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02:15: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残疾人社会扶贫,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33-02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种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值得帮助的人群”。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他们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陷入贫困的泥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口家庭人均收入还不到非残疾人口家庭的一半,他们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低保、临时性救助、邻里接济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口家庭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就目前而言,残疾人仍然是我国最困难的群体,而他们自身又缺乏满足需要的能力与途径,因而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来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尽早摆脱贫困。
一、社会支持的内涵及其理论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如今社会支持理论已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同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及其实践理论一样,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协助工作者分析相关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指导工作者科学、合理地设定社会工作过程及制定相应的工作手法与介入模式。
(一)社会支持的内涵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由于研究视角和目的的不同,研究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正式支持是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等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亲友、邻里和非正式组织的支持。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的产生并非个人之过,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针对其整个问题系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解决,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种方法和策略被重视并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之中,它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并与新的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网络这一方法和策略有许多优势,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多效利用和资源共享。因为弱势群体一般是一个在社会资源拥有和分配权力上极度匮乏的特殊社会群体,非常容易遭受社会风险,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充分利用这个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以此来应对社会对他们造成的各种挑战与冲击。
二、贫困残疾人的致贫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两大变数的交织冲击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许多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而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既是一个社会性弱势群体,又是一个生理性弱势群体。因此,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
1.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限于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大环境,我国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是很健全,残疾人扶贫救助还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救助作为残疾人一种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内容应包括医疗救助、辅助器具、康复救助、生活、就业、教育费用补或减免助和法律救助等多个方面。而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缺口仍然集中在辅助器具、贫困救助、生活服务、康复与医疗救助方面。这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残疾人赖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层次的需求仍未得到有效的满足。
2.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社会参与度低。残疾人不仅具有一般健全人的普遍需要,还具有作为残疾人的特殊需要,比如出行的需要。限于身体上障碍的,他们在出行、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需要借助一定的无障碍辅助设施,这是他们参与社会、摆脱贫困的前提与基础。我国的无障碍建设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法规对无障碍建设与管理缺乏有力的管制与监督,导致许多无障碍设施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现有的一些无障碍设施使用率较低,被废止、挤占、损坏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城市中心地区与郊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无障碍设施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无障碍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融入、参与社会的需求。
3.残疾人社区服务发展缓慢。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是残疾人在空间地域上的沉积点,也就是说,残疾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空间是社区,社区也是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最直接、最方便社会服务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社区建设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社区居委会下的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不明显,社区内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又发展迟缓,社区残疾人服务工作总体上还比较滞后,难以满足残疾人社区救助、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生活服务等基本需求。
(二)个人因素
1.缺乏劳动技能,就业渠道狭窄。我国大部分残疾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学历都很低,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由于缺少教育和培训,他们总体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新技能比较困难,缺少一项赖以维持生活的劳动技能。受残疾人自身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障碍的限制,社会上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不多,使得残疾人的就业渠道非常狭窄,靠自己创业致富更是难上加难。
2.主动脱贫意识差。身体上的缺陷往往容易造成残疾人自卑、消极、封闭的心理,不愿正视自身的客观现实,自强自立意识差,缺乏主动脱贫意识。此外,由于社会上缺乏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环境,导致那些原本试图努力改变自己窘迫生活的残疾人,在碰壁之后开始滋生失败主义依赖心理,从此一蹶不振,不思进取。
3.家庭负担重。残疾人家庭较常人其家庭负担更重,它除了正常的生活开支外,还需要额外的经济支出,如康复治疗的费用,这对于残疾人及其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此外,对于那些又病又残或重度残疾人来说,其本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自理能力,不仅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将导致其家庭成员中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不得不放弃就业,在家照顾其生活起居。这对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建构贫困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实践模式
社会支持已然成为现代社会扶助残疾人的一种日益重要的方式,在解决贫困残疾人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透过社会支持理论,我们可以认为,人尤其是残疾人之所以陷入贫困,是因为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种种不适应,导致其极度缺乏所需满足自身各种需求的资源而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为他们尽可能的争取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资源,从而切实满足他们的需求,摆脱贫困,实现自我发展。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贫困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工作、自助群体和小组的社会支持网络工作和社区支持网络工作。
(一)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工作
