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9: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强措施,专项工作落实到位
1.3 不断提升妇幼信息管理水平 坚持全市报表例会制、考核评分通报制,规范妇幼信息管理,及时上报13类信息报表,按时落实质控,适时开展漏报调查,通过培训、检查、考核、通报、督导,全市信息统计质量不断提高。
2 强规范,指导基层管理到位
2.1 对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质量实行百分制考核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荆州市妇幼保健工作考核标准》,强化督导检查力度,配备专车、设有专班,常年深入基层,进行爱婴医院创建与管理、HIV母婴阻断、两系管理、出生证管理、妇女健康行动、基层产科绿色通道建设、“降消”项目管理等13个方面的工作督导检查,保证了妇幼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落实。
2.2 强化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 通过全面、系统、指导性的工作检查,结合保健院等级评审、省市级保健重点专科创建评审工作,有力地推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以创促建,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改善了服务条件,更新了仪器设备,加强了服务队伍建设,真正起到了等级评审促规范、规范管理升质量的成效,目前全市已 有7家县市区保健院通过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10个保健二级专科通过市级保健重点专科评审。
3 强素质,提高能力培训到位
3.1 以会代训 常年协助市卫生局召开全市妇幼卫生工作会、妇幼卫生信息培训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例会、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会、妇幼保健工作年会、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等,为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互动发展搭建了平台。
3.2 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 在主动为基层提供专业进修、技术服务、专家蹲点、工作质控四大服务项目同时,每年举办各专业培训班近十类,培训学员逾千人。如“产科知识培训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治疗培训班”、“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班”、“乡级助产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班”、“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室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培训班”、“托幼机构保健老师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班”等。在举办培训班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培训质量与基层医务人员参学率,与省、市级继教项目相结合,特邀省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学员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基层妇幼保健专业人员、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保育员、各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主任、市级综合医院保健科主任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能力相结合,2011年,由本院组织实施的科研课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探讨》获中国妇幼保健成就奖。
4 强干预,两率指标控制到位
围绕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强化妇幼卫生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按《国家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和《湖北省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的要求,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议,及时找出影响我市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这[2]。对降低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本院代表市政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个规划纲要终期评估检查及现场考核,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7.3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6‰,防控指标位居全省先进前列。
5 强覆盖,健康教育普及到位
6 强公益,开展活动惠民到位
6.1 定期举办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暑期心理激励夏令营活动,开办儿童营俱乐部,连续举办9届全市“健康儿童”评选活动,为儿童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6.2 面向社会实施医疗价格承诺服务,向低收入群体实行优惠卡减免服务近30种,每年组织下乡及社区巡回义诊,为特困户提供纯成本医疗,每年为农村妇女及城区下岗女职工进行免费妇检。
1、完善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100%覆盖全体居民,更好地适应、服务和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及时、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愿望。
2、实施新一轮提档升级工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档升级工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符合省定建设标准的中心和站的比例分别达到96%、75%以上。围绕群众需求发展特色科室,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创建活动,启动社区医疗与居家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
3、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实用技能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公益性培训;联合高校开展管理人员专题培训。深化社区卫生联合体工作内涵,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帮扶,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探索三级医院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工作模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合作紧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60%。
5、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工作。开展“示范全科服务团队”、“优秀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评选活动,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所有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率达80%以上。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年度使用、更新率达到85%以上。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等改革任务,使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
在推进全科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基础上,开展社区卫生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活动,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市为单位,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次比例稳定在70%以上,社区门急诊比例稳定在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
二、推动妇幼健康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网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产儿科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等级保健所创建与复核评估,争取2所妇幼保健机构通过省等级评审。开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门诊新一轮规范化建设,提供温馨安全的服务环境,合格率达50%以上。配合省卫计委做好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第二周期评审的申报工作。
