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6: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称评定专业技术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1999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 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XX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 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共2页,当前第1页1
该同志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 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土建三级预算师、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获得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26-01
我们国家从1979年恢复职称评定以来,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2010年8月,媒体以《西安221名农民拿到职称》为题对陕西在农民中进行职称考评的尝试进行报道,仔细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这种尝试探索,对农民职称考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职称考评是对劳动者技术能力的认可。但实际情况是在广袤的农村技术人才也不在少数,这些技术人才都是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有很强的农业生产能力,但由于政策原因却无法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这给许多外出务工的技术农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陕西省委省政府敢为人先,大胆尝试,2010年对全省农民职称考评进行试点,取得了成功,农民欢迎,社会反响强烈,调动了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一是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朋友所需。陕西的经验在于打破旧框框,根据现实的基本状况,结合实际把当地农民技术职称划分为6个大系列:农民畜牧兽医系列、农民农艺系列、农民工程技术系列、农民经济系列、农民工艺美术系列、农村群众文化艺术系列。各个系列职称的等级设置再设置为三种:初级、中级和高级,在职称名称前表明具体专业类别。并且将其纳入全市人才评价体系,全部免费评审、发放证书。
二是大胆创新,农民考评职称不受年龄、外语和计算机限制。在重能力、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的四重原则指导下进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按照申报农民的工作实绩、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评价依据。因农民的文化程度、工作资历等差别,取消了对年龄、岗位、外语级别、计算机考试等条件限制。并且对第一次申报职称的不受各职级年限和年龄限制,按照制定的评定标准直接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对少数确有农业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民技术人才,更加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资历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晋升相应的技术职称。
三是制定评定标准,评定过程中灵活掌握。陕西规定农民职称初级标准:能运用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验、示范推广工作的技术问题,写出总结和报告,指导本专业一般性的技术工作。中级职务标准:能较熟练的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和管理经验,可以指导农民初级职务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取得本专业初级职务4年以上。高级职务标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独立承担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获得过市级或市级以上科技或推广成果奖励表彰。能倡导开展科学实验,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在工作实践中能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某些主要问题。取得中级职务4年以上,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
四是下放权力宽报宽出,让农民科技人员脱颖而出。陕西规定当地开展申报工作后,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可到当地人社部门领取《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表》,附有能反映本人学历和资历、技术水平和业绩的有关材料,经基层单位推荐,报各级评委会评定。初、中级职务由区、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初级职务由区、县职改办审批、发证;高级职务由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中、高级职务由市职改办审批、发证。这样有利于调动农民学科学,钻研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有利于造就一大批农业战线的科技工作者。
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省政府职改部门积极探索,于1999年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组建职改领导小组,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积极搭建职称评审服务平台,畅通职称申报渠道,平稳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力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各级组织的努力,社会化职称评审覆盖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职称评审的服务环节进一步简化,职称工作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职称评审工作在不同企业的反响也不同,在国有企事业或有资质要求的企业里,职称评审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在大部分私营或外资企业,认同度很低。分析原因,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对职称评审的参与度不够,有的是因为不知道职称对他们的长远意义;有的因为职称与现有工资没有关系而无所谓,有的是因为他们工作流动频繁而错过了申报时机。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对员工的职称评审重视不够,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员工评职称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帮助;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帮员工申报职称;还有的是担心员工评了职称后会提出提高待遇而增加成本不予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员工申报职称评审的积极性。三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与政府职改部门的沟通不够,宣传渠道不畅通,职称政策信息不及时,直接导致职称评审申报率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做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意义
职称评定是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业绩、学术技术水平的肯定,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一种手段。(1)有利于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职称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或学识、智慧、才能。每一个级别均要求专业人员除了具备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条件外,还需具备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条件。专业技术人员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职称的晋升过程,就是对专业人员基础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检验的过程,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每个级别的标准,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积累素材,努力撰写技术论文,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努力多出成果,提高业务水平。