个人网络,它是指一个人通过亲戚关系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与他人发展相互的接触,而这些人际关系形成了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保护个人免受失调。从关系的基础、互动关系的强弱来看,贫困残疾人的个人网络大致可以分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及其他援助者等,他们从不同程度、范围及方式上对贫困残疾人提供了支持与扶助。其中,作为最重要的自然网络,家庭在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向残疾人提供了几乎全部的情感性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应以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社会工作者为纽带,充分带动其亲戚、朋友、邻里及其他援助者,通过最合适的形式将他们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强大而有效的个人网络,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扶助。从而减轻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从前自卑、消极的心态,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发掘其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二)自助群体和小组的网络工作
残疾人自助群体网络是指社会中一些有着共同的特征、利益或目标的社会群体,他们或是残疾人或是健全人,出于改变残疾人现有的不利状况而自发组织的一些自助团体,如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小组工作网络则不仅包括自助的群体,还包括为这些群体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如社会工作者。无论是残疾人自助群体网络还是小组网络,都对贫困残疾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助群体网络的资源,并通过专业手法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传递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从而使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实现最大化。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应发挥小组工作的功能,根据不同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康复小组、支持小组、成长小组等,在小组互动中协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扰,增强自信、提高表达与应对能力、获得个人成长等。
(三)社区网络工作
社区网络是指以社区这种地域形态为载体,将各种自然援助与资源整合、联结起来网络。相对于个人网络和自助群体与小组网络,社区网络的资源更加充分,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社区服务、社区救助、社区康复、社区照顾、教育与培训等多个方面。社区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工作手法,加强社区网络建设,强化社区的社会构成,改进残疾人生活的质量。首先,社区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帮助贫困残疾人联结尽可能有用的社区内外的援助与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尽可能满足不同贫困残疾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次,工作者应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有限资源的无形浪费。再次,工作者还需要扮演行政者、照顾者、赋权者和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努力为不同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直接与间接服务。
总之,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日益突显出来,造成残疾人贫困的原因也呈现出多元化,如何扶助残疾人脱贫致富,需要我们共同的探讨与努力。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分析和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为贫困残疾人群体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支持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等.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 王大伟.大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现状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0,(4).
[3] 陈喜强,刘婵婵.社区残疾人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公共管理学报,2004,(7).
(一)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以务实举措弥补疫情影响,切实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为35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必要的种养殖生产资料扶持,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同步如期脱贫。
(二)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修订完善《市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考核和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对省州市三级基地进行全面调研核查,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确保基地更好地发挥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作用。截止目前,全市扶贫(就业)基地总数为20个,其中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0个,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132人,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10人。
(三)建立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共享机制,主动联络对接。及时更新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与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并落实相关政策。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上半年重新核查了全市“两项”补贴基本信息,现有401户、446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政策。
(五)制定了3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残疾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由于疫情原因暂停了培训工作,计划下半年根据情况完成培训工作。
(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覆盖面。目前为止,为全市28户、28名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家庭残疾人配发了30件辅助器具。正在筹备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管理和资金扶持,发挥好基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共享机制。
(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
一、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市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促进了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的深入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反映在以下四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为抓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近3年来,市及各县(市、区)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三年推进计划(2010年—2012年)》等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规定,共投入扶贫经费310万元,教育助学经费65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经费420万元,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台和经费的投入,为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效促进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的深入发展。
2、依托技能培训工程,全面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近3年来,市依托“带传培训工程”、“千家万户巧手工程”、“吉林妙手”等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城镇残疾人1020名;培养农村残疾人一级带头人78人,二级带头人981人,辐射带动8513名农村残疾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5082人,实现农村残疾人相对稳定就业2.8万名;举办裁剪、剪纸、刺绣、修鞋、按摩、电脑、电焊和种植、养殖技术等各类培训班,培训残疾人400多人;通过培训有效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促进了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的开展。
3、用心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残疾人“劳有所为”。近3年来,市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全市共新增就业残疾人4851名,其中:集中就业752名,按比例安排就业351名,自谋职业1852名,依托政府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按摩康复服务员安排残疾人就业1474名,投入保障金210.5万元,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421名,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得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60%以上,确保了残疾人“劳有所为”,获得残疾人的大力支持和充分满意。
