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12:28: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营销策划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策划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及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为更好适应工作与社会做准备。
2.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有助于企业开拓广阔市场及获得更多利润的优秀创业设计作品,为企业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后备力量,进一步巩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并提升公众影响力。(网页/flash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对象:管理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三月下旬——四月底
四、主办单位:湖北经济学院管理技术学院学生会
承办单位:管理技术学院金融与贸易系学生会
媒体支持:学生都市网
五、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1、招商引资:即联系货源(货源商家的洽谈应考虑到学校消费群体,以及相应的活动赞助等)
2、宣传方式:
①海报制作、宣传板、宣传单等各类宣传方式;
②专业制作资料(主要包括活动品牌、时间、选手报名申请表、比赛进程具体安排、报名方式等)。
③学生会在班级进行宣传
3、宣传地点:
①各大食堂门口(九华厅、七品居),
②教学区必经之地
③其他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例如图书馆门前。
4、组织报名:
①食堂门口摆点
②制作报名表班级组织报名
(二)、活动具体进行阶段:营销策划+商业实战
1、营销策划——无限量技能挑战
(1)比赛流程
①参赛选手通过PPT对营销策划方案进行现场演示;(计时五分钟)
②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计时两分钟)
(2)比赛要求:
①各参赛团队人数为3至5人,性别不限;
③纸质版作品为营销策划方案,结合销售产品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营销策划方案,方案包括市场调研分
析报告,产品营销计划两个部分:
A.市场分析报告要求:市场调查分析严密、科学;详细阐明市场容量与趋势;对市场竞争状况及各自优
势认识清楚,分析透彻;对市场份额及市场走势预测合理;市场定位准确。
B.产品营销计划要求:成本及定价合理;营销渠道通畅;促销方式有效,具有吸引力;有一定创新。
(注:纸质版材料一式三份。)
④比赛中参赛团队用PPT演示文稿形式对营销策划方案进行现场演示,并就评委提问进行现场答辩;
A.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具能力互补且分工合理;组织结构严谨。
B.营销策划方案PPT演示表述要求:语言运用准确;表述简洁清晰、少有冗余。
C.答辩要求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回答准确。
(3)评分细则
(1)营销策划方案 满分100分
①市场分析报告(50分)
市场调查分析严密、科学;(10分)
详细阐明市场容量与趋势;(10分)
对市场竞争状况及各自优势认识清楚,分析透彻;(10分)
对市场份额及市场走势预测合理;(10分)
市场定位准确(10分)。
②营销策略(50分)
成本及定价合理;(10分)
营销渠道通畅;(10分)
促销方式有效,具有吸引力;(20分)
有一定创新。(10分)
(2)现场比赛 满分100分
①创业团队 (25分)
能力互补且分工合理;(15分)
组织结构严谨。(10分)
②营销策划方案PPT演示(30分)
PPT演示效果;(10分)
专业语言运用;(10分)
表述简洁清晰、少有冗余。(10分)
③答辩(45分)
思路清晰;(10分)
逻辑缜密;(15分)
回答精准;(20分)
(4)最终成绩
最终成绩=营销策划方案成绩×40%+现场比赛成绩×60%
另:赛前将有专业老师对选手进行相关培训
2、商业实战——无限量营销挑战
①实战要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综合的考察团队以及团队各个成员的表现;
②在营销策划决出的选手中,对其进行甲乙等分组;分别在东西区进行为期两天的销售实战;抽签决定PK组,胜利的队伍晋级,进入决赛。
③团队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出此次比赛的团队名称、口号、战略、具体的策划等。
④评委将通过现场观看团队表现,然后对整个过程将进行评判;
⑤在进入正式的实战环节时,团队会有2至5天的准备时间,这个时间为宣传期,而团队要按照比赛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宣传,宣传的方式、效果也是考核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更关系到正式的产品销售环节;
⑥比赛维持一天,在比赛开始之前,各个团队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领取比赛的相关材料以及商品;
⑦挑战团队在接到任务后,充分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的材料结合所划拨的比赛经费,进行产品的宣传以及销售促销方面的策划。
⑧参赛队伍只能在比赛规定时间类销售商品,超过比赛时间的销售不计入成绩,但销售额需上交;销售地点以规定地点为主销售点。
⑨以收到货款款为销售成立的条件。
⑨选手须知:
a、先由主办方宣布挑战的任务、规则和要求;
b、在接到停止命令之后相关的比赛单据收回(以最后一笔交易靠近比赛截止时间为准);
c、销售结果以销售的收据和最终财务报表的依据;
d、比赛全过程跟踪进行摄影、记录等。
(2)此环节评比标准:(以销售产品获得的收益为主)
①销售的产品数量
②销售产品价格
③销售产品获得的收益
④销售同等量上的商品的效率问题
⑤各个选手的表现
(3)活动后期安排:
①整合、分析选手整体比赛表现及销售纪录;
②评比出销售冠、亚军团队各一队、优秀选手一名、优秀策划一份等;
③颁奖(管理技术学院分团委统一颁发)
六、经费预算(单位:元):
宣传海报: 10*5=50
商业实战每队活动资金: 50*4=200
荣誉证书: 12*4=48
奖 品: 2G U盘 40*6=240
书籍 20*6=120
应急小台灯 25*6=150
读卡器 5*6=30
其 他:50
产品经理又称品牌经理,自1927年出现在P&G(宝洁)公司以来,逐渐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这一职位。图书行业中的产品经理岗位出现得较晚,岗位与职责界定得比较模糊,且不同的出版企业中产品经理的职责差异较大。目前在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中,产品经理有的隶属于编辑部门,有的隶属于发行部门下属的市场部,还有的隶属于与发行部门平行的市场部门。从产品经理的隶属关系来看,编辑部门的产品经理和市场部门的产品经理工作侧重略有不同,前者侧重于产品的开发与终端读者营销,后者侧重于产品的渠道营销与产品的运营管理。
近年来,图书市场的竞争加剧,对出版企业的图书营销与图书产品运营管理提出了挑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重视图书产品线运营管理与图书营销管理,并将这两项重要的职责赋予产品经理这一岗位。产品经理的定位与职责包含以下几点。
1.产品经理是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双向桥梁
如图1所示,产品经理工作中心的一端是产品,另一端是市场。产品的开发、设计等职能在目前的出版企业中,多数还是由编辑部门承担,产品经理不论是隶属于编辑部门还是市场部门,都要与图书策划编辑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图书产品的开发背景、作者情况、重要卖点等信息,并将信息加以消化、加工与整合后,传递到市场一端,市场一端包含出版企业自己的销售人员(地区经理与销售代表)、书店的销售与营销人员(信息可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由产品经理传递给书店销售与营销人员),这时产品经理是图书信息发送的中枢。与此同时,产品经理还要通过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读者的需求,结合市场竞争格局,发现机会市场,进而将图书市场的新方向、新热点反馈给编辑部门,促成新的图书的开发与设计,为出版企业带来全新的增长点。产品经理还要从市场上收集并反馈读者、渠道对已上市图书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为出版企业提供进一步改善的方向。
2.产品经理是产品线运营的管理者
每個出版企业的图书产品都不是散乱一团的,它们都有内部的组织与联系,分为几条图书产品线,不同的产品线交由不同的编辑部门开发。图书企业的产品经理们通常是按照产品线划分管理。图书产品线的运营管理包含图书选题的规划与设计、产品的印数(首印和重印)的确定、产品的流转监控、产品运营策略调整等一系列内容。目前产品经理运营管理的职责在不同的出版企业中有所差别,这与出版企业对产品经理定位不同有关系。
3.产品经理是图书营销项目的管理者
产品经理是图书营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一点在众多的出版企业中已经达成相对的共识。产品经理要为图书产品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在与编辑部门共同完成图书的选题策划(这一点还有部分出版企业不能够真正落实,图书的选题策划主要由编辑完成,且不征询产品经理的意见),共同充分挖掘图书卖点,分析市场现状与竞争状况后,针对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图书营销方案,推动各方参与人员共同实施营销方案,并在营销方案实施过程中定期监控营销效果,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二、图书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图书产品经理的定位与职责决定了图书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图书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如图2所示。产品经理针对产品要与编辑部门充分协调沟通,并提出自己对产品线规划的建议,并通过数据分析监控产品运营情况;产品经理还要能够针对市场设计营销方案,与销售人员沟通协调保证营销方案的落地和市场一线信息的收集,并能够深入分析市场数据;做上述的事情,就需要具备如图2所示的产品规划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除了这些能力之外,产品经理还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以推动图书营销项目的顺利进行。