比如对学历提出要求,促使专业人员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2)有利于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获得了职称并受到企业的聘任,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表明了社会和企业对他的专业技术能力、业绩、学术技术水平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大大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他们开拓创新,更加勤奋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有利于企业建设和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资质企业来说,拥有一定数量和级别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注册、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因此非公有经济组织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按照职称评定标准,引导、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做出实绩,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提高队伍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的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的人事档案大多委托政府所属人才市场管理,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思路。(1)加大职称评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员工了解职称的政策信息。一是建立一支优质的人事服务专员队伍,通过进驻高校和企业,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指导,让他们了解职称的政策、作用,使他们在各行各业按各专业系列的职业发展渠道发挥自己的才华。二是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称业务培训,使职称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职称评定工作的宣传,及时准确地将各类职称评审动态信息对外公布,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申报的程序、申报条件及材料要求,以便他们按时、按质做好职称申报工作。(2)加强职称评审申报的指导和组织工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比较稳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专业岗位比较了解,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职称评审申报指导。但对于非公有制领域的人员来说,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工作流动性强,情况错综复杂,需要做好几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人事部门职称工作者的职称业务指导能力。职称分29个系列,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申报方式不同,申报条件和要求也不同。要根据非公有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这就要求职称工作者不断学习,掌握所有系列的职称政策规定,具备丰富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力度。完成每年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既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知识积累的途径,更是他们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根据各系列职称继续教育内容的不同,职称工作者要组织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应专业的培训。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材料的指导。在职称申报过程中,职称工作者要认真审核材料,严格把关,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申报人员参考。(3)扩大职称评审的范围和对象,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申报职称时,申报对象可不受户籍、身份和单位性质的限制,只要档案在人才市场,与工作单位签订了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符合申报条件,都可向人才市场申报。同时简化职称评审申报环节和手续,通过网上申报和审核,减少申报人员往返奔波,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申报渠道。(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职称、专业分门别类地建立若干个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可以针对性地提供职称评审、专业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服务,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为单位招聘、人才寻访工作提供平台,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科学认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成长成材的必经之路。从这个角度讲,为非公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审服务,有利于促进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聚集更多人才。这是当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职称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文霞.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工作手册[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2]许红华.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30
Ou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itle
Accreditation System Changes and Reflections
CHEN Niuze, PENG Yang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teacher engagement system several changes, particularly the forthcoming deepening of refor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additional titles being senior leve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not only broke the original title review Schoolteachers "dual "and even more so to the village school teachers job classification and weak school tilted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changing the focus on teacher qualifications, the tendency papers published, emphasizing the Ethics and work performance, prompting school teachers job classification more reasonable.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itle accreditation; system changes
1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变迁过程分析
1.1 初创施行:中学与小学两个序列且副高封顶
1986年3月,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签发《中学教师职务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条例》条例,主要针对教师职务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由事业编制转为聘任制度,且中学和小学两类学校分别开展职称序列。2000年,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于山东潍坊市等地区开始添设,该职称与副高级同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版第三十条规定,国内将会建立起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①
1.2 改革试点:变副高封顶为正高封顶
教育不断发展,为建立起相匹配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选为试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深化改革。②
2011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人社部发〔2011〕98号、人社厅发〔2011〕96号两份文件。该系列文件决定选取深圳、广州、佛山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③
2012年8月,《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并总结了近两年教师职称制度深度改革试点的经验,并决定在此基础上,再花费一年时间,于全国部分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深化改革扩大试点。④
1.3 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常态化评审
为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使中小学教师也能评上对应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别的正高级职称,人社部、教育部于2015年9月7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旨在针对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工作部署,确定在2015年12月之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两部审批,并在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两年左右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⑤
