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9: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道路绿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10-01

1 前言

城市的整体建设是一项基础的公共活动,其是集建筑、社会科学、生物等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工程,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是城市景观面貌的直观体现。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就犹如音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环境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道路绿化设计和施工都存在一定问题的。

2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一,道路绿地率低,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调,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为一板两带式的道路达60.7%,约有85.7%的道路绿地率达不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绿地率的规定,而老城区绿地率更低,甚至为零。

2.2 运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尤其是行道树树种应用种类更少,主要集中在国槐和悬铃木、垂柳等几种,植物群落稳定性弱,生态效益差。表现在行道树一般都是单排种植,隔离带内以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水)蜡或圆(刺)柏等修剪构成的组团形式居多,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也不突出。

2.3 季相景观不丰富植物是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变化既是其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表现,又是城市园林景观中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春花、夏荫、秋色、冬绿”是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效果要求。城市在道路绿化存在的情况是: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且彩叶树种少,没有观赏特性,没法显得城市生机和活力。

2.4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表现不足许多

中小城市通过园林植物配置表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做得很不够。如牡丹在某种意义上是菏泽的象征,但在菏泽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中应用较少,不能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道路绿化施工的几个问题

3.1 道路绿化施工应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

道路绿化施工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这些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设备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这样的队伍又能够遵守道路绿化招投标相关制度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及相应的监理制度,使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2 道路绿化施工前的场地清理

道路绿化在施工前往往绿地内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碱性灰土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或者回填土为地层深处的死板土。这就需要施工前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能,对土壤的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利于改良土壤,有利于绿化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清除绿带内的建筑垃圾;对涂层的死板土采用客土的方法;对土壤酸性的,可采用大水浇灌或在土壤掺人一定比例的石灰予以解决。

3.3 解决好行道树的营养面积和透气铺装问题

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道路绿化尤其是行道树留的营养面积都较小。按照园林树木营养面积学说“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是树木根系分布区,即营养面积”中年树木根系分布略大于此,老树则不及此面积。解决好这些矛盾,地面铺装应采用透气、渗水材质的铺装材料、嵌草铺装材料或增大树池的面积。为避免行人践踏,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可建设略高于路面的池墙,池墙可用铸铁栏杆,简洁美观大方。

3.4 解决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驯化问题

道路绿化施工中往往需求苗木数量、苗木规格偏大、品种较多。因此可供道路绿化的品种、规格均不足。一条路的苗木往往因为买不到苗木而设计更改。即使有同一品种,也需不同规格、不同苗圃才能凑齐,由于苗木培养方法不同,生长势、颜色、分枝点等也不同,影响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解决好上述问题,就是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调集科研人员搞好定向育苗,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作到四季植树。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做到品种多样化。

3.5确保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到位按城市规划的标准,道路中绿化用地通常达30% 以上,而绿化建设资金就大多数城市而言,往往占整条道路建设资金的5%~10%,投入规模显然较少因此确保道路绿化建设资金到位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4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对策

4.1 增加植物种类

丰富季相景观增加适用于行道树的植物种类,避免道路景观雷同;增加观花乔、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重视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利用其形态、花期各异的特点,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加大应用范围,协调植物的应用比例。

4.2 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有研究

丰富园林植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地多层次、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城市道路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行道树种植中多用单一树种,问题相当严重,应努力开发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及道路景观。应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灌木层建设,完善乔灌草等多层次结合的植物生态群落,以增加道路绿地的叶面积系数,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改善道路环境。

4.3 加强垂直绿化、景观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延伸城市道路绿化空间,丰富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效果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交通繁忙,可供道路绿化的空间有限。努力挖掘道路绿化形式,提高绿量,丰富道路绿化景观,成为道路绿地景观发展的挑战。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延伸了道路绿化空间,将平面绿化发展为立体绿化,将专用绿化、公园绿化等各类绿化景观通过拆墙透绿,融人道路绿地景观中,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形式及整体效果。拆墙透绿,使单位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开阔行人视野,减少围墙的压迫感,使整体外部环境的改善,加大了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

4.4 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资源是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对于乡土植物资源,应该积极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因所谓的档次不高而抛弃不用,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引入外来植物,必须经过科学地调查和分析,避免带来生物入侵的问题或是盲目追求所谓名贵树种,而超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篇2

1 引言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工程强调进度与质量,强调实效,实用与美观,强调后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所以说,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影响深远,它不仅仅是有美化道路的作用,还有着更为深远,更为广泛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 2 道路绿化施工要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颁布,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提供了详细具体的标准。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2.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依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会加快施工进度。特别要注意的是城市道路绿化施工时,首先要弄清楚绿化施工范围内的地下各种管线及管网的走向和位置,给后续的施工奠定基础。 2.2 按设计图纸施工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的基本前提。但还是要注意有关道路两侧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上的问题,尽量选用当地乡土树种,利于成活,减少工程造价;选用树形长势不会影响交通视线的树种,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绿化施工上尤为重要。例如河北省某市区的街道绿化行道树就有选择树冠长势为伞形的树种,致使此路段的交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起到了绿化美观的效果,但却忽略了社会效益等其他因素。

2.3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控制好施工工期。对施工组织机构要明确工程各个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职责, 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依靠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2.4 专业施工技术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树木栽植过程中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树木修剪等工作。2.4.1灌溉新栽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可后灌。夏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中午做好不要浇水,中午时叶面灌水也不好。灌溉时要作到适量,根据树木生长的习性,因树、因地、因时制宜地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树木定植以后,一般一周之内需连续灌水3~5次,直至浇透为止。灌溉常用的水源有自来水、经化验可用井水、河水等其他水源。2.4.2施肥 树木成活进入正常生长状况后,可以追加淡薄的肥料,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工作应在松土除草后进行。对于比较贫瘠的土质,在进行树木栽植前应该进行土壤的改良,加施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以利于树木的生长。 2.4.3病虫害的防治 其方法主要有药物毒杀和生物防治2种,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利用综合防治,抓住有利时机用最少的人工和药物取得最佳效果。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其病虫害的防治又与其他绿化工程有着不一样的性质,城市道路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战线较长,且面临着周边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要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2.4.4修剪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树木修剪工作来讲,因受道路交通等原因的影响,其修剪工作更应该要及美观与安全统筹兼顾。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树木造型的修剪工作。尽量展现各种树木美观的效果,提升城市道路的观感效应。就道路绿化工程为例,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为保证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必须在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必要时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等养护措施。

