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5: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物探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程物探技术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各项现代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的工作更加准确有效,因此,将物探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勘查的速度和质量,增强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物探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更高的现代化水平,成为地质勘查中的一门新型活跃并且具有重要价值的勘查方法。但是,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物探技术在实际地质勘查中依旧存在众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物探技术就是指根据各种岩石之间存在密度、电性、放射性以及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设备,进行工程区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测量,以此来了解其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勘测方法。目前,由于单一的物探方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勘查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地质勘查中常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和测试,这就形成了综合物探技术。综合物探是基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物探技术就是利用这种不同的物理特性,采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然后根据仪器反馈的信息数据和图像,对地质结构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从而对勘探地质结构的岩石密度和辐射进行判断。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可以很好的了解各个岩石层的岩石结构和岩石种类进而有效地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为各种地下矿石能源的开采进行安全的指导。

物探技术应用对地质勘查的意义及作用

目前,随着综合物探技术的逐渐成熟,已经深入到众多生产行业和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地质勘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探测效果。例如,在水文地质探测中的运用。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会根据水质具有的导电特性和岩石具有的电磁场进行综合物探。再比如,在地质灾害的地质勘查中的运用。通过有效的综合物探技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探测,可以对地质结构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出异常结构的位置以及岩层的断层情况,根据这些物探数据可以对部分自然灾害进行很好的预防。另外,可以运用于工程测量的检测和考古行业。在工程建设前通过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查,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以及建筑的建成后的质量安全。应用于考古行业可以根据被测物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内部的勘查与检测,从而帮助考古人员判断出文物的准确位置。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物探技术应用与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综合物探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地质勘查工作者进行精确的判断,从而减少工作失误,方便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另外,将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领域,对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国家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

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环境往往采用不同的物探技术,因此进行地质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有很多。

电磁法

电磁法主要是指根据岩层具有导电性的特点进行探测,从而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电磁法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连续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情况。它们主要应用于地质结构的勘查和金属矿床的寻找。其中,瞬变电磁法可以通过一定的电源装置,利用电磁场的脉冲特点对地质结构发射电磁场,从而对地质结构进行有效的勘查与探测,尤其是在水文地质结构的勘查中,瞬变电磁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流法

电流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岩石之间具有的电阻率和含水性进行的物探技术方法。通过电流法探测出不同地质结构中的岩石电阻率,然后根据这些电阻率数据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从而确定地质结构中岩石的含水量以及岩石的不同种类,以此来做到对地质结构的定性分析。

天然磁场法

由于岩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磁场,因此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磁场进行有效的检测。天然磁场法就是根据岩石自身所具有的磁场进行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这种探测技术可以通过岩石磁场的频率进行数据测量,来详细了解不同层次的地质结构。但是,在实际地质勘查过程中,这种物探技术方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地质勘查时使用的电子通讯设备等都会对其造成设备干扰,从而导致勘探的数据变化过大,不利于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无线电波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地下发射高频率电磁波,然后利用这些电磁波的衰减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当电磁波穿过岩石会被的磁场吸收从而出现衰减的情况,尤其是遇到断层是会发生明显衰减的现象,因此在地质勘查中根据这中现象可以准确判断断层的位置。

总而言之,进行地质勘查的物探技术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地震波CT成像技术、声波测并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以及钻孔色彩电视全孔壁成像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对物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物探技术方法已经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种物探技术方法的优化组合进行地质勘查,以此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地质勘查工作者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上海海洋石油局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8-2336

国内刊号:31-1760/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为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除刊登石油地质、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物探、化探、测井、试油和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外,还介绍国外石油界、地质界各专业研究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

石油地质

钻井工程

油藏工程

物探

化探

测井

试油

实验测试

获奖情况

篇3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球物理教育起步至今,几十年来,我国的地球物理勘探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在目前的地质工程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仅被作为一类技术方法而不是作为一个有着系统理论体系的学科来看待,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地球物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得地球物理勘探课(以下简称“物探课”)教学产生一定的问题。首先,地质工程专业下的物探课程包含重、磁、电、震、放射性等众多内容,涉及面广,但课时设置相对较少,使得课程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缺乏深度。其次,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程的实验课课时仅为4个学时,实践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最后,物探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探课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重新定位,突出特色教育

