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理在校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7: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在校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在校个人总结

篇1

1.在校护生职业防护现状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设置与护理职业防护相关的课程[1]。有关文献报道88.2%的学校尚未开展护理职业防护课程,11.8%的学校虽做过专题讲座,但并未全面、系统的讲解“护理职业防护”的知识。教材缺乏相关的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将有关新知识引入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的防护知识不足;护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对护理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医院和社会对防护知识的重视也不够[2]。调查对象中,22.7%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护理职业防护”[4],特别是“标准预防”等有效的防护理念严重欠缺。

2.原因分析

2.1 基础知识不扎实

刚接触护理基础操作的在校护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思维简单,缺乏评判性思想,主动观察能力弱,遇到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老师,或自作聪明自行处理事情。如遇到针刺伤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师,就会自行错误处理。

2.2护理操作不熟练

护理操作动作慢、不熟练,疏忽遗漏。如抽吸药液时,抽吸手法不正确,导致药液飞溅;注射排气时,不固定针栓,针头脱落飞出伤人等。

2.3护生角色适应不良

踏入基础护理操作实训后,面临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实验器材,产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不能适应从课堂理论学习到的实践操作的角色转变,心理压力大。专业知识不熟练,操作解释欠缺,与人沟通技巧不全面,未请带教老师补充加以沟通。

2.4 护理职业意识淡薄

有些在校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后,发现护理工作又脏又累,工作琐碎且工资待遇差,对护士职业的满意度大大降低,而致情绪低落,不安心学习专业知识,容易烦躁或激动。

2.5 法制观念淡薄

在校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涉及到的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较少。护生在操作练习中,由于护理对象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所以,护理过程中往往忽视“病人”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和自由选择权等,法制观念淡薄。

3.防范对策

3.1 对护理教学老师进行评价考核

实行教师聘任动态管理,学院与医院科教科、护理教研室配合进行考核、评聘、聘任,共同做好每2年1次的护理教学教授、副教授的评聘工作,聘任从事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多年,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临床应变能力强,带教经验丰富的副高职称以上的担任护理教学教授、副教授;护理教研室组织对护理教学老师进行定期评价考核,综合考评最低者给予取消教学资格。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教学管理好、综合考评高者每年教师节评选为“优秀老师”并给予表彰嘉奖。

3.2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因此,我们应该让护生了解职业防护的含义,懂得职业防护、安全工作的意义,有尊重生命、负责任的价值观,教育护生更新观念,转变只注重保护患者,不顾个人防护的做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自我防护知识。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实践教学改革,确立护理实践教学目标。首先要让护生了解本职业潜在的危险因素,培养按规范操作的自觉性,其次要从接触实践教学课程的第一堂课开始,就向护生强调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将职业防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项指标。

3.3修定教学目标、调整学时比例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完成原有专业教学目标外,增加职业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的教学,使护生获得职业防护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养成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增加职业防护教学学时,如:人学教育中渗透职业安全防护内容、请医院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授医院环境管理和职业防护措施等。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使护生充分认识到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危害性,适当增加临床护理职业防护案例,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实习生职业危害案例分析、讨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案例情景设置、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进行职业防护技能演练。使学生掌握职业危害的种类、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预防的方法、暴露后的处理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逐渐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护生进人临床前做好职业防护的准备。最后,设置一些意外伤害情景,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保证人人过关。

3.5 强化实习护生的法律意识

要求护生在平时操作联系中能做到谨言慎行,自觉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护理职业意识,不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真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护士在医院工作中也面临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仅靠在学校学习到的那些护理专业知识已不能很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5]。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中,还没有独立的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在临床实习和毕业后到临床工作时,没有职业防护意识,更缺乏防护知识。为了使护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及早在学校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迫在眉睫。在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知识,很容易使学生接受,学生对学习基础护理技术这门专业课很感兴趣,在学习该门课时灌输职业防护,使学生在掌握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9,16(8A):8-11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 ,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篇2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大二大三护理专业大专学生500名,年龄19~23岁,有3名男性,其余均为女性。

(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内容主要涉及对专业及从业的认识,共9个问题(均为单选题),运用半封闭式无记名问卷法,先向护生讲清填表注意事项,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刻收回,共发放500份问卷,逐一审查,筛除未完成的问卷4份,有效问卷496份。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比例并按照题目类别不同分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对于大专护生对所学专业信念及未来职业追求方面(涉及1―6题),见表1。

