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7: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1

2、小学毕业班数学基础题正确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3、问题解决的相应对策

二、课题背景

小学毕业班考试中数学基础知识失分较多,这种现象优生中也常出现,且不在少数。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更好的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目标

使每一个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并能达到正确解答,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进一步打好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我先后采取调查法,问卷、访谈学生基础差的原因;

文献法:查阅、研究文献资料;行动研究法:先预设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诊断,再行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原因。具体过程如下:

(一)、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数学课上,老师讲课时只有21.6%的学生认真听讲,对于数学中的错误有21.7%的学生不能及时主动订正;做计算题时81.1%的学生心算不出时才打草稿;做应用题时64.9%的学生一般只读1-2遍;只有在测验、考试前复习。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达到正确解答,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进一步打好基础。

(二)、提高小学毕业班数学基础题正确率的方法

1、从教师角度

(1)、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阅读陆志平主编的《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张定强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鞠文灿主编的《差生教育启示录》;李希贵的《为了呼吸的教育》;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杂志;求购有关著作,进行系统阅读与思考。并撰写阅读心得。

(2)、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数学美的内容很多,可以利用其中的美,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设计不同层数的问题,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

(3)、加强基本概念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搞好衔接,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

反复练习,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

2、从学生角度

(1)、注意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①、注重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好学上进、刻苦努力,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必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与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家乡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只有积极进取,发愤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引导他们感受数学是人民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成才故事,学习他们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从中汲取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

②、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数学生活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③、倾注爱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中倾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维护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以平等、赏识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④、着眼成长,发挥评价激励作用

在对待学生课堂发言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和赞美的眼神。对他们解题或回答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诚恳地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粗暴否定或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评价分寸得当。

(2)、注意夯实“双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Ⅰ、正确使用草稿纸

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太大,书写习惯差,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的草稿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腹稿多,草稿少。低年级由于知识难度不大,学生依据“心算”就能解答好数学题。可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可是,有些学生却还在用低年级的方法,试图一下子就能把题解出,以致出现了大量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②.计算草稿多,分析草稿少。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束。可以发现草稿上密密麻麻,各种计算草稿很多,而很少有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分析思考的草稿。

③.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草稿适当“草”些无妨,但有些学生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有的在橡皮上打草稿,有的在作业空白处、课本上打草稿,更有的在桌面上打草稿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①.让学生备好专用的草稿本子。

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学生草稿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依次排列,字迹清楚、规范。

③.引导学生对思考难度较大、解题步骤较多的问题,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发挥草稿的分析功能。

④.教师经常检查评价学生草稿纸,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表扬、评比、展览优秀草稿本,引导大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Ⅱ、整理错题,记录“错误病历”,彻底诊治自己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这里就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强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反思,“错误病历”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不同于普通的改错本,而是一种优秀的改错本。学生不仅对出错的事实进行改正,同时还要诊断自己出错的详实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记录错误病例的好处,从心理学来看,一是可以对头脑中错误的认知联系(结构)进行重组,建立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二是可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防止知识模棱两可,从根本上破除自己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有利于错误的纠正。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经济、有效得多。

篇2

关键是该课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准确地概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且有新颖性。具体要求是:①应有价值、有新意。②范围既不会过于宽泛,也不会过于狭窄。③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④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⑤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⑥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⑦不宜用过分修饰、文学化的题目。⑧用词规范,切忌杜撰。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题目不当或该研究没有价值,就得终止研究,重新调整研究课题,并呈报立项审批单位。在结题报告中应写新的课题,并附上说明。

二、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最主要的依据,其基本结构包括: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3)研究目标。

(4)研究方法(采用哪些教育科研方法)。

(5)研究的主要内容。

(6)研究过程概述。

(7)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结论与建议。

(8)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结题报告要注意基本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具体情况,在体例上可作适当调整,我们反对格式呆板化,但也不能违反基本格式。接下来着重谈谈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理论依据的选取、运用要准确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三种情况:①无“论”可依;②有“论”难依;③大“论”小“依”;④有论不依。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教育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

四、教育科研过程要作客观、清晰的概述

对研究过程的概述必须符合研究类型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多种划分标准,因而教育科研有多种类型,诸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等。对于各种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应明确界定。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数是应用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当前我国进行的有学校整体改革实验、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验证实验、教育政策决策的实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这里有必要讲讲教育行动研究,它与教育实验是有区别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校长、教师主动利用有关理论、知识、方法解决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合作,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在研究中也常有二者交融渗透而以一为主另一为辅的情况。不同研究类型,其研究过程是有不同的。教育实验研究与一般性教育研究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上是不同的。

1、教育实验研究过程的表述应体现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形成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量、下操作定义、制定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选择被试、分配实验组或对照组、选定测量方法工具、形成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实施阶段。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观察实验对象,记录所需资料、数据并加工整理。在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过程中,有前测和后测设计(即对被试进行的测量),前测有时会给实验带来麻烦,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要前测,但后测却是不可缺少的。

