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8: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文以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内容,提出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更新物理课程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目标、教学主体等,高中物理课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延伸和深化,其课程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方面,通过物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物理课程成绩的基础上,也应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生是物理课程的主体,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建立正确的高中课程物理主体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创建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传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地位。因此,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要充分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为主体”“成绩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协调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奠定理念基础。
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的好坏和适宜程度是评价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以现有的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准则,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符合课标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和本校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物理学习能力。在优化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三、重视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形式,实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实验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更加有利于物理课程的教学。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物理实验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结合实验进行物理课程的教学,使物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以具体的形式把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实验课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得到改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四、坚持物理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物理课程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物理学科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以及自然现象,都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物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实践和自然现象经过具体性和抽象化而形成的经验总结。因此,物理学科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具体内容。物理课程是继承、发展和探索物理现象的有效手段,通过物理课程能够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物理学科知识,继续探索物理的未知领域。因此,物理学科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讲授要结合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为学生呈现具体化的课堂形式,理论知识应该通过实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相关知识的产生原因、形式实践依据以及原理。把物理课程学习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借助生活常识、自然现象来进行物理知识的讲授,使物理课程知识学习生活化、具体化、情境化,减少物理知识学习的理论化和枯燥感,增加物理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教师能够从容地组织物理课程教学,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的同时,物理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诸多手段的干预,其目的都是营造有效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这就需要老师既要通过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这些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更是为了学生能够实现长久的个人发展。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较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不仅要掌握课本上一些基础知识,完成高考大纲的应试练习,还要了解物理学是如何在社会快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于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例,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图文并茂,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还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老师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理论素质方面的修养,实现更高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愿望在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长期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忽视会导致教师不断说教,而学生并没有进入状态,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的状况。所以,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全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的知识掌握程度来制订课堂的教学计划。
比如说,在进行“重力加速度”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简单举例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概念产生一个基础的认知,然后就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直接引入一些相关的公式和数值,学生只能够硬性地接受,而并不能真正把这个概念同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道具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分析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探究出重力加速度的几个常规数值,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对“g”产生一个实际性的认知。
2.教学生活化策略
高中物理虽然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理科学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应用到很多物理学知识,同时很多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多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理解起来比较轻松容易,也会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注意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自身的观察力。
3.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了教学有效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要讲解的不同物理原理,老师应该注意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讲解。
比如,在学习加速度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很难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现场展示这一物理概念,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先给出加速度的定义,然后带领学生一步步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而进行加速度相关习题的强化练习。
4.创建相关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觉物理原理难于理解,产生厌倦的情绪,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相关的问题情境来解决,情境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简化学习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汽车急刹车的情境,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座位上的人会在急刹车时继续向前运动?”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获取对于“惯性”的生活化认知。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带动下,高中物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老师一方面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严重影响物理教学课堂的质量。为了彻底转变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对策。教师不仅要正确引导学习学习,帮助学生丰富物理知识结构,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方面的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物理教学主要为了应试要求,枯燥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新课标作为导向,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革新。具体的来说,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来创建一个高效课堂。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另外,新课标相关内容指出,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全面性。所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要进行全面性的教学是关键。教师不但要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革新进步。
2.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境教学