篇3

①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其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护路林等。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体现在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性。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有效地引导车流与人流的集散,为交通运输的安全流畅起到辅作用,也会较好地丰富城市道路立面,缓解驾驶司机的视疲劳,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能够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②城市道路绿化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城市道路长期受到汽车尾气、烟尘以及噪音污染,道路绿化中的花草树木可以吸附滞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还能有效减少噪音对道路行人及周围居民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也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做出贡献,植物叶面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和降低气温,当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气温改善明显;如果达到50%,可以基本消除夏季酷暑现象。③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建设良好的绿地结构,可以营造生态性与艺术性兼备的植物群落,贡献优美的绿地空间。景观效果优良的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自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常常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性格。

2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常见问题与管理意见――以天津市为例

天津市多退海之地,又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客观环境使得这座城市的盐渍化土壤较多,盐碱土壤、土质退化和土壤污染是目前天津城市绿化建设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然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天津需要广泛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与之配套的城市生态建设也对土壤提出了较高要求,不良的土壤条件对绿植的生长发育造成阻碍,也限制天津城市绿化的发展。天津城市道路绿化除了需要解决自身环境影响外,还需要结合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保证绿化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建设管理过程中,其城市道路绿化栽培养护方面存在较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除了在设计施工时因缺少对环境和植物生长的科学理解造成的植物配置不当外,道路绿化养护方面,存在盲目引用外来种,缺少措施保护致使植物死亡现象;水肥管理不当,土壤板结、贫瘠,树木生长不良;修剪强度过大,树木生长瘦弱,丧失隐蔽功能;缺少与交通部门的协调,树木修剪不当,遮挡交通标识;灌木的修剪间隔过长,灌木丛美观性较差,且对司机的视线造成影响;缺少日常护理措施,杀虫、防寒保护不及时、不到位等。由于城市道路绿地位置的特殊性,相关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绿化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基于天津的土壤条件和发展现实水平,应积极展开对盐碱良、水盐动态调控方法的研究,或使用土壤改良剂,保证城市绿化土壤的质量达标;乡土树种的缺乏对天津绿化树种选择造成一定阻碍,相关设计人员也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避免因设计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养护困难,绿化设计要与现有养护水平相一致,注重适地适树,尽量选择易于成活,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的植物种类。

篇4

一、前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北京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分割汽车与汽车、自行车、行人,能防止眩光,诱导视线,和起到遮荫等多种功能,通过多年来几代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前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已经凸现出来,例如北京的二三环,以及四五环已成为几条绿色的项链,装点着北京。但是,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任重而道远,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由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

城市道路绿化苗木的种植环境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行道树,其特点是: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等特点;行道树的种植成排成行,树种较为单一,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易发生病虫害。

(二)城市道路绿化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作业的场所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路基两侧的绿化带,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三)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问题:

每年冬季的融雪剂是造成行道树大量死亡的一大杀手。通过对融雪剂对行道树影响的调查,每年至少几千株植物失去生命。例如长安街沿线、西外大街、二三环等部分路段中心隔离带和分车带绿篱,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枝、死亡现象。特别是今年四月道路两侧树池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的多年生大树出现干枯的现象,绿篱明显出现干枝、死亡。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补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土质的恶化。

(四)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其他问题。

近几年北京的绿化养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整体的绿化养护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

2.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苗、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

3.养护管理沿袭老的养护管理方法,创新不够。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养护的措施

(一)冬季养护管理

冬季,在北京地区,特别是在道路两边一般的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了树木水分的损耗,降低树木御寒防冻、防寒的能力。在冬季可以采用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

第一、缠树干的措施:例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道树对法桐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所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即保湿又防寒,再用地膜把树根部保温防寒,使次年的法桐成活率达到99%。

第二、搭风障的措施:例如雪松等树种在北京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

第四、建保温棚: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大叶黄杨、红枫等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

第五、对根颈培土,盖地膜:在绿带内的河南桧、玉兰等苗木,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20—30cm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第六、覆土封垄:对当年新栽植月季,在灌完冻水后覆盖30—40cm的土堆,一般不做修剪,过早的修剪会导致“烧条”现象,一般待来年开春后再进行修剪,。

第七、树干涂白防冻: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二)春季养护管理

第一、在春季苗木管理,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保温棚拆除根据天气,一般北京的防风障拆除时间在4月初、清明过后。为了以免使树体遭受风害,提前在保温棚东南侧打孔放风,待树木适应后在全部拆除。

第二、浇水、施肥:春季管理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实际中,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是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

(三)夏季养护管理

第一、夏季的养护管理,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

第二、夏季的养护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秋季养护管理

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

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

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

三、城市道路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

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四、城市道路绿化色带养护的措施

绿篱是萌芽力和成枝力强,耐修剪的树种,密集成带状栽植,具有分隔的功能和优美的造型。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桧柏蓠、小叶黄杨是常用的绿篱造型树种。

近两年随着彩叶植物的增加,使用彩叶树种组成的色块,如:紫叶矮樱、迎春、连翘、棣棠等,都是大环境绿化常用运用的树种。但在修剪上有着不同的修剪方法。道路中央分隔带修剪,以能挡住人的视线1—1.2m高为宜,要修剪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为使绿篱生长茂盛,由于植物的生长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