2、改善保健服务质量。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及妇幼健康技能练兵活动。做好围产期服务管理,将孕妇学校建设达标列入助产技术一票否决条件,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推进孕产妇和0-3岁儿童系统管理,完善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增强母婴急救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开展爱婴医院评审,做好迎接省、国家复核的准备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妇幼卫生监测及管理质量,做好数据分析利用,确保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0万和4‰以下。
3、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县级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区)为单位婚检率达到50%以上。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农村妇女孕前期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规范推进全市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提高产前筛查率、诊断率和确诊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4、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细化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项目实施方案,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干预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价,促进项目运行质量提高。落实地方配套经费,确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均标准不低于500元、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128元。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项目工作居民知识知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5、依法做好妇幼健康服务管理。贯彻“一法两纲”、《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依法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与技术的准入与监管,开展打击“两非”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违法违规行动,确保持证率100%。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加强发放全过程监管。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95%以上。
三、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提高项目补助经费标准。将项目人均经费标准提高至不低于40元。督导检查项目经费落实情况,推动项目资金在基层特别是村级的落实。做好项目联系点工作,加强对一些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的干预性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项目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及时推广基层好的做法与经验。
1、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8%以上。
2、实施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全面完成为全区生育妇女免费提供口服增补叶酸任务。
3、加快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提供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4、提高孕产妇、工业滤布儿童健康档案管理率,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
二、继续实施降消项目,为产科建设提供支持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消毒接生率≥98%;产前检查覆盖率≥95%;区、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考核合格率≥80%。加强产科基本技能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开展产科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大比武活动。
进一步完善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明确各级职责,乡、村两级负责筛查高危孕产妇,并按照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转送至区级,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急救中心负责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工作。
长塘卫生院为“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应进一步规范产科操作及流程,添置、备齐产科所需医疗设备和药品。
三、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工作
理顺卫生行政部门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按照省《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筹建一所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滤布建立健全我区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今年要完成区妇幼保健院规划、设计等前期筹建工作。强化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妇幼保健人员技术水平。
四、继续实施妇幼安康工程
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早孕建卡率达85%
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5%
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住院分娩率达100%
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0%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
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产前筛查率达8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8%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白内障筛查率达95%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90%
妇科病检查率达60%
剖宫产率控制在50%以下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消除隐患,规范产科行为
按XX市产科管理质量的评估标准和市局文件精神,对于产科技术落后、技术水平低的接产单位实行重点管理,上述单位必须按资质范围提供服务,对超范围服务将给予批评教育,全局通报,取消资质,追究责任等措施,彻底解决历年来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二)提高防范产科风险意识
具备产科资质的单位,院领导要加强对产科的管理,除规范产科各项医疗行为外,必须增加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努力降低产科风险。
(三)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任何一级医院不允许接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四)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区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基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五)确立区人民医院为我区新生儿抢救基地,实施抢救预案,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六)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追究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协会活动。
三、加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加大投入,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深入落实市政府《**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意见的通知》(X政发[200X]18号)精神,履行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职能,确保房屋设备到位,人员专职,制度建全,目标明确,工作到位,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继续加强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从硬件配置上予以支持,提升二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区域影响力。
(三)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妇幼保健队伍服务能力。
(四)加强妇幼卫生政策研究,探索妇幼卫生事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针对不同人群,积极开展儿童肥胖控制、高血压干预、心理卫生、视力保护等项目。
