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员学习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检员学习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质检员学习体会

篇1

今年毕业的管制学员已陆续分配到部队,在校学习的管制学员再过半年时间就将面临下部队实习,新一批管制学员也即将开始他们的管制学习生涯。那么,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从学员到管制员的转变,尽快胜任管制工作,就成为他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管制员,笔者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很快就适应了管制值班工作和运输机指挥工作,并且参与保障了专机、演习、大部队转场等急难险重任务。在这里,把个人在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院校基础要筑牢

短短一年时间让我充分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从事管制工作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在整个管制工作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用到它,没有它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航空管制,也就更谈不上如何去实施管制。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院校这个基础必须打好,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在从事管制工作中,必然会因为自己知识匮乏而发生“地动山摇”的大事。因此,作为一名管制人员,必须从学员期间就牢牢打好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够在接下来的管制工作中更好、更快的学习进步。

二、业务理论要扎实

作为一名新管制人员,要想胜任管制工作,仅凭课本知识还是不够的,在实际值班工作中还必须加强航管法规、条令条例以及各种业务文件的学习。努力做到对航管法规和条令条例牢记于心;对本区及周边区域管制情况了如指掌;对值班工作流程和方法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加强对通信、气象和雷达等与管制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筑牢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便更好的开展管制工作。这一点,在毕业前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开始努力做好,并且在今后的管制工作中也要持之以恒,绝不能懈怠。

三、实习过程要认真

毕业前,下部队实习锻炼是从管制学员到管制员的第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今后的管制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中总结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都是非常宝贵的原始积累。然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因为,它将是一个成熟管制员管制风格的雏形,实习期间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将终生受益。然而,一旦养成不良习惯,也将会贯穿整个管制生涯,而且很难纠正,也许这些缺陷并不一定成为影响正常工作的显性因素,但却很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再者,放单以后,个人心态通常会发生变化,那种随时随地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会大打折扣,这样就会错失很多发现自身不足并且改正的机会。因此,在实习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实习过程必须要认真。

四、端正态度是前提

毕业了,成为干部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还是学员。在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和熟悉工作环境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实际操作了。跟班是一个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我们必须端正态度,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章办事,认真履行职责。虽然跟班期间出现问题只由带班参谋负责,但是我们一定要根除这种依赖的心理和思想,认真做好带班参谋交给的每一件事情,对每天的飞行计划和各种飞行动态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一是要对本场训练飞行、转场飞行、过往飞行的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对飞行冲突、调配方案以及上级首长指示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合理安排工作次序,只有这样才能在跟班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快的进步。

五、谦虚好学是捷径

实习就是学习。不管是自己师傅还是其他同志,甚至是只比自己早毕业一年的同事,都是学习的对象。要虚心向每一名同志请教,同时也要虚心听取每名同志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辩证的对待他们指出的不足,加以分析总结,遇有疑惑一定要向师傅或领导提出,切忌我行我素,以免误入歧途。利用值班工作闲暇时间将值班工作处理事项逐一检查、反复思考,认真分析当日值班工作的得与失、好与坏,重点将不足之处记在本上,经常翻看,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积累和总结值班中好的工作做法和经验,以迅速提高自身综合管制水平。

篇2

中图分类号:G645.1

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也会沿用大多数普通高校的管理方式,其中主题班会是管理共组的表现形式之一。主题班会是针对学生开展围绕一定思想教育主题开展的班级会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德育工作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营造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整体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的思想状态规范与提升,进而打造良好的校风校纪。

一、高职院校学生情况

高职院校在学生招生上,生源质量不比其他高等学府,一方面来源于传统普通高中生,另一方面碜杂谥耙抵醒а生。学生整体在认知能力上不能与高等学府学生相比,但是由于网络媒体的放开,学生接受的信息逐步广泛,思想开化程度更强,但是也存在个人素养参差不齐的状态。要想达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思想状态,接受的信息较多,但是辨别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有一定差异,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煽动。因此,在学生思想上要做好必要的纠正来让学生更积极的摆正人生态度,运用正向的思想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与影响他人。

