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7: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汽车安全气囊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汽车安全气囊论文

篇1

1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图1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

2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2.1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

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28.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

图2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

2.2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

(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

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

图3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v0时,点火灵敏度就比原来小了。再引入座位是否有人信号c,有人时c=1,反之c=0。

(5)

S''''即为加入了v和c的双加速度合成积分量,其优点是可以减少气囊误触发的几率,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安全。

再考虑到v>v0时引爆气囊的灵敏度不需要太大,可以适当调整的系数为1/∏,此时y函数图形如图4。

由图4可看到,采用增加了速度函数的算法后,使到v>v0时的灵敏度适当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v<v0(低速)时的误点火几率。这个参数可以通过大量的碰撞实验来确定,使得点火效果最优。

2.3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提出的控制算法

上述利用数据融合改进的移动窗控制算法是一种利用直观概念进行设计的方法,采用的是实时计算得出碰撞判决指标,缺点是计算量比较大,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如果能够直接根据输入进行点火判断,则计算量会大大减少。

为了减少计算量,使点火控制速度更加迅速,可以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原理如下,在台车碰撞试验中采用第二节中提出的加入了速度函数的改进移动窗算法,对不同的输入(加速度和速度)及其结果进行判断,并将其记录下来,得到一个数据库。再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结合大量的记录,则可以求出某一车型的气囊点火判断的判别函数。然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判别函数对输入的加速度和速度直接进行判别,对汽车状态(气囊弹出和气囊不弹出)进行分类,从而大大减少计算量。

图4函数波形图

3设计判别函数原理

气囊的弹出(w1)与不弹出(w2)可归结为通过对对象(汽车的碰撞)n组特征观察量(a1,a2....an,v)的判断(这里取汽车碰撞的加速度和速度为特征观察量),从而对x=[a1,a2....an,v]进行归类。在归类中,我们总是希望错误率最小,所以可以采用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6]。

通过对上述数据库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到气囊弹出的概率P(w1),从而P(w2)=1-P(w1)。

要对x进行分类,还需要类条件概率密度。p(x|w1)是气囊弹出状态下观察x的类条件概率密度;p(x|w2)是气囊不弹出状态下观察x的类条件概率密度。这样我们可以算出w1和w2的后验概率,如式(6):

(6)

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规则为:如果P(w1|x)>P(w2|x),则把x归类于弹出状态w1,反之P(w1|x)<P(w2|x),则把x归类于不弹出状态。把它设计成分类函数的形式,则可以直接利用分类函数进行判别。如式(7):

(7)

x是样本向量,w为权向量,w0是个常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上述数据库中大量的样本来计算出w和w0。得出g(x)后,则可以对实际中检测到的一组特征值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引爆气囊。

二维的情况下g(x)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分类函数示意图

如图5所示,分类函数g(x)可以将两种状态(引爆气囊和不引爆气囊)很好地区分开来,实现了对汽车碰撞状态的即时判断。而这种算法只要求系统进行一个查表的运算,大大减少计算量。

4总结

综上所述,移动窗算法对于低速的抗干扰方面存在不足;而加入了速度函数的改进算法,能够适当增加系统在高速时的灵敏度,又能减少低速时的气囊误触发几率,符合现代安全气囊的控制要求;模式识别的控制算法是建立在前面正确的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得出判别函数,从而直接对气囊是否弹出进行判断,大大减少计算量。

参考文献

[1]钟志华,杨济匡.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2月第11卷第1-2期

[2]王建群等.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研究[J].汽车工程,1997年第1期

[3]郑维等.双向加速度合成气袋控制算法及其抗路面干扰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43卷第2期

篇2

汽车的安全性能问题牵扯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大多数驾驶员没有意识到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赌气超车、抢红灯等危险驾驶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最新交通事故和死忙人数提醒着我们,危险驾驶带来的可能是几个家庭的悲剧。

汽车碰撞事故可分为单车事故和多车事故。单车事故可分为翻车事故和障碍物碰撞事故;多车事故可分为正碰、追尾、侧碰。事故中汽车可能受到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冲击[1]。

图1 事故形式比例[3]

发生碰撞时车内乘员的伤亡的主要原因[1]:

1)一次碰撞过程剧烈,以致传递到司乘人员身上的加速度值超过了人体的耐受极限,使人体器官受到损伤

2)碰撞过程中乘坐室外部刚硬物体,侵入乘坐室内部,直接将司乘人员挤压死亡

3)司乘人员在车内遭受的“二次碰撞”而受伤

4)在碰撞过程中,乘坐室变形太大,以致司乘人员缺乏生存空间而伤亡。

侧面碰撞较正碰和后碰相比较,缓冲区域小,更容易受到伤害。当发生碰撞时,被动安全的零部件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动安全涉及的汽车零部件主要有:安全带、气囊、可溃缩转向管柱、可溃缩踏板、吸能式车体结构等。

本文针对碰撞事故中发生较多的侧面碰撞,推荐几种为避免车内司乘人员发生“二次碰撞”的配置。

一、侧气帘

在A柱发生侧碰时,横向惯性使司乘人员紧靠车门玻璃或内饰表面,容易造成伤害。当侧气帘传感器接收到碰撞信号,侧气帘迅速从顶棚下边缘处张开,从A柱到C柱区域,缓冲侧面碰撞带来的头部伤害。

图2 侧气帘示意图

二、侧气囊

侧气囊安装在座椅靠背外侧,主副座椅和二排座椅均可配备。侧碰发生时,侧气囊传感器接收信号,侧气囊从座椅表层接缝处迅速张开,可以缓冲侧碰撞带来的胸部、臂部的伤害。

图3 侧气囊示意图

三、前排中央安全气囊

前排中央安全气囊位于驾驶员座椅内侧靠背上,与侧气囊位置相反,这一安全气囊主要作用于车辆发生侧碰时,为非撞击一侧的驾驶员或者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提供保护。弹出时在前排座椅中间靠近整车中心的位置展开。

如图4所示,当无副驾驶员时,发生侧驾驶员方向侧碰,三点式安全带未起到保护驾驶员作用,驾驶员撞向副仪表板造成二次伤害,颈部和腰部亦造成严重伤害。

如图5所示,当汽车配备前排中央安全气囊,当侧碰发生时,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后,气囊打开能够很好的支撑腰部以上区域,避免二次碰撞带来的伤害。

如图6所示,当有副驾驶员时,发生驾驶员方向侧碰,副驾驶成员的三点式安全带并未起到保护驾驶员作用,撞向了副仪表板和驾驶员。造成两人受伤。

如图7所示,当汽车配备前排中央安全气囊,当侧碰发生时,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气囊打开支撑腰部以上区域,避免二次碰撞带来的伤害。同时阻隔了与主驾驶员之间的两人碰撞。

四、吸能式车体结构

图8 吸能式车体结构示意图

吸能式车体结构主要集中在发生碰撞的瞬间,通过车身的前部溃缩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车门防撞梁结构、B柱抗弯曲能力、增加填充物等实现吸能效果,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钟志华.汽车碰撞安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7.

[2]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M].北京(2007-2011年度).

[3]覃祯员.轿车侧面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和乘员损伤保护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李博旭.保护更全面通用推出前排中央安全气囊[J].汽车之家,2013.

