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6: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

篇1

1.2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2.2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篇2

达•芬奇说过:“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想要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加强学生对地理方法的熟练运用,最为便捷也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在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994》以及印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地理教学大纲中均体现了地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1956年《中国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要求“在初中一年级中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到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积极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地理观察、调查、观测等活动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从中不难发现我国对地理实验教学的接纳和推广。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将地理实验教学纳入到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激发兴趣,奠定基础。

“孩子求学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这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观点。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地理实验收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快速达到的。因为地理实验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各种有趣的地理实验让他们兴趣盎然。尤其当下的学生厌学情绪浓重,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导致其厌学的重要因素。地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其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内驱力,为整个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稳固的基础,也让地理教学和学习进入到良性循环中。

(2)转变方式,提高能力。

有一句古老的教育谚语“:告诉我,我忘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可见,在过去单纯靠语言、文字、图片、模型等手段对地理现象讲解的教学方式,虽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积累知识和经验,但是遗忘率极高。而且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手能力的培养形同虚设。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地理实验教学强调参与度,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研究过程中改变被动的接受方式,进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地理实验又能培养学生组织、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让学生在真实客观的学习环境中,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认知、构建认知,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解放天性,促进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年曾指出:“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到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初中生好动、好奇、喜欢探索、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要求地理教师除了在课堂小天地中系统地、稳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地理实验中去“做”“观察”“思考”“探究”“总结”,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能和特长,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初中地理实验类型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会在适宜自己的实验中,让自己的起点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1)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地理教师实验教学素养的高低、实验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可是长期以来,地理学科被视为边缘学科,导致地理实验一直被忽视,因而地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很薄弱。尤其在农村初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地理学科常被作为临退休教师的“福利课”,正常的课堂教学都无法保证,更别提实验教学的开展。地理教师自身都没有相应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又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又何谈地理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地理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探究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自己操作、指导能力,主动实验,让地理实验成为常规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如订阅专业的地理书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与本校、本县同组教师以及各级教研员的联系,相互交流,平时多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做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

(2)科学组织,主动参与。

地理实验教学不是教师的单人脱口秀,而是要通过教师创设趣味性、民主性、目标性、实践性强的实验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全身心地沉浸在实验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提高操作、观察、创新等能力。由于地理学科严密,逻辑性较强,学生一直把它当作包袱,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主动独立的学习习惯。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局面,我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规模、人员构成、学习能力高低、性格、各自长处等因素进行分组,促成组内成员间的协作和配合默契度,进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3)明确目标,培养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参与度不高或只充当看客,原因有学生轻视该学科、无好的学习习惯、不知如何观察、逆转和跳跃性思维太差、教师实验过程不清晰、器材不适合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调整了实验教学的思路: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问题,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比如,讲解地球自转,之前我只是用地球仪边转动边讲解地球自转的方、产生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结果出错率高,学生认为太抽象、难度大,学不会。后来,我用一根细钢丝穿透乒乓球当作地球仪,把乒乓球的一半涂成黑色,有钢丝的两端贴上彩带。并且明确提出以下问题:转动过程中,乒乓球的黑白两部分如何变化?两端的彩色纸条又如何转动?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让学生观察目的明确,不再做一个匆匆过客。实施实验教学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4)走进生活,开发资源。

农村初中的教学和实验条件虽有较大改善,可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比起来相差甚远。为了解决农村初中地理实验器材匮乏的问题,地理教师要认真思考,从生活中开发所需的教学资源,恰当地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教学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滔滔黄河”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引起的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我准备了一块木板(一半木板用泥沙覆盖,另一半用挖来的草皮覆盖),一个喷壶,一个透明塑料水盆(中间用厚纸板隔开)。实验开始:喷水壶向木板喷水,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1)喷水过程中,木板上的草皮和泥沙两部分有何变化?2)水盆里厚纸板两边的沉淀物一样吗?3)以上实验过程说明了什么?整个实验过程所用到的材料都是农村中随处可见的也是学生熟知的,它对实验探究内容的学习作用是直观的、一目了然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乐趣,培养了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亲身实践,加强理解。

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时,新奇感和好奇心很强烈,若没有及时满足,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就会逐渐消退。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地形”知识中涉及到山地不同部位的判别,由于农村学生抽象、立体思维欠缺,再加上该知识点较难理解,因而很多学生开始放弃地理的学习。于是,我就告诉学生用水将泥巴和好,做成山谷、山脊、盆地、山顶、鞍部的模型,然后晒干。学生完成之后,我再让学生展示并讲解山地模型具有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学习和切磋,并且会再次弄懂、理解知识,使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地理实验让每个学生动手学习、主动体验、探究的学习机会平等,而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协作性,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掌握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实验教学打开地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娟.地理实验教学设计初探[J].中小学试验与装备,2006(06).

[2]范敏.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的好坏。

就地理学科而言,这门学科趣味性浓厚,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教师若能不断尝试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相信必定能将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试想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那么课堂气氛必将沉闷,学生听得没意思,教师自己讲得也累。仔细分析一下地理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发现。跟学习其他学科一样,这些学生时常在“困难一不感兴趣一成绩差一更不感兴趣一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致成绩只退不进。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师生间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强化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教师的使命既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细心呵护。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人情人理的诱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为教学工作广铺道路。在课堂上。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在课余时间里。更应该多理解多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引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老师的课。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环境有密切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热情。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现实中不乏学生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喜欢该学科的例子。

二、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我认为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至关重要。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创设好的情境引入新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原动力,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唤起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实现互动交流的方法之一是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适的知识铺垫和良好的情绪氛围中带着兴趣积极思考和学习,并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样一节新课《山区面积广大》,在一个班级我采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导入。学生一点学习热情都没有,接下来的整堂课更是枯燥又乏味,学生不愿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记住。而在另一个班级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课前播放了一组山区孩子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谈感想,讨论为什么山区会如此贫困,学生都很感兴趣并愿意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所以从中我也总结出无论导入还是新课教学时我们都要尽量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学习的情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毫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若将15毫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时将它们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于情境之中才易于理解。课堂导入时的时事新闻、生活情境或是学生生活中遇到听到的问题,他们会有切身体会,有感而发。无论是有难题需要解决,还是有什么好的经验急于要表达也好,都会使他们兴趣大增――这正是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学生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只要用心探索思考,必能使情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光彩。

三、运用丰富的媒体手段

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主要依靠语言、文字、地图和图表,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更大、更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如幻灯片课件、动画、视频、音频等。中学地理是一门富有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借助多媒体各类地理事物就都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今更有了让师生互动的电子白板技术,能请学生上讲台具体操作,让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实际操作的感悟中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有时,许多重点、难点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就能把一些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复杂变化过程转化为直观形象、动感丰富的可观察可观赏的画面,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个难点,通过动画播放,其规律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上到八年级省级行政区时,我运用flas,让学生去屏幕上找到所报的省区,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感兴趣,课堂气氛更活跃,对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名称和行政中心等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四、鼓励引导学生发言

地理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为什么在多数课堂上,学生个个正襟危坐不愿发言,发言也是三思而虑?因为缺少自信不敢发言,使得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扬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我最喜欢发言错的,越错越光荣”。经过一段实践证明,学生是乐于接受鼓励的,他们渐渐地能大胆发言,和老师、同学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课堂上融洽的气氛让他们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展现自己的思维。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诱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分析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要认真聆听,不要随便打断;对于害怕发言或回答有偏差的学生,同样要鼓励,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其主体作用慢慢也会充分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