五、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不断规范和完善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工作。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国家级、市级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完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
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和中期引产的监管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药物流产和中期引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予以惩处。
(四)坚持执行B超和染色体检查制度,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七、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八、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区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区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以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加强调研,强化督导考核,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行分类管理,认真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做好XX年年新农合全覆盖工作。牡丹区、单县、定陶、东明要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郓城、曹县、成武、鄄城、巨野五县要做好动员发动,搞好基线调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各项制度,确保按省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顺利启动。对XX年年新增5个省级试点县的方案逐一进行审核,指导试点县完善试点方案。实现XX年前4个试点县参合率达90%以上,新增试点县参合率达80%以上。
2、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省级试点县工作情况公示制度,市每月公示1次各县(区)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和有关信息,督促各县区按照实施方案规范运行。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市进行随机抽查,对工作不力、农民得实惠少、群众意见大的县(区)实行重点跟踪管理。
3、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根据《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制定我市管理意见,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6月底前完成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验收、公示、签定协议和挂牌工作,对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要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关于加强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意见》、各县区制定“100种常用药品最高限价和不少于10种单病种限价规定”报市局备案,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县(区)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努力降低农民医疗费用。
4、加强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筹建工作。督促各县(区)完善经办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人员配备。加强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不同专题的研讨会,强化分类指导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市新农合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充实调整成员,举办培训班对经办和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组织一次全市新农合相关知识考试,认真贯彻鲁政办发[XX]96号文件,严格执行新农合试点工作相关政策和纪律,加强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搞好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监测工作。搞好市级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工作,6月底前全部实现省级试点县数据资料网上直报。各县(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网上审核,现场结算,简化就诊、报销程序,方便参保农民,加强新农合信息管理,完善新农合信息统计制度,着手建立新农合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试点运行情况,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系统评价。按照省制定的新农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年底组织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评价。指导各县不断总结、完善试点方案,规范运行机制。
7、完善基金补偿方法,确实提高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各区县要及时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确定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和确定大额或住院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要制定控制医药费用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使农民能够真正受益,调整方案报卫生局备案,待条件成熟时制定全市统一的报销比例方案,打破现行一县一方案的局面。[1]
【推荐阅读】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8、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努力树立政府形象。充分利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搞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各县区每月要上报市新闻媒体一个新闻。
㈡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
深化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改革,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我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争取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开展农村卫生管理能力培训。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3、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全市推广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长的经验和做法,搞活乡镇卫生院内部分配,充实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发展活力。
4、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XX年年选择50个乡镇卫生院搞好创建试点,年底统一验收。
5、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搞好为村卫生室的服务,正确处理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生之间的关系,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巩固提高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成果,筑牢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努力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开展创建“农民满意村卫生室”活动,XX年创建1000所“农民满意村卫生室”。
7、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对各县区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执业证书的管理,XX年年对全市12461名乡村医生都要建立起从业管理档案,为规范管理乡村医生提供基础资料,档案管理内容市局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今年要做好2年一度的乡村医生执业考核注册,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