新制度彰显几大亮点:增设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打破原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二元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同时,改变过分强调论文与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推动教师资源合理流动,确保乡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定的优先地位;创新评审标准,确定评审衔接制度,将评聘分开改为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相统一,全面实施“评聘结合”,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2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变迁效应分析
2.1 积极效应
(1)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那些具有将强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这一制度的确立,对激发众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显著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这一制度中获得由自己能力所带来的利益,比如职位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等一系列相关福利;另一方面,职称制度也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成就感。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目的在于以等级形式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性。每位教师都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性发展,一方面这是对大时代背景下新型教师诉求的呼应,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职业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3)有利于提高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首要评定条件与标准是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因此,教师便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以获得更高的教师职称,以及相关的职业认可感。
2.2 消极效应
(1)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存在制度。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于1986年制定的,该制度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单独的序列:中学教师职称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中学高级教师以及中学一级、二级、三级教师;小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学高级教师和小学一、二级教师。按规定,小学高级教师是小学教师级别中的最高等级,但也仅相当于为中级,中学高级教师是中学教师职称中的最高等级,但也仅等同于为副高级。故此,教师工作积极性较低,进取心不强,职称评定受限;同时也不利于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教师职称指标少,晋升竞争激烈。教师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其职称评定指标分配主要根据各学校核定的岗位比例宏观规划而确定,由于准用岗位少,大量薄弱学校并没有职称晋升指标。故此,具备参评资格的待聘人员数量逐年累积,出现“论资排辈”、“熬年头”等现实问题,这不仅严重挫伤了众多教师评职称的积极性,不利于部分优秀教师得到相应的职称称号,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长远发展。
(3)教师职称评定重定量考核轻定性。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主要是由人事部门制定,较注重教师的学历、教学成绩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定量考核,而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师德表现以及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实绩等方面的定性考核甚少,导致了部分教师为职称评定而重科研水平即,对教师的本职工作即教学尚有忽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4)教师职称评定重城市教师轻乡村教师。虽然一直强调乡村与城市、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育相对公平,从教育资源上彰显公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但仅在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这个点上,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就已经被区别对待:城市高职称教师的数量明显高于乡村教师的数量,但其评定难度却小于后者,在源头上就已经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3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职称深化改革的启示
3.1 破除中小学教师职称“二元化”樊篱,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2015年9月7日,由人社部、教育部召开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提出中小学职称经过改革后的结构体系共分为五个等级,即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最大的特点即提升了职称的最高层次,设置了相当于高校、科研单位中的教授级别的正高级职称,使相关的教师职称制度更加适合当下环境。改革打破了原有中小学教师职称“二元化”樊篱,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选拔出教育综合能力强、教学技术精、群众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
3.2改变过分强调论文与学历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
为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适应新视野下新型教师的时代诉求,我们应该确立新型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不仅要体现出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征,还要从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予以科学的评价,其最终目的在于改变过于重视学历、论文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的考核。
3.3适当提高评定比例,扩大评定范围
中小学教师制评审制度的确立,其首要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因此,我们只有在评价标准上严格把关,才能体现出该制度的现实意义。而在现实情况中,“论资排辈”、“熬年头”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评审的名额少、范围窄,再加上评审过程复杂冗长,使众多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心有余悸”。因此,为了使众多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拥有更多的评审机会,应该适当地提高评定比例。
3.4向乡村薄弱地区倾斜,推动教师的合理流动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强调了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也从大范围内观察到了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教师占整个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比例的严重不足。因此,在新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中,要求将评审的天平适当地向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倾斜,以实现教育在地区分布上的相对公平。此外,新增加了城镇教师晋升为高级职称的硬性标准:有乡村或薄弱地区任教经验,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区域间的师资力量合理地流动。
3.5创新评价机制,实施评价衔接制度
为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得到更加科学的评定与考核,一方面要创新教师评价机制,采用试讲与面试答辩一体化且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使评价人员更加专业化,建立以教学专家、一线教学工作者等组成的业内评审委员会,提高评审委员的总体专业水平。另外,为全面实现评聘结合,使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得到有效衔接,需要将原来的评聘分开改革成为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相统一。同时,为推进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不同职称之间师资力量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评聘矛盾与竞争力,建立并逐步实施中小学教师跨校、跨地区评聘制度。
注释
① 张泽芳.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7):26-29.