1.产品规划能力
产品经理要具备的产品规划能力,不同于编辑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而是产品线的梳理能力,产品经理经营的是整個产品线,要考虑整体产品线的良好运营,要规划产品线中高端图书与低端图书的比例,高利润图书与高销量图书的比例,高定价图书与低定价图书的比例,产品经理还要能够规划产品线中重点产品与普通产品的比例,并规划重点产品的投放进度和投放时间。除了大的产品线的规划之外,产品经理也要具备图书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产品经理不直接开发和设计图书,但要参与到开发和设计图书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调研、反馈,以及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提出对图书书名、装帧形式、定价等产品要素的合理建议。
2.营销策划能力
营销策划能力是产品经理不可或缺的能力,产品经理是出版企业营销活动的中枢,是营销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图书销售的成败关键在于图书营销方案做得是否得当,营销方案的实施是否到位。营销策划能力包含市场调研能力、图书卖点挖掘和提炼的能力、媒介资源利用能力、渠道资源利用能力等。图书的营销策划目前形式相对简单,对产品经理来讲,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更是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图书产品经理不能仅仅了解书业中的营销模式,更多地应该学习其他行业的营销,并结合图书行业的特点,加以创新和灵活运用。
3.数据分析能力
产品经理必须对数据敏感,具有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出版企业的产品比其他生产企业的产品数量要大很多,每個产品经理管理的产品线虽然不多,但每条产品线中的产品数量众多,大型出版社中这個数量可能达到几千。产品经理必须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如发货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退货数据等,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产品运营和市场销售的各种问题,用数据与编辑或销售人员沟通问题,也是最有力的沟通方式之一,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才能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分析能力的关键不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目的和思路的确定,产品经理在做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目的,并根据分析的目的,确定需要收集什么数据,处理成哪些结果,否则会出现做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但也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
4.协调沟通能力
产品经理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包括编辑部门的领导和编辑,销售部门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有时候对内还要与印制部门协调,对外与书店营销与销售人员沟通。产品经理在工作过程与人沟通要做到积极主动、换位思考、及时反馈。与不同部门的沟通要采取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和术语,这都要在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同编辑部门沟通,要了解编辑们的工作,也要让编辑了解市场,了解发行工作的具体流程,营销工作的流程。同销售部门的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沟通,就必须先了解市场,了解各渠道的销售特点,才能够和销售人员清晰地沟通。除了互相理解、互相了解之外,产品经理还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人谈恰当的问题,只有解决好问题才能有效地将事情向前推进。产品经理要把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的表达给其他人,让他们配合自己完成工作。
论文关键词:营销理念图书业营销策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一、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二、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论文百事通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 。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 哲学 ,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 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 自然 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 企业 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 发展 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 总结 、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 电子 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
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从“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资助国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大型工程“金水桥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出版项目所需要的书号不限量”、“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图书出版业“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实施,我国图书出版业在增加对外输出版权及图书品种的数量,缩小版权进出口贸易比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数字媒体、电子出版等新技术革命的到来,都给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图书出版业如何“走出去”,是当前要分析和研究的首要问题。而出版营销策略在图书“走出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以广西为例,探讨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图书出版营销策略,试为推进我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一些线索和参考。
一、区域优势提供“走出去”的契机
广西与东南亚地区在民族渊源和文化交流方面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许多民族跨境居住,在语言、风俗等方面相近甚至相同,许多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比如越南、泰国的一些语言现象可以在我国的古汉语及广西东南部的粤方言中找到典型的语法要素;壮族民众在泰国的很多地区基本无语言障碍。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突出广西地域文化元素特色,既有利于满足东南亚地区人民了解广西、中华的优秀文化,又有利于促进跨境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中国、特别是广西的出版产业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广西南临东盟,有陆上和水上通道直达东盟国家,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是中国与东盟、东亚与东南亚的连接点,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①与此同时,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国家已将“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产品物流园区”等建议纳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②
毋庸置疑,广西的区域及人文优势为我国图书走向东南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二、阻碍图书“走出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
1、外部环境
“走出去”是中国出版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国际间的文化传播行为。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华文图书的引进有严格的把关和控制;同时,境外敌对势力一直在试图对我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这对于处于毗邻东盟国家的广西来说,更增加了抵御文化侵略、实施反渗透的工作难度,给广西图书走向东南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2、内部因素
首先,出版社对图书“走出去”的热情不高,大多数出版社仍把眼光和追求市场利益放在国内需求上,他们更加熟悉国内市场并对图书出版的效益有一定的估量和可预见性。③因此,多数出版社不会考虑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集合专业人才去开发陌生的、投资风险大的面向东南亚的图书产品。
