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护士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营养科护士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营养科护士总结

篇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86―02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Cll。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神经内科,如急性期大量脑出血,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为科学地实施压疮的科学管理,我科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制定压疮评估表,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压疮的管理流程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按照压疮评估表,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15分),填表申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定时翻身、气垫床、局部吹氧,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皮肤护理,改善营养,避免压力与摩擦力,与护理员一起实施压疮预警护理,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翻身前后的肢体功能位,24h内上交护士长,护士长核实后,24h内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人员下科室核对、指导。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由责任护士负责监控记录,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报转归情况。

2 压疮管理的实施

2.1 压疮高危确认

评估项目:①精神状态:清醒1分,淡漠2分,混乱2分,昏迷4分,②大便情况:能控制1分,偶尔失禁2分,完全失禁但无腹泻3分,完全失禁伴腹泻4分,⑧小便情况:能控制或留置尿管1分,偶尔失禁2分,经常失禁3分,完全失禁4分。④皮肤感觉:感觉正常工作1分,感觉异常2分,感觉迟钝3分,感觉丧失4分,强迫5分。⑤皮肤状况:弹性好1分,皮肤干燥老化2分,脱水或轻度水肿或高热多汗3分,中度或重度水肿4分。⑥营养状况:营养好1分,营养稍差2分。营养差3分,恶病质4分,超重或超轻5分。

2.2 压疮高危报告

院前压疮情况反馈(包括部位、面积、程度等);患者或家属意见,并签名为证;接诊护士签名和时间;护士长签名和时间;患者出科时转归情况记录:出科时间、类别(出院、死亡、转科);难免压疮情况(发生、未发生);已况(治愈、好转、未愈、恶化)。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留科室。

2.3 压疮预防处理

减轻压力、改变、皮肤护理、指甲护理、床单位护理、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等。

2.4压疮病例讨论

对于新入院的带入压疮、高危患者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需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水平。

2.5 压疮记录

篇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IBD病程长,反复发作,需长期服药,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2]。已有研究表明,对疾病相关的用药、营养、心理、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干预有利于缓解病情,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2-4]。因此,IBD患者的护理需要临床医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营养师、药剂师、患者及家属等的综合参与。多学科协作护理(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护理方案。该模式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5,6]。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体系2018核心指标28条指出[7],IBD患者的诊疗与护理要求诊治中心需要有固定的消化内科、影像科、营养师、专业护士等参与的多学科诊疗与护理核心团队。因此,建立IBD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总结MDT护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与各学科的作用,为MDT护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时间较长,研究较多,且范围广泛。近年来,国外许多医疗机构对不同专科疾病纷纷开展了MDT协作综合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9]。IBD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一直都是国外热点研究的疾病,由于IBD可以累及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学科,而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无常,最终会导致多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IBD的诊疗只有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才不至于误诊和误治[1]。国外MDT协作团队包括消化内科、病理科、胃肠外科等临床医师以及护士、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药剂师、患者及家属。护士作为多学科协作治疗方案的参与者、决策者及执行者在IBD的病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DT协作方式,国外广泛利用网络会诊,实现临床医护间的快速互动和医患间的沟通交流,使IBD的治疗与护理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了IBD的诊治水平,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随着网络平台的延伸和扩大,MDT会诊体系的运行也更加畅通起来,使更多的学科以新的形式融入进来,比如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药剂师等,在以消化内科临床医师为中心的基础上,开展MDT讨论,制定更为全面、个性化的诊治方案[10]。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IBD诊治指南每4年更新1次,对IBD开展MDT协作诊治与护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不同病程IBD患者得到个性化、全方位的诊治与护理。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际MDT协作诊疗与护理模式给我国医疗带来了启发。我国在多学科协作治疗与合作研究的架构等方面刚刚起步,与西方国家有极大差距,国内传统观念认为IBD为内科疾病,外科与其他相关科室参与较少,药物治疗虽部分缓解了病情,但也使不少患者的手术时机被延误,给外科处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国内已有一些综合医院陆续开展了IBD的MDT协作诊疗模式,但尚未形成统一规模。伴随国内IBD的MDT诊疗模式的滞后,IBD以护理为主导的MDT协作模式研究更少,尚未引起护理领域的重视。目前,关于IBD的护理研究较分散,研究内容包括用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营养、延续护理等方面的护理[2-4,11-13],说明我国护理人员对IBD患者身心方面都有所关注,但尚未建立护士、临床医师、药师、营养师、药剂师、心理治疗师、患者及家属联合的多学科协作护理理念。

2 MDT护理模式中各学科的作用2.1 病区护士

MDT护理模式中病区护士发挥着主导作用,护士除了掌握疾病专业知识、配合医生完成诊疗活动外,更承担着疾病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指导、出院后延续护理的重任。IBD病程冗长,很多患者因疾病反复住院甚至多次手术治疗,比较敏感,常面临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和干预[14]。尚星辰等[15]对积极心理干预护理在IBD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评价,认为采用积极心理干预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且正念水平得到提高。有研究认为,护理人员还可借助“同伴支持”[16]和“榜样效应”[17],因为同种疾病患者之间相似的心理体验可促进彼此之间深度交流与学习,榜样的树立能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动力。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及个体需求提供专业支持,如疾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用药指导、营养监控等。目前,关于IBD延续护理各项评估量表已比较成熟,如IBD严重度评估量表、IBD生存质量问卷、IBD疾病知识问卷、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IBD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等[13,18]。护理人员可根据量表评估提供个性化、全方位延续护理。在延续护理方式上,可采用传统的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也可通过建立IBD论坛、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方式为患者之间、护患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满足IBD患者对疾病知识、经验交流等各方面的需求。

