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1 22:23: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混凝土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混凝土材料

篇1

第一条、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

第二条、材料应符合下列第_________项技术标准(包括质量要求)。

1、国家标准,标准号 。

2、地方标准,标准号 。

3、双方约定的附加技术要求(见附件)。

第三条、计量方法

国家或主管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无规定的,双方约定为: 。

第四条、包装标准和包装物的供应与回收

对于包装标准,国家或主管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无规定的,双方约定为:_____ 无 ____。 对于包装物,除国家规定由甲方供应的以外,应由乙方负责供应;包装物的回收为:_____ 无 ____。

第五条 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

1、交货方法:_____ ____。

2、运输方式:_____ ____。

3、交货地点:____ ___。

4、甲方应提前_________小时以(书面/电话)方式向乙方提出供货需求;交货完毕双方应签字确认。

第六条、验收方法

1、甲方应在货到24小时内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2、经验收不合格的,甲方有权拒收并退回乙方。

3、甲方因使用、保管不善等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的,应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第七条、价款结算及支付

1、价款的结算依据:双方签字确认的磅单或签字盖章的对账单。

2、价款的支付方式:___ ______。

3、价款的支付时间:_____ ____。

4、在供货过程中,如甲方不能按合同约定期限支付价款,乙方可中止供货,但应提前5日通知甲方。

第八条、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给付价款的,自应付价款之日起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向乙方支付所欠价款的利息。

2、甲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按_________向乙方支付违约金;给乙方造成损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3、乙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应按___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4、因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本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造成的损失,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因不可抗力原因而终止合同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协商承担。

第九条、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或向_________申请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向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向_________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篇2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39-02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我国建筑物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我国东北和西北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 。尤其在东北严寒地区,兴建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几乎100%工程局部或大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这些地区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一些水工混凝土遭受频繁的冻融循环作用,大量水渠、溢流坝等水工混凝土工程建成几年后,混凝土就被大面积冻坏、剥落,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长期使用和安全运行[1]。混凝土生产单位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主要依据是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而标准未强制要求的,或标准中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往往是人们易于疏忽的问题。为此该文从混凝土原材料控制中,工程人员易于疏忽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探讨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1 原材料

1.1 水泥细度

水泥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性能的优劣。为增强混凝土耐久性,应选用早期强度高、抗冻性能好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厂检测除常规的检测复检外,还应关注水泥的细度,水泥的细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通常水泥的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早期的水化越快,早期强度越高。水泥细度小,水化反应平缓,混凝土后期强度高。从混凝土耐久性方面考虑,我们在选用水泥时,要更加注重后期强度增长。研究表明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细度的提高,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损伤程度增加,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提早裂化,降低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6-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中明确要求水泥比表面积在300~350 m2/kg之间。因此合理水泥细度也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有力保证。

1.2 粗骨料的空隙率及尺寸效应

骨料在混凝土中约占70%~80%,是组成混凝土的骨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颗粒级配、形状等对混凝土强度、体积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越好,空隙率越小,混凝土越密实,缺陷及裂缝出现的几率越小,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也就越佳。通常对于抗冻混凝土的空隙率控制在44%以下。

粗骨料尺寸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更甚。国外有研究表明,对大多数岩石来说,如果把最大粒径减小到10~15 mm,通常可以消除骨料的内在缺陷。对高性能混凝土,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不超过25 mm[2-3]。国外一般认为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0 mm。但是当碎石粒径过小时,碎石的比表面积增大,混凝土砂率升高,润湿碎石的水及包裹碎石的水泥浆增多,这又会引起混凝土干缩变大,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因此抗冻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宜大于25 mm[4]。

1.3 引气剂气泡参数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的孔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混凝土中孔是水存在的空间,而引气剂的气泡性能参数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不同品种的引气剂对混凝土孔结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对混凝土强度、渗透性、耐久性等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孔的结构和孔径比孔隙率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更重要。吴中伟院士将混凝土孔径分为4级,即无害孔级(孔径2 000 μm)。可见气泡平均半径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尤甚。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表明[5],混凝土生产中应选择气泡泡经在20~200μm且均匀稳定的引气剂。

混凝土掺入引气剂后,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得以改善,除要达到一定的含气量外,气泡间隔系数是影响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最重要因素。在一定的含气量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取决于气泡间隔系数和气泡数量,气泡间隔系数越小,气泡数量越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就越好。

1.4 纤维的使用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对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在不使用引气剂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纤维也能使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冻融性能。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纤维主要有聚丙烯纤维、聚丙烯晴纤维、纤维素纤维及钢纤维。为保证纤维能均匀地分布于混凝土中,纤维长径比不应大于100,一般为30~80。纤维的掺量一般为混凝土体积率的0.5%~2%。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后,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并且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乱向支撑体系。分散了混凝土的定向应力,阻止了混凝土原生裂缝发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抗裂、抗冻能力。

2 结论

(1)水泥的细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水泥细度的提高,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损伤程度增加,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提早裂化,降低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合理水泥细度也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有力保证。水泥的比表面积以不大于350 m2/kg为宜。

(2)骨料在混凝土中约占70%~80%,是组成混凝土的骨架,对于抗冻混凝土的空隙率控制在44%以下,粒径不宜大于25 mm。

(3)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在不使用引气剂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纤维也能使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冻融性能。纤维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内部缺陷,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应变和断裂能。因而,有益于降低混凝土低温环境下强度的损失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姚武,冯炜.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3,33(11):43-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CECS207-200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S257-2-2012,海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篇3

