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总结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村扶贫总结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扶贫总结总结

篇1

(一)整村推进的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甘肃等地率先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即:将项目管理和到村到户融为一体的扶贫模式。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扶贫工程,整村推进改变过去以县级单位作为对象的分散模式,以贫困村为据点落实到每家每户上,坚持开发与发展并行,最终实现农村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整村推进模式使得贫困农户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大投资,从而在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迅速的提升。同时,该模式也村存在投资力度不够,以及对绝对贫困人口扶贫不到位等问题。

(二)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模式

2002年前后,各级政府开始广泛提倡将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的措施。此后,通过对农民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成为主要扶贫模式之一。该模式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问题,以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卓有成效。然而,一方面贫困人口素质提升较难,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单位需求;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多是青壮年,培训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或者直接外迁,造成贫困地区人口分布的老少比例加重,不利于农村本身的发展。

(三)产业扶贫的模式

1993年,政府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产业化扶贫即通过坚持扶贫方针政策,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并建立生产基地,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该种模式在增加农民稳定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行成以及产业结构有显著的效果,而以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使得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但由于产业化扶贫的理念尚未普及,且该模式是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简介带动农户脱贫,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主要受到企业支配,导致容易偏离扶贫目标,而农户的利益在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通常会被牺牲掉。

(四)异地搬迁的模式

异地搬迁模式即对极少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农民实行自愿移民。在部分自然条件限制较多的偏远山区,由于贫困程度较深,依靠传统的扶贫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将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民引导向更优的环境转移,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根本上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效缓解了山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但也存在搬迁之后土地资源分配不足,投入资金有限,农民缺乏就业能力或就业机会等问题,导致搬迁后农民仍然无法脱贫。

二、当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的分布面较广

中国地域宽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跨度极大。这也导致中国的贫困地区分布面较广,部分省市的贫困面积甚至达到50%以上。譬如云南省,截至2014年,它的贫困地区国土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占到云南省面积的60%,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数据。

(二)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收入上的差距,还包括医疗、教育、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正在逐渐扩大,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西部地区的差距。

(三)发展受地域条件限制

一个地区的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约束。而多数贫困地区通常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且由于自身防灾抗灾能力不足,一方面在受到灾害后难以恢复,另一方面经济也难以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以处于长江上游的贫困县为例,这些县多处于生态脆弱区,对水土流失十分敏感,部分贫困县便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

(四)特色产业发育缓慢

要发展经济,形成特色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无疑十分重要。而贫困地区一方面受自然条件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才,没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识,所以在形成的特色产业时发育十分缓慢。

三、针对当下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

(一)通过多维度的政策实现农村人口的可持续的脱贫

所谓多维度的政策,即从经济、文化、政治、心理等方方面面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扶持。在民生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紧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在文化上,加紧进行文化结构的调试,丰富生活改善生活条件;在精神上,深化人民的社会心理认知,摆脱陈旧思想观念,能自主地有脱贫意识,从根本上解放自我。只有多头并进,加强对劳动力的培养,结合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资分配等制定合理的政策,才能实现农村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二)培育农村特色及优势产业

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应该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这就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政策,全面落实精准到户的措施,将扶贫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打开农民生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并加快脱贫步伐。发展优势产业在提高区域性经济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基础设施提供了保障,从而进一步为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陕西省汉中西乡县白勉峡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河南引进富农食用菌公司,在这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建立起了扶贫产业园。西乡县每年拿出2000万专项基金扶持食用菌发展,据西乡县县长言,如今,这项产业已经带动全县8000人脱贫致富。

(三)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只有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扶贫开发时,要统筹全局,深入考察当地环境,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还是为避免造成生态失衡合理移民。在制定相关政策要有生态保护意识,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更是要加强对农民自身的能力,实现劳动力的对外输出以及贫困人口的异地搬迁。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

篇2

一、围绕一个总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四个方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全力推进扶贫政策向贫困地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群体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确保2018年全村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二、把握二个原则

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把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和统筹发展,强基固本二个原则,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用人负责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五个精准,统筹发展,脱贫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包保精准扶贫机制。

三、紧抓三个时间“节点”

