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千人糕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千人糕教案

篇1

1 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触犯,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完善与改革实践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很多文献都是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的。目前我国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体系建设

构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某单一学科课程出发,对该门课程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分析后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意见以及措施。并且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学者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英语课程的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这也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余课程的设置打下了基础。

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有研究人员从如何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角度出发,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系统建设予以论述,同时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程基于过程性评价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以下几个指导策略:(1)教学准备策略;(2)教学实施策略;(3)教学评价策略等可以提高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知道策略。

对相关隐形课程的建设,学校的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显性课程;第二个方面是隐性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也同样适用于高职学前教育。

1.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与高职学前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很多文章都在强调高职学前教育的实践性,并且进一步提出实践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全程跟踪。通常情况下来讲,高职教育主要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建设实践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对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实践的培养思想作为主导,落实课程教学以及教育实习的教学活动。

2 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技能的重视

通过对与幼儿相关的行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在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中与幼儿相关的劳动行业的用工要求在不断的提高,由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原来处在劳动力用工市场冷门的幼儿教育工作也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所以受到过专业培训的幼儿教育工作人员在幼儿学前教育领域中受到高度的重视。所以,对学前教育工作这进行全面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相关的研究机构表明,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是这样认为的,对学前教师实行专业化的发展管理是他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最为需要的。

2.1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改革方式

从现阶段的研究情况来讲,我外的一些学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前教育具体方向的改革,同时还与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德鲁大学的查尔斯R.教授针对学龄前儿童在教室的行为问题日益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教师通常不具备应对这些行为的能力的现象,开发了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行为管理训练的项目,关注学龄前儿童的精神卫生需求,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管理儿童行为的有效性,帮助儿童顺利实现第一个正式学校生活阶段的过渡。

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3.1 要有正确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出发点,有了正确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确立科学的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最基本的要求。从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看,该专业培养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工作者。

3.2 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

篇2

安顺学院是一所地方高校,位于黄果树瀑布以东40公里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安顺市。我校办学历史悠久,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自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地方高校得到跨越式发展[1]。安顺学院于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国家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以来大量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目前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9.7%,接近一半。在我国,部分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已经超过在职教师总数的50%[2]。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专业等使得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因此大批新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尽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文凭很高,但是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欠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如何培养并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拟从安顺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出发,论述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其他地方高校师提供参考。

一、提高我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重视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新任教师任教以来进行的首次培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要求,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打基础。

2.建立听课制度,加强新任教师入职后培养。虽然岗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教学技能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现在我校有这样一批宝贵的中老年教师,他们教龄较长、资历较深、教学理论水平较高、教学实践经验较丰富,教学技能较熟练。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学校及相关部门领导建立了听课制度,规定新任教师每学期甚至是每月必须听课多少节。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教学能力,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让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很好地承担教学任务。

对于新任教师的入职后培训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参加更多更好的各种外出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外,学校内部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有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文明礼仪、怎样用好学校现用资源如多媒体及怎样使用好多媒体制作课件等。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可谓胜过读十年书。

3.建立完善的教学检查制度,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近几年来,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学校教学管理的严格化、规范化,每承担一门课程都经常被检查教学资料、催促着交各种资料,如教学计划书、教学进度表等,对于新任教师来说,很多课程都是第一次接触,加上缺乏教学经验,要上好一门课程很吃力,会感到很迷茫,但当我们对整个课程有计划之后,便会豁然开朗,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

这里的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指的是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的比赛。我校定期举办如“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提高教学能力,以赛促教,在丰富教师业余时间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其他新任教师借鉴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多反思自身不足,多学习别人的长处。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而且可以让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我校新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论知识薄弱,教学资料准备不完善。近年来,尤其是从2006年以来,我校主要引进的都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这些教师无论在他们的本科阶段还是硕士期间多数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在教师职业基础和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锻炼。虽然都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但是能力提升不明显。一是因为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理想。二是培训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另外,教学资料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讲稿、课后小结等。新任教师教学准备不完善主要是对大纲理解不透,没有把握好课程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教案和讲稿区分不清。