[正文]混凝土(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人造石材)造价较低,是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与民用的土建工程、水利工程、地下工程、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中。

普通的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 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特性的人工建筑材料。过去,由于人们过分注重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上,而用高压强度的比例关系来代表其性能的优劣,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则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部分工程结构的开裂,甚至崩塌,此外,由于普通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耐久性不高,致使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维修费用急剧增大,所以如何延长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的性价比,发展新型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势在必行。

一、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新型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的出现使既有良好的工作性,又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的生产成为现实。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HPC的应用将对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和混凝土结构性能起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际材料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HPC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粗细集料、多种矿物掺合料、水和超塑化剂,其组成和配比要比普通混凝土复杂,要求也高得多。HPC的优点体现在:

(1)由于HPC的高强(60Mpa~100MPa)和超高强(≥100MPa)特性,可使混凝土结构尺寸大大减少,从而减轻结构自重和对地基的荷载,并减少材料用量,增加使用空间,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价。

(2)由于HPC具有高工作性,可以减轻施工劳动强度,节约施工能耗。

(3)HPC的高耐久性可增加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1.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流动性、可泵性、填充性、均匀性等。HPC要求新拌混凝土具有大流动性(坍落度20cm~25cm)及流动度经时损失小,以满足混凝土集中搅拌、运输、泵送、浇注的工艺要求。甚至在浇注时要求混凝土不振捣自流平,即好的填充性。最终得到均匀稳定的混凝土。这些要求是普通混凝土难以满足的。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PC的组分复杂,多种掺合料与超塑化剂配合使用,其目的是通过这些组分来调整性能。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超塑化剂及其组成。单一成分的超塑化剂(如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虽然对水泥浆有强的分散作用,减水率高达18以上,但并不能满足HPC对工作性的全部要求。因为单一成分的超塑化剂(SP)难以解决坍落度损失、离析分层等问题。因此,必须将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引气剂、稳定剂等组成复合超塑化剂(CSP)才能较全面满足HPC对工作性的要求。

2.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现代建筑向高层化、大跨度方向发展,因此促进了高强HPC的研究和开发。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强度是对应于柱子的轴力。可以说建筑物的层数是由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来决定的。25~30层的建筑物要使用强度标号C35~C45的混凝土,30~35层要C45~C50,更高层的建筑就需要更高强的混凝土,如60层需用100MPa。目前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以30~35层(高度约100m)居多。因此,更高强度的HPC是目前研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而大量使用的强度标号是C40混凝土。在此情况下,配合比设计可以参照普通混凝土的方法,但是主要组成材料和性能应满足HPC的要求。HPC可能比普通混凝土要耐久得多,这是因为在设计配合比时,就考虑到耐久性问题。特别是早期下沉和硬化收缩小、干缩小、水化放热低,因而提高了混凝土抗裂缝能力,无初始结构缺陷。硬化后的混凝土密实、渗透性低。这些都使混凝土抵抗外部因素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得到耐久性好的混凝土。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

每年工程上混凝土的用量非常之大,工程规模大、耗资大、应用范围广,作为现代工程主要材料的地位依然不被撼动。纵观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程,其发展主要遵循复合化、高强化、高性能化三大技术路线长期以来,人们过分注重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集中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上,以搞压强度的比例关系来代表其性能的优劣,而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则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许多工程结构的开裂,甚至崩塌。例如,1980年3月,北海Stavanger近海钻井平台Alexander Kjell号突然破坏;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日本的一些钢筋混凝土桥梁,投入不到20年因不能使用而被炸毁;辽宁盘锦辽河大桥的断毁等等。此外,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高,致使混凝土工程的维修费急剧增大。如何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势在必行。

2001年10月用高性能混凝土成功浇捣的航站楼工程第一块大面积楼板,为浇筑量约8003m的主楼南区二层楼板。该楼板呈长条型,宽约20m,长约80m,厚500mm,浇筑前沿楼板长度方向由南往北布置2条施工泵管,分别提供泵送混凝土。施工浇筑时,投入混凝土生产线2条、混凝土搅拌车22台、混凝土泵机2台,施工用时14h,施工过程顺利。其后,在检查认可了这种新型混凝土抗裂性以及总结了它的施工养护经验的基础上,陆续浇捣了其它的大面积楼板,整个航站楼施工补偿收缩纤维混凝土总量超过4万方。经检验,所有应用补偿收缩纤维混凝土施工的楼板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肉眼可见裂缝,抗裂效果得到各方认可和好评。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不断地得到认可,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高性能混凝土获得了迅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采油平台、矿井工程、海港码头等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随着HPC的开发和应用,建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正引起社会的关注。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专家指出,作为建筑工业主要原料的水泥,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核心是在限制水泥用量以获得混凝土高性能的同时,坚持其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

在节材方面,如果能够将目前使用的钢材和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则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粗略计算,到2010年,仅通过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就可节省大量建设资金并且同时产生丰厚的间接经济效益。另外,采用高强材料,可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减少维护使用费用,解决了建筑结构中肥梁胖柱问题,这样不仅能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增大建筑使用空间,也可以使结构设计更加灵活,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阶段可以节约钢材和混凝土,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