2.2 病区医师

这里的病区医师不仅包括消化内科医生,还涉及疾病相关外科,因为IBD虽然以肠道病变为主,但是,可以累积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IBD诊疗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消化系统疾病的范畴,其诊断和治疗常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营养科、影像科、病理科、妇产科、儿科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相关科室医生与护士需要组建MDT协作诊疗与护理团队,根据疾病的特点、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经过多学科会诊与讨论,依据共同接受的治疗原则及临床指南,从而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与护理方案。

2.3 心理医师

IBD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特别是排便次数的增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带来许多困扰,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自卑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13]。抑郁、应激、焦虑是导致胃肠道慢性炎性病变的诱因之一,患者长期的不良情绪与IBD反复发作常互为因果,应激状态刺激肠道释放炎症细胞因子,造成肠道黏膜受损,引起肠道功能障碍,导致疾病复发、病情加重、治疗困难。因此,关注IBD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症状严重者需请心理医师介入,必要时应予调节神经精神的药物来改善症状。心理医师通过对患者进行专科的心理指导及治疗,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勇敢地面对疾病,真正达到身心治疗的效果。

2.4 营养师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第二版)2018指出[19],营养不良是IBD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并对病情变化产生不良影响。IBD患者在初诊时多已伴有营养不良,而病情进展、药物或手术治疗又能进一步加重营养障碍,故营养治疗与药物、手术等同等重要,且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护士对IBD患者要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在初诊时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筛查出的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状况评定,营养科医生确定营养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变化可以影响其营养状况和代谢状态,合并感染或使用糖皮质激素、饥饿、肠梗阻或肠瘘等均能恶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状态,因此在治疗期间应动态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配合营养科医生调整营养支持治疗方案,适时给予干预。在营养科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营养治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是IBD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成为MDT护理模式中的重要一员。

2.5 药剂师

IBD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有5-氨基水杨酸治疗、生物制剂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但由于疾病迁延反复的临床特点导致疾病控制不理想,须长期坚持用药,服药依从性是影响IBD患者疗效和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20,21]。护士须协同药剂师依据化验结果做好药物剂量的调整,根据病情对IBD患者用药进行实时、科学、动态的监控与指导。

2.6 患者及家属

患者自身及家属是MDT护理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家庭的支持与疾病的自我管理对于慢性病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22]。同样,良好的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也能帮助IBD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可借助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IB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通过多形式健康教育方式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用药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生活日常管理、疾病监测等,真正发挥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对疾病护理的主体作用[23-26]。

3 小结总之,IBD是终生性慢性疾病,护理难度大,疾病的特殊性使有效的MDT协作护理显得更为重要。要形成稳定、长期、规范的IBD患者MDT协作护理模式,首先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在医院组建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方案,最终实现减少IBD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惠,李明松.中国炎症性肠病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6):569-572,582.

[2] 袁磊,蒋逍达,季梦遥.缓解期炎症性肠病病人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18):2826-2830.

[3] 卜凡莉,黄骞,黄迎春,等.炎症性肠病护理研究结果的可视化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8):533-537.

[4] 刘捷,张秉强,姚海燕,等.炎症性肠病护理相关文献计量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9):1796-1798.

[5] 王芳,李艳秀,唐玉平,等.多学科协作模式早期干预对喉癌手术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338-341.

[6] 黄静,梁冠冕,屠奕,等.头颈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护理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87-490.

[7] 梁笑楠,尹凤荣,张晓岚.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溃疡性结肠炎部分解读[J].临床荟萃,2018,33(11):987-990.

[8] Loh D,Hogg F,Edwards P,et al.Two-year experie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outcomes for brain metastases in a tertiary neuro-oncology centre[J].Br J Neurosurg,2018,32(1):53-60.

[9] Prabhakar CN,Fong KM,Peake MD,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lung cancer MDT and the role of respiratory physicians[J].Respirology,2015,20(6):884-888.

[10] 林赛争,蔡建庭,陈焰.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协作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3):231-234.

[11] 赵豫鄂,朱秀琴.炎症性肠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教育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3):197-202.

[12] 汤聪,张苏闽,方健,等.炎症性肠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8,33(24):92-96.

[13] 罗丹,林征,卞秋桂,等.炎症性肠病患者感知病耻感现状及其对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9):1078-1083.

[14] 王亮亮.临床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2(8):9-10.

[15] 尚星辰,林征,罗丹,等.积极心理干预在炎症性肠病病人中应用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20):3229-3235.

[16] Swarup N,Nayak S,Lee J,et al.Forming a support group for people affected b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7,11:277-281.

[17] 梁皓越.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维持炎症性肠病缓解期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8] 许珊珊,戴新娟.炎症性肠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7):879-882.

[19]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分会胃肠病与营养协作组.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第二版)[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18,2(3):154-172.

[20] 刘晓琳.云南省炎症性肠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疾病知识现状的调查[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7.

[21] 龚春萍,张允,葛娟.综合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病人药物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30):3775-3777.

[22] 关玉霞,尤丽丽,赵艳伟.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37-141.

[23] 罗丹,林征,卞秋桂,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41-47.