作者简介:

篇3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的需求量急速扩张,加速了汽车产业的发展。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1850万辆,相关产业创造的产值近4万亿元,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提供了发展基础;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的汽车安全气囊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普及,已成为乘用车的标准配件[1-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越来越关心安全,为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安全气囊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等部分组成[5]。其中以气体发生器尤为重要,它是安全气囊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它能在50ms内迅速使气囊充气膨胀,保证乘员生命安全[6-8]。气体发生器由气体发生剂和金属零部件组成。气体发生剂是指燃烧后产生气体的各种物质,属于固体推进剂的一个种类[9],把气体发生剂装入气体发生器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引发,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的囊体。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前期主要是叠氮化钠类型的气体发生剂配方,具有燃烧稳定、燃温低、易点火、内压低、产气率高、残渣少等很多优点。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缺陷,如易与重金属反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同时叠氮化钠是剧毒物质,0.05g以上计量可致人死亡;最后是难于回收、易于泄露等环保问题。这些缺陷导致在后期的气体发生剂研发过程中,很少或不使用叠氮配方。

目前,世界上各大气体发生器生产公司和研究机构纷纷在研究无毒型气体发生剂[10],无毒型气体发生剂也称为非叠氮类气体发生剂,主要使用的是高能量、低感度、大产气量、环保、价廉的物质。最常用的是硝酸胍作为可燃物质的配方。硝酸胍因为其本身便宜、感度低、安全性佳、产气量大、无毒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气体发生剂物质。但是其也有缺点:由于硝酸胍本身燃烧速度很慢,这就需要很多金属硝酸盐作为氧化剂,并且不同厂家的配方中存在一定的催化剂和工艺添加剂。

本文研究了以硝酸胍为可燃物、碱式硝酸铜为氧化剂作为基础配方,说明了不同比例分配和碱式硝酸铜粒度对硝酸胍配方性能的影响,制作的气体发生剂以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要求为标准,分析了工艺性能对发生器压力的影响。

一、实验

1.配方设计

2.配方制备工艺

按照上述配方称量完成的物料,需要经过混合、造粒、压片、烘干、装配的制造工艺。混合工艺使用的设备为5L多项运动混合机,辅助混合介质为瓷球,加入量为物料重量的40%。造粒工艺为手工造粒工艺。压片工艺使用的设备为22冲旋转压片机。烘干工艺使用设备为电烘箱,装配工艺为手工装配。

3.测试仪器及实验方法

压力测试采用自制的压力数据采集系统。测定发生器的压力时,首先开启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对传感器进行标定,然后将标定准确的传感器连接在60L压力容器测试罐体上,再将如图1所示的标准试验发生器固定在工装上,安装于60L压力容器测试罐内,最后连接点火系统,准备工序完成后,启动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对发生器进行点火,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对60L容器内的压力进行实时采集,工作完成后形成一条完整的压力曲线。

二、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及内容,实验过程分析如下。

1.混合的影响

使物料充分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发现A、B、C、D配方存在不同程度的粘壁现象,A配方粘壁最为严重,侧壁药粉较厚,而D配方粘壁量较少,这些粘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方的混合均匀性,E、F、G配方较好,不存在粘壁现象。

由于选用的硝酸胍粒度较小,为20μm以下,分子的静电吸附力比较强,所以容易吸附在混合桶的侧壁上,由于A、B、C、D配方的硝酸胍含量较大,在70%以上,在物料投入混合机后,硝酸胍就吸附在侧壁上,同时碱式硝酸铜加入量较少,不足以完全包覆硝酸胍,所以造成配方在混合过程中粘壁现象比较严重。但随着碱式硝酸铜含量的增加,碱式硝酸铜能够包覆硝酸胍,从而不会出现粘壁现象。

2.造粒的影响

造粒使用的是卧式捏合机,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剂,本文使用的是纯净水,进行粘合预混,然后使用摇摆颗粒机进行造粒。在这个步骤当中,A配方同样出现了药剂附着摇摆颗粒机的现象,当进行到G配方时,药剂能够顺利出粒。

这步可以看出,由于硝酸胍的粘性较大,在硝酸胍比例较大的配方中,容易出现配方附着摇摆颗粒剂现象,但随着碱式硝酸铜比例的增加,物料可造粒性明显增强。

3.配方的理化性能

配方造粒完成后,对各个配方进行了DSC和爆热分析,分析结果见图2中 图a、图b、和图c。

从图1、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碱式硝酸铜质量百分含量的递增,配方的吸热峰、放热峰和爆热值逐渐递减。碱式硝酸铜分解是吸收热量的,随着碱式硝酸铜的增加,降低了配方的分解温度,同时产生的热量也逐渐降低。

4.压片性能的影响

药片压制使用的是22冲旋转式压片机。

由于药剂配方中没有加入第三种物质,硝酸胍的物性又比较黏稠,所以在压片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粘模现象,从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压制成型药片看,各个配方没有明显的区别。

同时压制药片时压制的运行压力都比较偏大,压制其它类型的药片时,压力在15N~25N之间进行波动,而压制该7种配方时,压力都在20N以上,而且最高值达到了40N。

所以,硝酸胍和碱式硝酸铜配方的压药要求,较其它类型的药剂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对设备的损耗比较大。

对压制好的药片进行了药片的强度测试,测试结果见图d。

从测试数据看,随着碱式硝酸铜的量在配方中逐渐增加,药片的强度逐渐增加,增加到50%时达到最大值137N,而后又呈现降低趋势。

5.压力容器性能

将压制完成药片,装配在标准发生器中。然后在60L容器内测试发生器的压力。

5.1 最大压力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趋势随着碱式硝酸铜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加,最大压力在增大,质量含量为50%的碱式硝酸铜压力最大,而后减小。碱式硝酸铜的质量百分含量达到50%时压力最大,这应与配方的氧平衡有关,经过理论计算,硝酸胍和碱式硝酸铜的零氧平衡点在51:49,因此F配方的燃烧速度最快。

5.2 最大压力时间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A配方到E配方燃速较慢,如图d所示,发生器点火后,点火产生的能量点燃了距离点火处最近的产气药,形成了一定的内部压力,在内压作用下,药片逐层进行缓慢的稳定燃烧,A、B、C、D、E配方由于氧平衡的关系,负氧太多,燃速太慢,前一层药片燃速产生的热量还没来得及点燃后一层的药片就熄灭了,所以燃烧了有限的药量,因此最大压力表现为小于0.020s。当碱式硝酸铜百分含量达到50%后,达到了氧平衡点,在发生器点火后,点火产生的能量点燃了距离点火处最近的产气药,迅速进行了逐层燃烧,全部产气药都燃烧完全,形成了最大压力的时间在1.5s左右,说明碱式硝酸铜的增加,提高了配方的燃烧速度,改善了配方氧平衡,使产气药燃速完全。

三、总结

通过对配方的工艺性能试验和发生器性能测试,可以看出,配方制作过程中,流动性能较差;同时配方中使用碱式硝酸铜不能明显改善硝酸胍的燃烧性能,最大压力不高,最大达到140kPa,进而造成最大压力时间不均一。

从测试性能数据分析,随着碱式硝酸铜比例的增加,配方的燃速逐渐增加,但是当达到50%以上时,燃速又下降,说明50%的比例是一个临界点。通过发生器性能测试,使用碱式硝酸铜和硝酸胍的配方可以制作慢燃速的气体发生器,可以应用于易损部位的充气装置。

为了更加有效的使用硝酸胍和碱式硝酸铜配方,下一步工作需要对催化剂和工艺添加剂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配方的燃速,满足快速充气环境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浩学.汽车使用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

[2] 白云飞.汽车的安全气囊[J].汽车应用,2012(3):6.

[3] 高翠翠. 汽车安全气囊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论坛,2008(6):50-51.

[4] 朱联军. 汽车安全气囊维修技术探讨[J].职业,2011(4):136.

[5] 尉存娟,谭迎新,胡双启. 安全气囊系统气体发生器性能的实验研究[J]. 汽车电器, 2004, (10):6-8.

[6] 周奎军.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7] 谭迎新,谭立新,尉存娟,等.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产气性能研究[J]. 2006,16(2):95-98.

