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9: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存在益处,存在弊端,如何如何应对
【正文】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因此,我们这次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辅之以网络调查手段,重点调查了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生恋爱的相关问题,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恋爱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恋爱不只是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里:“你有谈过恋爱吗?”回答 “有”的人达到了43%,很明显,这个虽然没有过50%,但是,出于中国“男多女少”的这一社会现状,说明了43%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而在我们对于有没有谈过恋爱这个问题的后续个问题里“如果有,那是在什么时候谈的”,选“大学”的竟然高达87%,而且,在没谈过恋爱的人群里说想谈恋爱的也很令人吃惊的达到了93%,当然,这个数字是不能概括一切,可是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反映了许多问题了,说明了大学里谈恋爱这个现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了。就谈恋爱正确不正确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暂不讨论,可是基于以上统计的数字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恋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经过了我们学习研究小组的讨论以及网上调查了解,大学恋爱主要存在2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1.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2.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所以,我们就以上两个方面着重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① 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可是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② 可以开阔思维
在开阔思维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案例经行分析:
光棍节当晚,广东工业大学的男生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寂寞”,用宿舍的亮光组成了“11.11,i love u,广工,mm”几个字,寓意为:11月11日,我爱你,广东工业大学的mm们。网友们说,一间严重缺乏女生的大学,光棍节自然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嘉年华。确实如此,广东工业大学就是典型的代表。
看过了此案例,我们可以想到在没有恋爱之时都已经有如此广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在谈恋爱之时呢?谈恋爱就必须得讨好女孩子,所以说,谈恋爱可以开阔思维。
③ 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④ 了解多一些有关情感的事,有的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不至于以后过多的感情用事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
⑤ 从生理角度来说,谈恋爱可以缓解大学生某方面的需求
这个观点是学习小组里的调查员的观点,本笔者并不太认同,所以不多进行论述。不过这一点是确实是存在的。
⑥大学生在独立生活的过渡期,谈恋爱在生活、学习上的互相帮助有助于减缓过渡期的不适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而却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等等因素,促进了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的发展,“找到另一半”也的确对在生活、学习上有着互相帮助并助于减缓过渡期的不适。
⑦ 有助于促进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如何正确地驾驭爱情并且将其转化成人生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大学生中自尊、自爱、自强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保持高尚的情趣与文明举止,并明确人生的志向与奋斗目标,用理性地思维方式驾驭自我,在以学业为重的同时,学习以人相处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恋爱观.
二.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① 过分的沉溺于恋爱,荒废学业,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标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名大学生正在上课,突然间手机响了,然后就不顾正在上课匆忙的和老师请假要求离校。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须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名男生已经沉溺于恋爱之中而荒废了学业了。
② 浪费时间浪费钱财
和女朋友一起,总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谈恋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须的。
③ 和朋友在一块的时间太少
这里我们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谚语:有了媳妇忘了娘。连娘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忘呢?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这一现象绝对存在。
④ 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能有错觉,很容易受伤,不好受,影响心情
俗话说:恋爱能享尽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皆有。有甜,就必有苦,所以,只要有恋爱就必然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啦!
⑤ 浪费自己的感情和别人的感情,或者最后还是分手
有些同学在与异往中,不能准确区份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麻烦。或者有些恋人由于家庭,出身,种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够由恋人变为夫妻,最后难免分手收场。
⑥ 泪水会流很多
恋爱会流泪吗?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你在感动的时候或者伤心的时候,都会流泪,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铁石心肠的人,而恋爱,是最能感人或者伤人的一件事。
【总结】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自高职教育扩招以来,每年高职院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其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毕业生个人问题、群体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社会性问题,因此越来越引起国家、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1年升成专科院校以来,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2013年我院有4923名毕业生,是历年来专业数和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至高校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就业存在的问题
1、2013年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甚大。“高职学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定时期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等多方而囚索的制约。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的为社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万―100万个,可见经济囚索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①。目前,受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比重下降,尤其是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人才的高消费带来弊端。我国中高层人才严重匮乏,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科研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呈现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较为抢手,本科生基本保持平衡,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单位出现“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用人单位抬高门槛,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导致高职毕业生相对过剩。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自,有的单位无限制提高进入条件,原本是只需要专科生的职业岗位,现在却上升到录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而把高职生混同于一半的打工者,从而造成了人浪费与专科生人才资源的相对过剩。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而言,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部分专业的需求量明显下降。例如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一直是我院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过去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量非常大,学生就业率很高,就业质量也很好。但是近年来,用人单位需求层次提高,许多大型建筑企业都把专业需求层次上调到本科以上学历,高职毕业生的招聘计划锐减,例如2012年我院的“双选会”,中铁、中建等大型国企的招聘人数都教往年减少了很多,这无疑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学生就业缺乏主动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缺乏就业的主动性。由于我院长期以来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也很好,并且一直作为招生宣传的资本,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进入我校之后,往往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进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不愁没有工作,因此在就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的就业信息和平台,而不会主动联系工作。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就业信息主要来自学校招分处的通知和学校就业网上的信息,只有2%的学生通过学校以外的途径,比如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主动联系工作。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等着学院每年一度的招聘会或是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招人,以及各系自行联系用人单位组织的招聘。这说明,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对学校的依赖相当严重。