2.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某些新任教师信念淡薄,敬业奉献精神不够,对教师的责任感认识不到位。一是极个别老师对课堂上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随意发挥,想到什么讲什么,甚至发泄各种不满,不仅在课堂上如此,而且借助网络随意发泄,对学生形成一些负面影响。讲课“敷衍”,考前“点题”。二是因为学校的特殊性,新任教师大多数兼有行政工作,过多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三是职称评审指标侧重于科研成绩,导致新任教师甚至一些教龄稍长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精力投入较少。四是工作时间短,收入低,住房难,生活压力大,一定程度上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单一。一是很多新任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忽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一般是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就此,学校提出相关要求,不管是哪种授课方式均不得坐着授课。对于多媒体教学必要时还得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因此学校要求站着上课是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化学生。

总之,对于像我校这样的地方高校来说,地方政府支持不够,办学条件艰辛,要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满足地方高校的办学需求,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好的教学型大学,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92.

篇3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多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去做的实验是很有限的,新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正好为学生自主学习限定了范围。这些案例实验,是专门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的,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适度性,如果没有实验范围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题,也就更不可能去做课外实验了。另外这些实验又要难度适中,简单没有挑战性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去做;难度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而没有自信去做。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求实精神

虽然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所设置的实验多为简单的实验,器材也可用日常生活用品所代替,但学生要真正做成功一个实验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实验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细心的测量实验数据,认真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白看不如一做”。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中第14页的实验参考案例2,只有学生做过这个实验才知道用玻璃瓶和塑料瓶的区别及哪个效果更好,怎样做才能保证水流的速度是恒定的,怎样才能比较准确的描绘水的平抛轨迹。

三、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每个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应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及原理,这就需要学生先理解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在处理数据时也要运用物理知识。

四、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没有被教师所重用

篇4

高中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称为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其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由于他们正步入成熟期,心理发展没有完全成熟,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使学生更加理性地、客观地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地发展。 

(1)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很大提高,研究表明,高一学生视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过成人。 

在教学中,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要做到实验目的性强、操控尽可能精确、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实验过程中,应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何改进实验。 

(2)高中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记忆活动,乐意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尽管如此,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居于优势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多而繁杂,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绝大部分内容是有实际意义的,所以高中物理知识的积累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在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回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学会根据具体实例通过抽象形成理论知识,并用实践检验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适当组织和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复习方式多样化,分量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过度学习”,经验证明过度学习50%效果最佳。 

(3)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能够有意地调控自己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学习的事物中。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并趋于成熟。广度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了,能看到4~6个客体。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能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型教学或问题型教学来安排教学内容。在不同任务或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即使没有这种关系,我们也要采用适当的内容穿插在两个任务或问题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后,注意力会有所下降,在此期间教师可用较风趣的语言或故事让学生轻松片刻,调整紧张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回味已经解决的任务或问题,同时为下一个任务或问题作铺垫。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可以让学生在处理任务的同时复习上一任务。根据本人的经验,一节课中安排三至四个学习任务或问题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量。每个任务用时8~10分钟,既考虑到学生的休息和注意转移时间,又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3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高强度集中注意力。 

(4)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他们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逻辑思维趋向理论型。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趋于优势地位。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会有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何简化成物理模型,如何找出所遵循的规律等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巨大障碍。在解决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忽略运动的次要性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简化运动过程,根据分析物体运动的一般性思路思考得出运动规律。让学生大胆猜测、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断质疑教师和同学的结论,在挫折和成功的不断交错之中进行反思,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强化,以期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在评价教学效果时,教师应避免凭自己的臆想推断一个学生的成败,也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评判。我们要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尽可能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适时地进行表扬或批评,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