其次,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对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广西在2009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多家出版企业的转企改制,并组建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等多家出版企业,但重组后的出版集团还需一定时期的磨合,才能发挥企业优势。
第三,“外向型”出版人才的匮乏。可以说,这与广西地区及各出版单位对图书“走出去”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有直接联系的。我们不能单一地追求图书品种和版权的输出数量以及码洋的增加,要从根本上解决图书“走出去”的首要问题,即“外向型”出版人才的培养。培养他们熟悉东南亚图书市场的能力、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能力、高水平的翻译能力、跨国经营与管理能力、新技术出版能力等方面。
三、顺应新形势的图书出版营销策略
1、充分的市场调查与预测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开发任何一种产品的前提工作,图书产品的开发也不例外。当前,东南亚地区对华文图书的引进仍有一定的把控,鉴于此,在开发面向东南亚的图书产品时更应把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环节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
宏观上,要及时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动态,了解其图书进出口及版权贸易相关的政策、法规,广泛地收集并分析国外读者的需求信息,掌握读者的阅读变化和阅读趋势等情况,充分调查并研究国外图书出版的动向,如畅销书、热点选题等。
微观上,要充分调查、分析并总结国外读者对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阅读习惯,对图书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可接受的图书价格等。我们知道,东南亚各国对汉语语言学习教材的引进较多,但并不是每种对外汉语教材都是成功的,究其原因,大多是对东南亚读者的接受情况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结果。
同时,进行客观的图书出版预测,增强抵御风险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并且,准备适当的预案,以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2、准确定位、制定详细的营销策划方案
准确定位自己的出版领域,在专业领域做大、做强,这是图书出版营销工作的基础。图书市场上畅销什么就马上推出类似的品种,也许这样做使有些出版社从中受益,但这只是出版社的一时之利,并不是长久之计。要依照出版社的定位,明确出版社的营销目标,制定长、中、短期的营销策划方案。使每位员工都参与营销策划中来,了解营销方案的整体要求和工作方向,但任何的策划都是一种预见性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根据当前形势和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营销方案,使其进入正确的轨道。
3、外向型的选题策划是关键
中华文明辉煌历史,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邻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等都可以作为外向型选题的范围。据了解,目前汉语学习类、中医药类、旅游类以及中国文化普及类的选题比较受东南亚各国读者的欢迎。虽然有一些图书和版权已经输出到东南亚地区,但没有进行及时的跟进,深挖选题资源,造成选题资源的浪费;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很多选题资源没有被开发,制约了图书“走出去”的步伐。选题策划是开发图书内容的第一步,做好外向型的选题策划工作尤为重要。另外,个别出版集团在图书选题策划上,实施了以国内出版资源进行国际组稿、编辑、设计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也是值得借鉴的。
4、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拓宽销售渠道
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出版营销活动已是出版社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如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利用作者签名售书、专题演讲、书评活动、读书交流会、营造公共关系事件以及网络社区论坛、作者与读者在线互动等扩大出版物的影响面,引导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必须搭建有效的立体营销渠道。除了与东盟有关机构合作,举办书展,开办书店外,为扩大营销网络,还可考虑在东盟各国寻找经销商,建立覆盖东盟的电子商务系统,通过信用卡在线支付,快速完成线上订购,将产品迅速送达遍布东盟国家的用户手中。④
尽管在跨国的图书营销环节中,对图书的宣传形式和销售渠道有很多制约,但是,正如接力出版社白冰先生所说,“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把图书产品推广出去,我们会积极地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平时会以多种形式把新书资讯交给版权商向国外出版机构推荐。此外,在国际书展和全国订货会等展会期间,我们都会做足准备工作,举行各种推介活动,比如试读本活动,以此来吸引出版商的关注”。
5、信息反馈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现代信息网络的通畅使出版营销工作变得更加便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读者的反馈信息,引导读者,就很有可能导致出版营销策略的失误,甚至给出版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出版营销工作中的信息反馈环节至关重要。尤其在面向东南亚的图书市场中,国际形势和各国出版政策不断变化,出版社要及时掌握从选题策划、图书宣传,到促销、销售期以及销售后的市场和读者的反馈信息。
在这一工作环节中,出版企业可以设立专门部门,通过问卷调查、书评、网上论坛、读者与作者互动等形式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读者的反馈信息,了解图书的受欢迎程度;并且,出版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要采取定期和随机的方式对销售渠道进行走访和考察,协助其做好读者的信息反馈以及对读者的引导和宣传工作。通过实施以上的信息反馈工作,适时、适当地调整出版营销策略,做好图书的售后和跟踪服务。同时,根据图书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深入挖掘图书选题资源,继续跟进,争取开发系列产品或打造品牌产品,努力使出版业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 语
在面向东南亚的图书出版领域中,广西有着不可替代的地域和人文优势。随着我国加强对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倡导和政策扶持,广西更应该抓住契机,积极开拓东南亚图书市场。目前,广西的出版业已经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化企业,使出版业更具现代经营理念的特征,但将图书打入东南亚市场,形成规模、创造品牌并占有一席之地,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我们不仅要对东南亚的图书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做好市场和选题定位,制定严密可行的图书出版营销策略;另一方面,政府和新闻出版相关部门应实施相应的措施支持和帮助出版企业,使图书“走出去”。如组建专门的对外图书出版机构,向出版企业提供最新的国际动态及图书市场信息,对出版单位的对外出版物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预测,联系、组织东南亚各国开展国际性的书展、版权贸易洽谈会等;加强“外向型”出版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国内出版人员到国外学习、调研,培训以及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等等。
只有政府和出版业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能力和优势,才能更好地开拓东南亚图书市场,使国内图书“走出去”、“走得稳”、“走得快”。■
[本文为广西民族大学创新项目成果,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xun-chx2009052)资助]
参考文献
①廖丽星,《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广西出版业优势与发展战略》,《学术论坛》,2008年第8期
②邓纯东,《在2010年广西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③黄健,《广西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现状与“走出去”的若干思考》,《桂海论丛》,2007年7月第4期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编辑责任和地位的话题引起了业内的广泛热议。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蒂源于出版内容质量所反映出的编辑工作的重要,以及对好编辑的渴求。内容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性科学性方面的质量,一个是编校方面的质量。思想质量就是通常所说的导向,我更愿意称之为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因为树立和传播价值观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在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的浪潮下,这两方面的质量都面临着挑战,都存在着隐忧。实际上,这种挑战和隐忧还与在新形势下社会和编辑自身对出版规律以及编辑角色的认识密切相关。