1.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确立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涵盖了铁路、公路、港口、水利、水电等系统。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确立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的施教思想。地球物理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强。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多并不具备地球物理专业的数理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避免把重点放在烦琐的公式推导上。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当体现地质工程专业物探学的“一专多能”,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一专”和“重点”是指物探课教学应突出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多能”和“全面”是指兼顾其他领域的工程物探,并了解资源和矿产方面的物探知识。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物探特色

尽管工程物探与常规物探的基本理论相近,但二者的工作方法和要求却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工程物探要求的精度和分辨率更高,由于工程地质任务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工程物探的方法选择又有特殊的要求,通常是几种物探手段综合应用。因此,在物探课教学中要将工程物探和常规物探的教学区分开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物探知识,突出工程物探特色。

3.兼顾行业,突出特色教育

由于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的高校主要服务的行业不同,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行业的实际需要,突出物探课的特色教育。以笔者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学校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同时考虑到工程物探课只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少,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应突出重点,主要讲授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物探方法,包括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声波勘探技术、层析成像技术、水声勘探技术、地质雷达技术和桩基无损检测技术等,而对放射性、重力、地温、磁法勘探等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只作简要介绍。在物探技术的应用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教学中增加了水文地质参数测试、质点振动参数测试、岩体质量检测、洞室松动圈探测、防渗墙质量检测、滑坡体探测等内容。由于目前工程物探的教材大部分只涉及一些普适性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性不强,不太适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讲授中,笔者大量吸收物探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加强对工程物探新方法与装备技术的介绍和讲解,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说明。此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笔者还简单介绍了物探在资源矿产勘查、交通、海洋、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当代物探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国内外水利水电物探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知识的适用性,效果非常好。

二、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1.借助多媒体,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催化剂”。工程物探教学中有很多感性认识的内容,应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讲述地震勘探的野外观测系统时,涉及炮间距、道间距、排列长度、偏移距、覆盖次数等概念,讲起来很空洞,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就可以借助录像或动画进行讲解,学生非常喜爱。再如,在讲授基桩高应变检测的时候,播放一段高应变实测过程的录像,学生印象很深,很容易就记住了教学内容。

2.举办专题讲座,深化专业学习

工程物探课教学应增进学术交流,努力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借助成为河南省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契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把任课教师送到工程单位学习,在生产一线经受锻炼。学院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作学术报告,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此外,学院还经常举办物探仪器展销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工程物探专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参加并讨论,增强专业吸引力,深化专业学习。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要立足于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

1.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了解决学生多、野外实习机会少的矛盾,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把加强教学试验环节作为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学时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投入巨资建设了217平方米的工程物探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仪器,配备有低频组合、100Mhz和900Mhz天线类型的美国SIR3000地质雷达1套,60道高密度电法仪、48道浅层地震仪各1套,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10台,α射线快速测量仪1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生产的RSM-24FD桩基动测仪、静力载荷仪、智能声波探测仪各1套,具备了进行声波检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雷达探测等新技术实验的能力。学院的物探实验课内容包括声波波速测试、声波跨孔测试、场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实验、场地地质雷达探测实验和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等内容。先进实验室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有机会操作各种工程检测仪器,增强了实践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现象的产生。

2.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通过实验室中各种实验的锻炼,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但是,纯粹的实验室教学是无法培养出杰出的地质工程人才的。因为实际的工程环境是千差万别的,没到过工地去体验,学生还只是仪器操作员而已。野外实习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野外实习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学生的安全也是学校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建设固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解决野外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且成本也较低。如为加深学生对管网探测技术的了解,在实践基地埋设不同材质、不同管径、不同深度的管道,采用管网探测仪探测研究。另外,利用学院新校区建设桩基工程,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与社会结合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的,以有效措施为保障,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教学科研活动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阮百尧,沈云发,朱晓媚等.挪威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对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的启发[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2]王大顺.教育心理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十年来,公司专业队伍已从原来只有20多人的小项目部发展成拥有生产科、技术科、地震队、电法队、测量队、物探研究室、资料处理室和资源预测室,集预测、设计、勘探、处理和报告提交为一体的专业化队伍,目前公司拥有研究员5名、高级工程师27名、工程师41名,