(二)对于大专护生对自我素质认识及要求方面(涉及7―9题),见表2。

三、分析与讨论

(一)针对护生专业及未来职业信念方面

从1―6题的相关比例数据看出,护生中有将近一半出于就业来考虑选择自己的高等教育专业方向,实际为追求理想的并不多;在校期间护生可以在不断接触护理专业知识中达到逐步提高兴趣的目的,但仍能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左右;被调查护生多数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楚目标的不到1/3,出于模糊地带的学生仍然较多,缺少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眼光仍比较狭隘,从中体现出护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性,择业观念有待改进。

(二)针对护理学生素质方面

从7―9题的数据看出,在被调查的护生心目中位列第一位的仍然是自身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一定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方面学生普遍认为不能成为他们所考虑的护理最需要的素质,也有的认为是自身外在及个性品质;问及自己在校期间最希望提高及自身最欠缺的与前题基本对应,体现出了学生对于自我认识定位还是十分清晰,在实际与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学生在校的短暂两年时光,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目前对策及改进方法

(一)针对加强护生相关职业信念方面

1.目前我系已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1)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不间断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安全防护、校园主人翁意识培养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天使风采系列大赛”(护理礼仪、护理操作、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平时管理加强培养护士素养,使学生能以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为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护士作好准备。

(2)大二时期护生开展贯穿参与“天使风采”大赛,有意识在学生实习前开展相关职业指导讲座,邀请相关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开设实习前相关讲座;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提前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加强实习前指导工作及技能训练,引导护生学会自立,帮助树立信心,为后一年的就业铺垫。[2]

(3)大三实习生的管理引导应保持时时远程监控,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的专业信念,尽量减少医院及社会给护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恰当安排有条件回校的优秀实习生面向低年级护生开设经验交流会,及时解答在校护生的困惑,达到双向沟通目的。[3]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生举行“护士帽授帽”仪式,增强她们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

2.除以上,建议在提高高职护生的素质方面还可以加强如下

(1)面向全体新入学护生集体颂读“南丁格尔誓言”,提升专业意识;实施“零距离”入学教育,第一堂入学教育课将护生带到临床教学医院;通过“身边人”使护生更明白护理专业学习的真正意义;请一位护理临床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现身说法对护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并提出对新生的希望和要求;播放自制专题片,该专题片可以包括以下内容:①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生平事迹介绍;②中外护理事业的发展简史;③国内护理行业的现状及其与困外之间的差距;④专业课程介绍,毕业后就业前景展望。[4]

(2)以政治辅导员为对象,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对护生未来从事的护理职业进行详细的职业描述,充分借用职业测试软件或问卷对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质进行简单摸底,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劣势,避免客观原因导致专业选择不当的遗憾。

(3)贯穿整个三年学习过程,尝试让学生寻访已在护理行业工作较长时间的护理工作者,用自我的方式与其交流心得汇总成文字及幻灯材料开设主题交流班会及系部学生大会,获得护理职业心灵的释放。

(4)最大程度发挥护理教师及所属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对护生的影响力,在平时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过程中,接受先进的护理哲理,使护生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热爱护理专业。

(5)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牢牢把握好“护理荣誉感”这个主线,帮助学生对护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其兴趣。

(二)针对在校护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

1.目前我系已采取的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护理专业技能素质:把加强护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培养护生实践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在课时和课余时间到市区医院、社区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和到生产实习医院顶岗生产实习等,保证护生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临床见习及生产实习。

(2)我系在开展的辩论赛、护理礼仪操作大赛中,融入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增加“护理治疗性沟通示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内容,让护理生自编自演“护患沟通”情景小品、角色扮演等,培养护生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护生职业适应能力。[5]

(3)关注在校护生的心理动态跟踪,发挥好“心理健康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培养正确的处事态度,为提高未来职业环境所需的抗压能力打下基础。[6]

(4)教学中让护生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关心体贴语言及安慰性语言,借助镜子、留影和他人评价等方法进行自我调整,课外我系设立“护理礼仪督导队”,通过护生自我督促;开展“护理学生礼仪风采大赛”,树立护生心目中的礼仪形象典范。[7]

(5)在三年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中,贯穿对护生“五心”教育;培养护生学习自觉性,提升其逻辑思维、判断、创新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2.除以上方面,建议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加强