篇3

意外拔(脱管)(Unp lanned Extubation,UE)[1]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我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因吞咽困难导致饮水、进食呛咳或因意识不清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量无法满足机体需要时给予胃肠营养管管行管饲饮食十分重要,但临床上在留置胃肠营养管期间时有UE现象发生,影响了治疗和护理的进行。笔者对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发生的23例胃肠营养管发生UE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胃肠营养管UE事件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8―87岁,其中神志清的患者10例,神志不清13例,患者强行拔除胃肠营养管有8例,胃肠营养管自行滑出12例,患者因恶心、呕吐将胃肠营养管呕出的为3例。

2 脱管原因分析

2.1 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沟通一直被认为是有效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对策之一[2]。本调查中23例UE事件中因患者强行拔除胃肠营养管有8例。

2.2 鼻饲管固定不到位 23例UE事件中胃肠营养管固定方法均为胶布固定于鼻尖和脸颊上,固胶布易被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或是因患者脸颊出汗、皮脂腺分泌而松脱,从而易导致管路滑脱。

2.3 肢体约束不到位 部分神志不清的患者肢体约束不到位,患者通过挣扎或用手直接拔除鼻饲管。

2.4 置管后不适 由于鼻饲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固定鼻饲管的胶布松脱,导致鼻饲管滑出。

2.5 护理不到位 因为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到位,胃肠营养管发生UE事件的高发时间段一般多在中午连班或夜间护士人手较少时,护士巡视病房时由于对鼻饲管滑脱的危险性认识不够,未能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预防。

3 护理干预

3.1 建议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置管前后期间注意事项的宣教和患者及家属的管道自护能力,以减少胃肠营养管UE的发生。在留置鼻饲管的前、中、后各时期反复多次宣教鼻饲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引起患者和家属足够重视;协助患者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要注意技巧,减慢动作,避免牵拉鼻饲管,防止不慎拔管。

3.2 改进管道材料,改进固定管道的方法以促进患者舒适感,降低UE发生率。本调查有例12UE事件是因为管道固定松脱引起,因此,良好的固定方法可防止脱管,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我们在工作中采取每日更换胶布,晨晚间护理为患者进行面部清洁时用温水仔细擦去油脂、汗液、口鼻分泌物;每天两次口腔护理时及时评估胶布受污染情况及其黏贴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胶布。

3.3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于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患者,在加强营养管固定同时可合理使用约束带,注意定期更换约束部位,观察约束部位皮肤血运情况,确保安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患者神志瞳孔变化及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配合抢救。

3.4 减轻患者不适感 置管期间注意和患者保持沟通,询问患者感受,提供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如加强口腔护理、雾化吸入能减少恶心、呕吐现象发生,缓解患者因留置营养管管产生的不适和痛苦,从而提患者对营养管的耐受性,降低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

3.5 合理排班,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 根据护士年资及工作能力进行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搭档,同时要求护士交接班时认真仔细交接患者鼻饲管留置情况,加强夜间巡视,发现胶布污染或不黏时及时更换;加强低年资护士安全教育和病情观察的培训,增加夜间值班护士人员,降低夜间拔管风险。

4 小结

针对我科脑血管意外患者胃肠营养管滑脱事件分析,我们总结了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规范了胃肠营养管的护理路径,有效降低了营养管滑脱率,保障了患者安全、舒适及营养摄入,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

[2] 庄一渝,袁莲凤.医护合作减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17-419.

[3] 耿红梅.鼻饲管固定方法改进[J]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2):1431.

[4] 孙玲,龚素勤,张玉双.450例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2005,(1):14-15.

篇4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可出现在整个病程的不同时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在确诊恶性肿瘤时约1/4的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中,1/3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中约有3/4的患者伴有疼痛[1]。疼痛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也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的压力,使患者情绪抑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2]。然而对疼痛的控制并不令人满意,在一般的医疗条件下,40%-50%的癌痛患者未能达到完全缓解[3]。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肿瘤科于2009年至2010年共收治68例肿瘤伴疼痛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0年,肿瘤科收治68例肿瘤伴疼痛患者,男42例,女24例,最小14岁,最大81岁,平均为48岁。我科针对肿瘤患者疼痛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了心理状态,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从而调动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癌痛的控制,除了病因治疗外,大部分患者需要镇痛药物。护士不但要执行医嘱,还要在实践中根据患者对止痛计划的反应作出适当而准确的评价,及时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的止痛建议。

2 护理

疼痛的评估是治疗护理最关键的一步。治疗开始前要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及性质,否则给予足量的止痛剂也难以缓解疼痛,我科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三种,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数字分级法、目测模拟法[4]。

本组患者主要采用目测模拟法,对患者进行分级,并针对性加以疼痛护理。

2.1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

肿瘤患者的疼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关心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护士所起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2.1.1 更新护理观念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疼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而且肿瘤控制是受患者、护士和药物综合影响。作为护士,要主动询问、密切观察疼痛,并积极评估护理,因为护士给予忍受疼痛患者的护理是必须职责之一,这是职业道理的一部分。 转贴于

2.1.2 树立止痛药物新观念 肿瘤疼痛患者都害怕用药成瘾,这已成为用药止痛的最大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护士要学会区分止痛药物的成瘾性、依赖性和耐药性。生理依赖性和耐药性不妨碍止痛药物的继续使用,也不会成瘾。精神依赖性是止痛药物成瘾,主要表现为肿瘤疼痛患者渴望用药和想尽办法获得药物。护士树立了止痛药物新观念,明确了成瘾对患者的机体无益,如果患者疼痛受控后就要停止使用止痛药物。