在中国编辑学会2011年举行的一次活动中,桂晓风会长在谈到编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时概括为“三大”,即“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我觉得这“三大”对我们如何理解编辑所处的新时期,如何在新时期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编辑特别富有启发性。
我们现在正处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人对我国文化发展充满更高的期待,对文化发展有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多元化中有着文化融合与文化坚守的“两难悖论”。如何在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坚守和创新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并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
大媒体格局的形成是由两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一是广播、电视、电影和新闻出版四大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融合;其二是传统媒体之间的一些界限逐渐模糊甚至打破,使得媒体间的融合和跨界经营不仅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而且成为一种新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使得彼此的长处或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各自的缺点或不足得到克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融共赢决定了它们之间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谁挤垮谁的关系,它们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侧重点不同,它们满足的是不同的受众需求,它们之间的融合使得受众的需求得到“立体化”和“一站式”的满足。
大编辑是立足大出版、肩负大文化使命、面向大媒体、放眼大时代的编辑。大编辑以出版的内容为核心,进行相关的产品线延伸和产业链延伸,进行跨媒体的生产和品牌经营。出版的核心内容经过编辑等环节以图书、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游戏、动漫甚至演艺等形式,使得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或传播。大编辑是洞悉市场、了解需求的编辑。大编辑是精于产品设计(包括内容选择设计和产品形态、形式设计)、熟悉生产工艺、善于营销策划的编辑。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产品,每一名编辑都是一个经理人,这是由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产业特性所决定的。
编辑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转型,编辑在内容的思想性或导向的把握上,要由被动的承担责任转为主动自觉的文化担当。出版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定位,决定了编辑要将原来的责任意识上升为文化的自觉意识,这是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表明,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树立和传播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一贯坚持的内容思想性或导向管理,要从一种责任要求上升为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文化意识,这关系到我们出版产业自身的发展。“文化自觉”这个词是由著名学者先生于1997年提出来的。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所以,文化自觉强调的是坚守和创新文化的主动意识,强调的是包括编辑出版工作者在内的当代知识分子在整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应该主动担负起来的责任,即主动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所要求的,所以我们要顺应这样一个产业发展规律。
第二个转型,编辑要从单纯的文字编辑,转型为全媒体编辑。编辑从传统的文字编辑转向全媒体编辑,这是几年来数字出版或者全媒体出版的迅速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在数字出版或全媒体出版形态下,编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编辑的地位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出版家刘杲先生对此已进行了清晰的论述。在数字产品形态下,对内容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在内容提供这个环节中,编辑活动起着促使内容创新创优、保证内容优秀的关键作用”。不仅如此,数字产品由于“全新的形态和全新的结构”,因此“在数字出版生成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强化编辑活动,需要编辑对作品进行选择和加工”,编辑需要“利用文字和图片,利用音频和视频,利用多媒体的综合开发,利用快速检索和广泛链接,依托互联网构建开放的互动的三维空间,提供优良的个性化服务”。有鉴于此,“如果没有编辑的策划、设计、组织、选择、加工、整合直到校对等一系列能动作用,所有资源不可能结合成为一项数字出版产品的整体,也不可能保证数字出版产品以及数字化服务的质量,更不可能有随后的不断更新和升级换代”,“数字出版离不开专业的有效的编辑活动”。[2]
第三个转型,由单纯的编辑转为一名生产经营者。随着转企改制的完成,出版行业正式变为文化产业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编辑就由原来的普通文字工作者变成了一个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产品,每一位编辑就是一个经理人。编辑不再是单纯的文字编辑,也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工作者,编辑是一个文化产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者,这是出版产业发展的要求。
编辑转型后,编辑部门职能表现为五大“中心”。这五大“中心”即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中心、版权经营中心、营销策划中心、文档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
编辑的核心职责、核心工作就是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理解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怎样为我们这样一个工作重新定位,如何来考量它的价值?回答这些问题应有跟以往不同的认识。
第一个认识,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个观点支撑一代代的编辑为文化和出版事业默默奉献。但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这个概念已经不够了,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的新任务和新责任了。出版社已经转化为企业,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编辑对内容的选择首先体现的是对其价值的判断;其次,编辑加工过程又赋予它新的价值;最后,以适当的产品形态和产品形式来传播其价值。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编辑是内容价值的重要创造者,是文化的传播者,编辑活动不仅仅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应该有更多的自豪感。这不仅要求编辑提高认识,更要求编辑有勇气,有担当起文化创造者与传播者的勇气。
第二个认识,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与经济效益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所有出版工作者都熟知的常识。但我们如何在转企新形势下正确理解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如何站在企业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用企业管理的语言对它进行解读或阐释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靠利润,但“赚钱”仅仅是企业的生存手段之一,企业还有更高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追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勇挑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第三个认识,关于常销书甚至高端学术著作和畅销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对于畅销书,我的理解是它是出版产业最活跃的分子和要素,它体现出的是出版企业的活力,是出版企业随时展的程度。畅销书可遇不可求,但是一家出版企业多少年都没有一本畅销书的话,多少年都没有产品在社会上引起大的关注的话,那么其生命力和活力就会成问题。所以,畅销书不可以没有。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常销书甚至是高端的学术书体现出版企业生命价值,也是其长期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畅销书是一个活跃分子,但如果眼睛只盯着畅销书,甚至完全依赖畅销书的话,对于任何一个出版企业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句话,没有畅销书不行,完全依赖畅销书更不行!