(1)加大对护生的职业教育力度,使职业指导与职业态度教育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以满足护士职业形象的要求。

(2)进一步扩大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数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3)将沟通能力纳入专业考核中,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考评中占一定比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恰当的护患沟通。

(4)可组织观看电视录像“护士的职业行为规范”,为应聘做好充分准备。以护士的行为规范为主题,定期举办护生职业礼仪素质培训班。

(5)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护生三年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多激励性语言、肯定性评价,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

(6)面对医疗这一高风险职业,护生必须涉略相关护理临床的法律知识,适时提高自我的维权意识、极强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校期间因注意加强护生的体质锻炼,实习期间让护生书写“护患交流记录”,锻炼其交流及书写能力。[8]

护士的角色是“白衣天使”,高职护生的培养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校期间注重护生职业信念的积极引导,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校园护理职业文化的影响力,全面提高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软硬实力,帮助其成为日趋激烈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于梅等.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8):7-9.

[2]刘登蕉.校园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5-26.

[3]章雅青等.加强医院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职护生职业素质[J].护理学报,2009(2):18-20.

[4]张生皆.高职护理“零距离”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6):1687-1688.

[5]马静洁等.角色扮演法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7(27):60-61.

[6]戴肖松,等.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6,4(41):347-349.

[7]李艳霞.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提高高职护理生就业竞争力[J].时代教育,2008(6):99-100.

篇3

珍贵的三年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感觉非常有必要将这三年所学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

本人从XX年进入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就读护理学以来,积极地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认真工作,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也有过无法补及的过错。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我充分意识的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当我们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发现临床护理和我们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还是存在着差距的,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应具备有受伤观、爱心、奉献精神等。无论如何,在过去在校学习的几年是我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目标,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经历成长磨练的阶段。在其中我曾经努力学习护理相关知识,担任班干、社团干部和舍长时工作认真,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也荣获奖励;可其中我也迷糊过,踏上过错误的路,但是我一直都在悔悟,它使我拥有动力更努力地完善自我,改正不足,让我的人生更充满信心与动力。

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我给我个人的自我鉴定:在思想上,认真学习,积极向上,要有勇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团结同事,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不断扩展自我的知识面,提高自思想文化素质;在工作上,我一定能做到对待患者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不迟到不早退,认真仔细做好每一项工作,善于工作总结,向护士长及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条理,严谨生活态度和作风,丰富自己的阅历。让自己所学的护理知识充分运用到临床上,为病人更多的服务,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人生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完善,争取克服一切的不足,努力奋斗,朝着目标,做好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我相信只要努力与付出自己一定行!

篇4

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了大量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成果。但护理专业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职业流失率逐渐升高的专业,无论是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还是在校护生的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都不多见。因此,本文对专业认同的概念、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的必要性、专业认同的现状和研究方法、影响专业认同因素等方面综述如下:

1.专业认同的概念

专业认同目前并没有非常明确和统一的定义,有学者指出专业认同是指从事某些特殊的专门技术人员(如教师、医护人员、工程师等)对所从事专业的认同感,它具有与之紧密联系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是个体与该专业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1]。李斌[2]指出,初次思考、选择专业、大学期间、初次择业、初次工作、再择业、晋升职务及职称等关键时刻组成了专业认同发展的整个过程。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并希望积极主动地钻研,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特点,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本专业的领先者和成功者。

根据以上描述,笔者认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是指学生本人对护理工作的特点、规律等情况的认同状况,是自己对专业的期望、意志认识、情感、技能、自我实现等情况的主观认知。护生职业认同是学生个体与护理专业两个方面连续互动的状态与过程。有研究表明,护生专业认同的一般规律是在进入高职学院之前,大多数护生的专业认同就开始形成,并经过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后逐渐发展和巩固。

2.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护士专业认同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老年化的来临,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护理专业面临新问题:护士角色从单一疾病护理向心理支持、健康指导方向转变;护理对象从单一个体向群体转变;护理工作范围从医院走向社区[3]。护理专业领域的扩展对护士整体的素质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护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另一方面每年有大量护士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护士工作岗位。国内的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讨和思考如何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及如何降低护士的离职率,其中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点是:要提高临床护士的素质,根本的做法是要从高职院校的在校教育做起,着力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国内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要么是迫于家庭的压力,要么是就业的需要,自身真正热爱护理专业,并自愿选择护理事业作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并不多。护生作为护理专业最重要的后备力量,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天职,要求护生一方面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具备甘于从事护理事业的意志和精神,认真寻找影响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相关因素,提高护生的专业认同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3.国内外专业认同的现状

