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7: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艺术鉴赏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这个圆由问号组成,问号越多,则圆周越长,圆面积越大,意味着人的知识越多。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问题意识不但会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而且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能得到发展。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会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1.营造民主环境。
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总是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并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
2.创设情境,发掘问题。
物理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一个用于探索物理问题的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会形成很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从而产生解开迷团的强烈愿望。此外,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和自然中学生熟悉的物理事实、现象与过程的实例或问题,也是唤起学生的表象和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很好的物理环境,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鼓励大胆发问。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确,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如果对任何事物都能大胆地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揭示矛盾,发现不足,找到课题探究的突破口。
4.创建良好的“问题提出”式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上的一致与否,情感上的共鸣或隔阂,行动上的协调与否,等等。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学生间关系和师生间关系上。一般的,表现活泼、行动一致、齐心协力的同伴关系有助于问题的提出与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因素,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具有发散性的疑难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互动式讨论中往往表现大胆,敢于发表意见,相互激励,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性。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的平等中的“首席”,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在讨论中如与学生有分歧,则要以科学的态度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这种师生、生生互动的讨论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氛围是师生、生生互相激励的过程,正是这种激励的过程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思维火花,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三、“问题作业”的探索和实践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布置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而且能使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大部分教师对布置作业都已形成惯性,书本上有的、练习册上有的每题必做,缺乏选择,更缺乏把布置作业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联系起来考虑,缺乏创新。若从布置作业的目的、作用、意义上去加以研究,“作业布置”的探索、求新上也大有文章可做。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问题意识具体表现在: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是否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否对问题形成较完善的答案。其中以能善于提出,特别是有价值的,能诱发探索的创新性问题最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而且更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思维插上翅膀。
四、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素质。
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从课本到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的授课模式与授课秩序,使美术学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这门融合了各种艺术种类如语言、唱歌、舞蹈、律动、器乐、图画、手工、表演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它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有我很深体会,在这场新课标改革中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美术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此,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主要有两点:1.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2.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二、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结构
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备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改变传统的“组织教学——检查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课堂结构,针对美术特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课堂结构,建立“赏、问、议、讲、练”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互相之间并无固定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相结合的新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问”、 “赏”是美术学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学生均可提问,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议”指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讲”指的是教师的针对性讲解;“练”指的是课堂练习,这在美术课堂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通常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三、教师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条原则
1、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目标
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能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学生在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
2、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或者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谈论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抛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面。鉴赏与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再次,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刺激了鉴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此时教师要积极传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创设课堂情景,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
3、要注意平时的搜集整理,精心备课
教好美术鉴赏,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恰当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
4、举办展览为学生提供比较作品的机会
美术鉴赏课研究性学习中,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对作品的一些假设需要修改时,说明了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经过仔细挑选并且在题材、风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
总之,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
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几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态,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学论文,目前全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目前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探索。例如,相关教材缺乏,教学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监控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性内容不突出等问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阵地。要想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论文,我们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环节来进行改革:
1.努力改变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传授知识和技巧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修养。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同,选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通识教育,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主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部分非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普遍使用的是艺术史论方面的教材教育学论文,这就造成了过于专业化而忽视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当以欣赏具体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深入领会艺术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审美修养。
2.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包括声像资料和影视艺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核心期刊。在这一过程中,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的教育学论文,这就需要借助声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展示和解读,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绘画作品鉴赏中,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
3.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目前,国摘要举措。可以采取与本地政府文化部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院(团)、风景名胜区等机构共建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实地教学,采取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等方式,加强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
4.通过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重视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论文,注重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要尝试借助布置平时作业或者安排课堂讨论等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论文写作和集体讨论过程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5.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等之间的联系核心期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作为跨专业选修课,上课的学生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选修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教育学论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和艺术作品,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经济学院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于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进行解读,进而进一步明确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所以,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04):46-47.