探矿权的登记和转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21个区块的探矿权。探矿权的登记和转让,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特别是登记发现了储量达3个亿的龙家堡大煤田。该煤田的成功发现为全省煤炭资源接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为吉林省的煤田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篇5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RTK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RTK brings benefits and convenience in the geophysical survey. With RTK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has brought the inevitable shortcomings. This article propose a number of solutions to its shortcomings,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to engineering examples.

Keywords:geophysical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s, multipath, the antenna phase Center error, data 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TU1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RTK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的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定位结果。RTK技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它在各种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工程选线及工程放样中应用广泛,与常规仪器相比非常明显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但在整个GPS应用方面,测量行业始终是一个小分支,测量知识的流通面也非常有限,再加上普通测量员或非测量专业人员普遍对新技术理解不深,在进行RTK测量时,往往会按照培训人员的要求机械化地去接受,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对整个测量工作效率产生影响,RTK的优越性也不能完全被发挥出来。本论文通过实例论述了RTK在物探测量中的优缺点及改正的措施,从而使RTK在物探测量方面更好的发挥它的好处。

1 RTK及工作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 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在基准站上安置1台接收机为参考站, 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2 RTK技术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实例

2.1测区名称

《新景公司佛洼区西部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探测技术研究测量》

2.2 已有资料及利用

成图资料:从矿地测部收集到控制点佛南、佛西、双杆三个等级点保存完好,满足本期需要。

2.3测量作业标准

本次测量采用54年北京坐标系。严格执行下列规范、规程:

1、《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煤炭工业部,1987年颁发。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2001年颁布。

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95。

2.4人员、设备投入及安全措施

本次共投入测量人员11人。拟投入灵锐S86型双频GPS(RTK)接收机5台/套。

2.5外业作业方法

本区定线测量采用实时相位差分(RTK)测量。点点实测坐标和高程。

2.6野外采集数据精度要求

施工结束后,对全区测量成果要作出质量评价。精度评定是以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及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来衡量。

3 RTK技术在物探测量中应用的优点

RTK技术在物探测量中应用如此广泛,主要因为其具有很多优点。测量人员只需手持RTK移动站,操作与移动站相连的手簿。将所需放样的数据存入手簿中,就可在十公里范围内放样,精度达到厘米级。在接到基站数据和卫星满足的情况下每点放样时间只需一到两秒,并且能得到所测点的三维坐标。并受天气影响不大,且点与点之间不需通视,给作控制提供了很多便利,所使用的人员和车辆也比其它测量方式要少。

4 RTK技术在物探测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多路径效应及解决措施

多径误差是RTK定位测量中最严重的误差。多径误差取决于天线周围的环境。多径误差一般为几厘米,高反射环境下可超过10厘米。多径误差可通过下列措施予以削弱: A、选择地形开阔、不具反射面的点位。B、采用扼流圈天线。C、采用具有削弱多径误差的各种技术的天线。D、基地站附近辅设吸收电波的材料。

4.2初始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物探测量工作中应用RTK技术,通常单一卫星定位系统的接收机假如能锁定六颗及以上卫星,那么其可靠性能较强,而多卫星系统只需保持四颗GPS卫星,就能确保其性能可靠。但如果施工区域处于复杂的地区时,且在某一观测时间段之内不能接到更多卫星信号的覆盖,导致出现间隙,此时接收机就可能因接收到卫星信号造成失锁现象,此时容易出现假值。这样采用RTK技术进行作业时就必须重新初始化。因而怎样得到足够的卫星数和缩短初始化时间的理论和技术,是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采用RTK技术时应该首先解决的难题。

