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审计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5: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单位内部审计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单位内部审计报告

篇1

重要的环节之一。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审计工作成果的大小,质量的高低,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奠定了报告的内容导向,直接关系报告的成败。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属于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形式对于语言的内容的重要性早已为语言学家论述过了。毫无疑问,合理选择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注意审计报告的风格,对审计双方的沟通将是十分重要的。

一、关于内部审计报告基调选择问题的理论观点综述

有关内部审计报告基调的观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问题导向说。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光远认为,内部审计报告本身是问题导向的,挑被审计对象的毛病,将问题披露于众,审计报告本身无法也不能大谈被审计对象的业绩,是披露问题,而不是展现成绩。第二类是客观基调说。内部审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发现存在的负面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必然对审计业务客户(被审计单位)不利;如果内部审计师就被审计事项得出的结论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就应该将两种结论都包括在审计报告中。,iia的《实务公告》中指出,“若实际情况与标准吻合,在报告中肯定出色业绩是恰当的”。也就是说,内部审计报告基调的选择是客观、公正。第三类是被审计对象合意基调说。该说法强调内部审计报告要迎合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意思,作被审计对象欣赏的审计报告。这一说法要求审计报告以展现成绩为主。坚持这种说法的人大多是来自行政的领导干部。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能是基于营销内部审计的理论。这一说法的要害是把内部审计报告与宣传工作混为一谈。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立足点在于客观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情况

委托-关系中,委托方要了解受托方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但由于自身时间、精力或能力所限,无法亲自实施监督,就必然会求助于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这就产生了对审计的需求。王光远等认为,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控制机制。杨时展认为,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审计的形式不外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确认者。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部分外包,但完全外包内部审计的模式的结果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内部审计无论从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审计程序,还是审计报告都有别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或者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报告与外部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都可以有所不同。

国外,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即严晖所说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动式”双轨报告。国内的内部审计要落后一些。被认为是国内最先进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的《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提到,内部审计目标是监督、评价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內部控制的真实、合法和有效。这相当于严晖所说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反应式”双轨报告。在这种“反应式”双轨报告阶段,治理层希望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管理层希望内部审计监督其下属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无论是治理层,还是管理层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都希望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公司各层次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评价內部控制,以了解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基于这种合理的假设,内部审计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

篇2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定义

在我国,最新的内部审计定义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8月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作出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分支,有内部审计的内涵本质,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高校的内部控制、预算执行和决算、建设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帮助高校完善治理、防范风险、创造效益,实现高校事业目标。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该模式下审计人员在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内外部环境,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实施审计,审计过程中运用专业的审计技术方法来协助组织降低组织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二、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现状。内部审计流程是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规范的内部审计流程能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通过梳理,笔者发现高校都有基本的内部审计流程体系,制定的内部审计流程主要集中在工程审计流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和财务审计流程等方面。现阶段高校的内部审计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主要流程如下:

1.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流程。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审计小组,开展审前调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方案,发出项目的审计通知书,接收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提供的审计所需资料。

2.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流程。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运用检查、观察、询问、函证、访谈和分析等审计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评价等。

3.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流程。审计组汇总分析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完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意见;审计组对反馈意见进行审查核实,有必要修改审计报告,并报内审部门负责人审核;将审核后的审计报告报分管校领导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

4.后续审计阶段的主要流程。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一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至内审部门,内审部门对整改报告中的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出具后续审计报告,项目归档。

(二)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的问题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高校的内部审计流程也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审计准备阶段。首先,高校内部审计的年度审计计划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工作安排和省教育厅内部审计部门的部署,立项很被动,缺乏风险意识,而且审计项目多以财务收支审计、建设工程审计等常规审计业务为主,较少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等较为前沿的审计内容。其次,疲于应付审前调查,未考虑风险因素,项目审计计划和方案没有针对性,造成审计实施过程的盲目性和内部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不具可行性。现阶段,少部分高校将审计工作狭隘地定义为查账,这种账项基础审计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2.审计实施阶段。首先,经过调研,笔者发现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审计流程,这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此外,有的高校直接套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流程,没有针对性,不适应高校的实际情况。其次,大部分高校在实际审计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工作,在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加剧了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间的矛盾,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由于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从内部控制、高校治理等方面出发整体全面地把握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的影响力和发挥作用的层次不高。最后,笔者发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简单、应付的情况,不能完整地记录审计工作的开展。