2.1.3 提高护士评估疼痛的能力 如前所述,疼痛评估表法、数字分析法和Melzack拟定的口述评估法是国际常用的3钟评估疼痛的方法。有了先进的方法,护士还要采用客观的工具占有第一手材料,才能对肿瘤患者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有的放矢为患者止痛。

2.2 给药处理

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中,强调遵循按阶梯、口服、按时用药、用药个体化及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

2.3 非药物护理

为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给予患者必要的非药物护理,从而调动患者的自信心。

2.3.1 心理护理 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多数患者认为癌症导致疼痛在所难免,或担心止痛治疗会掩盖症状,影响治疗,害怕成瘾,产生不良反应或产生耐受性等[5],所以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报告疼痛,必要的心理护理成为药物治疗疼痛的有力补充。

2.3.2 营养护理 为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何疼痛耐受力,高营养护理是必要的。对能进食的患者想尽办法增加其食物的摄入量;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既要掌握好其鼻饲量,一定要做好口腔护理;对于肠胃功能丧失的患者,可采用加强静脉营养的方式进行营养护理。

3 展望

随着医学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疼痛需要护士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药物到心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蔡伟萍,费叶莉.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11.

[2]刑沫,郎晓涛,马双莲等.癌症患者疼痛状况与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8-31.

篇5

【摘要】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对老年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老年病科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存在问题,采取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病房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结果:培训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58-01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的深入开展以及近年来医院的快速发展,我科的护士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我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80岁,均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预后差 ,死亡率高。临床工作中低年资护士与老年患者护患沟通能力普遍欠缺,存在不少问题, 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现将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一2015年7月住院患者257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82岁。

1.2方法:利用医院统一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住院周期短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长期住院患者每月月末进行调查。

2存在问题

2.1老年病科患者特点

2.1.1生理特点: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听力下降、联想速度缓慢。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缓慢,易遗忘。

2.1.2患病率特点:随年龄增加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病情复杂、病程长,大量复杂的专科知识,使病人难以掌握。

2.1.3心理特点:有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老年患者易形成依赖行为,不易接受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1]

2.2低年资护士特点:

2.2.1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不扎实:知识面窄、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机结合,健康宣教没有内涵。

2.2.2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中缺乏判断力,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没有体现个性化。

2.2.3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语言贫乏、宣教照本宣科、无法体现宣教重点、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

2.2.4不能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护理程序的步骤、方法、优先原则、循环等了解较少。

3对策

3.1理论知识培训

3.1.1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实施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学习。

3.1.2疾病相关知识:强化学习专科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药理学、营养学等。

3.2实践技能培训

3.2.1情景模拟法:一名护士扮演患者、在高年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训练。接着在病房进行“实战演练”,科室护士长督促、高年资护士现场指导。鼓励低年资护士积极利用每月科室健康教育讲堂,根据需要集中讲授教育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锻炼沟通能力。[2]

3.2.2案例分析法:由老师根据事实再现临床典型案例的发生经过,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低年资护士轮流分享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相关经验,最后一起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全程不断互动,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总结与思考。[3]

4讨论

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并教会护士充分利用护理部提供的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内网药典等资源对我科老年患者进行重点突出,反复强调,简单易行,书面总结的健康教育。使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关于健康教育的调查知晓率、满意率由86.9%上升到92%。

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 其素质不仅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而且也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影响因素,对于先进科学的健康理念不易掌握。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理念、实践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少芬,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6.

篇6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丧失,活动受限以及营养素摄入不足,是易发生压疮高风险人群,压疮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所以压疮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我科对收治的126例昏迷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收治126例昏迷患者,其中男78例,女48例,年龄18-80岁,平均55岁。颅脑肿瘤术后26例,重型颅脑损伤39例,颅内动脉瘤术后2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8例,其中包括气管切开患者12例,以上均为昏迷患者,肢体功能受限,需长期卧床。

1.2 护理措施

1.2.1 做好入院压疮评估 认真准确评估病人是预防压疮的关键[1],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采用我院压疮危险因素情况登记表,评估项目包括体形、皮肤类型、性别和年龄、组织营养、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营养和药物,评分范围在18-29分, ??当评分>15分,填写压疮风险报表,上报护理部,通知压疮小组会诊,制定预防方案。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病房有压疮风险患者评估一周一次,监护室患者48小时一次,随时调整预防方案。

1.2.2 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2] 协助患者2小时一次翻身,必要时可缩短翻身时间。加用气垫床使用,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患者侧卧位时,取侧倾30度,用软枕支撑,侧卧30度增加了患者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使皮肤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下降,身体较为舒展,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骨隆突处部位的受压[3]。如果偏瘦患者,骨隆突处明显,可做海绵圈垫,外垫一层棉布,侧卧时将骨突处放于圈内,使用柔软透气的圈垫可减轻骨突处的压力[4] 。对于脚踝或脚跟处预防压疮可采用垫小软枕或橡胶手套所制成的水袋来缓解压力,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如需抬高床头,应以5-30度为宜,如超过30度时,患者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应尽可能避免这个高度[5]。

1.2.3 对高风险患者做好翻身记录卡 本组患者均为极度风险,要求建立翻身记录卡,根据皮肤情况确定翻身时间,并记录,同时记录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每班必须床头交接班,查看患者皮肤及翻身的落实情况。护士长每日督察护士工作是否到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当班护士给于经济处罚。

