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6: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建立档案学术规范。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生死存亡。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然而,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剽窃、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拨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档案载体大体经历了从甲骨、金石、竹简到纸张等多次变革,从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到今天,纸张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高校档案,尤其是二级学院的档案室的档案基本上都是以纸质、实物为主要载体。纸质和实物载体档案,直接决定了档案保存的时间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长期保存。另外,也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单位,决定了从属于二级学院的档案室主要为教学服务,同时兼顾科研、管理服务。具体而言,在档案材料方面,主要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材料的存档管理为主,同时包括教师科研及管理材料。而学生的学业考试材料又占所存档案材料的绝大多数,包括学生每个学期末的考试材料和学生在第四学年的学位论文和实习材料。学生在学期末的考试材料存档主要以教学班为单位,一个教学班一个档案盒,如果材料太多一个档案盒放不下,要两个档案盒存放。而一个教学班的单门科目的考试存档材料主要包括存档标示、存档脊背、考试考核方案、试题(试卷)材料、审查表、原始成绩报告单、原始成绩分析报告、学业成绩报告单、平时成绩材料(支撑材料一般保存5-10份)。学生的学位论文存档材料一般包括论文、过程指导表格等。过程指导表格又包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审批表(教师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封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请表(学生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下达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学生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学生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变更审批表(教师用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落实情况统计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及指导记录表(教师用表)、毕业论文(设计)书面成绩评分参考标准(教师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评分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标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分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公开发表情况统计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标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评价表等:(个表格,每个学生平均:,页左右。在以上这些材料中,绝大多数二级学院观念陈旧,以纸质材料存档为主,以电子信息存档的占极少数。纸质材料存档有诸多弊端。首先,纸质材料不易长时保存,保存时间一般8至10年,超过10年的都要销毁。其次纸质材料查阅困难,利用效率低;再次,纸质材料档案占用空间极大,存放困难。高校二级学院一般都是临时把一些空房间利用起来作为档案室,空间有限。再加上纸质材料档案占有一定空间,且每个学期都要新存入大量的学生学业考试材料,所以一般档案室只存放近两至三年的档案材料,其余的都堆放在其他地方。这些都决定了传统以纸质材料管理档案的方式落后了,必须用更先进的方式来代替它。
(二)资金相对短缺,硬件建设不够,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室建设,大都面临着资金相对短缺的困难。场所大都是由学院提供,一两台计算机,计算机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打印,其他硬件建设根本谈不上,更不要谈什么信息化了。这也是二级档案室主要以纸质档案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所在。不难看出,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发展,困难是资金。只有资金充裕,才能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购置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缩微设备等,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网络,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有了这些设备,才能把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进一步促进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三)管理人员复杂,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有专门而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信息化方面的技能。而现下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就更不要说什么二级学院了。这些二级学院的档案室管理员大都是半路出家,或者直接从专任教师转来,或者是由一些教学水平排后的教师转来,亦或者是由课时较少的教师临时借调兼任,情况比较复杂。二级学院档案室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就纸质档案材料而言,首先是体式不一,有的是手写体,有的是打印体。其次,纸张大小不一。这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平时成绩支撑材料上,纸张大小不一,非常不美观,不整齐。就电子档案来说,没有进行分类保管,到处乱存,更谈不上什么保密措施了。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一)从手工到现代,从纸质到数字化
首先,实现传统档案业务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从手工到现代的转变。二级学院传统的材料立卷归档,大多是手工和打印纸质稿相结合,一些材料必须要打印纸质稿,然后再手工签字盖章。在完成这些后,再立卷、归档,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周期长。必须改变这种手工与打印纸质稿相结合的现状,真正实现档案业务的现代化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网络,将相关电子信息档案输入到计算机中,针对档案信息的保密程度的不同,为不同人群设置一定的权限(绝对保密性的档案信息设置为禁止查阅,一般保密性的档案信息设置为验证查阅,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不设置查阅权限,对大众公开查阅),这样,可以方便不同的部门及人员查阅相关档案文件信息。其次,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真正做到从纸质到数字化的转变。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就是指利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纸质形式等载体方式存储的信息转化为可直接被计算机利用识别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数字化信息的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传统的档案工作是对实体档案进行管理,而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档案的管理完全虚拟化。信息的存取,按照设立的软件程序进行整理、排序,然后输出。具体而言,对于二级学院的学生考试材料,学生考试试卷直接通过扫描的形式转化为数字化形式,而其他的相关材料只需要收集电子稿就可以了,然后再分门别类以学年、学期、科目等逐渐缩小的目录文件保存并上传就可以了。而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习材料,把打印纸质稿的过程直接省略,只保存电子稿就可以了。也可以把纸质版的材料保存份,如果上级检查,可以把这,)份给他们。当然,检查人员也可以直接到网上查阅。这样,既节约了纸张等打印的办公经费,也节约了存放纸质材料档案的空间,可谓一举两得。