国内的学者对专业认同研究才刚刚开始,主要的研究手段为调查研究,而研究的具体内容多是局限于专业认同的某个方面,很少有大范围、多方面的研究报道。目前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我国护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而更加严重的是其中男性护生的职业认同比女性护生更低,这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国外对专业认同相比国内起步要早,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观察访谈为主进行。护理专业认同目前主要研究的是护生对专业的选择、理解和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动机等方面有了进展并得出一些结论。国外护理院校课程的设置方面与国内相比较有所不同,国外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提升专业认同感进行帮助和指导,而国内一般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4.专业认同的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护理专业认同最常见的方法是调查问卷的方法,其次是针对个人进行访谈。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公开文献中较少见到报道。

调查问卷的制定一般是调查者根据自身对专业认同的理解自行编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情感认同、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认知的理解;二是自己对未来的职业认同一般包括自身认同、职业身份认同、就业去向等方面。

5.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

5.1志愿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青少年选择了与自身兴趣爱好一致的职业以后就比较容易对职业产生长久的认同感。而如果选择的专业与自身兴趣爱好相背离,就很难长久地产生职业意愿。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在专业态度评分上明显高于由于家庭因素而选择的护生,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表明护理是其自身的兴趣所在,可以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5.2性别因素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护理工作从业者绝大多数是女性,而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康复医院往往更愿意接纳男性护理人员。有研究表明表明只有18%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仅有不到11%的男护生会把护理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男女护生在专业认同上,女性远远高于男性,这表明男性在以女性为主的领域内工作,往往承担更多的职业和社会压力,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5.3社会因素

目前国内对护士的工作认可和满意程度均不高,而很多医院护士都没有编制,在工作中护士得不到合理理解和尊重,工作辛苦而待遇不高。以上因素都导致我国的护理人员的离职率一向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护理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护士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受社会群体的影响比家人更大,护士的社会支持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有重大影响。

5.4学校因素

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人才护理方面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护理专业认同方面的教育往往重视不够。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护生对本专业课程是否认可,学校的投入程度,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专业认同有巨大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护生自身对专业的选择也比较盲目,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从而带来种种问题。高职护生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了解其专业认同的因素,培养其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和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2.1建立工学结合合作关系

要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就必须建立工学结合的合作关系。我们通过酝酿、讨论、筛选与考察,将中国人民驻漳州第175医院定为联合办学单位(以下简称教学点),这是一所医疗设备精良,医疗水平高,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在教学点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以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其次,建立临床师资队伍。选择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临床医护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成立临床护理教研室,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领会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过程,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3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办学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一学年,所有学生均在校本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第二学年,学生在教学点由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临床医护人员借助临床真实病例讲授专业课知识,边学习边见习;第三学年,学生在教学点顶岗实习;毕业后,在教学点实习见习的学生有50%以上留在该院工作。

3总结与讨论

3.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3.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核心,注重专业岗位能力的习得与掌握,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时段分割,使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早期接触鲜活病例,结合工作岗位需求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我校通过此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护理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掌握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程度,并为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从而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3.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篇6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3名,年龄20~52岁,平均(29±35)岁;学历:本科11名,专科61名,中专31名;职称:护士13名,护师41名,主管护师42名,副主任护师7名。

1.2 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在培训前后发放自制的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知识调查表,发放问卷103份,有效问卷为103份,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比、χ2检验分析受训者培训前后的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的变化。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学历社区护士培训前后综合素质认知程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综合素质认知水平及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社区护士对综合素质的概念模糊,对沟通的技巧、方法知之甚少,对社区居民实施护理较困难,开展社区工作缓慢。分析原因主要有:①护士在校仅侧重于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导致综合素质欠缺。②社区护理经验不够丰富,工作中表现出信心不足。③重视程度的影响。目前大多医疗单位招收护士,侧重于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无具体要求。

3.2 培训对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目前有研究表明[3]:护理人员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是看书自学、短期学习班、脱产学习班、脱产进修、院内讲课等,但由于看书自学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前沿性缺乏,护理人员更能够接受短期学习班、脱产学习班等形式的培训。本次调查显示,加强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3.3 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培训方法:①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内容以基础护理专业方面为基础,渐次增加独立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对每个人作为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包括自信、责任心、社会适应能力、交流能力、协调及领导能力等的培养。②在职培训。根据社区护士目前不同学历、职称、业务水平,从实际出发,缺什么补什么,制订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和验收[3]。③个案经验交流学习。每月定期利用1 h时间,在科内开展小组制讨论,每个人带有明确的目标,不单纯是业务与技术的交流,还包括社区护理管理讲演与沟通技巧以及社会学知识等方面,不断充实自己,观察、总结、改进,达到丰富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来提高社区护士整体综合素质。

3.4 重视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院应把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及时间保证,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贝冬莲.对深圳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31-233.