③总结阶段。对资料数据的分析,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包括判断有否充分的实验控制、实验结果可否实际运用、可否与非实验班组比较、所得数据资料能否确保检验假设、能否充分反映实验效应、是否有相关变量的干扰、实验结果有否代表性、可否大范围推广)。

2、一般研究过程的概述内容应包括:

①简介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参与研究的人员。

②对问题、设计和行动步骤、过程措施的回顾;对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现象的描述、整理。

③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根据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论证(只有研究过程而没有分析论证,因而得不出有价值结论的研究是无效的研究)。

概述时应强调态度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的描述要明确,遣词用句以中性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五、研究成果与结论的陈述要简洁、符合科学性

研究成果需作概括性描述,诸如解决什么问题、认识有何提高、师生得到哪些发展。

对于所撰写的一些文章(著作)的观点、要点应归纳说明,所发表的文章(论文、教学案例、资料选辑)列出图表。

主要研究成果如果是巨篇宏论,则应列出该文的纲目结构。

篇3

2007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10年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10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11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11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12届高三年级林雪琼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张远志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吴振涛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汕尾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郑昌适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篇4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是一堂好课的开端。新课程凸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做好课堂导入的研究,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时代的要求:现今时代是一开放多元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富有激情和趣味性,要求教师的课堂导入精彩,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而实验导入符合时代特点。

学生的要求: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爱学爱听,容易进入角色,实验导入一开始就能打动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景。

现状:现在有许多教师的课堂导入随意性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内容枯燥、语言平淡,没有注重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没有深入研究课堂导入,课堂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课堂上容易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讲话、做小动作等。

“课堂导入”的优化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实验导入的研究,优化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导入的研究,优化课堂导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走科研兴教之道,做科研型教师。通过实验导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实验能力,养成爱动手、勤动手、善动手的好习惯。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实验导入”分为“趣味实验导入”、“小实验导入”、“演示实验导入”、“分组实验导入”、“实验课件导入”等内容。

“趣味实验导入”,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进行课堂导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实验导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学生身边的简易物品进行实验,导入课题,学生易做,操作性强,乐于接受。

“演示实验导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导入课题,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加深。

“分组实验导入”,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要作的实验器材准备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导入课题,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实验课件导入”,对于实验的可见度不高,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难度大,实验器材短缺,教室、实验室里无法完成的实验,利用实验课件进行导入,效果非常明显。

“实验导入”与“其它导入”进行对比,比较各种导入的效果、实用性和优越性,找出对学生最有利的导入方法,其它导入有:1、“故事”导入;2、“开门见山”导入;3、“悬念设疑”导入;4、“温故知新”导入;5、“媒体”导入;6、“科学史实”导入;7、“生活经验、生活现象”导入;8、“物理应用”导入;9、“前沿知识”导入等,把这些导入方法渗入实验导入中,使实验导入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研究的方法和管理

1.问卷法:发放调查表,收集学生对教师课堂导入要求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确定课堂导入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实验对比法:同一个课题,在素质相当的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形式和方法进行实验,比较实验效果,寻求更佳的课堂导入内容、形式和方法。

3.归纳总结、反思优化法:每堂课的导入都进行反思,每学期进行小结,每学年进行总结,教师间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最佳的课堂导入内容和方式方法。

4.案例分析法:每一个课堂导入案例都进行分析,对导入效果和教学实效进行评估与分析。

本课题由文代铭任组长,负责课题的总体策划和管理,安排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分解课题导入设计任务,收集整理课题资料,监督课题的研究和经费的使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课题组的每个成员必须服从组长的统一调度。

五、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问卷调查,收集处理各种信息,收集资料,制定方案,人员分工,学习培训等。

研究阶段:撰写课堂导入,深入课堂进行研究与实验,问卷、走访调查,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的得与失。

结题阶段:收集研究资料,评估研究效果,整理各阶段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成果论文,整理有关研究成果的音像图片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果

(一) 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导入研究”课题的研究,使全体物理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使全体物理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物理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活动,不断自我提高,自我更新,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始终站在教改的前列,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共写论文20多篇,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如优质课、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课件制作、学案撰写、说课、命题等,共计20多人次。

(二)优化课堂导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创造高效课堂。通过实验导入研究,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实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精心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经常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实验得失与改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三)实验导入设计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实验导入不是唯一的,但实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方法,同一课题的导入多样,其实验导入设计更是丰富多彩,现就研究中使用效果好的设计总结如下:

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用针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乱扎装有水的保鲜袋,只见水从不同方向的针孔中射出,“一针见水”很形象地导入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把一装满水的气球放在布满钢钉的钉床上,这时学生的心都悬起来了,老师松手后,气球居然没有破,学生大感意外,趁机导入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惯性:在一只盛有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硬纸片,纸片上放一只鸡蛋,用尺子迅速打击纸片,只见纸片飞出,鸡蛋落入杯中,根据学生观察到的这一奇特现象导入惯性。