(二)大力加强二级学院的软硬件和数据库建设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基础设施是指必须开通网络,即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是指必须购置先进的数字化的技术设备,像图文影像扫描仪,数字化的音像制作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这是提高档案信息化的必要工具。其次,加强二级学院的数据库系统建设。对于作为高校档案馆的组成部分、为教学单位服务的定位而言,二级学院档案室可以直接利用高校档案馆的数据库,成为学校数据库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这就对高校档案馆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一、医学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在我国有很大多数医学院在档案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基层教育的档案管理十分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比如一些医学院未建立规范的立卷部门,很少有固定的人员负责归档工作,多数是临时抽调出的老师来负责。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具体的人员予以负责,其在档案管理制度构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二)教学档案质量不高。教学档案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档案所产生的价值和效果,而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管理的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来自各种教学文件材料,因此,教学文件材料质量是取决于教学档案的质量好坏。但是,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注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对于其档案的形成并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医学教学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或者没有进行及时归档总结,或者没有形成文字性资料,难以形成具体的档案资料,造成很多教学档案的质量不高。(三)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依照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已经日渐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支撑。而信息化建设的辐射范围也应当包括医学教学档案的管理,只有对教学档案的管理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才能够保证其档案管理的持久性。但是,更多的院校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档案管理方法上,其信息化建设开展不足。即使部分院校已经逐渐推进信息化建设,也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档案管理之中,水平不高。(四)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医学教学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服务教学,坚持以教学为根本。但是,在当前的很多院校中档案成为“保存”的象征,其利用率并不高,尤其在教学过程中,档案的使用效能低下,档案的服务性质没有得到体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加强医学教学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构建方面必须要结合本学院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细化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在此方面应该由分管的校长进行负责,通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范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必须要创建适应各个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一些医学院起步较晚,缺少足够的教学档案管理经验,在制度构建方面容易忽略,多数档案可能没有及时进行归档和收集,而且很少进行系统的分类,很难真正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因此,院校必须要注重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学校医学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规范,建立适应各系教学档案的规章制度,创建具体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二)提高教学档案质量。真正要提高教学档案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文件材料的选取和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保证教学材料在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也就是说其档案的内容必须真实的来自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记录,让开展的教学工作以文字性或者电子文档的形式予以落实和保存。另一方面,各类教学文件必须具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也就是所保存的档案必须依照相应的规范而进行,通过具体、统一的要求保证其教学档案的质量可靠性。在载体的选择上,格式和书写上以及整理、立卷上都必须达到规范标准化。此外,每一种教学文件材料必须要归档完整,所保存的档案应当贯穿教材、教案、教师讲义、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等各个方面,只有保证档案的全面性、完整性,所进行的档案管理才具有意义。(三)加快教学档案信息化进程。在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提升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使得档案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是档案事业未来发展上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纸质载体的各种教学档案上,必须实施案卷级、文件级的计算机录入的保存和检索,努力实现全文数字化,创建出比较完善的教学档案信息数据库,最终达到向数字化储存利用的发展目标。另外一方面,必须注重电子载体类教学档案进行归档工作,对于学校的多数教学档案必须实行纸质与电子档案两方面共同存储的信息管理,把教学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相互结合实行教学档案的双向信息输送,努力实现文档管理的一体化。此外,在教学档案管理的阅读上完成全面的计算机检索机制,使得教学档案信息真正的公开化,利用现今发达的网络完成教学档案资源上的共享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内容的远程终端服务。(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将建立的教学档案真正有效的利用起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服务工作,这才是档案存在最大价值的体现和最终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满足使用者对需要查阅的教学档案信息的需求,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档案的使用率,促使档案价值的实现。在实际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本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各类的检索工具进行及时的编制,这里特别要注重的是对教学档案的内容上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教学中重大事件,现有在校学生的统计等,在这方面档案的编写上,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由档案部门自行编制或者与学校其他部门联合编制。