五、城市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道路绿化养护作业中,应在200米分别设置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疏导车辆,设置车辆闪光器。提示车辆在上下桥施工时,要在上桥的底部开始提前设置,防止司机进入盲区。

养护作业人员要佩戴反光背心,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带上,如跃过马路浇水,要把浇水管顺直,以免摔伤行人和自行车。

近几年喷灌的快速发展,中央隔离带,水车浇水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滴灌、微喷来取代。既节约水又保证了车辆的安全。

行道树的修剪易同行人和车辆发生矛盾。要设置警戒线,码放安全隔离桶。

(二)行道树的修剪问题

行道树主要以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降低温度、滞沉、遮荫为主要功能。

行道树修剪需扩大树冠,优美了树形,调整纸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同时也是老树复壮,增加了保温遮荫的效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通风透光主要手段之一。

行道树的主要修剪时间一般在冬季。冬季修剪的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行道树修剪是要设有专人维护现场,防止大枝砸伤行人和过往车辆。高压线附近作业要注意安全,必要时要请供电部门配合。行道树国槐既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型。分布均匀,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40—80cm。剪口芽留在侧面,经三到五年反复修剪即可形成杯壮树冠。如国槐大树对树木的内膛枝和过密的枝进行疏剪,达到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调整整个树形,并能阶梯式。保留上树枝,方便修剪作业,也使树形美观。

在日常的养护生产中,树木与高压线的距离、和路口的交通设施的配合直接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每年的春季都将配合供电、交通、通讯进行安全排查。对高压线15米范围内的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同时得对妨碍司机视线的交通标志信号灯位置的树木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信号清楚显现,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三)融雪剂问题

对于融雪剂的危害,特别是油松、侧柏等均怕盐水的侵害。不得不进行被盐水侵蚀后的土壤改良和换土。把盐水侵蚀后的土壤去掉30cm,更换土壤。切不可图省事乱浇水、补苗。不可用灌水稀释土壤盐碱性的方法取代换土。

篇5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指城市道路绿地范围内的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等绿化植物和绿地范围内的喷泉、座椅、花坛、亭廊等小品组成的以视觉为主的景观,兼顾游憩功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林奇在他的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到构成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心理因素有如下五个方面:路、边界、区域、结点、标志。其中道路在许多人印象中占统治地位,因为人们对城市的了解,城市印象的形成都需要在道路上完成。因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成为一个城市彰显其个性魅力及地域特色的重要地段。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海滨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我国自周秦时期就沿道路种植行道树,行道树树冠又可覆盖于路面之上,其在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时常与给水、排水、供热、供气和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混合配置,可以改善道路卫生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美化道路景观,还具有交通安全的功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廊坊市地处北纬38°28′至40°15′,东经116°7′至117°14′之间,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全市地貌比较平缓单调,以平原为主,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廊坊境域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抵黑龙港流域。北部与北京为邻;西部与保定市的涿州、雄县、高碑店接壤;南部与沧州市的任丘、河间、青县相连;东部与天津市的武清、宝坻、蓟县交界,形成了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发展经济的独特区位优势。既得近海开放之利,更占接受京津辐射之先,具有形成北方市场物流、人流、信息流中心的趋向。占尽交通优势的廊坊,在道路景观建设中可以带状为主,在发挥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形成多功能复合结构的绿色网络,突破平面“线”形的局限,构架具有空间意义的“绿色走廊”。

一、廊坊市道路景观建设现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元素在道路上的排列具有方向性,人们沿着不同的交通路线活动,可以得到不同的景观序列,沿道路展开的“绿色走廊”将城市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在河北省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顺利开展的大背景下,给城市的人们带来繁荣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随着城市规模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廊坊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存在一些不合时代要求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环境,而且还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建设。

1.道路绿地预留不够

由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地建设脱节,如新华路,道路规划并没有考虑足够的道路绿化用地,路段分车带仅仅靠栏杆进行分隔,更有甚者如建设路,这不仅使街道景观残缺不全,形态不整,而且也增加了行车安全风险,而绿化分车带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损失。

2.城市道路绿化种类过于单调

廊坊市很多路段如爱民西道,采用的乔木为悬铃木,灌木为小叶黄杨,种类单一,导致道路景观效果差,季节性景观变化考虑不足,植物景观设计缺乏艺术构思。

3.城市道路绿地缺乏整体性

廊坊市道路绿化没有依据城市定位和城市历史风貌来开展,导致整体风格不统一,城市特点不突出,个性特征不明显,形象性差,反映不出时代气息。

4.道路绿地景观缺乏地域特征

就廊坊市目前的道路绿地景观状况,其设计在盲目的模仿,如光明西道,缺乏设计师自己的独立审美意识和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致使城市的地域性模糊,这不利于维系城市文脉的传承,不能够反映和记载城市的发展变化历程。

二、廊坊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理念

基于实地调查,对廊坊市道路景观现状做了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析评价,总结其道路绿化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探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理念。

1.符合人的外部空间行为习性的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众,公众的外部空间行为习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首先是人的视觉特性。人对道路绿地空间的感知是由视觉特性决定的,其行进速度影响了对道路空间的感知。一般人在道路上活动时采用的都是俯视,这样比较容易而自然地进行观察,行进速度较低者,对道路绿化景观空间中景物的下面部分印象较清晰,对其上面部分印象较浅;在驾驶中行进速度较高的情况下,行车不紧张时驾驶员才会观察与交通无关的景物,对景物以整体印象为主,而且景观细节部分往往被忽略。其次由道路形式决定的线形观赏,将人局限于对“绿色廊道”的序列观赏,冗长的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既要避免给行人带来单调感,增加其多样性的变化,丰富景观层次,又要强调整体性设计,为驾驶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城市道路绿网印象。这就要协调好道路绿地景观要素与城市道路其他景观要素(如临街建筑、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等)之间的关系,保证同一条道路的绿地景观具有完整性,不同道路的绿地景观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如同一条道路的绿地景观设计可采用统一的基调树种、图案纹样、配置手法等,而在细部设计、色彩的运用上可以适当的变化,避免景观的单调。就城市的整个道路系统网络来说,可以依道路的等级、性质、在景观中的作用来确定道路绿地的宽度和总体布局,这样就能使不同道路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相同的行为习惯,相同的城市肌理,这样的共性可提升城市的整体性形象,加强自身的个性特征。

