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调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7: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村调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村调工作思路

篇1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深入贯彻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旧村改造工作,特拟定本工作思路

一、旧村改造时间安排

1、2006年下半年,继续做好吴家、胜丰(萧甬铁路以西部分)的旧村改造工作和甬台温铁路海曙段的筹建工作。

2、2006年底前启动联丰、双杨旧村改造工作,同时实施前丰的周江岸自然村和胜丰萧甬铁路以东部分的城中村改造。

3、2007年计划实施西成村、后孙村的改造,并兼带两个城中村改造。

4、2008年始,计划每年改造两个旧村,力争2010年之前完成全区的旧村改造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组织实施旧村改造区域的土地征收(征用)工作;组织实施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已拆迁地块遗留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2、根据拆迁工作的需要,做好旧村改造及道路建设具体拆迁地块的拆迁安置工作,包括房屋调查测量、权属确定、拆迁协议签订和拆迁户的安置等工作。

3、加强宣传。在今后的旧村改造工作中,要及时向拆迁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并加强与街道、村的沟通交流,请他们共同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配合。

4、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旧村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深刻教训。要深入调查当前拆迁安置过程中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善于总结我区实际情况,特别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历史问题补偿标准,以及经过几年实践已经被广大村民认同的具体问题解决办法,建议区政府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视为我区《实施细则》。

篇2

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示范创建力度,计划在大门庄、塘坨等五个村和兴隆庄四个村及包麻子建立两个党建示范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在今年党员户挂牌管理的基础上,抓好党员活动示范户建设。继续在村两委成员中推行并认真落实“双诺双述双评双公开”和“坐班办公”制度,完善党员量化管理办法,增强村班子带领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抓好机关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着力解决个别村班子后继无人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二是突出中心保重点,在项目建设上有大进展。

继续深入做好被征地村群众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工业企业的建设生产为我镇发展带来的有利机遇,确保钢联项目具备随时进场随时施工的条件。全力配合焦化围墙进场,保证企业正常施工;配合庞大集团搞好冀东乐业铁路货物储运有限公司建设。同时以招商引资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年内将重点扶持宏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上总投资1.126亿元的二期小型棒材全连轧生产线项目。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创新工作思路,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土地瓶颈问题,争取引资建成占地15亩、可解决300余人就业的纺纱厂。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围钢经济”,积极引进高档次配套项目,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年内计划引进资金5000万元,新发展百万元以上规模项目5个,新发展私营企业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00户。

三是依托项目调结构,在农业发展上有大突破。

篇3

顺民意 办实事 聚民心

XX镇把能否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乡镇工作的立足之本,积极组织资金解决农民群众实际困难,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全镇人民心齐、气顺,社会安定和谐。近年来共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共硬化各类公路52公里,8个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村组公路硬化率达70%以上。水库除险加固率达50%以上。极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利条件。

为方便农民办事,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实行民事村办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村在村小组设立一名民事收集员,通过受理、登记、代办、回复等环节,为群众代办计生证、土地证、合作医疗报销等提供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据统计,全镇党员干部每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XXXX余件,真正达到了 干部定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目的。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为切入点,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组织镇村干部,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到建设新家园中来,全镇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目前,全镇14个新农村建设示点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目标。

篇4

二、2012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完成2.4亿元,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达到9800万元,增长15%;果业产值达到8100万元,增长10.5%;第三产值达到5000万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元,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下。

三、2012年重点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十七项重点工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镇党委、政府把2012年确定为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年”,用优良的作风、扎实的作风、若干的作风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目标任务的实现。

2、实行镇领导分工负责,重点工作捆绑,责任村包抓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3、在镇、村干部中深入开展“抓学习,强纪律,转作风,提能力,增实效,促和谐”主题活动,实行年初工作承诺、半年工作考核、年终工作评议,评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篇5