第二,高度重视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
选题策划首先是内容选择和定位问题,面对浩瀚无边的海量信息如何作出选择、如何进行组织建构和创新的问题。内容选择、建构和创新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出版企业践行其经营理念的过程,践行其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关于编辑加工,不仅仅是文字的修修补补,要上升到内容的创新和文化价值再造的高度。这正如出版家刘杲先生所云,“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
2.版权经营中心
图书产品的合同都源自于编辑,而合同履行的结束节点也在编辑。所以整个过程中,没有编辑的参与,就没有办法签订和履行出版合同。从谈判、议价开始,从判断书稿价值开始,到合同的签订、执行和终止,编辑必须全程参与,全程起着主导作用。版权部门则主要负责合同和版权管理。编辑和编辑部门要在版权部门的指导下来完成合同的草拟、签订、执行,从而保证所有合同的合法性、规范性以及符合出版企业的价格管理要求。编辑部门的版权经营权利与其所承担的双效责任密切相关。
3.营销策划中心
这里所说的编辑部门要成为营销策划中心,不是说要取代营销部门的工作,而是说编辑是对图书产品进行营销策划的源头之一,编辑要全流程地关注甚至必要时直接参与营销活动。编辑参与版权经营工作的时候,最清楚书稿价值在哪里,因此也最有发言权。要让产品体现价值,实现价值最大化,编辑应该有一个总体想法,由这个总体想法进而构成营销策划方案。营销部门则负有营销策划方案优化以及执行和落实所有的营销方案的责任。所以整体营销,没有编辑的参与做不好甚至做不下去。图书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产品,每一个出版社品种非常多,而要求出版社的销售人员对每一个产品、每一本书都了解得很透是根本做不到的。有编辑参与的营销策划和没有编辑参与的营销策划差别很大,它关系到出版社能不能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4.文档管理中心
编辑部门成为文档管理中心来自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版权谈判来往的信件、合同、生产各环节产生的文件、读者(经销商)反馈的信息等是我们生产活动和评价的依据,没有这些,生产活动将难以持续进行。所以文档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生产秩序的管理,是科学发展的阶梯,不是简单的管这个合同、管那个信件。这是出版社生产经营的需要。
第二是维系作译者关系的需要。新的作译者一般没有什么问题,编辑甚至可以仅凭手机里储存的电话就可以维系,但是老的或长期的作译者资源,必须通过系统的文档管理的方法进行维护。实行文档统一管理还有助于消除编辑对于文档和作译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差。有的编辑把作译者攥在自己手里,认为是自己的资源,常常导致其跟作译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版社跟作译者的关系。这是绝对错误的,编辑只是维系出版社与作译者关系的桥梁,这个关系不是编辑自己的,是出版企业的。
第三是文化建设和文化积累的需要。我们所有的历史档案,都将成为源远流长的文化,现在所做的档案管理也必将成为重要的文化积累和传承的资源。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有责任把一代代出版人所走过的历程,以档案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无愧于先人,交代于来者。
5.利润中心
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心最终要产生利润。编辑部门担负着经济效益的责任,同时企业也赋予编辑部门相应的权利。所以当编辑部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时候,企业就会以多种方式给予回报。利润中心不仅仅是指标、责任,还有权和利。
注释: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30-02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图书策划人金丽红曾说过:“做畅销书和研究畅销书完全是值得的,虽然畅销书做起来非常难,但是回报也相当丰厚,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这是图书市场必然的规律。”当前虽然畅销书已经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一个热点,但对于畅销书的概念,还存有争议。市场销售量大的书就是畅销书吗?究竟如何科学界定畅销书?要想探讨畅销书的市场运作,首先需要面对这一基本问题。
一、对畅销书概念的梳理
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畅销书,国内外业界同行及专家学者等有着不同的界定。国外方面举例如下: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EB)给畅销书下的定义是,“一定历史时期,销售量超过一般情况的书”。美国《时代周刊》(Time)、《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基本上是按照销售量来决定某本书是不是畅销书。法国对畅销书的界定,不仅限于销售量,还有其他一些规定,即由评委们一起来做一个评定,然后整体评出畅销书,并且很讲究图书品味。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销售超过一般情况,或者销售量头等的书。”
我国畅销书的概念源自西方。对于畅销书的定义,我国学者和出版工作者根据自身实践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孙庆国:“短期内销量巨大的书”。王宏:“畅销书是指根植于已产生大众文化的现代社会,在图书的零售市场中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于短期内实现巨大销量、能够辐射整个市场,并能通过排行榜对其销量进行量化排序的各类图书”。郁建兴:“具有较大销售量并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书”。高欣:“畅销书,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市场细分和读者定位,在目标读者群中实现销量的最大化。”黎波:“畅销书是指那些最大限度到达目标读者的书。”《中华读书报》总编辑梁刚建:“在一段不间断的销售过程中,持续销量达到10万册以上,通过开放、自然的市场渠道获得,并由读者自主认同、自主阅读的图书。其实质是经济、文化交融的结果。”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张文红用五个维度定义畅销书:销量(经济)维度,这是衡量畅销书最直观、最表象的衡量标准;时间维度,与其他类别图书相比,畅销书最鲜明体现“时令性”和“生命周期性”;空间维度,在空间上畅销书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某类或某本图书的代称;质量(内容)维度,畅销书制度起源不仅表明畅销书诞生机制中的“亲经济性”和“轻文化性”一面,而且从畅销书文本内容角度考查,畅销书主题内容大多呈现为“故事性”、“奇异性”、“时尚性”、“实用性”等特点,而畅销书叙事技法也以通俗易懂、亲近大众阅读习惯为主要追求;社会效益维度,畅销书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图书。
上述可见,自从出版业转入市场化以来,国内外对畅销书基本上是以销售数量来界定的;国内一些学者还体现出注重“双效衡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
二、畅销书的市场运作
畅销书背后都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调研―选题策划―作品创作―成品印制―营销宣传―渠道支持―信息反馈。通过卖场销售,到达终端读者群。限于篇幅,本文对于畅销书的市场运作主要论及市场调研、选题策划、营销宣传三方面。
(一)市场调研
哪些书好销,哪些书不好销,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首先涉及图书市场调研。畅销书的市场调研可分为策划前、策划中和上市后的调研三个阶段(高欣,2005)。
1.策划前的调研。市场走势。从市场走势中可以分析:哪类图书受欢迎但市场已趋于饱和,哪类图书有市场前景但开拓需要大的投入,哪类图书市场需要减少投入,等等。这对确定畅销书选题策划方向十分重要。
外部因素。如:国家推行某项重大政策,某种社会思潮对市场购买力引起变化,读者阅读热点的转移、消费观念的变换,社会时尚引起购买力的动机等。
读者需求。如: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目前图书市场存在哪些需求空间。要认真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以便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设计策划选题。