篇4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重庆交通学院2004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篇5

关键词: 汽车价格;多元线性回归;横截面数据

Key words: automobile pric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cross-sectional dat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28-05

1 文献综述

夏祥谦和王力宾[1](2006)在《中国轿车价格影响因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一文中通过构建中国轿车的特征价格模型,利用估计的隐含价格分析了被选性能特征对中国轿车价格的影响程度,得出最高车速对中国轿车价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最大功率,整备质量最小的结论;并通过纵向比较,得出被选各特征变量对中国轿车价格的影响其相对权重随年份的变化发生改变,但是其绝对权重并没有发生改变的结论。

崔欣茹、胡学典和胡[2](2012)利用SPSS对燃烧效率、空车质量、油耗、汽车品牌等因素为自变量、汽车价格为因变量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为发动机容量、功率、汽车长度、空车质量、燃烧效率。

A.Court[3](1939)利用Hedonic方法分析了汽车特征与其价格间的关系。他认为汽车本身无法直接对消费者产生效用,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是由汽车产品潜在的特征带来的。

雷怀英[4](2008)从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出发,建立了汽车价格与其可识别的特征之间的回归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两种形式的汽车质量调整价格指数。结果表明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特征的喜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汽车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在逐步提高,从注重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逐渐向注重全车人的安全意识转移。扣除质量因素后,2004-2007年间我国高档车的价格有上升趋势,而中档车的价格呈下降趋势。

TF Hogarty[5](1975)搜集了1957-1971这15年间的总计992组样本数据,并将自变量分为舒适性、耐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性能、安全性和时尚型七大类,利用Hedonic方法构建了模型,并指出汽车价格的上升是由于汽车质量的改善。

Anna Matas和JosepLluis Raymond[6](2006)认为利用传统的汇集回归方法得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参数稳定不变的结果通常与实际不符,而且单周期回归方程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现象有着错误的预测。因此,他们就用研究汽车的价格与其质量改善的关系结果来预测汽车质量改变时价格的定价变化量,并创造了一个可变的质量维度指数。最后,他们还联系了西班牙进入欧盟这一历史事件进而对质量-调整价格下的σ-收敛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Vladimir Bajic[7](1993)在《Automobiles and implicit markets: an estimate of a structural demand model for automobile characteristics》一文中指出:经济学家们发现汽车产品异质性的存在使得他们很难去调查其需求,因此本文就把汽车作为分化型的产品来对待,并且用两步法来构建一个结构需求等式。

本文将在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把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分为五大类,并利用SPSS和Eviews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回归,进而建立一个较为真实准确的模型。

2 变量的选择

通过阅读相关论文和实地走访多个4S店,将可能影响汽车特征价格的因素分为以下五类。

2.1 第一类为动力性

人们选择车辆首先肯定是考察其动力性,汽车动力性主要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评定:①最大马力:指该车可以实现的最大动力输出,同等排量下,应该是马力越大越好。②最高车速:指汽车在平坦良好的路面上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数值越大,动力性就越好;③最大功率: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性能越好。④百公里加速:指的是0到100km/h加速时间,是对汽车动力最直观的体现。厂家在车辆的宣传手册上通常都会标注有官方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但在实际测试中所得出的结果都会与官方成绩有差异。因为不同的环境温度、路面状况以及车辆损耗状况甚至油箱剩余燃油的多少都会对测试成绩带来影响,所以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速测试成绩。而且不同厂家标注的百公里加速成绩的“含金量”也不同,因此参考价值有一定的差别。这个原因的存在使得笔者在搜集数据时就以同一个汽车销售网站的数据为准。⑤有无运动套件:指通过加装外部扰流装置和分流装置,以提高车辆空气动力学性能,减低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气流,同时增加汽车的下压力,使汽车行驶时更加平稳,从而减少耗油量,并提高视觉冲击,达到更加运动的驾驶体验的一整套组件。运动外观套件包括了大包围、底盘包围、行李架、尾翼等。⑥最大扭矩:扭矩是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发动机运转时从曲轴端输出的平均力矩,俗称为发动机的“转劲”。扭矩越大,发动机输出的“劲”越大,曲轴转速的变化也越快,汽车的爬坡能力、起步速度和加速性也越好。扭矩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不同,转速太高或太低,扭矩都不是最大,只在某个转速时或某个转速区间内才有最大扭矩,这个区间就是在标出最大扭矩时给出的转速或转速区间。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的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⑦气缸个数: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动力越大。⑧整备质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汽车的整备质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辆汽车的自重,一般整备质量越大,油耗越大,如果购车主要是为了家庭使用,那么选购时应首先考虑经济型轿车,因为经济型轿车车身较轻,耗油量也较小,使用成本较低。当然,汽车的整备质量也不是小就好大就不好,大也有大的好处,整备质量大的汽车车稳定性好,特别是急转弯和急刹车的时候,优势很明显。⑨排量:指每行程或每循环吸入或排出的流体体积。汽车排量是衡量一辆汽车的重要参数。

2.2 第二类为经济性

此类主要考虑油耗。这里的油耗主要是指等速油耗,是汽车在良好路面上作等速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指标。由于等速行驶是汽车在公路上运行的一种基本工况,加上这种油耗容易测定,所以得到广泛采用。如法国和德国就把90km/h和120km/h的等速油耗作为燃油经济性的主要评价指标。我国也采用这一指标。国产汽车说明书上标明的百公里油耗,一般都是等速油耗。 不过,由于汽车在实际行驶中经常出现加速、减速、制动和发动机怠速等多种工作情况,因此等速油耗往往偏低,与实际油耗有较大差别。特别对经常在城市中作短途行驶的汽车,差别就更大。所以在搜集数据时就参考同一个汽车销售网站的数据。

2.3 第三类为安全性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剧增,人们越来越注重车子的安全性能。考虑汽车安全性时通常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2.3.1 主动安全性主要有以下指标

①有无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能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其被认为是汽车上采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②有无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其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由于现阶段在汽车上安装EBD系统的成本还很高,所以现在的汽车并没有大量的装配这种配置,只是在少数中高档车上配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其本身的重要性,不久的将来EBD系统定会是汽车上的一项基本配置,并得到广泛的关注。③有无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即循迹控制系统,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传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其不但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原来只是豪华轿车上才安装TCS,现在许多普通轿车上也有。TCS如果和ABS相互配合使用,将进一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能。④有无发动机电子防盗系统:在每把钥匙内嵌有一个防盗转换器。当车主将钥匙插入点火开关锁芯并将其旋转至“ON”位置时,电子防盗ECU与钥匙之间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进行通讯。如果钥匙被确认是合法的,则防盗ECU将与发动机ECU进行密码验证。如果密码验证正确,将允许发动机起动。⑤有无儿童固定座椅:儿童固定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设备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几乎是依据成人的身材、体重设计的,若儿童系上安全带坐在前座,由于儿童的身材、体重不同于成人,因此如果儿童使用专为成人而设计的安全设施,非但无法降低伤害相反的反而会增加儿童的伤害。⑥有无感应雨刷。

2.3.2 被动安全性指标主要以安全气囊个数为准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

2.4 第四类为舒适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注重乘车的舒适性,最大程度的使汽车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主要指标如下:①长、宽、高。②轴距: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决定了汽车重心的位置。从实际使用看,轴距的长短直接影响汽车的长度,进而影响车的内部使用空间。其对行车的稳定性也有影响作用,轴距越大,汽车行驶起来越稳定,但转向灵活性就会下降、转弯半径增大,汽车的机动性也越差。③有无行车电脑:其是一款高端技术的电子产品,采用高端技术读取汽车数据。④有无定速巡航:按司机要求的速度合开关之后,不用踩油门踏板就自动地保持车速,使车辆以固定的速度行驶。采用了这种装置,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车后,司机就不用再去控制油门踏板,减轻了疲劳,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车速变化,可以节省燃料。⑤有无智能空调:其能根据外界气候条件,按照预先设定的指标对安装在车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传感器所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自动打开制冷、加热、去湿及空气净化等功能。在先进的安全汽车中,其空调系统还与其他系统(如驾驶员打瞌睡警报系统)相结合,当发现司机精神不集中、有打瞌睡迹象时,空调能自动散发出使人清醒的香气。⑥有无DVD。⑦有无车载电源。

2.5 第五类为口碑

满分为5分,在新浪汽车网上显示着每辆车的口碑分数。

3 数据的整理及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文的描述,我们把变量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对于定量变量的搜集直接参照新浪汽车网的数据,对于定性变量,选择把其量化,如有无行车电脑,把有行车电脑记为1,把无行车电脑记为0。然后将其标准化。因共27个变量,所以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对27个变量做了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剔除了部分变量,遗留下的变量为轴距、油耗、气囊、扭矩、定速巡航、感应雨刷和ABS,该7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设定显著性水平为10%),在此选择了简单线性、半对数线性和双对数线性三种模型,比较后选取拟合优度最高、最为合适的双对数线性模型。在最新的模型中,变量定速巡航、感应雨刷未通过T检验,遂剔除。使用Eviews进行white检验,所得结果中R2为0.1628,查卡方分布表得置信水平为0.1时χ2(5)为9.236,算得n*R2=6.512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R2=0.887,拟合优度较高,所有变量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0%,即都通过了T检验,同时F检验的p值也远远小于10%,说明模型的设立和变量的选择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最终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有轴距、油耗、气囊个数、扭矩、ABS。得出的回归方程为:lnY=3.271+1.463lnX4-0.143lnX5+0.352lnX6+2.247lnX11+0.275ZM9。