4、强化基地建设,带动促进残疾人增产增收。市从发展项目入手,选择适合残疾人自身条件发展生产的项目,将“千家万户巧手工程”与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培养一批具有带动性的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带动促进残疾人增产增收。如县天宏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残疾人免费进行手工制作工艺美术品培训,辐射和带动残疾人200余人次。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4个,市级3个,县级7个,带动800多名残疾人实现个体就业。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稳步开展,全市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21个,其中省级基地4个、市级基地3个、县级基地14个,安置残疾人就业360名,辐射带动800名残疾人增产增收。
二、全省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全省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过去十几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残联组织、社会帮扶、残疾人广泛参与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构建了重点保障和扶贫开发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扶持相结合的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了多措并举,帮救结合的扶贫开发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年底,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其中,全省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XXXX人,培训残疾人总数XXXX人,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XXXX万元,保障金用于扶持支出XXXX万元,用于培训支出XXXX万元,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工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在搞好城镇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的同时,全省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力度,全省投入XXXX万元,对XX万人次农村残疾人进行农业生产和实用技术培训;投入资金XXXX万元,创建扶贫基地XXX个,安置和辐射带动XX万名残疾人发展生产;落实XX亿元农村康复扶贫贴息贷款,使近XX万个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投入资金XX亿元,帮助XX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了居住条件;通过“帮、包、带、扶”各种帮扶措施,共帮助XX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问题,农村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全省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离残疾人真正实现小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搞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及我省关于扶贫开发事业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提升贫困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残疾人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加大生产扶持和生活救助力度,全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与生存环境,使残疾人家庭收入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收入水平,促进残疾人与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对市做好扶贫就业工作的几点要求
1、确保残疾人社会保障得到全面落实。市、县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联系顺畅、协调有力、配合密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助残、扶残事业,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市、县各级残联要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做好残疾人工作,全心全意地为残疾人服务。
2、依法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坚决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规定,要加大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以保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三、继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开展新农保、新农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或创业。积极开展居家托养,依托社区开展日间照料,形成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三位一体的残疾人托养体系,制定残疾人托养补贴办法,促进全市残疾人托养工作全面发展。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努力完成十一五我市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
四、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大扶贫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的落实力度。认真贯彻省政府号文件精神,形成我市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我市扶贫工作“五个一工程”,从机构、职责、任务、政策、经费等方面扎扎实实为贫困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五、抓住残疾人就业这一主线,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做好“残保金”征收工作。继续贯彻执行省政府号令,把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努力向农村个体企业延伸,使农村残疾人与城市残疾人一道共同发展。加强对残疾人保障金使用监督,利用国家赋予残疾人事业各种优惠政策,举办第届全市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积极扩大残疾人就业面,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扶持残疾人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扶残助学与培训的工作力度。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的情况摸底。继继续做好残疾学生高考录取工作,使高考录取率达到%以上,逐步提高我扶残助学奖励标准,完善对残疾学生奖励资助办法。对贫困残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扶助政策,把全市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微机管理。进一步做好“扶残助学”和“盲童入学”等项目,使“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率达到%以上。研究解决当前我市三所特教学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推进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继续依托社会资源,广开就业培训渠道,在实现我市培训基地列入全省培训示范基地的同时,努力完成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各项任务。
七、做好残疾人无障碍城市的创建工作。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认真履行残联监督职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相关部门一起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继续协调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做好创建全国第一批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争取以实际工作成果迎接全国中期检查。
一、继续抓好重点康复项目的实施,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0—6岁贫困残疾人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加大对基层康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基层残联举办各类形式的康复业务培训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措施,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xxxx例,为xx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对xx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对xxxx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为xx名贫困精神患者提供免费服药,xx名患者提供住院补贴,对xx名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xx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xxx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为xx名残疾人安装假肢。新康复大楼落成后,积极引进康复项目,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平台。
二、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已被授予全国和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城区,要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被确定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的xx县,要按照《全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标准》,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完善创建工作内容,迎接上级残联的检查验收。