大气压强:将一只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片盖在杯口上,按住塑料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不但塑料片没掉,连杯中的水也不流出,好象有个力托着一样,从而导入大气压强。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靠近摆放,敲响其中一个音叉,另外一个音叉也能将靠近它的小球弹开,导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用一只金属圆筒,让它沿台面滚出去,过一会儿,圆筒又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2根橡皮筋,中间拴有一重物。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导入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找一长的饮料吸管,边吹边用剪刀把吸管剪短,让学生注意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从而导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简单机械:把两块木板钉在一起,请一个力气大的男生上台,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分开(怎么也扳不开);再请一个力气小的女生上台,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来分开两木板(轻松地分开了)。从而导入简单机械。

走进神奇:准备一个口径稍小于去壳熟鸡蛋的玻璃杯,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小团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棉花后立即将去壳的熟鸡蛋盖住杯口,神奇地发现鸡蛋被吸到杯子里去了。告诉学生,要弄明白“瓶吞鸡蛋”是怎么回事,学好物理以后就知道了。

超声波:放映短片,短片中蝙蝠尽管被蒙住眼睛,却依然能清楚地辨别并躲开障碍物,用实验课件导入超声波的概念。

乐音与噪音:找一根笛子,吹一小段乐曲;再用一根硬粉笔头,在玻璃上摩擦出刺耳的声音,根据学生的感受导入乐音和噪声。

光的直线传播:把一个去掉一半的大可乐瓶倒盖在点燃的蚊香上,当瓶中烟雾曾多时,用激光向瓶中射去,一条直的光路在瓶中清晰可见,从而导入光的直线传播。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把一乒乓球放在倒置漏斗的下方,放手后,乒乓球随之下落;当用力向下吹漏斗下方的乒乓球时,乒乓反而不下落,越用力吹,乒乓球越稳,从而导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0-02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课题源于对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辨、提炼后而确定的选题,2010年5月向“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三明市教育学会”提出立项申请,于2010年9月获批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见“明教科〔2010〕38号” 《关于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评审、立项结果的通知》),立项编号JYKT―1068。两年多来,课题组各成员团结协作,围绕该课题积极有序开展研究与实践,至今各阶段的研究目标基本达成。根据明教科[2012]33号《关于做好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精神,同时为了更好地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向课题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之际,本课题组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对该课题研究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了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习作教学的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习作教学的天空并不湛蓝,学生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习作对于师生仍处“两难”境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扭曲的行为在悄悄地扼杀着孩子本能的习作天性。所以确定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为课题研究选题,通过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教师“出格”的习作教学行为,打破了现实习作教学中对学生的种种禁锢,确立了在习作教学中去关注、去唤醒、去应用孩子的“原生态”资源,尊重、解放人的天性的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这本“书”中承载着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与感悟,新奇与陌生,积极与等待……作为教师如何去翻动这本承载着孩子认知世界密码的大“书”,让孩子这与生俱有的“原生态”资源成为注入“习作园地”的涓涓细流,使纯真的认知得到自然的表达,如火的情感得到自然的释放,沉睡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唤醒……如此,让孩子的习作像一颗野草的种子,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得到孕育,在自然的环境下生根、吐绿,在“风雨”中摇曳生长,彰显生命的本真与活力。

二、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即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将“原生态”这一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行为,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尽情体验习作过程的千滋百味。通过本课题研究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唤醒”“应用”孩子以身具有的“原生态”资源――感官资源,让学生“沉睡”的感官得到唤醒,彰显与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习作)的主人”的理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作文潜质。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2)如何营造良好的习作环境,有效关注与满足孩子的习作需求―― a、习作的情感需求 b、习作的素材需求c、习作的言语需求d、习作的表达需求e、习作的评改需求等,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学生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体验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通过尝试实践,目标基本达成。

三、本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实施情况

1.精心做好准备,打好研究基础

(1)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2010年10月,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拟发课题开题活动通知,邀请专家参加开题活动,认真准备开题报告,制定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等,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2)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2010年11月22日下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五楼多功能教室召开课题开题会,课题组相关成员准时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刘元乐做开题报告,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主任、课题管理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朱光坤,教师进修学校小幼室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谢安平等应邀专家到场评议指导发言,本课题的拟题研究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参与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开题活动中,也对本年度该课题研究的计划进行了学习讨论,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与任务,为有效开展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3)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工作。2010年12月中旬,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参与实验的班级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好调查情况统计分析。问卷内容涉及学生习作的目的,对习作的情感,对习作表达的实际状况的评价等。