切实增强精准扶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抓调查走访情况精准的时间节点,查找病根因地制宜精准方案时间节点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等三个时间节点。

一是在**年11月底前对全村34户贫困户进行上门走访,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指导并与贫困户一起谋划脱贫措施,理清思路,做到调查摸底情况精准。

二是在调查摸底情况下,**年12月底前分户拿出脱贫措施和分年度计划,并启动扶贫方案,组织资金、技术开展上门服务,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筹措到一部分资金,瞄准一个主导产业,鼓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勇气,全力投入到产业致富、生产脱贫中去。

三是在**年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找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制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案按照思路清晰、产业清晰、项目清晰、设计清晰、措施清晰的要求,精准开展年度扶贫工作,制定精确扶贫工作任务进度表,在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和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在全村开展科技技能培训,确立农业主导产业,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经济收入上做文章。

四、精准兴办“四类”实事

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产业,确立一批致富项目,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兴办四类共10个实事。

1、精准支持产业类:**年发展优质稻生产500亩,对贫困户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的办法,适当进行种苗补贴,机种机收,减少入,增加产量和产值;引进莲17号籽莲种植200亩,对贫困户的种苗进行补贴,提高种植水平,增加产量,由振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来增加贫困户收入。

2、精准民生保障类:对34户贫困户村民集中购置并安装节柴灶51台,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安装太阳能路灯11盏,方便全村农民和34户贫困户的出行和生活,方便全村村民和贫困户的用水和生活。

3、精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类:在区农委支持、积极申报扶贫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利用高海荒滩40亩,新开挖精养鱼池60亩,新建看守**25m2,架设电线500m,购置增氧机2台,投资40万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6万元;村级原有200亩精养鱼池北坡距斧头湖汊高度3米多,年久失修,湖水冲刷,堤坝开裂,堤坡滑坡急需加固维修,进行硬化堤坡建设,需加固硬化300米的堤面,高度2.5米,确保村级集体财物不受损失。

4、美丽村湾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类。针对原新农村建设,XX一村属二类村,每组1名保洁员,由于湾村分散,工作量相对较大,经过调查核准,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争取上级支持对湾村环境进行整治,包括林木绿化,沟渠清淤,节能路灯以及整治乱堆乱放,需每年整治二个湾组;针对7组田地面积较大,分散而偏远,不利农民生产和机械化操作,需新建一条1200米的田间机耕碎石路和沿路二侧绿化;针对2组邹家湾土地偏远,又与刘家湾近邻,交通不便,生产不利,需修建一条1250米的通湾碎石路,并进行路两旁绿化。

五、取得“五大”实效

一是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在区农委支持下,投入资金2.5万元,为全村34户贫困户安装了节柴灶,方便贫困户的吃饭、烧柴取暖,同时各结对帮扶人员共筹资1.6万元结对慰问贫困户,让贫困户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年针对贫困户生产技术缺乏,为贫困户发放科普书籍200余册,为贫困户的水稻田开展统防统治2次100余亩,在特大洪水来临之际,区农委领导各方开展救灾工作,为贫困户送去饮料120件,开展中秋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月饼等生活物资200余件,保障贫困户的生活稳定和体现党和人民对他们的关怀。

二是美丽村湾建设和农民出行明显改善。通过村级清洁员开展卫生清洁和工作队组织下开展村湾整治工作,投入资金5.8万元,为11个村民小组安装11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和贫困户的出行,改善村湾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修建下屋陈和邹家湾二条碎石路。争取财政支持投入7万元进行碎石路整修和道路绿化,极大方便了全村的田间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篇3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定传统产业(粮油畜),发展主导产业(桑蚕),培植新兴产业(香菇),突破性抓好打工经济”发展思路,确保全村经济总收入50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增加400元(增12%),力争达到4000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显著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确立了八个一的帮扶措施