3.审计报告阶段。现阶段,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建设工程审计等多种内部审计,但是内部审计报告浮于表面,仍局限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评价层面上。内部审计部门较少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和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提及的较少,因此就不能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体制和机制上的挖掘。

4.后续审计阶段。首先,经笔者调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较大部分高校没有进行后续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作为审计项目的结束,导致内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和意见没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落实,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其次,高校后续审计未有效地发挥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咨询功能,因此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认可度不高,不利于提升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影响力。

三、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的优化对策――基于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流程要求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阶段都要考虑风险因素,针对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内部审计流程进行优化。

(一)审计准备阶段。首先,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立项以风险导向为基础。高校的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要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内部审计资源的情况选择当年要实施的审计项目。变被动立项为主动立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立项,对于高风险领域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优先投入审计资源,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立项要有前瞻性,使得审计项目能够解决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其次,高校要做好深入充分的审前调查,并对被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这样能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出详细有针对性的项目审计计划和方案。在项目审计计划与方案中,对于有可能发现重大错报风险的地方要重点关注,并重点投入审计资源,这样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审计实施阶段。首先,在该阶段,审计组要进行控制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确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如果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那么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就应越广。如果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显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可信赖程度低,审计组就应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这样才能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其次,高校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适合高校特点的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模板,并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使得审计工作有理有据,同时为审计检查和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阶段是体现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核心阶段,因此要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对该阶段进行优化。首先,内部审计要实现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治理管理、增加价值的功能,就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就高校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情况,管理体制的健全及效率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这样被审计单位才能采纳审计建议,优化管理机制。其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同时,应出具管理建议书。所谓管理建议书,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内部审计部门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研究思考管理建议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这样提出的建议才能改善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四)后续审计阶段。后续审计阶段是确认内部审计意见与建议是否得到被审计单位落实的关键阶段,只有经过后续审计阶段,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系统。高校的内审部门应重视后续审计工作,认识后续审计阶段在高校整个内部审计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后续审计的有效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后续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这样能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重视,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实施后续审计应注意时间的选择和审计技术、技巧的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在实施后续审计时,内审人员应帮助被审计单位一起分析查找相关问题的原因,对内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进行落实,并推广应用。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后续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建议,持续帮助高校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勇,王小林.审计流程优化研究――基于BPI理论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1,(27).

篇3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标准和工作方式,在二十一世纪初已经建立严谨高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内部审计工作也有很快发展,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要发挥监督、控制、服务、管理功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增加单位价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业务真实流程规范,会计信息准确,帮助理顺利益关系,有赖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成效。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业务规范性差,缺乏责任追究制度,人员素质不高,怎样才能克服发展瓶颈、走上新台阶,质量控制是关键。我国2007年更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关于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三个方面是一致的。

美国人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内审质量控制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及强化内部控制功能密切相关,强化内审质量控制不仅是我国内审日益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内审发展的共同趋势。

英国国家审计署在绩效审计中非常重视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法”采取了“质量环节(Quality Thresholds)”控制和聘请外部机构评价两种方式。

“质量环节”控制适用于我国内部审计的五大环节: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五个“质量环节”。也就是比2004年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的控制过程(包括审计计划控制、审计实施控制、审计报告控制)多了两个环节。

在每个质量环节内部审计可设定相关问题及应取得的证据和应完成的工作内容,根据该环节质量控制的要求,规定审计复核、利用专家工作、征求第三方意见、外部质量检查等多种质量控制方式。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规定督导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笔者认为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两个环节也应该不容忽视。

1 审计准备环节

在审计准备环节,主要工作是审计项目选择和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关乎于事前控制。科学的审计项目选题机制。通过对公司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出对公司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审计方案内容的繁简程度;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强调审计成果是哪些以及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内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审计技能、需要占用的审计资源、何时提交审计报告、能否控制审计风险、如何实现审计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是否已建立完善的审计证据和重要文件管理制度,这些问题是该环节需回答的,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

我国内审人员素质不适应需要,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差;现有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比较单一,整体上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较弱。审计人员的开拓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够强。在工作上、思维上的一些惯性还比较强,有的传统财务审计的观念比较浓,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有的思维方式单一,比较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国家应该严格规定内部审计从业资格制度,没有内审资格证书和后续教育的严禁从业。同时,国家应该重视推行内部审计师考试制度,考试应涉及财务会计、管理学、预算学、统计学等方面知识。

2 审计实施环节

在审计实施环节,我国的情况是工作底稿编制随意性大,工作不规范,取证不充分,不能揭示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甚至有的审计人员,不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简单复制被审计单位的账页,不进行进一步审查,就作为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缺少被审计单位鉴章。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实际工作中,审计证据一般缺少被审计单位的签章,这就影响了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质量。