3、自主创业较少。为拓宽就业途径,保证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为此我院就单独为大学生提供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并不多,根据“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示范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自主创业的仅占1.5%”。②
4、地域观念严重,成为阻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就业地区意向的调查中,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留在四川,最愿意去的城市是成都。这就导致了许多省外单位的招聘计划的浪费。在2012年双选会当天,现场上千名学生集中在华西集团、成都建工、中铁二局等位于四川区域的单位招聘,而北京城乡集团、上海宝冶、河南省安装集团、十四冶建设集团等大量省外优质企业的应聘学生较少,导致大量招聘计划的浪费。我院学生不愿出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院80%以上的生源都是川籍学生,他们从小到大都从未远离父母和家庭,即使上了大学,许多学生周末、节假日都要回家,他们习惯了享受家庭和父母的庇护,从心理上对父母有严重的依赖性。二、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很多父母在孩子就业时,就不希望离自己太远,最好就是在自己身边,方便自己照顾。三、四川长期以来悠闲的生活习惯,也使很多学生不愿意到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
5、大学生恋爱关系,也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无庸质疑的。虽然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种种迹象表明,不少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实际是在调侃爱情,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独感的渠道。③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对恋爱投入很多,并且建立了相当稳固的感情,有的甚至双方都见过父母,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会考虑在同一个城市工作,起码是相邻城市。因此在选择工作时受到限制。
二、解决对策
1、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严峻形式,高职院校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目前高校的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只停留在表面,只是把合作单位当作毕业生实习的一个基地,而缺乏实质性的接触。高校应该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以此来拓宽就业的渠道,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2、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目前,各高校都建立起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就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但是其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举行讲座、分析会等教学形式上,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为讲座和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一般场数不多,并且是大班讲授,缺乏针对性。其中 内容精彩、指导意义大、影响力强的讲座较少,指导内容多为就业形势的介绍 、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方法指导及求职技巧培训等,对于 如何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从而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方面的工作则或为缺乏。因此,必须深化就业指导工作,改变单一的指导形式,加强个性化指导。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大力宣传优秀高职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激发广大高职毕业生牢固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毕业生择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④
3、摆正心态,准确定位。面对当前对人才结构重心上移的趋势,必须让高职毕业生清楚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准确定位,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认真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实训,练就一技之长,并积极考取相关资格认证,获取职业资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自考本科、专升本等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努力深化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就业与恋爱的关系。在有的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事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祁舒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2]李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载于《湘潮》,2011(07)。
[3]徐振轩主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姜采英:《分析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加强恋爱观教育和引导》[J],来源于爱问共享资料。
[5]李木新、王秋玉:《摩擦性失业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改革》[J],载于《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2)。
[6]沈锦华:《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载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8)。
[7]吴平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失的思考》[J],载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8]李树德:《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载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06)。
注解
①祁舒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一、 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高速的发展使商务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购物这一方便、快捷的购物形式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对网上购物更容易接受,且在他们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对在校的大学生展开了这次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调研。
二、 调研的目的
1、了解我国在校消费的网上消费潜力、消费倾向、消费结构和消费2、动力,为我们进一步开拓与细分大学生市场提供充分的依据。 3、了解网上购物存在的弊端,为解决提供依据。 4、为完善网上购物提供依据。 5、了解网上市场的发展前景。
三、调研方法
1考虑到现实情况因素,调研对象将进行分类。首先按电子商务和非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分类调研,各个年级的人数也将抽取相同比例的人数。
2调研的实施为发放问卷调研,对调研对象每个都面对面的填写调研表进行调研。
四、 调研内容及预测
本次调研共调研250人,在有效的250份问卷中,有105人又网上都无的经验,达42%,145人没有网上购物经验,占58%。
对有网上购物经验同学的分析
(一)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们从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以及有网上购物者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分析被调研者和网上购物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
问卷中还有极少部分的人填写了其他答案,比如:周围环境、节约时间等。但是从表二中得出,价格便宜是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原因。其次,购物方便是大学生选择网购比较主要的原因。 (二):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选择购物的网站进行调研和分析。在所有被调研的人中,34.8%的人选择的购物网站是淘宝网。其次,12%的人选择的购物网站是拍拍网。可以得出:淘宝网是各大学生网购的主要网站。
(三)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网购产品选择进行相关调研。
在所有被调研的人中,22.40%的人在网上购买的产品是服饰。其次,4.8%的人选择的网购的产品是日化用品,还有8%的被调研者选择网购的产品是其他产品。可以得出:在网上销售服饰,大学生是最主要的消费对象。