4 对模型及变量的解释

4.1 动力性

最高车速、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最大扭矩、最大马力、气缸个数、排量、整备质量。

在回归过程中发现,最高车速和气缸个数和排量和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和最大扭矩和最大马力这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较高,这是因为,马力好比百米赛跑选手在起跑点蹲撑,蓄势待发,准备冲向前那一刹那的冲劲;而功率就是维持这股劲可以越跑越快,一直跑到终点的能力,即最大功率决定最高车速,最大马力决定百公里加速,且发动机排量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因此我们用最大功率和最大马力分别来代替最高车速和百公里加速。但是为什么最终回归的结果是最大扭矩对价格影响较大呢?经查阅资料发现,汽车的最大加速度理论上只与最大马力有关,但是因为在日常驾驶中,汽车很少运行在最大加速度的状态下,所以我们才要关心最大扭矩。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最大扭矩对价格的影响确实远大于最大马力,至于最大功率最终没有进入模型的原因,笔者觉得可能是:目前的中国交通较为拥挤,很难能开到最大速度,而最大功率只在最高转速输出,平时很少会用到,因此大家更注重能带来较大加速度的扭矩。至于整备质量,在回归过程中发现与价格的相关性较小,所以就从模型中剔除。

4.2 经济性

从回归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油耗每增加1%,汽车价格下降0.143%。这是因为我国正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是最早启动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的国家之一,自2013年至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以及科技部等各大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价格上的高额补贴,以及不限行不限号等政策优惠,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合计补贴484.44亿元,极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2009年以前不足500辆,到2015年底已经增长到了58.32万辆。因此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肯定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油耗大的汽车不仅仅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压力,而且也会污染环境,所以油耗与汽车价格呈反向关系。

4.3 安全性

4.3.1 主动安全性

私家车数量的剧增使得道路交通更为危险,人们除了关注汽车动力性能之外还更加注重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来以为感应雨刷能够进入模型,但是最终结果没能通过检验。笔者认为原因如下:感应雨刷系统的功能是当传感器检测到有雨水落到了挡风玻璃上,就对雨刷发出指令使其开始工作,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即被清除了,保证了驾驶员视线的通畅。同时,还要发出使车辆的电动车窗和电动天窗自动关闭的指令,以避免车辆内部被雨水淋湿。但是如果是小雨的话,驾驶员完全可以不用雨刷,实在看不清的话可以手动操作雨刷,如果是大雨的话,驾驶员可以把雨刷系统调至恒动模式。至于自动关窗功能,我认为车内的人应该会感觉的到,此时就可以手动关窗。因此感应雨刷的功能完全可以用人力来解决,而且也不是太麻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消费者完全可以不用支付感应雨刷带来的更多的支出。最终进入模型的是ABS,不得不承认其给消费者带来的安全保障。如果车子没有配备ABS的话,那么价格肯定会大打折扣。其他变量对价格虽有影响,但是程度不大。

4.3.2 被动安全性:安全气囊个数

回归结果不出意外的表明气囊个数越多,汽车价格越贵。

4.4 舒适性

4.4.1 长、宽、高、轴距

在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汽车的长宽高与轴距成高度相关,且价格对长宽高的单独回归的拟合优度不如轴距的高,因此舍弃长宽高三个变量,用轴距来代替。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占绝大多数的2厢和3厢乘用车的乘员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增大,将大大增加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脚部空间。虽然轴距并非决定车内空间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重要因素。不否认轴距短的车可以通过某些设计对内部空间狭小的问题加以弥补,但总的来说还是有限的。回归结果也显示,轴距增加1%,汽车价格增加1.463%。轴距越大,人们乘坐起来越舒适,市场价格也就越高。

4.4.2 定速巡航系统

我们通常会认为定速巡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司机的疲劳,所以拥有此系统的车子会比较贵,但是回归结果表明价格与定速巡航系统无线性相关。笔者认为此现象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目前汽车都是销往城市和乡村。对乡村的车主来讲,大部分的乡村路况并不是很好,有的还是泥土路,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时就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着,此时,定速巡航系统就派不上用场。即使乡村的道路较平坦,因各种家禽有可能会跑到马路上,所以司机也得时刻注意着。特别在有较多盘山路或弯路的情况下,定速巡航状态下车辆自动维持车速恒定,油门由行车电脑控制,往往会给弯路行车带来危险。对于城市的车主来讲,现在城市的拥堵情况较严重,会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例如在很多小路口,往往就会有车辆冲上路面,在定速巡航的情况下,容易措手不及,造成车祸。即使是在高速上,也会有车流高峰及各种超车现象,司机为了安全考虑,也不太会使用定速巡航系统。

其次,在雨雪天气的特殊环境下,路面湿滑,路况变化较大,在定速巡航恒速的情况下行驶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然后,许多车主会认为定速巡航一定省油,因为它能始终保持匀速行驶。其实不然,如果路面较平坦,路上车辆较少,在经济速度下行驶,燃油经济性较高,但是不太符合我国现在的路况情形。在上、下坡路,该系统就会在上坡路加大油门、下坡路却不会减小油门,从而来保持车速恒定,这是定速巡航远远不如人工驾驶智能,也就造成了燃油的浪费。

最后,许多车主在使用定速巡航时往往就会麻痹大意甚至睡着,这时就大大的增加的行车隐患。

4.4.3 智能空调、DVD、车载电源

在回归过程中发现此三个变量虽会对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遂不加入到模型中。

4.5 口碑

口碑这个指标的数据来源于新浪汽车网的统计,是根据网友在口碑页面对各车型“口碑形象”的投票整理而来,较为真实可信。最终该变量没有进入模型,笔者认为可能是口碑分数高的汽车不一定很贵,口碑分数低的汽车也不一定很便宜。

5 结语

本文基于特征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在动力性方面,汽车扭矩对价格的影响最大。人们在城市里驾车的频率最高,所以扭矩带来的强有力的加速度和持久力能更好的迎合现代人的需求。

在经济性方面,油耗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影响价格的因素。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经济支出。

在安全性方面,安全气囊和ABS对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私家车的增加使得道路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良好的安全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们受到的来自外界的伤害。

在舒适性方面,轴距成为影响因素。对现代人来讲,汽车已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人想把汽车打造成自己的家,合适的轴距能在使用空间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夏祥谦,王力宾.中国汽车价格影响因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83-85.

[2]崔欣茹,胡学典,胡.SPSS关于汽车价格决定因素的分析[J].大观周刊,2012(33).

[3]A Court. Hedonic Price Indexes With Automotive Examples. ResearchGate.

[4]雷怀英.汽车质量调整价格指数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25(11):100-106.

[5]Hogarty, T.(1975),“Price-quality relations for automobiles: A new approach”,Applied Econometrics(March):41-45.

[6]Anna Matas, JosepLluis Raymond. Hedonic prices for cars: an application to the Spanish car market, 1981-2005[J]. Applied Economics,2006,41(22):2887-2904.

[7]Vladimir Bajic.(1993) Automobiles and implicit markets: an estimate of a structural demand model for automobile characteristics[J]. Applied Economics,1993,25(4):541-551.

[8]栾志强.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汽车定价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9]杨春杰,陈道平.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汽车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10]叶盛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深交所,2014(11):30-32.

[11]销量世界第一 回顾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大洋网-广州日报.

[12]吴鹏亮,李东颖.中国汽车市场历史回顾[J].北京青年报.

[13]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史[EB/OL].百度文库-专业资料-工程科技-信息与通信.

[14]姚新武.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车市中制定最优的价格策略――DCM模型在汽车定价研究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05(9):30-36.

[15]陈道平,刘伟.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其弹性和预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2):138-142.

[16]誉清辉.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9):23-24.