二、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规划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完善运行机制,抓住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政策,搞好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1、贯彻中央、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省有关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提出贯彻意见,报请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全市社区卫生工作。
2、建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报请市政府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3、制定并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政策措施。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为社区卫生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根据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综合考虑社区人口分布、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研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菏泽市城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确定区域性分步骤工作目标。
4、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提高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城市卫生资源机构调整力度,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流动,推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通过转型和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试点,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督导、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调度督导制度,加强监测与评价。
6、健全信息化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 (2)
我们从年月份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母婴安康工程”,逐步推广优惠低价分娩措施,这项工程的实施重点是农村、社区低保家庭、山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半年多来,成效显著。
(一)对山区、低保对象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优惠政策。
⒈山区实行分娩全免费
×、××、××是××最贫困、交通最不便的山区,这些山区的孕产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想到医院分娩,但交不起住院费用,往年常有家庭分娩发生,或者经筛查属于高危产妇,待临产了、出现大出血了才去附近卫生院,又由于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孕期未接受保健的也不在少数。为有效管理,我们从年月日起,对山区孕产妇在当地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即免费用车接送、免费住院分娩,所需费用由妇幼专项经费补助给各山区卫生院,补助金额总计达万多元,这些做法完全杜绝了山区家庭分娩,社会反响很好。
⒉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
计划外孕产妇死亡率高一直是实施《两纲》的难点,其原因一是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有盲区,对不接受避孕措施的未进行跟踪有关,二是与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质量不到位有关。为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我们也从月份开始,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具体措施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可以到当地妇女组织或市妇保所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取“分娩优惠卡”,凭卡享受费用优惠,顺产分娩费用除药费外控制在元内,以此来动员和吸引其住院分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医疗保健单位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施行剖宫产也有一定的费用优惠,有的对困难的则控制在元左右。截止目前,已有名产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减免费用达万多元。
(二)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建设和联络机制。版权所有
⒈加强乡镇与村两级网络的建设与联动机制
我们通过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健全了由村妇女主任(或计生专干)、乡村医生组成的网底人员,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基层网络人员的联系,由她们包干负责摸清新婚数、孕妇数,并建立名册,每月定期上报卫生院妇保人员,再由妇保人员追访,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负责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并督促高危及时转诊,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以保证孕妇产前保健的质量。
同时,在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联村医生责任制的基础上,规定了“八负责”制度,其中明确要求联村医生必须负责在联村范围内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工作,配合网底人员做好相关工作。特别在今年大雪时分,为使山区孕产妇能安全分娩,我们强化了孕产妇产前催诊、追踪制度,由当地联村医生责任组中的妇幼人员电话催诊孕妇做好孕检,联系村级网底人员做好督促,如有高危情况在大雪封山前跟踪督促到上级医院复检,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及时掌握复检结果,并决定住院分娩方式,必要时负责护送孕妇住院分娩,这一切确保了母婴安全。
⒉探索建立了社区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络机制
在城区,我们主动与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以交流会、座谈会的形式联络感情,定期互通情况,及时核对孕妇与出生情况,以切实摸清保健底数,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底数,为下步开展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又如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及企业中建立妇女小组,纳入当地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范畴,也纳入我们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系范畴之中。
⒊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
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取缔家庭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近日,对马渚、城郊两起外来流动人员非法接生案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查处。
二、以加强产科建设为重点,努力保障母婴安全。
在加强产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了设施、队伍、质量、制度等四个环节的管理。
(一)通过实施“创建规范化孕产妇保健门诊活动”这一载体,结合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产科技术服务标准配合了必要的产科基本设施,并投入资金进行了相应改造,改善产科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产科服务功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由于房屋设备等条件的改善,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进,对顺产及剖宫产实施价格优惠等因素,选择辖区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呈上升趋势。另外,从月日起,我们调整了年接生数量在名以下的几家卫生院的产科设置,其产科业务由附近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承接,被取消产科专业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确保具备孕产妇难产应急处理、高危筛查和及时转诊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产科技术和服务能力。从年开始,按照规划对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在市级医院进行三个月短期轮训,学习产科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对产科技术人员、妇幼人员进行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与急救技术的强化培训,通过例会、月会,以会代训,教育产科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把孕产期危象识别和处置原则、正常分娩处置规范、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复苏作为基本功熟练掌握,提高抢救能力。版权所有