英国绩效审计在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有六项核心任务,包括审计事项是否有充分、适当的证据,是否全面分析和理解了审计证据,是否对关键信息进行鉴别并得到数据支持,所有的审计发现是否和相关利益主体及有关专家的意见相互印证,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是否有明确的方案来解决分歧,审计报告草案是否有统一框架。

我国目前在实施环节控制的重点是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事中控制,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可,取决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得到合理设置来保障独立性地位,信息和沟通是否通畅,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是否严格按照准则执行。

3 审计报告环节

在审计报告环节,我国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经常出现结论缺乏准确度、审计决定事实不清、引用法规不准确或者不引用法规、建议缺乏可行性及针对性等情况;经常发生重大质量妥协。内部审计人员执业中,未遵循重要性及谨慎性原则,面临内部管理高层的压力时,经常是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审计处理不痛不痒。

英国绩效审计报告已成为议会责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信息环节的质量控制。中国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相关法规建设也落后,内部审计的最高法规是2003年执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中只是简单的规定“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以及“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急需更新。中国人虽说“家丑不外扬”,但可将内部审计报告征求第三方意见,评价是否符合专业标准并进行记录存档,2012年5月1日试行的《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中已经充分重视外部评估,可见也是必然趋势。

4 审计信息环节

审计信息环节,英国绩效审计报告是要征求第三方意见,而且交换意见过程中,审计报告是否维持原有结构,而且清晰、一致、简洁是必须回答且记录的问题,报告要符合专业标准,还要适当组织审计报告的出版发行,对审计报告的和后续检查方面有具体行动方案。

我国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报告的出具,准则有具体规定,内部审计报告的格式及内容,既借鉴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部分格式及要求,又结合公司内部审计特征与不同目的审计的情况。内部审计报告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内部审计报告的后续检查同样要有具体行动方案,《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中用访谈法对公司高层管理成员、治理层成员、运营管理层成员和审计人员针对“这些报告中的信息是否符合您的需要?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有何看法?审计报告是否披露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审计的时效性如何?您认为这些报告应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解决情况进行后续跟踪了吗”、“内部审计对上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解决情况、建议采纳情况进行跟踪吗?”、“内部审计报告的结论公允吗?审计发现是否与您沟通过?您认为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有价值吗?”、“是否由内部审计机构决定采取及时的后续审计,以确定管理层的纠正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等问题来评估质量控制,可见已与国际接轨,但是执行情况拭目以待。

5 总结经验环节

总结经验环节的工作应围绕内部和外部质量保证措施,英国非常重视对审计工作进行事后总结。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质量的评价工作,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独立专家组承担,为了增加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每份审计报告的评价意见发给被审计单位。

今年《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风向标,总结经验环节的具体实务操作指南已经出台。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由组织根据情况选择实施。内部评估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实施,可以由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外部评估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实施。外部评估是由组织外部独立第三方对内部审计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外部评估需要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领导下、由胜任的评估人员组成团队独立负责实施。外部评估的优点是评估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有利于对组织的内部审计活动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外部评估在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内部审计机构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为组织治理层、管理层和外部审计等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独立质量保证。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机构负责人如果初步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可以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书面承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确定后续审计时间和人员安排,编制审计方案,应考虑审计决定和建议的重要性、纠正措施的复杂性、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纠正措施失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被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后续审计范围时,应分析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是否仍然可行。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使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不再适用时,则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

参考文献:

[1] 罗美福,李季泽,章轲.英国绩效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EB/OL]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http://.cn/2004-11-10.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S].2012.

篇4

判断单位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权威,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经济权威。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高校经济活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经济实力有了较快增长。但是经济发展需不需要内部审计,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经济管理告诉我们,内部审计是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内控制度需要而设置的,也是规避经济活动风险的重要监督环节。因此,如果按照上述认识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在单位内部的经济权威是毫无疑问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内审人员看重的正是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被审对象惧怕的也是审计的权威性。所以,如果要让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具有价值,首先要规范我们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权威。否则人微言轻,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

内部审计报告和单位财务报告一样都存在一个信息质量问题。我们知道一个单位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问题,如果是对外的财务报告信息有误还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与其一样,审计报告中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与否,不仅仅是针对被审计对象的,也不仅仅是是否影响审计权威的问题,关键是这个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具有多大的价值,信息质量如何。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含金量较高,那么对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仅领导会认可采纳,也使审计报告具有严肃性和威慑力。