篇6

[2] 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No.3

[3] 陈伟超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 No.9

篇7

本文在安全跟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构成,并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对车载测距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确定系统采用毫米波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分别对前、后和侧向车间距离、两车相对速度和角度进行测量;在结合各种防碰原理的基础上,把系统分为主控单元子系统、测距子系统、信息采集单元子系统和显示-声光报警子系统四个部分,并确定了实现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在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对主控单元子系统和测距子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解决了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车辆防撞技术作为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子课题,将不断成熟和完善,防撞系统的应用可以缩短车辆间的安全行车距离,还可以实现安全超车,保证高速运行车辆的安全性,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防撞预警;雷达;超声波;红外线;传感器

英文摘要

Thetrafficsafetycondi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inrecentyears,thestatisticshowsthatamongtheaccidentofhighwaytheRear-endCollisionandSideCollisionarefrequent.Ifthedriverscanbeinformedbeforetheaccidentstakeplace,thesafetylevelwillbeimprovedgreatly.Thehighwayvehicleanti-collisionwarningsystemissuchatechniquebasedontheinitiativesecurityofautomobilewhendriving

Basedonthemathematicmodelofautomobilesafefollowingdistance,thehardwareandsoftwareofthesystemarebuilt.Throughanintegratedcomparisonofdetectingtechniques,themillimeterwavefrequencymodulatedpulse-Dopplerradar、Ultrasonicsensorandinfraredsensorarechosen,whichcanmeasurethelengthwaysdistanceandtransversedistance,relativevelocityoftwovehiclesandazimuthatthesametime.Basedonreferencevarioustheoriesofanti-collisionwarningsystem,thesystemincludesfoursub-systems:themaincontrolunitofsub-system,measuringdistanceofsub-system,informationunitofsub-systemandmonitor,sound&lightalarmofsub-system.Basedonit,thekeytechnologiesinvolvedinthesystemaredetermined.Basedonthesafetydistancemodel,thesoftwareandhardwareofthemaincontrolunitofsub-systemandmeasuringdistanceofsub-systemaredesigned,thekeytechnologiesissolved.

Vehicleanti-collisiontechniqueassub-itemof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willgrowupandbeperfectinfuture.Itwillshortenthesafespacebetweencarheads,actualizethesafeovertakingandguaranteevehiclesafety,soitwillhelptoincreasetransportefficiencyandkeepeconomicfastgrowth.

Keyword:anti-collisionwarningsystem;radar;ultrasonic;infrared;sensor

1.1选题意义和背景

汽车业与电子业是世界工业的两大金字塔,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想结合的产物。汽车上的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阶段的今天,地位极为重要,正在汽车技术领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放干净、及舒适性等。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首先应用于发动机燃油消耗控制与排放进化与排放控制,接着被应用于底盘部分的控制,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与舒适性等。随着交通运输向高密度发展,电子控制技术又进一步应用于汽车的乘坐安全性和导航等方面。

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增强汽车的安全、舒适和方便。应用的电子技术主要有:电子控制安全气囊,智能记录仪,雷达式距离报警器,中央控制门锁,自动空调,自动车窗、车门、座椅、刮水器,车灯控制,电源控制以及充电器等。近年来汽车的自动调速系统,主动式汽车防撞系统,汽车监测和自诊断系统以及汽车导航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20~30年中,人们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方面,例如,在汽车的前部或后部安装保险杠、在汽车外壳四周安装某种弹性材料、在车内相关部位安装各种形式的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等等,以减轻汽车碰撞带来的危害。安装防撞保险杠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碰撞给本车造成损坏,却无法消除对被撞物体的伤害;此外,车上安装的安全气囊系统,在发生车祸时不一定能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务员的安全。所有这些被动安全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造成的问题。如果从预防撞车事故的发生的角度着眼,在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方面下功夫,则可在汽车安全性领域有较大的突破。

汽车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车距其前方物体(如汽车、行人或其他障碍物)的距离与汽车本身的车速不相称造成的,即距离近而相对速度又太高。为了防止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汽车的车速就要根据与前方物体的距离变化由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汽车始终在安全车速下行驶。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减少车祸的发生。

发展汽车防撞技术,对提高汽车智能化水平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危险境况时,如果能给驾驶员半秒钟的预处理时间,则可分别减少追尾事故的30%,路面相关事故的50%,迎面撞车事故的60%;1秒钟的预警时间可防止90%的追尾碰撞和60%的迎头碰撞。理论上,汽车防撞装置可在任何天气、任何车速状态下探测出将要发生的危险情况并及时提醒司机及早采取措施或自动紧急制动,避免严重事故发生。汽车防撞装置是借助于遥测技术监视汽车前方和后方的车辆、障碍物,并根据当时的车速自动判断是否达到危险距离,及时向司机发出警告,必要时还可进行自动关车、自动紧急刹车。

汽车要避撞就必须凭借一定的装备测量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迅速反馈给汽车,以在危急的情况下,通过报警或自动进行某项预设定操作如紧急制动等,来避免由于驾驶员疲劳、疏忽、错误判断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目前,大家都将防撞技术的关键点着眼于车辆测距技术。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鉴于交通事故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绝对避免性,为了减少交通故,优化交通秩序,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展开的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数据传输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有效地应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环境协调统一,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其中智能车辆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数据融合、车辆工程等诸多领域。视觉系统在智能车辆中起到环境探测和辨识作用。与其他传感器相比,机器视觉具有检测信息量大,单纯以当前的现实条件出发解决,容易导致系统实时性差。在实际应用中可使用多个摄像机,或者利用高速摄像机的多幅连续图像序列来计算目标的距离和速度。还可根据一个摄像机的连续画面来计算车辆与目标的相对位移,并用自适应滤波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在智能车辆领域,除视觉传感外,常用的还有雷达、激光、GPS等传感器。

利用信息感知、动态辨识、控制技术与方法提高的主动安全性,是先进汽车控制与安全系统(AVCSS)的主要研究内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大学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日本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如丰田、日产、马、本田、三菱等公司,为实现其运输省提出的发展"先进的安全汽车(ASV)计划"致力于新型安全汽车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丰田汽车公司使用毫米波雷达和CCD摄像机对本车的距离进行动态监测,当两车距离小于规定值时,系统将发出直观报警信号提醒本车驾驶员。日产汽车公司使用紧急制动劝告系统,利用先进的车距监测系统对跟车距离进行动态监测,当需要减速或制动时,用制动灯亮来提醒驾驶员,并及时监测驾驶员操纵驾驶踏板的踏踩状态,必要时使汽车的自动制动系统前起作用降低车速,在最危险时刻自动制动。本田公司使用具有扇形激光束扫描的雷达传感器,即使车辆在弯道行使也能检测到本车与前方汽车或障碍物的距离降到规定值时,驾驶员仍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便发出警告信号。三菱和日立公司在毫米波雷达防撞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其雷达中心频率主要选择60~61GHz或76~77GHz,探测距离为120米,尼桑公司为41LV-Z配备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毫米波雷达作为探测器,为巡航驾驶提供了判断依据。

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对毫米波雷达技术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奔驰、宝马等著名汽车生产厂商,其采用的雷达为调频毫米波雷达(FrequencyModulationContinuousWave),频段选择76~77GHz。如奔驰汽车公司和英国劳伦斯电子公司联合研制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探测距离为150米,当测得的实际车间距离小于安全车间距离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该系统已经得到应用。

美国的汽车防碰撞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工作频率为24.725GHz,探测距离约106米。据说该系统理论上能根据转弯的角度信息自动适应路面的转弯情况,仅探测本车道内车辆的信息,从而可避免旁车道上目标物的影响。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防撞结构主要是两个测距仪和一个影像系统,她能够测出安全距离,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计算机能够自动引发制动装置。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实验结果显示,车速以每小时32.1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距离障碍物2.54cm的地方停下来。

我国汽车防碰撞系统的研究开发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相继有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公司厂家进行此方面的研究。近距离报警如倒车雷达现已蓬勃地车辆上安装使用,但国内目前生产的中远距离测量普遍达不到要求,表现在最远测距距离近,测距误差大,远远不满足高速公路的安全车距离要求,需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不是直接测量距离,而是从测量车与车之间相对速度的角度出发,研究利用雷达激光测距、超声波测速及其它相关技术来预测高速行驶车辆的后碰及侧碰问题,实现报警,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汽车防撞系统,对前面开发的系统性能进行了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纵向防撞系统的总体设计

