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从个人发展目标看,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 、“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这就是“面”;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是教科研工作的“点”。既然是“点”,那当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之“重心”,重就重在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指导,突出的是选题的反复论证;重在对其实施过程中的测试、检查;重在不惜代价组织有关人员到科研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重在总结时的分析研讨。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首先,制定科研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其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共享,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在科研小组带动下、使科研教研紧密结合。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以校为本的教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每学期确立一个“科研活动月”。每次活动设立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如本学期活动:同一年级上同一课题,青年教师做课题究课,全体教师交流评议,通过活动,教师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科研讨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还开展集体研讨、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通过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接受了新的科研理念,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2、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我了给教师开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刊了科研校报,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二月出一份报纸,每期结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专题。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自有关的报刊、文摘,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稿件。教师都热心为小报投稿。把自己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记录下来,使这份报纸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多篇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报上发表。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教师能积极读书,阅读范围由专业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到杂志报刊,拓宽了思路,并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积极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

2、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

五、应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1、学校要创造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

学校必须建立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以解决科研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经费等问题。

2、教师要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定位。

3、进一步确立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篇2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1-1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回答。问题是构成课题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课题也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究课题就是把某一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普遍反映某种现象,并可以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最后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什么是科研选题

总的来说,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研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没有课题就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对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诠释的方向,目标,模式的确定过程。它直接反应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国家一级的科研规划,小到科研单位或研究者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功,选题策略不可忽视。选题的当,方向对头,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突破一点,带动全盘;而选题策略失当,方向有误,得不偿失,甚至虚掷光阴,劳而无获。把握方略,是成功选择科研课题的根本要领。

三、选题原则

科研课题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此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将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比如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选择就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记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四)创新型原则。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选题要有先于时代的导向,目光应落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某一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选题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选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的东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彻。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问题提的越多,找到适合的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科研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论证。论证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问题?是否此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2.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需要考虑4个特征:即: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创新?问题是否有科学性?问题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五、选题要求

1.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题的内涵。

3.要有创新意识与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设计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正确的提出问题。”正确选题,即一个好的科研题目要符合科学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学术水平,地位;科研设备,经费队伍);在成果应用范围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要能解决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六、资源查找

资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经验总结;2.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科研课题;3.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式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4.认清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积极发展科学文化;5.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优势;6.结合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林.教师研究简论[J].教育科学简论,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如下:⑥

(一)主体实践性。行动研究的主体是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实践表明,开展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刻体察音乐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

(二)环境真实性。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它是走出图书馆或实验室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就在问题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行动研究就是要针对这个环境中所产生的问题,直接谋求改善,解决问题。⑦对于音乐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来说,它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就是音乐课堂、课外音乐活动的场所以及与音乐教育教学有关联的场所。

(三)直接针对性。行动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自己的直接经历和感受,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运用实践行动来改善和解决实际教学工作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行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即行动与研究的直接针对性。

(四)持续反思性。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评性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行动研究中的反思即是音乐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这种自我反思式的研究模式正与反思性教学的思想相一致,它将教学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反思与评价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音乐教育实践脱节的弊端,使音乐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⑧

(五)灵活可变性。行动研究具有动态性,即在音乐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研究计划,不断修正研究问题的假设与研究方法,以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

二、行动研究的步骤

行动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⑨

(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推动研究的动力。音乐教师应以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行动研究的开始,在实际工作中,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

(二)界定问题。研究者经过思考和分析,要从所发现的问题中选定研究主题,了解待解决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分析、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奠定基础。

(三)文献探讨。在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后,应深入探讨分析有关文献,以便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启示,用以指导行动研究。

(四)拟订计划。行动研究计划,即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它是行动研究最初设想的一个总体计划,也是行动研究法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的蓝图。

(五)实施行动。将研究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最重要的步骤。在不脱离正常音乐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严格按照计划的要求,实施的研究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可根据课堂现实因素的变化情况,对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

(六)评价效果。既是对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总体评价,也是对整个研究工作所作的总结。在总结中,必须对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必要时可用统计方法,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作为解释后果和预测之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照行动研究计划,检查、反思该课题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总结行动研究的得失经验,最后根据研究计划的要求写出研究报告。

三、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行动研究促进了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⑩