[2]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韦静涛.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影视文瑙冷是电影文学与电视文学的合称,是新兴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的历史远不及传统的诗歌、兑肩女文汉戈剧,然而,凭借电影、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影视文学在一个世纪以来迅玉孟发月是,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至于一上舍弃了影视文学,当代文学便显得残缺不全。但是在高校教育中富有文化含量且影响人终身发展的影视文学批评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点。因此,加强影视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时展的寰导璧薯,影视欣赏的开展将会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抚岑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存在的问题
丰目又寸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而言,影视文学应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人们对影视文学的认识非但不及传统的文学样式,甚至七匕刁互如又寸影视艺术的了解。我们已有数以百计的交日本文学史和对各类传统文学体裁的研究专论,我们也刁尽乏影视艺术史、影飞见哩论甚至影视制作各个环布亏的专论,但说到影视文学作品教学的习究状况,则不免相形见细。当今的影视文学还处在年轻阶毛n,虽然影视文学批评的教学应该是高校中文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但就目前课堂教学现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鉴赏实践训练课上会发现:学生分不清戏剧艺术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景爹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差异,且在对剧本与藻丝视文学进行鉴赏时不能结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特点和要求;在鉴赏交流活动中,学生交流最多的是诗歌和刁、说作品肩交文次戈匕,只有个同学涉及居鉴赏,基本没有涉及影视文学的鉴赏。即便涉及到影视文学,也只是停留在“看”的低层次学生通常会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远未达到对影视文学内涵和意蕴“鉴赏”和“批评”的高度。更为尹龙重的是,在对我校民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在7TH少观看电视作品,电影则更少,这样扎七鉴赏根本天访戈起。
二、原因的分析
综合分析上述大学生在影视文学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彦割京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影视文等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影视文学批评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通过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待点以及风格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和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一门课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就目前堂教学现状来看,影视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高度,有时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越图比境地。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科阶段没有安排影视文学扎七评课程,本科阶段这门课也只是属于选修课。同时配备的教师也很少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实际授课也很随意。对于严重缺乏影视作品积累的民族学生没能够做适当的引导,而是直接进行王里论讲授,这就如同从未看过《子夜》,去要空空地分析吴孙蒲这一人物形象一样,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授效果。其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内容简单化。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各校对于影主见文学批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谓五花/又门,或者手巴这门设训一为影视基础知果,或者将计‘为影视作品分析课,甚至索性把它设计为影视作品又见摩课。问其故,都说因为缺乏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作为设计程内容的依据。诚然,不拘泥于教材本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学的-勇原贝,同样一门课程也允许有与众不同的材受形式,但是,凡事总得有个规矩,不拘泥于教材并不等于不要教材,教无定法也并非随心所欲,不然,这些既缺乏目标规定性又缺乏讲授系统性的故法就会给该门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联系民族院校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在影视文学批评课的选材上可以突破教材指定的范例,进行影片分析时侧重选择一些有代表胜的反应民族生活的作品,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灵活置能够以兴趣带动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真正联系学生实际清况的教学探索很少。再次,影视文学教学的方式单调化。目前我们在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时,方式极类单攀调,基本忽视了影视文学独有的特点,而简单的将影视文学作品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来教授,导致影视文学作品独有的感染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能真正打动学生,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另一极端做法就是大量运用现代化媒付次影示教学内容,用观看影视作品代替文学作品的解读,用新技术代替对语言的,用图像和声音代替对文字的体认,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只停留在视听尧乡觉上,只满足于声像画面带来的直觉衫习惑,感官的愉悦替代了}胜层面的思考追问,以肤浅的感性内容替代了深度的生活体验,批变万丈了看电影看电主见剧,成了一种休闲交是乐活动。综上,影视文导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学内容简单七、教学方式单调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必要性的探究
1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教育除了加强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居文学样式的教学之外,还需要补充翻社洋血液。而影视文学的教学应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它融合了文学、音乐亲留舀、美术、雕刻等多种艺术形态特点尸手力口上电脑合成等科技手段,无仑是画面的动感、质感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相当出色的。影视文学暑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刁、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扦清,散文的意境,都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营养。影视文学作品教学是实施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清的共鸣;它可以让学生发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它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房论等方式来提高鉴赏水平。在影视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者阶导以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艺术品位也随之逐步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胜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应该把影视文学作品澳女学方文在文学教育的卫匡璧慈位置。
2.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提高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赏影视文学作品质己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又寸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斤欠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夕读彭视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进行更深人的读解,并在址匕着鳌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王里仁得到愉悦。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沪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等目标京允无异于一纸空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原著刁屯和由此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学生下门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和我们对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衫成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与经验素材积累,学生头脑当中会对影视作品的独特之处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物形象的理助释更加彩磷夕火,特别提岁寸影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对影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等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通过影视文学扎七评教学来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刃见看影视作品已成为他们继学校教育之外最主要的受教途径之一,而观看影视作品对其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初步刃爹成影响重大,所以,他下门的邓昨誉行为必须受到正确的引导。而类似于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培育的大学生将来恰好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们的教育者,即未来的中刁、学语文教师,其清感态度和价值劝职寸中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异绮与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提高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是一项有益于后展的、意义深远的事业。