三、继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开展新农保、新农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或创业。积极开展居家托养,依托社区开展日间照料,形成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三位一体的残疾人托养体系,制定残疾人托养补贴办法,促进全市残疾人托养工作全面发展。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努力完成十一五我市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
四、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大扶贫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的落实力度。认真贯彻省政府xx号文件精神,形成我市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我市扶贫工作“五个一工程”,从机构、职责、任务、政策、经费等方面扎扎实实为贫困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五、抓住残疾人就业这一主线,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做好“残保金”征收工作。继续贯彻执行省政府xxx号令,把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努力向农村个体企业延伸,使农村残疾人与城市残疾人一道共同发展。加强对残疾人保障金使用监督,利用国家赋予残疾人事业各种优惠政策,举办第xx届全市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积极扩大残疾人就业面,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扶持残疾人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扶残助学与培训的工作力度。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的情况摸底。继继续做好残疾学生高考录取工作,使高考录取率达到xxx%以上,逐步提高我扶残助学奖励标准,完善对残疾学生奖励资助办法。对贫困残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扶助政策,把全市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微机管理。进一步做好“扶残助学”和“盲童入学”等项目,使“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率达到xx%以上。研究解决当前我市三所特教学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推进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继续依托社会资源,广开就业培训渠道,在实现我市培训基地列入全省培训示范基地的同时,努力完成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各项任务。
七、做好残疾人无障碍城市的创建工作。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认真履行残联监督职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相关部门一起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继续协调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做好创建全国第一批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争取以实际工作成果迎接全国中期检查。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制定并落实《市落实省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方案》为抓手,以实施残疾人民生项目为重点,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求突破,抓创新、谋发展,抓宣传、求共识,圆满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解决残疾人民生问题为重点,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重大扶残助残政策和措施,大力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夯实残疾人工作基层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尽完善,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三是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保障服务,与残疾人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康复医疗、就业就学、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这些都要引起我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一是国家、省、市以及各县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残疾人工作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快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二是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物力、财力、人力保障更加充分,扶残助残主体和形式日趋多样,热心残疾人工作的队伍不断壮大,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组织网络更加完善,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省、市委正在组织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扶持广大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新跨越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基础。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对象是全省40多万户农村特困户,首先受益的就是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家庭。我们要充分认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到“两结合、两促进”,以此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我们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不仅要认真总结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还要深刻把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高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思路,提振精神,创新方式,拓宽领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跨越科学发展
残疾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困难较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跨越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针对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提升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
(一)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残疾人是需要社会保障和提供特别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是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的着力重点。我们要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为抓手,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要狠抓政策完善落实。市、县区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在关键要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细化和落实。要充分发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研究制定专项配套政策,确保各项特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使残疾人早受益、快受益、多受益、广受益。要重点落实好保障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惠政策。有条件的县区要在全市率先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逐步使特惠政策延伸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二要狠抓服务设施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是“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市残联要积极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成围墙、绿化、道路硬化等后续工程,力争在今年“五一”前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服务中心,是满足我市广大残疾人康复服务愿望的迫切要求。各级发改、财政、残联等部门要抢抓“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建设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抓好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各县区要将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机构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优先扶持建设。