中学生还处在个性化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培养,外界因素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形象,以学生为主体,来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还有,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相关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设计具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进行。实验目的: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器材:电流表、原副线圈、蹄形磁铁、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池(电源);实验步骤:直导线在磁场中:导体不动;导体向上或向下运动;导体向左或向右运动。导体向上、向下运动;电表___________________,导体向左、向右运动;电表__________。结论:导体的移动引起闭合电路面积的变化,从而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性格,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而且在教学中,老师特别要注意自己是在教一个班级,而不只是几个优等生。所以老师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量,老师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事事把每个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势必会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习惯,同时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共同的M步,只有这样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对老师心存感激,喜欢上学习老师所教授的功课,这样也会促进学生因为喜爱老师而进行自主学习。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约束来进行的一种自行学习、练习和检测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物理学的教育中一些知识点必须要通过老师进行引导下,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做到很好的理解。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处在一定的环境下,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等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明白书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对生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而高中物理的课程,本身就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而且许多学生要学习的物理理论都可以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物理现象。而且在老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他们探索和研究物理的欲望,特别是刺激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一些艰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发现有用之不尽的例子,使老师的授课也变得简单容易。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对一些现象进行总结和探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使得学生的情趣得到了陶冶。比如老师在讲到关于摩擦力和惯性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举汽车刹车的例子,比如汽车在行驶的时候,为什么要保持安全车距,而且为什么汽车在急刹车的时候会滑行一段具体,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分析,从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问题搭桥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野,从让学生以更加灵活和广泛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按照自己的学习和认知习惯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结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是这个时展的必然产物,它使物理教学效果更为理想,而且提高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本研究阐述了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点,详解了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笔者希望本研究所阐述的内容更够对高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只有物理教学水平有所提升,学生们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动手操作等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何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一种为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作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教学活动的环境,这是由于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实践活动的掌握力度不够,还不能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物理问题讨论式的教学实施中,可以利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物理的教学实际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将物理与生活脱离。其实,物理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时刻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从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比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摩擦力”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众所周知,学生在踢足球的时候,足球会逐渐慢慢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第二,在汽车的轮胎上刻有凹凸的纹路有何意义?(因为使得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越多就越能增加摩擦力);第三,仔细观察手端茶杯,茶杯静止,手捧茶杯水平运动,竖直运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比如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是相同、相反,又或者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甚至是物体受到静摩擦力可以是静止状态等理论问题)
(二)创设差异性的实验问题情境
所谓差异性的实验是不同于学生之前学过的概念或者理论常识、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的科学实验。从作用上看,比起普通常规的科学实验,差异性的实验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差异性实验时,老师需要时刻注意符合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简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将其深刻融入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著名学者说过:“人类认识世界中,物理学实验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比如,在“内接法与外接法测量电阻”的教学,老师先让学生分别采取内接法和外接进行测量同一只电阻,由于受常规思维影响,大多数学生会认为这同一只电阻的测量结果的阻值是会是相同的,事实上,结果是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出的结果截然不同。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就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方法解决问题,才可能找到独立思路。”问题,作为学生讨论探究的重要导火索,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日常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尤为关键的。
(一)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老师要摒弃之前单调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通过具有活力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其次,老师需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其自主分析、自主探究问题、自主做出经验总结。最后,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10―15分钟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建立合作小组是进行讨论的重要前提,学生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言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要显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特别是教学大纲中有规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教学要求,而教学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A级要求和B级要求,其中A级要求是较为低层次的要求,例如质点、参考系等,而B级要求则是较为高层次的要求,是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A级要求就全是简单的浅层学习,选修3-3和选修3-5都属于A级要求,但这里面的一些知识需要加深了解或需要综合理解才能掌握.
2.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物理教学讲究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也就是利用理论知识,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在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流程,从而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知识得以系统化,并能有效的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
3.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
许多高中生都发自内心的觉得物理太难了,可是纵观物理各大习题的答案,却十分简短,看似十分容易,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物理要去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简言之,就是你想明白想懂了,就不难了.高中物理在解决问题上以及不仅仅停留于一些物理概念的表面了,而是要利用这些理论结合自身思维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物理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及科学实验的总结,依赖较高的思维能力.
4.知识系统性强
许多高中生都觉得高中物理的内容好多啊,就江苏而言,就需要学习6本人教版的教材,包括2本必修和4本选修,不同的学校在教材选取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么多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特别是在高三复习时更难以把握要点.其实,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有一些明确的主干知识点,但详细的内容介绍是分布在不同章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例如,“曲线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可以与直线运动相联系,同时引入切向力和法向力,也就是将力的作用也放在一起讲解,再比如“电磁感应”这一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力、运动等力学知识,还包括电路、能量等电学知识,这些要点需要相互贯通起来理解.
5.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
都说数理化不分家,的确,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明显的,就是物理上的一些复杂的推导公式就需要结合数学上所讲的知识,而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具体可以参考选修3-3和选修3-5中的内容.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的策略
1.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的一大基本要点要求学生把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一个概念下的同类知识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物理教材一般都是按照章节进行讲解的,但是各个章节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掌握好这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些联系性知识点的讲解.例如,物理中的一大难点就是电场,因为电场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电场和重力场加以比较,进行比较教学,具体如表1所示.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从表1中可以发现,重力场与电场在概念和规律上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教师采用这种比较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电场知识,不仅可以将电场知识的一些虚拟化的东西加以现实化描述,还可以顺带给学生复习以下重力场的知识,一举两得.