四、影视文学批评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53-01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因此,突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是当今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如今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所强调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时刻掌握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基本要求,在美术课程中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美术鉴赏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术欣赏课的人文特性及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美术欣赏课的人文特性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美术家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受到所处环境、文化的影响。高中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美术鉴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人文环境中去学习,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美术欣赏课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实现人文追求,相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人文教育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德为治,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等人文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高中美术课中,欣赏课占有重要地位,而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现今教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人文素质培养的若干建议
首先,在以往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说多是以美术知识为侧重点,人文知识、素养为辅,所以,教师应该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要以发展的全面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人文文化素养包含在广泛的现实环境及其文化中,美术欣赏也不能孤立,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例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教学。把音乐引进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体验艺术的真谛,如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这样可以创造美术鉴赏课文化情境,以图文并茂、图声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再有,通过欣赏的作品的背景文化故事讲解,向学生渗透作品中所表达的积极思想,以美知丑。如,解读大师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讲述有关于梵高坎坷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走进梵高的所在情境,以体会到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很自然想象到梵高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以及了解更为重要的梵高的爱心和渴望生活的精神,并记下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最后,通过美术鉴赏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无论是中国水墨画的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的抒情诗学,写意画学;还是表达了生活勇气和生活热情的民间艺术品,都将学生的思想升华到对民族艺术以及民族文化的赞美和热爱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流露,是情感的宣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目的、有重点地发掘人文因素,使学生能具备一个特别的眼,一颗多感的心,一份丰富的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更好地净化心灵,感悟人生,才是真正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真正的素质教育。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所有其他艺术的优势,作为近代科技的产物,它同时也是各种科技力量的综合,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对影片《两只老虎》的观摩赏析,展现出人对动物和谐生活的破坏,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极为感人。又如电影《活着》中男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人坚忍的性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对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除了要明确大学影视艺术鉴赏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搞好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看懂”影视都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涵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三、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影视艺术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影视艺术课程是视听艺术课程,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光听教师讲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听、记、看、议、写,听即上课认真听讲,记即做好课堂笔记,看即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议即组织讨论影视作品,写即用学过的影视知识来写影评。
我们通过这五字教学法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全过程,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设置的编排是符合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比较符合受教者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也确保了这门课有理论而又不失之空谈,有体系而又不失之枯燥,有观摩而又不失之放任,使学生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因而,教学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总体来说,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背景;既要按相关领域培养,又要注意尽可能按学科规律安排课程。课程内容既要有先进性,又不要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使之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首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影视艺术教育选修课,但在课时的设置上不统一,应增加影视艺术鉴赏课课时,完善教学内容,整合学生能得到的知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其次,根据现在国内普遍的教学情况,理论性的影视欣赏课应该增加必要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所以有必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渐增强学生的兴趣。
最后,影视艺术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需要其他课程配合,它需要特殊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依赖于听觉效果,因此教室要配有多媒体设备。
(三)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4.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艺术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作为艺术教育课程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作为施教者,在把握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的同时,还要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的鉴赏活动,去窥探美的世界,接受美的熏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影视作品中体会和学习场景人物所展示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服装、手势、语言、人物个性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其他形式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对影视艺术知识的了解和优秀创作范例的审美解读,使受教者对影视作品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影视艺术审美的方法有所掌握,并对影视观摩中的心理活动、知识储备和融合着诸多审美心理要素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所有培养,把握电影多元化的欣赏方法,即学会怎样去“看”电影,并从中获得教益。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探索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敏.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1(3).
