与情感的结合.在公益广告的应用上,通过将理性和情感结合起来,提高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能.在这里,理性主要是指在运用公益广告的时候,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而情感主要是指通过合理选用公益广告的内容,运用感性的力量感染对象,从而实现特定的目的.例如,在图书馆、教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为了达到感染和鼓励学生的目的,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可以设置名言警句,“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等等.设置这样的格言警句,通过运用说理的方式,能够让人受到启迪,也能够催人上进,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更好的条件,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的言行,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公益广告中如果运用感性的力量,改变格言警句的严肃性,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起到利用公益广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例如,在洗手间、洗衣房等,为了唤起学生节约用水的理念,可以将广告语设置为“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在这则公益广告的设计上,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从而让人产生联想,领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并且在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共鸣,从而提高节约用水的主动性,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为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注重将理性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对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加工,并赋予一定的艺术手法,然后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说服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在校园公益广告宣传中,通过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有利于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广告具有为学生提供娱乐的目的,如采用文学性、艺术性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而学生又是一个善于模仿、渴望新知、勇于创新的群体,追求的是自由,厌恶呆板的说教方式.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公益广告作为载体,在广告主题和宣传词等方面进行创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娱乐,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校园公益广告不能过多的包含通俗娱乐或者一些表层信息,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学生在接触不同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长时间沉溺于通俗娱乐和表层信息中,会降低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或者丧失社会行动力.而如果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式,即在公益广告宣传中,提示某些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从而促进学生迅速采取行动.例如,在劝说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刷牙习惯的公益广告当中,在广告宣传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强调牙病的痛苦,展示齿槽溃烂的画面,并配上文字说明:“如果不刷牙,你也会这样.”该校园公益广告在设计中,通过采用警示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能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增强了学生的爱牙护牙意识,有利于实现广告设计的最初目的.
第三,明示与暗示相结合的方法.明示是指校园公益广告给出明确的结论,所表达的观点鲜明,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且通过学生的学习之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公益广告当中,可以设置以下广告用语:“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通过设置这样的广告词,明确指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行为有失风度,强调学生在公共场所要讲卫生,讲文明,有风度,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提高行为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而暗示是指在学校公益广告宣传当中,给出提供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将观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隐藏于材料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给出判断,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摘要】采用多种荧光增白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漂白染色,测试加白后白度和模压后白度,并进行对比,筛选出最佳荧光增白剂EVB进行增白。试验对染色温度、匀染剂、pH值、成品定型温度、软油以及模压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染色温度选择130~140℃之间,匀染剂1g/L,选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值在4.5~6.0之间,成品定型温度控制在100~130℃,选用软油P,并建议模压温度180~195℃,模压时间120~190s比较适宜。采用优化工艺后大生产增白效果和模压后白度比较理想,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4级以上。
关键词 增白剂;漂白;染色;模压;色变;涤纶织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TS192.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01-05
0引言
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发展成为涤纶纤维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涤纶织物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是合成纤维中耐热性最好的纤维,其热塑性好,因此涤纶被广泛用于做女式内衣。特白色具有洁白明亮、粗犷豪放、清新自然的特点,深受市场追捧。但是在低浴比气流缸漂白染色的涤纶织物高温模压后容易出现严重变黄、荧光花和色点等质量问题。
实验针对分散荧光染料在低浴比气流缸生产中优化染整生产工艺,并进行生产实践,解决上述漂白色模压后质量问题,染色效果理想。
1试验
1.1材料
织物:涤纶双面织物(8.25tex/72FPolyster),门幅155cm,克重148g/m2。
化料:软油S(德美化工),软油P(德美化工),软油W(克莱茵染化),分散荧光增白剂EVB、EDB、EBB(亨斯迈化工),分散剂P(克莱恩化工),醋酸,醋酸钠(均为市售化工原料)。