当然,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高低,除了关系到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外,信息质量的评判标准也相当重要。在现实工作中,同一份审计报告,被审对象和委托者对于报告中的经济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的。但是,对于任何一方来讲,审计报告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信息应该是清晰、简明、易懂,应该客观、公正、真实,这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也容易被大家认可和接受。

对于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评判,审计报告的编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审计业务中,象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报告中都包含了众多的有用的经济信息。在审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审计人员是难以认定其真伪的,这就象上市公司中的造假行为一样,一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我们希望审计报告内容真实,首要前提是假设被审对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被审资料真实,否则审计披露的经济信息就没有价值。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以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认真加以识别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这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前提。

另外,当收集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后,还有一个确认和分析过程,审计人员出于职业习惯,总希望把所审计内容,以文字加以说明,或以经济数据加以清晰列示,但是这些文字说明和分析确认的数据,一定是要体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或《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业分类会计、财务制度或其他相关财经制度原则和要求。只要依据充分,分析严谨,计算正确,那么所构思撰写的审计报告必然会充分反映审计内容,从而就会大大提高审计报告中经济信息的质量,为被审计对象和委托者接受和利用。

三、单位管理者对审计报告的认识有待提高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关联问题,审计活动也不例外。对于每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几乎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体现的是审计价值和审计成果,精明的管理者是会充分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的,他们会听取和采纳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去改进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但是,确实也有不少单位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没有去认真研究审计报告,更谈不上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了,如此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审计自然成了摆设。这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所以会在认识上有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原因有:

1.所有者主体缺位。我们知道高校的校长或医院院长,并不是单位资产的所有者,公有经济下的高校和医院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他们只不过是受托经营者,这样的运行体制导致了管理者没有内在的追求效益的动力。就象包装上市的股份公司一样,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没有改变,上市只不过是一种圈钱行为罢了。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已经说明这种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就是缺乏追求长期盈利的内在动力。

篇5

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原有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美国PCAOBASNo.5的规定指出,必须在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中标注和说明特定基准日,即依据《企业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截止201X年12月31日,某公司必须就重大问题进行财务报告烟草企业内部控制,以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和生存。上述并非针对于测试某一天的烟草企业内部控制,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为保证注册会计师就烟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提出意见的科学性、合理性,需要注册会计师在烟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提出相关性意见。最后,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一项鉴证业务。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之规定,鉴证业务即为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依据这一结论以达到增强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的预期目标。其中鉴证业务主要包括三部分: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及其他鉴证业务。同时,还指出鉴证业务的“五大要素三大准则”,即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及鉴证报告,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及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对于鉴证对象信息而言,其是指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对鉴证对象进行计量和评价得到相应的结果。从烟草企业内部审计角度看,注册会计师定期对烟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相应的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制定鉴证报告,为保证评价的科学合理性,需要注册会计师确定一个健全的标准,依据该标准进行评价。

二、加大烟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及监督机制执行力度

篇6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会计资料存在严重的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漏洞、缺陷,或者存在重大舞弊事项,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特点

现代审计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特征的。审计风险既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分配审计资源的先决条件。一般认为,广义的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内部审计职业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内部审计主体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现代企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权责明确,这不仅体现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多层次、多环节之间,从而形成分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界乎其间,起着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与评价作用。这样,企业所有者对聘任经理,以及经理对所属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经营行为监督和业绩评价,就由各级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对接受的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未能发现重大错弊或出具的审计结论失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就是内部审计风险。因而,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

1.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与企业相一致的目标。作为企业组织的构成之一,内部审计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因此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致性。

2.内部审计风险范围的扩大化。社会审计接受委托,其风险仅限于约定的审计项目。而内部审计根据管理的需要,凡属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成为审计对象,一旦未能揭示其中的错弊,都会产生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对审计项目不具有选择性。社会审计在接受委托之前,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对审计风险作出评估,当预计的风险水平高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而内部审计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改善内部管理,努力降低审计风险,而不能拒绝审计。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内部审计根植于企业之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了如指掌,最知道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在审计中能抓住重点,切准要害,因而针对性强。内部审计以其独有的信息在企业内开展审计工作,为企业管理高层服务,为决策捉供参考,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服务,在这方面,外部审计是无法替代的。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1.加大对审计计划的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报送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执行。编制年度审计工作时,应注重计划的可行性,要留有余地,合理安排,对暂时无力承担的审计项目,在安排计划时要量力而行,防止出现审计风险。