4.3影响RTK数据链作用距离的因素

RTK技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对固定基地站而言,同仪器同干扰有关的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方法予以削弱,。由于这一技术将单基准站作为站址,且可靠性能较差,因而应借助网络RTK (VRS)技术,提升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4.4天线相位中心误差

天线的机械中心和电子相位中心一般不重合。而且电子相位中心是变化的,它取决于接收信号的频率、方位角和高度角。因此,若要提高RTK定位精度,必须进行天线检验校正,检验方法分为实验室内的绝对检验法和野外检验法。

4.5影响数据链传输的因素

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码,数据链信号衰减影响,锁定卫星颗数不稳定、信号线、电源线接触不良,数据链信号传输断断续续。造成流动站在作业中信号失锁。为确保RTK能快速、连续地得到固定解,务必使RTK移动站能快速、连续、可靠地接收到基准站发来的数据链信号。

4.6坐标系统转换产生的误差

在物探测量工作中,应用RTK技术所得的测量结果通常是WGS-84坐标系下的,但由于流动站位置距离基站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大地面有起伏,因而必须启用模型转换三参数、七参数等转换措施,转化成所需坐标系等工程需要的坐标系。

参考文献

[1] 褚广荣,《地图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中图分类号:C39

一、前言

科学的发展,对于金矿进行勘查的过程中,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勘测,进而能有效的了解矿井的地理结构。而矿产勘查的主要目在于通过少量的经费投入获取较好的地质效果,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在过去多年的矿产勘查工作中,找矿实例表明在目前的工作中只有将地质、物勘、化探和钻探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并且合理的运用和配合,进而实现良好的配合效果和最佳处理途径。

二、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地壳中金的丰度为0.5×10―9,与地幔中的丰度相比,地壳中的丰度更低,地幔和地壳中富集着许多的金矿的成矿物质。从当下的开采和回收水平来看,从3×10―6的工业品位出发,当金在地壳中的浓集系数达到≥6×103时才可以成矿。所以,经过了地质作用的不少回富集之后才可以形成金矿;又因为金具有亲硫性,自然界中的金通常都是金的硫化物,与硫化矿物共生,相关资料显示,造岩金难被活化,而金的硫化物不难被活化。所以,对于金的富集有决定作用的关键取决于硫化物作用。构造岩浆作用和在构造岩浆作用背景上的金属硫化物富集作用是归纳金矿成矿的两个主要条件控制。所以,我们可以从硫化物的强度、碎裂状来看,也可以从其被角砾化的岩石及其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来分析原生金矿存在的位置。

三、金属矿综合物探勘查技术的应用范围

1、在成矿带、矿田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康古尔塔格成矿带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石英脉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及铜硫化物矿等类型矿床。

2、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应用

在矿床普查、勘探中,应用较多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有:各种地面磁法、布格重力、电阻率法、自电、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地震法和各种地下物探方法等。例如,天湖铁矿的发现和勘查过程中,地面磁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可塔勒铅锌矿的找矿勘探史可归纳为:1/20万化探扫面发现异常―1/5万化探异常检查―1/2万地质、磁法和激电扫面圈定异常范围―1/2万TEM圈定矿体―TEM测深隐伏矿定位。该矿床的储量由小型变成大型,物探方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综合物探概述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将地质、化探、物探、钻探等方法综合一起,进行恰当合理的分配,进而实现采矿目标和最佳效果要求,这就是综合物探。矿产勘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多快好省地发现矿产资源的储存位置和储存规律,是通过少量的经费投入获取较好的地质效果,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于现阶段的矿产勘查工作而言,除了采用必要的地质勘查的前提,要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勘查能够准确、完善的描述出矿产分布规律,以提高矿产开采要求。

在这种工作基础上,很到成都上取决于勘查方法与技术选择是否合理、科学。在工作中我们在强调具体地址问题、经济效益、有效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法技术,要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发回综合物探方法的优势,进而因地适宜的解决现有问题。