(四)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网购出现问题选择的解决的方式进行调研。
在所有被调研的人中,21.2%的人在网购时出现问题时会选择与商家协商方式来解决。也有9.2%的人会自认倒霉。
(五)网购所选择的物流方式调研
在所有被调研的人中。网购时选择的物流方式26%的人会选择快递公司,其次是6.50%的人选择EMS。平邮的选择率也达到5.2%,接近EMS。
(六)网购者月消费额的相关调研
在所调研的人员中,网购月消费额在50元左右。月消费额在50 100元人数也达到44人。得出结论:大学生网购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没有网购经历同学的分析
(一)针对没有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们从没有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以及有没有网上购物者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没有购物经历的同学有61.40%没有办网上银行。可以得出:没有网上银行是很多人不能网购的制约因素。
没有网购经历的同学52%是因为卖家信用,其次是售后服务。还有网络安全也达到了34%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影响网购的原因调研
(三)假设网购非常安全,是否会选择网上购物进行调研。
可以看出,61.20%的人会在未来选择网购,说明网上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 调研总结
(一)通过对调研中已经网上够过物和网上没有够过物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进行网上购物的同学占全体学生42%,而且有扩大趋势。该比例高于中国网民的购物比例20%左右,说明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网络购物这种新颖快捷的购物方式,且大学生会是未来主要的网上消费人群。
2、网购过的学生普遍认为网上购物具有价格便宜、购物方便、货物齐全、新鲜等优点。这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
3、影响同学们网上购物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是最主要的仍然是对安全和信用问题的担忧。
4、网上的商品有很多,但是服装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产品。服装业在未来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5、网上购物者很多人选择的物流方式是快递,其次是EMS。之所以选择快递的人多是由于相比之下EMS价格太高。物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重要的因素。
6、网上购物者主要选择的网站是淘宝网,其次是拍拍网。可以看出淘宝网和拍拍网是BtoC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平台。
7、根据有网购和无网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能力有限但是这一具有新思想的消费群体购物比例高,对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勇于尝试,认同度很高,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二)对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2、信用问题是网上购物中人们担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加强信用机制建设,规范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网上信用机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信用评估,对于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2016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二: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研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了专门针对 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的 贫困女大学生 生活状况调研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 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研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 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研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研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 老、少、边、山、穷 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研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研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研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研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研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其中,活动主办单位代表光明日报社社会活动部主任胡斌在首发式现场以比尔・盖茨、马云、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为例,来阐述“青年可以做大事”这一观点的可行性。他同时也提醒创客团队,在创业的路上不只是接受鲜花和掌声,也要随时准备迎接挫折和泪水的挑战。
的确,近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让众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下海”经商。“大学生开发手机软件毕业即成千万富翁”、“创业热要冷思考”等不同立场的新闻也在轮番滚动。那么,在这个创业机会无处不在,创业路上危机四伏的时代,大学生创业的路上如何“名利”双收?是否遇到瓶颈?诸多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又如何为大学生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经济》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90后新生代创业者和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
孟飞:大学生创业
赢在无知无畏和富有激情
典型的90后创业者孟飞是专注做大学生交友平台“Feeling”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孟飞向记者介绍,“Feeling”是定位于高校社交的APP软件,其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初所有的用户头像都是为模糊状态,随着聊天不断深入,头像会慢慢变得清晰,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保护隐私。二是“Feeling”有做任务的功能。大学生可以在这个社交平台上相互约着一起上自习、学英语,晨跑……“让学校大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促进,找到意趣相投的朋友是最终目的。”
“Feeling”现有50万用户,分布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日活率达10%,这也就意味着每天有4万学生在使用该APP软件。
对于团队能获得250万元的天使投资,孟飞表示,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是幸运儿。
孟飞向记者透露,设计这款社交产品的初衷很简单。由于孟飞所就读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男女比例是15:1,许多在校大学生,都面临着没有机会与其他学院异性接触的问题。“虽然针对高校学生谈恋爱的社交软件的确不少,但却普遍存在回复率低、信息真假难辨等弊端。那么,大学生们就需要一个更可靠、更纯净的沟通交流平台。于是,带着朦胧的想法和概念,我与同宿舍的刘宇开始着手研发高校社交APP。”孟飞说道。
就这样,两个年轻大男孩带领着他们的团队经过几个月的研发,“Feeling”项目的雏形于2015年1月面世。
“因为当时团队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从本校计算机学院挖来的在校大学生,大家都缺少实际演练的经验。一开始做的界面实在太丑了,我们都不好意思拿给朋友看。”孟飞直言不讳地说道,“后来,经整个团队不断加班加点,不断对‘Feeling’进行优化、调整,直到今年5月才算基本开发成功,正式上线。”
说到此时,孟飞告诉记者,这还是他们幸运的一面。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创业的孤单、焦虑、困难总是很难向他人倾诉。孟飞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团队都会面临缺乏资金的窘迫。为了能够养活团队,孟飞在学校卖过插电板,倒腾过二手教材,推过餐车,也有过被城管追着满街跑的经历。孟飞笑着说:“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团队活着。”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有执著精神,孟飞和他的团队很快从过往那些实践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并开始搜寻获得项目资金的突破口。
不出所料,通过参加学校和企业举办的创业比赛,让“Feeling”首次获得了5万元奖金,而后又参加第二届移动应用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又拿到了10万元奖金。“这一笔笔奖金使得团队在几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支持。”孟飞表示。
在孟飞看来,疯狂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不但能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获得的专业建议也能促使产品打磨更加完善。孟飞告诉记者:“闭门造车很难做出市场需求的作品,我们只有通过比赛才能获得用户的反馈、专业评委的指导、投资人对我们的扶持、市场对我们的关注。”
对此孟飞也认为,创业就像一场资源争斗的游戏,每得到一份资源,就相当于得到一份可能。
当记者问及“Feeling”是依托哪些条件能够走得越来越远时,孟飞肯定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知无畏和富有激情。”
的确,无知者无畏。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诸多人已经习惯了安稳的状态,不想承受创业高风险带来的压力。“然而对于我们这种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并没有过多杂念,反而大胆专心做产品,最后能够获得成功。”孟飞解释说。