除了上述讲到的比较教学,对于一些类型不同的知识点,则可以采取差异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也就是发现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双缝干涉和单缝干涉为例,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73-01
当代教育理论指出,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即仅以智力开发为中心,以认识测试为标准,这种片面的智力型应试教育,极大地压抑了人的潜能,使手脑分离,心身隔绝,也使教学法变成一种缺少实感的单方面灌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教育已愈来愈暴露了所存在的缺陷,本来物理学是依赖于实验的,但目前由于整个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变成了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把做实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多数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感受、理解科学,但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又不得不死记硬背,这样下来就是事倍功半,慢慢地对学习物理失去了兴趣。
针对当今社会物理学习的恶性循环现象,我有针对性的阅读很多学术文献,我发现,当下关于物理学习的文献,多是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多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是应试教育催生的。甚至,有些文章题目直接取名为“读不懂题?不知道原理?智商不高?没关系,只要掌握了这几条,你照样可以做好物理题,拿到分!”。如果,学生是靠种种这样的技巧来学习物理,那么学生又和做题的机器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觉得对于物理学习的研究,不应该过度着墨于技巧。当然有技巧是更好的。但前提必须是学生对一些物理原理和物理意识有自己的思考,真正的从科学的角度、逻辑的角度接受这些理论。在确立以如何真正学懂物理为主题后,我又读了陈健的《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产生原因与对策的探讨》和徐家红的《多措并举,发挥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效用》等文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理论给我很深刻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学习物理的经验和对物理教育的学习研究,我觉得研究好学习物理的非智力因素,不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众多智力普通的学生们增加学习物理的信心。
任何的学习过程都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起作用,学习的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作用。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非智力因素才是解决学习障碍,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IN结合理论分析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解决办法,主要从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原理等方面分析探讨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类型及转换途径,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期望能够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障碍解决策略。
IN结合理论就是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中,智力因素自然无需多提,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才是重中之重。
物理学是大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成果,学习物理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大学物理难度较大,加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广大大学物理教师们交流探讨。
1 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资力量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指出,这里的“大师既要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只有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的人才。大学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教师首先就要在吃透物理学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多读文献,多看著作,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与学生分享物理学最新研究进展。此外,大学教师往往还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物理教师要同时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是不容易的,因此更需要通过科研工作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提高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同样也是大学物理教师所需要的,采用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外,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也是大学物理老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除了教师自身发动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外,学校、教研室、课程组等组织,也需要建立健全奖励、帮扶机制。重点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对在科研、教学上都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钻研精神,从而不断强化师资力量,建立起一支素质够高、能力够硬的大学物理教师队伍。
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
物理学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枯燥的一门理工类学科,大学物理的主要课程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以及一些近现代物理研究进展等。在内容上算是初高中物理的进一步拓展、延伸,但是高中物理偏向于对特立的研究,而大学物理更多的是研究普遍现象。正是由于内容结构上的相似性,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对于物理等基础学科学习的不重视,导致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极为普遍,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上课的内容。因此,丰富教学内容,让物理教学也生动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知识点,穿插介绍一些相关物理知识的发展历史,以及该领域杰出科学家的趣闻,可以有效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进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与他们专业的知识上,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可以更多的讲解一些力学知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现状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3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的“灌输”教学模式。尤其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教育更多的是大课为主,学生数量较多,专业较杂,基础也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然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使得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缺乏了思维训练、创新能力的训练机会,更何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或者“圆桌会议”类型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抛出以后,由学生自发组队讨论,并最终给出统一的结论,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来;其次,要增加学生课程预习的份量,并提出明确要求,在课堂上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最后教师在总结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更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还需要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提供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采用板书教学的方法,近些来PPT教学的方法也逐渐普遍起来,这些方法虽然经典,但是效果却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包括动画模拟、仿真实验等,可以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大学物理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上三点,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杰,蒋逢春.关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64-65.
[2]肖生春.关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9(下旬刊):41-42.
[3]周清华,胡伟.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2,12():107-108.
[4]张勇.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的研究[J]. 襄樊学院学报. 2007(11):25-28.