(三)建立产科质控中心,健全产科抢救小组(即围产协作组),提高全市产科质量和抢救能力。充分发挥产科质控中心和产科抢救小组的作用,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重危孕产妇抢救病例及死亡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时组织抢救工作,质控中心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基层产科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既指导基层工作,指导各单位健全围产质控制度,建立产科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对产科质量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加强临床与保健的结合,又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救能力,真正把母婴安全落到实处。
(四)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产科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产科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重危病人抢救常规,认真履行产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进一步规范了产科管理各类制度,如严格控制计划分娩及人为干预产程现象;严格控制米索使用;注意催产素的合理应用,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率等等。严格转诊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发现高危妊娠应按《××市高危等级管理办法》及时处置或转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不准截留高危孕产妇分娩。除不可避免死亡外,因管理和服务能力造成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医疗保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一)加大宣教力度。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加大了对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将国家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方针政策、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分娩的知识,作为宣传和健康教育的重点。积极在流动人口集聚场所开展相关保健知识宣传,通过媒体、发放《告外来务工妇女的一封信》、张贴宣传图片、公布联系电话、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想方设法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实现“要我保健”和“我要保健”的观念转变。主动参与和支持妇幼保健工作。
通常情况下造成情绪不稳,如心理情绪产生波动、失眠、自我难以调节症状,加重了更年期综合征的到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妇女在这之前,最好进行一些心理咨询或去医院或相关门诊进行问诊,可以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例如,激素的定量使用,对该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保持积极的上进心,能很大程度的增强妇女的机体的免疫力。此外,良好的心情会促使神经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进行密切的协作以及紧密的协调,从而使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稳定的最佳状态,还能有效的降低和克服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2]。
1.2妇女在经期期间对钙物质的的补充和吸收显得十分的重要
尤其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每天对钙的吸收平均量为1200~1500mg,外加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促使钙物质能在骨骼内快速的沉着。还有要适量的补充相关的激素,尤其是女性激素,它能更好的调整女性在过渡时期激素的分泌量,从而能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还能降低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对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也有改善性。
1.3对妇女围绝经期间的保健与护理
首先,正确的使用药物干预。从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动物实验等方面讲大豆异黄酮能够改善绝经后女性出现的潮热症状,还能防止血管粥样硬化的症状以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出现,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的发现率,因此要建议女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要及时的使用大豆异黄酮进行治疗借助依赖性症状以及相关的疾患[3]。其次,妇女在更年期的时候易出现三大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更年期属于高发阶段,因此要更加的重视,尽早的做好妇科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妇女应每隔3~6个月做1次妇科检查,对疾病的筛查工作一定要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疗。假若月经周期除了出现了紊乱之处,还出现了经期的延长以及经量的增加,那么就应该及时的就诊,防止失血过多,从而出现贫血症状。
2妇幼卫生工作的相关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保健意识也逐渐的增强,保健的需要也在慢慢的改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仅要求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要追求生命的高质量。因此,对妇幼卫生保健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小单位,从维护生理健康岛社区以及家庭健康的促进来更新人们的思想,从而更好的调整妇幼卫生服务的思路,不断的拓宽服务的范围。对妇幼卫生展开保健服务要根据其妇幼卫生的工作特点,开展以下相关的工作:在社区建立相关的妇女早孕的保健卡,主要是包括产前、产时、产后的相关保健服务;对高危妊娠的转诊以及筛查;对育龄的夫妇要进行相关计划生育的指导。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对危重症的儿童和妇女要建立妇幼卫生的急救站,及时的将危重症的患者进行急救或者是急转诊治,从而有效的降低5岁以下的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帮助以及指导母亲坚持6个月的母乳喂养。对儿童的管理和服务要从孩子的出生到成年,制定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加强对儿童急性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管理;给儿童要做好定期的体检、免疫等工作。对于下岗的职工,因为有失落感,在更年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对其患者要加强思想的开导并给予相关药物的辅助治疗,帮助更年期的妇女高兴的度过更年期。日常生活中和要加强妇女、儿童多发病、常见病以及相关的慢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保健活动的宣传,引导人们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方式,在人们的心中树立健康的观念,降低疾病的发生。
3加强人员素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16-01
妇幼卫生工作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妇幼卫生初保工作目标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几年来的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复核评审,笔者总结体会如下:
1领导重视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前提
妇幼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搞好妇幼卫生工作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各级妇幼卫生机构要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给予支持,才能确保妇幼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2健全机构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
加强三级保健网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妇幼卫生网络,保持妇幼卫生队伍的相对稳定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妇幼卫生队伍建设,应当在工作上予以支持,经费上予以保证,生活上予以关心,待遇上予以倾斜。针对本市村级妇幼保健网底已基本破裂的情况,应充分发挥女乡医或女计生人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网底功能,以保证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正常运作。