在与孟飞的交谈中,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及和强调:“纯粹”――做纯粹的事业,打造纯粹的交友平台。听起来,“纯粹”二字似乎过于理想化,但在孟飞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在没有获得投资时,放弃年薪15万的迪拜国际海外事业部工程岗offer是他在“纯粹”事业上的坚持;不被市场化大方向所干扰,是打造大学生社交圈子“纯粹”的始终坚守……
孟飞最后告诉记者,团队曾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通宵达旦的潜心研发,才有了“Feeling”今日的成就。未来他还会带着项目到全国各地参加路演和寻找机遇,使平台发展更加成熟。
史宇芳:为梦想而驱动,
不以成败论英雄
初见史宇芳,很难想象这位看似腼腆,却有着敏锐洞察力的1994年出生的女孩就是专注提醒吃药平台“该吃药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同时,更难想象在没任何推广情况下,“该吃药啦”上线两周用户注册量就达8000余人。
“最初创作灵感来自暑假回家看到家人在服药时的不便利,由于药的种类多、用法杂,有些中药七天一换,煎药方法、服用时间、用量和方法都不相同,看着家人常常搞混或者忘记吃药时,就考虑是否可利用专业知识做出一款APP来解决这一问题。”史宇芳告诉记者创始该APP的初衷。
创意,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在发现老年人市场空白局限性后,史宇芳立即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商量,并得到了一致通过后,开始进行分析、逐渐完善功能并编写代码。
当“该吃药啦”最初产品原型定下来时,在实验室认识的一位学长曾估计要等到她大四毕业才能全部完成,然而十几天后她却已将APP的主要功能大致完成。史宇芳回忆道,“由此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为自己不行。”
有了这次经历后,每次队员再担心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史宇芳都鼓励他们说:“再试试,一定可以。”就这样,短短两个月之后,“该吃药啦”的名称、基础功能就已现雏形。
同样,为了检验APP的可行性和得到专业老师们的意见,史宇芳同样选择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完善项目。
史宇芳告诉记者,“该吃药啦”经历的第一场比赛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但突围校内赛,却止步于省赛网评。”第一次的失败使史宇芳团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史宇芳表示,作为初出茅庐的新生团队他们这次的收获要远远多于失落。“我们通过大赛看到了其他优秀选手的商业计划书,听到了评委老师指出的产品局限性等问题。”
史宇芳团队认识到了项目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评委老师的意见,不断完善商业策划书,认真思考产品痛点,为瓶颈区寻找解决途径。
经过不断的完善,“该吃药啦”逐渐将市场上同质类产品远远甩开。谈及“该吃药啦”项目成功的原因,史宇芳认为,能够聚焦需求,细分用户是其最大优势。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客户就是老年人,内容就是集语音输入输出、免费短信形式提醒老年人吃药的平台。”
史宇芳认为,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整合和创业专家的指导,她坚信,“该吃药啦”将不仅仅是一个创意APP,而将掀起新一轮的革命。
也许正是这种高瞻远瞩和自信,使史宇芳团队在一场又一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CMAIT2015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前八强)。
进入全国赛前八强后,史宇芳团队也总结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她告诉记者:“实际上,企业大佬和风投们投资项目时,和是不是大学生没有关系,他们更看重项目本身的亮点和可发展性。”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是大部分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史宇芳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不是为了一次就成功,而是在未来创业的路上,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努力拼搏奋斗,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各种各样的人时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大的成长机会。”
在史宇芳看来,一年的创业经历,给予自己最多的是能力和格局的提高,并且能够获得与创客朋友互相学习、互相认同的机会,也是在大学中得不到的教育。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筚路蓝缕。”这是史宇芳最喜欢的一句话。她坚信,虽然团队没有经验,没有雄厚的资本与人脉,但他们的创新思维就是最大的资本。同时,她也期待着团队能有更专业的人士加入,有成熟的企业给予指导和经验分享。“这样,打开移动互联网老年人市场,才指日可待。”史宇芳最后总结说。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
扶上马,送一程
如果说创意和激情是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首要筹码,那么,创业示范园区就是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洪荒之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互联网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11月,宿迁市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宿豫区规划建设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园区于201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先后创成“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共建互联网产业园”。
与此同时,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9月26日公示了2016年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名单,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的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并且,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决赛也将在产业园区举办。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责任和使命。进行科研活动是研究生区别于其他层次学生的本质特征。本文以对高校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当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浅析。
关键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功利性;惰性
1 硕士研究生的功利性
功利一词基本解释为功名利禄,多含贬义。当今的中国社会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狭隘功利主义有持续蔓延的趋势,这一问题从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和科研动机上也反映出来。研究生以功利性目标而展开学习、科研活动的趋向日益明显,成因主要在于社会和学术大环境皆充斥着功利性思想和现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本身也存在不少弊端;研究生个人价值的取向偏重功利化,且毕业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年来,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甚至生活中出现日益明显的功利化倾向,需要及时的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疏导和行为纠正。
1.1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多趋向于功利性。关于读研目的,在问卷中对学术型研究生读研目的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研究生读研目的呈现以功利性为主的个人发展导向:研究生选择读研的目的虽主要集中在“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继续深造”及“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和对知识的追求”两方面,但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读研一项所占的比例就高达57.81%, 后两者的合计比例为42.19%。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仅仅为获取更高学历而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许多就业单位也基本不关注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只以文凭衡量研究生的能力,这就使得大部分研究生读研期间学习和科研的动力减弱,目标锁定只要毕业拿到文凭即可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因此迫于就业压力是造成研究生读研目的功利化日益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学习和科研呈现功利化。以笔者的观察和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亲身体验来看,功利性的思想已经浸入校园的方方面面,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活动中都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当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仍以设置相关课程为主,考查也大多是以考试的形式,只要考试分数达到规定分值即可修满学分,修满学分方可达到毕业答辩的标准。所以很多研究生上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是保证出勤率从而保证获得学分,他们对课程本身兴趣不强,却热衷于追逐成绩,漂亮的学业成绩单不但可以换来足够的学分而顺利毕业也能在未来就业单位存档的培养档案中留下利好的记录,所以研究生学习功利性明显也不足为奇。
在科研活动中,硕士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功利性更为突出。就像本科期间,学生必须要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学位证一样,在攻读硕士期间,研究生必须将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才能被授予学位,这种硬性条件必须达标的要求使得很多研究生并非出于兴趣而进行科学研究,仅仅是为了能而科研。在研究生中普遍的观点认为,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代表科研成果越丰厚,因此很多研究生不惜东拼西凑、“搭便车”或更有甚者是雇用来实现数量上的增加。
2 惰性与从众性