② 潍坊教育信息港.200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三省市试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9:73.
几年来,__县人事局在市人事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20__年,__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__县人事局被省人事厅评为20__年度“全省人事工作先进集体”,在20__年度县人大、县政协评议“一府两院”活动中,__县人事局受到通报表彰。文章转载自文秘站网-
一、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
(一)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是搞好竞争聘任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高、中、初级结构比例,调整、设置了专业技术岗位。与20__年相比,20__年新增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1个,核减中级岗位129个。在20__年全县第三轮竞争聘任工作中,邀请监察局的同志全程参与监督,确保竞争聘任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竞聘结束后,有25名高级、182名中级人员落聘。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全面优化了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和人员队伍结构。
(二)严格把关,强化初级职称评审工作。为消除以往初评委简单操作,只要符合申报条件就全部通过的弊病,在20__年初级职称评审中,我们要求申报人员除提交学历、评审表、资格证、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以外,还要提交近几年的论文、获奖证书及科技成果证书等,并将申报人员的工作实绩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确定初级职称评审通过率控制在80以内。去年全县295人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35人通过评审,有60人因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较差而未能通过。由于严格按程序操作,严把了初评关,从而保证了初级职称的评审质量。
(三)开展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促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中央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按照农学、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农村会计、水产等专业类型,将职称分别确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师和农民高级技师四个级别,并明确了各级职称的评审条件,同时免除一切评审费用。20__年,全县评定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农民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名。
(四)改进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效果。20__年,我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和继续教育等方面,通过个人述职、民主评议、量化评分、考评组评定等环节严格考核。同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在聘期内考核为“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单位予以解聘;对原来落聘的人员在考核中定为“优秀等次”的,单位重新聘任。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晋升紧密结合,做到优胜劣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学习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一)扎实推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为加强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一是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了继续教育频道,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平台。二是严格继续教育考试制度,阶段考试与结业考试相结合,阶段考试不及格的集中进行补课,结业考试不及格的不予登记学分。三是将继续教育直接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竞聘上岗挂钩。去年,全县360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对阶段考试不合格的300余人进行了集中补课,72人未通过结业考试,没有登记学分,充分发挥了继续教育的作用。
(二)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提高培训质量。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每年都聘请专家和教授来我县授课,进行技术指导。去年举办各种培训班6期,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教授和专家50多人次,培训科目涵盖管理、机械、工程、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管理等专业。高层次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术水平,促进了业务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修深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我们不断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更高层次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对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学位证书者,所在单位报销部分学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360多人攻读专科或本科,在读 研究生近300人。
(四)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境外培训工作。近年来,根据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出国培训的力度,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赴日本、韩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学习,总计达100余人次。去年下半年,以我县与澳大利亚天鹅市结为友好城市为契机,积极申报了20名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赴澳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共管理、国际贸易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已通过人事部和省外国专家局的审批,人员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作用
(一)不断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生活和工作条件。前几年,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有时因乡镇财政困难,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严重影响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20__年以来,先后将乡镇中小学、卫生院的工资纳入县财政统管,提高了工资标准并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解除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自去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以来,我们把这项工程作为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与县科技局密切配合,抽调农、林、水等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去年全县共派驻乡镇、行政村科技特派员52人,科技特派员新建示范点36个,实施新科技开发项目48项,引进各类新品种158个,推广各类新技术58项,投入资金800多万元,辐射带动社会投资4000多万元。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52个,结合“科技下乡”,培训农民8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过去的职称评定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存在排资论辈的现象。职称改革后实行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都可以申报晋升,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特别是在学历、外语方面,如以前申报正高职称须有本科以上学历,申报副高职称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须从事专业工作20年以上。