篇7

我所学习的是护理专业,转眼之间学生时代就要过去,我即将离开美丽的校园,走上社会,走进医院,而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

本人从XX年进入XX大学护理学院就读护理学以来,积极地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认真工作,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也有过无法补及的过错。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我充分意识的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当我们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发现临床护理和我们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还是存在着差距的,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应具备有受伤观、爱心、奉献精神等。不管如何,在过去在校学习的几年是我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目标,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经历成长磨练的阶段。在其中我曾经努力学习护理相关知识,担任班干、社团干部和舍长时工作认真,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也荣获奖励;可其中我也迷糊过,踏上过错误的路,但是我一直都在悔悟,它使我拥有动力更努力地完善自我,改正不足,让我的人生更充满信心与动力。

在日后的工作道路上我给我个人的自我鉴定:在思想上,认真学习,积极向上,要有勇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团结同事,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不断扩展自我的知识面,提高自思想文化素质;在工作上,我一定能做到对待患者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不迟到不早退,认真仔细做好每一项工作,善于工作总结,向护士长及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条理,严谨生活态度和作风,丰富自己的阅历。让自己所学的护理知识充分运用到临床上,为病人更多的服务,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人生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完善,争取克服一切的不足,努力奋斗,朝着目标,做好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我相信只要努力与付出自己一定行!

篇8

【中国分类法】:R473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当代,人们对“敬业精神”的定义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培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只重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的培养;2.课时偏少,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教育;3.敬业精神培养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4.敬业精神培养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影响了敬业精神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类学校意识到敬业精神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也进行着加强敬业精神培养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一些加强敬业精神培养的对策。但这些对策大都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提出,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未来的就业岗位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专业特点、岗位特点的敬业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亟待加强。

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进行概括。个人层面中的“敬业”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肩负着维护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任,具备敬业精神是做好医务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除了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敬业精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很多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时候将技术与人文相分离;知识与信仰相分离;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分离,重才不重德。真正成功的医学教育应该把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融合,学生、教师包括学校要认识到这样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担负着医学专业教育重任的高职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很多高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敬业精神的教育就零散的分散在各门学科,既没有系统性也没有连续性。那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敬业精神的培养,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研究问题。在高职高专的思政必修课中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敬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但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加强高职医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以高职高专思政必修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但课中涉及到职业道德中的敬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和零散。因此,首先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任课教师通过到医院进行临床调研,收集第一手的案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汇编。除此之外到用人单位进行走访,收集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敬业精神方面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护士敬业精神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这些调研资料,再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敬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编写出《敬业精神培养读本》作为课程教材的补充内容。在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只是老师进行理论讲授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敬业精神内容中的要点,并思考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该如何践行。

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护理毕业生自毕业后3年内这个时间段内发展相对不稳定,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和打算的毕业生而言,这一阶段是就业中的不稳定期。转行,跳槽,继续深造等情况比较多见,针对这个时间段,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进行调查研究。

1 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发展方向调查开展现状

本次发放问卷共10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共计890份,有效率为89.5%。本次调研中A卷针对护理专业完成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学生,B卷针对选择就业以及有其他出路的学生。结果显示,在调研人群中选做A卷的比例为33.5%,选做B卷的比例为66.5%。

调研结果总体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人数较选择就业的人数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国际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国家对于护理专业的重视与需求使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减轻,从而使一大部分学生大学教育后选择了就业。①而对于考研的护理专业学生据调研结果分析是为了得到自我提升和较深层发展。

2 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样本的整体分析并结合护理本科毕业生发展现状的实际,剥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总结发现问题的产生出主要集中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两个方面。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尚需提高。在对我国目前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的调研中,了解一些的所占比例最高为77.97%,完全不了解的占22.03%。此结果表明大家对研究生教育现状并没有深入了解,选择考研的学生认为,考研是避免就业压力改变现状很好选择。但是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这就使就业压力一再循环。