三要狠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体育、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残疾人工作服务机构,大力加强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招收吸纳热心残疾人事业、有较高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大各级残联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待遇落实力度,逐步建立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门类齐全、服务到位、管理有效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多层面、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继续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
贫困残疾人是全市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人群。各级扶贫、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新贫困线标准,认真做好全市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摸清贫困残疾人底数,为同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上《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市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市残疾人扶贫开发十年规划,为全市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各级扶贫、发改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将我市重点残疾人扶贫建设项目列入六盘山片区(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并做好项目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要继续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全市扶贫、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的大盘子,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大扶贫计划中,把贫困残疾人作为扶持重点,优先解决其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继续认真抓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整合项目资源,将其优先纳入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项目,扩大危房改造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要继续巩固发展、新建一批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培养一批残疾人创业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要将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因户施策,采取典型示范引导、政策优先扶持等措施和“公司加农户”、“整村赶平均”等做法,努力使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早见实效。
(三)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工作
康复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保障,要以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健全各级康复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村和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覆盖面。要继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假肢装配、轮椅捐赠、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等重点康复项目,使更多的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要认真落实康复项目纳入医疗报销和救助范围的有关政策规定,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医疗服务。要坚持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健全完善随班就读、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等发展特殊教育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抓好“两免一补”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抢抓机遇,加快特教学校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要加大助学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做好残疾考生招录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四)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力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让残疾人投身工作环境、参与社会活动,他们才能有信心、有尊严地生活。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政策法规,认真学习研究就业扶助政策,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就业扶助措施,建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广泛开辟公益性岗位,积极吸纳具备相应条件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大力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推动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不断深化残疾人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重点做好零就业残疾人家庭、残疾大学生、残疾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残疾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模式,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五)大力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残疾人文化建设全面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局中,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切实推进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残疾人文化建设。
一要加大残疾人文化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事迹报告团、残疾人文化艺术团等,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讲、演出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各方面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爱心和善举,大力宣传残疾人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要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水平。围绕各级各类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设计、组织实施中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重点以县区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馆(站、点)为主体,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积极开辟设施无障碍、场所固定化、形式多样化的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切实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水平。
三要重视发展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挖掘和培养残疾人表演人才,积极搭建残疾人文化创业平台,鼓励和推动特殊艺术精品创作,推进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长足发展。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政策要求高。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残工委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人大检查、政协视察”的支持机制和部门密切配合、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县区要把重点残疾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定期督促检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和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概述
(一)残疾人的概念及其分类。
我国对于残疾人的概念定义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这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对于残疾人定义是一致的。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残疾人的分类有六种:(1)视力残疾 ;(2)听力言语残疾 ;(3)智力残疾; (4)肢体残疾;(5)精神残疾;(6)多重和其他残疾人。
残疾人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弱势群体,应当引起政府与政策对其事业的支持。完善其生活,并且能平等享受社会物质,分享精神文明成果。
(二)北海市及海城区残疾人事业的开展情况。
目前,北海市共有10.9万名残疾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6.74%(北海市总人口161.75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海城区人口27.82万,目前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有残疾人17123人,残疾人人数在区总人口中占比例为6.15%。其中,视力残疾3216人,占18.78%;听力残疾5178人,占30.24%;言语残疾239人,占1.40%;肢体残疾5032人,占29.39%;智力残疾1142人,占6.67%;精神残疾1074人,占6.27%;多重残疾1242人,占7.25%。