任何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反复的过程。在需要克服的诸多障碍中,首先是人们的观念和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对于HPC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当然,任何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都必定给相关的业界带来显著的效益。

应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和大掺量矿渣混凝土发展HPC是最可行的途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品质,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在人们对发展HPC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骨料品质,并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和大掺量矿渣混凝土恰当地用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混凝土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HPC的研究与应用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发展很快,现在采用高效减水剂和硅粉,利用普通工艺即可很方便地配制出高强混凝土。

据报道,日本正在研制使用寿命在500年以上的超高耐久性混凝土。目前一些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甚至已经可以用来代替钢结构。我国在最近几年中胭脂路超高性碱渣混凝土、沸石粉混凝土、高强粉煤灰混凝土、铁(硫)绿酸盐水泥混凝土、230MPa矿物集料混凝土、200MPa超高强钢纤维混凝土、92MPa抗冲耐磨混凝土等第一系列HPC。在保塑剂的研制方面也有进步。

五、结语

大力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的推广应用,设计人员必须及时地掌握规范,正确理解与应用,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而对于施工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混凝土的技术要点,不能照搬普通混凝土的施工与养护方法,对于监理人员,必须深入理解规范、灵活运用规范,同时,相应的国家规范也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改,以利于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TJ52-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刘泽渊.论科学技术与发展[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孙振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建筑材料学报,1(3):278-283.

[4]张长清.混凝土材料的环境资源问题和对策[J]. 建筑技术开发,27(3):6-8.

[5]李湘州.21世纪混凝土技术展望[J]. 山西建材,2000(1):35-38.

[6]邢振贤.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报,19

篇4

1、混凝土的湿润养护方法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进行养护,规范明确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当日常气温低于50c时,不得浇水。有些施工单位只是在混凝土表面浇水而未覆盖,这样,由于浇水次数少、浇水不及时、水分蒸发快而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实践表明正常养护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包或旧麻袋然后浇水,才能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的状态,达到预期养护的效果。柱的混凝土养护可以使用塑料布裹在柱子上以阻止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大面积混凝土也可用塑料布覆盖养护。

2、混凝土养护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混凝土养护材料的最大特点是节省劳力和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将其喷涂在施工完毕的混凝土表面,可形成封闭层,使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与外界隔离,利用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自我养护。目前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自我养护。

目前混凝土养护材料的主要成分大致可分为4类:(1)石蜡;(2)氯化橡胶;(3)树脂;(4)醋酸乙烯树脂。其中以石蜡与氯化橡胶位主要成分的养护材料养护效果较好,保水能力、抗压强度与减少混凝土收缩等方面均较好。

3、混凝土养护材料的性能与质量要求

现已发表的资料大多位混凝土养护材料的材性与质量标准,但缺少混凝土养护材料喷涂(或覆盖)到刚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后的养护效果与质量评定方法,而这正是现场使用混凝土养护材料来养护混凝土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材质要求

混凝土养护材料一般位液膜状,购进时应掌握该种材料的技术性能,包括材料的成分及养护的效果。

(2)喷涂工具

混凝土养护材料(液膜状)施工用具,要据工程量多少而定,工程量较小时可采用农用喷雾器;工程量较大时,可采用墙面喷白的喷浆机,并在喷出口换上农用喷雾器的喷头。

(3)材料消耗

混凝土养护材料(液膜状)的施工用量以g/m2或cm3/ m2表示。一般在产品说明书上均有规定,或通过试验确定,正常情况下为200~250g/ m2。

(4)喷涂要求

混凝土养护材料喷涂一般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喷涂时间可在混凝土浇筑后2h,且混凝土表面开始收水时进行;第二层应在第一层干燥后喷涂(这与当时的气温、风速有关);两层间隔时间不少于1h。两层喷涂分别按水平、垂直方向交叉进行。

(5)保护

混凝土养护材料喷涂后,混凝土表面不宜上人或放置有可能损坏薄膜的重物。

4、涂养护材料后的混凝土强度

篇5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只有减少出现裂缝的几率,从而大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就目前的情况,混凝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施工建设中,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搅拌的各个工序,对于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要把握好,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大减小。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混凝土的组成主要是水泥、砂子、石子、水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但是进场原材料不合格或者水灰比不合适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发生裂缝。混凝土因为长时间的在露天暴晒,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混凝土就会产生一些细小的裂缝,随着热胀冷缩次数不断增加,就会加大混凝土的裂缝,从而影响到施工工程的质量。水泥也会产生一些裂缝,主要是因为水泥的质量和强度等级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适合,或者是水泥的质量不是特别的稳定,水泥生产质量没有达到相关的使用标准要求,从而使得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受到很大影响。选择骨料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有害物质比较少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云母、黏土、淤泥、泥块等物质,从而使得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要注意骨料的粗细程度,施工工程位置不同所需求的骨料的粗细要求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使用不合适,就会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建筑物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施工条件的不合格。工程的施工现场,原材料的堆放基本上都是随意的露天堆放,特别明显的是体现在夏季,随着温度的上升,会加大裂缝出现的几率,同时造成了混凝土的施工问题,使得混凝土浇注凝结的速度受到很大影响,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时间提前,大大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时候混凝土的搅拌地点离建筑物的施工现场距离过远,从而使得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发生一些细小的变化,使得施工工程的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成本增加。