篇7

一、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改善组织经营状况并增加组织价值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改进其经营状况,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到一个单位不同的层次和领域,而质量管理则贯串于整个审计活动。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治理管理中的漏洞和内控薄弱点,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整个组织构架中的各个层次(包括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能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能确保执行层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操控、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运营状况,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标并增加组织价值。

2.有益于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内部审计不仅可以使单位内部一些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进一步规范内审行为,维护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公共财政“卫士”作用。

3.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

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资源的多少。在完成每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师都应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视,保证按规定和要求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与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师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寻找差距,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通过接受持续教育、进行培训、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提高职业水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4.有助于维护内审部门自身信誉并树立权威

建立在严格质量管理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审计项目和审计工作的质量,还能有效地减少审计风险;同时,内部审计师通过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融洽审计与被审计、审计与高层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内审部门自身信誉,逐步树立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权威。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对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未建立和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或办法,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和明确的制度约束;实践中,一些单位没有全面有效地执行《内部审计准则》和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使得部分项目审计准备不充分,审计程序不合规,审计方案制定流于形式,项目审计实施不够彻底,达不到既定的审计目标和应有的审计效果。

2.对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缺乏有效措施

审计报告是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核心的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审计报告的重点往往放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侧重于合规性、合法性的内容阐述,对审计建议部分重视不够,没有从促进管理和提高效益角度以及风险控制角度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二是审计报告过于专业化和程式化,比较空泛,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引起公司领导层的重视和理解。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将无法达到内部审计的终极目的: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经营,也不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难以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3.对审计工作底稿重视程度不够

实践中,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内容不完整。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方面的原因(如查账技巧、审计方法掌握不到位)以及对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等影响了审计工作底稿所记载事项的完整性;(2)重点不突出。由于内审人员的审计取证工作不严格、不完备,其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反映不出问题的症结和实质;(3)填制不规范。部分审计工作底稿只交代事实没有审计结论或只有事实结论却没有审计人员的意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人、复核人未签名或没有填制日期等,填制不规范使得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的结论。

4.未充分应用和扩展审计成果

实践中能够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的单位比较少,一般的内部审计机构一旦提交了审计报告后就认为审计项目的各项工作就已经结束,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讲都没有将审计成果资料充分利用起来,没有将审计结论的作用发挥出来,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效力,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将对改善组织经营状况、增加组织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需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首先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促进内部审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其次需根据内部审计准则,结合单位特点,制订更为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操作规程,完善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审计业务标准,并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内审人员;最后内审机构应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专门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以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项目和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还应在内审机构内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审计质量的评价和考核内容纳入审计人员年度绩效评价和考核中,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2.加强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

在制定了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和规程的基础上,确保各项制度和规程执行到位是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项目时,必须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等阶段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严格的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是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审计准备阶段,内审机构要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作为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审计工作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其所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应当明确,重点突出,分工合理,各项工作措施和要求恰当;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内审机构要加强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管理。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决定了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以及能否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填制要规范、内容应完整、重点要突出;再次,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在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编制反映审计过程和成果的工作底稿的基础上,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同时应重视完善审计报告的建议部分,尽可能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建设性,避免空谈或就事论事,应能有助于促进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最后,后续审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重点主要包括检查和督导落实审计意见、审计成果综合运用分析。在下达审计建议或意见后,内部审计部门要认真做好审计回访工作,对被审单位的反馈和整改情况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判断是否整改到位。

3.提高审计复核层次,加强审计督导

随着内部审计范围、内容的不断拓宽以及审计对象的日趋复杂,审计质量控制难度在加大,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复核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复核工作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内审机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要对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复核人员在开展复核工作时,应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善于对问题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应不断加大复核工作力度,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在确保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的必要复核外,为提高内审项目质量,还应设置专人或专门的复核机构,对整个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复核。

4.充分应用和扩展审计成果

审计项目结束以后,内审部门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扩展和应用审计成果。一是要将审计情况和相关信息通报组织职能部门,形成成果共享,增强职工对内部审计的了解,改变他们对内审工作的传统认识;二要重视审计中发现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的事项,与这些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深入查处和责任追究情况,消化、巩固和扩展审计成果;三要与单位高层领导进行沟通和交流,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宣传和推介审计成果,并广开言路,虚心征求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改进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岗.论如何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会研究,2009(16).