(二)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强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种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按照“种植调优,养殖调大,劳务调高”的工作思路,在稳定传统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依托城郊优势,以昌洪村、植物园为基地大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观光农业。依托宇立米业、瑞丰木业、智鹏麻业大力发展水稻种植、苎麻种植、产业林培养,盘活盘大农村经济;依托通威饲料、熊家村“万头养猪场”、达州市鱼种站等农业龙头企业,大规模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努力扩大养殖业规模,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突破性开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建立外出人员教育、联系、培训等机制。积极探索举家外出人员土地流转办法,使土地适度集中,经营规模化、集约化,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同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搞好“回引”工程,鼓励外出务工有成的能人回家乡投资创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将军故乡——河西村的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河西村大规模种植苎麻、蔬菜等替代型经济作物,进一步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河西村辖区内的企业在用工用劳方面优先考虑本村剩余劳动力。督促村两委班子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做好村容村貌的治理。要按照“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的要求,努力把河西村打造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车站的建设力度。努力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镇的村道硬化任务,提高全镇村级道路的通行能力。继续抓好洪灾水毁农田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座。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人饮解困、“红层找水”等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大踏步发展现代服务业。一

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港世纪城后续建设工作,加强农贸市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商业街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场镇商业布局,吸引各地客商来我镇投资置业,着力打造集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川东北商贸重镇。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流通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等现代物流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巩固完善配送中心和标准农家店建设,让消费进社会,让服务进家庭,促进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商贸条件。三是积极发展城郊旅游业。坚持保护生态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依托“一山一园一寺”(成都山、达州植物园、大兴寺)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环渝旅游圈,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游和生态农业观光游,努力打造假日经济。

篇6

二、整治规划范围

国道北段)共8个村、26个村民小组、670户。旅游快速通道沿线15个村、36个村民小组、796户。

三、整治内容

沿线视觉范围内房屋立面、地面、屋面改造及自然村庄环境整治。

四、沿线房屋立面、地面、屋面改造办法

(一)立面改造

1、现有房屋结构不变。

2、镇从东柳村至石头口村范围内房屋墙面色调应与镇区仿古装修要求一致,其它路段所有墙面粉刷为白色。

3、墙面勾画橙色、灰色、蓝色等线条。

(二)地面改造

1、住户房前场地统一进行平整,从公路至每户屋前铺设2米宽的水泥出行路,每户屋前统一硬化2-3m宽的水泥通道,四周空余地沿道铺设路牙形成绿化用地,绿化选用乡土树种或常绿果树,绿化树苗规格必须统一。

2、住户房屋至公路所有路障要全部清除,杂树、杂草要清除干净,乱堆乱放杂物要统一整理,不得有碍观瞻。

3、路边无人区的荒坡岗地进行修整并绿化。

4、铺设排水管道,将每户生活污水引到路旁排水沟或就近排放到池塘。

5、路旁废弃危旧房屋一律拆除,需要原地重建的统一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不需要重建的应将建筑垃圾清除干净,退基还绿。

6、房前屋后的垃圾要清理干净,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统一新建垃圾池,垃圾实行归类堆放,村组安排专人负责垃圾清理清运,清运工作经费按照《市国省道沿线环境治理村庄整治“一奖三补”实施办法》的要求,部分纳入财政预算。

(三)屋面改造

房屋屋面统一改造成坡屋面,屋面瓦色调保持基本一致,屋面现状较好、色调不一致的可用喷枪漆成同一种颜色(红色或者蓝色),屋面现状较差必须翻新的统一盖彩色水泥瓦或彩钢瓦,并且四周封檐、压脊、起飞檐。

(四)房屋立面、地面、屋面改造具体施工统一按照规划图和设计图进行。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国省道环境整治改造工作由国省道环境治理村庄整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市“清洁家园”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和相关镇村具体组织实施。

各镇(办)要成立以镇(办)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村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每个村要落实具体责任人。

(二)资金来源

所需资金采取“政府出一点、驻村单位支持一点、镇村统筹安排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即市财政从“清洁家园”经费中安排资金给予适当奖补,驻村单位帮扶3-5万元,农户自筹20%,不足部分由镇村另行解决,以确保村庄环境整治顺利推进。

(三)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国省道环境治理和村庄整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将国省道环境治理和村庄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及市直有关单位,各单位要把任务量化分解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整治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做到户户有责任人,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3、市领导办点,单位包保