五、综合物探的原理

所谓的物探技术就是根据各种岩石之间存在密度、电性放射性以及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选用不同是物理方法和物探设备,进行工程区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测量,以此来了解其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勘测方法。目前,由于单一的物探方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勘查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地质勘查中常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和测试,这就形成了综合物探技术。综合物探技术是基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采用精密的电子器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然后根据仪器反的信息数据和图像,对地质结构作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从而对勘探地质结构的岩石密度和辐射进行判断。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可以很好的了解各个岩石层的岩石结构和岩石种类进而有效地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为各种地下矿石能源的开采进行安全的指导。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环境往往采用不同的物探技术,因此进行地质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有很多。例电磁法、电流法、天然磁场法、无线电波法。

六、金属矿综合物探勘查技术的应用范围

1、在成矿带、矿田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康古尔塔格成矿带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石英脉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及铜硫化物矿等类型矿床。

2、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应用

在矿床普查、勘探中,应用较多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有:各种地面磁法、布格重力、电阻率法、自电、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地震法和各种地下物探方法等。例如,天湖铁矿的发现和勘查过程中,地面磁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可塔勒铅锌矿的找矿勘探史可归纳为:1/20万化探扫面发现异常―1/5万化探异常检查―1/2万地质、磁法和激电扫面圈定异常范围―1/2万TEM圈定矿体―TEM测深隐伏矿定位。该矿床的储量由小型变成大型,物探方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七、物探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首先,应对工作地区的研究程度进行系统地了解,充分认识工作地区待找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成矿背景研究。其次,应根据现有物探技术水平及地质找矿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经济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查方法。应根据工作区的具体地质条件确定物探目标物―与欲寻找矿产有某种关系,从而确定物探调查的目标物。要保证现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能找到该目标物,且工作方法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获取系统、完整的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这对全面认识矿区地质体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后续找矿工作十分重要。

物探方法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方法技术的选择不仅要重视其先进性,更要重视其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不仅要重视各种方法技术的组合,更要重视其有效配置;不仅要重视方法技术实施的时序,更要重视其时效。

八、结束语

综合物探法在矿产勘查中具有着间接找矿效果,尤其是在金矿勘查中效果最佳。在采矿过程中,运用各种物探方法来指导施工是很重要的并且也很必要,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找矿过程中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王卓,综合物探方法在金矿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3期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作用时,以化学溶蚀为主,水的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也可叫做喀斯特。因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目前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繁杂多样,地质勘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岩溶地基的类型

岩溶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溶岩的表面常常会出现石芽、溶沟,并且表现的参差不齐,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岩溶的覆盖土层又受到溶水动力的变化而产生开裂、沉陷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对岩溶地基的类型加以区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按照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分为以下三种:

1.1埋藏型的地基

在碳酸盐岩之上覆盖着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岩,当其厚度和强度能够支撑起建筑物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对于下部所发生的岩溶情况可不加以考虑。

1.2型的地基

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较少的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在地表的情况。按照具体的情况细分,它又可以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盐岩,在节理、裂隙溶蚀的扩展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岭的斜坡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现的非常陡,而且溶沟和溶槽的深度有超过10米的,且与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连在一起。这就大大的导致了地基的不稳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难。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来决定的,而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又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顶板厚度洞内充填情况以及溶洞形态和大小等决定的。

1.3覆盖型的地基

根据碳酸盐岩所覆盖的泥土,如风成黄土、残坡积红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为深、浅两种覆盖型。这种类型的存在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塌陷、不均匀沉降等,要稳定地基需从建筑荷载和土洞的共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2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

在进行岩溶地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身岩溶发育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用随着桩基础,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面对这些麻烦时,不少的方法和经验在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总结下得以形成。比如,对于弹性体内存在的孔洞,受双向均匀应力场作用所形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有的学者采取用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进行对溶洞的分析。有的学者和专家通过对覆盖型岩溶区的桩基础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建筑工程稳定性的最佳方式。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在对于我国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上,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合理的勘察方法。