设备和仪器:THEN型气流染色机、门富士MONTEX型定形机(立信染整机械有限公司)、Datacolor型测色配色仪、pHS-3B型pH计;2000W电炉;GF-200型电子天平。
1.2工艺流程
染缸加白pH值稳定酸出缸烘干成品定型验布打包入仓。
1.3大货漂白生产工艺
涤纶分子链上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涤纶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一般采用分散荧光染料高温高压法染涤纶。
1.3.1染色工艺曲线
染色工艺曲线见图1。
1.3.2工艺处方与条件
荧光增白剂EVB/%(o.w.f) 0.6
荧光增白剂EDB/%(o.w.f) 0.6
荧光增白剂EBB%(o.w.f) 0.6
分散剂P(g/L) 1
醋酸(g/L) 1
醋酸钠(g/L) 0.5
柔软剂PA(g/L) 1.0
渗透剂JFC(g/L) 1.0
浴比 1∶5
保温时间(min) 10
1.4测试方法
1.4.1pH值测试方法
采用AATCC81-2006pHofWater-ExtractfromWetProcessedTextiles(湿加工织物水萃取pH值)测试标准[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称取10±0.1g的棉漂白织物,如果样品克重太小可以把样品剪成小块;
在烧杯中以中等速度煮250mL蒸馏水10min,浸入样品,用表面皿盖住,再煮10min;
冷却至室温,用镊子取出样品,并把样品上的液体滴回烧杯中;
测定烧杯中液体的pH值。
1.4.2白度测试
采用Datacolor测色系统,将试样折迭4层,在大孔径D65灯光源下测定加白后的白度值W。W表示模前白度与模后白的差值,即W=W(模前)-W(模后)。
2结果与讨论
2.1染料的筛选
不同染料加白后织物的白度及其高温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见表1。
由表1可知,同样染料份量所染涤纶织物白度比较,增白剂EVB和EBB比EDB白度值要大,获得的白度较高。从高温模压后白度变化值看,增白剂EVB和EBB要比EDB模压后白度变化小。综上所述,选用增白剂EVB做高温模压染料比较合适。
2.2染色温度的影响
选用增白剂EVB在不同染色温度下,涤纶增白白度及其高温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见表2。
由表2可知,染色温度增高,涤纶织物获得的白度也增高,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W越小。
在沸腾状态下(100℃),涤纶分子链段运动较少,纤维内所出现的“瞬间空隙”少,此时分散染料上染涤纶比较困难。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链段运动加剧,“瞬间空隙”随链段运动的加剧而增大增多。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散染料分子颗粒变小,游离分子增多,染色上染率增大。因此,分散荧光增白剂加白涤纶织物,温度越高,染料分子上染越好,高温模压时,织物的白度变化值W越小。而温度太高易使涤纶酯键水解,造成涤纶织物的弹性、强力变差,因此综合温度对染料、涤纶纤维性能及上染率的影响,高温高压染色的上限温度应选择在130~140℃之间[1]。考虑到品质安全位和能耗影响,实际大生产选用135℃增白染色。
2.3分散剂份量的选择
实际生产中分散染料染白涤纶织物时也会加入一些分散剂,使染料在纤维上均匀上染,改善模压后荧光花和荧光蓝点的问题。表3为分散剂份量对漂白涤纶织物白度和布面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分散匀染剂P份量在0~1.0%之间,白度没什么变化,P份量大于1.0%后,随着分散匀染剂P份量增大白度稍有下降,分散匀染剂对白度影响不大。在布面效果方面,分散匀染剂份量在0~0.6%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问题,当大与0.8%以后,布面品质都较好。经大生产实践证明,选用1.0g/L的匀染剂P比较合适。
2.4pH值的影响
近年来,对纺织品的pH值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人体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入侵,因此纺织品pH值在中性(pH值为7)至弱酸性(pH稍低于7)之间对皮肤最有益。若皮肤表层的pH值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甚至损害人体的汗腺和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健康[2]。内衣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衣物,对pH值的要求要高于普通衣物。涤纶模压漂白织物的pH值对模压色变也产生影响,因此其pH值的控制非常重要。
2.4.1高温模压漂白织物pH的要求范围
调节不同pH值的涤纶织物经相同模压条件后白度变化的对比见表4。
由表4可知在pH偏酸性时模压后白度的变化值W比较小,pH值较高偏中性或碱性时,W值变大,说明模压后涤纶漂白织物变黄严重。所以模压涤纶漂白织物的pH值应该控制在偏酸性,一般要求的范围是4.5~6.0之间。
2.4.2出缸染浴pH值的调节方法
模压涤纶漂白织物的pH控制在偏酸性(4.5~6.0之间)有利于色变W值的控制,因此在加白后需调节染浴的pH在偏酸性才可出缸,传统调节pH值采用HAc控制,考虑到HAc容易挥发,大生产pH值波动性比较大。选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可将pH值稳定控制在4.5~6.0之间。湿布存放时间长会导致上、中、下层出现pH值波动,因此出缸后必须保证24h干布,可避免此问题。
2.5成品温度的影响
涤纶织物的后整理定型可以使成品尺寸稳定、手感柔软丰满、光泽柔和、布面平整而富有弹性。定型温度的选择应以能获得最佳的成品效果且成品色变最小为标准。同一涤纶漂白织物(W=150)在不同定型温度条件下的模压色变W如表5。
由表5和图2可知,成品定型温度越高,涤纶模压色变总体呈增大趋势,特别是定型温度大于130℃以后,模压后变黄的程度越来越明显。成品温度太低,干布成品机速太慢,且涤纶织物尺寸稳定性差。因此实际生产中,选用100~130℃成品定型温度比较适宜。
2.6软油对涤纶模压色变的影响
相同成品条件和模布条件,不同软油模后色变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不加软油,模压色变W最小,但模压手感较硬,影响美观;加软油S和软油P后模压色变W要比加软油W小,白度效果较好;软油S模压出现黄斑,品质没有保障;加软油P和软油W模后效果好;综合比较,成品定型适用软油P比较理想。
2.7模压条件的影响
模压是根据纺织材料在受热过程中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的加工,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纤维发生应力松弛现象,并发生某种稳定形态的加工过程[3]。涤纶作为模压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手感爽滑、光泽柔和,尺寸稳以及易洗快干等优点。涤纶模压成型,是一个热历程,因此在模压过程中模压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还跟模压的时间有关。
2.7.1模压温度
涤纶模压的温度选择取决与涤纶纤维的热学及其他物理性能。本实验模压材料选用特白涤纶织物(W=150)为罩面和罩里,中间加聚氨酯软泡。设定上模和下模温度相同,重点讨论模压温度对涤纶特白织物模压色变(主要测试罩面的色变值)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知随着模压温度的增加,模压色变呈增大趋势。模压温度决定了模压产品的优劣。模压温度偏低,其所提供的热运动能量不足以使纤维大分子的运动、固化完全,生产的罩杯成型差且水洗后尺寸稳定性差。随着模压温度的升高,纤维大分子的运动、固化完全,生产的罩杯成型性好,洗后尺寸比较稳定。当温度超过200℃时,模压色变比较大,织物变黄严重。此时已超过涤纶的定型温度,并达到了涤纶的软化温度,涤纶的手感柔软度变差,容易导致涤纶发生热熔粘在模具上。因此,模压温度的选择在既能获得优良的产品性能而又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尽量选用高温进行加工。
由表7可知模压温度在170~195℃时,色变不大,为保证模压产品的手感及尺寸稳定性,一般建议模压温度为180~195℃。
2.7.2模压时间
在高温条件下,纺织材料成型及固化都需要一定时间。不同模压时间下模压色变W的变化如表8。
由表8可知模压时间越长,特别是超过190s以后,模压色变太大。织物白度下降太大。而模压时间太短,罩杯不成型或成型差,一般建议模压时间为120~190s。
3大生产染色结果
3.1颜色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工艺,统一染色及模压条件,成品跟踪了生产的大货模前及模后颜色的变化。
由表9可知,跟踪的6单大货的模前/模后颜色变化稳定,颜色的重现性好。模压色变W值较小,模压色变比较稳定。