3科学管理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保证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发挥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整体功能,才能实现妇幼工作目标的规范化管理。
3.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各地应根据当地妇幼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业务理论和技术培训,如举办“两管”等培训班,有计划,持之以恒地搞好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和质量。
3.2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实行产前检查与计生“三查”相结合,逐步废除村级接生员接生制度,由女乡医或女计生人员配合做好产后访视。边远山区采取待产住院不收住院费,解决交通不便的困难。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3.3加强儿童系统管理 0~3岁儿童系统管理与计划免疫工作相结合;4~7岁儿童保健与幼儿园、学前班的集体儿童管理相结合,与独生子女体检相结合,在体检中发现疾病及时向家长反馈。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一)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后,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搞好了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了服务内容,保证妇女儿童获得法律所规定的服务,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年初召开了优生优育促进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是对孕产妇进行免费孕期检查。上半年共计减免998人。
2.上半年上报贫困孕产妇6人,共救助5人,金额6200元。
3.对辖区内的助产机构进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校验换证工作制度校验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召开驻区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并下发相关文件。最后组织专家现场审核。此次校验共8家,最后6家合格。其余两家整改。
4.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项目”。6月初启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项目工作方案》,我们认真按照《方案》精神,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资金的集中与管理,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精神,做好救助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刚刚启动正在进行中。
5.开展县直机关妇女病查治工作。根据妇女保健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方案,增加了服务项目,为已婚妇女进行年度查体,对防治妇女病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掌握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院内感染工作
根据市卫生局《》的文件要求,我区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机构针对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检查中大部分医院能够按照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建立感染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反应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医疗保健机构院内感染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三)加强托幼园所等卫生保健工作,保护儿童健康
自执行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来,我局加强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疾病防治,提高了全区儿童健康水平。
我局积极开展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集体儿童和保教人员体检,做好新入园(所)的儿童体检和托幼园所卫生管理工作。针对近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我们加强对托幼园所的监督管理工作,利用两天时间分成四组对辖区内所有托幼园所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共检查100余家,对不合格的托幼园所现场进行指导并要求其整改。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1、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工作指标与经济状况不相适应,制约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发展。
2、妇幼人才缺乏。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业工作人才缺乏,部分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对妇幼保健业务还不很熟练,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妇女儿童健康保健的需要。以致无法更好去出色完成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任务。
3、部份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差,卫生知识差及旧风俗习惯等因素制约了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4、计划生育宣传不够,边远山区农民对妇幼保健缺乏正确认识,对保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5、妇幼队伍素质偏低。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妇幼保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与上年相比虽然下降明显,但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强。
还有一些县、乡(镇)、村部分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不能完成上级工作指标的需求,部分乡医不能更好地指导村医工作,缺乏收集、传送、整理各种资料的能力,致使部分乡(镇)、村资料不够完整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有关建议
(一)继续开展“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做好免费体检,免费筛查统计工作。
(二)继续开展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积极按照市局文件精神,做好贫困孕产妇救助宣传工作,使全区每位贫困孕产妇都能享受到此项救助。
“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妇幼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公共卫生项目为基础,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宗旨,以降低“两个”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一法两纲”,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市的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开拓了妇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强化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五个”到位,实现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三个”跨越式发展。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如下:
1 领导重视、政府支持,构建妇幼保健信息技术平台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信息技术不仅能直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更能够对政府的投入进行总体评价,是实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也是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此,2009年,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妹芝带领市卫生局有关领导通过参观天津、济南、南京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到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鹿泉市、平山县调研结果,提出了在《河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网络》的基础上,结合原有《石家庄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投资300余万元,全面构建《石家庄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这一信息平台,包括:婚前保健、叶酸普服、孕前保健、产前保健、传染病孕产妇管理、产前筛查、高危孕产妇管理、产前随访、产时保健、分娩信息、住院分娩补助、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监测、产后随访、新生儿随访、高危儿管理、儿童随访、常见病防治、生长发育评估20个子系统。形成了婚前保健、初次产前保健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正常人群在乡村、高危人群在县级、危重症患者转省市级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达到了三级保健网对各自所管辖区的保健对象底数清、保健任务进度明、高危人群重点管、转诊患者全追踪的目的。“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5.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30.9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16%。