现在不再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语方面免考年龄,从2007年起,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1961~1965年出生的,可放宽到40分;1956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此,我们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有计划地准备有关硬件,特别是年龄较大,外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轻易放弃申报机会,可以提前一两年参加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否则政策有所变动的时候,错过晋升机会。
三、职称工作日常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指导工作要到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以上职称,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从2008年起,更增加了网上申报这一环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初次申报,对表格的填写要求不清楚,有的申报材料不完善,过于简单或画蛇添足的,人事部门要耐心细致做好指引工作,帮助申报人员能够更完整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正确如实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每年的晋升表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在评审文件未下发之前,人事部门可先提供上一年度的表格,让有计划申报职称的人员作为草稿填写。因为每年从评审文件下发到提交材料,时间比较紧迫,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材料,也有更多的时间检查材料填报上的错漏,在时间上争取到主动权。
3.1指引申报人认真填写表格
强调每位申报人员应下功夫填好《()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此表最直观并能全面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是评委评议的参考物,一张表可反映出申报人在学历、工作经历、外语、计算机、理论考试、论文、业绩成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申报人填写此表要认真、谨慎,不漏填、不乱填,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供评委评审。在填写《专业技术评审表时》,要好好总结、提炼自己在专业、科研及培养下级人员中取得的成绩,不要把完成专业工作情况填成业绩成果。《专业技术报告》要侧重于专业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
3.2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准备
提交的论文原则上应为第一作者论文,并按论文质量高低排序装订。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的准备,因为论文是申报人在专业技术经验的总结,应是逐步积累的,有些申报人论文准备不充分,如任现职周期5年,前4年没有,到第5年,一连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做会有两个不好的效果,一是时间太仓促,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即使是优秀的论文,因等候发表时间长而找不到高水平的核心刊物发表;二是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送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业绩材料,宁缺勿滥。
四、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位
4.1对于暂时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本人想申报的。目前政策规定,晋升卫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其论文、业绩成果、学历计算时间为申报当年的8月31日止,个别申报人的业绩超过时限仍然坚持申报,如不获批准会对人事部门有怨言;在下乡工作安排上,医院以大局为重,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及支援单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有个别申报人会因下乡未能如愿安排,使申报职称延期,对医院的安排不理解;每当遇到这些情况,人事部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平心静气等解释有关政策,开导他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申报人都不会无理取闹。
4.2对于上报评审不通过人员,我们要了解通不过的原因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第二年顺利通过。
主要有3种机制:一是专业教育认可。英国图书馆学会负责对图书馆与信息科学院系的课程进行认可,这些课程还需经英国信息科学家学会的认可。二是注册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学术资格,还须获得对其各项技能和素质的认可。研究员具有更进一步的职业技能。注册后通过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三是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现场考核代替考场考核,实际工作成果代替试卷考题,持续培训代替集中考试,职业教育和认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医学图书馆员现使用的馆员评价制度
11988年以来的馆员评价制度
1988年以来,职称制度一直作为评价图书馆员的唯一标准,实施中存在许多弊端。
(1)职称评定标准常年不变,不能与时俱进。如目前天津市图书馆系列职称标准仍使用1994年标准,虽然近年有些变化,但是有些条款明显过时,这与职称制度的本质要求明显相悖。
(2)职称评定标准无法量化考核。职称评定只考核学历、资历、论文、科研成果等硬件,只用外语与计算机考试衡量能力,对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考核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
(3)职称制度只适用于已从业人员,具有局限性。与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比,职称制度缺乏对从业人员的准入限制。虽然天津非图书馆学专业的人员在晋升职称时需要加考2~4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但如果不晋升上一级职称,就没有机会通过这种考试,也就没有门槛准入,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能从事图书馆,显然不完备、不科学。
(4)受名额限制的职称制度影响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由于大多数图书馆为事业单位,晋升职称需要有结构比例,有指标才能有机会晋升,金字塔形状的结构比例对年轻人有失公允,制约其职业生涯发展。
2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的图书馆员评价制度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图书馆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是对管理、工勤、专业技术3类人员进行分类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分类(1~13级)管理,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
(1)在人事部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意见基础上,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具体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2008—2012年天津市医学信息研究所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医学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进行了首次聘任。方案对医学图书馆员的任职条件、等级,方法步骤,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核减办法,与现行人员聘用、考核、奖惩等制度相衔接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规定,馆员分为1~13个岗位等级,图书馆员对照相应条件竞聘不同级别岗位。
(2)医学图书馆虽然完成了基于岗位管理的首次聘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认识不够明确。“一签定终身”的认识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此外,岗位设置与现行职称结构管理不配套。有的岗位有编缺人,有的岗位有人缺编,造成供需矛盾,也有因人设岗的情况出现。和职称制度一样的金字塔形状的结构比例阻碍了年轻人的事业发展。
对医学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思考
医学图书馆担负着保存医学信息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医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等重大社会职能。目前仍未建立起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会影响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认同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稳定建设。因此,在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1立法保证
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成功建立与有效实施,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证。目前,虽然我国有《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图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文文献编目著录规则》《医学主题词表》等成熟的图书馆学业务标准规范,但没有对图书馆整体业务建制、人员管理方面有指导意义的《图书馆法》,这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可以形成一种法律氛围,保证图书馆各项事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规避职称制度弊端