2.特色性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素中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就是植物,选择可以表征当地特色和当地地域特征的植物作为城市的市树和市花,在道路绿化时作为基调树种广泛种植,为避免道路景观单调,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应以某几种乡土树种为主,还要区别于相邻城市的基调树种。另外配置一些观赏价值高的、环境效益好的树种,丰富道路绿地植物种类。

3.可持续性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可持续设计可以使道路绿地景观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不必要浪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持续设计需要进行分期实施,在建设初期须将速生树和慢长树结合起来栽植。速生树可以满足近期景观效果,而慢长树维持道路绿地长期的景观效果。

三、结语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理念需要结合时代主题,随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与此同时还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城市的自然风貌和城市的发展定位,营造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地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分阶段有效地控制道路景观的实施,充分反映设计的意图,使道路绿地景观形成更加系统、开放,更加人性化并符合时展的潮流,进而提高城市城市道路绿地的景观品质。

参考文献:

[1] 吕正华.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2] (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

篇6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根据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特点和演替规律,使植物群落成为为绿化的基本单元,在城市中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城市绿化的效益在于它能创造综合效益,首先,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效益体现在:因绿地面积增加产生的降温增湿、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污染物,创造舒适的小气候环境等作用。其次城市绿化能产生社会效益,体现在:城市绿化不仅能增加城市空间绿地面积,还能对城市产生较强的美化作用,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

二、城市绿化中常见问题

1、绿化规划设计问题

在从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绿化规划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房地产商在开发楼盘时,往往重视建筑总平、建筑单体以及住宅样式的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规划需要经历较为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而对于楼盘中的景观绿化规划不需要严格的审批,因此往往不被重视。由于景观绿化的规划不要审批,开发商在规划时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权力常凌驾于设计师之上,主观臆断,对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改来改去,有时甚至面目全非,这种“下指导棋”式的设计常常让设计师倍感无奈。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师的专长是设计,着重于对树种的整体形象如树冠、高矮、大小、气味、叶态及季相变化效果的认知。掌握树种的生态习性、适应性则非设计师专业知识范畴。这种专业上的差异往往造成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和地方生境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一些树种不能适应当地生境的要求。由此可见,纯粹由设计师设计的绿化规划方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绿化规划监管体系。一个规划设计在进入实施之前必须经过规划设计属地专业团队的审核,如同建筑规划一样,由专业团队对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达到当地生境的要求。监管措施得当有力,人们对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相应也会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2、绿化树种的选择问题

植物元素是城市绿化中最基本的要素,而植物对生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园林设计师不是万能的,他们在从事设计时对植物元素的采用多数是建立在对植物外在的认识上,而对该植物的生态习性并不了解。因此设计师常身临其境,现场勘察。尽管如此,仍然不能避免在树种的选择上出错。如南种北移问题,气温是决定因素。北种南移又有湿热问题。2008年的低温天气使福州多数桃花心木受冻严重,而桃花心木在石狮并未受冻。落叶树银杏、枫香在南方生长欠佳,甚至不能正常转色,使得季相变化不明显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等等,这些都是设计人员无法预计到的。

3、苗木规格问题

大规格苗木的景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作为主景树,大规格苗木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景树一般都要求树形优美,高大、树冠完整,如桂花、香樟、小叶榕、广玉兰、白兰花等。这些树种适应性广,树形优美,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生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采用是必要的。在标志建筑周围、入口等景观要地也需要配置一些大规格苗木。但是,苗木规格也不是越大越好,更不能泛滥。除了成本高外,胸径20 cm以上的苗木一般都不是苗圃地培育的,而是从野外挖掘的。苗木工作者先从拆迁、征地、老厂房等绿地中购得原栽大树,然后将其移至苗圃,经培育成活后进入市场。由于利润空间大,一段时间曾经盗采盗挖成风,如桂花、香樟、广玉兰、小叶榕、罗汉松、紫薇等,盗采盗挖相当严重,这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实际上成活率并不高,这对于古树名木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挖掘严重的地区实际上对当地生态环境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慎用大树实际上也是对大树资源的一种保护。此外,大树的采用也有较大的风险,其管护水平要求很高,又有“假活”现象,管护不好就会容易死亡,造成巨大损失。应该摒弃那种盲目求“大”、以“大”为“档次”的绿化行为。

三、城市绿化设计的原则

1、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乡土植物

适地适树是选择绿化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道路绿化规划中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某些城市在绿化建设上“不差钱”,忽视本土的气候特点和地下环境条件,片面追求名贵树种,其结果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还造就一批失败的道路绿化景观。必须看到,城市绿化系统有其多样和复杂性,植物本身有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乡土树种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对本土的适应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生命力都经过实践的考验。同时,乡土树种苗源多且获取容易,成本较为低廉,具备地方特色,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2、突出特色,形式布局、植物配置个性化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要尽可能的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在纵横交错的城市骨架里,又要设法不同于其他道路,突出道路本身的形象和个性。因此,在概念上,应该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深入了解并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既有景观,从而在设计上突出道路自身的特色,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如以乔、灌、草搭配,立体种植,营造自然森林景观;落叶与常青树种搭配,建设优美的道路绿化带;花季不同的植株搭配,使之达到四季景色不断又各有特色。一言以蔽之,既要多采用自然的配置形式,又要勇于打破传统,力求多变、清晰、明快,提升道路识别度,打造道路特色。