3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方法

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非常的复杂,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已经不能单凭槽探、坑探等传统的方法进行,只有在详细的了解岩溶地区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的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地质的勘察。那么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3.1采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种技术,主要运用电磁辐射的理论,将远距离的目标物辐射成电磁波信息,经过探测器的接受,传到地面的接收站,最后由接收站加工成具体的图像或数据资料。这个过程综合应用了现代物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地学规律的相关原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范围的将岩溶地貌形态显现出来,而且遥感图像能够从宏观上具体真实的将地表特征和地表的现象的关系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对岩溶层组划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特别的适用。

3.2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勘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节省成本费用以及加快勘察工作的进度。它主要是对岩溶场地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地质解释,因为人工的或天然的物具具有一定的“透视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简称为“物探”技术,适用于地面、地下的测量和地下与地面之间的洞穴的测量。

3.3采用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的确定软土、粘性土以及砂类土的承载力,特别适用于对覆盖型岩溶工程的勘察。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主要是用来查明第四系的覆盖层中的隐蔽土洞的有无、规模、位置和疏松裂隙带的分布、范围。静力触探技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物探技术,在探明隐蔽土洞和扰动土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进行有效的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岩溶地区的喀斯特发育状况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它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加重了技术勘察上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时,我们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情况,在现实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结合相应的地质勘察技术,详细的了解和地岩溶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但是,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会出现,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以前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的,用现有的技术也无法加以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时,只有不断地加强技术方面的更新以及寻找出新的技术方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标准数据库 国外标准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Springer期刊数据库共找到 10 条

[1] 李东,肖涛.新形势下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A].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2] 林济南.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探讨[A]. 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3] 蔡少峰,朱光喜,韩永琦.瞬变电磁测深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A]. 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4] 张举贤.浅谈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对物探的配合[A].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5] 甄秉国.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质勘察及治理[A].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篇8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江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荆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9752

国内刊号:42-1273/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9

对于物探技术一定要依据工程问题或者是地质问题来做出实用性的判定,对于基本的物探方法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由于物性的基本参数不一样,所以要进行一定的印证和补充。本文就是对矿井防治综合的物探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实践表明,综合的分析解释和综合的物探在技术上的佐证,彼此之间是取长补短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物探资料在可靠性和精度上进行了解释。

1 电法和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概述

1.1 电法勘探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富水性有更加清晰的评价,对于平面的基本控制来说,在选择上也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电磁法,对于这种方法来说,在电阻率上的反映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分层上也是比较明显的。在不同的地段上能够进行加密的控制。然后用这个来作为基本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测过程中,再和电阻率的基本测法来进行有机的结合。再加上一些三维的基本地震钻孔就会使得最后的结果在精度上得到提高。

1.2 三维地震的基本勘探

对于第四系的含水层在最底部,总是会有一些厚厚的黏土在上面,这些粘土上都会覆盖一些砾石和砂石,在下伏沉积密度和速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新生界的反射波完成基本的目标处理之后,就能够获得了一定的反射波。这种反射波的能量本身就很强,而且还有一定的波组特征又可连续的进行追踪。但是一些基本粘性的沉积物都是在第四系的含水层组中存在。再加上一些沉积尖灭和一些原因所造成的沉积厚度,还有一些局部的缺失等严重问题出现。所以就导致了粘土上的砾石,砂石以及基岩的风化带之间进行了直接的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波阻的差异值,最后造成反射波无法形成。在基本的时间剖面上,主要的表现就是TQ的反射波严重缺失。

2 采空区和富水性的基本勘测

如果矿井要是受到开采方法和资料信息的局限性,那么富水和老空区的基本范围就无法确定。要想从整体上对安全性和生产效率进行提高。那么就要对工作面的采空区和覆地层进行富水情况的探测。采用的基本探测方法就是井下和地面二者结合的探测法。对地质的条件进行分析整合后,对多种电法的勘探方案进行结合。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问题来说,对于水害的基本比例问题还是很大,在水害的基本类型上也是不相同的。对于传统而单一的物探在方法上本身就受到了地质条件和一些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基本的物探方法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由于物性的基本参数不一样,所以要进行一定的印证和补充。