2.加强理论学习,丰实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所以本课题开题之后,课题组各有关成员积极寻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与文章进行学习,丰实课题的理念。一年来学习相关文章100多篇,如张祖庆《原生态:作文教学的迷人境界》,王栋生《老老实实地去写》,管建刚著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无话可写怎么办》《“哑巴会说话”作文不用怕》《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什么》,薛法根《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徐卫清的《生活,习作之源》,钟晨晟的《让习作展现生命的原生态》,靳庆华《呼唤习作和评价的原生态》等。管建刚著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关于作文教学的阐述给“‘原生态’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撑,值得细细咀嚼与深思――“传统作文教学下的写作,不是真正的写作,它充其量是一种虚拟的写作训练。这种写作训练,是以应试的标准、教师的喜好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所谓不正确的写作行为。这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学生的写作动机在训练中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其次,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切肤刻骨的写作生命体验,教学着力的是写作外在的‘术’,而不是写作生命的焕发与张扬,在此背景下,教师‘指导’得卖力、‘纠正’得热心,学生的写作意识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出现了强烈的写作上的对抗情绪。”“传统作文教学总是处于封闭的不自由状态,写作内容的规定性,命题方式的单调性、权威性,写作方式的训练性和机械性,写作时间的紧迫、缺少舒展性,阅读对象只有教师的单一性,阅读评价上教师的霸权性,等等。封闭的不自由的写作,将作文的本质属性和神秘的幸福色彩消失殆尽。” “可以这么武断地说,在不可抗拒的应试教育的今天,已经鲜有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这不是学生之过。已经很少有教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看成写作教学上的一件最重要、最迫切的事。……写作教学就这样沦丧在方向的迷失里,盲目地走啊走,走得很累,也很糊涂,……” “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织。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 “如果说,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那么,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教学。”……

3.及时发现问题,搭建交研平台。

(1)搭建研讨平台,开展Q群研讨活动。由于课题组各成员分布在各相关学校,受时空限制给研讨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给课题组成员提供便捷的交流研讨平台,于2011年4月中旬特建立课题组“QQ群”(“原生态习作”课题组群Q号148858380),开展“Q群聊天”研讨活动。

(2)进行集中研讨,明确方向反思交流。在与课题组成员交流中,发现对课题研究的目标不够清晰,所以在4月中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交流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调整了研究目标――a、解决学生“习作内驱力”(习作兴趣)问题,如何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而且长久不衰。b、“记实作文”如何做到“实”――记(写)实事,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如何让“真”字成为习作的“魂”,生活成为习作的有机土壤。C、学生习作自改的研究――让学生参与习作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等。课题组成员在会上交流各自课题研讨的心得体会,互相唤醒、彼此点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彼此进行了智慧的碰撞。

4.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研究实效

(1)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研究实效。2011年5月下旬,课题组在北门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关于“习作讲评”。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吴金珠老师开设了《人物描写习作讲评》观摩研讨课。课后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上好习作讲评课”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形成了共识,并针对各自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反思研讨。2011年10月中旬,课题组在北门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 “习作选材指导”。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罗锦霞老师开设了《人物描写习作选材指导》观摩研讨课。课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解决学生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并针对各自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反思研讨。

确定主题通过Q群开展研讨活动。如:2011年5月8日晚,课题组Q群研讨 “关于学生习作自改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2011年5月11日晚课题组Q群研讨“如何体现习作指导课的‘原生态’”。 2011年9月21日,课题组Q群研讨“关于本学期课题组研讨内容”。2011年10月19日,课题组Q群研讨“如何解决学生习作素材问题”等。

(2)应用课例研究,落实课题理念

2011年5月下旬,为了将“‘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在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本课题组特进行了课例研究。要求课题组相关成员,确定所教年级教材中的某个单元组的习作练笔为课例研究内容,并针对该内容关注习作“导前”的教学行为,习作“导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导后”习作的评改情况等。通过习作“导前”“导中”“导后”的“导”与“写”,“写”与“评”等环节有意识的关注,将“‘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理念渗透在习作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并通过该案例教学过程的全程反思,有效地促进课题组教师课题研究的进程。

5.各显身手研究,彰显个体智慧

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阶段研究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各显身手寻找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感受“原生态”习作的千滋百味。如李海星老师从“百字日记”入手,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在学生写“百字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表达、积累等习惯与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原生态”资源在日记练笔中被悄悄地唤醒。如陈美清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生活,让习作这棵“野草”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吐绿,抓住生活做足文章―――从游戏中作文章,在活动中作文章,在聊天中作文章,在小事中作文章,在阅读中作文章……罗锦霞老师紧扣住“原生态”引导学生“作文章”:写自己想说的――寻找丢失的童真,无拘无束的说――保护质朴的童趣,拥抱生活寻找话题――放飞禁锢的童心,徜徉书海积累语言――述说多彩的童话……如林一泉老师的练笔策略――“有感而发,随机而作”“说真话,写真事”等等。

四、本课题研究实施成效

本课题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更新了习作教学理念,增强了习作教学的意识,有效改变了自身的习作教学行为,积极探寻“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原则。