一是建一个高效示范园。农业局安排一名农技人员常年到村服务;在四组落实了10户53.5亩的桑蚕示范园,今年可养蚕80张收入5万元。二是培养10个科技示范户,党委成员和驻村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科技示范户,发展主导产业,靠科技致富,今年可实现产业收入30万元户平3万元。三是硬化一条村级公路,农业局给予3-5万元资金扶持;目前已落实资金进行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四是建一池三改10个户,农业局在国家扶持政策外另给予一定扶持;五是培植10个生猪养殖大户,农业局给予一定补助资金,支持生猪大户发展,按目前10户养猪安排,年可出栏牲猪350头,仔猪500头,户平出栏牲猪35头,仔猪50头,实现经济收入30万元。六是户平外出务工一个人,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再转移30人,实际已转移34人。七是建设一个务实、高效、廉洁的村班子,农业局给予10000元资金用于阵地建设;八是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党委成员每人联1个贫困户,送思路、送技术、送资金、送物资,帮助发展生产。:

篇4

第二步确定对象标准及规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现行政策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需的吃、穿、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农村扶贫对象标准。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贫困监测数据为依据,即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196元。鉴于我省实际,此次两项制度衔接分两个标准进行,一是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二是年人均纯收入1197元到1500元之间的。

农村扶贫对象规模。扶贫对象规模由省扶贫办以统计部门公布的贫困发生率为依据,会同有关部门测算后下达各市。市扶贫办根据省统一测算公式,以统计部门公布的贫困发生率为依据,会同有关部门测算后下达各县(市区)扶贫对象规模,各乡(镇)、村的扶贫对象规模,由县确定。

第三步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依据和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现的目标、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第四步宣传发动。利用召开村民大会、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宣传两项制度衔接的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五步培训工作人员。由市扶贫办负责对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县负责对乡(镇)村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六步户主申请。经过宣传发动,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并在扶贫对象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

第七步民主评议。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张榜公示。

第八步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后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张榜公示。

第九步审批。经乡(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报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县扶贫办和民政局要充分沟通,并分清哪些是扶贫对象,哪些是扶贫与地保交叉对象。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张榜公示。

第十步登记造册。所有的扶贫对象,要如实填写有关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也要建立电子档案。

第十一步信息录入。由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篇5

一、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

二、扎实工作,真心扶贫办实事

三、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经费

局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驻点村扶贫工作,年初,谢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成立了由谢跃东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闵爱民副组长,梅妮娜、张雄晖为成员的建整扶贫工作班子,确保了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积极协调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6.1万元,其中我局安排投入经费1.1万元,牵头协调县移民局投入经费3万元、县民政局投入经费1万元、县工行投入经费1万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篇6

一、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

二、扎实工作,真心扶贫办实事

三、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经费

局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驻点村扶贫工作,年初,谢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成立了由谢跃东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闵爱民副组长,梅妮娜、张雄晖为成员的建整扶贫工作班子,确保了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积极协调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6.1万元,其中我局安排投入经费1.1万元,牵头协调县移民局投入经费3万元、县民政局投入经费1万元、县工行投入经费1万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篇7

总的目标是:立足市级、主攻省级、突破国家级,在抓好市内《*日报》、《*工作研究》、《*政报》及市委办、市政府办内部刊物用稿的同时,主攻《*日报》、《*扶贫开发》、《扶贫开发要讯》以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各种内刊,力争在国家和省级相关媒体上用稿实现新突破。全年系统内部在省以上用稿要力争达到100篇次以上,市内相关媒体用稿达到200篇次以上。

1、突出重点,扩大宣传工作影响。要突出扶贫宣传工作重点,坚持对下抓引导、对上抓推介、对内抓调研、对外抓宣传。一是积极宣传国家、省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重点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意义,着力关注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二是紧紧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老区建设、城区农村扶贫、社会扶贫、贫困地区党政领导干部扶贫责任制等重点工作,深入挖掘实践中的亮点和特色,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效,充分展示本地扶贫工作的思路与成果。三是积极宣传各地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的做法、经验和需要探索研究的深层次问题。重点报道贫困人口监测、扶贫资金管理、项目

监管方式、扶贫到户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改革的亮点和前瞻性信息。四是加大对中直机关和省直部门帮扶贫困县市的宣传力度和对市县两级机关定点扶贫、社会各界扶贫帮困的报道,宣传典型,总结经验,扩大影响,动员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通过分析研究问题,形成调研成果,服务领导决策,转化政策措施;要及时总结宣传报道扶贫工作的新动态、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和新成效,反映扶贫部门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扩大扶贫开发的影响。