2.1 电法的勘探

主要的地质勘探任务就是把采空区和平面中的一部分积水的位置加以确定。在整体的探测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探测方法就是三级电刨,电测深和瞬变电磁的方法。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和数据的采集,进行施工之前要把测区中的钻孔进行收集,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探测过程中,还是要结合相应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在给出的地段要对短线进行试验,还要对两个孔进行必要的测探,继而取得相应的具体参数。

2.2 三维地震的勘探

如要是对某一区采用三维的基本地震勘探法,对于基本的三维在工作量上的物理点在布设上所用的就是比较规则的观测系统。对于一些野外的资料,基本上用的就是高迭加的方法来进行。统计的迭加主要有12次以上,18次以下。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精细的处理,对采空区进行明确的反映。整体的探测过程中,要对高分辩偏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对基本的对方差在数据上进行研究。对于最后的方差数据体主要能够清晰的对矿层赋存状态进行反映。接着再把两个数据进行综合,来对煤层采空进行解释。

3 陷落柱的基本富水性探测

对于普通的地层和陷落柱的进行比较,在基本的岩性,连续性和产状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化。对于基本的陷落柱来说,在块度上是不均的,在基本的排列顺序上也是很混乱的。而基本的地震波都是通过差异化来作为基础继而形成的。这同样是对陷落柱能够进行解释的根本物理前提。在对陷落柱进行解释的整体过程中,对于一些偏移的数据要进行利用,还要和叠加起来的数据进行整体的结合。对顺层振幅和垂直的时间刨面进行解释。在日常地层沉积情况比较正常的前提下,因为地层电在分布上是比较均匀的。但是要是有陷落柱的地层电性就会发生变化。假如陷落柱的地方充水,则电性主要是低电阻高电位的异常状况。但假如陷落柱是弱富水或者是不富水,那么电性的具体表现就是高电阻低电位有异常状况。由最后的探测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地面探测的陷落柱在原有资料和形状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陷落柱的原有资料和西北角的基本范围上比较很小,其他部位基本是比较吻合的。这种陷落柱的归一化二次在电位上也没有很大变化,也就说明没有多么明显的低阻变化和异常。已经经过开采之后得到了验证。实践表明,综合的分析解释和综合的物探在技术上的佐证,彼此之间是取长补短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物探资料在可靠性和精度上进行了解释

4 断层导水性的基本探测

主要是采用了基本的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二者结合的方式来对断层导水性进行了基本的探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把奥灰中和太原组灰岩能够准确的被圈定,而且还要把奥灰水和矿层导的水层进行联系和查找。在整体的地面勘探过程中,对二维地震的相关资料也要进行相关处理,主要的处理在内容上主要有层速度的刨面处理,波阻抗的刨面处理以及三瞬的处理等。

对于电法勘探的重要作用有:新生界地层和矿层地层的奥灰岩溶在发育区所进行的探测。第二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断层赋水和陷落柱所进行的探测。对于基本的勘探手法可以利用瞬变的电磁法来进行。由于其本身对于低阻的反应是比较灵活的,继而在由直流的基本电测法来作为辅助。这种方法能够确定边界的断层是阻水的断层。区内的基本支断层是导水的断层。而且也能够很好的将富水范围进行区分。

5 总结

实践表明,综合的分析解释和综合的物探在技术上的佐证,彼此之间是取长补短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物探资料在可靠性和精度上进行了解释。对于传统而单一的物探在方法上本身就受到了地质条件和一些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对于物探技术一定要依据工程问题或者是地质问题来做出实用性的判定,对于基本的物探方法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由于物性的基本参数不一样,所以要进行一定的印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吴有信,韩东亚,王琦.煤矿深部开采地质保障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02).

