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5: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信息化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59-02
建设信息化校园是新时期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对丰富学校管理信息手段,共享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中职学校教育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学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对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成绩、健康、图书以及在校教师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资料管理、业务管理等内容进行采集、整合、处理、使用,提高学校信息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化、便捷化、模块化信息管理体系。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都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是各单位各自为阵,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加之信息化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使信息化的集成度很低,难以为中职学校带来实质性帮助。那么,中职学校究竟该如何科学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呢?
一、建设校园网络,提升学校管理信息水平
校园网络是信息化学校建设的基础,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才能发挥出校园网“管理、教学、宣传、教育”四大功能,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步实施打好基础。
(一)加大硬件建设合理投资
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应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和基本应用系统三方面入手。其中,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指的是能够覆盖整个学校建筑群和用户的布线系统。网络系统是在布线系统基础上,能够实现局域网和终端设备的联网运行。布线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大笔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地理分布复杂,建筑面积复杂的中职学校,建立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时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保证行政楼、教学楼等主要建筑对信息点的数量要求。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建设投资的合理性,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使建设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另外,学校在选择主干带宽、校区间互联带宽、Internet出口宽带时也需要一定资金投入,学校要根据数据量、用户量进行合理投资。
(二)丰富校园网络功能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做到齐抓共管,丰富校园网络功能,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首先,学校行政、教学、后勤、教辅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紧密配合,将各部门各类文件、材料、公文都通过校园网络到系统当中,方便上级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提高办公效率,实现办公现代化。然后,学校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各科教学材料、习题、论文、课件进行收集、整合,为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提供更多教学素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校园网络要充分体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功能,利用网络渠道将学校概括、新闻动态、教学成果、联系方式等内容出去,并通过各类网络推广方法提高学校网站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校园网,了解校园信息。最后,校园网络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公共实训中心、心理咨询平台、思想政治园地等栏目推进校园网络的德育建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应用平台设计,增强教育教学交互能力
信息化建设要“软硬兼顾”。在保障硬件设施条件下,只有做好各类平台设计,才能在学校数据中心建设起公共数据库平台,满足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访客等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教育、教学交互能力。
(一)构建内容管理体系
学校信息平台中的信息来源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导处、政教处、学生会、团委、教研组、备课组、专业组、人事部、财务部、信息中心等部门和单位都是信息化平台的信息来源。这要求学校在保证高响应、高安全、高可靠的硬件基础的同时,还要做好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分类,将不同信息到不同系统中,实现多点汇集、多向。并利用数据转换的标准接口将学校信息分层管理,实现信息结构化,建立起学生档案库、学籍变动库、成绩信息库、课表信息库、教职工信息库、科研信息库、硬件设备信息库等,形成多层次、可伸缩式的信息内容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于所有校内部门、所有工作流程、所有教学活动环节,并实现与校外行管部门的快速沟通交流。
(二)建设移动应用平台
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化平台为基础,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管理中心,为校园用户提供主动式、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在移动时代的今天,建设移动应用平台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学校在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时,必须要对无线网络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无线网络能够覆盖全校园,尽量减少和避免信号死角。为了提高服务器的信息处理能力,满足移动终端的信息需求,在中职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云计算技术来解决。云计算技术能够将现有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按照应用的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为管理者提供更便捷、更科学的调配服务,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总之,中职学校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投入,过度开发,而是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移动信息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体系优化,升级教学信息服务体系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局域网或门户网站。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长远规划,从开发、管理、健全、维护等多方面优化信息体系,升级教学信息服务。
(一)技术与管理并重
校园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很多复杂、深奥的计算机技术原理,很多中职学校难以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因为计算机专业人才欠缺。解决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问题应主要从加强培训学习做起,定期组织网络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开展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培养教职工网络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也可以广纳贤才,专门聘请一些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提高网络技术团队整体素质。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筹信息化建设,对重点工作进行决策,并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能够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信息化学校的建设扫平障碍。
(二)开发与维护并重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和教学,但当前一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只看重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使得信息化建设难以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学校要兼顾硬件和软件建设,避免“重硬轻软”造成的资源浪费。在选择软件应用时,可以直接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搭建特色化管理平台,提高校园网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任何一款软件或平台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学校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管理,听取用户意见,做好维护和更新,保障应用安全。运行维护不仅是保障应用安全,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制定专业、完善的管理规范,保证校园网络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学校还要对校园网络做好实时监控,更新学校信息的同时,还要及时删除其中的不良信息。