所谓“惰性”是指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是一个带有一定负面意义的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表现为做事拖沓、爱找借口、虚度光阴、碌碌无为,最后计划、理想、报复都在拖延和失控中成为泡影。“从众”是指由于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个人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的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淤。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偏向于正确的,所以“少数服从多数”,一般是不会错的,但作为以创新力为基本科研素养的学术型研究生来讲如果一味的“盲目从众”,独立性不强,自我意志薄弱,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就会随波逐流在生活、学习直至科研中失去个性的魅力,这是极不可取的。惰性和从众性以常见的心理现象出现在当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并给研究生的科研带来消极影响。
2.1 生活中的惰性与从众性。调查研究中发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是三点一线的,即宿舍—教室或工作室—食堂。在本次问卷发放的过程中,受访对象基本是在研究生宿舍进行取样的,可明显发现在没有课程和实验安排的情况下,很多研究生选择的生活方式是睡觉和娱乐。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男性受访者中打游戏者居多,女性受访者中追连续剧者居多,其他也不乏网购、在社交网站上聊天,煲电话粥、谈恋爱等。大部分受访对象也大方承认,研一、研二期间没有课程也没有考试的情况下生活过得还是非常悠闲的,不用为了学分突击学习的日子一般都能睡到自然醒起床时已经接近中午,下午便用来安排娱乐活动,上网、逛街、社交甚至旅游成为打发时间的重要途径,晚上不熬过凌晨是不会休息的。作为研究生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得不说让人瞠目结舌,但却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倦怠慵懒的生活泯灭了很多研究生当初走进学术科研这条路时的一腔热情,也消磨了他们追求科研真理的意志,更耗费了正值繁茂年华的一身强健体魄。
多数研究生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这就是多数研究生的状态,是从众心理的驱使。当研究生发现自己的行为、意见与其他大多数同学不一致,或与同学中的大多数有分歧时,会感到一种压力而不是动力,促使他趋向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研究生生活中的消极从众行为,也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惰性行为。如果个体的意志力又不够强大、缺乏主见就更容易受到暗示:比如早晨即便已经起床想去图书馆看书学习但看见其他同学还在睡觉就会直接选择遵从“群体行为”,躺下继续睡觉;看见其他同学都有自己的手提电脑,即便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会想方设法打工赚钱去买;如果被其他同学邀请去逛街、K 歌即便不愿意也同意前往;甚至穿衣打扮上也没有研究生的个性气质,不过是“跟风随潮”,这些都是跟从群体的倾向表现。于研究生教育培养中,体育课程的完全缺失和对学生体质几乎零度的关注也成为研究生惰性心理和行为趋向越来越明显的一个因素。
2.2 学习和科研中的惰性与从众性。研究生生活中消极的从众性行为和明显的惰性心理也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研究生考入理想的高校怀着高涨的热情学习、搞科研,同门学长和宿舍同学的学习科研态度和方法,科研时间及业余时间的安排都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的“参照物”。如果不能及时的形成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特点,就很容易在方方面面较大程度上与多数学长和同学无意识的保持一致:进出实验室(工作室)的时间早晚;阅读书籍的多寡和选择;学习和科研的途径方法等等,似乎“前辈”和“人多”成为一种说服力的证明,影响和约束着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行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习惯于自动与其他同学“找平”:大家都没意见那么我也对所有老师的观点不假思索的认同;大家都不爱回答问题那么我也对老师的提问躲躲闪闪;大家都不思考问题那么我也惰于反思和质疑。对待科研任务时也是如此,以其他同学的表现为标准,其他同学的学术报告平均写了5000 字那么我也要凑够字数;其他同学的实验完成到某一阶段老师没有催促那么这个就是科研进度;其他同学那么我也需要发表,如此尔尔。并不是说遵循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一定不好,但是缺乏独立意识单纯的沿着其他人的轨迹行走也只能是行走,开拓和创新的可能性很小。若是一个学院、一个宿舍学风良好,学术环境纯净,那么必然对每个成员形成积极的鞭策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反之,整体懒散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则容易抑制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信心和热情,窒息研究生个体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很难促发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产生。
3 产生功利性与惰性问题的原因浅析
3.1 研究生个人价值取向是造成功利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上充斥的“利润最大化”思想,使利益倾向性原则同样冲击着高校的道德价值观念,功利主义盛行,不良观念的影响及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使得部分研究生治学精神涣散,浮躁情绪滋长,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以个人经济利益为中心的高薪工作,而将治学视为捷径、文化视为商品,无兴趣、志向、理想可言。由此,原本纯净的“象牙塔”内被一股浊秽之气污染,原本尊严的治学之道被藐视,原本高贵的学位桂冠被蒙羞。盂这种追名逐利式的科研活动不仅对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没有任何帮助也污染了整个学术环境,是造成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3.2 高校对研究生学业评估存在的局限性促发了功利性。追寻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功利性取向日趋明显的原因,一直以来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其教育质量的把关、科研水平的评估上存在的较大局限性是主要外部影响因素。高校始终关注的是学位点建设和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把关上,对研究生来讲,一纸论文定乾坤。其实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和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寡取决于多方面、多环节的因素,因而在评价指标上,应从研究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出发经行综合评估,应该从综合能力评价、科研精神和科研态度、创新性思想及科研实操性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以攻读硕士期间全程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为评估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指标,既能在内部动机中较大程度上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也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研究生只为论文而科研的功利化学术现象。
3.3 产生从众性的内部因素。沙莲香先生认为,个体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及社会赞誉需要等个性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榆心理学者研究发现,那些自信心、自尊心强的人,往往自我评价很高,从众性表现很低,自信心越强,自我评价越高,个体从众性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从内部原因上讲,研究生的从众性行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生自我独立意识的弱化导致从众行为的普遍性。很多研究生从小娇生惯养,在家依赖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社会经验少,自我意识很弱,独立性非常差。进入研究生阶段,自我支配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增多,使很多研究生突然间手足无措,对所在团体的依赖感愈发强烈,觉得“跟着大家走,没错”,最后可能导致迷失自我,三年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像“抬头看星星”的现象。二是是自信心对研究生的从众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信程度会影响学生的个体意识从众性行为,自信心越强,自我评价越高,盲目从众的行为就越少;自我评价越低,自信心越弱,越容易产生盲目从众行为。虞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走上来的研究生,长期处于以老师、家长、同学的评价来定位自己的状态下,相对于相信自己他们往往更愿意相信别人,并且用别人的判断调整自己,这就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怪圈。三是虚荣心和攀比心所引发的从众心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非常严重的攀比心理,这在有条件打工赚钱的研究生中更为普遍,盲目地追求品牌、高消费,虚荣心作祟,不仅在穿衣打扮上、日常用品上,甚至连谈恋爱、交朋友和就业都存在攀比现象。这种盲目攀比和目标不端的虚荣所引发的从众行为必然影响研究生的学习也会污染研究生的学术环境。
注释:
①殷明,朱昌平:从众心理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年第7 期。
②刘晓晖: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年第12 期。
③张铸,海歆,钟锐,张继萍:研究生功利性学习倾向及教育对策研究,决策管理,2010 年第1 期,第44-45 页。
④刘晓晖: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年第12 期。
⑤刘晓晖: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年第12 期。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2]于立.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周立伟.科学研究的途径[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平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王亚青.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刘志跃,李志军,牛广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1).