(1)“唤醒”孩子“原生态”资源的原则――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彰显与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习作)的主人”的理念,尊重、解放人的天性,须努力去唤醒孩子与身具有的“原生态”资源――感官资源。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在阅读赏析中唤醒,在观察体验中唤醒,在练笔表达中唤醒,在评改反思中唤醒”等策略,让童耳逐渐变灵,能听!让童眼逐渐被擦亮,能看!让童心逐渐被唤醒,能想!让童言逐渐被激活,能说!渐渐地让小学生也有作家那犀利的眼睛,也有细腻敏锐的心智,生活中的耳闻目睹再也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记实作文”从“实”字入手的原则――“记实作文”做到从“实”字入手,练笔素材远离“难忘”的记忆,远离凭空想象的胡编滥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生活,经历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努力做到把“小课堂”与“大生活”紧密相连。这样,让学生习作练笔素材走出胡编滥造的胡同,告别“遥远的记忆”,真正走进“今天的生活”,笔尖下自然也有了诉说不完的人和事,描绘不完的景和物,真正达到记实作文能记(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有机土壤,让“真”字成为习作的“魂”,努力做到“习作的素材‘实’,表达的内容(情感)‘实’,练笔的过程(空间)‘实’,评价的标准‘实’。

(3)习作教学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是让学生健康习作的有效途径。所以课题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特别关注传统习作教学所忽视的“两个过程”,尽可能引导学生“亲历习作素材获取的过程”,“亲历习作修改评价的过程”。如在习作修改评价方面,教师努力改变批改学生习作的一些“常态”行为,尽力做到:①遵循学生实际的原则。②因生而异原则。③关注习作过程的原则。④鼓励主体参与原则 。⑤重批轻改原则。⑥少定性多建议原则。⑦少批评多激励原则。⑧形式多样评价原则。

如“鼓励主体参与原则”――坚持让学生动笔批改习作。因为学生在习作自改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我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发现不足修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所以,课题组教师形成共识,在学生批改习作方面:①要明确习作自改的要求,让自改成为一种可能。②要坚持习作自改的训练,让自改成为一种习惯。③要针对习作自改进行有效的批注,让自改成为一种行为。④要善用评价激励学生自改,让自改成为一种乐趣。

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学生自改习作的尝试已经在各实验校展开,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与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4)习作指导“有法”与“无法”原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有法”。通过“有法”练笔,在夯实学生习作表达基本功的同时,学生观察、练笔、积累应用语言的意识得到唤醒,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习作行文表达时“无法”,给学生自由表达任意驰骋的“天空”。

五、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客观与主观因素给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客观因素:

(1)课题组人员“少而散”的问题。本课题组人员偏少,人员分散。人员“少而散”是搞基础性课题研究一个不利的因素,不管是研究数据采集的科学性,还是研究主客体现象分析的客观性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人员“少而散”造成人气不足,在各自的学校范围内难以形成互相点燃互相促进的氛围。因此,针对人员散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课题组Q群研讨的作用,并适时适当进行集中研讨,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实验班级缺少稳定性问题。由于学校工作的需求,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个学年换带一个班级(或重新编班),造成课题研究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影响了研究的进程。在今后工作中,课题组要与学校做好沟通工作,获得相关学校支持,保证实验班级的稳定。

(3)学校不利于教师专心搞教研的其它因素问题。教师在学校频于应付各种检查,整理各类材料,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干扰,教师身心疲惫,搞课题研究有心无力,或无力无心。

篇6

[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选出了《盘州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课题。

二、课题立项情况

本课题在2017年3月底选题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设计论证,先后报层层主管部门审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

三、课题组成员详细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承担任务

手机

胡鹏鹏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二级

协助负责人完成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负责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研究报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收集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研究报告

13708588996

胡玮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高级

负责审查、编辑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报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编辑、装订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研究报告

15329184370

支成贤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中学一级

负责制定调查问卷、负责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研究报告

13984605706

四、课题研究时间表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准备阶段

(2017年3月—7月)

1、申报表的填写;2、制定出具体研究计划,实施方案;3、开题报告

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2

实施阶段(一)(2017年9月--12月)

1、准备阶段工作总结;2、各子课题调查分析报告;3、各调查报告论证

领导和专家评估

3

实施阶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课题专题研究报告;2、总课题研究推广报告;3、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周边乡镇学校推广结论

4

 结题阶段(2019年1月---4月)

1、课题研究成果实践运用总结;2、讨论结题报告的形成;3、结题阶段工作总结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 同时,留守儿童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致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体贴照顾,出现害羞、内向、孤独的心理倾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害怕与人合作交流等。 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盘州市一些中小学选取留守学生近400余名,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交往、偏执、逆反、虚荣、羞怯等心理问题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乐成长。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先后编写了盘州市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编印成书作教育系统内部资料赠送盘州市境内学校使用。也写出了各种心理特点的研究报告如:《对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交际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训使用,同时也被一些相关学校引用。

【关键词】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里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同时,通过关心爱护,使其留守儿童能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好转,表现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心里素质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强,身心健康不断发展,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 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