美国哈佛大学霍德华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表现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智力只有领域的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为此,教育者要尊重个体的智力差异,充分地挖掘和发现个体的优势智力,在评价学生时也不能只以传统的期末总结性笔试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而应该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学习。多元智力对智力类型的揭示为《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智力基础。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生命、热情、信念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从全人的视角阐释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罗杰斯为首的人本主义学派认为“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个体自主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为他们创设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方法论依据。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如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为了更好地建构知识,需要将新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印象相联系,而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和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教师还应该组织协作性的学习,即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而学生则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具体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学》档案评价法也是响应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所做的尝试。
(一)精心确定《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目标
《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目标是其实施的基础和方向,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因此,《教育学》档案袋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档案袋评价要达到哪些目标?该档案袋评价需让学生取得哪些进步、获得哪些发展?归纳起来,目标有以下两点:1.真实地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如笔记、反思等,这些作品能够很好地反映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历程。2.搜集每个学生最优秀的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档案袋评价鼓励他们用自己富有个性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学生可以将这证明材料收集在档案中。
(二)悉心选择《教育学》档案袋的内容
一般来说,《教育学》档案袋的内容可以由师生共同选择。教师可以在学期初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评价内容等方案,最好人手一份,以示慎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商量项目及权重等情况,对原有方案作出一定调整并最终确立。简言之,“两学”档案袋内容的确定程序遵循:教师罗列大致项目——学生反馈——共同商讨——最终确定。为了让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档案袋评价有更直观的理解,也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档案袋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将该课程可能需要学生收集的资料印发给学生。一般来说,《教育学》档案袋的主要内容大致有:1.封面封面应设计成能让读者一眼了解档案袋中的材料内容、页码、条目等。2.学生个性名片设计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名片,主要内容有二:一是学生名字的由来、内涵、爱好等信息,这能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学生个人的感性材料,最核心的用意是教师能更好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座右铭,可以时刻起到监督、激励学生的作用。3.学习《教育学》各个章节的课堂表现、主题发言、反思、个性化笔记等过程性资料。例如,该课程学生档案袋评价的最终成绩=30%主题发言及反思+30%课堂表现+40%个性化笔记。(1)课堂表现课程表现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最直观的指标,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精神状态等方面。每次课教师留出几分钟供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这对学生课堂表现能起到很好的强化和督促作用。(2)主题发言及反思每节课留出10分钟时间安排2-3位学生进行主题发言,按学号进行,学生围绕近期学习的主题进行3-5分钟的演讲,主题演讲前需要有一个短时间(1分钟以内为宜)的互动,用于训练学生走上讲台后能立刻吸引听众的能力,形式可以是笑话或简短的故事引发的思考,整个过程需要拍摄视频,相当于“微演讲”。演讲完毕,教师现场点评或点名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求所有听众记录发言者的演讲要点,并写上三五句感受;而演讲者,在演讲结束之后需要观看视频并写出演讲后的反思。该环节主要的主题可以是:(3)个性化笔记所谓“个性化笔记”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所撰写的、能充分体现自己对所学内容个性化思考的笔记。具体地说,是要求学生将每页笔记本一分为二,左侧记录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右侧预留5厘米左右的空白,填写自己对前述知识点的思考,包括自己的感性理解、相关知识的拓展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
(三)细心设计《教育学》档案袋评价标准
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比尔.约翰逊指出:“对确定评价标准这一步骤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如果新的评定不尝试澄清对优质作业的期望是什么。我们很可能是在用新瓶装旧酒”[1]。确定了《教育学》搜集的内容后,需要对该学科的评价标准做一个更具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以上是对《教育学》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分类介绍,各表中的总评成绩=30%自评+30%他评+40%师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务必让学生提前了解到对档案袋作品的评价指标,学生才能明确档案袋评价的标准,按标准行事,而教师则更好地监督和评价学生的档案袋。
(四)跟踪档案袋制作的进展情况
《教育学》档案袋的目标、内容和标准确定完毕后,学生可以有计划地收集和整理自己学习成长资料,而教师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档案袋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个性化笔记是以章节为单位定期检查及审阅,课堂表现、主题发言等每周评定一次;此外,为了让档案袋评价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功能,必须及时对档案袋中的材料进行反馈。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定期开展交流分享会,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自己思考的结果等。总之,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直接决定了《教育学》档案袋实施的成效。因此,在确立目标时,教师要重点做好档案袋评价的宣传工作。档案袋评价的优点日益凸显,但对于较为成熟又敏感的青年学生而言,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抵触心理,教师首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类问题,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它的益处。心理学研究也一再表明,大多数人对事物的态度会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一开始可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档案袋的搜集、整理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他们在执行过程中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成长中的快乐,就有可能逐渐认同这一做法,而一旦开始认同这一做法,就会更全力以赴地完成这项任务,甚至热衷于此。