(3)混凝土后期的养护不足。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确保其能够有一个好的适合的硬化环境,能够保持湿度和温度,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昼夜温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成分主要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水泥的水化速度很快,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塑性,由于不是很好进行后期的保湿养护工作和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引发混凝土出现大量的裂缝情况。

2、混凝土材料对裂缝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2.1、水泥

水泥水化热是产生温度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混凝土应该采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后期强度高的水泥,一般主要是凝结时间长、后期强度高的水泥,通常的情况下是不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这些水泥的水化热很高,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但是进行冬季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的利用水泥水化热防冻有些时候也会使用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是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控制好内外的温差。一般的混凝土工程选择使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当强度等级为小于C20时最好是选择使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或C25以上时,最好是采用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但是需要控制其用量。

2.2、骨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晌及控制措施

2.2.1、粗骨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会受到粗骨料的粒径、品种、活性及灰集比等的影响,主要是因为:①混凝土的发生收缩主要是因为水泥石收缩引起的,抵抗收缩的主要成分为混凝土的粗骨料对水泥石,起到一个约束作用。骨料的含量与混凝土的收缩成反比,粒径的大小和变形的阻力成正比,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能力。如果骨料粒径大,就会增大对水泥的收缩阻力和约束力,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收缩变小。骨料的含泥量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②粗骨料的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粗骨料的吸水率也会影响着混凝土的干缩情况,低吸水率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弹性模量较高且干缩性非常低。③如果骨料中有活性二氧化硅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碱骨料反应从而使得混凝土膨胀、裂缝、开裂。

2.2.2、细骨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细骨料和粗骨料非常相似,主要是细骨料的品质、活性及岩种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产生裂缝,但是细骨料的相关方面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发生收缩,影响到混凝土的约束裂缝、膨胀裂缝和塑态裂缝。

2.2.3、控制措施

①首先需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从而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含泥量少的粗骨料。

②骨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相关的因素,主要是热膨胀系数和吸水率,选择热膨胀系数和吸水率较小岩种,类似于沉积岩中的石灰石,因为使用这种骨料能够大大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变形系数,使得混凝土的抗裂性得到很大提高。

③使用碎石能够大大减小混凝土变形系数,使得混凝土的抗裂性提高。

④最好是选择不含或者含量较少的活性氧化硅的骨料,从而能够防止发生碱一骨料膨胀反应。

⑤要综合的对细骨料的级配、细度模数、表面性状、含泥量及砂率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混凝土的重量中细骨料占据着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比例,进行施工的时候最好是采用中、粗砂,砂子含泥量要比较小的,每立方米的混凝土要减少用水量,控制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干缩大大降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3、砂子细度模数和含泥量控制

砂按细度模数一般分为四种,包括粗纱、中砂、细砂、特细砂。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0-2.3,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0.7。如果混凝土的砂的细度模数比3.7大,就非常不好控制拌合物的和易性,对于混凝土的振捣成型起到阻碍左右。如果砂的细度模数比0.7小,就会使得水泥用量大大增加,降低强度,增加混凝土开裂的几率。所以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为了使得水泥的用量和用水量大大减小,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中、粗砂,同时要将砂的含泥量控制在百分三以下。

2.4、水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与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从拌合到凝结硬化的全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水,在混凝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这里主要是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进行的探讨。水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对水泥石干缩的影响,混凝土的干缩主要是因为水泥石失水的原因所造成的,而且它也会直接影响水泥石的毛细孔量和孔径分布,所以它们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干缩。根据以往的实验证明单位用水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水泥量和水灰比的影响程度,所以在确保混凝土工作性能情况下,要选择较小的用水量和水灰比。

结束语

混凝土的质量和发生裂缝的原因有多,所以,必须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要严格的控制好,牢牢控制好混凝土各个原材料的用量,从而使得混凝土工程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达到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的目的,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TV6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抗冻混凝土对材料的选择如下:

对水泥的选择。

冬期施工混凝土所用水泥品种和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养护条件、结构特点丶结构使用期间所处环境和施工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冬期施工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缺之,需要选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注意其中的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的影响,也可选用经过技术鉴定的早强水泥,但在水泥中掺加早强挤时,要进行相关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有条件的工程可用特种快硬高强类水泥来配制冬期施工混凝土.但采用掺外加挤冬期施工方法时,冬期施工混凝土是不能选用高铝水泥的,这是因为铝水泥因重结晶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作用也比硅酸盐水泥差的缘故。

对与厚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物,如水坝、反应堆、高层建筑物的大体积基础等,则选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以避免温差应力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冬期施工混凝土对水泥的选择应注意下方面:1.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如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应同时考虑采用蒸汽养护;3.所用的水泥强度度不应低于32.5 MPa;4.水泥用量最低不小于300kg%m3,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对骨料的选择。

冬期施工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细骨料宜选用色泽鲜艳、质地坚硬、级配良好、质量合格的中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粗骨料宜选用经15次冻融值试验合格的坚实级配花岗岩或石英岩啐石,其坚固性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不得含有风化的颗粒,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对于抗冻等级为D100及一上的混凝土,其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的规定。

总之,所用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砂石》(GB/T14685-2001)和《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中的规定。

冬期施工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冬期施工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堆场,应选在地势较高、不积水、运输方便、有排水出路的地方。为满足混凝土抗冻性的要求,粗骨料和细骨料应分别满足表中的规定。