[7]王葳,李曾,王秀彦.高校研究生科研活动发展现状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
[8]周莲英,陈书会.关于解决研究生科研起步难的几点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论文关键词:考风;原因;改进;对策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考风建设对于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稳定教学秩序以及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令人担忧的考风现状
近年来,尽管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防止考生作弊,但效果仍然不太理想。考生违纪、作弊、替考、试卷泄密等事件仍然屡禁不止。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2010年全校共63名学生因在各类考试中违纪或作弊受到学校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等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因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学生占受学校纪律处分者总数的七成以上。考生作弊的手段或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从原有的偷看、夹带纸条、桌面刻印发展到利用高科技电子通信设备如手机、PDA等作弊,从一人单枪匹马作弊到多人协同作弊(如换卷、替考、传递、暗号)的方式转变。这种情况蔓延下去会败坏学校的风气,损害学校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生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育人管理机制,规范考试管理体系,把反对、遏止学生考试作弊作为促进良好学风考风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坏节来抓。
二、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以作弊为耻
“严进宽出”的大学管理模式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和空间,部分学生放松了课程的学习和钻研,将学习摆在次要位置,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社会兼职或其他课外活动中,有的甚至过度玩电脑游戏、谈恋爱等,平时不注重专业学习,考试时抱侥幸心理,采取各种手段作弊,蒙混过关。个别学生甚至没有正确认识考试违纪作弊的本质和危害性,认为作弊只不过是为了考试过关,它既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又不侵犯他人利益,不属于个人道德品质问题,不以作弊为耻,反以作弊为荣。
2.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滞后,实效不足
上课迟到、旷课、抄袭作业、沉迷于网络游戏、恶意拖欠学费、考试违纪作弊等是大学生日常行为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虽然高校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但诚信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不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教育方法上“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重灌输、轻实践。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不足,学生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的信念淡薄。
3.现行考试模式不科学,滋长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在“质量工程”大背景下,高校考试研究和改革总体上仍然滞后。现行考试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考查、轻能力考核;考试方式实行期末考试一卷定乾坤、轻平时考核;考试形式重笔试、轻口试,重闭卷、轻其他。这种呆板的、格式化的考试模式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上,容易让学生平时放松学习,期末穷于应付,也为夹带、抄袭、手机作弊等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4.考试管理不完善,学生作弊有“可趁之机”
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学校管理者未认识到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考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考风建设重治标轻治本,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内容单一、方法呆板、成效不明显;其次,在考试的组织、管理、实施等环节中,考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监考员等没能较好地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要求以及规章制度,存在考试组织不严密、考试管理不规范、无规章制度可循或有制度不依、执行不严、违章不究等问题,使学生作弊有“可趁之机”。
三、加强考试管理,促进考风建设的有效对策
1.提高对考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校、院二级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动的考风建设管理体系
高校考风建设看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实则高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综合治理高校考风考纪,广义上应由社会、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等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狭义上,即对高校而言,应建立以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为领导,教务、学工为龙头,宣传、纪检为支持,各二级党政为支撑的各级齐抓共管的考风建设管理体系。将考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成效的突破口,抓好抓实。尤其加强教务与学工两个部门管理育人的合作力度,避免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张皮”的现象,比如,将学籍管理规定、考生考试守则等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同时将考试管理规定和考生守则等编入《学生手册》,每生一册,及时组织新生学习,让学生掌握内容,领会内涵,防患于未然。每学期由学生处、团委组织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组织学生班学习考风方面的知识和组织纪律,提高学生对考风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的考试意识和诚信观念。宣传、纪检等部门在营造良好考试氛围中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设置举报电话加强对考试违纪作弊现象的监督和查处,校园网络、橱窗、阅报栏、板报等阵地宣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学校考试规章制度,以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工作,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考试违纪作弊危害性的认识,甚至对考试作弊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积极营造维护知识尊严,弘扬诚信之风,严肃考试纪律,铲除作弊的强大声势,促进人人讲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推进优良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2.完善考试管理办法,规范考试组织程序, 使考试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对学校考试的组织与领导、考核方式、命题与出卷、考试安排、学生考核资格的审查、主考教师职责、监考人员职责、试卷评阅与成绩管理、试题保密等多个方面制订明确、详细、切实的规定,为考试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制订考试守则和监考守则,规范考场行为和秩序,从制度上杜绝考试违规作弊行为的发生。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制订符合学校特点的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在执行中对考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考试违纪、作弊的学生,除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以外,对其考试违规的课程以“违纪”或“作弊”记载成绩,且不允许参加正常的补考。考试工作人员若利用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应立即停止其参加考试工作,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不得参加当年的职称评聘,停发当年的岗位业绩津贴等;监考人员监考迟到、缺位或认真不履行监考职责的,及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严重者以教学差错(事故)论处,与当年的评奖推优、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
3.实行监考培训制度,强化监考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全国性等级考试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专业等级统测等,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务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省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考前组织监考员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监考、考务培训会议,这对于确保考试的规范性、严肃性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校内的课程考试,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组织本单位监考人员学习监考守则、考生守则以及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对于新上岗的监考人员要进行特别的培训,明确监考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学校可将此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院系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实行考前培训制度,可以提高监考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对监考工作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使其认真对待监考工作。
4.建立考场巡查制度,维护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建立考场巡查制度。制订巡考工作职责,明确巡考工作要求。考场巡查制度实行校、院二级巡考的机制,校级巡考由校领导、各学院(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学校督导组成,主要在校级统考期间对考试组织情况、监考员履行监考职责情况以及考场秩序等进行巡查;院级巡考由教务处工作人员以及各学院教务员等组成,对期末考试实施情况进行巡查。巡考人员主要对监考人员到位情况、监考工作情况以及学生考试纪律等进行巡视、评估和督促,及时发现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考场巡查制度对维护正常的考试秩序,从而对考试实施过程形成了有力的监督。