篇8

(二)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上看。内部审计部门有对工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的职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延伸出了咨询、评价、服务以及控制的职能,通过与企业管理职能的协调,更好的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好服务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具有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阶段

(一)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存在着多种模式,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公司决策层提出的编制原则、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下达的编制要求、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编制的预算以及调整部门的部分预算进行监控和考核,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全体系的加入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中来,才能在预算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全国公司决策层的全局性把握和审核,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平价、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预算程序过程中向公司决策层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内部审计为企业全面预算提供实施方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手机内部审计所需的所有资料,主要包括:涉及到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管理规定、制度调整方案、批准文件、预算执行报告等相关资料,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全面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第一,业务、财务、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全,编制的基础资料是否具备;第二,是否落实本单位的具体预算目标,是否按照时间进度进行了分解,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第三,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是否按照单位编制原则正常编制;第四,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否按照整体的规划和进度进行了安排。其次,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第一,本单位是否执行了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预期进行了人员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第二,全面预算指标是否按期完成,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无遗漏,是否按照标准定时完成;第三,资本性支出预算以及货币资金支出是否按照单位标准执行,又无语扇子对外借款情况等。另外,对全面预算调整的审计工作,主要工作有:第一,预算调整是否到位,有无多编、少编、漏编的情况;第二,当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全面预算能否及时的得到调整,以及预算的程序是否合格等。最后,对全面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的审计工作,主要有:第一,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情况,制度是否合理;第二,是否有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能够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第三,对于单位是否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考核记录是否完整,有误员工预算奖惩措施等。

(三)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提供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漏洞情况,需要公司决策人员从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方面进行内部审计的评价工作,并适时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出具包括单位具体情况、预算情况、审计问题及评价建议等的全面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几个重要性的动态指标,内部审计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组要体现的就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所以,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的水平,公司审计部门不仅要对社会上涉及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情况及时关注,适时的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为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出具全面预算的审计报告做准备。最后,要考虑财务部门制定指标的滞后性,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对绩效动因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对预算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

(四)及时关注审计热点问题,为全面预算提供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信息充分利用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及时的控制监督信息的反馈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各种手段以及审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审计时间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深刻、清晰地报告,为全面预算提供增值服务,另外就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的质量应该提高,明确审计报告的层次及范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企业的全面预算减少风险。

篇9

二、安徽烟草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重点要素和关注点

《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的评估标准体系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内容分为两大类,即内部审计环境类和内部审计业务类,两大类别又分为19个评估要素和34个评估要点。在现阶段,安徽烟草已经建立了一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但整体意识还很薄弱,评估方法尚缺乏系统性,评估的内容暂不明确具体。基于此,现阶段安徽烟草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规定的评估流程、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对“内部审计业务类”方面的部分评估要素进行质量评估。下面浅谈一下在对部分重点评估要素进行质量评估时的关注要点。

(一)审计计划的质量评估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对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适用。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一个好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的纲领和指引。

1.年度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做出的事先规划。在对年度审计计划进行质量评估时,审计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内审部门编制的审计计划是否紧紧围绕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预期的审计目标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能够对单位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到位;是否能够对本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促进解决;是否能够对内部员工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有所思考;是否能够对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防止再犯等。

2.审计工作方案是指审计部门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审计业务,据以组织、指导和控制某一个审计项目,达到预期审计目的而编制的具体审计项目工作计划。编制一个好的审计工作方案,可以使审计项目有序、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在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质量评估时,审计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是否适合该审计项目;审计内容是否全面;审计人员及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质量评估

1.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可以说,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了审计结论,从而影响审计报告。因此在对审计证据进行质量评估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是否恰当;审计证据是否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风险水平是否合理。

2.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起到了纽带作用,将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连接起来,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因此在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质量评估时,审计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内容是否详实完整:记录与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相关的所有资料,罗列应关注的方方面面,区分重点关注事项与普通关注事项;二是记录是否清晰易懂:清楚地说明内部审计人员所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与程度,说明在审计过程中所检查的资料;三是描述是否客观真实:内部审计人员应对所收集的资料予以审核,确保审计工作底稿资料的来源真实、可靠,对被审计单位的描述客观、真实;四是结论是否明确合理:在收集、记录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提出明确的审计结论和意见,避免使用模糊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