目前,海城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地说:一是残疾人政策过于笼统,难以顾及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没到得到针对残疾人的细化。再者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项目在满足生理需要方面和安全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在保障方面的大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济赈济上。而在其他方面如残疾人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则存在很大缺陷。还有就是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运行机制不完善,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
二、海城区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社会公共设施利用与城市福利享受不公正。
海城区,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区域。普通人可以舒适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迎接沙滩、阳光、海风。然而对于部分残疾人(盲人和下肢严重残疾者)而言却是寸步难行。城市的急速膨胀下欠缺为残疾人着想。在以往城市建设中缺少修建残疾人出行的专用通道。此外虽然在2010年北海市冲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时,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共铺设盲道30多条总长度57.5公里的盲道。但是这些盲道针对主要干道的商业区域和繁华的市中心,广大残疾人在这些区域生活的可能性并不大。再如社区和开放的公园里公共体育设施也只针对普通群众;本地新闻播放无手语等,都影响到残疾人社会公共福利的享受渠道畅通。
(二)残疾人教育的针对性滞后。
残疾人儿童接受教育的专门学校欠缺,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碍没有扫除。在残疾人教育上也没有很好的考虑残疾人生理的特殊性,缺乏残疾人专门学校。北海市上世纪90年代已经建设了第一所残疾人教育学校接收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启智学校,主要针对智力残疾儿童),十多年过去了,目前也依旧只有这所残疾人专门学校。这很难满足残疾人适龄儿童占适龄儿童6.15%的就学需要。同样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问题也很突出,目前海城区残疾人(包括残疾人家庭子女)进入大学就读前只要申请都能到残联的资金支持,金额大概在1000到2500元间,另外有政府的路费400-500元。但之后则无法顾及,这也体现了残疾人事业资金的不足的尴尬。因此很多残疾人家庭学子进入大学后学费、生活费难以为继,导致教育致贫或返贫的出现。
(三)在残疾人康复方面力度不够。
事实表明部分轻度残疾人可以通过培训或者纠正达到康复水平。但由于缺乏专门的场所和培训人员,海城区在康复方面工作没得到很好的执行。北海市直到2005年,才拥有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并此为依托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肢体矫治训练、聋儿语训、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而下级政府海城区目前在这一块依旧是空白。仅有的一间康复培训中心也无法满足广大残疾人的需要。因为这些原因,部分可以减轻和恢复的残疾人得不到康复培训或病情在加重,甚至部分恶化到无法纠正。
(四)残疾人就业难度大。
社会企业不配合,残疾人个人能力不足,就业率低而失业率高。残疾人本身的身体缺陷导致其无法和正常人一样完成社会分工任务,或者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劣势,许多企业不乐意雇用残疾人员工。政府资金供应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也不足,所谓困难重重,目前区政府也有部分动作。
(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扶贫制度。
由于北海市在1984年成为中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前只是一个小渔村,因此海城区人员构成中大部分是外来人口,许多常住人口也不具备本地户口。而对于事实上的部分贫困残疾人,因为户籍或者其他规则的限制没有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给残疾人扶贫这个社会保障政策打了折扣。另外群众最担心生病, “一病回到解放前”是目前的一大国情。
三、海城区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若干对策
(一)完善城市残疾人设施建设。
作为旅游区域的海城区,完善公共设施对于增加城市魅力的作用是积极的。既能在服务残疾人上有帮助,同时不排斥经济发展上拥有更好平台,更能完善城市职能。海城区在广阔的道路边上修建盲道和残疾人专用通道其实并不难实施。政府在开发卖地前可以附加上与开发商协商小区建设公共设施的问题,开发普通群众和残疾人均可利用的公共设施。这种政府主导行为企业会重视。这样一来,残疾人享受社会公共福利的权利比之前得到了更多实际保障。社会和谐程度也能得到提升。
(二)残疾人教育事业更注重针对性。
残疾人教育可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达到和普通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在教育方面,如何执行好这些法律是解决残疾人儿童教育的出路。目前海城区直辖下有十五所小学,另有多间公立、私立小学,预计已经超过四十五小学。而其中只有一间小学专门接收残疾人儿童,并且这部分儿童主要是智力残疾儿童。此外75%以上的其他残疾儿童是没有专门学校接收的。虽然建设残疾人学校的资金可能比正常学校要贵的多,但是一个有能力拥有40多所小学,每年都能新建小学的地区,完全可以考虑集中部分资源再建设1-2间残疾人专门学校。这能有效解决残疾人教育的不足。在这些学校建设完成后要具体针对残疾人学生教育细化。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学生要按各自生理特性进行教育。
(三)关注残疾人的康复。
“康复”远不同于“救助”,残疾人康复是发展性的、长远的,也是残疾发生后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北海市作为我国首先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充分利用这一点,派出专门人员去国外接受专业的残疾人康复培训,并邀请一些友好城市的专家学者到海城区进行残疾人康复指导和开展交流,这能加强本地区在康复领域的能力。海城区若能在这个全国尚处于落后的领域领先一步,必定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得到的资源会更多,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底子也更牢固。
(四)增加残疾人的就业途径。
1、依法建立福利企业中集中安置就业。
我国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亮点在于建立福利企业。而目前海城区福利企业刚刚兴起,并且以小企业为主。在建设福利企业方面,海城区可以学习北京等发达城市的经验。在生产产品上可以考虑加工残疾人用品及相关行业。这样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根据对自身的了解开发出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产品。
2、在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中按比例就业。
地方的残联机关和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室可以吸收一部分政治素质过关,文化水平高的人员进入。公益性岗位招聘是对于残疾人优先考虑等都可以使得残疾人就业的提高,使得残疾人能拥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在按比例安排就业方面海城区也可以借鉴和使用北京等发达城市的方法,然后根据海城区的具体条件进行融合和改进。
3、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
这方面主要靠巩固之前的残疾人爱心报亭建设和残疾人按摩以外,还要加强其他技能的培训,例如十字绣、编织渔网(海城区沿海,有众多渔民)、理发等工作的培训。再例如残疾人资金足够时可以搞个体经济(如小超市,加盟店等),政府应当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或减税免税。
(五)加大残疾人社会扶贫力度。
首先是加强低保的覆盖率,随经济发展逐步增加临时困难救助资金。对于贫困残疾人可以在政策上减少对其条件的限制(如户口和家庭人数的限制)。海城区应当加大执行北海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力度,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
其次是海城区残疾人联合会和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做好动员,深入海城区的社区和小区,为广大残疾人群众举行医疗宣传活动,提高残疾人的风险意识,发动广大残疾人群众购买城镇医疗保险,这样能增强残疾人生病后的抗风险能力。
四、结束语
海城区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残疾人工作。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制定了《残联2009年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康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在具体工作上也举动频频,如几年来,每年为5000名贫困残疾人购买了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险,为600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100名精神病患者获得了医疗救助,600名残疾人获得了免费轮椅等事例,足以证明其重视的态度。如能更好地总结残疾人社会保障理论和经验借鉴,建立一个系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那么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必将更加牢固,也能向群众表现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形象,对于政府的信誉和对外形象都大有好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一是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惠扶持残疾人办法》等政策措施,为加快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立足政府主导,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八项服务,认真履行职责,狠抓政策推动,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扩大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覆盖面,有力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为全市760余名城镇残疾人和11550余名农村残疾人缴纳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参加新农合率达到了应保尽保;持证残疾人在本市二级医院住院就医时,对普通检查费、一般治疗处置费、三项常规检验费等部分项目给予减免优惠,切实减轻了残疾人的医疗负担,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三是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更加完善,残疾人工作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市556个行政村、29个社区、19个残疾人相对集中的企业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专职干事14名、专职委员585名,作用发挥突出、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以市残联为主导、镇(街)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残疾人组织为基层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扶贫救助机制进一步巩固,受益范围逐步扩大。6500多名贫困残疾人被纳入低保,占全市低保总人数的48%,为25户贫困、特困的无房、危房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对300户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200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进行了救助。