篇8

一、××村的基本情况 全村有国土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70亩(水田365亩),主产稻谷、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花生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花椒、樱桃、李子、苹果等为主。 全村十八个村民小组有七个村民小组基本通公里,全村基本通电,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基本贯通,其余十四个村民小组都不通水。

二、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大发(2006)24号文件,“十一五”期间××县××镇××村是我局与气象局的扶贫挂钩点。为了切实做好2009年的扶贫工作,粮食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依照已拟定的扶贫工作计划和规划,班子成员多次分别率领干部职工深入扶贫点开展扶贫工作。在前几年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局依然立足于为挂钩扶贫村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开展百千万帮扶工程,就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畜饮水困难、地震民房安全加固、春耕春播、交通、计生、安全、防火、防汛等作专题研究,并竭力为村两委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粮食局共有职工11名,11人参与结对包扶,到包扶户开展工作58人次,结对包扶农户11户人口44人,上年度农户人均有粮299公斤,人均纯收入1147元,上年度脱贫4户,人口17人,台帐数据录入15份,新建台帐4份。

三、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贫工作领导,提早谋划“百千万帮扶工程”

为了做好2009年的扶贫工作,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把“百千万帮扶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挂钩扶贫工作领导组,明确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年初就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到扶贫点进村入户进行调研,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共同研究拟定年度扶贫计划,以新农村建设和地震民房安全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贫困农户居住条件为重点,把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困难、农村医疗、农村低保、计划生育、春耕备耕、通路、人畜饮水困难等纳入年度帮扶计划内容,并就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了专门安排,为全年的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三)加大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及适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素质为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宣传到广大贫困农户,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率领干部职工到扶贫点,并深入田边地角开展宣传培训,以指导贫困农户依靠自身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一年来,共组织培训和以会代训4场次,受训群众达121人。通过培训,使大部份贫困群众掌握了核桃科学种植、良种猪、鸡、羊的科学养殖等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常识,从而使受训群众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派出人员驻村帮扶,使挂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为把百千万帮扶工程落到实处,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领导组,并设立办公室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派出一名党员干部(副主任科员)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来,积极为挂钩帮扶的田园村办实事、办好事,在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以包扶农户为中心,积极发动职工捐款捐物向包扶农户送温暖、献爱心,解决包扶农户的实际困难,同时也为村内学校捐献了价值600余元的文体用品,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在积极搞好扶贫点各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解决好派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后顾之忧,派出人员与单位工作全部脱钩,按时报销派驻人员每月的差旅费,粮食局还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到村看望本单位派出人员,给他送去单位的一份关心和关爱。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脱贫致富的奋斗意识不强。

(二)贫困群众经济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三)随着国家脱贫标准的提高,贫困面增大,加之在以往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目前的扶贫也进入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仅靠自身单位筹措的资金显得杯水车薪,很难使扶贫工作见到明显成效。 (六)在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利部门投资先后修建了一些露天蓄水池和排灌堰沟,但是,由于水源点比较远,村内的几条堰沟畅通率都比较低,干旱季节无水通过,洪涝季节又经常垮塌不通水,由于堰沟不通水露天蓄水池不能蓄水,不能保证对农田的灌溉,在农业生产上只能靠天吃饭,靠老天帮忙,严重制约了××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五、2012年工作打算

(一)多方协调争取项目投入和筹措资金或物资投入扶贫点,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篇9

一、村基本情况:

河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2户219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9户33人,低保贫困户13户28人,一般贫困户49户158人。已脱贫22户79人,未脱贫户60户142人。2018年动态调整中,自愿不享受政策1户4人,享受部分政策4户13人。易地扶贫搬迁21户36人,已全部入住19户33人。

二、科学制定脱贫计划

通过反复深入座谈,真是了解村民意愿,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和户主会,联系村情、立足村情,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现状。         

1、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脱贫计划,村2018年脱贫11户39人。

2、制定五个一批扶贫规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产业发展45户156人,易地搬迁21户36人,发展教育7户72人,民政兜底32户61人,医疗救助82户219人。