因此,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教育学》档案袋的搜集,并进行积极的反馈,这是关系到《教育学》档案袋评价法能否顺利开展的首要、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三、《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反思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勾画了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和能力坐标,对新形势下的小学教师基本素养有了更明确而细致的要求。在“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师《教育学》评价也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档案袋评价”能更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但具体实施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讨论。
(一)《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成效
1.激发学生学习《教育学》积极性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若使用得当,使之与期末总结性评价相互配合,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成长的轨迹。而学生《教育学》档案袋资料的丰富与否与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他们会更注重从各方面,或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或通过撰写个性化的笔记等多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修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在整个《教育学》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始终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做出评价、反思,同时还能根据他人的评价结果更好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这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反思的习惯。3.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育学》档案袋评价,教师可以更深人地了解学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能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改进措施,推动《教育学》课程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1.1数量庞大。首先,成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普通全日制教育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在于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学员在完成正规的、普通教育之后,仍需要继续接受教育以提高素质及能力,直至终生;其次,有部分学员为了文凭学历、晋升职务、评定职称等;再次,成人高校扩招政策的陆续出台,办学方式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市场化,也是成教学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
1.2来源分散。不同普通教育,成教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成教学历有四种主要形式,分别是成人高考(学习形式有脱产、函授、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广播电视大学(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成人高校多办学点并存的办学模式,使得学生来源和分布分散,使学生学籍档案形成的时间规律性不强,来源不一,导致学籍资料的产生和形成比较分散。
1.3异动频繁。成教招生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工作、生产岗位人员,对他们所不具备的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教育。成教学生大多数容易受家庭、工作、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转学、转点、转专业、休学、退学等异动情况,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故学籍流动性特别大,学籍异动频繁等特点,更加凸显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校联合办学点多,学生数量大且来源分散,特别是异动频繁待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对教学点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手段基于过去,管理效益、效率低,主要表现在:
2.1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成教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失调,具备高学历的少,具备档案专业背景的少,掌握全面的档案理论的少。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因循守旧、满于现状,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创新意识等通病。缺少既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具备坚实档案专业理论基础和高超专业技能,又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
2.2管理不够规范。成人高校因校外多教学点并存,往往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管理思想难以统一,成一种无形的隔阂,工作难以形成默契。虽然高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例如:《成教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办法》、《档案保管制度》等,但管理制度能够在每个教学点真正执行的不多。一些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在教学点能真正全面运用的不多。
2.3管理手段滞后。存在许多成人高校档案管理依然停留在起步阶段,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管理方式落后,或采用单机版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差,数字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工作效率低。或是采用基于单一的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应用较小的局域网络环境,与其它用户交互能力差、可扩展性差,不容易进行系统升级,维护困难等。
考虑到现代医学学科门类繁多、交叉领域广泛,因此医学科研的课题也是按照各专业门类来进行分配的。如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可以细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的科目;而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又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生化、病理、药理等专业。而医学科研活动都是在相应的专业科目内进行的,很多时候这种科目分类还可能进一步细化。这就造成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的专业性也较强。
(二)医学科技档案专题突出,系列化强
医学研究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一般都是突出地以一个特定的专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对该专题进行研究时,着重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系列化、完整性的研究。这就使得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专题性强、重点突出的特点。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多层次完整化研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套化的科技文件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层次分明但又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系列进行利用。