二、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为残疾人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
(一)康复服务成效显著。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了康复科室,完善市级康复指导站3处,巩固加强镇街康复指导站12处,建立村(社区)康复站50个。对49名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对102名有康复需求的听力、智力、肢体残疾人开展了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家长17名,发放辅助器具300余件,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劳动就业稳步推进。一是采取集中就业、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安置残疾人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90万元,按比例安置80名残疾人就业,巩固建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2处,安置25名残疾人从业,带动100户残疾人从业脱贫。二是以培训促就业,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对残疾人开展了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今年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0多场(次),培训各类残疾人6200多人次,帮助37名残疾人个体从业。
(三)扶残助残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努力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春节、元旦、残疾人的重大节日对残疾人进行慰问,共走访慰问残疾人108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资2万余元;二是坚持服务上门,多次深入基层为12个镇(街)的1652名残疾人现场办理了残疾人证;三是为全市1200多名持证视力一、二级和一至四级下肢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四是落实残疾学生助学政策,为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5万元助学金,为8名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提供了助学补助。
(四)宣传文体工作取得新成就。一是被中残联评为“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类媒体刊发新闻宣传稿件30余篇,其中:省级2篇,地市级4篇;在yt市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两个。二是组织25名运动员参加了yt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15个第一名、14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2个团体奖和道德风尚奖。三是以“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为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一年来共开展活动4次,发放宣传标语1300余份,社会各界“志愿者”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800多件。四是市肢残人协会举办了同在一片蓝天“京蓬杯”象棋邀请赛。来自pl及周边县市的40余名健全人和肢残人参加了比赛,既活跃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也为残疾人搭建了平等参与社会的竞争舞台。
(五)维权工作扎实开展,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一年来,受理残疾人来信来访、网上民声、市长热线40余人(次),调处率、办结率全部达到了100%,没有发生一起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和非正常上访等残疾人涉法问题,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利益,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六)结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一是安排20万元资金对村里集镇实施了危房改造、从业脱贫、就业培训等项目帮扶,加快了该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二是安排3.35万元资金帮扶西沟刘家村修桥和实施文明村建设;三是对西沟刘家村结对帮扶的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政策扶助、技能培训、从业指导,有力促进了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残疾人的扶贫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事业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年工作思路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处在新时期、新阶段,残疾人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紧紧抓住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整体上水平,全面树形象”的目标,在抓好市委、市政府交办中心工作及上级残联部署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抓好“四项工作”,强化“四项措施”。
四项工作:
(一)着力搭建残疾人保障平台,做好“三个纳入”,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以实施贫困残疾人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政策为重点,把符合条件的低保重度残疾人纳入常补对象。对全市1730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定期发放生活补贴;二是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落实补助政策,把760名城镇残疾人(其中重度残疾人232人)和11550余名农村残疾人分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此基础上,持证残疾人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四0五医院等二级医院住院就医时,对普通检查费、一般治疗处置费、三项常规检验费等部分项目给予减免优惠,切实减轻残疾人医疗负担。三是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住房保障为目标,在212户残疾人已经享受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的基础上,把符合条件、迫切需要改造的危房户纳入危房改造计划,明年将对15户残疾人危房户进行改造。
(二)着力搭建残疾人社会服务平台,做好“四个加大”,扩大残疾人社会服务覆盖面
一是加大康复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医院、骨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3处市级康复指导站建设水平,巩固加强12处镇街康复指导站,新建30个村级康复服务站,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康复。实施康复进家庭活动,年内对10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必要的康复器具,使其得到有效康复。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和就业力度。巩固完善pl市高级职业学校和君顶葡萄酒庄2处市级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依托市高级职业学校开设残疾人微机操作、农机维修、电气焊、服装剪裁、照相、食品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年内举办培训6-8期,每期30人,全年培训残疾人300人以上;依托rh葡萄酒庄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对残疾人进行葡萄栽培、种植及深加工技能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依托35个福利企业,巩固提高12个市级扶贫基地。继续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使100名残疾人稳定就业,总就业人数稳定在1000人以上。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使更多有从业需求和从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三是加大托养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度。按照“政府领办、社会参与、残联指导、自主经营”的思路,加快市托养中心建设,上半年进驻残疾人50人以上。同时,依托敬老院等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为家庭照料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
四是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以创建“无障碍市”为目标,扩大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残疾人居住、生活、工作、康复全部无障碍。