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由于受限于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作为中职学校网络技术人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把握学校信息化的节奏,推动信息化学校建设进程,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促进中职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平.浅谈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J].科技教育,2014(10)
县、镇、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配合,四方参与共建学校信息化平台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县教育局、镇中心校领导,高瞻远瞩,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到目前为止,学校已配置多媒体设备22套,电子白板一块,其中学生用多媒体教室20口。教师办公用机60台,达到前勤任课教师人手一机,实现了教师办公、备课无纸化。成立信息中心,配备高性能、大内存量服务器、远教资源接收机等信息处理、管理设备,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与整合。接入宽带网,建立局域网,安装卫星接收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天网、地网、校园网的互联。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县教育局、电教站和镇中心校的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到每一根网线的铺设和每一段教学材料的下载,都做出了认真细致的安排,为我校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倾注了一腔热情,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教师们顺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鼓舞和力量。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让老师们进一步加深对电化教学的了解,学校还组织了由张校长亲自带队的六名教师到蒙阴县桃墟镇学习先进的电化教育管理应用经验,然后又派信息中心专职电教教师到孟良崮中学学习一周。县电教站的领导多次到我校进行远教资源下载、整理、整合方面的指导,县教研室领导就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向老师们进行了传授讲解,对老师们成功应用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新起点:注入教育教学工作新活力
定制度、抓培训、严考核、持证上岗,四线并走确保电化教学顺利实施。
1、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各种制度。
我们进一步健全了电化教育组织机构,形成以校长全面负责,信息中心主任专门负责,并由教研人员、电教人员具体负责的组织机构,完善了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和使用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地开展电教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电化教学,配合信息化建设,我们制定了《许家湖镇一中电子查课制度》、《许家湖镇一中教师学习制度》、《许家湖镇一中办公室常规检查细则》、《许家湖镇一中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制度,并与教师签订了电教设备使用管理责任书,为我校健康、稳定、高效的推进电化教学起到了保障作用。
2、加大培训力度,严格考核标准。
为确保教师人手一机后,顺利开展无纸化办公和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我们在去年年底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评估时,在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当时有7口多媒体教室),规定教师不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评估不评为优秀,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写出多媒体课堂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老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多媒体并非神秘,只要好好学,咱也能应用”;“很不错,的确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比以前爱学习了”;“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的比以前多了,我又学会了一项操作程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今年新学期开学之初,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便把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列为重要的工作,根据“培训在先、重在应用”的原则,有计划分3个阶段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98、wordXX、powerpoint、flash、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培训实行签到签退,做到培训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到fls制作,培训方式也是多样化: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培训地点由集中到分散、由集体到小组。
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已掌握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能力,为确保人手一机配备后的顺利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们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在4月底,学校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专项考核,所有教师全部过关。
5.1假期,所有新上电教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顺利通过了县电教站的验收,之后,教师用机完成借用、签订使用管理责任书等相关手续。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加上制度保障,我校教师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导处教学常规检查方式等进入信息化新时代。
3、小试牛刀,初见成效。
实行多媒体教学短短的两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鼠标轻轻一点,所有教学内容就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声、图、文并茂,繁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大为提高,“连以前不爱听课的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了”,这是老师们在交流时常说的一句话。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老师们也是受益匪浅,全县远教资源应用优质课评选在我校举行,我校有两名教师参加,分别获得
一、二等奖,杨文华老师以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
三、新挑战:建立教学管理考核新机制
新设备、新环境、新手段、新管理,四新面貌让教育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张校长在教师人手一机配备前后的多次教师会上提到:“电教设备配齐之后,如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如何进行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让教师将远教资源应用到教学之中,这些关键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化教育设施的使用实效。”;也提到:“办公设备是新的,希望教师们的思维、教育理念也要有新的改变。通过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教育理念的改变,把我校的教学教学质量再提高一个档次。”
为了搞好电化教学的应用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1、落实办公常规,从细节做起。
全新的办公设施,全新的办公环境,对老师们的思维进行着冲击,也冲击着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通过此次教学设备的更新,让老师们来一个全新的改变?是教导处一班人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为此,我们教导处决定从点滴入手,制订了《许家湖镇一中办公室常规检查细则》,并组织有关人员连续检查了两周。通过强力的检查措施,老师们的办公纪律、教师办公秩序有了显著地改观:早上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办公用机卫生;离开办公室时,自觉地将办公桌面整理好,将办公椅放在指定位置;教师们都在讨论教案、课件的修改,这些常规细节对教师们应用电化教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2、建章立制,确保电化教学顺利进行。
人手一机配备后,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微机办公,从而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成为摆在教导处和信息中心面前的主要问题。而原来的备课检评制度等与新的教学设施已不相匹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张校长对电化教学的指示要求,教导处配合信息中心积极落实《沂水县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考核细则》,制定了《许家湖一中教师备课要求》、《应用远教资源备课流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细则。通过细则和制度来规范教师们的备课、上课等一系列办公行为,同时也是确保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顺利应用。为此我们召开了电子备课检查人员会议,就如何进行电子备课进行了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们重新修订了《许家湖镇一中教师备课要求》、《许家湖镇一中电子备课流程及检查标准》等制度,理清了电子备课及检查流程:实行先周备课,主备人周