2 数据准确、政策倾斜、强化妇幼保健工作“五到位”
《石家庄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妇幼保健的各项数据准确可靠,而且为政府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资金的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1 在妇幼保健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以前,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技术差、服务能力低、保健服务不兑现的现象,2005年,通过在平山县、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井陉县实施“降消项目”、“三网监测”项目以及《石家庄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数据逐渐趋于真实,其各项数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倾斜政策陆续颁布实施。2006年,市卫生局结合落实新农合政策、贯彻新医改方案、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了从2005年的乡镇1名兼职妇幼医生到2009年的2名专职或兼职妇幼医生,经严格培训考核后,全部持证上岗。2010年底,2名妇幼保健医生由兼职全部变成为专职,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村医负责妇幼保健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292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站)共有专职妇幼医生548名,4488村卫生室有4691名村医负责妇幼保健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部到位。2011年,石家庄市提出了所有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妇幼医生将逐步纳入各县卫生系统在编技术人员。
2.2 在保健业务用房方面:2009年底,市卫生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叶酸普服项目和住院分娩项目,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站)至少有10间房屋用于公共卫生项目,不仅有独立的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而且扩展到共用的资料室、宣教室、微机室,保健业务用房全部到位。彻底结束了妇女保健科与妇产科合用、儿童保健科与资料室合用,无宣教室、微机室的房屋短缺局面。在村卫生室建设方面,采用村委会出地,政府出资、县政府督办、市卫生局督导的方式,确保每村都有面积不少于60平米,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2.3 在妇幼保健设备配置方面: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为了全面落实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升保健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2009年,在石家庄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出台了《公共卫生均等化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手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降消项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所涉及的保健服务设备,按乡、村两级所承担的职责和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进行了规范要求,截止到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所用的微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资料柜、档案盒和业务所用的身高计、检查床、体温计等16种设备全部到位。村卫生室6种设备也已全部到位。
2.4 在政府资金支持方面:2007年以后,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日趋深入,随着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石家庄市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卫生事业逐步列入议事日程,尤其是2009年,新的医改政策的出台,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用于妇幼保健的各项经费全部到位。首先,各县(市)区对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经费全部足额发放;其次,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建设经费补贴到位;第三,对23个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资金投入日趋增多,创收能力较弱的城内五区、矿区、深泽县、新乐市、高邑县、栾城县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2010年,通过引进新技术、添置新设备、扩展新项目,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了日常妇幼保健工作需求。
2011年,在“两个规划纲要”终期评估中,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未能达标,张妹芝副市长亲自到市卫生局和部分县(市)区开展调研,了解原因,通过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新增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全市的婚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全部由政府买单,免费检查。
2.5 在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方面:近三年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已基本健全,专业技术队伍日趋稳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项目不断拓展。首先,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已由原来单纯的两个系统管理转向为以婚前保健为龙头、以提升产科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出生缺陷干预为核心、以高危管理为重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综合保健模式。其次,2009年,全市实行公共卫生经费拨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在保健工作质量与完成工作量考核中,采用鹿泉市、赞皇县、晋州市、平山县的考核方法,通过妇幼保健信息平台,询问保健对象,按考核结果发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深受广大妇女儿童的欢迎,保健服务质量基本满意,保健服务项目基本能够兑现,妇幼保健工作基本到位。截止到2010年底,石家庄市产前保健覆盖率97.62%,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04.55%,产后访视率90.44%,新生儿访视率87.7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88%。2011年,叶酸普服率88.73%,位居全省第一名,住院分娩补助发放率由2010年全省倒数第一名上升到2011年上半年的全省第三名。
3 实现妇幼保健工作三个跨越式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通过转变观念、理顺渠道、分级管理、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发展,以项目战略带动全面提升,实现了三个跨越式发展。
3.1 妇幼保健工作意识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通过降消项目、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5年以前,妇幼保健机构要的是资金、设备,2005年以后,要的是政策、项目和技术。认识到了政策、项目和技术是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体现,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认识到了妇幼保健工作统辖力强、内涵丰富、资源充沛,部分县(市)区如:行唐县、井陉县、赞皇县出现了优先保健、缓建医疗的现象。平山县、赵县、鹿泉市等妇幼保健院由原来轻保健重临床转变为保健、临床并举,办院方向出现了偏向保健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