3、分户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全村82户贫困户,户户全部建卡。

三、认真落实结对帮扶活动

今年经县委、县政府调整,檀林中心学校结对帮扶河东村。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结对帮扶工作责任目标,根据河东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帮扶方案,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1、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在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前夕,分别组织党员干部对所帮扶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2、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

3、坚持既扶贫又扶志,积极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劳动致富、创业致富,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学会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

四、大力实施扶贫项目

河东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不能脱贫,关键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能不能达到并超过5万元。年初,村两委和帮扶单位深刻座谈中,确定河东村今年发展油茶1000亩,但资金缺口大。为解决资金问题,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寻求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众多困难,最终使这一项目落地。

总结2018年的工作,从机关单位到农村,从教师到扶贫,工作角色的转变,工作职责的变化,在农村一线、扶贫一线深受锻炼,感受颇深。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展望2019年,希望我村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抓突破: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扶贫对象立卡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该项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认真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本县实际扶贫对象人均收入标准,划出客观的、便于操作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则退。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府引导、扶贫和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乡村落实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

(三)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与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措施相配套;坚持与临时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

(四)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三、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农村贫困户档案,建立制度健全完善、政策衔接配套、标准科学合理、补助水平适度、资金筹集落实、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高效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扶尽扶,从根本上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调研、摸清贫困底子。各乡镇抽取一个村进行试点,以准确识别扶贫对象为核心,按照农村扶贫开发对象2300元的识别标准,摸清贫困人口底子,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剖析贫困原因,提出对象识别指标和识别程序,为以后测算各乡镇、村的不同政策对象比例提供参考依据。

(二)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省扶贫对象总体规模确定后,县里根据各乡镇调研结果,将扶贫对象比例测算到各乡镇、村。各乡镇在审核时要根据扶贫标准和测算比例,严格控制规模。同时,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在识别对象时要进行“五比、五看”,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致贫原因。在评定贫困人口时要做到,“三优先三不评”,即残疾子女的劳人优先,独生子女的老人优先,纯女户劳人优先;不进行土地流转造成土地荒芜的原因不评,2000年以来危房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则不评,经常进行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则不评,五保户、低保户不在本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之内。

(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宣传活动。县里召开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各乡镇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会议,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严格操作规程,搞好对象识别。严格坚持个人申请、村小组评议、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做好“三级复审,三榜公示”。先由识别对象提出申请,村小组初评后,村委会按照量化的识别指标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公示7天后由驻村干部签字报乡镇审核;公示7天后由乡(镇)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县审批;县级由扶贫和移民办审批,并对审批情况进行15天公示,公示后件个结果再返回各村张榜公示。为确保对象识别工作公平、公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对象识别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公认原则,即群众公认和社会公认。

(五)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扶助,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贫。对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而咩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对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技能和适应性;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者根据农户自愿实施搬迁扶贫。

(六)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在扶贫部门原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到电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对象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里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各乡镇也要建立电子档案,对全县扶贫开发对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县、乡镇联网,资源共享。同时,按照“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对象半年审核调整一次。通过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扶贫对象家庭状况,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既保证扶贫对象“应扶尽扶”,又防止“养懒汉”的现象。

(七)认真进行回顾,做好总结汇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情况认真进行回顾总结,及时撰写总结材料。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4月底到5月底)。做好试点调研、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和宣传发动工作。

(二)识别对象阶段(从6月1日到6月15日)。按照实施方案和对象识别操作规程进行对象识别。

(三)建立完善资料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6月15日到6月30日)。搞好信息录入,完善档案资料,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

(四)回顾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5日)。做好回顾总结和汇报工作,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里成立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检、县财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抽调骨干人员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工作调研和工作实施组织工作,指导各乡镇按照要求搞好对象识别,并负责督促落实帮扶措施,搞好信息收入,完善档案资料。各乡镇也要成立组织机构,由乡镇长任组长,乡镇分管扶贫和移民的副乡镇长和扶贫移民专干为成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实施扶贫项目等。

(二)成立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从机关在职干部、企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工商企业老板和热心扶贫人士中挑选人员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进村联户开展“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帮扶行动,帮助和指导贫困农户选择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辅导生产技术,做到扶贫帮扶“三到户三到人”即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落实到人、工作联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