每名市领导在国省道沿线乡镇办联系一个点,确保在8月30日前完成整治任务。各包保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规划,并安排得力分管负责人具体实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规定时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篇7

地处兴安盟北部的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曾经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过去有民谣称:“小小利民村、祖辈靠山根、种田全靠雨、常年穿背心”,贫困程度可见一斑。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总面积2.42万亩,辖2个自然屯,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55户,994人。其中贫困户132户,社会救济户18户,全村人均收入145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800元。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利民村基础设施及教育发展极为落后,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农民以玉米、山芋等粗杂粮为主食,生活相当贫苦。

2005年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同志做为扶贫专干进驻利民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中,在他的协调下,在利民先后派驻6名厅处级扶贫干部,办实事10多件,领导现场办公30多人次。一年来,在区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包处长及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利民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理思路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利民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利民1千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200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有关领导多次来利民村调研和帮扶,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工作队员更是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利民刚放下行里,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计划。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无论是主导产业还是一般产业,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包德顺处长围绕三年达小康的目标,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为民办实事上。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论证后,认为要让利民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采取强根固本的方法,决定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绿色产业、畜牧养殖、资源生态、科技文化工程来构筑利民村通道路、教育、经济的主骨架,开创利民村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办实事情暖百姓心

呼和浩特离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至少2000里地,不到半年间,包德顺处长驱车前往利民村三次,最长的一次在利民村工作了半个月。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包处长一直都住在乡政府招待所,乡招待所距离利民村13公里,并且全是沙石路,而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乡领导考虑包处长的身体,安排专车送他上帮扶点,可他坚决不用。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福的”,这是一个产党员用行动来实现他在党旗下的誓言。半个月的时间,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利民村的山山水水,为新村部选村址、查看水库及水利枢纽工程、查看庄稼的长势、落实新打进的地块、走访贫困户、督促建设中的脱水蔬菜厂的进度等等,他事必恭亲,尽职尽责。

他还参与制定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包扶利民村2006-2008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有九个项目达成意向,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绿色产业、畜牧养殖、资源生态、科技文化等工程来构筑利民村交通、教育、经济的主框架,以此开创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包处长曾表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利民村的经济搞好,让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06年初,他运来了四吨面粉,发给利民村的贫困户,并且补助50亩大田种植的生产资料费用,每亩100元;补助50亩蔬菜种植的生产资料费用,每亩100元。在了解到一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条件不好面临辍学时,包处长亲自前往家中劝导,并答应他支付入学期间的全部费用。朴实的话语,率直的作风,让利民村的干部群众深深的感动了。在他的帮助下,更多的贫困户种上了好地,并表示用非常的热情把好地种好,干群的关系更加密切,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篇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村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依托,以建设和谐新村为目标,确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我们今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发展两大产业,建好两大市场,搞好一个改造,健全一套机制,努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发展两大产业

两大产业:即苗木花卉产业和山药蔬菜产业。

1、苗木花卉产业。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全村苗木花卉种植尽管已形成规模,但品种比较单一,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与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市场化需要不相适应。同时,没有自己的特[找各类范文,到]色苗木和品牌苗木,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把小龙柏、白玉兰等苗木作为调整优化当前种植结构、扩大特色苗木种植面积的特优品种,不断向周围村庄辐射扩大种植规模,计划2年内由现在的6000亩扩大到10000亩的种植规模。二是建设苗木花卉试验基地和繁育基地。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实现苗木花卉的更新换代。目前,全村已投资3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占地近100亩的试验基地,引进新品种49个,培育新品种13个。预计今年可产出常规苗木12万株、名贵苗木3万株、花卉20万株,销售利润可达14.4万元,全村每户可增收2400元。三是发展生态园林。把全村苗木花卉资源转化升级为生态资源,2年内使全村绿色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筹措资金,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处具有苗木花卉特色的生态园林,使其成为集休闲、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具有都市农业特色的生态园林,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山药蔬菜产业。去年我们先后组织30多位群众代表赴宁阳伏山、兖州、潍坊等地考察农业种植项目。经过考察论证,大家确定“胡丰”长玉1号无公害山药作为全村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群众致富的新兴产业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3万元,购置了山药开沟机械,调整土地近200亩,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开沟作业。同时,投资5万元建立了20亩的山药种苗基地,进行新品种的栽培和繁育。2年内,该项目将达到500亩的种植规模,并实现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经营,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又一大农业产业。仅此,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集体增收上百万元。