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习美术课,美术课可以让即将成人的高中生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不断创造美,体验美。可见,培养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美术课不仅能修身养性,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和“三观”,还能够缓解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压力。虽然每个高中学校都开设了美术课,但是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运用全新方法——鉴赏教学法,让美术课找回往日的风采。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新课改”的进程很快,高中美术课的教学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比如美术教师讲课的热情更加饱满、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但是,课堂上仍有很多学生对美术知识表现出漠然、困惑的表情,对美术教师的讲解没有反应,甚至是讨厌美术课,扰乱教师的讲课。我相信这样的现象很常见,这些学生脑海里只有高考,只为高考而奋斗,而不注重其他“小科”的学习。虽然学校和教师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还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教师有苦,认为美术课不好上,学生也有苦,认为美术课不重要,没有意义。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有哪些
针对上面的状况,我们高中美术教师有必要让美术鉴赏方法进入美术课堂中,让高中美术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具体的方法有:
(一)比较欣赏法
这一鉴赏方法要求高中生在美术课上从时空的维度去欣赏、比较美术作品,所谓“时空”指的是时间和空间,即古今和中外。此方法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通过相互间的对比,总结出不一样的特点和感受。它可以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从而让学生之间交换彼此的意见和感受。同时,比较欣赏法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那就是分析与综合的思想。
(二)四阶段分析法
这一教学方法最先由美国的费德门提出,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四阶段分析法顾名思义,有四个鉴赏阶段,包括理解、分析、描述、评价四个环节。对于高中生学习美术课而言,很容易把握其中的内容,对学习美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理解,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了高中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分析,是指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造型、制作工艺等特色,让学生善于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见解;描述,是指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美术作品后的第一感受,从而深入到总体感受中去,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评价,指的是综合前三个阶段,进行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得出最终的结论。我认为,这一方法是比较全面系统的,也容易在具体的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它比较注重基础,通过一点一滴,调动高中生学习美术的情趣,教会他们基本的鉴赏方法。
(三)八字教学法
对于高中美术教师而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比如,上海市某学校的一位美术教师就根据他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新出路—八字教学法。都有哪八个字呢?有讲述、理解、感悟和评价,并分别对应语文常用的四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及评论。这一方法使得高中美术课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融合在一起,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同时,八字教学法有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那就是“设问教学”,给学生先提出问题,在思考过后,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做出答案,使美术鉴赏教学更有意义。
(四)三层切入法
这一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主要从三个层次指导高中美术教学,有个人情感、个人审美、个人思维。个人情感层包含学生的美术情结和美术领悟;个人审美层包含学生知晓作品风格、美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的能力;个人思维层包含学生个人信念和个人气质。这三个层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在美术课积极思考的习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牢记这一美术鉴赏方法,把握其中的要点,让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适用的方法当属四阶段分析法,因为它比较全面,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鉴赏方法。当然了,其他三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具体的教学当中,美术教师应该有所选择,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鉴赏方法,使自己和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
总结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美术鉴赏课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主要途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美术鉴赏课吸引学生,如何提高美术鉴赏课的课堂“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没有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现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依然限制在少数专业学生范围内,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涉入其中的机会自然很少。许多同学选修美术鉴赏课,都是抱着好奇试探的心理。美术鉴赏课程的学时因学校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18至36个学时不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教学的侧重点在哪方面,要在短短的18学时、24学时里让学生接受课程讲授知识,教学效果都是很难尽如人意的。所以,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美术鉴赏课程中十分突出的矛盾。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均衡,许多高职院校单一的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注重于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轻于人文素养的熏陶等等,这样的教育思路,导致师生都未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把美术鉴赏课当成一个可有可无、可重可轻边缘化的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过多的讲授美术史,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导致了许多非专业学生的厌学,任何美术作品包含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还包括许多其他领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运用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方法,才能体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鉴”与“赏”中来,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认识空间和艺术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分析
2.1 创造优良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地接受来自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学习、娱乐交融的课堂气氛。
(1)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美术鉴赏课要做到“寓教于乐”,就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美术鉴赏课具有人文性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美学修养,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2)创设个性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目前,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喜欢采取一讲到底的模式,造成了“只闻老师讲,不见学生听”的尴尬局面,鉴赏课变成了“讲赏”课,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且学习效果也会很差。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与老师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学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术鉴赏课应重视对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大胆的想象、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美术鉴赏课教学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美术鉴赏课本身是很有情趣的,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使美术课上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听课也会没有兴趣,没有了个体的愉悦体验,就会造成课堂的沉闷压抑,学生的审美情趣无从培养。因此,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出路所在。