冬期施工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

对早强防冻剂的选择。冬期施工混凝土中掺人适宜的混凝土早强减水剂和防冻剂,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保证其在低温初期时获得早期强度,或在负温时期的水化硬能断续进行,防止混凝土早期遭受冻害。

按照防冻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效果不同,一般可分为:防冻抗冻型防冻剂、抗冻害型防冻剂、早强型防冻剂和引气型防冻剂。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是复合型防冻剂,如早强剂+减水剂、防冻剂+早强剂+阻锈剂、防冻剂+早强剂+阻锈剂+减水剂、防冻剂+早强剂+引气剂+减水剂、防冻剂+早强剂+阻锈剂+减水剂+引气剂和防冻剂+早强剂+阻锈剂+减水剂+引气剂+其他外加剂等。

冬期施工混凝土用的外加挤应通过正式技术鉴定,其技术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外加挤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标准的规定。我国配制的早强防冻剂主要由减水、引气、防冻、早强组分组成,不仅具有对混凝土显著的早强防冻功能,而且无毒、不易然、对钢筋无锈蚀作用。

掺有早强防冻剂的混凝土,可以在负温情况下凝结哽化而不需要保温或加热,最终能达到与常温养护的混凝土相同的质量水平。

冬期施工混凝土所用的早强防冻剂,是低温施工环境中的重要材料,也是确保混凝土在一定负温下正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因此选用的早强防冻挤应同时具备良好的早强作用、高效减水作用、降低冰点的作用、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和其他一些作用。

工程实践证明,对于抗冻等级为D100及以上的混凝土还应掺人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

篇7

1 概述

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是路面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及较长使用寿命的保证。组成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使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质量的保证。

满足路面使用的沥青混凝土必须具有的性能为:①不透水性;②耐磨性;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④具有一定的承受车辆荷载的强度;⑤憎水性⑥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

组成沥青砼的材料包括①起骨架支撑作用的粗集料(2.36mm以上颗粒);②填充作用的细集料及矿粉(2.36mm以下颗粒,天然砂、机制砂、矿粉、石灰粉、水泥及在改性沥青SMA结构中加入的木质素等);③结合料(普通沥青、乳化沥青及改性沥青等)。现从各种材料的质量及其在沥青砼中的含量分别进行探讨对沥青砼质量的影响。

2 各种原材料的内在质量对沥青砼的质量影响

2.1粗集料

公路沥青路面对粗集料质量的主要要求如下:

粗集料在沥青砼中主要起到骨架支撑作用,粗集料的质量对沥青砼的强度、耐磨性、抗滑性、高温稳定性及增加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1.1 粗集料的强度对沥青砼强度的影响

由于粗集料的骨架作用,沥青砼的强度直接取决于集料的强度,粗集料的强度通过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及针片状含量三项指标反应。以下为各种不同压碎值进行室内稳定度试验的结果:

2.1.2 粗集料的外观形状,破碎面的多少及磨光值的大小对沥青砼路面的的摩擦系数即抗滑性的影响

高等级公路及一级公路对粗集料的磨光值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大于42BPN,表面破碎面积不小于90%,形状为棱体。这是为了确实保证沥青路面行车使用的抗滑性,磨光值越高,表面形状为立方棱体状的粗集料,在铺筑沥青路面后其抗滑性越好。

2.1.3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含泥量、吸水率对沥青砼透水性及使用寿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碱性石料(石灰岩)与沥青具有较好的粘附性,大都在Ⅳ级以上,满足规范的要求,而酸性石料(玄武岩、辉绿岩等)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在此种类型的石料用作粗集料时,需进行特殊的碱化处理。采取的方法一般为:①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或生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用量不超过矿料总重的3%;②将粗集料用石灰浆处理后使用;③在沥青中掺加抗剥落剂。

含泥量的大小也是影响沥青砼透水性的关键因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粗集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软石含量不超过5%。由于集料的堆放及转运等,难免会在集料中掺入土块等。含泥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沥青砼的强度和透水性。

泥土及风化的软石属亲水性材料,吸水后,体积膨胀并强度降低,而沥青砼路面则需要不透水且憎水。在拌和过程中如掺入泥块或吸尘不彻底导致土粉掺入拌和,路面成型后,在自然的雨雪天气下,土块细水体积膨胀并在重车作用下被带走,路面局部就会形成坑洞透水并松散,造成使用寿命降低。

2.2 细集料及填料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沥青砼用细集料及填料的要求如下:

作为结合料的沥青的质量对沥青砼的质量至关重要。

2.3.1 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对沥青砼的影响

沥青的三大指标对沥青砼的温度稳定性影响较大。针入度表示沥青在25℃时的粘稠度。一般情况下,在选用沥青时,选择针入度较小的沥青,以提高沥青砼的高温稳定性(抗拥包、车辙、泛油能力)。延度和软化点是沥青抵抗低温抗裂性的重要指标。

2.3.2 含蜡量的影响。由于温度的变化,沥青路面对沥青含蜡量的要求为小于3%。,进口沥青的含蜡量可以达到1%以下。含蜡量高的沥青在铺筑路面后,容易开裂、导致沥青路面渗水后破坏,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降低。

现在,通常采用加入改性剂对普通沥青进行改性,以增加沥青路面的抵抗温度变形能力。改性的目的就是降低沥青的针入度、提高延度和软化点,以增加沥青砼的抗温度变形能力。

3 集料含量对沥青砼质量的影响

沥青砼由集料组成,集料的含量不同,对沥青砼的质量影响不同。

现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面进行探讨。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包括三个方面:

3.1 材料的选择,要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在前面已经作了分析);

3.2 各种粗细集料及矿粉材料的配比,即确定矿料级配;

3.3 确定合理的沥青用量。

配合比设计实际上是对影响沥青砼各种性能的因素的调整,并按照要求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

3.3.1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拥包等主要是发生在夏季高温情况下,是一种混合料各种成分的位置变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能,是抵抗车辆反复压缩变形及侧向流动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矿料骨架,尤其是粗集料的相互嵌挤作用,同时沥青的性质及含量则起到阻止此种变形的能力。

3.3.2 沥青路面的温缩裂缝表现为寒冷季节混合料集料之间的沥青膜拉伸破坏,然后再导致集料的破裂。因此,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主要取决于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抗拉伸性能,与所选用沥青的延度密切相关。

3.3.3 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与矿料的本质成分及矿料表面的粗糙度、含泥量有关。

3.3.4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开裂与各项指标均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沥青的作用。

3.3.5 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使用寿命)与沥青的抗老化能力有关(薄膜加热后的各项指标),为减少沥青砼的老化速度,在配合比的设计中,降低沥青砼的空隙率至关重要。

对照以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所需的级配种类进行适当调整,选择出理想的配合比。

篇8

钢筋混凝土材料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工程材料。由于现代对建筑物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建筑物耐久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而相关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是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防腐问题成为我们当务之急。

1 钢筋混凝土材料材料防腐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防腐对于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合理有效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防腐可以使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在正常的气象及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得到延长。相反的,若是忽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防腐问题,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普通环中,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往往会由外到内慢慢出现疏松、渗漏、露石、开裂、剥落和钢筋锈蚀等问题,极大的缩短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造成危险。因此,进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防腐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

2 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的类型和机理

2.1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的类型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氯盐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和碳化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在氯盐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中,氯盐侵入钢筋混凝土材料方式有两种,即钢筋混凝土材料拌合时为了达到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某些性质而加入外加剂时的引入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硬化后外界氯离子通过渗透作用的侵入。这两种侵入方式中,后者被认为是氯盐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的主要原因。而在碳化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中,碳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混凝土材料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的生成破坏了钢筋碱性环境,使钢筋容易发生锈蚀,造成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情况的出现。

2.2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的机理

我们一般所说的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指的是凝土中的水泥和钢筋被腐蚀介质腐蚀。腐蚀介质包括酸、碱、盐,每种介质对应的腐蚀机理也存在差别。酸性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机理是:其发生了相关反应破坏了混凝土材料的保护层,进而对保护层里钢筋表面钝化膜进行了破环,最终导致钢筋锈蚀。碱性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机理是:在其侵入混凝土材料并出现干温交替情况下,其会对混凝土材料有一定的结晶破环作用。盐类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机理是:在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下,侵入到混凝土材料内部的盐类介质会发生反应而体积增大,进而对水泥内部压力增大,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剥落,最终使钢筋腐蚀。

3 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的影响因素

3.1氯化物的影响

氯化物是钢筋混凝土材料被腐蚀的最主要原因,其氯离子的浓度高低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中钢筋的锈蚀速度存在直接的关系。其侵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方式主要是如前所述的在混凝土材料生产过程中通过外加剂侵入和从外界通过扩散侵入。因此,研究氯化物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的影响可以从混凝土材料质量、内部孔隙结构、混凝土材料保护层开裂与否和混凝土材料保护层的厚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3.2混凝土材料碳化

混凝土材料的碳化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材料被腐蚀的又一重要原因,其与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物的耐久性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材料碳化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腐蚀的影响主要通过生成碳酸钙来破坏钢筋的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失稳,进而造成钢筋的腐蚀。混凝土材料结构的碳化过程非常缓慢,其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空隙率及渗透性有很大的关系。

3.3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也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材料被腐蚀的原因之一。在干燥的环境中,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材料腐蚀影响不大。而在极潮湿的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与氧扩散阻力成正相关的关系,而氧扩散阻力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成负相关的关系。此外,混凝土材料保护层厚度还对氯离子的扩散有影响。

4 加强钢筋混凝土材料防腐的措施

4.1控制原材料中氯化物的含量

混凝土材料的原材料包括水泥、水、沙子、石子及外加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材料原材料的选择时,除了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外,还应选择氯化物含量较少的材料。如对水泥的选择时,应选择火山灰和粉煤灰类水泥,其成分可以有效减少氯化物对水泥石的溶解和析出;对于水的选择,尽量选择含氯量低的水,禁止使用海水;沙子应尽量避免使用海沙,如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含氯量;外加剂的选择时也应考虑氯化物含量的问题,其含氯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而对于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国家规定禁止使用含氯的外加剂。

4.2选用耐腐蚀钢筋

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中,原有钢筋材料在自身抗腐蚀方面表现不佳。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中使用比较多的耐腐蚀钢筋是环氧涂层钢筋。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弯性、耐化学侵蚀的性和耐高碱性。环氧涂层钢筋的使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的腐蚀速度。但是此种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其涂层一旦被破坏,他的防腐性能将大打折扣,甚至比不上传统的钢筋材料。因此,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应该对其涂层质量缺陷进行相关的研究。

