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7: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篇1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 words)

篇2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点,小学教育有着其教育的特殊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些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学生,这就需要对他们特别对待,不要认为教师就是教师,只是为了教他们知识而教,其实这些学生就像教师的每一个孩子一样,要用心去教。我想一个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十分重要。在小学教学中更要有教师细心耐心地去教他们,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只要教师是能做到理解学生,与学生用心沟通,相信一定可以教出好学生,只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亲人,是可以相信的人,他们就一定会听教师的话,配合教师完成教育工作。

小学生在很多时候是顽皮的,特别是当他们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就更不会愿意去配合教师,这时教师就要学会去原谅学生,理解学生,去接纳学生。这样反而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关心他们的,是理解他们的,会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例如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小组作业,在一个小组中有两个学生因意见不合,闹了纠纷,这时候我不会判定谁对谁错,只是告诉他们,他们是好朋友,要互相理解和原谅,他们都是教师眼中的好孩子,让他们自己感到羞愧,这样他们会认为教师是喜欢他们的,他们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师生间要传递着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多种抽象关系的意向。

篇3

阅读是语文学习水平升华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并且在读中能够体会文中的情感,能够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把握好文章的主体,明白创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怕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而整堂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不高,无法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熟练掌握字词句的内涵。

1.2.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与生活相联系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不同,其与生活息息相关,即在生活中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与生活隔阂的模式,将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纵观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知识的融入非常有限,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语文学科知识无法深刻的理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由于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且对生活中的人和物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生活常识,就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第三,教学方式过于枯燥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同时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又增加了教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小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唱读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课文朗读教学过于随意性,且教师还不能及时予以学生更正。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重视起来,同时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自身阅读时与教师范读时存在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差距,同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4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主学习意识差,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紧跟教师思路和课堂进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片、视频、歌曲、演讲、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导入文章内容,使学生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发现和探索文章中蕴含的美。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课堂也逐渐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味盎然、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文章的辞藻美、意境美、形式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课堂导入形式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

三、拓展课外阅读,写作读书笔记,培育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首先,开展课外阅读,在优秀书籍的熏陶中,陶冶情操,认识美、感受美。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讲到“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读书,读好书,健康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涤荡人类的灵魂。书中唯美的描绘可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培养他们的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在真、善、美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中,我们可以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健康的思想净化灵魂,高尚的品德陶冶情操,从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仿写、续写等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锻炼文笔,挖掘美、创造美。课外阅读后,要培养学生进行及时记录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思考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仿写、续写等,能够让学生细致入微地感受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在词语运用、段落安排、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巧夺天工。在模仿文章手法的写作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和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篇5

二、创新人格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调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之间情感最佳融合境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诱发因素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性格、能力、意志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有所发展、进步,让每个学生的进取精神、意志力、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都能在课堂上得以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使学生的情感在一种乐学的情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升华。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具有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学科来说,教师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情感丰富,教师正确的情感引导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学习、对课堂、对生活充满热爱,能够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文学素养。

三、课堂教学要充满人文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多设计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要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可以完成的题目,以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让他们在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另外,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有人说,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中的40分钟。作为教师,每一堂课上都应该考虑是否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生命里的这40分钟过得充实、精彩。只有让语文课在充满情趣和关爱的氛围进行,才能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意义。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后,能表达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意识地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丰富自己的视野。在口语交际中,要培养学生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的态度,注意表达时语言要优美,要尊重、理解对方。总之,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才是充满了活力的教学课堂。

篇6

2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保障

教学有成功的方法,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也讲究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江苏洋思教学模式和河北衡水教学模式就不同,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和安徽毛坦场中学教学模式就不一样。我们强调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因地制宜,能因材施教,能让师生如愿以尝。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特点。只要小学语文老师善于把握教学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一定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

篇7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作者:林敬琦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8

第二,要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在课堂上所讲到的新知识中,大部分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就非常有限,这对现在的学生能力的提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书本中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扩展和深化,设置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讨论需要在突出重点的时候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重要问题,突出重点。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在教学内容扩展和知识深化的时候

虽然课堂教学应该按照教学大纲严格来执行,但是这不是要教师照本宣科,完全地按照课本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应该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扩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

3.在学生的认识普遍出现偏差的时候

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学习活动而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个机会,将它扩展成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时候