在具体的思想上,学生有着较为朴素的爱国情结,但又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与能力;有着自身的理想与事业的想象,但是缺乏执行与学习的动力;懂得文明礼貌的方式,但是却无法有效的改善自身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具有较强的自我思维能力,但是却在职业能力上的沟通交际能力较差;在生理上成熟进度较早,但是体能与心智上却素质较差。面对这些情况,主题班会的开展会存在着多种的阻碍性,因要充分的应对相关特点,对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建设需要提升更强的针对性和规划性。

二、民办职业院校大学生主题班会系统化建设方法

(一)积极发挥辅导员作用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要积极的发挥辅导员的指导作用。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负责执行人员,辅导员需要做好日常学生生活状态与思想状态的观察了解,同时积极的做好导向工作。学生在具体的年龄、知识储备、社会经验、理解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因此,要充分的发挥辅导员作用做必要的主题班会开展方式与内容的制定,同时积极的在班会进行中左后点评、引导、激励等,让不良思想得以有效纠正,提升学生认识水平与思想觉悟,从而达到班会开展的实际作用,这种实际作用的教学管理理念与高职院校实用主义是紧密贴合的。同时在班会尾声,可以设置必要的提问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发表自身看法,促进认识的深入,明确班会的主题目的。同时辅导员应该运用简要语言点出班会核心观念,提升班会所具有的感召力。

(二)充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虽然辅导员是作为主导角色出现,但是班会的主体应该落在学生身上,所有的内容的开展与效果的产生应该主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效果。需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开动脑筋挖掘自身潜能的参与到活动中,让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主动的自我深入教育。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来达到教育内容的有效深化。要充分的做好必要的班会前的准备工作,积极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而后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做有效的内容设置。同时依据时间、季节与学生状态的差异性,来针对性的进行班会的具体活动安排,提升班会活动影响性与实际效果。

(三)活跃主题班会开展形式

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动脑筋依据不同季节、环境、学生需求等情况进行形式的多样化。这种形式不仅仅在于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座次安排,甚至可以将班会摆脱传统教室中的拘板形式,将班会开展到户外。例如,学校草坪、操场、运动场或者公园等,不同的环境会给予学生不同的心态。由于环境的改变可以有效的调整学生心态,避免呆板班级会议印象导致学生心理上的排斥感。尤其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户外林间或者草坪上晒着太阳,在植物的环抱中开展会议,学生心态上较为放松与舒适,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接受度也更高,参与到场率也更为积极。学生思想上放松,也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的了解学生思想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与纠正。

(四)做好主题班会会前准备

在主题班会上,主题一般较为统一,受到校领导与实际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在会前,要做好必要的资料收集与会议进程规划。首先对于班级会议开展的时长、主要核心环节进行设计,对于重要班会甚至需要拟定对应的会议方案,确定会议主题、基调、进程设置等。将具体环节需要填充的内容进行收集。资料收集一方面要收集相关主题内容资料,另一方面要收集学生对于相关主题的看法、问题与思维模式等,从而让班会能够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解决学生思想上的负面倾向、疑惑等。

三、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的主题班级开展需要实事求是的依据校园情况、学生情况、社会情况做有效的设计规划,让主题班会开展较好的符合校方对主题效果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满足,从而达到更好的校园氛围的打造,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思想状态,有积极乐观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邵希.基于“三维共育”模式的财经类高职学生主题班会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5,(28):215-216.

[2] 莫兰健,梁萍.谈谈对高职开展主题班会教育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20-21.

[3] 阙庆华.高职辅导员开展“别样”主题班会课教育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185-186.

[4] 袁冬梅.“主题班会”对高职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7-9.