完成汽车防撞系统的总体设计,把整个系统划分成四个分工不同的子系统,并确定实现总体方案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2.汽车防撞安全距离模型的确定

结合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车辆的行驶情况,对课题组以前提出的安全距离跟车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模型中的个别参数进行重新选取,使模型及模型的参数选取更加合理。

3.进行汽车防撞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并解决关键技术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汽车防撞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并且电路中硬件器件全部采用贴片封闭形式,提高硬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本论文中着重论述了主控单元子系统和雷达工作数据发送单元的硬件设计,解决了汽车防撞系统中的雷达测距系统这一关键技术,使该课题的研究从模拟实验阶段过渡到实车实验阶段。

4.按照系统的功能需求,制定了各子系统之间通讯的通讯规约,并用MCS-51汇编语言设计了系统的主控单元子系统软件和雷达测距子系统中雷达通讯数据发送单元软件。

5.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装车实验,验证了系统所要求的各种性能。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本文在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汽车防撞技术产生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并对现有的防撞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新颖所在;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测距传感器的选择,并且确定了三种测距方法;第三章进行了报警系统防撞模型的建立;第四章进行了硬件设计和实验验证;第五章为系统的软件设计,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选题意义和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5

第二章几种测距方式的比较和选择6

2.1激光方式7

2.2超声波方式8

2.3红外线方式9

第三章系统模型的建立10

3.1追尾防撞模型的建立10

3.1.1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10

3.1.2模型的建立12

3.1.3模型的讨论17

3.1.4模型参数的讨论18

3.2超车侧向防撞模型的建立19

3.2.1模型的建立19

3.2.2模型参数的选择26

3.2.3模型的最小转角与最大转角数据分析28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30

4.1单片机的性能特点30

4.1.1单片机的选择30

4.1.2MCS-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31

4.1.3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要求31

4.2追尾碰撞报警系统硬件设计32

4.2.1测量距离通道的设计32

4.2.2测速通道的设计33

4.2.3开关量输入通道的设计34

4.2.4转向、油门、制动信号的采集35

4.2.5声光报警的设计36

4.2.6显示装置的设计39

4.2.7电源设计43

4.2.8电路板的电源保护装置和电源的抗干扰的设计44

4.2.9"看门狗"电路的设计44

4.3系统主要传感器47

4.3.1毫米波雷达传感器48

4.3.2超声波传感器53

4.3.3红外线传感器55

4.3.4霍尔车速传感器55

4.3.5转向角度传感器59

4.3.6制动踏板传感器60

4.3.7油门传感器61

4.3.8路面状况选择开关61

4.4系统总体电路图64

第五章报警系统软件程序的实现65

5.1系统报警方式65

5.2程序设计思想65

5.3程序的实现66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71

6.1结论71

6.2展望71

参考文献73

附录76

本论文中虽然对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改进,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细化,采用一定的控制理论和算法,使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系统现阶段只是就危险情况实现了向驾驶员报警,事实上由于驾驶员的反应性有差异及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等因素的存在,有时未必能及时采取减速、刹车等措施,因此系统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刹车的功能,使驾驶员的安全更有保障。

(1)本系统只是在理论上讨论了汽车防碰撞的问题,由于实验设备和时间问题还没有进行实验。

(2)本系统还应该进一步在复杂天气(雨、雪、大雾),潮湿、冰雪路面上进一步测试,验证系统的设计功能。

(3)在本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使车辆的舒适性和主动安全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网站:.

[2]百度搜索网站:.

[3]周立功单片机网站..

[4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王军雷,李百)II,应世杰,等.车道变换碰撞预警分析及最小纵向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4(4).

[6]钟勇,范森海,王永辉.高速公路事故的诱因及预防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0(6).

[7]郑安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与预防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学报.2002(4).

[8]陈晓东.郑建祥汽车用微机可靠性试验研究[J].汽车与电器.2002(增刊).

[9]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P89V51RD2器件手册.2004.3.

[10]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SJA1000独立的CAN控制器应用指南.2003.10.

[11]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SJA1000独立CAN控制器.2003.10.

[12]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LPC900单片机SPI互为主从模式详解.2001.6.

[13MOTOROLAC.O.MC33989技术手册.2003.12.

[I4)MOTOROLAC.O.MotorolaSemiconductorTechnicalDataofMJD31/32C.1996.06.

[15]刘郑国.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主控单元开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3.6.

[16]曾城.基于CAN-BUS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控制单元的研究开发[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7]胡铁红.高速公路追尾及侧向碰撞预警系统模型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8]赵纬华.高速公路碰撞预防报警系统传感器及电源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9]侯德藻.汽车纵向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DI].北京:清华大学.2004.4.

[20]Gabrielleen,DondHeffernam,andalanDune.DigitalNetworksintheAutomotiveVehicle[i].IEEComputing&ControlEngineeringjournal.1993103(6).

[21]A.D.C.SpecificationforNISSAN172ACCRadarSystemARS100.1999.08.

[22]MilesUpton.TechinquesForDistanceMeasurement[i],SAE95.

[23]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MI.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1997.

[24]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5]李华.MCS-51系统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26]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式社.1996

[27]周立功.增强80C51单片机速成与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7.

[28]高松.应启戛.魏民祥.CAN总线及其在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E]。2002(3).

[29]李令举.汽车工程电子新技术.人发交通出版社.1996.

[30]张秀森.表面安装电路板组件可靠性的计算机仿真分析[E]。电子机械工程.1999(10).

[31]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2]柴毅.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1.10.

[33]高有堂.电子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99教程「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34杨振江.流行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应用实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5]赵晓莉.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抗干扰技术E].自动化与仪表.2002.1.

[36]马骏.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4)。

[37]徐杰,杜文,孙宏.跟随车安全距离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0).

[38]PeterSeiler,BongsobSong,J.KarlHedrick.Developmentofacollisionavoidancesystem[Jl.SAEpaper980853.

[39]李晓霞,李百川,侯德藻.车辆避免技术A.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2.

篇8

2.1产业用地规模

2.1.1企业用地规模根据企业空间规模划分地块是进行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当前普遍采取的方法为首先确定道路等级,然后根据道路的间距来确定地块面积。这种地块划分方式没有考虑产业的空间规模特性,往往会与产业实际的用地需求不符合,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图1不同规模企业比例本文利用互联网搜集了113个汽车零配件产业企业的数据,包括:产值、占地面积、所在城市、职工人数、产量、地均产值、工作岗位密度、人均产值等。根据用地规模将其分为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三种类型,中小型企业的用地面积在20hm2以下,大型企业的用地面积为20~30hm2,特大型企业的用地面积为40hm2左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中小型企业占的数量最多,为71.3%,这和我国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例是相符的。大型企业占总量的23.4%;而特大型企业所占数量最少,仅为5.3%。图3各种土地单元所占比例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的用地规模分布情况分析显示,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面积基本相似,特大型企业占地面积稍小些。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在空间上所占比例都在4成左右;而大型企业空间比例约占全部的2成左右。三类企业面积的比例为4∶4∶2。这说明中小型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总的用地量与大型企业相当。虽然特大型企业在数量上仅占全部的5%,但在用地空间上却占到20%,这表明特大型企业在汽车零配件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1.2企业用地规模与产业类型的关系分析显示,企业用地规模和产业类型存在直接关系。总体用地上,企业的用地规模与行业类型有关:中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行业、机械冲压件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占地面积在10hm2以下,多为5hm2左右;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气囊、齿轮、轮胎行业,这些行业的平均用地都在10~15hm2;特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轮胎和汽车安全玻璃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平均用地都在20hm2以上。企业用地规模的统计结果显示,轮毂、后视镜、滤油器、汽车灯、汽车门,汽车仪表等行业的企业标准差较小,这表明这些行业空间需求的差异不大,这些企业多为用地小于20hm2的中小企业。玻璃、汽车综合部件和机械加工类型企业的标准差比较大,这说明这几个行业空间需求弹性较大,企业类型既有特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滤油器、轮毂、汽车灯、汽车门和汽车仪表等企业空间需求的差异较小,均为小型企业,这说明上述产品生产的门槛较低,需要资金投入较少。