5.推进考试研究和改革,缓解学生对考试的压力
将考试改革列入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投入改革经费,推进考试改革。通过立项方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精力,致力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改变期末卷面考试的传统主导考核模式,树立能力评价、发展评价和潜能评价的考试指导思想,建立多样化的、切合课程实际和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相一致的考试方式。具体操作上,通过考试和考查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考核结合,实现考试内容、形式、题型的多样化;在考核方式上,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内容、要求,采取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开卷或二者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际能力(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比如,基础科学课程由于其理论与技术比较完善,需要掌握的原理、定理、公式较多,要求学生能脱离书本掌握,在考试形式上实行闭卷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专业课或跨学科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和探索性,应提倡实行开卷考试或写论文、总结报告等形式;而语言类课程的特点是作为一种工具,应侧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其考试形式则提倡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此外,还要提高平时考核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将学生平时作业、实验或小测验、课堂参与表现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平时努力,减轻期末考试压力,真正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
此外,有规划地推进试题库建设,逐步实现教考分离,在试题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学生自主考试的模式,即学生根据本人学习程度自主选择课程考试时间,给学生更灵活的学习环境。这些改革有利于缓解学生考试的压力,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也减少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北京罗麦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胜斌
著名直销实战专家 天雕
著名直销实战专家 邸长兴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传统企业巨头,还是中小型企业,都不得不面临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而这些企业应对的统一行动则是裁员,一次次的裁员风波在2009年表现得更加严峻。此时,直销企业的业绩增长显得尤为可贵。2009年,除雅芳(中国)之外,安利、玫琳凯、康宝莱、宁波三生、宝健等直销企业不但不会裁员,反而会大量招聘人才。我们看到这些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已经陆续公布。
然而,在直销企业给出的招聘信息中,大多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招聘条件和要求等都是拷贝其他公司相同职位的招聘要求,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对招聘职位的简单描述,职位要求也没有,难道自己的公司就没有一点特别的要求?再则,有的公司没有招聘信息,而是将一些过去在其他直销公司做过的直销高层人员召集起来,无论他们过去是做失败了,还是侥幸成功了,一概沿用他们的老教条,或是稍作修改,试问这样能成功吗?那么,直销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合适并优秀的人才?怎样才能赢在招聘这一环节?且看活跃于直销行业的专家们有什么高招妙计。
妙招一:
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主持人:目前,无论是外资直销企业还是内资直销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罗永亮: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人才
除几家老牌企业外,大部分直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力量都非常薄弱或形同虚设,即使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基本对直销行业的人才结构不了解,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人才考核、需求、面试标准。真正需要招聘时,往往是仓促上阵,东拼西凑一些聘用条件,结果是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认为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人才是最大的问题。
天雕:直销公司欠缺人力资源的建设
由于中国直销业一直在压力中成长,准确地说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人才市场,由于多年行业歧视存在,许多“有身份”的大学毕业生根本没有将应聘直销公司放在他的就业目标之中,因为他们会误以为直销公司招聘就像保险公司在人才市场长期设摊一样是扩招保险员而不是员工。
再有是直销公司在人力资源的建设上是不够的,许多公司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部,殊不知直销是一个专业技术活,而直销公司与传统的商业类型公司大多数部门建制几乎没有区别,只是部门有些不同而已。所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直销公司不知道要设置哪些部门或哪些部门是重要的,而哪些部门是不重要的。因为即使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大学生到直销公司也很难把握它的要点,最少要经过一个时间段的熟悉。
马胜斌:“替罪羊”式的招聘
企业人才招聘的首要误区是在一个互相利益合作为驱动的前提下招聘的。之前有几家企业的老板和我交流的时候,他们和我说面试招聘高管时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多大的团队啊?这些人一年能给我完成多少业绩啊?更有甚者连招聘都免了,直接找个网头来做兼职的操盘手,导致企业利益发生分歧的时候倒霉的是企业和老板自己!因为网头无论在公司做到多高级别的管理职位,他的本质永远都是站在其团队利益的基础上,是纯粹为自己团队服务的。
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战略规划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管理职责,管理内部为了推脱责任而设置了“替罪羊”式的招聘,应聘人员只是企业的一块招牌和傀儡,或者是几个网头凑在一起,干倒一家再来一家。这样下去,只是失败的对象不同而已,自己倒是换一家赚一家,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基本游戏规则,导致整个行业被社会的认同度下降。
邸长兴:企业和应聘者的南辕北辙
我认为近年来直销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南辕北辙。直销企业特别是传统转型的直销企业被所谓的高级直销人才所欺骗或误导,使企业蒙受惨重损失,甚至崩盘倒闭。由于这些企业不了解直销,听信忽悠,所以根本没有招聘到理想的高级直销人才,只是招了一群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实战经验的伪人才,我称之为整天围着皇上转的“御林军”的人。这些人能说会道,就是不能打仗。比如从来没有做过国际直销,甚至连国门都还没有出过,一句外语都不会的人,却偏偏要操盘国际直销,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成功呢?还有一些所谓的直销高级人才,自己连直销员都没有做过,哪能体验直销员的酸甜苦辣?做出的事情和前线脱离。还有一些所谓的直销高级人才连企业管理一天都没有做过,只是当过网头就偏偏要管理一个直销企业,哪有成功的可能?一些不懂制度的人,偏偏要改造制度,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妙招二:
广纳人才,提高行业公信力。
主持人:直销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局限在直销领域的人才,不择手段地将其他直销公司的人才挖过来的现象时有发生。请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弊端。
罗永亮:高素质人才短缺是直销行业的最大问题
由于直销行业一直被社会主流边缘化,所以很多高素质人才对进入直销行业心存疑虑,还由于行业本身要求的专业性,所以更导致了行业外优秀人才进入的困难,高素质人才短缺是直销行业的最大问题。行业圈子本来就很小,几个能拿得出手的职业经理人或市场拓展人才屈指可数,加上这个行业很大部分的业绩是依靠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产生的,所以就形成了“得某某人才得天下”之说,难免就出现了不惜手段挖“墙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弊端是:
1.某人在某公司的成功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或其他“天时地利”环境因素,他换一个时间和环境不一定能再次成功,所以很多企业花了大价钱“挖”高手加盟,最后的结局是“劳民又伤财”,留下的是血的教训,甚至让老板发出“这个行业都是骗子”的感叹,而退出这个行业。
2.因为有“挖”的因素存在,让某些本来一般的人成了“奇货可居”的人才,过高炒作了其身价,加大了企业的营运成本,让企业不能承受。现在直销行业的薪酬水平应该是在中国同类水平的企业中排名靠前。
3.让很多骗子钻了空子。由于这个行业相对的信息封闭性,有些骗子就把自己包装成天才级的高手,到企业去拿着高薪,把一家企业做“黄”后,把责任全部推给老板或别人,然后继续去祸害另一家企业。
天雕:都是直销人才会有门派之争
其弊端是都是直销的人才会有门派之争,直销业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有许多老牌直销人是台湾人教出来的,有些是从安利类的公司出来的,也有是从海外来的,当然这些年也有本土的职业经理人产生,如果不了解其中门户关系就会出问题,有的直销人才只会启盘,行业中叫“操盘手”,我最反对这种称法,直销不是短期的“盘”,而是一个长期的商业模式。
邸长兴:这是各行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是各行业都普遍存在地问题,只不过直销圈子太小,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激烈罢了。一般来说,这些跳来跳去的“人才”给新企业带来的后患也是很大的。在物欲横流又人才贫乏的直销界,这种高层的人事离合可以与现代人的婚姻相比拟。没有恋爱的婚姻,短命是必然的。直销老板在人才贫乏的直销界由于急于求才从而为跳槽现象推波助澜。好像不是在找合作伙伴而是在找 “小蜜”。听说某人不错,先挖过来再说。各种承诺,高薪聘用,委以重任。殊不知,一旦上手,又大喊上当。正所谓:“铁打的磨盘,流水的兵,天下两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 在直销界,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地发生下去。只是我们希望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还是要谈谈恋爱再结婚比较好。
妙招三:
找准企业需求,定格人才方向。
主持人:现阶段,直销企业应该招聘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直销企业招入的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和拥有什么样的风格、特质,去什么地方找这样的人?