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留守孩子”令人担忧》探究了留守儿童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黄应圣、刘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迟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极端的性格。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盘州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学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盘州市“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分析

a、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现象

b、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现象

c、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交际心理现象

d、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现象

e、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现象

f、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现象

g、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现象

h、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常见异常行为

2、对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主要心里现象。

2、行动研究法:结合盘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 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 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3、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4、 根据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转变策略。

5、 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盘州市八个中小学约400余人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详见各种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报告),主要数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占89%,没有的占11%,其中:

(1)认为交际心理有困难的占20%,一般的占65%,没有困难的占15%;

(2)认为学习心理有困难的占30%,一般的占70%,没有困难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没有的占10%;

(4)有偏执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没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没有的占15%;

(7)有虚荣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没有的占20%;

(8)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没有的占35%;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在交际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数,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学习心理困难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很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以减少出现的逆反心理。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偏执心理还是较多,很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羞怯心理人数不算少,很需要我们采取引导措施;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虚荣心理还是挺严重的,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胡兴担任主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编写了盘县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在课题实施学校推广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为我们课题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组长胡兴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架起友谊桥-----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3、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长胡兴为盘州市英武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培训了五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英武乡中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级培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男女生交往》。

     4、课题组成员何梅所做的课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化分析》、教研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盘州市红果片区小学得到了推广。

    5、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写出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1)课题组组长胡兴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交际心理”和“常见异常行为”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胡玮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胡鹏鹏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支成贤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

(5)课题组成员何梅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

(6)课题组成员向克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实践成效分析】

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策略。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研究体会】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实践后的几点总结与建议: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部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他们要倍加关注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有计划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父爱和母爱,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责无旁贷,责任重大。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实践,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要调查摸底,分类管理。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定儿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③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针对这四种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家庭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二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热线交流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关爱工程”实施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推动关爱工程长效、持久深入地开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课题组成员则组织本校部分留守儿童与浙江大学“1+1爱心工程”结对子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有苦无人诉”的状况。爱心工程以大学生牵手留守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组织留守儿童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以书信进行交流,因为对于老师,孩子们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说出心里的真心话,但对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顾虑,更加愿意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让社会人士参与到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机制或模式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此类活动得到推广,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安排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生活等问题,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教师及同龄儿童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沟通。

五要关注特殊群体,进行个别辅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个别特殊的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六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但是,家长因为工作问题常常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让留守儿童每周打1~2次电话给家长,同时让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汇报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

七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除了在教学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尽量充实。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

八要学校和班级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家长绝对不可以因为留守儿童成绩落后而一味指责其不用功学习,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利用假期及时地弥补空缺、跟上进度。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敲醒警钟!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以上这些爱心人士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研究收获】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也比较摸清了盘州市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对于个别留守儿童的教育,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加上学校各种条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更不会因为课题的结束而停止研究。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 .

篇7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式下,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成为我们小学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学习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任何监控的学习。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我校现状来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研究教学策略着手,特别是从研究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学习立项通知精神,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选课题,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3.申报立项。2012年3月,组建研究团队。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继续深入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年级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教研活动。2012年4月-5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和反思,传授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012年7月,撰写教学随笔、案例和反思,采取学习研讨、集体备课、群体反思、跟踪改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反思中不断提高。2012年8月,组织教师到北流市、玉林市培训学习,带回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2012年9月,进行提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充电。2012年10月,举行校级赛课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推选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11月,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有3名教是获得二等奖。2013年1月,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2013年2月举行成果展示,展览实物图片,观摩学习,交流典型经验。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在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教案设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具和课件制作等),写有13篇论文(获奖6篇,并刊登在省级以上的刊物)、10篇案例分析(获奖4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6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上,获奖课件2个,有5位教师获得毕业班教学成绩超市标奖,有6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材料、总结、整理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上交总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结集,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立足课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寻找一些有效对策,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选取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研究其成功经验,并在全校教师中推介这些好经验。

3、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全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体上了解到了全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状况、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基本看法、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等。

4、文献研究法。围绕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课题组做好了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大班额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七、研究成果

篇8

一、课题研究概述

“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指充分利用“班班通”软硬件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班班通”“通硬件”是基础,“通资源”是关键,“通方法”是灵魂。本课题研究将依托我校已经初建起来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实施常态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教学,将“通方法”作为“班班通”的落脚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模式,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班班通”项目实施效益。

二、研究工作进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研究。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王斌、徐大梅、马昌福等组成;设立了以县教研室、中心校专家组成的课题研究顾问组,庐江县教研室主任刘典松、庐江县电教馆馆长马春霖、教研室副主任张正标、教研室副主任程昌生、电教馆副馆长贺建军、庐城镇中心校校长余韶华、庐城镇中心校教研员钱梅等作为顾问亲自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与帮助。经过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讨论,制定课题奖励制度、考核制度、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开展。2014年3月,吸收了周春林、王东霞、、刘朝户、张伟、林园丁等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课题组,壮大队伍,充实课题组力量。