学生自身的知识及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制约和影响的因素,学生有时可能不能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既不能逼着问学生,甚至嘲笑学生,更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个组织同学进行讨论的好机会,应通过集合学生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自主解答。

5.当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充分打开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想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中心。如何建立高效课堂,并且保证学生有一整节课的清醒和亢奋的思维,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捕捉,巧妙地设置讨论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将学生思维推高,让学生走出思维的低谷,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三、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课堂讨论应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既能有新鲜感,又能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下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合理地分组,让思维活跃度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针对问题互相沟通交流。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参与讨论,对学生提出建议及指导,确保讨论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在讨论后,教师应该组织各组学生进行辩论,让中和的思想再次全面化,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小组讨论的缺陷。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讨论氛围

篇9

经过一些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是秉承这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成为教师座下的倾听者,难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只能被动的受教师控制。而教师也只是单纯的以分数的高低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大部分的学生都难以对学生产生兴趣,视教师为猛兽,师生关系一度紧张,而语文成绩更是难以提高。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小学语文教学同情感教育的联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彻底落实语文教学同情感教育的有机整合。这主要是取决于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之于有效的推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的激发功能,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对语文产生兴趣,继而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关心学生,体贴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将教学的责任感感染学生,以此强化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在教师的呵护下提高语文成绩。而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视为累赘,就只是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变化忽视,那么很有可能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变得僵硬,教师与学生产生隔阂,学生只会消极的对待语文学习。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所有的学科均带有着一定的情感性,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往往是情感为主导,故而在学习语文时,一般会以自己的喜好而进行学习。故而,小学语文教师更应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丰富的情感教育去教导学生,对小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善意与关心,让他们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

二、情感的总述与内涵

情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它深深的根植于人的意识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有着理智性、社会性与易变性等特征。情感所具有的特征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好变化。故而,在基于学生的情感的基础上,语文新课程的设计要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相结合,遵循语言学习的管理,在最适宜的程度上与每一个学生的要求相吻合。因此,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学生的情感必须要重视,如此方能创设和谐、科学、轻松的语文课堂。

三、情感教育投入于小学语文教学

在教育过程必须要将情感教育纳入,让情感教育变为教育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情感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关心着学生的态度变化,情感化与情绪化的方向,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以下就是笔者自身的一些建议。

1.落实情感课堂教学,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是语文教学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亦是首要任务,而重视学生的情感同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更是重要措施。故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备课时,不但要将所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划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的将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当然,除了这些,教师还需要将课文中的中心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落实情感教学是教师让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上课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多多给予“很好“”很棒”等话语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肯定。而在这样具有情感的、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成绩。

2.完善课堂教学方式,诱发学生情感

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要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将情感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在不经意间向学生进行情感的传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表演、成语接龙、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形式来活跃课堂,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情感。当然,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德智发育等方面,要实现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篇10

(一)创设教学内容情境。口语交际训练要根基于教材内容,更要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可爱的动物》一课,除了根据教材让学生谈论养过哪种小动物,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及原因之外,还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课下观察一种小动物。观察之后再引导学生在课上谈论小动物的特点,饲养方法,学习经验及动物学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学生生活情境。信息猛增,电话、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处于地球两端的人近在咫尺,人与人之间交往之密切,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在此占了绝对比重。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问路、购物、打电话、餐厅会话等,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真实、有趣。

(三)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根据时代主题和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或不良现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态度。如利用PPT展示路人甲随地吐痰的情境,让学生与“吐痰者”对话,使吐痰者懂得吐痰与疾病传播的关系;创设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患者的情境,让学生与医护人员对话,感受并学习医护人员为救死扶伤而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等。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教学的成功还应特别重视交际氛围的创设。课堂气氛即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气氛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口语交际的产生是“情动而辞发”。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交际情感易被激发,能言善道的孩子更为侃侃而谈,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产生倾诉需求。反之,口语交际的话语权则会集中在个别优等生,大多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言为心声”。

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储备、思维习惯的不同,使其表达的能力、方式和内容不同,有的孩子应对自如,有的唯唯诺诺;有的观点符合主流,有的思想偏激出格,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在包容理解的氛围中进行,使敢于超越自我、突发奇想的孩子同样能得到嘉奖,锻造出富有个性的孩子,使口语交际教学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