(2)考研学生压力大的问题亟待解决。调研人群中选择考研的学生考研压力程度中的人数占多数44.07%,只有较少学生考研压力轻为16.95%。而压力主要来源于考试和复习时间安排分别为47.46%和35.59%,出于经济原因的比重最小为6.78%。理本科毕业生考研时面临较大压力,如何调整好心态,高效备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在调研人群中从事省级医院的人数比例为63.25%,从事市级医院的人数为36.75%。在工作类型的选择上三甲和二甲医院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9.83%和31.62%,而私企、国企、学校、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的选择人数较少共占8.54%,选择外企和创业的人数在调研人群中为0。有统计结果看出,工作稳定是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因素,其占比例为40.17%,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分别占29.06%和22.22%。兴趣爱好和工作环境占较少为5.98%和2.5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工作稳定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②

(2)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亟待改善。在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工作持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多为57.26%,非常满意的为37.61%,而非常不满意的只占5.13%。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在选择就业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集中在一般,达到57.26%。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护理专业的就业环境亟待改善。③

3 提出建议

(1)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现状,摆正心态,高效备研。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一政策对日后的考研人数势必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该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2)完善“同工同酬”制度。虽然我国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实现同工同酬,立法上必须做到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同工不同酬”的内涵,规定具体实施办法,提高立法针对性,采用案例形式推动同工同酬的贯彻,增加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制度。④

(3)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各级政府和中央级媒体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实行同工同酬,加强执法和监管,加大惩戒力度,提高政府执法部门行政执行力,为劳动合同法保驾护航,为建设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营造氛围。

4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一方面清晰的看到了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就业与考研的不同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不同发展方向中存在的问题。⑤希望能通过本次调研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明确未来的目标,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同时对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3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3-13

注释

① 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高钰琳.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52-02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护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五年制高职护理的护生,在经过学校四年的理论学习后,面对即将下临床实习的事实,产生了较多的心理焦虑。笔者对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5年制高职护理护生进行了临床实习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以更好地了解护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5年制高职护理护生178名,全部为女生。年龄在18~20岁,平均年龄19岁。

(二)调查方法

根据同护生交谈,结合参考资料[1-3]并总结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组织护生,当场发放调查问卷178份,以不记名方式当场回收问卷,回收178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

(一)护生对临床实习的心理准备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1%(16人)的护生对临床实习有较好的心理准备。认为自己对实习医院了解教全面,对实习任务较为清晰,对自己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为满意。认为自己能够较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89.9%(160人)的护生对临床实习没有心理准备或者心理准备不充分。护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欠缺感到担忧,害怕在临床中出现差错事故,对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不自信,不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环境,不知道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等,担心不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二)护生对在校最后阶段的学习状态

46.1%(82人)护生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认真学习,认为虽然对临床实习有诸多担心,但是不能忽略在校最后阶段的新的理论知识的学习。44.9%(40人)的护生想认真上课,但是静不下心来,认为实习医院的选择、对之前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知如何下手复习、以及对实习的各种猜测和想象,使自己不能安心进行最后阶段新知识的学习。9%(16人)的护生对剩下的学习不关心,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反正要去临床了,现在所学的知识不一定能用上。从数据可见,护生对学校知识学习的态度较好。

(三)护生临床实习前担忧的问题

在下临床实习前,护生产生很多担忧的问题,排名前几位的为:64%(114人)的护生担心难以与带教老师、其他医护人员、患者或其他同学沟通相处。59.6%(106人)护生担心自我形象和言谈举止对实习工作带来不良影响。50%(89人)的护生担心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欠缺,不能胜任临床工作。34.8%(62人)护生担心来自于其他三年制高职护生和本科护生的压力。31.5%(56人)的护生担心不能适应实习环境及生活。23.6%(42人)护生担心实习太苦太累或者困难多而不能完成实习任务。22.5%(40人)护生担心实习过程中出差错事故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他还涉及如担心实习完毕后不能留在实习医院工作,增加找工作的难度(12人);担心身体素质不好,不能坚持上夜班(18人)等。由此数据可见,护生对未来的实习生活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主观心理准备不够充分。