一、周二利用内网、外网把下周的讲课内容下载,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本学科组进行细致的研讨;周三,本备课组对修改内容结合本班实际再次进行修改然后上传到校园网;周四,教导处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师们的备课检查、点评;周五,教师们根据检查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案、课件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严格落实检查标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虚假”的集体备课,有了很好的改观,教师们对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教育教学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
3、抓课题研究,促电化教学。
课题研究既能丰富教育理论,又能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几年,为实施电化教学,我们特别注重了依托立项科研课题来带动电化教学的应用。截止目前,在电化教学方面我校结题市级课题8个,县级课题12个。现在仍在立项研究的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3个。
通过课题立项研究带动电化教学,已成为我校深化电化教学应用的主要手段,今后我们还将持之以恒的把该项工作抓下去。
学校的档案是学校成长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对于全校师生工作及学习情况的记载。档案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因此学校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其信息化建设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但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对其的管理是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从目前来看,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最缺乏的是档案、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阻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同时也阻碍了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在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下,既真正档案管理,又懂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另外,还有的管理人员并非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档案管理没有发挥作用。这种现状无疑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淡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因此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成为制约先进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足,基础设施较差
现在很多学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档案管理这一体系没有得到我国教育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所投入的经费不够完善相应的设施,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的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的形式各行其是,这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规范性、服务性、开发性较差,根本无法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很多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不一样,规格各异,缺乏通用性,况且,目前也没有一个能够统一文件检索和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这种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电脑完成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制约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相对来说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档案管理中他们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即使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却忽略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他们还处于盲目的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领导决策机构,也没有制定总体管理规划,形成了思想落后的管理模式。同时有很多工作还停留在繁琐、复杂、混乱的境况中,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滞后,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依照原来的教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用陈旧的管理理念对档案进行信息的管理,同时也因为他们缺乏经验的交流、总结和协作,使管理人员对于更新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更加无从谈起。
二、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加强学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日益明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每一位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懂得档案管理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网络技术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要运用信息技术,树立终生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硬软件设施,不断更新的软、硬件系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并使其更好地为档案管理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效果,优化档案管理方式,从而反作用于档案管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树立档案工作系统意识、档案工作信息意识、档案工作法律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科技意识识等一系列全新的观念,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观念创新。
(二)加大对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
加大对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档案管理系统。加大对其的投入,首先要从资金上,因为在日常的系统维护中,由于系统的特点,许多问题常常是广大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解决的,需要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员来解决,这样造成的维护费会比较高。另外,档案管理系统对于服务器硬件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档案管理人员要力争国家的财政每年都要有固定的经费投放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后期个性化修改,使之方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完善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就是在通过对影响档案管理的各因素出发,加强管理,不断的改进方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中,必须积极完善科技档案信息体系,要改变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模式,顺应学校档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对学校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已经成为学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总之,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认识到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各个方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多管齐下,提高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鸿雁.加快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谢海平,石宜金,丁爱芬,杨深远.基于网络的独立学院园区管理方案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2(02)
一、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简而言之,就是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建设档案的信息资源,并且不断的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许多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比较低,档案管理仍然以传统的手段为主,信息资源没有被合理的开发与应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观念落后。在部分的学校中,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意识十分的淡薄,没有给予档案工作高度的重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认为档案建设对整个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用不大,有还是没有并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学校领导认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只不过是纸质文件转换为电脑中的电子文件,这是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情,这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都严重的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