罗永亮:企业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决定人才招聘
如果是一家成熟的直销企业,我认为需要的是素质更高,具备更好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一定要在行业内招聘,我认为应该要到行业外去挖掘,其实按照本行业的薪酬水平,同等条件下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行业外人才,只要有时间让他逐步熟悉本行业。
如果是一家新进入直销行业的企业,更需要的人才是本行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市场主管、运营主管、教育主管等必须从行业内挖掘,但最高管理层,我建议不一定要由本行业的专业人士担当,也许由一个有更高素质的管理层来担任或更好。
马胜斌:企业人才招聘的目的和动机决定了所需招聘人才的规格和范围
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当今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直销行业是少数的受影响较小的行业之一。正因为这种特性,直销行业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业绩的增长,管理人员的队伍也势必将扩编扩大,如何保证企业的新招人员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利用价值和提供适合其生存的土壤,这是企业招聘工作中的核心。
就企业招聘而言:你招聘的初、中、高级别的管理人员所管理的范围和职责是不同的。有的企业习惯于初级岗位选用高级人才;有的企业喜欢高级岗位选用低级人才。对于前者:难以发挥出人才的优势,使人才难以发挥作用;对于后者,则会葬送企业的发展。我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一句话说到:国防部的战术是由天才制定的,却是由蠢才来执行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雕:直销企业要设立最佳的价值愿景和目标
直销企业要明白先设立自己的价值愿景和做好目标设定,其次是要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成本,还有就是根据公司的产品、制度设定来寻找专业的人士进场,平时要对人才进行跟踪,如果有的人是你需要的但是他目前正在另一个公司的岗位上,你去挖来结果是费用肯定不低,对别的企业也是伤害。
常规业务部分:财务、物流、客服、行政,这部分与传统企业区别不大,但是都要参加直销业学习,了解直销企业的特性。
直销业务部分:人事、教育、市场、策划,这部分在直销市场寻找人,有时要注意一个职业经理人为了人多好办事,随意带几个小弟来做各部门经理,这是不可取的,每个部门的领导都很重要。
面试官应具备应有的素质。
主持人:一个优秀的直销企业面试官,应具备哪些素质和掌握哪些招聘技巧?
罗永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1.首先必须是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
2.全面了解掌握直销企业每个岗位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
3.有良好的第一感觉识别人才的能力及对员工的考核考察能力;
4.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的招聘流程。
天雕:了解直销业的法规、运作规律、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力资源知识
目前的企业大多是老板自己当面试官,有些企业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是开玩笑,会说一些的得分高一些,直销人都会说,得分当然高,但会说不一定有管理能力。
邸长兴:应当具备最基本的两种能力
一个优秀的面试官,应当具备三种能力,首先,他需要彻底了解老板和企业目前正在寻求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要了解老板想要什么样的高级人才。第二,真正具有识别人才的慧眼。第三,企业面试官要有相当的权利给人才定待遇,看到人才,直接可以定工资、待遇,除非超标准太高需要请示,否则直接拍板,这样的面试官立刻就能抓住人才。否则,什么都请示,人才很可能被抢走了。
妙招五:
从过去的问题中总结经验。
主持人:在您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招聘难题或者说困惑是什么?是否有办法可以解决呢?
罗永亮:我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直销人言行不一致
我碰到的最大问题是,这个行业的人才大部分是言行不一致,能力和薪酬要求不相称,在规定的薪酬标准下,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我的解决方法是:
1.不再强求招聘那些所谓的行业高手,其实这个行业的高手已经不高了,到企业只是破坏者而非建设者;
2.力求在传统行业中寻找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3.从经销商团队挖掘素质高,有培训潜力的人才。
天雕:老板不配合人力资源部
老板自己决定了而不跟人力资源部门商量,许多老板的社会接触面是有限的,不要急于将人才到位,否则就会有问题,我在职业经理人的路上印象最深的就是去香港冠叶集团,吴总在深圳认识了我,让我去苏州面谈,到了苏州就定了去上海总部工作,任董事长助理,结果进去以后才发现已经有了一个操盘组合在里面,这两年我与他们的磨合是最辛苦的,之后我不得不调去香港公司工作,后来整个项目停了,我也离开了,当时的培训师张勇的组合层次还是不错的,再从外面硬向他们团队掺沙子,对他们和新来的人都是痛苦。
所以人事部门的事老板把关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定要让分管人力部门的主管拿意见,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有一个习惯是:合作增效。讲的就是有时多几方意见会更好,在人才的进场中一定要谨慎,不是增加一个办公桌那么简单的问题,一个新人的进场对老人的位置都是威胁,所以处理不当就会问题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