2.2土地产出效能分析大部分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地均产出低于2000万元/hm2,这部分企业占总量的41%;其中地均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总量的27.5%,这说明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土地产出能力不高。图5土地产出效能分析(100万元/hm2)根据对收集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土地产出效能分析发现,行业的土地产出能力差异比较大,小型零部件等电子零配件和加工行业地均产值显着高于其他产业。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汽车电子、加工行业和橡胶制品的土地产出值较高。其中,汽车电子(汽车喇叭)、加工行业(汽车后视镜)标准差较大,这表明这两个行业的地均产值差异较大;综合人均产出情况可以看出,加工行业(汽车后视镜)的人均产出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行业的用地产出差异主要来

2.4分析小结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汽车零配件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占地面积5hm2左右的小型企业最多。用地面积在10hm2以下的企业所占比率达到全部的40%左右,进入门槛较低,大量企业规模较小。我国自企业生产效率。而汽车电子(汽车喇叭)的人均产出差异较小,这表明汽车电子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用地差异主要来自企业的规模。此外,橡胶制品行业与汽车电子行业相反,土地产出的标准差、方差均比较小,这说明轮胎行业土地产出效能对资金投入的依赖性较大。以上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用地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数据同时显示,靠近中心城市汽车产业的土地利用效率要高于远离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能。因此在用地规划中高产出效能行业应位于工业园区相对的核心区位,产出效能相对较低的行业门类则应该相对位于工业园区的边缘区位。

2.3工作岗位密度分析工作岗位密度是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布局的重要依据。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密度分析显示,行业的工作岗位密度差异比土地效能差异小,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平均岗位密度为92.7个/hm2。汽车综合制造和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如汽车仪表、安全气囊、汽车喇叭、后视镜、汽车灯制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密度较高,其工作岗位密度平均达到135个/hm2。汽车机械加工和玻璃加工行业(如汽车齿轮、轮胎、轮框、安全玻璃制造)用工密度相对较低,其工作岗位密度平均为57个/hm2。工业园区配套服务系统的建立需要根据园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来制定,为了方便被服务人群,产业园区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应尽可能靠近工作岗位密集地区。现阶段处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初期,行业之间的整合还没有充分进行,但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大企业技术和规模优势的突显,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将逐渐形成。因此在用地的划分中应充分考虑小企业的发展趋势,用地尽量集中布置,以便为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展、企业的整合提供空间。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将是空间需求力量的主导,随着产业竞争和整合的升级,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将在空间规模上进行扩展。因此在用地布局中建议按照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在园区内依次布局,同时保留各种规模企业的空间拓展弹性,以利于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和空间整合。研究显示, 企业用地规模和产业类型存在显着联系。部分行业,如玻璃、汽车综合部件和机械加工类企业的空间需求弹性较大。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也是产业整合和升级的过程,随着产业种类的完善和层次的升级,产业园区的发展在空间上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为企业在空间上扩张成长预留发展空间,一方面满足不同行业的空间需求弹性需要,另一方面满足企业未来进行产业整合的需要。

3案例分析唐山市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其用地约20km2,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规划了装备制造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汽车配件工业园。其宗旨是“生态、活力、高效、可持续”。并以北部的石榴河生态长廊为依托,规划建设成为融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篇9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汽车电子技术概念。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电子汽车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

一、汽车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促成了电子汽车概念的诞生和实现,概括地来说当前的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集成传感器: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坊大处理。同时,他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动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嵌入式微处理机已广泛地应用与安全、环保、发动机、传动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诊断中。软件技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增加,对有关控制软件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并可能要求进一步计算机联网。因此,要求使用多种语言,并开发出通用的高水平软件,以满足多种硬件的要求。轿车上多通道传输网络将大大地依赖于软件;多通道传输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的采用,对电子控制集成化的实现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享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汽车车载电子网络:汽车电子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量使用微处理机来改善汽车的性能。随着电控器件在汽车上越来越多的应用,车载电子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使的经济性,温度及车速等信息必须在不同控制单元间交换。由此,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集成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向是功能集成化,从而实现更经济、更有效以及可诊断的数据中心。光导纤维: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已使各系统控制走向集中,形成整车控制系统。这一系统除了中心电脑外,甚至包括多达23个微处理器及大量传感器和执行部件,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交换与控制系统等。

二、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加快了汽车技术的升级和突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也是以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集成电路技术)为动力而实现的。采用电子技术是解决汽车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一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决定了其在未来轨迹汽车行业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目前,国产汽车的电子技术应用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厂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外合资和国内较为先进的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将电子控制装置应用在汽车工业中。国内现在采用的电子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汽车安全性方面的安全气囊,ABS等领域,而且多数为直接引进国外产品组装,国内科研院所目前有关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控制、电控悬架、ABS系统等几个方面,在汽车的电子网络化技术、GPRS导航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三、现代电子技术促进汽车智能管理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汽车工业要求的逐步提高,当前的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里得到了很好较快较好的应用。汽车智能管理系统就是这一应用的重要体现。车辆智能管理仪(以下简称管理仪)硬件构成主要由CPU,数据存储器扩展电路、IC卡接口电路、GPS接收电路、光电隔离的输入、输出电路、数码相机控制电路、指示灯、蜂鸣器及电源部分组成。采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的信号,经过计算后可得出车辆所处的经纬度、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参数。管理仪还能够采集与司机操作有关的数据,如刹车、远光灯、近光灯、左右转向灯、喇叭、雾灯、制动气压、车门开关等参数。管理仪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和特殊事件的触发,将有关数据保存入IC(Intelligent Card)卡中。根据这些数据,车辆管理部门就可以对车辆的历史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管理,以确定车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管理仪还能够对最近15次停车前,每次停车前50秒的所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GPS数据的采集速度受GPS系统的限制,每秒钟记录1次,其他参数每隔0.2秒记录一次。管理仪还具有数码照相机的控制接口,可以根据外部触发信号,对车内的情景拍照。 转贴于

汽车工业是高科技工业,汽车性能的每一步提升都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电子技术是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技术之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艳青:《现代电力电子及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载《电脑与电信》2007,1.

[2]张庆湘:《浅析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发展与应用》,载《企业技术开发》2007,6.

[3]李卫东:《浅谈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载《中国职工教育》2005,9.

篇10

 

所谓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地较其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向市场和消费者提品和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竞

1、企业竞争力的元

企业竞争力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企业竞争力要素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不同模式。企业

一般的,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分

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

(1)指标选择原则。选择指标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原则:重点性原则;科学性原

(2)评价指标

结合之前对企业竞争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理解,从企业环境、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三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企业竞争力

企业环境指标子体系是对汽车企业所处环境的刻画,是对宏观经济

企业资源指标子体系包括企业有形资源指标群和无形资源指标群。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器、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源以及企业资金、资本等

企业能力指标子体系包括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指标群。内部能力指标群包括资源利用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是企业利用其所占有的各种资源的效率,因此这些资源即包括机器、设备、资金等物资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还包括企业利用专利技术及品牌声誉等资源的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反映。盈利能力是企业直接获得利润的能力,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其成长能力既表现为资产、业务量的增长,更表现为企业创造新

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两个指标子体系是以观测的,可以通过统计指标以及微观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取数据,而企业环境难观测评价指标,除产业环境有稍微数据

3、企业竞争力的评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需要借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目前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多层次评价法、多元统计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在以上介绍的方法中很多方法的应用都存在指标选取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等问题,故本文将介绍因子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与一般的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步

a)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准化后的协方差矩阵

b)建立初始因子模型,并估计有关参数。因子个数选择原则:累计

其中X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P个指标构成的列向量,F为K个因子

c)对公因子进行必要的解释。若各公因子能够充分解释,则可以直接跳过第四步

d)对A0进行旋转处理,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e)给出公共因子的

f)设用于综合评价的第i

则综合评价模型为:<

式中,score为综合评价值,为第j个公因子,为第j因子

g)计算每一个单位的score值,即可进

h)计算样本相对

4、实证分

----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因子

(1)选择数

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对竞争力测评数据的取得方式,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政府部门提供,其次是上市公司报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调查资料,然后才是企业自报

本文选取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汽车板块的代表性A股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板块上表现比较好的上市汽车公司,分别有江铃、长安、安凯、夏利、上汽、福田、一轿等十七家家汽车