3.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一个审计项目的核心文件,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应具备一些基本的质量特征,即应当正确、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因此在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评估时,除了上述基本的质量要求外,审计的关注点应还至少包括以下五点。一是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的侧重点是否不同。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的审计项目,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如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报告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情况,管理审计应侧重单位内部管理情况及制度的执行情况,专项审计应侧重项目的开展及实施情况。二是是否给与恰当的肯定。内部审计报告应该是客观的,毫无偏见的,而以负面为主的审计报告,让被审计部门认为是来挑毛病的,不利于审计整改。只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该表扬的,就不应该吝啬语言。三是改进建议意见是否恰当可行。内部审计在监督评价的同时,还要关注整改落实情况及成效。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的建议则无法得到落实。四是是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有效沟通。在报告编制前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就审计报告中所涉及的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审计发现问题在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状况,所提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有用”又“好使”。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五是审计评价是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对审计评价质量评估时,应查看审计评价是否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并且前后自相矛盾;是否带有主观色彩;是否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用词是否恰当严谨等。

篇10

一、审计产品与商品的关系

1 物品、产品与商品的关系

按照经济学中的定义,商品经济中的事物一般分为下面三种类型:物品、产品和商品。物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自然天成的叫做物品,物品本身可能具有价值也可能没有使用价值;产品则是经过加工的物品,凝聚了人为的智慧和成本在里面(一般的人类劳动),并使其具备使用价值,商品的定义则是已经流入市场的。可以在市场中进行公开交易的产品。

商品按照所有权,可以分为:公共品、私人品和混合品,究竟审计产品属于这三种的一个,还是另有其他选择,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同时这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通过以上的定义,我们能够了解到商品的基础是产品,既一件物品必须经过人类劳动的加工,同时进入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商品。这一点是我们继续进行下面探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助于理解审计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同时也为讨论其商品或产品属性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2 审计最终结果的形式

本文中审计最终结果是指按照审计流程,完成各项审计过程后,最终得到的审计报告,对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还要包括管理建议书等。

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流程的最终结果,在审计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过程中唯一的可见实物结果,是整个审计流程中的核心,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均凝结在审计报告中,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股东,最终接受审计的方式都是通过审计报告,所以审计最终结果的形式当之无愧为审计报告。

二、审计报告商品属性的讨论

审计的商品特性目前巳被接受,但是由于审计自身类型的不同,最终审计结果的产品属性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按照不同类型分类对比公共品以及私人品属性进行讨论。

1 政府审计

将政府审计产品特性与公共、私人品进行列表比较:

根据表1的比较,政府审计报告的特性同公共品一致,与私人品相反,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府审计报告属于公共品。

2 内部审计

根据表2分析,内部审计报告同公共品或私人品均有较大差异,并且内部审计并没有通过市场来交换,所以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报告属于一种产品而不是商品。

首先是购买能够独享,这就排除了内部审计报告为公共品的可能,公共品的最大特性即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个人消费公共品并不剥夺其他人享用该公共品的权利,但是内部审计产品却与此相反,内部审计报告作为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评价,不但包括一般审计报告的内容,同时还有针对本企业不足以及改进意见,属于商业机密范畴,企业有动力也有必要限制内部审计报告的扩散范围,这实际上就是内部审计报告的独享。

其次,消费不能分割和-一定程度的“搭便车”存在又否定了其私人品的可能。由于内部审计报告作为企业的文件。在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时是有权力查阅的,这就无形中构成了“搭便车”行为,所以内部审计产品也不是私人品。

最后,内部审计的购买方式彻底否定了其商品属性。商品区别于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商品要在产品基础上进行市场交换,而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这个过程没有通过市场交换,所以内部审计报告不具备商品属性,只能算是一种内部消费的产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内部审计的定价也是非市场的,内部审计的价格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水平同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成正比例,即某企业的平均工资越高,则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越高,这也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不尽相同的原因。

3 独立审计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出,独立审计同公共品和私人品均有不同。较公共品而言,独立审计的购买方式为私人直接支付,配置方式为市场价格,这就具有很强私人物品的属性;较私人物品而言,独立审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明显公共物品的特点。潜在投资者在获得独立审计报告时并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一个人使用独立审计报告的同时并不影响他人使用同一份报告。

在这种基础上,一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准公共物品,并用准公共物品的特点来衡量独立审计并解释一些问题,但解释问题的同时,仍然有一些问题无法得到答案,因此就笔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独立审计并非公共物品,也不是准公共物品,相反,独立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私人物品。

三、独立审计为私人物品的探讨――以“审计广告说”的角度

1 “审计广告说”的基本内容

“审计广告说”的提出是基于审计在商品经济中的实际功能推导出的结论,其核心思想为:独立审计实际上是企业财务的“广告”,其现实目的是稳定现有投资者的前提下吸引潜在的投资者。