(二)加强培训与理论学习,支撑课题研究。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课题组成员一直坚持理论学习,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理念,并将理论学习与平时教学相融合。课题组负责人在网上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凡课题组成员获取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优秀文献资料,均共享学习,相互交流;凡能帮助课题研究的书籍,课题组成员均可自行购买,凭发票报销。课题组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专题学习、研讨,印发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供教师自学,还召开了翻转课堂理论和策略专题学习会议,这些举措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高了教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整体认识,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得到了更新,从而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加大研究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课题组成员信息技术素养,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校级培训、PPT知识培训、“班班通”畅言智能语言教学系统软件使用培训、课件制作专题培训、学科主题社区教学应用专题培训、云平台教学应用专题培训、资源搜索培训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等培训活动,想方设法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安徽省电教馆举办的“2014年全省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培训会、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等,要求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之后,撰写培训心得,挂在校园网上,供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训,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运用能力有了相应提高。

(三)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推进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数据。在课题开题之前,以庐江县城南小学为例,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问卷调查,对庐江县城南小学“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访谈、考察等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分析并探索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或建议,力求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让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并为该县乃至刚步入教育信息化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按时举行开题报告,有序稳步推进研究。2013年12月1日,我校隆重举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会;开题后,立即召开课题计划、方案研讨专题会议,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进度表;2013年12月,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讨课活动;2014年1月,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

在2014年上半年,着重进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究。扎实开展以下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参与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开展课题研究专题会议;与庐江县泥河镇沙溪小学、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细化、分解暨课题研讨课活动安排工作会议;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课堂制定的目标重点进行实践探索,定期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师信息化大赛等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教学评议会议;在城南小学云平台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学评议,在此过程中注意收集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不断丰富学校课件资源库,供全校教师使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相继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议、课题研究推进会议等。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稳步进行。

3.制订课题计划,记载课题研究进程。课题组制订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组教科研的开展。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负责人拟定教研活动,提出课题组的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与进度,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总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学科与年段在个人课题记载册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的课题计划,以便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开展教学,完善个人课题记载册,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认真撰写教学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案例和反思等,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常态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课题改进阶段性研究总结,为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实验数据和资料积累。

4.积极参加信息大赛,催生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以国家级课题《“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作品申报、评比活动,共有8件作品在2014年全县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的课例《大自然的文字》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三等奖。2014年8月,共推荐24件学术作品、3个个人空间参加庐江县2014年电教学术作品评审。

(四)开发学科社区,建立互动平台。

我校开庐江县乃至合肥市先河,依托课题研究,建立了基于开源软件Word Press的庐江县城南小学学科主题社区,学科主题社区运行于新浪云计算平台(简称SAE)(浏览地址:http:///),该主题社区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是一个综合学科主题社区,师生可非常方便地进行注册与站点后台管理,师生、生生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多学科交叉,具有综合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模块管理功能强大,有“教师频道”、“学生频道”、“书香校园”、“互动平台”、“协作学习”、“在线投稿”五大功能模块,能实时发表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主题社区有着强大的邮件管理系统,能实时发送提醒邮件,实现有效交互。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答疑解难”等,实现师生、生生、学生与媒体等互动,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学件、答疑解惑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稿发表习作、日记、数学小论文、英语短文和提出疑难问题。学科主题社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新颖,页面精美、大方、清新,实用性、参与性较强,成为师生共成长的对外展示交流互动平台。该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

三、研究工作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研究城南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初步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逐步提高了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多途径进行练兵活动,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行动研究;建立了基于Wordpress的专属校本学科主题社区。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积累了一些有效整合教学案例,正在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策略,努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截止到2014年8月,课题组第一负责人李斌研究论文《追寻充盈智慧的数学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例类二等奖;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卢凡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应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建立的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制作的课件《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件类二等奖,《“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论文获县一等奖。课题组成员近10篇研究论文在县、市学科论文评审中获奖。课例、课件、学科主题社区、博客等10件作品在庐江县、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大自然的文字》课例荣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全国三等奖。

四、研究工作反思及努力方向

(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切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学。

(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演示工具,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高层次地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体现在将信息技术适时、适当、适度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能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效”的唯一检测标准,杜绝任何形式的“机械电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可演变为单一的计算机课件演示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是学科,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抹杀学科教学的特点,什么内容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完全由教学的需求确定,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杜绝任何形式的滥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不能“为用而用”,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互补,取得最佳效果。

(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提高教师整合素养的核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涵盖目标的确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效果的考察。

篇9

近年来,市、县领导大力支持推广“三五三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迅速成为典范。如何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促进每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山东杜郎口中学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的认识”,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朴实理念。

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个别差异越来越悬殊,很难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可赞、可模可创。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可模可创:

1.课堂教学细节落实到位

杜郎口有个规定:不能说现象,要用事实说话,要用具体的例子来教育师生。不点名、不事实的批评是废话。如:XX教师上课时发动学生不到位,XX学生那个字写错了,XX学生没有予以纠正。不允许作虚的要求,如某年级有三位同学没有完成预习作业,今后注意。这样不行,必须说清楚XX年级XXX同学。XX班,XXX节课预习作业没有完成,什么原因要说清楚。每位领导,每位教师,每位同学不需要考虑所谓“面子”,入木三分,直来直往,久而久之,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2.坚持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变

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魅力无穷的,但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发言权。对于每个实施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无疑是个挑战。杜郎口中学推行“10+35”的课堂模式,全面推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合作预习,合作交流展示,合作反馈落实到位。

(1)预习

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其预习课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同学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作准备。传统课堂中,一般老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教师很难保证及掌握学生预习的质量,杜郎口中学把学生分成4位或8位一组,没有孤兵作战,平行分组,交叉预习,保证了预习质量,达到合作预习效果。

(2)展示

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争取发言,发言人慷慨激昂,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深度各不相同,但通过发言,每个人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培养。这种模式的展示,发挥了“举一反三”作用,在教师关键点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钻研,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各自完成自选的分层学习内容,达到各自的目标。

其实,我们主张分层教学类似于杜郎口模式,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得到动态的信息讨论,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递进。

(3)反馈

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预习课、展示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深入小组及时查漏补缺,以引领学生高效、快速地达成目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不厌其烦,有始有终。

一个再优秀再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不同的领悟力,正是由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敬业与谦虚,才能耐心地实施。看起来似乎教师“被动式”地上课,却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

三、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树立新的课堂评价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2.确立新的学生观

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权、发言权、创新权。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呼唤与滋润心灵的过程,让学生真情流露,亲师信道,促进学生更好的主动发展。

3.确立新的教师角色观

篇10

一、前言

笔者对日常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的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意见中经常提到的一些要点做了归纳、总结。本文拟对这部分内容做一系统性阐述,供同业人员参考、讨论。

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与会人员的组成

一般来说,参与评审的有以下一些部门代表或公司代表:1、报告编制单位代表。2、报告评估单位代表。3、项目建设单位代表。4、项目所在地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代表。5、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代表。6、项目所在地规划主管部门代表。7、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代表。8、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代表。9、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代表。(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10、专家组(专家组成员覆盖不同专业,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投资等)。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的程序

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的程序简述如下: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简要汇报项目概况。

2、专家组及各有关部门,对可行性研究进行点评。

3、评审单位总结各方意见,做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通过的判断,并汇总会议纪要,督促报告编制单位会后对可研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便再次送审。

四、与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1、发展和改革部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是否齐全;项目总投资是否控制在项目立项批复允许浮动的范围内;项目的招投标,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项目资本金是否落实并符合国家要求的比例。

2、国土资源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是否已取得项目用地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土地权属是否清晰;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用地性质。

3、建设主管部门:项目建设是否符合相关政策;项目所用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

4、规划部门代表:项目用地周边环境情况;周边现有建筑情况;项目建设是否符合相关规划。

5、环保部门:项目的建设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可行性研究是否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废是否有可靠的处理去向。

6、财政部门:项目建设资金落实情况。

7、专家组(建筑专业):项目建设规模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是否列明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装修做法表;平面设计是否合理、舒适并满足安全疏散要求;建筑立面是否和周边建筑和谐统一;建筑高度及层高是否合理;建筑护结构材料做法、外门窗材料做法、架空层楼板隔热做法是否合理。

8、专家组(结构专业):是否说明了项目抗震等级、结构类型、基础类型、主要结构材料、主要功能分区活荷载取值;结构选型、基础选型是否恰当。

9、专家组(给排水专业):项目是否落实了给水来源、水压;项目给水设计是否合理;项目场地外是否有切实可靠的市政管网接入口;项目消防管网、水泵、水池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消防设备选型及数量是否恰当。

10、专家组(电气专业):项目电源从何变电站接入以及和变电站的距离;项目电力负荷计算是否正确;照明功率密度值是否在合理范围内;项目变压器台数及功率是否合理、经济;所在地弱电管线是否到位。

11、专家组(投资专业):项目建安工程单价是否符合实际;投资估算是否有漏项或重复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公式是否正确;项目总投资是否严格控制在立项批复允许的范围内;对于工业项目,财务分析部分是否正确地反应了项目的盈利能力,取的参考值是否符合当地情况。

12、报告评估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是否有清晰、合理的叙述;对建设规模的论证是否合理;可行性研究章节是否完整;编制单位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法人及技术负责人签名是否齐全;附图、附件、附表是否跟正文对应。

五. 总结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归纳、总结,我们在今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以更加针对各部门关注的重点,在报告中着重展开叙述。这样可以提高报告的编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通过评审的速度,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成其谦 编著《投资项目评价(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李海涛 主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3]《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第三版)(工程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4]胡章喜 主编《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王勇,陈延辉 编著《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典型案例精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于俊年 编著《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李开孟,徐成彬,编著《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核准申请》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