1.2.4 加强对家属有效的健康教育 对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压疮的基本措施之一[6]。我科对于本组昏迷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教会家属预防压疮的方法,并增强家属的重视程度,言传身教,让家属掌握好,并很好的配合,对于昏迷患者压疮的预防很至关重要。

1.2.5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指导对降低压疮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因此,凡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均应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与指导[3]。昏迷患者意识丧失,不能自主进食,均鼻饲管进食。食物配置为五谷、肉类、奶类、高纤维食物。食物要清淡,均制成糊状鼻饲于胃内,三餐中加用适量果汁、蔬菜汁、水。

1.2.6 皮肤护理 昏迷患者采用尿套或留置尿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增强皮肤的抗摩擦力,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床单位,使患者舒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理排泄物。禁止对局部皮肤进行按摩,研究表明,对压红的皮肤进行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尸检证明,凡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无撕裂现象[4] ,因此,不要按摩发红的部位或发红的周边部位

1.2.7 新型敷料的使用 可使用新型的敷料以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如透明贴,覆盖在骨突处皮肤较薄弱的地方,周边用胶原膜封边,防止透明贴脱落。也可用减压贴等敷料,这些方法都可起到缓解皮肤压红,保护皮肤,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形成。

2 结果

126例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值范围为18-29分,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发生压疮。

3 讨论

昏迷是患者发生压疮的第一危险因素,所以对于本组患者,压疮预防尤为重要。运动功能障碍、被动变换卧位的剪切力、摩擦力及皮肤受压、潮湿等因素都易引起压疮,我们只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提高护士防范压疮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很好地预防昏迷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牛慧.早期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压疮防治的影响.中外医疗,2009,(26):128.

[2] 何华英,杜峻.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分类护理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9):9 .

[3] 张莹莹,许勤.神经外科压疮预防措施调查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6-108.

篇7

关键词 昏迷 患者 护理 管理

关键词 昏迷 患者 护理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8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86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昏迷可分为3度:轻度、中度、重度。临床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来判断患者的昏迷程度即从患者的睁眼、语言、运动3项反应情况给予计分,总分15分,13~15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昏迷患者的护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患者由于感情不能表达,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故其一切活动均为被动的,在护理和感知上要求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保证和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生命和人格得到更周到的关爱和尊重。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昏迷患者142例,对这些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昏迷可分为3度:轻度、中度、重度。临床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来判断患者的昏迷程度即从患者的睁眼、语言、运动3项反应情况给予计分,总分15分,13~15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昏迷患者的护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患者由于感情不能表达,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故其一切活动均为被动的,在护理和感知上要求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保证和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生命和人格得到更周到的关爱和尊重。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昏迷患者142例,对这些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管理

由于昏迷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使其对自身病情不能进行有效表达,因此,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昏迷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使其对自身病情不能进行有效表达,因此,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命体征的监测: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且涉及多个学科疾病,在治疗与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生命指标的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重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生命体征的监测: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且涉及多个学科疾病,在治疗与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生命指标的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重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昏迷是急性中枢神经衰竭的外在表现,因此,加强其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大小及有无光反射、压眶反射、四肢反射活动、有无抽搐发生,注意肌张力的变化,必要时按昏迷程度评分标准做好相关记录。

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昏迷是急性中枢神经衰竭的外在表现,因此,加强其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大小及有无光反射、压眶反射、四肢反射活动、有无抽搐发生,注意肌张力的变化,必要时按昏迷程度评分标准做好相关记录。

颅内压的监测: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随时观察用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并准确记录,防止颅内压骤然变化引起脑疝或颅内低压综合征。②固定好测压管,防止脱落。③加强常规护理,防止导管所致的继发性颅内感染。④一般颅内置管最好不超过五天。

颅内压的监测: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随时观察用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并准确记录,防止颅内压骤然变化引起脑疝或颅内低压综合征。②固定好测压管,防止脱落。③加强常规护理,防止导管所致的继发性颅内感染。④一般颅内置管最好不超过五天。

对于无条件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应加强颅内压增高的相关临床表现的观察并进行综合性判断,同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以利医生分析病情时参考。

对于无条件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应加强颅内压增高的相关临床表现的观察并进行综合性判断,同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以利医生分析病情时参考。

通畅气道的护理管理

通畅气道的护理管理

为防止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分泌物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将患者置于去枕侧卧位或平卧位而头偏向一侧,头尽量后仰,松开衣领。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如有舌后坠,可用舌钳子将舌拉出,并将患者变动为舒适,必要时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如果口腔或气道内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用吸引器将其迅速吸出。必要时可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气管切开部位护理,预防局部感染或出血;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出,注意操作手法应轻柔,减少副损伤;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处理,避免痰液结痂,难以吸出。

为防止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分泌物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将患者置于去枕侧卧位或平卧位而头偏向一侧,头尽量后仰,松开衣领。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如有舌后坠,可用舌钳子将舌拉出,并将患者变动为舒适,必要时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如果口腔或气道内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用吸引器将其迅速吸出。必要时可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气管切开部位护理,预防局部感染或出血;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出,注意操作手法应轻柔,减少副损伤;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处理,避免痰液结痂,难以吸出。