篇10

中图分类号:O4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038-01

一、RTK技术的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的优点

科技的不断发展,RTK技术的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RTK技术能够使石油物探测量的精度得到保证。RTK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精度高、速度快且操作简便等。所以,RTK技术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具体的优点还有:RTK技术的精确度能够达到厘米的级别,同时在石油物探测量中,工作人员只需要手持着控制器,把仪器别在腰上,便可以在二十公里范围内进行放样即可。时间也只需要一到两秒,便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人员每进行放样一点,便可以提供出准确的三维坐标,使所测点更加精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工作人员设置好放样的半径时,在测量的时候若超出放样的半径,系统就可以自动的报警。与此同时,RTK技术还能够实现二维放样和三维放样、管线、井位以及测线偏移等测绘的工作,并且不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和车辆的使用率来说,RTK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支出。由此可见,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的优点为石油物探测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操作与携带方便、精确度高、测量速度快、功能齐全并且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是十分值得继承发扬的。

二、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RTK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了石油物探测量中,也为石油物探测量带来了效益,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RTK技术的测量精确度,为石油物探测量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坐标系统转换会产生误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误码、数据链的信号衰减影响、天线的机械中心不重合等等。具体的问题还应当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坐标系统在转换时产生误差的问题,一般来说,在石油物探测量的工作中,通过RTK技术在WGS-84坐标系下得出测量结果,但是由于流动站的位置变换对测量的时间有限制,因此通常不会采用WGS-84坐标系统,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坐标系的转化,才能得出用户所需要的坐标系坐标。尽管在石油物探测量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因坐标转换而造成误差,但是对坐标定位的误差只有厘米级,因此一般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次,RTK技术会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代码,使得数据链信号衰减,并产生消极影响,有时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接触不良,也会使得数据链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间断。结果就会导致流动站在作业中的信号失锁或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为了能够确保RTK技术可以快速、连续地得到固定解,首先要使RTK的移动站能快速、连续、可靠地收到基准站发来的数据链信号,才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天线的电子相位中心一般来说是变化的,因此通常会与天线的机械中心不重合。这与它接收信号的方位角度和频率等有关。相位中心产生变化,对点位坐标的误差影响一般在三厘米到五厘米之间,由此可见,对于那些精确度要求小于三厘米的石油物探测量的工程来说,就必须了解天线与基地站天线的精确相位图形,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加对其进行修改。

(二)解决措施

上一段主要论述了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出现问题,本段就根据上文所描述的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具体如下:

在石油物探测量的工作中,对RTK技术的应用比较繁多,通常单一卫星定位系统的接收机如果能够锁定六颗及以上卫星,那么则可以初步判断,它的可靠性能比较强,然而多卫星系统只需要保持四颗GPS卫星,格洛纳斯卫星保持在三颗以上,就能确保其性能可靠。但是,石油物探测量基地一般会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由于信号受阻的原因,便不能够适时地接受信息,或是不能接到更多卫星信号的覆盖,最终导致出现间隙或是虚假值,这样以来,应用的RTK技术在进行石油物探测量的作业时就必须重新初始化。所以,如何能够得到足够的卫星数和缩短初始化时间的理论和技术,是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采用RTK技术时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双频OTF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缩短初始化的时间,而且还能够单历元确定GPS固定整的周模糊度计算法,只是它的可靠性不高。因而在实际的石油物探测量操作过程中,应当采取快速静态测量模式,尽可能的降低初始化时间,并且还需要在地势复杂的地区借助辔佬窍低常俅嗡醵坛跏蓟氖奔洹H绻邮招藕挪焕硐耄沟貌饬康慕峁荒芄淮锏焦こ叹鹊囊螅鼓芙柚疽鞘凳┎共猓饩褪沟PS技术能与全站仪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生产提供重大便利。

多路径效应与多路径效应的解决措施是在GPS测量工作中对测量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它与回声的现象大致是相同的,接收机在接到卫星发射信号的同时,还能够接收到其它物体反射的卫星信号。因此,在采取RTK技术的GPS测量应用中,如果在进行测量时没有办法更换测量点,那么要想降低多路径效应,就必须采取增添卫星截止高度角的措施,虽然能够屏蔽低高度角处的卫星信号,但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情况。

三、总结

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RTK技术在未来的日子中还能够更加的完善,为石油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