(三)着力搭建残疾人救助平台,发挥“两个作用”,扩大残疾人脱贫致富覆盖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困难救助成果。巩固建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2处,帮扶100户有从业能力的残疾人家庭从业脱贫,对300户特困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和200名贫困残疾学生、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进行救助。对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补助,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给予奖励和补助。二是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发动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扶贫救助,不断扩大扶贫救助成果。
(四)着力服从大局、服务中心,认真做好残疾人维权、招商引资和资金争取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工作要求,及时答复处理来信来访、网上民声、市长热线等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有访必结、有访必处、有访必复”,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确保全市残疾人不发生重大越级访和集体访。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积极争取上级残联支持,年内引进资金50万元。
四项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争取市委市政府尽快下发《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优惠扶持残疾人办法》,严格贯彻落实好“一个意见、一个办法”,做足做好做活政策文章,力求在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上都有新拓展。召开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专题会议,把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救助、卫生康复、无障碍建设、企业帮扶等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切实从政策上维护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
性工作。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衡阳市残联《衡阳市残疾人基本情况普查会议》的要求,我们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认真操作,确保残疾人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高标准建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适应新形式下残疾人事业发展,满足残疾人需求需要,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领域,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耒阳搭建的一个良好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具有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更加扎实深入开展
1、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康复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残疾筛查、康复治疗服务、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
2、继续开展“助盲、助听、助行、光明”等重点康复工程,帮助残疾人补偿、恢复功能。
3、做好残疾人辅助用具配发补助和供应服务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便利。
4、完成衡阳市残联布置的其他各项康复任务。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把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扶贫的大盘子中,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要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确保优先把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继续广泛开展“一帮一”扶残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确保这一活动取得更好成效。同时,要积极开展扶残助学、“安居工程”、“小额扶贫”、“帮包带扶”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
五、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1、进一步深入开展按比例安排不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主动沟通协调地税、财政等部门,扩大按比例就业的覆盖面,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征的范围,确保政府性基金不流失。严格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2、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就业咨询、登记、介绍、能力评估、技能鉴定等各项工作;重点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同时要努力提高工作条件和计算机化水平,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职业指导人员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更好地为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提供服务。
3、投入专项资金,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档次,争取开办一些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的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各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培训项目,同时要积极做好就训的残疾学员的培训费用减免和生活困难补助工作,切实做好受训后的推荐就业工作,努力使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衡阳市残联《衡阳市残疾人基本情况普查会议》的要求,我们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认真操作,确保残疾人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高标准建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适应新形式下残疾人事业发展,满足残疾人需求需要,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领域,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耒阳搭建的一个良好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具有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更加扎实深入开展
1、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康复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残疾筛查、康复治疗服务、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
2、继续开展“助盲、助听、助行、光明”等重点康复工程,帮助残疾人补偿、恢复功能。
3、做好残疾人辅助用具配发补助和供应服务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便利。
4、完成衡阳市残联布置的其他各项康复任务。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把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扶贫的大盘子中,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要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确保优先把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继续广泛开展“一帮一”扶残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确保这一活动取得更好成效。同时,要积极开展扶残助学、“安居工程”、“小额扶贫”、“帮包带扶”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
五、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1、进一步深入开展按比例安排不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主动沟通协调地税、财政等部门,扩大按比例就业的覆盖面,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征的范围,确保政府性基金不流失。严格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2、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就业咨询、登记、介绍、能力评估、技能鉴定等各项工作;重点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同时要努力提高工作条件和计算机化水平,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职业指导人员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更好地为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提供服务。
3、投入专项资金,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档次,争取开办一些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的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各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培训项目,同时要积极做好就训的残疾学员的培训费用减免和生活困难补助工作,切实做好受训后的推荐就业工作,努力使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