当前职称制度,尤其是各级别职称的结构比例。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人才培养与稳定,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着高学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充实到图书馆行业中来,受职称比例限制,上一级职称如果没有退休或晋升的,就无法空出位置,他们就无法拥有晋升的机会。因此,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对职称制度的研究分析,规避职称制度的弊端,脱离论资排辈、计划指标体系等落后体制的制约,唯才是用,制定出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公平的适用于所有图书馆员的实施方案与措施。
3建立与岗位设置改革相一致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20-04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才知识结构变化和技术革新,教育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照《专业标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职称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对广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的科学客观合理评价。公正的职称评审, 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术研究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今,正高级职称已逐渐纳入中职教师的职称评价范围,充分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提高教育科研水平,这是我国教育系统以人为本,遵循职业教师的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稳定、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一、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本次职称改革,增加了“需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首先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这是职称评审条件中对教师资历、学历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资格证,是正规教师的“身份证”,也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许可证。教师资格作为一种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严格的教师资格条件和法律规定的认定程序,限制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保障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此外,教师职业专业性强,职业道德要求高,因此要求教师要针对具有不同素质、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他们的特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满足社会不同需要的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这种职业性质决定了并不是有学历的人就能当教师,只有通过专门培养、训练和严格选拔的人,才能担任教师工作。只有提高了教师素质,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水平。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现在的中职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对象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职称评价指标已不适应现代中职学校特点,缺乏对“双师”型教师评审的要求。而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是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职称改革中,在专业技术经历中规定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课教师要具有在“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经历”,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职业教育在师资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特定教育类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中职教师既要有较好的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还要有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没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决定了中职教师要能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和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技术进步情况,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要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合作还可增强自身校企合作能力。
三、突出中职学校职业性和实践性教学特点
本次职称改革,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特点。中职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与实践性,既要注重传统专业理论教学,又要注重技能实践。从职称评价入手,引导教师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中,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在“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领域,要求教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可见,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还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都不能脱离专业发展,主动贴近专业发展是当好职教老师的关键,教师要将职业性和实践性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之中。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要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育人万万不可脱离实践,只有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才能真正拥有灵魂。
四、做好班主任工作,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管理
本次职称改革中,在专业技术专业能力中,增加了“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或兼任辅导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工作”,引导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参与学生管理。
班主任是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并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反映。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有其特殊性,它既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学业和品德教育,又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各种训练,而中专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理论课较差,管理学生工作繁琐,难度较大,班主任每天都很忙。班主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综合素质,针对每个学年的心理需求特点进行引导,稳定情绪,对学生心理进行关注、疏导、指导、帮助学生就业,适应社会生活,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班级管理真正起到核心作用。构建良好的班级学习生活环境。发挥班级的整体作用。学校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激发工作热情,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个辅导员身兼重任,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对国家、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放手班主任创新工作,做好人心工作,并与学校一致保障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五、具有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该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应该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及早成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反思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资深的高级教师要发展教学理论,创新教学工作模式,形成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专业建设的学科带头人要利用科研课题来引领自己的团队,就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寻找突破口。