(三)医学科技档案的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
医学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跨学科、跨专业现象非常普遍。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研究本身就包含了众多的专业门类。同时在新形势下,大量的新兴科学技术和专业不断涌现,各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发生交叉融合,医学研究也不例外。现代医学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地利用别的学科领域的有利条件,加强彼此的协同合作。特别是现在许多医学科研课题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攻关。这些反映到医学科技档案,也使其具有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的特点。
(四)医学科技档案载体形式多样且数量庞大
医学研究由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造成研究结果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医学研究可以通过保存对象的标本或其组织切片来直接记录研究结果。同时,又可以利用各种音视频资料、化验单及仪器检测结果来间接保存。因此,医学科技档案资料的形式多样,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载体也非常丰富。
(五)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保密性
医学档案资料与医学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作为医学档案记录的主要对象,医学科研成果往往包含了研究人员的心血和付出。这些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于记录了具有特殊价值的医学报告、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等档案资料,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为其设置相应的保密等级,确保这些医学科技档案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保密及限制保护措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有关医学研究的资料、成果等进行收集、系统分类和编研,其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确保医学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好、利用好医学档案的价值,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
二、以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在许多中专学校中,学校的普遍意识是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放在首位,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会忽略档案管理这样的辅助式教学,尽管对于学生来说,档案管理往往不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一个学校对于学生的档案管理得好的话,就会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权益,从而使学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学习。
(二)学校往往没有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在一些中专学校中,学校往往没有很多的资金来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设备进行一个系统性质的更换,对于进行档案管理的方法只是采用以前那种文本的形式,通过笔录的过程来进行存档,这样做会大大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档案存放的空间位置。与此同时,还会出现由于年份久远,造成档案流失的情况出现,使学校的利益受到损伤。
二、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措施的说明
(一)对在职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扩招专业的管理人员
从目前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上来看,学校应该在外面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档案管理教师,来到学校对学校在职的管理人员进行一个短期而又系统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用更加专业的眼光来看待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现在在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考核,保证他们都能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应该扩招相对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毕业学生,让整个管理队伍更加充满活力,避免档案管理系统现在所面临的青黄不接的现象,保障队伍的不断壮大。
(二)学校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性
学校在进行整体改革时,要注重对学校的整个教学系统的全面改革,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上。学生的教学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像档案管理这样的陪衬来进行辅佐,也是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所以说,学校要加强对于学校档案的管理力度,要增大人力和资金来对此进行改革,保障后续教学工作的合理展开,这是在为学生及教师日后的教学成果和学术科研成就打下稳定的后勤保障基础。为此,学校的领导要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增加人员上的配置,如增加安保人员,防止重要档案资料的流失,同时还应该增加档案文本资料管理方面的人员,保证文本性质的档案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地老化发黄。对于一些相对重要的文件,学校应该及时派人录入电脑,防止不慎将其遗失或者损坏。综上所有步骤的简述,直接说明了学校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也间接说明了档案管理是关乎学校整体核心的工作,保障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各项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职学校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作为中职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中职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呢?笔者根据《档案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体会,就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1.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领导不够重视
就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对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档案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认为学校不是什么政府职能部门,档案管理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得那么严格。
1.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较低
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是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中专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临时配备的。另外,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或者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兼)职档案员缺乏系统培训,对档案工作的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未能很好掌握,很难使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