3.2牢度的稳定性
牢度是评定纺织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内衣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对牢度的要求更高。因此跟踪了采用上述工艺生产大货的牢度,以确保产品符合穿着要求。
由表10可知,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涤纶模压漂白织物全部牢度在4.0级以上,符合内衣的牢度要求。
4结语
4.1选用增白剂EVB加白的涤纶模压漂白织物模压色变小,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白度。
4.2染色温度选择135℃,染色同浴加入1g/L的分散剂P可有效防止出现荧光花、色点等布面品质问题。
4.3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在出缸前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值,pH值范围在4.5~6.0时,模压色变小。
4.4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成品定型的温度选用100~130℃比较适宜,模压色变比较小。成品定型选用软油P,可保证手感等布面品质,对色变影响较小。
4.5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模压条件建议选择如下:模压温度180~195℃,模压时间120~190s。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尺寸稳定性好、手感柔软,模压色变小。
参考文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表述的准确性以及清晰性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表达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一定要避免冗长的话语,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精确性,一定要言简意赅,划分出重点,还要保证语言表述的透彻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段落的实际意思。
1.2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
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比较枯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语调也比较平缓,使得教学的内容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在讲课时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还要具有节奏性,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生动、直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愿意听课。
1.3增强语言的风趣幽默性
通过调查显示,一些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教学效果更佳,在课堂中,一般学生在前15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后15分钟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住教师讲课的内容。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文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提问艺术
2.1把握提问的灵活性思想政治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要做好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一定要增加提问的环节,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提问的灵活性,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2.2保证提问密度的合理性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满堂提问,这样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质量,要激活学习的思维,这样可以改善学生疲惫的学习状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意图的明确性,还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对学生集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提问时要保证密度的合理性,要引导学生由简到难的提问顺序,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空间,这样可以改善学生学习中的惰性。
2.3掌握提问的难度
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中,还要掌握住提问的难度,思想政治课有的内容比较深,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学生存在一定思维定式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打破思维的定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将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留到课堂的最后,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由浅入深,做好知识的过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3.1以饱满的热情投入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可以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课堂环境,学生会被这种热情感染,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更好的与教师互动。教师只有具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情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
3.2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可以通过引入课外知识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课内容广泛,逻辑性强,高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把教学内容讲解得妙趣横生,使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变得活灵活现,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精确掌握本专业的词汇和术语,而且要时刻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所出现的与本学科相关的新的词汇和术语,并能科学恰当地运用,使其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时代感、新颖感,有效激发学生猎取新知识的兴趣。科学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在讲授时,语言干瘪,枯燥无味,没有饱满的情感。可见,增强教师语言的“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3.3扩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既抽象又广泛,不仅教师讲授难以把握,而且学生理解掌握也有难度。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粹说教、空洞教条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把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事实、案例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相结合,相辅相成,学生才能信服,才能自觉地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化成精神信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探究活动及其理论基础