获取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是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学者舒尔曼(L.Shulman)认为,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及其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等七大类。{11} 舒尔曼认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所不可缺少的。这主要缘由是,尽管教育教学实践现场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可变性与个体性,但在这种现场的背后离不开教师处理问题的理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的理性思考提供了帮助,没有教育科学理论作为参照,教师对实践的分析、判断、决策有可能缺乏基本的依据,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策略失去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较为系统的音乐教育科学知识是音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行动研究要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就必须重视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在行动研究中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重视理论对分析问题的价值,努力谋求在广阔的理论背景上理解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和意义,而不限于对某个具体问题本身的了解,更不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其二,重视理论对制定解决方案的价值,强调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规划行动方案,并预计方案中各个步骤的可能结果。其三,在研究结果上强调理论的抽象,以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基本框架,这就使得行动研究在总体上是面向未来的,而不像教学经验总结那样只是既往行为的总结。这样,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修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研究促进了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行动研究要求音乐教师既是施教者,又是研究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研究音乐教学的规律,通过行动研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仅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技巧得到了提高,其科研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英国课程专家、行动研究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斯腾豪斯(Stenhouse)在他的《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2)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3)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后两条途径都涉及到“研究”,他认为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而教师作为身临其境的观察者、实践者与体验者,凭着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研究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另一位英国课程专家埃利奥特(Elliott)对这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建议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与行动真正合二为一;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检验他人的假设,而且还可以在自己的行动中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教师最大限度地负责提出、发展和公开传播关于教学理论的认识。实践表明只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机会,他们也能够发现和发展隐藏在教学实践背后的某些教学理论。”{12}行动研究证明,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对其专业基础提供重要的知识贡献,也能够成功地致力于专业问题的解决,他们也能够像专家似的细致行动,探索出有关实际工作的新理论。{13}这种研究必定促进了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行动研究专家温特认为,实践者行动研究这一术语不但描述了一个组织教育研究的可行模式,而且指出了实践者开展行动研究是实践者整个职业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专业实践的扩充而非额外的强加。他强调指出,行动研究作为实践者在开展专业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小范围研究和进修提高的一种方法,表明了提高专业实践认识和参与实践革新决不是少数学究式的精英的特权。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不断而且有责任开展针对自己专业的研究。{14}行动研究中的课题一般是由音乐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题的主持者,他必须设计课题方案,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评价结果,最终将课题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种研究过程即是一种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论定,行动研究是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三)行动研究促进了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情景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学者经过实践研究认为,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四大专业能力:(1)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2)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3)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4)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能力。{15}

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与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将使教学活动成为创造性的劳动,这必定促进了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学者鲍林(Linus Pauling)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并不像他希望的那么成功,但他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一般说来,总会得到答案的。”{16}行动研究所具有的实践性的特点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对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运用收集掌握资料、分析资料、以及实证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革新或改进。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当事人,他们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学的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使他们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反思,通过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反思,能及时认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在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音乐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也得到提高。

小结语

将行动研究引入音乐教育领域,将对当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同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要成为行动研究者,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一种研究、反思、批判、探索的意识,具有主动改进自己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其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观察开始,“教师想成为研究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没有精确的观察,科学进步就是空话,因为科学依赖于观察。”{17}行动研究者必须是一个参与式的观察者。再次,要有一定的音乐教育学学科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音乐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行动研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平时要加强音乐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最后,学校要为音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①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6期第1―7页。

②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第104―112页。

③王刚、张音《教育科研实用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④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239页。

⑤戴长河等《行动研究概述》,《教育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第42―46页。

⑥陶文中《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教育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第33―36页。王清《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5期,第43―45页。

⑦和学新《行动研究简介》,《教育改革》1994年第2期第63―65页。

⑧马达《反思性教育与音乐教师教育》,《人民音乐》2005年第1期第55―57页。

⑨陶文中《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第2期第41―44页。李酉亭、邹芳《行动研究法和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第110―116页。王清《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5期第43―45页。

⑩周宏弟《论教师的行动研究与专业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第81―85页。

{11}L.S.Shulman.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 of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

{12}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教育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第39―41页。

{13}黄奕红《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65―68页。

{14}毛景焕《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功能》,《教育科学》2000年第2期第5―7页。

{15}范诗武《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第28―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