力学问题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会做题。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认真审清题目,明确研究对象,联想过程图景,启动关联思维。
高中物理的力学习题通常是有的给出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部分,有的给出全部。有的条件直接给出,有的隐含在某个文字或句子中,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楚。认真审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个别向一般转化。所有的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受力方程。代入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解题结束应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分析判断。
2.明确物体的物理过程图景。宏观物体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有个体的,也有相关联群体的。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过程图景。
3.通过物理过程明确物体的状态。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态(有加速度并能了解其方向等)。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的了解,对所列方程给出了依据,减少了解题的盲目性。
二、建立物理模型,受力分析注明条件。
力学习题有的研究单个物体,有的研究多体(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部分过程,有的给出全部过程。认真审清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
1.建立物理模型。对于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2.明确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平衡状态(变速运动)。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决定,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状态密不可分。弄清了这层关系,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就是清晰的,而不是混沌不清的。
3.文字叙述转换成示意图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思考)。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题目的物理环境和条件有了直观了解,对下一步解题做了铺垫。
三、弄清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和相关的定理、定律。
在分析过程中要紧扣物理概念或定理或定律,它们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定理、定律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就会出现分析错误而得不到相应的方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强化以下意识。
1.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如: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关系混淆,认为速度大则加速度就大,速度为零则加速度必为零。主要是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不清楚。又如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是过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学生树立界定意识可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解题分析的准确性。
四、根据物理过程与原理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基本步骤是:认真审题后,弄清题目条件和解决的问题,明确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结合物理规律,列出物理表达式。列表达式的时候可根据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列,还可根据能量动量方面列,还需结合正交分解法等。力学解题步骤一般包括:
1.根据题意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特别是这个物体对另外的物体的力)。
2.在根据题意义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和运动过程。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
3.由受力情况和运动的关系联系符合的物理规律、公式。(主要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律三个方向)找出要求的物理量和所给的已知量的关系等。列出相应的方程和解方程。
4.对得出的结果加以分析看是否符合规律。这样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相应的关系也就能很快找到,增强了解题信心,也提高了物理学习兴趣。
当然,物理课本上的课后习题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中获取了探求知识的方法,思维敏捷。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解题一旦受阻,思维停滞,需要点拨才能展开。通过设疑点拨探究解惑,学生思维进入新的层次。在力学解题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是提高力学解题效率的充分条件,认为力学习题难的心理障碍可得以排除。
教高中物理多年,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如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物理教学专题研究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研究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一方面又的的确确由于高中教师教学任务很重,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所以,开展研究活动的学校和教师便少而又少。
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事实上,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有所收获。例如,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这也是研究活动。继而将所研制的教具过程和使用方法、实践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论文研究成果。这个也不难做到。所以只要用心,研究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参加。
二、找准选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第一步。中学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就物理教学而言,例如,物理难教难学的解决;高中女生物理学习的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后进生的问题;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例如: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专题训练我们开展了一个课题。本课题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另外,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难题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了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差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开放实验室,按基本要求,根据教材目录,展出所有实验。
3、选择变阻器及连接方式”、“电阻测定的方法”、“电表的改装及校准”、“物理中的临界问题”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加宽知识面。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讲求“落实”。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设计好复习的蓝图,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问题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以良好的效果。
三、钻研理论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上届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49-01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物理难学,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抽象难懂,严重阻碍着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步伐。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让学生既对物理学习感兴趣,又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 教学方法要注重实用性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聪明才智的发挥。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们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就得用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当然,再好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如在物理教学中常用到的类比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例如学生们在初中理解密度公式当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密度既不和质量成正比,也不和体积成反比),再讲解到电阻和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回顾密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经过类比,学生就不会再认为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了。另外,类比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类比探究。如学生们在学习高中物理必修二,学习了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以及重力做功导致重力势能的变化后,在选修3-1中学到电势能和电场力做功的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们类比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进行探究。这样学生们一类比,教师再加以一些引导的提问,修正一些错误,学生们会很快得出结论的。通过这种自身的类比探究,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二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概念能倒背如流,可是一旦用到题目上,就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2中,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这里的关键词句应该有两个,分别为“闭合回路”和“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忽略了“闭合回路”这一关键词,则会给我们解题带来严重的困扰。又如感应电动势变化的条件是闭合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发生改变,这里的关键词句就是“磁通量的变化率发生改变”,而不是“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对教材中常出现的一些概念,要提醒学生把关键词句找出来,并让学生们“抓”住它们,然后再来理解、运用它们。
三 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全面,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也相对较差,对课本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也不够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全面、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讲解“密度”一节时,由于内容较少,我们可以从全面的角度加以引导,比如为什么提出密度这一概念?密度和哪些物理量有关?这些物理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这就形成了一个全面的问题链,而对其中的每个因素我们又可加以细致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
四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实验课,我们要重视,不能简单地讲解,而是要把实验完整地做出来,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改进实验。以实验教学为手段,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知识。实验教学有很多种方式,主要为实验演示、分组实验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运用这些方式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学生做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教师在一旁协助。另外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不易,从而展现出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这样做也会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也会让学生疲惫不堪的身心得到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