氧疗的护理管理

氧疗的护理管理

脑组织是一个高耗氧的器官,为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代谢,对昏迷患者必须实施有效氧疗。可根据不同病因和昏迷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氧流量,以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对有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可根据医嘱适当增加通气量,以保证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状态,从而有助于脑部手术后脑血管收缩,已达减轻脑水肿的目的。护士及时提供血气分析结果,以利医生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脑组织是一个高耗氧的器官,为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代谢,对昏迷患者必须实施有效氧疗。可根据不同病因和昏迷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氧流量,以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对有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可根据医嘱适当增加通气量,以保证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状态,从而有助于脑部手术后脑血管收缩,已达减轻脑水肿的目的。护士及时提供血气分析结果,以利医生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静脉通路的维护与护理管理

静脉通路的维护与护理管理

昏迷患者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便抢救时随时给药。穿刺时尽量选择较粗的表浅静脉,特别对于给予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者宜应用大号注射针头或静脉留置针,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对给予输血、血浆和白蛋白等胶体物质治疗者,须选用常规用药以外的静脉通路,并注意用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

昏迷患者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便抢救时随时给药。穿刺时尽量选择较粗的表浅静脉,特别对于给予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者宜应用大号注射针头或静脉留置针,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对给予输血、血浆和白蛋白等胶体物质治疗者,须选用常规用药以外的静脉通路,并注意用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

营养的补充与护理管理

营养的补充与护理管理

良好的营养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抗御外来有害因素侵入的物质基础。如果昏迷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这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及疾病恢复非常不利,因此,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是很必要的。

良好的营养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抗御外来有害因素侵入的物质基础。如果昏迷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这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及疾病恢复非常不利,因此,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是很必要的。

对于无肠内进食禁忌或有肠外营养支持禁忌的患者应通过留置胃管实施肠道内营养。在胃肠营养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胃管的体表固定和插入深度,避免过深或脱出;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营养成分的搭配,应给与患者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如鼻饲食物可分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患者,鼻饲量200~300ml/次,4~5次/日。鼻饲时,应加强患者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有条件者可应用胃肠营养泵24小时持续给予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对于无肠内进食禁忌或有肠外营养支持禁忌的患者应通过留置胃管实施肠道内营养。在胃肠营养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胃管的体表固定和插入深度,避免过深或脱出;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营养成分的搭配,应给与患者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如鼻饲食物可分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患者,鼻饲量200~300ml/次,4~5次/日。鼻饲时,应加强患者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有条件者可应用胃肠营养泵24小时持续给予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对于实施胃肠外静脉营养,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因液体浓度、酸碱度及渗透压的影响而导致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输入。静脉营养液应在超净台上配置,并按各种药物的配置原则进行配置。

对于实施胃肠外静脉营养,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因液体浓度、酸碱度及渗透压的影响而导致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输入。静脉营养液应在超净台上配置,并按各种药物的配置原则进行配置。

基础护理管理

基础护理管理

篇8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进行中西医结合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均经头颅CT或MRI以及临床确诊。男68例,女17例,年龄7-69岁,脑出血术后47例,脑挫裂伤31例,脑干损伤7例。患者住院当天责任护士即实施程序化营养管理模式。

2程序化管理模式

2.1吞咽功能评估

2.1.1洼田饮水实验患者取半卧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让患者按平时习惯饮下,观察其饮水情况。根据结果确定患者的饮食方式: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2.1.2吞糊试验吞糊测试遵循从稠到稀原则,将4平汤匙的凝固粉加入到100ml水中搅拌成均匀的糊状物(属于中度黏稠,呈奶昔状,如芝麻糊、乳酪),用压舌板压舌头嘱患者做抵抗动作,压舌根部做“啊”、“咿”等发声或做吞咽动作,观察患者舌部力量及运动、协调性咽壁反射、喉部吞咽上抬情况,然后每次用5ml的汤匙喂食,10min内喂食完。

2.2正确选择食物

血瘀气滞型:饮食应予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可选用疏通脉络,补益肝肾和心脾的食疗方,如杞子蒸羊脑、黑芝麻桑椹糊、芝麻核桃糊。

瘀阻清窍型:安置鼻饲管维持营养供给,宜予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每天4-5次,可加入绿豆及小米糊,起到健脾、清热、利湿的作用,以保持大小便通畅。

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通络之品,如山药苡仁粥、莲子粥、白菜、木耳、赤小豆等,忌辛辣刺激之品。

痰瘀交阻型: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荤腥油腻之品,以避免助湿生痰,少食多餐,可用竹沥、小米各半煮粥食。

肝肾亏虚型:饮食宜选择滋补肝肾、填精补髓的食品,如甲鱼汤、木耳、淡菜等。可取山药、龟板、粳米适量同煮,每日1剂,早晚服用。

2.3制作个体化饮食卡请遵从以下指示喂食①抬高床头30°-45°或坐起。②监督/助进食人员:护士、护工、家属。③喂食者方位:患者的右边或患者的左边。④)提醒患者进食时的姿势。⑤每日进食份量:4-5餐(每餐份量m1数)。⑥饮食种类:普食、软食、半流(粥和或糊)、流质。(注意事项:提防噎塞,小心进食!)