2.管理方式落后。在当前的部分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与农村的学校,虽然办学条件与办学经费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教学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的落后,多媒体信息技术非常的匮乏,整个学校可能只有几台电脑,网络传输技术的落后,使得档案管理不能够以新的技术领域为载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些地区的网络建设亟待改进否则与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不能够相适应。
3.在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在纸质文件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在将这些文件进行归档的时候,大多数的文件都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处理,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许多资源没有被妥善管理,从而使一些档案流失,这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
4.技术保障不到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就是信息的采集、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文件信息的保密问题就十分重要。但是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技术不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从而使许多信息流失,缺乏安全保障,因此档案信息的保密需要技术的保障,需要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
5.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这个需要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需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有档案管理的知识但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较低,不能够灵活的使用电子软件,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争取领导的支持。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学校档案的管理部分应该首先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接受新形势下的新的管理方式,加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争取理解与支持。档案管理部门要承担起职责,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责任以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为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改进,人们利用档案的方式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人们只是通过纸质文件来运用档案,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利用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管理模式势必会被改变与创新,传统的纸质管理也可以说是实质管理模式正在转向信息管理与数字化管理,因此,若想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促进档案管理模式和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
3.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传输与其他的信息辅助措施,这是最为基本的设施条件。另外,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为档案室配备扫描仪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等措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上电子档案室,实现电子文件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软件需要具有采集、存储整理、利用等功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年5月,*小学新校落成。新校落成之初,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四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厅、多媒体会议室、1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语音室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惠普品牌电脑53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学校还为教师更换了31台高标配的计算机,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都在1.5万元以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年5月,*小学新校落成。新校落成之初,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四年来,学校先后投资*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厅、多媒体会议室、1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语音室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惠普品牌电脑53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学校还为教师更换了31台高标配的计算机,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都在1.5万元以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遇到职业学校共有的问题:加工制造类实训设备造价贵,学校财力无法承担全部教学需要,更无法经常更新对接前沿技术,且设备庞大、占地广、能耗大、维护费用高。
为此,我校立足研讨,在2008年就把校园网络接入新实训基地各车间、实验室,统一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率先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近三年,学校加快了建设步伐,先后添置了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美国普鲁易三维建模设计软件、电工电子类PCV印刷电路板设计软件等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利用其易学易用、交互能力强的特点,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与上海厚载智能公司校企共建数控车仿真实训室;与美国参数技术(上海)软件公司、南京培杉软件公司共建校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等,将仿真教学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借助虚拟软件和仿真设备,学校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完成部分实训内容和实训过程,很好地解决了以上职校实训的一系列难题。
二、探索虚拟技术应用,形成了高效实训模式
虚拟软件和仿真实训设备应用,重在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学校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待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改用生产设备,或者生产设备训练与仿真训练交替进行,最大限度扩展学生实训时间,熟能生巧;同时借助仿真软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实训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接轨。如:在单片机实训中,根据老师的银行自动存取款机功能讲解,学生通过网络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后,利用单片机仿真实训平台相关模块及元件,模拟一台银行自动存取款机控制器,如有困难,除向指导老师现场求助,还可通过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找寻答案等。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形成了“学做教合一”实训教学新模式,包含任务的布置(学)――学生的操作(做)――教师的讲解(教)――学生的检验修改应用――师生总结等环节,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同步,有效避免了理论、实践脱节。
三、发挥虚拟教学作用,促进了师生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56-02
1学校网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载体
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和办公自动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持和物质保证。可以说,谁先具有了这个优势,谁就能够在新世纪之初占领新的制高点。学校网站就是推进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载体,其功能可以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和管理、教学、科研手段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在学校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基本经验是:学校网站建设,首先要坚持以校为本,与校情结合,反映学校文化特色,立足学校发展需求,面向未来,着眼应用,为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必要的服务。