二、建好两大市场

一是花卉交易市场。通过协会成员股份制融资的办法,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一座占地15亩、经营面积5000m2的钢架结构、冬暖式花卉交易市场。目前,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并进入了实施阶段。

二是苗木交易市场。计划投资20万元、占地50亩,建设一处苗木交易市场。它的建成,将进一步规范苗木交易行为,使种植业户由被动交易变为主动交易,也为种植业户和客户之间搭建一个交易平台,达到交流、双赢的目的。

两个市场的建成将直接促进我村乃至全街道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进一步膨胀规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搞好一个改造

即搞好旧村改造。根据西李村现状,经过村两委会反复讨论,我们研究制定了“南缩、北控、东扩、西进、中调”的旧村改造“十字方针”,并确定了“整体规划、局部建设、分段实施”的工作思路。目前,旧村改造工作已进入了初步实施阶段,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在规划中,我们将苗木花卉和山药蔬菜两大产业及两个市场与新村建设融为一体,全村划分为生态区、别墅区、多层住宅区和商业区四大功能区域。不久的将来,西李村将改造成为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人文和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生态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健全一套机制

篇9

三是加大移民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471号令、17号文件及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对新的移民法规政策、补偿补助、后期扶持办法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使移民群众充分理解政策,认真按新的规程规范开展移民安置工作。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水电建设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和有利于移民稳定和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移民自身条件和安置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宽思路,多渠道、多门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五是继续完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按照省、州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好后期扶持政策,逐步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移民增收、生态得到保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库区、施工区失地农户的生产扶持力度,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篇10

村支书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群众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村支书身处农村战线的最前沿,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最后都要靠村支书来落实,来解决,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一个村的工作搞得顺不顺,经济发展得快不快,老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支书。作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村级领导班子的“班长”,村支书肩上的担子重、任务艰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守土有责”这本应该作为村支书的座右铭。但是,当前有些地方的村支书却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有些村支书“不务正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上级精神吃不透,传达不及时、不全面,“上边开会大半天,回村传达一袋烟”,导致群众一头雾水,最终影响工作的开展。有些村支书工作起来恹恹欲睡,毫无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几年支书当下来,村里的经济面貌“涛声依旧”,自己倒变得“肥头大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那种靠辈分大、嗓门大、脾气大开展工作的村支书已经过时了,群众对村支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村支书,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不被时代淘汰,就应该改正身上的“臭毛病”,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争当创先争优活动的“排头兵”、“领头雁”,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村支书应该将维护农村稳定放在第一位,“稳定大于天”,农村环境复杂、矛盾突出,作为“班长”,村支书应该增强解决矛盾的本领。在解决民事纠纷时,要做到公开合理,“钉是钉,铆是铆”,不能“和稀泥”,应该“一碗水端平”,让群众心服口服。“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会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村支书应该提高自身的带富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经济头脑,增强跑市场、拿订单的本领,帮助群众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走上富裕路。要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显身手”,村支书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对本村的优势要一目了然,然后结合本村的实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不能固守成规,怕出乱子、迈错步子、走错路子,畏首畏尾,应该大胆勇敢地去尝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行动胜于空谈,村支书应该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工作中要处处创先,样样争优,用业绩说话,用事实说话,做群众心目中的好榜样、好模范。作为村里的“班长”,村支书应该摒弃“帮工靠兄弟,办事靠家族,好处靠亲友”的陋习,在村中营造一种“公平公正、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俗话说:“手大无不过天”,村支书不能只跳自己一个人的“光杆舞”,要带动群众一起跳,应该带一群、连一片,带动村里的群众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做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业务专家、三八红旗手、五好人家及好妈妈、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小姑、好妯娌等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