课堂探究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活动,主动参与探究、生成知识、发展能力。一般来说,探究式课堂包括以下环节:创设情境、组织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适时点拨、交流成果、成果评价。从教学实践角度,课堂探究活动运用最多的是问题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方式又可以分为自主探究活动、合作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活动设计相对简单,往往以单个问题的形式引导,一般不需要书面提示,也不需要太多情景铺垫,书本上已经有的大多数探究活动属于这一类型。合作探究活动相对复杂,往往以一系列情景和问题的形式出现,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往往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要答好审题和合作至关重要。
课堂探究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体验的时间和机会,集中学生“生活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堂探究活动的思想源于西方教育思想,后来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课堂探究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
1.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提出,在学习观念和原理时,教师不是直接呈现答案,而是提供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搜集证据、有所发现。这种教育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秉承了学习者自主探究精神。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激发潜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习形成持久的记忆。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人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创新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多元智力理论在创意思维开发和多元评价体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探究式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关注学生心智和人格精神。
二、课堂探究活动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好生活经验分享与创造新生活的共同梦想是学生积极交流的原动力,因此,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生活与成长展开,精心设计。一节成功的课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探究活动的成功首先要有科学的设计。一般来说,高中政治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要关注以下问题:
1.主题明确、新颖、生活化
问题设计始终围绕主题展开,主题明确,切合书本的重难点,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求。这样的主题才有深厚的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台阶可上、有理论提升空间。主题要具备新颖性,匠心独具的主题设计往往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创新的源泉,生活化的主题契合学生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为生活质量的提髙引路。有用的知识,必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自主学习不可缺位
自由阅读是自主学习的方式,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课前有一定预习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一定的探究问题。知识预习是没有问题预设的、纯文本式的、自由阅读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教师主导的课堂学习所不可替代的阶段,很多后进生就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补充”完成这个阶段才进步的。观察高三文科班的后进生高考分数未必比中等生考的分数差,就是因为后进生在高考压力下回头看书了,中等生则因为没找到更上一步的台阶而裹足不前。
3.问题设计要具有连贯性
探究活动的问题设计,可以是基础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可以是知识运用基础上的能力提升。共同点在于主题一定要有探究价值。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不可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或者思考讨论后也不会有定论或思想提升空间的,也没有设计探究活动的意义。从运用效果来看探究活动对中等难度的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实施较佳,这也符合“猴子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常识。同时,探究活动更关注过程,过程合理了学习效果才能更好。问题“支架”搭得好,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更容易成功。
4.重视过程与结果生成的关系,给予全面评价
评价标准应多样、全面,运用“在场”评价法。经历同一个过程,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这是基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商优势和先天不足。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用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回应要积极、全面地看待,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评价标准不应“一刀切”。突出“在场”评价法来探究学习的质量。“在场评价法是对建立在科学主义基础上的考分评价法的扬弃,是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场’评价法包括学生的参与场、思考场、情绪场。”
在一节公开课“社会发展规律”上有这样的活动设计:(1)请分析本班重名的人,并请他本人来说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2)名字对你的影响有哪些?问题设计来自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点紧紧围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展开,学生反响强烈,乐在其中,理解知识透彻,能力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教学效果很好,令人欣赏。
三、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施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合作探究活动的成败最后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合作参与度。发挥整体的最优效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既竞争又合作?这不仅是教学上的难点,也是管理中的难点。因为人是复杂的,人与人的合作更复杂。我的做法是:讨论时鼓励积极参与,并制定奖励机制——书本知识运用的较好的小组可免默写检查只提供答案,甚至给予一定的待遇——连续胜出的组有下次合作探究活动的评审权。开展探究活动,还需要必须特别关注一些问题:
1.需要践行民主和创新思想,培育人性化的课堂
政治课体现国家意志,多考虑社会需求,实际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态度决定一切”说得夸张了些,但反映出积极的学习情绪带给学习效率的几乎决定性的影响。不要苛求每位同学的心态和情绪都恰好调整到最佳,大多数人在状态就可以了。我认为90%的同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就可以实现“10带1”的较佳效果,对于个别集体氛围带不动的老师就要及时重点关注、交流一采用重点进攻的战术。比如,按此计算,文科一个班不足50人,每周5节课,课上5人有问题,每天专攻一个,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绰绰有余。
2.需要重视探究过程的信度,提高探究参与能力
有效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民主化的过程,平等对话才能提高探究过程的信度。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参与是否真实有效,表现在小组合作诚意高与参与人数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提高。
3.需要既放飞学生思维,又紧销探究主题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探究活动的参考答案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型的,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广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可能。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的时间也会延长、内容也会增加,思考会更深人,更可能会提出问题,从而克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教学案例,作为说明。在必修3“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生活的中心环节”这一课,我实施了一次合作探究活动:谁感动了我。这是一次失败的课例,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总结经验教训。高二学生前一天晚上集体观看了“2013年感动中国”,课上我设计了合作探究活动,6人小组(共7组)具体讨论、上台发言(时间共10分钟~15分钟),合作探究主题:……感动了我,围绕话题:(1)感动我的人物或事迹,可以是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也可以是身边的人或事。⑵对我的道德品质的启发。(3)据此提出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在讨论的环节大家很热烈,只有一个女生组出现了冷场,我指导她们猜拳决定发言人,但最后这组依然没人上讲台,这对我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在发言的环节,其余6组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积极关注和笑声,但是1组脱离话题被我当场指正〇5组发言人都是本班活跃分子能脱稿即兴发言,观点代表性不强,参与度受限。最后所有组的发言都回避了第3个话题,这影响了我的信心。这是我保留的精心设计啊,就这样白费了,接下来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中上完课的。
依据课堂探究活动的特点与原则,现对以上案例分析改进如下:首先,探究活动设计环节不完整,没有强调自主学习。不可忽视学生的新课预习环节,仅课上看两眼而没有对书本知识的思考是不够的,课前提前预习,学生对道德建设与道德楷模的关联度的理解会更深刻,参与和发言就会更深人。其次,探究活动问题有待改进。探究设计围绕的话题由三个减少到两个就更容易集中,或者第三个话题不删除,增加适当的书本提示——即教学支架搭稳,降低难度,增强与书本知识的关联度,探究活动也许就会反败为胜。最后,学生有新的认知,以人为本。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如这次探究活动心理预期设置适度,教学效果就会比现在要好。还可以建议学生改进发言稿,内容不仅是个人观点关键词,还要包括其他同组同学的观点要点,形式从纯文字稿换为图像框架,启动左右脑共同工作,形成思维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依托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教学团队建设的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和改革,维护其重要的地位,从各个方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看却参差不齐,总体上综合性院校最好,文科类学校为其次,理工类学校的大部分状态有待提高。
1.行政机构建制。教社科[2008]5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理论研究机构,又是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部分高校已经按照文件要求,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二级机构。但是,考虑到各种情况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依然持观望态度,没有实质行动,依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门维持在教研室的级别,有的学校虽然也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但都是所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而已。当然,有的理工类院校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南昌航空大学,由于其学校领导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不仅建立了学院,而且在建设经费方面也能够满足需要。可以说,只要行政建制一天不真正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就不可能得到维护和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各省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并且要求没有按照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办事的高校,务必于2009年秋季开学前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独立二级机构。
2.学时保障。按照教育部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规定,高校必须按照各门课程的学分开设,不得随意变动,具体学时依据各高校的标准确定。大部分高校在学时保障方面还是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在学分和学时方面严重不足。有的学校表面上学时和学分都有保障,但却随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导致理论教学学时变相减少,这明显违背了教社科[2008]5号文件规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学分为2学分文件精神,这种学时安排使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学时不足,只能够蜻蜓点水地抓住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讲述,很难系统讲述。
3.同工同酬。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应该不低于其他教师,甚至可以向其倾斜。大部分学校是能够实现同工同酬,甚至也的确有部分高校进行了适当倾斜。但是,有些高校,包括理工类高校,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总是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没有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同工同酬,更不可能有所谓倾斜。