(四)护生期望学校在实习前做的工作

护生对所担心的问题,都期望能够得到帮助和解决,最突出的几项为:74.2%(132人)护生期望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希望在下临床前将操作练习得更加熟练;65.2%(112人)护生期望举办经验交流会,从而从往届护生那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信息;同时,也有61.8%(110人)希望举办心理辅导,意识到心理作用在实习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性;接近半数的护生在人际沟通和交流方面不自信,42.7%(76人)认为需要再次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的培训;30.3%(54人)的护生认为需要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医护工作人员。由于护生了解医院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有限,29.8%(53人)期望能详细介绍实习医院相关信息。

三、讨论

(一)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

经过四年的在校理论学习,护生对于临床实习是既期待兴奋又恐惧焦虑。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临床,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顺利完成好实习任务,将真正走向工作岗位,自力更生。另一方面,离开熟悉的学校环境,进入到陌生的实习工作环境,护生在心理上角色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护生(89.9%)并没有做好这一角色转变心理上的准备。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年龄大致都在18~20岁,一直都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氛围中,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并不太熟悉,因此导致大部分护生对即将改变的生活并无充足准备。护生对操作技能、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担心,反映出护生在自信心方面的缺陷。结合本调查结果,护生在校期间,比较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心理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缺乏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恐惧。因此,在护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教给护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重视护生的心理辅导,教会护生成为一个“社会人”,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二)应对护生心理情况的对策

1.技能强化训练

针对护生担心操作技能不过关的问题,在护生下临床前两个月开始,组织护生进行技能操作强化训练,配有专业教师从旁指导,纠正护生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问题,每进行完一项强化训练,都要进行考核考试,考核过关者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训练。这样,不仅使护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减少了因对技能、专业知识欠缺引起的部分心理焦虑,同时,也提高了护生进入临床后实践操作的成功率,使患者、患者家属和带教老师满意,增强护生的实习信心。

2.进行岗前心理干预,树立自信心

端正护生心态,树立积极的态度:临床实习是护生走向社会工作的一个必经阶段,面对实习,护生不必妄自菲薄,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端正心态,利用在校期间尽量弥补自己的短处;同时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多向护生讲解一些临床实习的相关内容,以增加对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的熟悉感;向护生介绍各实习医院的环境,工作制度,生活条件等,缓解护生对未知环境和生活的恐惧、焦虑,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使护生安心并认真对待最后的在校学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实习生活。

合理选择实习医院:对于实习医院的选择,要根据护生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不要一味地认为在大医院实习才能学到知识技术,只要努力认真,肯学、肯做、肯钻研,每个医院都有足够的空间共护生学习,使护生全面提高自己,使自己技艺精湛,实现从护生到护士的成功转变[4]。同时,由于现如今的社会环境,对护生今后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实习医院,尽量不给自己留遗憾。

3.改善教学方法,增加在校护生课间见习机会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式教学”、“任务驱动”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护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加深护生对护士职业和病人的理解。护生在校期间学习期间,根据所开课程,合理安排护生进行临床见习,使护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与临床相结合,增加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护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到医疗机构进行见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熟悉医院工作环境,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4.强化团队意识,互相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良好,从团队合作中便可窥见一斑。对医务工作,是个讲究团队合作的工作,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分工不同,一起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开展一系列团队合作的活动,强化护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互相合作。

5.医院与学校灵活选拔实习生

由于医院规模、地域的不同,有的医院在选拔实习护生的时候,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比如身高、学制要求等,甚至有一部分医院明确提出只要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护生或者身高160cm以上的护生,这样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的护生失去了选择的机会,部分护生因此产生一些消极心理,认为身高是先天的,除了在学历起点方面,自己在其他各个方面很优秀,相比三年制高职或其他因身高达标入选的同学,觉得自己更优秀。因此,学校可以跟医院进行沟通,灵活选择,使医院应尽量为护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学习知识;同时,做好这部分护生的心理安抚工作。

6.模拟实习招聘

在实习医院来校选拔实习生之前,可以组织人员对护生进行模拟实习招聘。通过此种方式,让护生学会制作简历,对自身的优缺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仪态、仪表和言行举止不当的地方进行改正等,既锻炼护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又能让护生提前体会到招聘的相关信息,这样,使护生能够在日后的实习招聘或者工作招聘时更好地展现自己,缓解他们因面试而产生的不知所措的压力,或实习结束时找工作面试的焦虑。

参考文献:

[1]敖琴英,刘文捷.高职护理专业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