姓名:胡威

出生年月:1984-10

性别:男

籍贯:河南夏邑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经济师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23-02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罗斯韦尔(R.Rothwell)、罗森伯格(Rothberg)等把大学、科研机构纳入到创新的主体范畴,与企业共同成为创新的主体,这些观点奠定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80年代后期,甘地(J.P.Grander)则第一次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分别从大学和企业的双边以及两者互动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数理描述和过程分析,标志着对合作创新的研究从现象描述与归纳总结阶段走向了理论探讨阶段,从片段性的研究走向了系统化的分析阶段。90年代以来,托宾(Turpin.T.1996)和盖洛特(S.Garrett)为代表的学者从宏观制度角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考察,剖析了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合作特征。Gertler和wolfe(2004)运用创新系统、制度学习、技术动态演化和本地社会知识管理理论,分析了区域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活动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国内研究现状。①关于产学研机制分类的研究。石峰(1995)认为,产学研的机制主要包括产学研之间的技术协同互补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蔡立彬、崔英德(2001)将产学研机制分解为结合机制、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肖久灵(2002)将产学研机制的类型分为单元型合作机制、紧密型合作机制、股份型合作机制和跨越型合作机制。②关于产学研机制构建的研究。毕克新、周欣荣、姜照华(1997)提出构建产学研联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选择机制、风险机制、管理机制、利益机制、道德机制和法制机制。张俊、李忠云(2001)将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概括为“三源四机制”,即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基础――主体源、产学研结合的驱动机制――动力源、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导向机制――制度源。王文岩等(2008)认为产学研机制的构建包括决策与管理机制、保障与激励机制、调节与约束机制、运作与发展机制等多维一体。③关于利用武汉地方资源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陈全明、程贤文等(2009)重点从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与武汉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娄星、范静慧、王祖山、汪洪等组成的课题组就武汉地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叶睿(2010)就产学研联盟模式选择与武汉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可以采取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培养与交流人才、内部一体化等五种合作模式。温兴琦(2011)、关英(2012)就武汉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思考,提出基于企业环境供给的武汉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

二、武汉高职院校构建产学研体系的有利条件

近几年来,“两型社会”、“中部崛起”、“自主创新示范”等国家级战略在湖北、武汉密集叠加,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正积极推进。2013年在武汉视察期间,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给予充分肯定,至少三次提到“复兴大武汉”。要想复兴大武汉,必须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控制和利用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财富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由于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各异,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必须立足于自身现实情况,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科技和人才是武汉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武汉相对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武汉以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已建成一批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园区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竞争力突飞猛进。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全国第三,高校毕业生人数全国第一,人力资源优势显著。科技和人才两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得武汉频频受到国家政策的青睐。近年来,“两型社会”、“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武汉聚集和叠加,武汉正面临着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快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然而,科技生产力的充分展现离不开市场化。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那么市场化后才能成为“第一推动力”。推动科技的市场化,是武汉推动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构建产学研体系服务地方社会的建议

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多方共赢,由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或)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为核心的众多参与主体构成的社会网络,通过对知识的创造和使用过程实现个体利益和项目整体创新目标。从宏观上讲,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深入贯彻和狠抓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具体实践。从中观上讲,科教优势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地区的最大优势,但是科教优势却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加快推进武汉地区建设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从微观上讲,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能够为高职院校开辟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是成立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联盟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为圈域内职业教育搭建共享共建的平台,强力推进圈域内职业教师的合作与共赢,成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突破口。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方面委托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另外,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加大对教师、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开发或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奖励比重。三是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成员单位享有合作办学的权利,不仅可以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以及相关就业信息,还可以互认学分,统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质量考核标准,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之间也以联合培养学生。四是以高校为平台,建立大学科技产业园。武汉城市圈立足自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以高校为依托,整合高校与地方资源,积极建立大学科技园,促进和深化产学研合作。五是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相结合。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位置,主动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偏重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社会而言,地方高职院校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力保障。结合武汉本地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探索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学研机制构建理论,可以充分发挥本地高职院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更好地回馈地方社会,支持武汉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1.1 情绪、情感不稳