2.4执行喂食程序①食物检查。②注意口部进食姿势。③喂饲者姿势。④速度与份量。⑤餐后姿势。⑥清洁口腔。⑦文件记录。

饮水试验1-2级:经口摄食;吞糊试验通过:全糊餐或糊状的液体;失败者:鼻饲饮食。根据患者营养和能量需求均衡搭配食物种类,满足患者能量需要;食物的形态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康复的不同阶段随时进行调整。鼻饲饮食掌握好浓度、温度、速度,应从小剂量开始,每次50-100mL,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至200-250mL为宜,流质的浓度也应逐渐升高。以口进食患者根据吞咽能力选择容量为5-10ml、薄而小且不易黏食物的勺子,用勺取一口量,即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约3-4ml,酌情逐渐增加;根据病情每日口腔护理2-3次,注意观察口腔有无溃疡、霉菌感染等。

2.5常见并发症处理原则

2.5.1返流、误吸原因是喂食时床头未抬高,鼻饲管位置不当,鼻饲液注入过快、量过大及胃潴留等。处理:喂食时根据患者病情抬高床头30°-45°或半卧位,一次进食量不宜过饱,应少量多餐,每天4-5次;每次鼻饲前必须判断胃管位置,证实在胃内。判断是否胃残留过多,若抽出胃液量大于100ml,则需按胃潴留处理;进食时和餐后30min内避免翻身。一旦发生返流,应将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尽口鼻内返流物,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

2.5.2腹泻原因主要有灌注过多或使用高渗性混合乳;灌注环节被污染或胃肠菌群失调;流质温度过低,刺激肠蠕动加快。处理:应注意观察、加强护理,避免各种诱因。脾胃虚弱者宜进食易消化、纤维素少等健脾补气之品,如山药粥,忌生冷瓜果,如香蕉、梨等性寒滑肠之品,忌油腻、刺激性食品。

2.5.3便秘原因:由于长期卧床,肠道本身的机械运动下降;粗纤维摄入不足,使用脱水剂,使肠道内水分吸收,导致大便干结;排便环境及方式的改变。处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补气之品,多食黄芪粥,山药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梨、果汁等以生津润肠;每晚睡前1杯蜂蜜水,早餐前30min喝1杯温水可润肠通便;早晚腹部按摩15min-20min。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0-0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皮肤损伤风险高发人群,因危重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瘫痪、需长期卧床,再加上有些患者烦躁、高热、大小便失禁、水肿、局部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等因素,从而增加了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皮肤损伤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科近年来, 由于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细节护理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预见风险意识较差等原因导致患者皮肤损伤问题较多,并且有部分而引发护理纠纷。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的皮肤损伤,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我科对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在皮肤护理管理中,积极地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现总结各种预防护理方案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发生皮肤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6例,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年龄18~85岁,外伤88例,脑出血66例,脑肿瘤52例;医源性皮肤损伤106例,病人自身因素73例,综合因素27例。

2 原因分析

2.1 医源性皮肤损伤

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1]。包括:①输液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皮肤软组织坏死;②红外线或热敷引起的烫伤,由于昏迷、瘫痪病人感觉的缺失,热水温度过高,红外线照射距离过小或时间过长而引起烫伤;③冻伤,高热病人使用冰袋时皮肤保护不当,皮肤直接接触冰块而引起皮肤冻伤;④使用胶布和监护电极片引起的皮肤损伤,常见的有胶布粘贴皮肤撕脱伤、过敏性皮炎;⑤压伤、摩擦伤,常见于烦躁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当,造成皮肤压伤或摩擦伤。以上几点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缺乏风险预见意识而导致患者的皮肤损伤。

2.2 病人自身因素

是指病人自身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①皮肤瘙痒或躁动病人自我抓伤。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出现躁动、对病人使用约束带后,躯干和双手仍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了解除不限制和不适感,病人的双手经常会使劲抓可碰到的物体及皮肤,当碰到自己的身体时,病人的指甲和抓挠的力度足以损伤自身的皮肤。②重症昏迷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易发生局部皮肤压伤。③肛周皮肤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可达63%[2]。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肛周、会阴及臀部皮肤常因分泌物刺激及擦拭的机械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

2.3 综合因素

由于护理行为缺失或操作不当加上病人自身因素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压疮为最常见,压疮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临床问题,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加上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坏死和压力性溃疡[3]。 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感觉丧失、瘫痪、大小便失禁、全身营养不良、水肿、年龄偏大等;外在因素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力、潮湿等。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数是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比如严重的恶液质癌症晚期患者因软组织及脂肪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严重水肿患者皮肤变薄,神经外科瘫痪及昏迷病人,均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3 预防及护理策略

3.1 做好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做好预见性护理

易发生皮肤损伤的高危人群包括病情危重、昏迷、长期卧床、瘫痪、高热、烦躁、全身严重水肿、大小便失禁以及全身营养不良的病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对高危人群进行皮肤评分,评分22分时,应建立翻身卡并做好预防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巡视,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皮肤损伤的发生。