3、共同呼吸,注重绿化景观与周边环境互相和谐

城市道路绿化既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大地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道路绿化设计要服从该地区的绿化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规划,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形象地说,一个良好的道路绿化系统,是可以和周边环境“共同呼吸”、可以赋予道路周边环境以灵性的。周边环境也同样作用于道路绿化系统,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与道路环境相协调,与路域外的环境相协调,应有机的融入周边环境之中,符合区域、城市、地块之间应有的景观连续性和整体性,成为城市浑然天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附属设施空间

城市道路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要承载多项市政公用设施,如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道路绿化建成多年后,需要破土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一些道路建成之后,发现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够,绿化用地不足,无法达到绿化效果、形成景观。以上现象至今在我们的城市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道路规划时缺乏总体规划设计意识。因此,绿化建设必须与其他道路附属建设同时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城市道路的绿化和其他附属设施,应该齐头并进,相互协调,不可偏废。同时,在绿化规划设计时,也需要有一定前瞻性眼光,对于绿化档次和品位,应该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把握,避免日后重复建设。

结论

道路绿化是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都市对于道路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只限于承担交通功能,道路还是城市景观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优美的城市环境、怡人的道路绿化,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舒适的生理要求,既代表着一个城市直观的风貌形象,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是生态意义和景观意义的双重设计,唯有充分遵循生态环境自身规律,充分考量人、车、路、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亲切、舒适、具有生命活力的绿化

篇7

我国现属于快速发展中国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生态问题,却是困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面临灭绝,城市空气PM2.5的重度污染,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方面去看待,从最根本的问题上解决。

城市化的加快,绿地的大面积开发,不合格的工厂废弃排放,以及现在日渐普及的汽车尾气排放,都是加速地球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而在这些发展速度过快的城市中,沿海城市的问题更加严重。污水废水的排放,直接流入海洋,水是万物生长之根本,水资源遭到破坏,我相信地球最后一滴水必定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我生活在南部沿海城市,对于海边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感受。那么,沿海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要如何才能让城市园林绿化跟上自然的需求呢?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而言,绿化美化彩化是必不可少的,在苗木的选择上,也是一大挑战。沿海城市风大,空气中水分含量高,且靠近海边的风带有一定的盐分,其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着海岸线形成的大面积的沿海滩涂,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沿海滩涂都被人们所忽视,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植树和苗木载种,是开发利用沿海太土的有效途径。

在沿海滩涂种植苗木的最基本条件是苗木的耐盐碱性,能够在沿海咸湿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树种有刺槐,紫穗槐,白蜡树,大王椰,木麻黄等。种植这些树,尤其是具有根瘤菌的树种以后,林地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树成林砍伐以后种植水杉,杉木和竹子,都可以成功,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沿海道路的美观性。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苛刻,只需要选择耐风耐高温耐雨水的苗木种植即可。对于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人民素质,城市风貌,都与这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息息相关。特别是高速路的进出口,大多数都是8车道为主,那么如此宽阔的道路,绿化带就是这个城市的招牌。在苗木选择在,高层苗木以大乔木为主,作为远观的主体植物群,大乔木树高根厚,对于巩固土壤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防风固沙。中层植物群以红叶石楠、夏娟等。底层植物群,以色彩鲜艳和生长力强为主,常见的有矮牵牛,白晶菊,红背桂等。而道路中间绿化带,则以宫粉夹竹桃和红花木和福建茶为主,这样既可以美化了道路绿化带,同时也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提升。

对于高层建筑群来说,绿地面积并不能被完全利用,所以,以现在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而言,可以采取一种最环保的绿化方式:屋顶绿化。现在大多数商城和楼盘的楼顶,其实都是可以利用的大面积的绿化用地。当然,这对于绿化灌溉的要求也很高。屋顶绿化,是解决目前城市绿化率最有效的途径。可以改善热岛效应,降低顶层温度,进而减低耗电量。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素,绿化用的泥土、隔滤层可以使用建筑废料,物尽其用。同时还可以隔音,调节雨水流量等优点。当然,这对于屋顶的防水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在屋顶铺一层草皮就完事的。要防止渗水;防止根部生长到建筑物;确保植物能承受风力;植物的品种能否适应长期暴晒的环境和城市的湿润气候;以及后期的打理、灌溉、排水等问题。

屋顶绿化相对于城市道路绿化,不受地形的限制,不受人流量和车流量的限制,也不受道路变化的限制,是最有效快捷的提高城市绿化的途径,但是其技术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片居民区采取了屋顶绿化,那完成植物铺种之后,需要专业的人来对植物进行维护,这就涉及到一个人工费用的问题,是由物业来负责,还是由专人负责,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屋顶绿化有利有弊,防范措施没有做好,那就会变得百害而无一利。

篇8

Abstract:The author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ity road landscape by 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ity road landscape,and optimized the theory of Road Landscape. This thesis elaborated the concept,function and spatial attribute of city road landscape by analyzing the study of city road landscape at home and abroad. To realize the idea of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resented the principle of human design and practical design in designing the city landscape,using some theories in the Landscape Studies,which will be reference for the city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words:city;roads landscape;Humanity Design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人们逐渐关心路边造景等一系列美学。在美国道路景观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道路景观进行美学评价。欧美地区对道路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路对生物物种的生态影响,及道路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强烈改变。上世纪90年代,道路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划割使得道路附近的植被遭到不同程度损害;之后美国一些学者将道路转到了与网格划分的及其它领域。2002年,Forman等人出版专著《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答》,详细论述了道路学的形成基础与发展过程。