毕业队学员在面临人生重大转变时期,其情绪、情感都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有些学员由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当遇到非自己所愿的情况时就悲观失望、自怨自艾,比如在立功受奖问题上,自己没有立功受奖就觉得三年的军校生活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一味地自我否定。另外他们深知毕业后就要到基层担负着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的特殊使命,长期战斗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前线,面对即将到来的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他们无法确认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项特殊而艰苦的工作,因此开始受到消极情绪的支配,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做任何工作都没心情。

而另一种则是心情浮躁、情绪狂躁。不少毕业队学员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设计得十分完美,觉得自己即将成为梦寐以求的部队军官了,事业上大展宏图的时机已经到来,自己已经不再是一名普通士兵,三年艰苦的军校生活马上就会有丰厚的回报了,开始不断地放大自己的作用、能力和地位,逐步把学员队的管理干部不放在眼里,听不进干部的劝解,条令条例意识淡化。

前者在情绪上表现出悲喜无常、情绪低落,在行为上表现出手足无措、自我封闭;后者则在情绪上表现出持续性的异常兴奋,甚至在一段时间表现出亢奋状态,行为上表现出自我管理松懈,多种违规违纪行为,开始“小错误不断,大错误不犯”,认为只要不犯很大的错误就可以随性而为。

1.2 焦虑

由于时值毕业前夕,毕业队学员需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往往比较多、比较繁杂,这就很容易引起一些学员的精神焦虑。他们要处理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毕业后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学校的事务处理。毕业后的问题,主要是分配问题,学员大都急于想知道今后会分配到哪个单位,担心未来工作单位环境的好坏、在新单位发展前途如何,回到离开了三年的基层部队能否适应当前的需要,能否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完成好从士兵到干部的角色转变等等问题。在学校的事务处理往往是应对期末的考试和离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害怕挂科而感到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这些问题都是事关学员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当如此多的事务综合在一起之后极有可能引发学员的烦躁、焦虑情绪。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惶惶不安、焦躁心烦、坐卧不宁、眉头紧锁,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未来,对前途感到茫然。在生理上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紧迫、胸闷、多汗等,在行为上往往是表现为大量吸烟,偷偷喝酒,易怒。

1.3 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敏感是当前形势下毕业队学员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临近毕业之时,一些人一方面担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各项安排被自己不经意间透露出去,开始不愿意再对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喜欢自我沉思。另一方面,他们又深知三年朝夕相处的战友立刻就会各奔东西,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心里怀着深深的不舍,这二者往往产生激烈的冲突,导致他们不知如何应对,开始与他人难以和谐相处,不易被人理解,受到冷遇。这在性格内向的毕业队学员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1.4 对抗、敌对情绪

当毕业队学员遇到自己分配不理想、评选优秀毕业生的目标没达到等问题时,就会感觉受挫,由此产生强烈的反抗行为或者攻击。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由于受挫以后,往往会产生“委屈感”,引起愤怒的情绪,从而对构成挫折的人进行直接攻击和对抗。比如有的学员没有被评选上优秀毕业生,便怀疑战友在背后说自己、诋毁自己或联合起来整自己,怀疑某某领导为难了自己,由此失去了大展宏图的机会,于是对战友、干部充满敌意,时不时地找战友麻烦,找机会在学员队管理干部面前发泄不满,甚至还以“泡病号”、“压床板”等行为对管理干部施加压力。其突出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或损害他人利益,或有破坏东西的冲动,经常与人争论,容易出现烦恼和激动,顶撞领导,严重者会出现伤害他人的冲动行为。

2 毕业队学员常见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2.1 建立预防、监测机制,增强对毕业队学员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