策划前的调研关键要与时俱进。许多畅销书的成功运作都得益于策划者与时俱进的选题思路。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学书和小说的畅销,以及后来的素质教育图书尤其是子女教育图书(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理财图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网络文学图书(如《明朝那些事儿》)等的畅销,都与所处时期读者的阅读需求密切相关。
2.策划中的调研。读者定位。主要了解畅销书选题的目标读者的文化层次、年龄、职业、地域及欣赏兴趣、阅读水平、购买动机、购买力等。这些因素对确定图书的具体设计(如封面、版式、开本、定价)十分重要。例如,《哈利・波特》的读者主体是13~17岁的儿童少年,因为它能满足这一群体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所以广受欢迎,持续畅销。
市场竞争。即要弄清所作选题有哪些竞争威胁。例如,同行在该领域的竞争实力、同类书的市场情况、图书运作中的潜在竞争者等。这些调研都是必须的,有利于设计选题时的正确决策。
出版优势。确定目标市场时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的机遇和竞争,还要考虑出版社内部的优、劣势所在。要根据本社自身性质、出书特色、销售渠道的特点等确定畅销书的选题方向。
3.上市后的调研。畅销书上市后主要了解其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读者和媒体的反应、图书的策划方案有无达到预期目标、图书的宣传方式是否有效等。通过这些调研,不仅对现有图书制定营销策略有帮助,还可从中分析权衡策划方案的利弊得失,为今后调研积累经验。
(二)选题策划
1.畅销书运作对策划编辑的要求。畅销书的策划编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编辑,而是需要对策划图书作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准确定位读者对象和选题特色,筛选作者并参与提纲的拟订,帮助和督促作者写作,还要实施图书品牌、市场宣传和推广等一系列营销策划。在畅销书的运作中,策划编辑敏锐的捕捉选题能力、高超的社会公关能力、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以及优秀的市场营销能力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丽红认为,这一环节的智力投入最大,需要下功夫去挖掘和加工。
2.畅销书的策划运作有规律可循。有人说,做畅销书如同摸彩票,很大程度上是在“撞大运”。撞上了,便成就了一本(套)可以为出版社带来丰厚利润的畅销书;撞不上,只能说明客观实际难以把握,也就无能为力了。其实这是对畅销书运作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虽然畅销书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思潮等因素影响,但实际上不少图书是因为先引起新闻界、公众的争论或注目而畅销的,貌似偶然,却有规律可循。以作家出版社策划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例(张胜友,2007)。最初该社策划编辑在成都的《都市晚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高中女生刘亦婷毕业后同时收到美国最好的4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用全额奖学金邀请她去读书。而这个女孩很为难,不知去哪所大学好。她与家长、同学、老师、亲友一起商量,最后决定上哈佛大学。而且这个女孩来自于一个重组家庭,父母离异。策划编辑一看到这个消息,就产生了可以做畅销书的想法,马上与刘亦婷母亲联系,商讨如何做这本书。为什么要做这本书,策划编辑分析这本书的卖点和市场所在:父母离婚往往给孩子带来伤害,孩子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孤僻、扭曲,成绩急剧下降;刘亦婷的父母离异了,她不但没有受到伤害,反而还健康地成长,而且成了高才生。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作。策划编辑当时同作者商量时就谈到:作为母亲,应当怎样更关爱自己的女儿;作为亲生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如何;作为继父,怎样完成这个职责;作为老师,如何尽量减少学生在心灵上受到的伤害;作为同学,又怎样对她进行帮助。将这些思路集中一起,就发现了市场卖点:离异的家庭会买来看,为什么人家离婚后孩子不但没受伤害,而且成长得很好;而没有离异的家庭也想看,人家怎么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作为中学生也想买来看,怎样对待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如何出国深造。可见,畅销书需要被发现,畅销规律值得探索;要下大功夫去做,绝非简单从事就能成功。
(三)营销宣传
说到宣传,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炒作并给以贬义。实际上,宣传对书而言就是一种告知和服务性的工作。金丽红认为,任何一个出版社都要把做畅销书当作课题来做,要研究;宣传是很必要的,不能当成炒作;宣传技巧也很重要。畅销的秘密在于宣传,畅销书的宣传本身也需要策划。三石说:“图书的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运作过程。图书营销系统应贯穿于信息、选题、组稿、编辑、价格、设计、纸张、制版、印刷、渠道、运输、宣传、销售、促销、信息反馈等出版系统流程。”畅销书主要做的是营销宣传,甚至可以说营销宣传是畅销书成功的关键。比如《哈里・波特》,出版商统一规定在某年某月某日凌晨某点全世界多少个书店要卖此书,给读者先造成悬念。当然要提前10天和商、书店等签下“军令状”,必须在什么时候才能卖这本书。到那天早晨,店员们有的扮成巫师,拿着小神灯……这是一种硬性的宣传策划,却达到了预期效果,因为它非常有特色。再如,作家出版社选择在2000年零点出版发行《智圣东方朔》,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就突破了之前的签售、演讲等传统方式。这些都是事先的营销宣传。还有一种事后的营销宣传,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最初没做什么宣传,后来就有报道说中关村每一个被辞退的雇员都会收到这本书,这种“后发制人”的营销手段也非常有效。
畅销书的营销宣传还要善于“借势”。《谁动了我的奶酪》封底上有一段话:全世界头号的、前百位的大的企业的CEO都对这本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个人只有一句,一目了然。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一个很浅显的、带有点寓意的故事,以一种很容易让人接受的形式向人们指出应该适应变化、迎接变化,才能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生存点这样一个道理(金丽红,2007)。
畅销书的营销宣传更要重视市场细分。畅销书往往都有自己的目标群体。谁都可以看的书,谁都不会去看。韩寒《三重门》用高中生的眼光和心态来观察、描写高中生的生活,中学生看了后就感到很亲切、很可信,特别喜欢。白岩松《痛并快乐着》读者多数为青年人,大学生尤其多。崔永元《不过如此》的女性读者居多,且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岁。笔者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畅游海洋科普丛书(10册)”读者目标定位中学生。据说国外还有一本专门给17岁孩子办的杂志《十七岁》,发行量也非常大。其实,做畅销书注重市场细分,就是研究目标读者群体,即把读者群体加以细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
三、结语
畅销书的出版运作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发现并把握规律,建立成熟的畅销书出版运行机制,可使出版社自主出版一系列畅销书;出版社的书畅销后形成品牌,又会带动其他书的市场,从而迅速增强自身应对业界竞争的实力。因此可以说,畅销书既是出版社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出版社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标志。出版社要努力去做畅销书品牌,力争“在优秀的前提下畅销,在畅销的基础上优秀”,实现双效共赢。
参考文献:
1.金丽红.畅销书策划与经典案例分析.省略/techforum/content/476/1/262.shtml,2006.1.16
2.张胜友,梁刚建,金丽红.畅销书及其运作机制.中国图书评论,2007(4)
3.高欣.论我国畅销书的市场运作及其机制革新.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4.金丽红.关于畅销书的一点看法和做法.big5.省略,2010.