面对这种生存环境,要真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引起高校党委和行政的进一步重视,在高校党委和行政的相关政策的扶持中,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的生存及发展环境,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为高校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学团队的差异性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立必须经过正常的程序,按照学校的整体部署进行,与其他教学团队共同竞争,并经专门机构最终认定。按照教高[2007]1号文件的精神,对教学团队进行培育、遴选和建设,对于不符合建设要求的教学团队,必须终止建设。
1.遴选过程中的基础差异问题。理工类高校是以理科工科专业为重点、特色和代表的学校。一般来说,理工类高校中发展水平高、发展历史长、学科层次多和实力强的专业都是理科和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则都呈现出学科点少、层次低、办学时间短和实力弱等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虽然时间也很长,但是,由于理工类高校一般没有本科专业做依托,其发展水平与其他综合性院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如何在相对较低的基础上谋生存求发展,关系到教学团队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团队遴选过程中,如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其他强势学科的教学团队在同样条件下竞争,将很难获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资助。因次,高校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基础科学分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进行适当扶持非常重要。
2.运行中的扶持力度问题。教学团队通过遴选后,将在遴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着手进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不仅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会进行资助,团队所在学校也需要进行配套资助,校级教学团队则由学校直接进行资助。在确定资助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否需要进行倾斜、如何倾斜,关系到教学团队的发展。
3.考核标准的差异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关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必须接受主管部门的定期考核。由于身处理工类高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与其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如何依据这些差距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考核的实践看,这个差异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高低问题。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依托的课程发展基础及速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差距,这是客观的现实,教学团队的考核部门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考核标准时不能太高,而必须低一些,以确保经过努力建设的教学团队能够继续获得资助,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标准的内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与其他课程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要求考核部门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确定考核指标时不仅标准要低,而且要不一样。考核部门必须实事求是,因课程而宜,体现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不能与其他课程标准一样,搞“一刀切”。
三、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融合问题
兼职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符合教社科2008[5]号文件的精神,是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紧缺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在任何一个高校都普遍存在,只是理工类高校表现得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少,相当一部分文科基础的行政人员由于在职称评聘中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所以他们就以兼职教师身份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解决好专兼职教师的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卿定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人文关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5]施林春,陈碧钦,谢从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6]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2.学生教材的问题。
学生教材是经过专家不断推敲、论证,最终形成的最适合某一阶段学生的最佳书籍。但是毕竟教科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每一堂课的时间也很短暂,怎样使学生增大学习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又是新课改提出的另一新要求,要求教师不再像以前照搬照讲课本,而是要按着预习、思考、上课、作业、复习、反思的进程学习,在上课之前学生是带着疑问在听,这样更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同时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自己复习反思后再做作业。教师要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在书外、在实践中、生活中。
3.教师备课与动态生成问题。
在每一堂课之前,教师都会进行认真备课,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希望按照自己备课的顺序来进行,不希望有偏差,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的标准。但是讲课过程中,每一节课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学生的反应不同,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即动态生成问题,教师在这方面要灵活应对,妥善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样更能增加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教师要正确对待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中教材知识传授不再那么重要了,教师要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表现、发挥、意见。这让教师们一时难以接受。怎样对待这个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快速改变观念,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5.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