建立学校网站后,到现网站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动态、学校通知、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十多个栏目能做到每日更新,时时更新,交互性更强了,利用网站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使学校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2学校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分配的主要桥梁
学校网站首先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资源中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教学资源库,将解决学校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因此,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打破只依靠少数技术骨干以及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学校各部门、教师全员参与,同时,与因特网互联,与各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以我校网站建设为例,首先做好学校自身资源库的建设,将这些资源上网并不断更新,其次,努力学习优秀教育网站的办站特色,不断完善我校网站的建设。为全校教师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资源,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降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
3学校网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工具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校园网络开通以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上网与反思,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们的至爱。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因为教师的成长除了独立奋斗之外,还需要合作,还需要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通过几个月的应用,我们的老师更喜爱在网上自己的反思并期待与他人交流、分享。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教师变得愿意思考了,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了,老师们还感到教学工作有意思起来了,生活也更充实了。
在此时,网络的技术手段不再是早期的简单通讯,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单向传播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实时的、双向的、交互的、是可控的,是多种媒体的。我们觉得,这才是网络教育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所在。
4学校网站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
利用学校网站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它将形成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学习模式,并充分考虑双向学习环境,采取有提问、有反馈、有交流的方法,既保留了传统远教中的生动形象性和不受空间限制等优点,又有相互访问,双向交流,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广泛等优良特性。为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适宜于自觉、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且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的最佳条件,学校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5学校网站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学习平台
学校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网站的“学生园地”栏目为学生提供自己作品展示的空间和学习资源,通过学校网站这个平台,让学生参与进来,制作网页,编辑电脑小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生活、娱乐营造一片新的乐园。开设“学校论坛”栏目,学生可以在网上探讨自己的学习,发表自己作品,提出话题跟同学交流。
总之,学校网站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架设沟通桥梁、普及网络知识、树立学校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网站的发展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如果我们“网住”了今天;那么明天我们就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一、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政府对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组织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造成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多年来在学校信息化上没有什么投入,造成与投入大的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各中职学校差距大,这与学校领导不重视、不投入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不投入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造成学校落后。
(三)学校师资及技术人员不足,素质偏低
由于中职学校所有专业都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他学科的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大部分都停留在制作PPT的水平,所以,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的学校领导由于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知识不懂如何去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因此,由于领导和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
一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把校园网、录播系统、多媒体教室建设起来,但忽略了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有资金只管硬件投入不管软件建设,加上很多学校的网络得不到优化,造成网络不畅通,有的甚至不能使用,有录播系统不让教师应用,只提供竞赛所用,大多数学校配有手提电脑,老师们都放在家,只有少数领导办公室里才有台式电脑,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应用,大量的投资、大量的资源白白浪费掉,只能作展示品或用来迎接检查、充当门面,应用率极低。
(五)教育资源建设乏力,缺乏整合
由于资源缺乏信息化手段不能应用在教学上,对学校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的很少或不投入,总体上对教育教学资源不重视。有的学校虽有一些资源素材,但缺乏网络支持,不能应用到教学中,有的只在上公开课时才能应用一下。
综合上述问题,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教育资源建设乏力;缺乏整合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都需要上级部门去解决的,相信政府部门会重视的,可是学校师资及技术人员不足,素质偏低就要我们老师自己来解决的,下面就这问题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二、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对我们所有的职教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使信息化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落地生根的实在产物。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全校信息化教学推广的排头兵,为探索信息化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操作办法,于2011年与酒管专业合作,于2015年与汽修部合作,都开展广东省信息化课题研究,到现在为止,已开发两个20万专项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省的专项资金也可缓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建设初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很多专业老师都不甚理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归其原因是因为对信息化理解不够透彻。通过此次合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其它专业老师们明白了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大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
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我校的其它专业部一起通力合作,把信息化技术的新思路带到汽车、酒管、基础等专业,促成了项目的落地。在合作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搭
建,组成了各部门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共同开发资源和作品,并且多次参加了全国与广东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都获得过多个一等奖。这样一来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自然也就上来了,真是一举两得。所以未来还将更深入的建设课程平台和资源来辅助其他更多的专业。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和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辐射力和示范力,省教育厅开展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交流活动,特邀我校谈谈“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收获与体会。