对于毕业队学员的心理问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各种预防、监测机制,利用家庭、学校方面的力量,及时消除对毕业队学员心理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

学校要重视研究新形势下毕业队学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一是要努力为毕业队学员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军营环境,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思潮对部队的影响;二是加强对毕业队学员的调查了解,积极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心理情况,加强与学员家庭的联系和交流。

作为家庭,一是注意幸福家庭氛围的营造,使学员不易分心;二是与学校搞好配合,主动向学校反映子女当前的各种情况,包括入伍前学员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使学校对学员的引导和教育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亲情的原因,学员更容易接受家人、亲友的劝告,反而对学校的管理干部有逆反心理。

学员队的管理干部应掌握好学员在校的人际关系情况,如关系较好的战友、同学,通过这些人可以使管理干部及时地了解、掌握学员的近期情况,把握学员的思想动态,从侧面对学员施加影响,有效地防止学员因受到刺激后做出的过激行为。

通过学校、家庭、战友朋友这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根源,把握学员的思想走向和心理动态。

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1-0019-06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和谐大学校园的精神支撑。大学应客观冷静地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熏陶效应。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四重四轻”现状分析

(一)重物质环境美化,轻精神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均扩大了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力量不断增强,各校在校园物质环境美化上加大了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硬件设施,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但一些大学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太到位,关注点也往往停留在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层面,一味注重物质环境美化,轻视精神文化建设,不少学校的物质环境未能承载丰富的人文因素、文化色彩和独特的校园精神,导致硬件建设缺乏内涵、物质环境建设徒有其表。学生很难通过感性直觉把握校园物质环境的本质内涵,从而与校园物质环境建立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归属。

(二)重娱乐活动策划,轻特色文化建设

现阶段,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电视及互联网等媒介中的娱乐元素迅猛扩展,使得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弥漫着娱乐的味道。一方面,一些大学只关注文化活动表层的娱乐性和活跃性,忽略其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追求,一味强调“娱乐”而远离“文化”,使校园文化本应具备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功能遭到抑制。简单的娱乐活动难以形成对校园主旋律的认同,仅仅沦落为一种娱乐方式,显得有“形”而无“神”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匮乏导致校园文化难具个性与特色;另一方面,娱乐性文化宣扬明星偶像崇拜,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文化的社会性、道德性和公益性。这种文化往往将校园文化推向“市场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境况,容易促使大学生形成狭隘的文化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近年来,一些大学由于过于崇尚“趣味性”和“娱乐化”,学校的办学特色被淡化、学术氛围被稀释、学术精神被模糊,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不能显现,导致校园文化精神出现了记忆断层,大学之间的不同个性、特色和差异也逐渐消失殆尽。

(三)重专业知识培养,轻道德文化建设

近年来,大学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形势喜人,但其中不少大学的道德文化建设乏力,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培养轻道德文化建设的现象。不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方式上几乎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来约束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德育变成了单一的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个别大学教师缺乏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只讲学术性、不讲政治性,只讲知识性、不讲思想性,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这样的教育只能称作为无“人”的课堂,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对道德文化的诉求。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缺陷。