学校努力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强的学科带头人和教育名师,扶植支持一批学术成就突出的中青年教师达到高级教师岗位条件,培育一批专业技能与科研骨干达到正高级教师的条件。学校花大力气建设创新团队,以重点专业、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团队锻炼,涌现出学术水平高、学风好和有领军能力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本次职称改革在业绩成果条件中,增加了“直接指导的学生参加市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等比赛中获得市一等或省二等奖以上,且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主要是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近几年在中职学生范围开展了多项专业技能大赛,大赛中的很多内容体现了当前行业中此项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趋势,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和实用为基本原则,更需要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课堂教学展示为课堂教学、技能操作展示结合。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但这一具体要求在技能大赛的试题中有非常明确的体现。实践操作中那些必须熟练掌握的表现的一清二楚。参与培训的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阶段性的进入企业见习,也可通过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人员来校直接指导,改变过去单一的师生教学模式,给学生新鲜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每年技能大赛的契机,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热情,达到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参赛,从提高教师和学生实践技能方面都收获颇丰,可以作为中职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一直紧跟着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体现了社会企业发展对本专业的最新职业岗位需求。确立技能竞赛的课题项目,课题研究的研发成果在教学中推广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延伸过程。学校可聘请具备实际生产经验的企业技术人才、具有教学能力的工程师和技师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学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学科与市场结合,推动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称评定是常做常新的工作,教育科研作为其中的重要评定条件,必然出现变化和适应的过程。中职学校的教育科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必将展现出独特的职业教育教学魅力。
七、提高教科研水平
本次职称改革,加大了中职学校对科研的要求,引导教师提高科研水平。现行的中职学校职称评价体系,对教科研的要求偏低,不少学校没有科研机构,教师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课题研究,也多是为完成职称的硬性指标要求而为之,从而造成中等职业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相对落后。中职学校教科研落后的原因在于对教育科研工作不重视,认为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日常教学,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不支持,挫伤了一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教师为了晋升职称而发表的论文,片面地追求论文的数量,忽视了论文的质量,从而也造成了教科研成果水平低下。
修订后的职称评审条件,在业绩成果方面对教科研水平有了进一步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不能只埋头做教学,只满足于备课、授课,要两条腿走路,教学、科研都过硬,引导广大中职教师进一步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专业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生产一线,有效结合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实现真正的实用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效果。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是职称评定的硬条件,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科研的误区。而仅凭几篇论文搞科研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对实际技能的研究和指导。鼓励教师主动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在生产实践中作好研究。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理论指导和创造性思维,引导教师主动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结合生产一线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提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创新。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工作不应局限于教学,还应主动参与课程开发、教育科研。只教书,不搞科研和开发的,不是优秀的中职老师。只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的,才能跟上时展要求。学校应大力表彰在科研活动和课程开发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鼓励教师根据社会需求,自设定位,学生发展和就业情况,主动进行科研活动和课程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参与应用性教材编制、修订等工作,强调教材与职业需求、岗位实际的有效衔接,突出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训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课程开发的成果充分体现职业性、直观性、针对性、及时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教育指导方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在规模、结构和整体水平上已有很大的提升,然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发展;兼职教师缺乏相对稳定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人才引进上依然有矛盾,不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上的“双师”素质;培训渠道不通畅,不利于教师个体“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目前,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需要自下而上,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培养能体现专业水平的高技能“双师型”教师,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为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指导。
本文通过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步研究阶段、策略尝试阶段、综合研究阶段的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综合研究法和实践修正等多项具体研究方法,探索出了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主要表现在:
(一)要制定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努力培育既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又精于某一方面的“双师型”教师集体。
(二)构建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构建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就是以学习为平台,以研究为手段,体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师们的需要和发展方向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他们的兴奋点、工作需求和价值取向也不同。工作中,学校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为中心,把有共同愿景的有志者自由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个学习型小组,在同一理念、同一目标下,共同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在组织中每一位教师都愿把个人愿景放到整个集体的愿景中去实现,真正打造出“学习共同体”。