4.吕晓东.畅销书是这样打造的.新闻出版交流,2002(9)
5.刘京京.如何做好图书的策划工作.出版参考,2004(3)
6.陈颖.畅销书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4
7.张玉.畅销书何以畅销――畅销书构成要素刍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8.孙利军.畅销书及其运作机制初探.国际新闻界,2009(3):94-97.
这次实习主要是想通过此次的营销策划实训,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实际(或自主创业主题)的营销活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营销活动进行策划,形成方案或策划书,全面提升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营销策划的具体方法与程序;熟练掌握和运用策划创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调研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市场、寻找市场机会、优选企业目标市场的能力;培养学生产品策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定价策略运用的能力,分销渠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制定促销组合方案的能力以及编制营销方案预算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具备一定的策划书撰写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选题思路
这次的实训需要学生自己选定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然后为其撰写一份营销策划案。我选择的是“动感地带”的校园推广,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理由如下:
1“动感地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觉得写完全嵌入我们生活中的比写离得太远的那些商品企业要更有现实意义;
2“动感地带”每年9月份都会在各大高等院校举行优惠办卡活动,主要面向新生,这是个很好的策划机会;
3“动感地带”方便调查,进行市场调研,因为用户基本遍布校园,网点也离我们非常近,这样节省了很多的路上时间;
综合以上三点,我选择了“动感地带”。在确定题目之后翻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在走访了很多寝室,使用者达到了90%以上,所以材料非常广,并且很多。再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之后我初步设定了我的题目“动感风暴,起航梦想”长春首届大学生“职业化”成长训练营,也是一次校园行推广活动。通过这个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为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进行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一方面进行“动感地带”校园卡的推广活动。
三、实训过程
在进行了实训动员大会之后,大家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要选什么题材,陆续的大家进入了实训准备阶段。选定题目后我就开始到处去调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收集我所需要的种种资料,编辑打印调查问卷。我的题目是“动感风暴,起航梦想”长春市首届大学生“职业化”成长训练营。要为这个活动制定一个完整的可行的策划案。
市场背景环境分析
企业与外部环境共同形成一个大系统。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是这一大系统中的两个系统,两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产生系统效应。但从企业角度来看,外部环境这一子系统是企业不能控制的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因此,企业必须经常对自身系统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正像生态学中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关系一样,也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
外部环境变化对任何一个企业产生的影响,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企业市场营销有利的因素,即它对企业市场营销来说是环境机会;二是对企业市场营销不利的因素,它是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三是对该企业市场营销无影响的因素,企业可以把它视为是中性因素。对机会和威胁,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才能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
动感地带的特点分析
动感地带品牌定位在“时尚、好玩和探索”,专为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紧贴潮流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设计。动感地带为年轻人营造了一个个性化、充满创新和趣味性的家园。相信动感地带将能更好地发掘后现代化消费观念,从而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拥护。美国品牌大师大卫爱格曾说过,“品牌就是产品”。的确,久负盛名的品牌就是优质质量的保证。动感地带也深知这个道理,瞄准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人市场,着力塑造属于动感地带的品牌特性,力求获得大众的认可。经过了几年的宣传推广,目前动感地带的品牌特性是什么呢?
在进行了环境分析和特点定位之后,整合了我所需要的资料,然后进行策划案的正式起稿,具体内容已经在策划书里阐述,这里不做详细说明。实训过程几乎全部靠自己独自去找去写去思考,写完策划案和报告之后我们要进行一个简单的答辩,也就是回答一些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四、策划方案
(1)、营销目标战略
首选:16-30岁,青少年学生、年轻白领
第二目标:22-40岁,年青人、上班族
目标受众的特点要做详细的了解和阐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据2009年国家人事部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12万,2008年突破600万大关,比去年增加了88万,增长率为24%,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25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3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策划主题和目标
“动感风暴梦想起航”——长春首届大学生“职业化”成长训练营
动感地带主要的业务是手机通信业务,此次主要选取长春市的10所高校,具有代表性,基本达到了范围覆盖要求。在来年的9月份进行,主要是为了向大一新生推广。
将“动感地带”的品牌打入新生群体
让新生通过我们此次的活动,对于动感地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所以经营的各项业务,都对新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新生知道这个对他们有用,体现了动感地带与我们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中国移动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全新的校园营销渠道体系,使目标客户和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亲身体验我们的活动
目前各个大学已经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一环节,职业成长”已经成为校园标志性的主流文化,此次活动从大学生“就业难”、缺少工作经验的角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实习培训的机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科学的职业化成长平台。进行职业能力强化训练,弥补大学生从学生向公司职员的身份转变过程中缺失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把握自我,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素质基础。
(3)、媒介策划
“动感风暴,起航梦想”活动宣传立足校园,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宣传,配合传统媒体吸引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主要分为社会宣传,校园宣传和网络互动。
社会宣传----长春日报各大高校校报电台
校园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站,社团活动消息
在校区各大宣传板上张贴宣传海报
在图书馆宿舍楼等学生活动密集的地方发放活动传单
网络互动
1、通过网络方面(如QQ群,校内网,天健网,豆瓣,五年四班)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在公司网站上滚动播出活动的最新信息;
3、在公司网站开通就业论坛,学生注册为会员后,可以在这里文字和照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4、建立校内“动感地带”QQ群,学生在这里畅所欲言,讨论就业的有关话题。
(4)、推进计划
建立校园销售体系,面向中国移动所有在校学生,提供规范、便利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的实体网点;增强动感地带客户品牌归属感的综合服务与体验场所;
(5)、组合策略
抢占市场
超前的创意活动,高密度的参与人群,良好的校园宣传形式,将会使“动感地带”新业务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并占领大学市场,也将进一步夺回因对手而失去的市场份额
企业形象
在此次活动中,中国移动(长春)有限公司将提供学生们渴望的就业岗位,这样既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反而会提升企业在大学生心中的形象和企业的责任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品牌建立
虽然移动把“动感地带”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但在目前的大学市场,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对“动感地带”品牌的建立进行不弃余力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动感地带”价值及功能,从而在学生中起到真正的品牌效应。
宣传范围
随着长春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春各大高校的学生手机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升,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了。此次活动由于涉及到大学及周边的中专院校,因此对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也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品牌忠诚
策划在中国5000年前就有了,古代叫“谋略”,现在逐步叫“策划”,诸葛亮就是一个伟大的策划大师。那么“策划”是什么呢?