(四)重硬性制度管理,轻柔性文化建设

一些大学只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中硬性的、有形的因素,而轻视柔性的、无形的因素,于是造成了学校制度规范的机械、呆板与僵化,也造成了教育实践活动中太多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学校制度要么过于强调约束性而忽视人性化。要么执行标准过高、过严,过于放大制度的工具性。这样的制度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过分强调标准化,不注重制度背后的价值观与文化。没有营造良好的柔性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不善于采用说服教育、关心帮助、人情感化等人本性的管理手段,缺乏对学生的温情关怀与情感关注,学生没有真正从情感上认同制度,反而对制度产生对立、不合作、恶意抵制等情绪,导致制度功能的异化。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探索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活力源泉,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通过“指导思想”的引领凸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指导新的实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高举的旗帜。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迈出新步伐,促使学生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判断形势,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将“全体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注重人文精神关怀,引导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学生在校园人本文化熏陶下,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这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大学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用理论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应表现为一种无声语言,又应诠释着一种大学精神。任何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挖掘“物质”和“制度”背后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认真研究学校传统文化、历史及社会的价值积淀,让它们蕴含着的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和隐性德育效能在新的时代得以清晰地延续和升华。并将其传递给师生,以便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要推动显性物质、硬性制度与柔性文化优势互补、劣势互克,共同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辐射圈,创设一种能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激发他们健康成长的柔性文化环境,做到以柔克刚、以柔制强,以便达到深层次育人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校园物质景观和管理制度去领悟其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校园物质文化是“体”。制度文化是“形”,引领下的校园精神文化是“魂”。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要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外部的“体”和“形”体会其“魂”,这样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增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进而有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表达的自由个性。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智力特征、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爱因斯坦曾深刻指出:“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教育来说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因此,大学应健全创新组织领导系统、创新教育教学系统、创新活动系统和创新保障激励机制,营造和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终生探求知识、不断创新的兴趣。

(四)通过“荣辱观”的引领凸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与文明程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人们活动的准则,明示对与错、荣与辱,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为指导,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人的思想意识具有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为人的道德实践提供了价值标准,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供了精神力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为指导,可使其品位得到质的提升。因此,大学所承担的责任不仅是培养有丰富知识的人,还要培养有坚定信仰的、有道德的人。应改变注重专业知识培养,轻视道德文化建设的局面,做到“德”、“才”兼顾,采取有效手段强化荣辱观教育,以巩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1.营造校园舆论氛围

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被接受和认同需要借助于舆论的力量,这是促进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大学应通过学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橱窗等媒体,进一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道德信仰与知识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扬善抑恶、趋荣避辱,明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知道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提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重塑道德信仰,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2.更新道德教育方式

篇6

办公室工作之我见

月日日我参加了市委党校举办的办公室主任、文秘工作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各位探讨以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综合办事机构,具有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四方的特殊地位,是承上启下的纽带,是联系左右的桥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其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决定了办公室工作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办公室人员要具备政治上诚实度要高,文字功底要厚,知识面要广,协调能力要强,思想修养要深等素质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勤学习。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和人生追求,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因事务繁忙而忽视,不因天长日久而懈怠。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二要勤思勤写。要善于思考,使自己思维视野广阔,思维运转有序,思维方面全面,思维角度新颖,思维方式灵活;同时要多写,要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身文字功底能力。三要会协调。要善于统筹兼顾、把握全局、驾驭大势,在部版权所有门之间找到“共同点”,在上下之间找到“结合点”,在纷纭复杂的工作中找到“着力点”,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要尊重协调对方,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待人;要善借领导之言、部门之力、舆论之声和督查之势,推动各项工作。四是要善待人。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与大家在思想上求共识、在工作上求共进、在感情上求共融。五是要敬业。办公室每个岗位都很重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我们要“在鞍前不越位,在马后不掉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全心、负全责、出全力,以一流的工作态度来诠释什么叫“爱岗警业”。六是要高效。办公室工作中突发事情多、应急事项多、需要加班加点的任务多。所以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有较高的效率意识,做到遇事不推诿,办事不拖拉,争分夺秒,雷厉风行。七是要严律己。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时时处处都要加强修养,注重情操的陶冶,名节的砥砺,心灵的净化,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淡泊名利、廉洁奉公。

篇7

当前,军事院校为提高学员全面素质,满足基层任职需求,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对学员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要求.做为军事院校,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但做为军校学员,能否在思想的高度上理解和认识这些意图呢?今日的学员就是明日的干部,要走出这个思想误区,学员同志们必须澄清以下三对基本矛盾:

一,基层管理环境复杂化与学员思想认识单一化之间的矛盾.部分学员认为管理就是以命令的形式传答上级指示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孰不知,学员不仅要做好上下级之间的“传球手”,更应该做好“扣球手”;不仅仅要传答命令指示,更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确保部队安全的基础上,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当前,基层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如社会思潮对士兵思想的冲击,社会的开放性﹑多彩性与部队的保守性和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部队管理的底线.部队传统的管理方法的滞后性日益暴露.因此,当前基层的管理环境对基层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管理环境要求基层管理员不仅能够敢说敢讲,还要会说会讲,不仅能够敢抓敢管,还要会抓会管;不仅能够做好命令指示的“传球手”,更应当做好创造性出色完成任务的“扣球手”.

二,学院学历教育的针对性与基层管理指挥的普遍性之间的矛盾.学院教学主要针对“文化基础课”与“基础训练课”展开的,旨在使学员“内修涵养,外修武功”.但基层的管理指挥却要求学员不仅仅能够军事过硬和思想文化合格.因为基层管理涉及安全﹑训练﹑执勤﹑思想教育等一系列内容,具有较为宽泛的普遍性.这就要求学员不仅能够会训练,更应当会讲评;不仅能够懂安全,更应当会抓安全;不仅能够表扬批评,更应当把握表扬批评的尺度,学习表扬批评的艺术.因此,基层管理指挥的普遍性要求学员能力素质全面提升,而不是畸形发展.

三,学院教学内容更新的滞后性与基层环境更新的前沿性之间的矛盾.这里所说的更新主要是指基层执勤环境的更新,基层执勤是有开放性的特征,有些执勤目标面向社会,因此执勤方案也会根据执勤方案的不同做必要的修定,而学院的执勤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固定性,即便是更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学员在学习期间能够预见性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多思考如何根据执勤环境制定执勤方案,进行执勤编组,如何预防执勤事故的发生,防止执勤人员思想麻痹和腐化等问题.因此,学员应多侧重性地了解和学习执勤有关的知识.

了解上述三对基本矛盾后,学员应该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而,做为军校学员,如何积极的适应学院的教学举措,如何真正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呢?

首先,学员应当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学员应当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和定位自己,“今日的学员,就是明日的干部”﹑“干部在这里开始,将军在这里起步”.要求严格,但还要将自己与普通战士等同,因为做为战士,考虑的是如何站好一班哨,而做为学员,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组好一班勤,如何圆满的完成执勤任务;思想活跃,但不要将自己与地方大学生混为一谈.这里的思想活跃,指思想不保守,能够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多思考如何在部队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做为学员,思想开放自由但要自持,释放自我但不要过于放纵.学员在面对自己的明天时,应当认识到自己将成为一名警官,但不大喜,而要多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当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基层复杂的管理环境时,但不大悲,而是要多思考如何提高自己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员才真正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从而真正做到自己内在涵养上得以提升,外在素质上得以提高,最终使自己适应基层.

其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吃苦意识.入伍前,我们都想过要在部队建功立业,都有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想和抱负.入伍后,当我们面对眼前大片的橄榄绿时,当我们走在“直线加方块”的队伍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感到茫然,仿佛迷失了自我,心中的雄心抱负也逐渐消退.因为入伍后我们面对的是紧张的生活节奏,艰苦的学习训练,和单调的生活制度.上述困顿的想法,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在我们当兵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过,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做为一名普通的战士,若产生上述困惑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可是,做为一名军校学员,一名未来的干部,我们也产生上述想法,那么,就不得不令人费解,因为,我们下到基层之后,是要做战士的思想工作,解决诸如上述的问题的.所以说,做为未来的指挥员,我们是绝对不能够有上述的困惑的.要走出这个思想误区,我们应当超脱稚气,用成熟的眼光去面对苦与累.现在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收获.面对眼前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训练任务,不要感到困惑,更不要抵触,而应当把它当成一种必要,把它当做一种锻炼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抓紧时间充实自我,锻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