投资者理性(包括股东)的假设认为投资者会主动寻找高收益的企业进行投资,但是市场失灵的广泛存在使得这一选择变得十分困难,有时甚至会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因此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业绩好的公司倾向于向投资者出示经注册会计师认定的审计报告来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而业绩较差的企业为避免排除在主流之外也要向公众提供审计报告向投资者展示自己经营的成功,因此其现实功能而言,此时的独立审计功与广告没有差别,都是为了获得投资者(消费者)的关注。

2 “审计广告说”的思路

在考察独立审计产品属性的过程中,我们倾向于寻找到一种类似于独立审计功能的现实产品来探讨独立审计的商品属性,在实际商品经济中,我们很难找到与独立审计报告完全一致的产品,但是经过多个角度排除和分析,我们发现广告的产品属性与独立审计报告的产品属性非常相似。

“广告是有计划地通过媒体向所选定的消费对象宣传有关商品或劳务的优点和特色,唤起消费者注意,说服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宣传方式”这种定义确定了广告产品的几大属性。(1)广告内容:商品或劳务的优点、特色;(2)广告对象:消费者;(3)广告手段:广而告之;(4)广告目的:说服消费者购买使用。依据上述特点,我们看出广告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广告的产品作为一种私人品,但是其目的却是尽可能多地让所有人获得广告产品,即广告的目的就是让最多的消费者获得广告本身,同时吸引消费者购买广告所宣传宣传的产品。

我们用下表来比较审计产品与广告产品的特性

表4 广告产品与审计产品属性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审计产品中的投资者相当于广告产品中的消费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相当于广告公司,审计报表作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产品,其性质与广告公司的广告产品十分相似。

3 “审计广告说”的实质

首先,我们来进行审计产品与广告产品的经济学角度比较,广告产品和审计产品一样具有“搭便车”的行为存在,但是,这

里的“搭便车”行为同普通商品的“搭便车”行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搭便车”行为是企业所期望的,想反,由于此处的“搭便车”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正的外部性效应,所以企业会主动让投资者(消费者)“搭便车”获得相关产品信息以便扩大企业(商品)的影响。对于这种特殊的属性,很多学者将其视为一种公共品的特性,但实际上独立审计产品又是一种企业购买的产品,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一类公共物品却是由私人提供,不过这个矛盾也往往被一些学者用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来调和,但是作为一种无利可图的准公共物品,企业提供审计产品的动机又从何而来呢?因此,独立审计产品的供给很难用准公共物品解释。

独立审计肯定不是纯公共物品,同时也不是准公共物品,所以独立审计只能是一种私人品,只不过这种私人品的特性比较独特,其形式上与广告十分相似。独立审计报告其大部分现实目的是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投资,这样就能够得出推论,即独立审计产品的实质是企业财务的“广告”,企业通过“独立审计广告”劝说投资者对企业投资。

四、用“审计广告说”解释独立审计悖论

1 为什么企业自己出钱审计自己

正如上述论证,独立审计由于独立性无法完全得到保证,所以其信息披露功能在逐渐减弱,同时揭错防弊功能也在逐渐丧失,因而独立审计报告实际上的作用是企业的“财务广告”,而广告产品作为一种私人产品,尽管其带有一些公共产品的特点,但是依然要私人供给,因此独立审计的费用必须由企业自己支付。

2 为什么注册会计师无法满足公众的高期望

由于独立审计的“广告”特性,注册会计师就像广告制作人一样,职责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出披露,但是投资者却期望注册会计师能够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舞弊信息找出,从而做出对投资者自身更有利的选择,而注册会计师作为“广告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审查产品的真实性,不能像执法人员一样完全审查产品质量,因而从这个角度,注册会计师永远不可能达到公众的期望要求。

3 独立审计作为“公共物品”却私人供给的原因

这个问题在之前也作了一些阐述,独立审计的“公共物品”属性只是人们误解了独立审计的经济学本质,因为独立审计是一种私人物品,因而私人供给就是必然的选择。

4 独立审计定价的原则

长期以来,各方对独立审计定价的原则没有统一的观点,在这里笔者也无法提出一个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但是利用“独立审计广告说”也能够对一些定价问题做出阐述。下面就是影响独立审计定价的几个主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审计报表的质量;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等,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前两项。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价格的影响,有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越大,其报价就会越高;也有人提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会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因而报价应该更低。但是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名气是其无形资产,其品牌价格在审计费用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一点在广告公司中更是十分常见,越大的广告公司越有实力雇佣高等级的广告制作人,就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广告产品,因而广告费用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