(2)对数据进行检验,判断

将原始数据输入到SPSS11.5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程序,从检验结果来看,KMO的检验值为0.578,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

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矩阵作为提取因子变量的

TotalVariance Explained

表1: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5.278

 

35.190

 

35.190

 

5.278

 

35.190

 

35.190

 

4.926

 

32.840

 

32.840

 

2

 

3.411

 

22.741

 

57.931

 

3.411

 

22.741

 

57.931

 

3.124

 

20.825

 

53.664

 

3

 

2.482

 

16.548

 

74.479

 

2.482

 

16.548

 

74.479

 

3.078

 

20.519

 

74.184

 

4

 

1.318

 

8.786

 

83.264

 

1.318

 

8.786

 

83.264

 

1.362

 

9.081

 

83.264

 

5

 

.771

 

5.139

 

88.403

 

 

 

 

 

 

 

6

 

.589

 

3.923

 

92.327

 

 

 

 

 

 

 

7

 

.399

 

2.661

 

94.988

 

 

 

 

 

 

 

8

 

.241

 

1.606

 

96.594

 

 

 

 

 

 

 

9

 

.230

 

1.534

 

98.128

 

 

 

 

 

 

 

10

 

.116

 

.776

 

98.904

 

 

 

 

 

 

 

11

 

.095

 

.632

 

99.536

 

 

 

 

 

 

 

12

 

.028

 

.185

 

99.721

 

 

 

 

 

 

 

13

 

.021

 

.142

 

99.863

 

 

 

 

 

 

 

14

 

.019

 

.126

 

99.989

 

 

 

 

 

 

 

15

 

.002

 

.011

 

100.000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SS结果显示变量共同度均较高,说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过程有效。根据表数据,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一共有四个,且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特征值总和的83.264%,因此提取前4

根据载荷矩阵,我们分析四个主因子上面较高的载荷量的指标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x2、x3、x4、x12、x14、x15盈利性指标有关可以称为盈利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32.840%,说明它对于企业外在竞争力的作用最大,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时评价指标,应首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第二主因

(3)计算因子得分,并计

利用公式计算因子

F=f1*35.190/83.264+f2*22.741/83.264+f3*16.548/83.264+f4*86/83.264

根据所求的因子得分及公式计算各企业

表4

 

盈利因子

 

营运成长因子

 

规模因子

 

安全营运因子

 

综合得分

 

排名

 

江铃汽车

 

2.32695

 

-0.55169

 

-0.18359

 

0.65509

 

0.859067

 

2

 

长安汽车

 

0.24837

 

0.6458

 

0.08832

 

0.89708

 

0.451769

 

5

 

一汽轿车

 

1.4147

 

0.46578

 

-0.48063

 

0.59514

 

0.669158

 

3

 

安凯客车

 

-0.76795

 

-0.99329

 

-0.40448

 

-0.17929

 

-0.68505

 

16

 

一汽夏利

 

-0.65443

 

0.48635

 

-0.37808

 

2.93634

 

0.328568

 

8

 

中国重汽

 

0.49946

 

0.52686

 

-0.27681

 

-1.58411

 

-0.04059

 

10

 

中通客车

 

-0.75324

 

-1.06978

 

-0.37963

 

0.01461

 

-0.65539

 

15

 

东风汽车

 

0.12941

 

-0.78271

 

0.58186

 

0.15254

 

0.027652

 

9

 

上海汽车

 

-0.089

 

0.02146

 

3.74014

 

-0.03556

 

0.885076

 

1

 

福田汽车

 

0.67079

 

1.84568

 

-0.30499

 

-1.31854

 

0.40036

 

4

 

曙光股份

 

0.00541

 

-0.60162

 

0.01927

 

-0.55653

 

-0.24938

 

11

 

江淮汽车

 

-0.47328

 

1.60902

 

-0.1241

 

-0.26515

 

0.134771

 

7

 

迪马股份

 

0.42641

 

-2.01872

 

-0.51582

 

-0.72381

 

-0.6014

 

14

 

金杯汽车

 

-2.33581

 

0.42507

 

-0.35674

 

-0.47339

 

-0.99283

 

17

 

金龙汽车

 

-0.34803

 

-0.69393

 

-0.24046

 

-0.41527

 

-0.44901

 

13

 

广汽长丰

 

-0.4539

 

-0.14363

 

-0.33985

 

0.41429

 

-0.21992

 

12

 

凯马B

 

0.15414

 

0.82937

 

-0.44442

 

-0.11345

 

br> 任,也是现代大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坚持诚信为本,将诚信摆在利润的前面,先建立诚信再注重利润,将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业成员素质,加强企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技术的创新模式。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创新应紧紧把握住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技术方向,积极开发和应用汽车安全玻璃、阻燃材料、安全气囊、ABS等技术,提高环保性能的低排污性。

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市场结构逐步向高水平产品的有序竞争转化。

属于中等水平,从得分来看与实力较强的上海汽车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凯、金杯、长丰、中通综合得分都是比较大负值,说明在竞争力很弱。

,其他汽车有待提高。在安全营运方面:天津夏利、长丰汽车表现不俗。表示其经营的安全稳定性较强,营运过程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福田、中国重汽可能在营运方面有一定的风险性,应该引起重视。在营运成长能力方面福田汽车表现最好,长安汽车、中国重汽等在这方面也取得不错的得分表明这些企业在营运成长方面存在一定的潜在能力和成长空间。

分比较分析

的贡献率上可以看出这15个指标提取了83.264%的信息成分,可以充分的概括这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虽然不能全部的概括企业的能力,但是企业完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制定战略规划,提高企业本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响指标

right>0.137146

 

6

5、评价结果分析

> 因子得分的综合值并给出排名

得分:

算综合值及相对值

子主要由变量x4、x5、x7、x8、x9可以称为营运成长因子;第三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0、x11、x13决定,称为规模因子;第四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3、变量x6,称为安全营运因子。

,通常取绝对值大于0.5的载荷量为高载荷量。

个因子作为主因子。这样既解释了主要的信息又简化了数据。根据表数据,初始载荷结构不够清晰,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采用最大四次方值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

r> 依据,提取特征值大于矩阵。输出结果如下: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其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企业。同时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本文的研究指标变量,各指标变量直接或间接取自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09年的汽车工业年鉴以及各上市公司的年报。见附录[4][5]

.”[3]为了保持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可操作性,所以一般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数据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同时辅以相关年鉴中的统计数据。

分析步骤:

值。

行综合评价的排序。

的权重,本文以主因子贡献率为权重。

/sub>

个公因子为:

表达式

矩阵A1并有如下的最终模型:

,进入第五步论文的格式。否则,必须通过旋转而使每个因子的含义更加明确。

构成的不可观测向量评价指标,但F是原变量的线形组合。

方差贡献率≥85%。因子模型的一般表示方式为:

即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骤:

方法相比,无需事先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从而可有效避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影响;也可以实现对各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同时,运用此法不仅可以对各样品从总体上做出评判,还可以实现对各样品每一方面特征的优劣比较;另外,由于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中都有相关的因子分析功能模块,使得此法应用中的大量运算过程均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价方法:

化的指标如产业集中度等对其进行度量,其余方面尤其是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基本没有客观性的指标对其进行刻画,度量上受观因素影响大。

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生命线,保持技术领先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汽车企业的成长能力可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企业R&D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比重指标来反映。外部能力指标群包括市场能力、社会能力。市场能力是反映企业在市场地位和状况的指标组,可以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市净率等指标来反映。社会能力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能力、环保能力等。企业在提品的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能力可用社会贡献率、社会满意度以及相关环境指标来反映。

财力资源,可用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来反映。无形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掌握的专利技术、企业的品牌、生誉等方面。

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与其他企业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刻画。

评价指标划分为企业环境指标子体系,企业资源指标子体系和企业能力指标子体系[2]。

体系:

则;全面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用性和发展性原则。

标体系的建立

为资源、能力和环境,如图:

竞争力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竞争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有形资源的积累,而且也取决于无形资源的积累。

素构成

争对手而言的。[1]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结构,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翔,臧良运.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选择[J].企业管理,2005

[2]孟云.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D].2008

[3]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