策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策划综合运用了哲学、物理科学、数学、历史、经济学、军事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也就是说策划是一门办事的科学和方法,花小钱办大事、小人物办大事、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等一门方法。策划的本质是刻意创新、锐意求变,策划的灵魂是灵活多变、不受拘束。
策划按大小来分类,分别是:术策划、略策划、局策划、道策划。道策划是最高境界。
术策划也称战术策划,就是针对某些事情采取一种方法,比方说资本策划、广告策划、营销策划、媒体策划、人力资源策划、管理策划、节庆活动策划、会议策划、图书策划、影视策划等,这些策划都要采用一定的战术。
略策划也称战略策划,人们常提到战略规划,其实应该是策划第一、规划第二,策划是解决市场需求问题,而规划是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战略策划就是制定中长期一个花小钱办大事、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方法。
局策划也称做局策划,大到国家局,中到企业局,小到个人局。国家沿海城市要对外开放,小平同志在南海边划个圈,就形成了一个对外开放的大局,振兴东北、西部开发等都是国家经济布局;企业有好多种产品,主打哪个产品,打哪个市场,比如说海尔有冰箱事业部、空调事业部、电视事业部、手机事业部等,市场又有东北市场、华北市场、西北市场、华中市场、华南市场、国外市场等,那么企业就要考虑哪个产品在什么时间里主打哪个市场,这就是企业布局;个人也一样,学业、事业、婚姻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布局。
道策划是策划的最高境界,“一国两制”四个字解决了香港、澳门等问题,“和谐”两二字能让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等都能和谐相处。
策划境界三重天:
二、策划怎么做
无论是术策划、略策划、局策划、道策划,还是政治策划、外交策划、军事策划、资本策划、广告策划等,这个策划该怎么做?有句话――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什么策划,都有一套很规范的科学方法,学会了这种方法,就知道策划该怎么做了。
第一步、目标预期
目标预期根据主题意识、辩证求解、有限合理等来制定。
主题意识就是策划者必须弄清委托者本意主题及要求,确定主题时避免同一化、扩散化、共有化三种倾向。
辩证求解就是策划以“实现目标”为一方,以“资源环境”为另一方,寻找二者捷径的工作过程,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有限合理就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约束的限度内,适于达到制定目标的行为方式。
第二步、信息收集和处理
信息处理是策划前期的重要工作,包括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在企业策划中信息收集和处理表现为市场调查、环境调查、消费者群体调查和竞争对手调查等,只要掌握了完备、全面、足量、准确的信息才能为创意决策的科学性、艺术性打下基础。
信息处理中强调亮点:1.信息开发要现代化;2.推理方法要科学。
信息推理从逻辑思维角度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第三步、信息诊断
信息进行分析后还要进行诊断,就是诊断这些信息对这个项目策划有无价值,要策划这个项目,信息必须是有价值的、能有用的。
信息诊断的主要方式有整体诊断法、专题诊断法、图表诊断法、演绎诊断法、试验诊断法、因素诊断法、归纳诊断法、综合诊断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
第四步、生产创意
创意者要具备的十个条件:
须有“即刻反应”能力、须有卓越的图形感觉、须有丰富情报量、须有思路清晰的系统概念、须有“战略构造”能力、须有敏锐的“关联性”反应力、须有丰富的想象力、须有丰富的感性经验、须有“多角度”的思考、须有“同时进行多种工作的能力”。
创意思维的五大原理:
・综合择优原理
在策划过程中能从众多选择中综合择优,使策划整体功能最优化。
・移植原理
从大量相似中找到为己可用之处,如“看板管理”办法的产生。
・组合原理
创造性就在于系统要素的重新组合之中。
・逆反原理
懂得运用逆反思维看待事物,创出自己的特色。
・非系统原理与裂变原理
创意智慧也可以裂变产生更多智能。
第五步、制定策划计划
1、方案名称――策划书名称简单明确,立意新颖画龙点睛。
2、项目成员――说明负责策划的单位和重要策划实施人状况。
3、策划目标――目标表达突出创新准确,尽量用标准,规范的专用名词。
4、策划内容――包括策划起因,基本宗旨,问题与机会及创意关键等。
5、费用分析――最好列表说明实施本策划所需费用细目及其依据,排除预算进度时间表。
6、参考资料――列出完成本策划的主要文献,如报刊、杂志统计资料等。
7、注意事项――列出保证策划方案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其进行演技设计。
制定策划计划的方法:
第六步、答辩与动态修正
从策划到执行应注意三个问题:
1、专家类型
根据策划任务特点来邀请专家,要努力配备各方面、各阶段专家,集百家之长。
2、群体规模与群体行为
策划专家群体由策划的复杂程度,信息交流的难易程度及项目投入决定,群体行为指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的情况。
3、意见综合与修正
将专家的不同意见程序化、规范化,可运用一定统计学原理等,当得到“是”的结果后就可以进入策划方案的实施阶段。
答辩与动态修正方法:
经验判断法、数学方法、试验法、物理模型分析、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局部运行、专家评估法。
第七步、策划方案实施
方案执行:
策划方案实施时应从构思到行动、终结都不断检查总结,落到实处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与深入。
落到实处:
1、如果策划人不是执行人,那么方案的执行应该能够贯通策划者的核心理念和策划意图。
2、策划人不是执行人就需要一个联系彼此的协调反馈小组。在执行中策划人应有一工作小组进行跟踪服务,特别的情况下,执行过程中还会产生饭变形式,一次、两次……N次直到达成目的。
策划方案实施的方法:
个人执行、区域协作、协调执行、集中执行、专项执行、曝光执行、内部执行、联合执行。
第八步、效果评估与反馈
1、策划的效果评估
・投入产出比
・性价比
・多目标
・社会效益
2、策划的反馈形式
・正向正反馈
・负向负反馈
・正向负反馈
・负向正反馈
3、反馈监测功效
・战场监测
・广告效果监测
・市场效率监测
・政府效率监测
・腐败监测
4、反馈监测标准
・独立性
・权威性
・实时性
・公正性
效果评估和反馈的方法:
自我评估、专家评估、同事评估、下级评估、考试法、两两对比、模糊评估、用户评估。
三、策划领悟――心中有剑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同样,策划不是万能的,但有时没有策划也万万不能。
而策划要做到心中有剑,那就已经领悟策划的奥秘!
世界上最精彩的策划往往是策划大师独创性智慧的蒸发升华,因此,一个真正的策划人不但要“手中有剑,更要心中有剑”。策划人如果只能手中有剑,不“修身养心”,以静制动,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不变应万变,性命双修,“手中之剑”也不会发挥最大的“力”。因为只有“心中之力”方能直通智海,“直通宇宙”,最广宽,最深厚,才有用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