国内道路景观的理念初期发展较为迅速和全面,且不断有论文对道路景观进行评定。进入21世纪后,中国道路学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研究内容由单一的物种影响,逐步与景观学中的格局分析相结合。张镱锂通过研究公路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表明道路导致沿线景观破碎化程度及景观多样性加剧。部分学者通过各种评价体系对道路景观进行了评价。

1?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

城市道路景观是当今世界上的热点问题,道路作为一种基础性设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景观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路景观学。既研究道路、道路网络空间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道路景观评价及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和保护道路景观中的各种要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具有生态、文化及美学价值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文明,但是过快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小的资源浪费。人为因素越来越影响到地球的平衡,各种恶劣的环境现象出现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表现,是贯通城市的血脉。人们为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而修建花坛,栽植树木,起到了区域性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道路布置并与之相联系。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空间属性:当公共场所与商业区的换乘,居民小区与办公区的混合式搭配等体现了多种配置的功能和利用是一种渗透式。从物质与精神构成上来看,道路既是城市的“血管”又是城市印象的因素(图1)。街道不仅是人们生活与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见证城市的变迁与历史文化构成,是城市灵魂的表现。如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等(图2)。因此,道路建设反应了城市文化艺术内涵,街道与整体的完美平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种可行之道。

2?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2.1?遵循植被成片的特点

道路景观植物主要以群植和片植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植物景观。以白蜡、栾树为基调树种,不同景段选用不同的常绿乔木作为骨干树种,并配以适当比例的落叶乔木、开花色叶小乔木、灌木及植被,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各种类型植物根据不同的景观主题分布于道路两侧绿化带中,以纯林如紫玉兰、樱花、红叶李、紫薇等,和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等方式组合搭配。

2.2?以单元为设计单位

道路绿化设计时要精心选配植物和有节律的序列栽植,在统一中求变化。树种与树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树形、色彩等),引起统一感,但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这样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体现自然生态风格。

2.3?采用块状的设计方法

植物配置切忌过分追求技巧、趣味而纠缠于细节。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简洁有序、线条流畅、色调明快并富于节奏感,强调整体性和导向性,注重道路景观的整体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序列。运用重复的方法在总体风格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各路段又自成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4?绿化与城市人文特点相结合

在绿带设计中,结合所城市人文特点,做一些相关主题的人文绿化景观设计,把自然绿色主线与人文文化主线紧密结合,将人文融入自然之中。如结合绿带设计人文长廊、小型文化广场或设置一些能反应当地城市人文、历史特征的艺术小作品等,来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艺术性和景观性。城市道路空间是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市民在此空间内活动,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也反映出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

2.5?城市行车道的植树形式

2.5.1?树带式

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较为宽阔的主干道有时也在分车绿带中种植行道树,以进一步增加景观空间绿量和环境生态效益。带状绿地宽度因用地条件及附近建筑环境不同可宽可窄,但一般不小于1.5m宽,至少可以种植一列乔木行道树(图3)。

2.5.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图4)。单棵树的种植可以以正方形和圆形修筑,一般池高20cm以上,避免行人践踏。假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应简单大方。

图4?树池式(百度图库)

2.6?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2.6.1?安全、卫生、健康

安全是指道路景观绿地设施、游憩方式等不会对人和车构成潜在的伤害及危险。设计者要认真考虑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人车关系等因素,在设计中消除安全隐患。卫生原则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绿地维护卫生状况的难易程度,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使道路绿地能够始终保持整洁的外貌。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植物的搭配对人体健康是否有益才能使区域景观内呈现有效的设计和体现园林艺术内涵。

2.6.2?发挥城市道路的生态效益,体现地方特色

与自然共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通过营造城市道路景观抵御人与自然的分离。道路景观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更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做出贡献,发挥出显著的生态效益。

现代城市硬质景观风貌的趋同,客观上要求道路景观来反映地方特色,展示城市个性。所谓有地方特色,道路景观具有当地独特的文化内容或地方形式。源于本地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造就道路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风格,如在道路绿地中体现城市历史,表达某种地方精神,采用某种地方艺术符号等(图5)。

2.6.3?体现艺术效果与简约搭配

人行道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功能,也不能过于强调几何图案的繁琐和色彩的金碧辉煌等。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使景观枯燥乏味没有任何灵动宜人之处,也产生不了艺术效果。简约也提倡个性化的艺术设计,它强调设计中对景观的内涵与本质的高度提炼,但不是脱离实际,也不是照搬和模仿。简约的设计是一种个性张扬且无偏差的设计,大块范围的处理能提高美感和舒适度。所以简约是一种低能耗的高效视觉引导。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道路景观绿地,也是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图6),一种现代社会的层次感的提升。形式上的美感,更能体现现代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让人们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定的文化、艺术、历史甚至哲理,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2.6.4?空气净化与降低辐射伤害

据某园林科研所进行的城市空气粉尘量测定结果为良好,树木和草坪的减尘率为 30.8%~52.7%,16.0%~39.3%,这证明了植物景观带对空气具有良好的降尘效果。同时,许多植物自身能分泌出杀菌素,对很多病原菌有良好的杀灭及抑制作用。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对局部地带空气含氧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改善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和光照,给人和动物提供一定量的氧供应和调节紫外线。因此,植物对于道路景观环境氧气浓度的调节是有积极作用的。

3?小结

城市道路景观学在我国是一门较新的领域,由于起步晚研究重点不突出,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这门学科发展滞后。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难免会出现一些庸俗的现象,这就需要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熟练的专业水平。当时代的脚步迈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加上人们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使得这门学科重新得到重视与发展。从道路的发展到景观,再到人性化的景观布局与设计,使得这门学科以较快的速度得到大力发展。由于城市道路景观存在各种缺失,学科发展与相关研究工作滞后,因此,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的现状仍然有一个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体现低碳环保,与城市园林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徐琪.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5,14(6):74~77.