(三)通过课程的开发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确立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理念,培养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教师掌握国内外课程与教材开发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必须以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培养的主要平台。一要树立课堂研究的教学观;二要正确把握教师的科研定向;三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四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质量研究。
(四)与企业进行多方联系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我校提出了:“三个零距离”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要求的零距离;技能实践教学与社会用人标准的零距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到目前我校已派出几十位专业教师前往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许多教师已成长为专业骨干。
(五)充分论证规范管理,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1.要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基础理论课教师可参考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师的评定标准;专业理论课教师要兼顾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职业实践课教师可按技术等级职称评定,也要适当考核其教师基本功。
2.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对实训实习课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操作、分析、实验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强化各教学系部在教师技能培养中的统筹作用
教师的技能培训工作应主要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其实效性更强。学院则作整体上的规划与协调。从学院“双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程序化的角度来看,以系部为单位,与企业成立专业培训机构,专职负责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对“双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培训机构以“服务教师”为宗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时间,为教师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为教师技能培养铺好路。
综上所述,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而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商讨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上的“双师”素质和个体“双师”素质的激励机制,将任重而道远。
1加强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意义
1.1 为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提高提供依据 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方便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由于专业技术档案记下了工作人员的点点滴滴,从他们刚走进医院的简历,到成长期获得的一些证书、奖项,再到中期的职称评定、科学研究等都是以档案为依据的。另外,通过专业技术档案的整理,可以让员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
1.2 为医院晋升人才提供参考 由于专业技术档案包含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方方面面,所以医院领导晋升人员的时候,也可以依照专业技术档案进行筛选,因为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这既体现了医院领导的公平、公正原则,也为医院选拔了一批真正优秀的人才。
2 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专业技术档案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不论是医院的领导还是员工对专业技术档案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因为专业技术档案记录着员工在医院的一切,它相当于员工工作中的“身份证”,对于员工的职称评定、薪资待遇、职位晋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医院的身份象征。但现在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没有意识到。致使个人专业档案资料经常出现问题,不是丢失就是损坏,影响了个人的考评和晋升,造成了人力和精力的浪费。
2.2 专业技术档案资料缺乏真实性 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医院引进了大批人才,这就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技术档案管理。但目前在行业中存在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专业技术档案的管理缺乏真实有效性。很多人员的档案没有经过专门部门的审查,仅仅靠的是印象,档案制定过程中存在虚假现象,专业技术档案的制定有时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对这种不良现象加以制止,会严重影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2.3 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这是影响医院专业技术档案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医院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工作得不到保障,也影响了医院档案建设的真实性,甚至造成了技术档案的丢失。
3 加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档案意识宣传,加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首先,除了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员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员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在员工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员工对档案整理方面的要求和知识,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要建立统一的包括职工、病人、手术、科研等各项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并按照数据库的格式分类整理存放,通过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减少工作量,加快成果的转化。
3.2 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要想加快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进程,完善医院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则是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各医院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并制定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进行人性化、高效率的管理,保障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3 规范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资料管理 每个人的业务资料档案都关系着其个人的发展进步,如果业务资料档案出现问题,其个人的发展进步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业务档案的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应当建立规范的业务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按照流程仔细对档案资料进行核对,同时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交流,确保业务档案资料的及时准确、真实可靠。为了不出现以次充好、欺上瞒下的现象,医院还要教育监督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业务档案更新与管理工作,要确保在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时符合规定。最后,还要规范档案资料的借阅制度,防止出现以借阅的方式私自修改档案资料,也防止业务档案的流失,确保业务资料档案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