(1)以多媒体为主的美术教学模式,使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美术鉴赏的主要教学手段,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创设教学情景和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鉴赏课实施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演示能完成图形的质感、色彩、空间视觉直观性的再现。将无声的形象变成有声的形象,将静止的形象变成动态的形象,易于营造立体的,形、声、色并茂的教学氛围,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艺术形象。最大限度地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实用性。在高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为美术教学服务,显然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课件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条理清晰的展示,节约了教师用粉笔板书的时间,在同样的课时里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了课题教学效率。其次,为美术鉴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在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具有很强大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第三,信息宽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量大,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基本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找到,甚至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比课本更加具有特色的实例,查找信息也很方便和快捷,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学习,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信息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宽容性,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实物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现场作品观摩,给学生以视觉、触觉等感官上的享受,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使作品过程变得更直观,作品形象更立体、生动。以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为例,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但是很少有人会去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敲击、触摸瓷器和陶器,从声音、质感上辨别差异,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瓷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大型画展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实践观摩中达成对课堂美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3)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渠道教学模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教学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文化馆、美术馆,了解当地艺术家的杰出成就。也可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土美术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朴素自然的美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发现和探索当地优秀的美术文化,对传承民间美术文化,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开设各种专题讲座,请美学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
2.3 正确认识美术鉴赏的人文性
艺术就是以其美感区别于其他的东西,美感不仅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于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自身修养。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引起受众的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十分丰富,包括构图、色彩、线条、光影、透视等。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也很广泛,我们熟知的如笔、墨、纸、颜料,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材料也可以用来创作美术作品。例如,布料、金属、木材、陶土、石材、皮革、纤维、塑料等,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质感与视觉感受,同时候也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美感。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形式美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教师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阐述时,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根据,将参考书籍上对作品的评述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当成真理对学生进行灌输,在根本上缺失了人文意识。在师生共同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历史语境,没有带着一颗人文关怀的心,而是错误的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权威”的位置,认为自己的理解即是作品本身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固然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作者重合的,但也不能就此将自己的观点作为对作品的完美阐释。这样容易造成对作品理解的片面化,同时也扼杀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4 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根本保证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学生对美术知识的需求,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首先应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净化者和塑造者,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率先垂范。“尊其师而重其道”,当教师具备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后,便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愿意认真听课、并接受教师对其提出的学习要求,且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教师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吸取到丰富的知识养分。美术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与音乐、文学、数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教师不应是仅仅掌握绘画技能的知识结构单一的“匠才”,而是应具有广泛知识面、不断求取、创新的美术教育人才。要想适应现代美术教育,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积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把握好实践动手能力与新媒体手段的关系,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使美术鉴赏课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力加.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例2: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时,可选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首词为一组进行教学,把属于同一词牌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词的风格,进而走入苏轼丰富而充实的内心情感世界,在鉴赏的过程中进行诗词鉴赏方法的梳理。
由此看来,同样是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但必修课的教学与选修课的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两类课尽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选修课提供给学生的能力培养空间更大,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径。
怎样上好选修课呢?笔者根据我市在开设选修课的做法,以《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为例,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在其《训蒙大意》中,曾精辟地论述了古典诗词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将其作为《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即通过古典诗词选修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而且“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对于此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青岛二中的邹欣老师有过与古人相似的描述“如果经过两个半月唐诗宋词的学习,学生大体了解了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沉郁,李煜的凄婉,柳永的缠绵,周邦彦的雅致,李清照的清丽;知道沉淀千年的唐诗宋词全是富裕自由的大唐盛世、风雨飘摇的宋代王朝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食粮,从此对古典诗词产生熟稔亲近的感情,不再把学诗、背诗视为畏途,反觉乐在其中:这样也就够了。我们教一首诗或词,根本目的不在于翻译、背诵,而在于熏陶、感染,在于人格的培养和审美趣味的提高。”目前,选修课教学面临的困难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像必修课那样对各种知识教学点进行详细而充分的展开。因此,如果不能对选修课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很可能因时间紧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无法达成教学要求,更谈不上高效。为了解决好这一困难,提高教学效率,选修课教师可以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时,事先选择好每一个单元的切入点,从某一角度入手,把几个文本整合在一起读精研透,品精析透,同时把阅读鉴赏的方法贯穿其中,确保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二、研究教法,确定怎样教
《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中国文学的精华,教师教着有劲,学生学得也有兴趣。但是相对集中地进行单一文学题材或体裁样式的学习时,很容易让师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这就要求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在课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爱学,教师爱教。具体如下:
(1)起始课
应向学生说明《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目标,进行学法指导。如诵读、多积累、学习鉴赏的方法、多动笔写等。可以简要地梳理唐代以前的中国诗歌简史,如传统、魏晋五言诗、建安风骨、山水田园诗派等,为后面的诗歌鉴赏储备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每单元教学也要怡当地介绍唐、宋文学史。因为诗与史相联,要想充分地准确地理解唐诗宋词的内涵,教师讲授诗词必须深谙“知人论世”之道,如讲李白的诗歌,如果教师不讲李白的诗风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或讲不清楚,学生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体会就可能理解不到位。不把诗人和作品置入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教师就不能带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鉴赏诗歌丨如某教师在讲授《将进酒》时,因为没有介绍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结果导致学生与诗人的对话、与作品的对话等环节无法深入展开,致使学生对诗句的翻译和感悟只能是脱离文本的是自话自说!