篇9

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由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组成,在设计中必须合理解决行人与车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矛盾。通常是利用侧石或者绿化带把人行道和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以分隔行人和车辆,保证交通安全。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应否分隔还是混行,则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而定;不同的交通组织,它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型式也相应不同。

根据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不同布置型式,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有以下四种基本型式:

1.1“一块板”断面

把所有的车辆都组织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在划有快(机动车)、慢(非机动车)两种车道线的街道,机动车在快车道上行驶,非机动车在慢车道上行驶,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它们的车道允许相互临时调剂使用,即允许车辆临时超越分道线;在快、慢车道不分的街道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把一块板的车行道专供某种车辆行驶。

1.2“两块板”断面

利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把一块板型式的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在交通组织上起分流渠化作用。在两条对向行驶的车行道上,可划分快、慢车分道线分流行驶;也可不划分道线,快、慢车混合行驶。

1.3“三块板”断面

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的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的均为单向行驶(彼此方向相反)的非机动车车道。

1.4“四块板”断面

在三块板断面型式的基础上,再用分隔带把中间的机动车车行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2、布置型式的比较

(1)交通安全。三块板和四块板比一块板、两块板都要安全。这是由于三块板和四块板解决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相互干扰(易产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矛盾,同时分隔带还起了行人过街的安全岛作用。(2)行车速度。一块板和两块板型式,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互相干扰,车速较低;三块板和四块板因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行驶,互不干扰,车速一般较高。(3)照明。三块板比一块板容易布置,能较好的处理绿化与照明的矛盾,照度均匀,可提高夜间行车速度,并减少因照明不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4)绿化遮荫。三块板上布置多排绿化带,遮荫效果好,在夏季对行人和各种行驶车辆均感到凉爽舒适,同时有利于黑色路面防晒、防泛油。(5)减少噪音。三块板的机动车道在中间,由于绿化带的隔离作用,噪音对行人和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6)造价。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板和四块板占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敷设,非机动车道亦可采用较薄的路面。主要适用于主干道上。

3、各种布置型式的适用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见四种横断面型式都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作技术经济分析,因地制宜采用。

(1)一块板适用于建筑红线较窄(一般在40m以下),总体交通量小,非机动车不多的情况。在用地困难拆迁量较大地段以及出入口较多的商业性街道上可考虑采用,但由于安全性能不高,目前这种型式在大城市使用较少;(2)两块板适用于城市次干道(机动车辆多、非机动车辆少),利用行车道中间的乙型护栏或者交通标线分割对向车流,减少对向车辆相互之间的干扰,保障交通安全,尤其对夜间行车较为有利;两块板型式对绿化、照明、管线敷设均较有利;(3)三块板和四块板适用于道路红线较宽(一般在40m以上)、机动车交通量大(≥四条机动车道)、车速高、非机动车多的主要干道,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分割对向的机动车道,保证行车安全,而且能够将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过边侧绿化带或者树池隔离,以便有利于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目前在城市主干道上使用较为广泛;(4)四块板从组织渠化交通、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车速的角度来讲,是最为理想的,但由于这种型式占地很宽,故在城市里、尤其是在建筑密集、道路狭窄的市区,是无法实施的。它主要用于城市快速路上。

4、各横断组成部分的设计

基于对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客观要求,道路横断的各个组成部分需要慎重确定。

4.1 机动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的宽度包括机动车车身宽度及两侧横向安全距离(侧向摆动距离)。遵循国家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制定思路,然后参考国外规范,结合国内城市的实际调查数据,考虑车道宽与车速的关系,为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考虑影响通行能力、安全等其它因素后,道路上行驶车辆理想的车速为40km/h左右。当计算车速为50-80km/h时,考虑设置50cm的路缘带后,最内侧车道、中间车道、外侧车道的宽度皆取3.75m。当计算车速为40km/h或更低时,以40km/h作为常规目标车速,车道的宽度可考虑取3.5m,两侧路缘带的宽度可取25cm。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路段受制于道路宽度的影响,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车可采用3.0m,混入普通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车道可采用3.5m,最小可取3.25m。

4.2 自行车道宽度

根据历年来深圳市主要道路的非机动车流量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城市机动车道的拓宽和道路路网的完善,市民出行方式正在改变,道路上的非机动车流量在逐年减少,1992~1996年,主干道的非机动车流量平均降低13%,1996~2000年,主干道的非机动车流量降低31%。而且随着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建设与发展,自行车的流量还有进一步的下降趋势(是否放在结尾)后再趋于平缓。目前非机动车流量最大不超过2300辆/h(一般道路流量保持在700辆/h,因此无论按照理论还是实际观测的通行能力取值,单向规划两条条自行车道就可满足客观需要,并将其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两侧分隔带的位置,宽度在2.5米左右,与车行道摆放在不同高度,且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实践证实效果良好。

4.3 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分隔带的作用主要是分隔对向或同向车流,同时也是道路景观与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带通常有四种形式,即双黄线、栏杆、分隔墩和绿化带。绿化带式的中央分隔带的作用很多:可以减少对向行车的危险性;可以供路段上的行人过街设置安全岛;可以为交叉口进口道增加左转车辆专用道及行人安全岛;可以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路灯及标志牌,为车行道提供更良好的照明及指示;可提供掉头等。根据规范,双向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考虑到行人过街安全、道路景观及路口拓宽的要求,尤其是为了保证剧增的对向机动车行驶交通安全,城市道路应设中央分隔带,规范的分隔带一般最小宽度要求2米,行人过街安全岛的最小宽度为1.8米,由于使用过街安全岛的不仅有行人,还有自行车,故确定的最小安全宽度即中央绿化分隔带的最小宽度为自行车的车身长―2米。考虑到交叉口进口道时必须增加车道数,可利用中央绿化分隔带增加左转车道,故其宽度也可设置为5米或8米:5米为一条车道加上安全岛,8米为2条车道加安全岛,8米还可以基本保证路段车辆调头的安全需要。这个数据与美国的研究数据基本吻合,同时考虑了城市的具体情况,具体采用哪一个值可根据道路绿化分隔带的总宽度及道路交通的实际需要确定。