3.2 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及细节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以往在患者比较躁动或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约束带使用不当而发生皮肤擦伤;给术后患者行伤口红外理疗时,由于照射距离过近或照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的皮肤烫伤; 头部使用冰枕时发生耳廓冻伤;长期卧床患者而发生压疮;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时,患者 皮肤及眼部的护理不当而发生紫外线灼伤;患者输液时,护士未及时主动巡视病房而导致输液渗漏或静脉炎的发生等。通过分析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的原因, 多为个别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及护理技巧、责任心不强而发生。针对以上,我们在为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时,对烦躁患者进行约束时,在约束的部位加软枕或软毛巾,松紧要适宜,从而可防止皮肤擦伤;给患者进行伤口红外理疗时,应注意照射的距离和时间,并经常巡视病房;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前,应遮盖患者暴露的部位,防止患者皮肤损伤及紫外线导致的眼部灼伤。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尽量使用套管针并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注射部位要固定牢靠,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补救;对使用胶布者,撕脱时动作要轻柔;对感觉缺失的病人正确使用冰敷及热敷;对合并骨折的患者,使用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时,接触皮肤面应垫软棉垫加以保护;对大小便失禁患者用温水及时洗净大小便污渍,待干后用润肤霜或油膏涂肛周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对躁动和皮肤瘙痒的病人采取保护性约束,如戴棉手套,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手,防止抓伤;对于昏迷、瘫痪的患者定时翻身,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力,使用气圈保护骨隆突出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保护患者皮肤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皮肤损伤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对病人实施全方面的安全责任制护理,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护理行为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首次接诊时护士应认真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并做好护理记录。要求责任护士在工作期间对存在皮肤护理风险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正确皮肤评估,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注重落实;加强护患沟通及患者、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特别是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要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保证护理安全,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皮肤损伤,及时做好护患沟通,实行风险告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潜在的风险,理解并接受和承担风险。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0

2007年度,我院心内科共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患者193人次,其中护理纠纷和投诉屡发,现就纠纷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下。

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以及工作中语言失误:心内科护士平日工作负荷量大,见惯了生老病死和痛苦,形成了一种职业性的麻木感,对患者的痛苦甚至死亡不仅不能感同身受,有的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冷漠。我科汉、回、维族护士均有,较缺乏沟通意识,在紧急情况时容易产生语言失误;面对抢救现场拥挤围观的家属,护士常常态度冷漠、服务态度差,为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

操作失误:心肌梗死患者易于午间、夜间发病,值班人员少,抢救之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而且一边抢救一边仍需兼顾病区原有病人液体是否输完,最易出现差错和失误;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作时,因为疼痛及循环血量的不足,静脉充盈程度极差,护理人员心急焦躁,急于穿刺成功却仍屡屡失败,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抢救药品不能迅速进入患者体内,贻误抢救时机,导致纠纷发生。

执行医嘱不准确,观察病情不仔细:我科医生在使用升压药和调节心率的药品时常用医嘱“根据血压、心率调节滴速”,而护士往往忽略此内容,一味依赖于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可调节输液器、输液泵等先进的诊疗仪器,明明患者的血压已经低于60mmHg,但升压药的滴速仍未调整;年青护士经验不足,对于心内科所使用的抢救药物,如可达龙、多巴胺等剂量核算错误,在使用微量泵、输液泵时数值调节不准确,药物不能按医嘱剂量执行等等因素均可造成抢救失败,引发纠纷。

医护配合不协调:在抢救过程中,医嘱使用某药品时,护士却大声说:“此药没有”造成患者家属不满,或者背地里议论此次抢救不成功是因为医生用药不当引发的,被患者家属听见,造成纠纷。

护理文书记录有误:抢救结束后补记护理记录过程中,出现抢救时间、抢救过程用药与医生的记录不符、出入量与体温单栏不符、无病情的动态记录等现象,为纠纷产生埋下后患。

患者家属自身因素:本院所处县城地域较小,心脏病患者均为多次住院患者,熟知心内科情况,本着救命找熟人的心理,发病时往往不经急诊科而直接送入病区找主管过自已的医生诊治,对医护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还找来熟人,卫生系统的领导打召呼走关系,给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如果恰巧抢救室有重患占床,调床过程中双方患者极易认为医护人员厚此薄彼,贻误抢救,造成心理不满,导至纠纷发生。

对 策

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推行以患者安全和感受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抓住细节,重视患者每次的投诉,发挥患者监督作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科内每月组织1次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护理工作。对各民族护士进行服务礼仪培训,要求护士在抢救时一定要规范自已的言行,语气上可以严肃,语句上却要有人情味,涉及病情时要因人而异,不知道下一步情况时,可只答当时的生命体征是多少。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采取岗位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护士不断“充电”,发挥护士长的模范带头和督导作用,严格三基三严训练,在工作中要以老带新,对科内先进仪器设备要求人人会用,并做到“精和熟”;每月组织1次急诊抢救训练,以加强医护协作,培养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每次抢救完毕护士长要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和总结,对容易引起失误的环节,要及时给予警示。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医护协作:要改变护士重干轻写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做到护理文书书写客观、详实、准确、及时;护士长在排班时要实行弹性制排班,在中午、夜间可实行双人值班,也可排两头班,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必须做到“五定”,护理人员熟练运用;在抢救工作中分工明确,医护互相配合,争分夺秒抢救病人,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肝硬化的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纤维化改变。在长期病变过程中,肝脏逐渐发生变形,质地变硬,而肝细胞也逐渐坏死,最终肝脏失去功能。虽然肝硬化不能预测,但肝硬化有其易患人群。

1.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这些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炎后,就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2.长期酗酒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纤维化,并发展到肝硬化。

3.慢性胆汁淤积患者长期的胆汁淤积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化。

4.肝脏淤血者。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以及肝静脉阻塞,这些疾病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死、变性,最终导致肝硬化。

5.长期服药和接触化学毒物者。

6.代谢紊乱人群。血友病等遗传代谢缺陷均可导致肝硬化。

7.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者。

8.先天梅毒性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日常保养非常重要。给肝硬化患者提出几项建议: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食物应易消化、有营养,且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

•有腹水时要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并限制盐的摄入,最好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腹水明显时还要限制水的摄入。

•伴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刺激性及硬的食物,以免损伤曲张的食管静脉造成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