(二)鉴赏课
一要特别重视诗词的诵读。诵读对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审美与想象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要在尊重诗歌、尊重作者的前提下进行鉴赏方法的指导。新课改决不意味着无边无际的盲目散放,要有前提,要尊重古典诗词阅读的规律与本质。学生自我的感悟与生成的前提是与文本、诗人展开对话,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三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示学生对诗词的合理理解与对诗词意境的想象。
下面是学生通过扩写的形式对《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理解。
又踏上路途,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花已不再攒动,收拾着残蕾凋瓣,小小的杏子隐现枝头,和着风儿与春天招手。春天?噢,已渐行渐远了吧。枝上的柳绵追赶春天的步伐也不那么清晰了吧。路途茫茫,燕子斜飞,寻找着艳丽的风景,时而失望地盘旋,天涯何处无芳草,待到江南赶上春,再和春天永住。
碧绿的池水绕着人家,墙里传来阵阵少女的欢笑,秋千的忽高忽低引逗着她迷人的笑颜和醉人的银铃,围绕着高墙的周围,企盼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_村”,眼前能展现佳人的芳踪。高高的围墙无法攀越,欢乐的笑声如花香般时时飘来,演绎出风情万种,你可知我的情义我的醉迷。
笑声终于渐渐停息,佳人呵,你的芳香将我陶醉,你的相貌在我脑中连缀成优美曲线,你可知我对你的_往深情?
(三)探究成果交流课
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要到位,要让学生动手去搜集材料,组织筛选材料,并能形成较为成型的研究性小论文。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次数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可多可少,但不能不做。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如小论文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如李杜研讨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要对此作出评价,并可将此计入学分。在一个学段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中,有的学生写出了诸如《千古明月人间情一浅谈苏轼词中“明月”意象》《刚柔相济的苏词》《水一样的东坡》《李太白与月》《我眼中的李清照》等高质量的小论文。
(四)“小先生”课
这是把过去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变成让_些诗词功底比较扎实的学生来组织课堂的学习。
具体安排如下:事先教师将要讲诗词分配下去,并提供部分参考资料,而把备课、讲解、检查、反馈等教学环节全部交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及时地查缺补漏,最后予以全面的总结评价,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讲课的学生由于从以往听课的学生暂时变成了讲课的老师,课堂身份发生了变化,所以既怕讲不好,又担心讲得不如其他的学生,因此全部准备得都非常认真、充分;而听的学生也听得格外认真,他们不仅要参与课堂的学习,还要评价讲解的情况,主动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三、遵循循序渐进、引而不发、主次分明的教学原则
古典诗词选修课教材因其内容与形式本身的特殊性,既不同于古典诗词必修课的教学,也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教学,前者有充足的课时逐步攻克语言难点,后者则基本没有文史常识障碍,因此,对于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而言,“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书理会-遍,方与讲解,只用俗浅,如闾阎市井说话一般。至于深文奥理,天下国家,童子理会不来,强聒反滋其惑。今之学者,只是虚套相欺,可哀也己。”(明?吕坤《四家翼-养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更是主张“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朱子语类》)。古人讲授古典诗词之循序渐进之法,即使今日亦有借鉴之必要。
由于学生受自身学识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于蕴含于古典诗词本身深层次的人文问题缺乏应有的自觉,而这怡好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学生健康地迈入古典诗词的人文殿堂。《礼记?学记》上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以小鸣,叩之以大者以大鸣”《孟子?尽心上》所谓“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讲的都是启发、设问的重要性。古典诗词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向知识的广度涉猎,向知识的深度探索,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引而不发的教学平衡,始终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动力状态。