4.3进行阴极保护

篇9

引 言

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和水配制的胶结材料浆体将分散的砂、石经搅拌粘结在一起的工程材料。硬结的混凝土是一种多元、多相、非匀质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低的抗拉强度,在受约束条件下只要发生少许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往往会大于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混凝土在浇注成型后,骨料对浆体产生约束,使混凝土内部从一开始产生微裂缝,在环境温度、湿度、荷载等因素作用下,这些微裂缝就可能发展为宏观裂缝。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很多,下面仅就材料这方面予以研究。

由于混凝土本身材性所导致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类。

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则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较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这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

2、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空隙。水泥在继续水化过程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于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自干燥收缩。由于一般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所以比较少发生自干燥收缩。但是对于高强商品砼水胶比可能小于0.35,自干燥收缩则不可忽略。

3、温差胀缩裂缝

混凝土浇注后,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以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左右,加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3d内,内部温度可达50~80℃,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试验表面,在标准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胀缩裂缝的影响非常大。

4、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以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早期的干燥收缩裂缝比较细微,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大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逐渐明显,一般混凝土90d干缩率为0.04~0.06%,这是混凝土结构比较普遍地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5、碱骨料反应膨胀裂缝

碱骨料反应一般需要几十年的累计,才会使反应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吸水吸湿膨胀,导致混凝开裂,并加速冻融、钢筋锈蚀等综合损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针对上述几种原因,预防裂缝的主要措施除了施工措施外,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些努力。

(1)

凝土除选择发热量低、含碱量低的水泥外,在工作性允许的情况下,在合

理的水灰比条件下,减少掺水量,增加粗骨料用量。在合理的水灰比条件下,可以保证充分水化,减少塑性收缩,。减少用水量,这样导致收缩开裂的浆体也就少了,而且水胶比低的浆体的收缩量较小,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

(2)为了控制混凝土初凝前的塑性收缩裂缝,要将强混凝土的保湿养护,控制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

前面论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材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但是当裂缝已经发生存在,影响耐久性了,那就要采用修复补救措施来保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修补处理一般采用表面处理、压力灌浆、填充法等处理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这里不一一提及了,这里关注修补材料自生的有关性能。

混凝土修补为了达到耐久性目的,必须考虑影响设计和选择修补措施的诸多因素。选择修补材料是许多相关的措施之一,无论修补工作如何细心,修补材料的不恰当使用都可能导致修补工作过早失效。

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相比,修补材料的约束收缩,即通过先浇混凝土基面上的胶结材料产生的约束力是大大增加大多数修补工作复杂性的主要因素。当相对薄的修补段由于修补材料干缩、自身体积变形和温度变化时,修补材料也产生了收缩拉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修补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裂缝发生了。在大面积较厚的修补中,通过在修补的界面或收缩缝上涂抹防粘剂可使约束作用减到最小。

在讨论耐久、无裂缝的修补材料时,应该考虑下述的材料的一些性能。

1、 收缩

由于大多数修补是在老混凝土结构上进行的,如果有干缩的话,老混凝土结构干缩也很小。因此,修补材料基本上也一定要无收缩或即使有收缩但没有失去粘结性。无论任何原因,当以水泥为主的修补材料失去水分时,它会收缩。而且,这种收缩通常被先浇混凝土的基面胶合力所约束。当收缩引起的应变超过修补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

修补材料的干缩早在的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引起特别注意。例如,Gurjar 和 Carter (1987)报导了46种通常使用的修补材料中的 85%的收缩值超过了常规新浇混凝土的收缩值。使用C类粉煤灰似乎是解决收缩问题的可行方法。在配比中以C类粉煤灰代替50%的水泥在试验期间收缩基本上是稳定的。在随后的试验中,完全不掺水泥,只用少量的石膏与C类粉煤灰,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石膏含量大约是7%,这个配比表明28天龄期的收缩值不到万分之一,大约不到硅酸盐水泥砂浆的1/15,大约不到常规混凝土的1/50,抗压强度可与这两种砂浆相比。C类粉煤灰减少干缩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2、热膨胀系数

研究混凝土修复材料的热相容性在温度经常有很大变化的环境中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大面积修补和覆盖中。使用的修补材料如聚合物,有更高的热膨胀系数,在修补中将经常导致裂缝、剥落和分离。根据聚合物的不同类型,未加填料的聚合物的热膨胀系数超过混凝土的6~14倍,在聚合物中增加填料或骨料将使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加骨料的聚合物的热膨胀系数仍是混凝土的1.5到 5倍。结果是,含有聚合物的修补材料比混凝土基面更易收缩。当修补材料出现膨胀时,先浇混凝土基面上胶结材料产生的约束力引起的应力能使修补材料裂缝或出现翘曲和剥落。

3 、抗拉塑性变形

在混凝土结构物修补中,修补材料的塑性变形应该与混凝土基面塑性变形类似,然而在保护性的修补中,更高塑性变形也有其优点。对于后者,通过抗拉塑性变形释放的应力减少了裂缝发生的可能性。弹性模量E就工程而言,结构修补材料的弹性模量应该与混凝土基面的弹性模量相同,使载荷能均匀地穿过修补的地方。尽管如此,有较低弹性模量的修补材料将表现出较低的内部应力和较高塑性变形,这减少了非结构性或保护性修补中裂缝和分离产生的可能。