这样的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专业与专业的互助在我校已经起到了带动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已经准备好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辐射所有专业的准备。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
总之,希望“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能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11-01
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在档案学里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具体来讲,档案信息化是指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查询等网络化,存储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和查询一体化,四者合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档案的信息库,方便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者在某一阶段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不断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网络,档案信息数据库,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完善,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不能间断,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
2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造成了深度影响和改变,在全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学校档案管理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学校是接收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以音频、视频等新媒介为载体的文件,要保存好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料,做好档案工作,势必要有储存这些新载体的设备,因此,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容推迟。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改变学校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保管工作,极少为公众提供主动的服务。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使档案管理的工作从单纯地保管向综合管理发展,自动、有效、全方位的为学校工作服务,使档案变为为可供学校利用的文献资料。
2.3 档案信息化可以提高学校档案的使用率,使档案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工作服务
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使档案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整体、系统、主动的服务模式,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档案查询更加方便,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行政工作者、抑或是学生,只要有档案管理的访问权限,即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查询所需资料,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3 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1 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领导支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学校各方面配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3.2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基础设施建设做基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设备需要服务器、计算机、摄像机、扫描器等,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软件,办公软件、影像处理软件、格式转换软件必须具备。另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根据学校的要求构建档案管理的局域网或者INETERNET基础网络。
3.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建设
(1)对既有档案工作者的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手工管理时有着较大的区别,档案工作者需认清这一转变,尽快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工具等,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办公软件等基础知识的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以激励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信息技术,有效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采集、转化、保存等环节上的问题。
(2)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精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从校外引进既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又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有效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技术人才引进时要慎重选择、严格把关,不但要考虑技术水平的因素还要考虑个人道德素养问题,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
4 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资金有限、设备配置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当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和现状,以在扩大资金、配置设备、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时按照规定制度来进行,杜绝工作中出现盲目性、落后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复杂且繁复的过程,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只有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才能确保工作顺利。
5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采集、录入、存储工作
采集和存储是档案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以后档案工作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采集工作应当全面取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求档案采集的内容既全面无遗漏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被学校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所以档案在存储时应分层次、分类别,按关键词、主题等录入,既提高录入效率,又有利于以后对档案资料的检索查询。
档案管理人员应确保档案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加强对重要珍贵的档案资料的保护,按照一定的规律、制度存储资料,确保用户查询时能准确地查到先关资料。
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将资料转化成电子档案供学校人员查阅会涉及到著作权益问题,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著作权、发表权、网络传播权的维权意识,保护好档案信息的权益。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存在安全隐患,要减少网络化带来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上传文件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没有被病毒感染。
(2)做好访问控制策略,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访问资格和操作权限,避免人为的信息泄密和资料破坏。
(3)网络防火墙建设。严格做好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定期更新防护体系,防止病毒侵袭和黑客侵入。
(4)档案资料备份保护。应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备份,包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5)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避免操作不当对文件资料、计算机或者数据库系统造成的破坏。
(6)保证硬件运行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下,比如温湿度合适,避免电磁强烈干扰,定期对硬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硬件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
总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学校各个方面的配合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