1.3档案信息载体结构单一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档案馆(室)的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有些还是手工作业,文件立卷归档后,档案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加工,如调整与编目。这种机械的手工抄写,不仅重复性劳动工作量大、时间长、速度慢,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处理速度。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查阅档案也因管理方式落后,案卷调动频繁,而造成磨损严重,且检索速度慢,查找准确率低、查全率低。
1.4收集资料不够完整
外出参加会议的人员不会主动把会议文件交给档案人员归档,而档案人员对学校外派人员参加会议的情况不了解造成了会议文件未能及时归档。某些教师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认为教案、自编讲义等材料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属于私有财产,若经档案部门归档后就会成为公有财产,容易抹杀个人的成绩,并且再利用时借用手续繁琐,还是自己保管放心、方便。
1.5硬件设施不达标
有的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档案材料随处散放,造成极大隐患。档案保管设备不齐全,大部分学校档案保管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购置的,个别学校仍用木头箱,很不规范,影响保管使用效果。
2.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和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今新形势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和职能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2.2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实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报关保密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教学档案按文书类、教学类、学籍类、声类分别设橱,配备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鼠咬)实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2.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观念现代化,即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这一重要观念。其次在具体管理上要与时俱进,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的理念,制订一整套科学严密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第三,档案管理中实现技术现代化,即采用计算机、传真机和信息检索终端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2.4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学校档案工作应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着重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上级针对本单位制发的文件材料,本单位公务活动形成的重要会议材料、协议书、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材料。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要根据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按年度、类别分别整理归档。
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实行档案管理,有利于对学校的正确评估,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考核,有利于查找和使用历史资料,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努力把学校档案建好、管好、用好,就一定能把学校办出成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莉.谈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
[2]刘索珍.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5(17).
目前阶段,我国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依然采取旧有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并没有形成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这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就落后很多。另外,档案管理对档案材料的帅选、归类、整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很随意,更不用说对档案材料的有效利用。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限制了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改善和提高。
2.管理硬件设施不齐全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室通常都是一些废弃材料的堆放室。档案本身的纸质、放置地方都缺乏通风、干燥、防潮防霉等基础存放条件,同时对档案室的防火、防盗意识淡薄。这些基础的硬件设施落后也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够了解和不够重视,目前我国一些中学学校并没有设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或相关职位,甚至一些档案人员完全是学校临时从教师队伍中任意选取的。学校档案管理随意而为,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机关的检查而临时拼凑出一些档案资料。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缺乏档案管理知识,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经常造成档案资料的不齐全、丢失、毁损等情况。
二、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方法
1.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要改善中学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改变档案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上来想对策。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和大众化,学校档案管理应该根据时展的要求,改变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结合计算机自动办公的方便快捷,创立计算机档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2.及时更新管理硬件设施,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学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缺乏资金投入。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后,学校在档案管理中硬件设施的购买,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首先,档案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作为档案管理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室内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霉的基础条件。其次,档案室必须有齐全的防火防盗功能,能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最后,档案室必须能够进行定期的清扫整理,为资料的堆放保持最好的外在条件。最后,档案管理室的基本设备例如,资料架等必须定期维护更新,避免设备的损害对资料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