4、拉应力

拉应力是指在没有形成一条连续的裂缝时修补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变能力。达到极限应力90%的拉应变通常被定义为极限应变。所有测量拉应力(弯曲、直接拉伸和内部约束)的常规方法中的应变速率比在收缩过程中生产的应变速率快很多。一旦超过最大拉应力或者极限应变,混凝土就开裂。

减少裂缝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小干缩引起的应变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抗拉强度。在实践中,可能很少选择材料或修改配比,这样对所有相关特性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在有裂缝倾向的硅酸盐水泥修补砂浆中加入2种不同的聚合物,与对比组相比,乙烯基醋酸盐砂浆有类似的收缩能力并增加抗拉塑性变形60 %,预期可能产生较高的抗裂能力。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在模拟修补的材料中,使用乙烯基醋酸盐砂浆产生了裂缝而丙烯酸砂浆不产生裂缝。显然,丙烯砂浆较低的收缩值、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很低的模量足以抵消较低的塑性变形。拥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模量的丙烯酸砂浆有助于达到较高的抗拉强度。

5、渗透性

渗透性即材料渗透液体或气体的能力,在许多修补中是重要的材料性能。然而,不顾具体情况,规定采用低渗透性修补材料的趋势应该避免。同样,注意到下列事实也是重要的,即在修补中的产生的一些贯穿裂缝将大大抵消使用很低渗透性修补材料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提出耐久性修补时,无裂缝的混凝土修补应该是主要的目标。

6、粘附 /胶结

在大多数情况中,在修补材料和先浇混凝土基面之间胶结良好是成功修补的主要要求。准备很好且结实的混凝土基面总能提供足够的胶结强度。表面准备所达到的标准最能体现出胶结的情况。直接的拉伸胶结试验是评估修补材料、表面准备和浇筑过程的最佳技术手段。

7、抗压强度

篇10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凝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时代埃及人使用不纯的烧石膏(CaSO4)供作建筑工程的粘结材料。而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则奠定了现代混凝土材料发展的基础。水泥混凝土是近现代最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人造材料。100多年来,随着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过程的加快,其强度与性能也的不断提高。进入20世纪以来,以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的工程结构物得到飞速发展。混凝土凭借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首选材料。

1.混凝土材料的简单分类介绍

1.1普通混凝土。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我国现阶段普通混凝土技术水平强度等级不大于C40,在我国当前应用约占90%以上。

普通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沉降。粗骨料的表观密度较水泥浆大,会下沉,同时把水泥浆往上挤,最后形成粗骨料在底部,水分与水泥浆浮至上部,称之为外分层。水分上浮时,在粗骨料的下面停滞不动,形成“水囊”,硬化后形成孔隙,称之为内分层。由此可见,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由于内部水分运动及粗骨料沉降.造成混凝土中出现内分层与外分层;普通混凝土的不均匀结构,是强度低、耐久性差的根本原因

1.2高强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为采用水泥、砂、石、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超细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以常规工艺配制的C50~C80级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大量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强混凝土作为―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强混疑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士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此外,利用高强混凝土密度大的特点,可用作建造承受冲击和爆炸荷载的结构物,如原子能反应堆基础等。利用高强混凝土抗渗性能强和抗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建造具有高抗渗和高抗腐要求的工业用水池等。

而低水灰比,大坍落度则是高强混凝土的弱点。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此外,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对高强混凝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难度。高强混凝土可泵性问题也是阻碍高强混凝土广泛应用的因素。

1.3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应用部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都有差别。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保证施工密实性;硬化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抗渗性与高耐久性。

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性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与耐久性并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2)高强轻质混凝土;

(3)纤维增强混凝土;

(4)自密实混凝土;

(5)智能混凝土。

2.混凝土材料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水泥混凝土从问世以来,经历了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乃至超高强度的发展历程,似乎人们总是乐于追求强度的不断提高。但是近四五十年以来,混凝土结构物因材质劣化造成过早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都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混凝土工程的过早破坏,其原因不是由于强度不足,而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良。例如,在日本海沿岸,许多港湾建筑、桥梁等,建成后不到10年的时间,混凝土表面即出现开裂、剥落,钢筋锈蚀外露。美国国家材料顾问委员会1987年提交的报告报道,约有253万座混凝土桥面板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部分仅使用不到20年),而且每年还将增加35万座。美国1991年在提交国会的报告《国家公路和桥梁现状》中指出,美国当时的全部混凝土工程价值约6万亿美元,而每年用于维修的费用高达300亿美元;南非1981年用于拆换桥梁、挡土墙、墩柱、路面、路缘、蓄水坝、系桩柱、防波堤、电杆基础等的经费就超过2700万英镑,这些结构物多是在建成后3~10年内就发现开裂破坏。

由此看来,混凝土耐久性已成为国际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生产活动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混凝土工程,如跨海大桥、海洋工程、核反应堆、电站大坝等不断增多,这些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必须实现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这就更加要求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即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3.对我国混凝土材料及技术发展的展望

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性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与耐久性并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高强轻质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

在高性能混凝土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材料与工程方面的难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材料与工程技术的进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二十一世纪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的时代,我们国家要加大产业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留住人才。虽然我们国家的混凝土技术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有先进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我们与发达国家间得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赶超他们。

结束语: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按预定性能设计和制作混凝土,研制轻质,高强度,多功能的混凝土新品种。利用现代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利用工业废渣作原材料等,都是今后需要不断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志国.混凝土工程材料智能化概念[J];建材发展导向;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