由于选修课的教材篇目较多,很多语文知识点与必修课重复或接近、相关,因此教师的讲授必须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为了取得“善师者,学逸而功倍”而非“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懂得并能熟练运用“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宋?苏辙《新论下》的教学艺术。
四、鉴赏与写作的结合,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造有的学校将《唐诗宋词选读》的基本教学思路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9-02
1 艺术实践参与――学唱环节设置
民歌课中利用好学唱环节对于大学生民歌的学习以至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为了保证民歌学唱的效果,有必要加强与规范民歌实践学唱环节的教学设计。在这里,结合教学实际对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 在民歌课上适当插入简单的发声训练
笔者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在民歌学唱环节上。学生非常希望有一些基本的发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从而能够更大胆地、更好地、带有感情地演唱民歌。良好正确的歌唱方法可以使歌唱更优美、更自如。然而,普通高校民歌课毕竟不是歌唱发声课,在有限的半年时间内即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况、又要确保学生学唱一定数量的民歌,再加上歌唱发声方法训练,势必有些喧宾夺主、轻重不分。普通高校民歌课学唱重点应放在尽量让学生有情感的歌唱。投入情感后的歌声自然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而在学唱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歌唱存在的问题适时加以指导,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去感受并模仿,了解歌唱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歌唱的气息运用及其训练方法,喉头的稳定,喉咙以至身体肌肉的放松,声音的位置走向,音色的要求,情感的表现等基本内容。每次时间掌握在5-10分钟之间。并通过半年的民歌鉴赏课教学,使学生达到从理论上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唱的效果,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1.2 规定一定数量的必须学唱曲目。并进行检查
由于普通高校学生主要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音乐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对他们既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要求过于严格,又不能完全没有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民歌曲目应该是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当代大学生如果对于自己国家优秀的民歌一无所知、不会演唱,会被别国的人耻笑。普通高校学生应学唱各地区汉族各类体裁、不同少数民族(5、6个典型少数民族)经典的民歌作品不少于30首,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比例为3:1左右。从而达到对民歌概貌的最基本了解。
1.3 学唱环节进一步规范化
学唱环节应包含听老师示范演唱、视唱曲谱、唱歌词、听音响模仿演唱、再次跟琴唱。
1.4 要有学唱曲目的作业布置和课上检查环节
每次课民歌学唱完后,要抽查不同程度的学生演唱,以检查学唱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巩固学唱,并于下次上民歌课时再次抽查。尽量保证好的学唱效果。
1.5 多给学生创造单独演唱的机会
每次课或按一定的座次顺序轮流检查学生学唱情况,或任意抽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单独演唱的锻炼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2 学生参与的其它方式
(1)课下让学生搜集准备一些课上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资料,上课时由学生展示并讲解,师生之间展开讨论。
(2)定期(或两周、或一个月,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举办学生民歌演唱会,由学生演唱指定的、或自选的一些民歌,使学生获得展示、锻炼的实践机会。
(3)专门组织学生进行民歌风格听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民歌风格进行感性或理性的描述,加深学生对民歌风格的感受与把握。
(4)鼓励学生撰写简单的民歌鉴赏小论文,尝试依据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民歌风格进行民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5)有条件尽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地道的民间歌手的演唱会,或到比较临近的农村进行一次民歌实地采风,使学生感受民歌的本真色彩和乡土气息,并写出感想。
民歌鉴赏教学中,把握好注重民歌情感体验、加强民歌与文化的关联、注重民歌风格的把握、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的四项原则,使学生从情感、风格、文化方面感受认识民歌,并通过艺术实践与参与的各个环节加深印象与体会。使学生获得情感、文化、风格3方面的深刻感受,从而较好地把握民歌的内涵及特点,获得民歌的正确审美,实现民歌鉴赏课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