中央分隔带上的绿化特点及要求:植物应以灌木或花卉为主,一般不得种植乔木,配置应形式简洁,形状整齐,排列一致;绿化应阻挡对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米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4.4 两侧分隔带的宽度

两侧分隔带一般分隔路侧带与机动车道,建议一般宽度采用3.0米,这样既可以保证向内拓宽布置港湾式公交站时,不致于对沿线的路侧带(人行道)造成很大影响,也可以为道路远期拓宽机动车道预留位置,保证绿化带和自行车道、行人道的整齐、美观。

4.5 公交车停靠

针对公交车的数量剧增与公交优先政策的进一步确立,公交车专用停靠道与港湾式停靠站对于道路交通影响越来越重要。深圳市不少主要道路上公交车线路很多,各线路车辆同时到达的几率相当大,往往同时出现多达10辆左右的公交车一起停靠,这时极容易对后面的车辆及相邻车道造成影响。针对港湾式停靠站亦无法解决的这一难题,在红线较宽的道路路段上,可以考虑在车道外侧增加一条车道,作为公交车停靠专用道,一方面可以保证停靠车辆与其它公交车之间不相干扰,另一方面,在标志性道路上使用这种车道还可以保证绿化带及其他设施带的完整性,此外,需搭载乘客的出租车也可以使用这一车道,不致影响内侧车辆的正常通行。公交车专用停靠道的宽度以目前道路上使用最普遍的公交车的车身宽度为标准确定,考虑停靠时的安全要求,一般用2.5~3m。一般路段还是应该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具体设计参考规范规定,但停靠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5、城市道路横断综合布置原则

结合道路横断面各个组成部分的阐述,其综合布置应考虑以下各方面:

(1)行人与机动车互相分离,机动化与非机动化车辆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道路使用主体中,机动车、行人双优先;横过马路时,自行车与行人优先级相同。(2)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以人为本,使行人与骑(自行)车人直接感受道路景观,提高行人的舒适度。绿化带的树种选择,一般中间绿化带不宜种植乔木,应以灌木为主,应保证行车视距;两侧绿化带可考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绿化布置。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3)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根据发展需要确定管线走廊的合理宽度,方便管线维修,减小管线改造对机动车的影响,减少对行人、非机动车的影响,降低管线维护成本。(4)应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配合协调布置;对城市的天然水如海、河、湖泊应充分利用,设计成风景优美的海滨或湖滨道路;沿线大型建筑物的高度与路宽应有适当的比例,使之协调美观。(5)基于TDM要求,考虑蓬勃发展的小汽车工业,在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同时,提倡公交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式车站。(6)标志性道路的横断面除公交优先之外,为保证沿线各种设施带的整齐划一,考虑设置公交专用停车带,减少对机动车及路侧带的干扰和破坏。(7)中间分隔带的设置一般应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在主次干道上要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要,在部分主干道或标志性道路上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8)应考虑近、远期结合,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省工程费用,节省城市用地,各组成部分的布置既要紧凑,又要留有余地。

根据上述的综合原则,理想道路(主干道)横断面模式如下图:

6、实施与管理

总而言之,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应根据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考虑影响其组成部分的各种因素,制定适应不同道路等级、不同道路性质的规范性可选图则,通过规划管理部门的评审后立法,形成地方性的规划法规,保证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形成一条龙式的连续程序,结束混乱不堪的恶性循环,使道路上减少交通拥挤、提高运作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美化道路景观,改善市民生活空间,保障行人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著.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公路研究所译.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篇10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2-0040-09

无论按景观生态学者将城市景观空间分为“块状一廊带一基质”还是将城市意象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性建筑物”,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脉、价值追求、城市个性都会反映在这座城市的景观形态中。由于人们进入城市通常是从道路切入的,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形态对城市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我们提出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时:这个“文化”首先指的就是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这个“自觉”则是指要以这些文化来作为我们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将这抽象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可视的、具化的道路空间形态,融入城市街道景观中。因此,如果承认中华民族有优良的民族文化,每个城市所处的地域有它特有的地域文化,那么中国的每座城市的道路就理应有它的景观特点,而非“千街一面”、“万路同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道路在景观建设中追求的应是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道路景观的“异”,而非“同”。

一、古今中外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文明体,均可以从其道路的景观形态中去发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内涵。

1.古代道路景观中的精神文化

(1)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御道、官道(驿道)和神道上。

御道古人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皇帝是天子,位处万人之上。这种思想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就是“高为尊、低为卑,中为尊、侧为卑”,表现在道路建设上就是皇帝通行的御道必定位处道路的中央。如东汉的都城洛阳的御街、宋代东京开封的御街都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王尊民卑的道路空间形态。

秦代驰道也是如此。据载,秦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所谓“三丈而树”是指处于五十步驰道中央的三丈路面,“惟皇帝得行”,“诸候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所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反映在道路景观上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御道在空间形态上分为三:中央部分高于两侧,道中是皇帝的行道,道侧是百姓走的。

驿道反映在驿道上的道路景观主要有牌坊和亭。通过牌坊形成的道路景观,表达当时社会所弘扬的思想价值与伦理道德,能产生极大的文化氛围营建效果。而亭则是古人为表达情感和休憩在道路两侧建的建筑空间景观,是道路的一种附属物,而非仅是园林建筑。

牌坊。在道路中央树起标榜“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取向的牌坊,就是道路景观对古代伦理价值的自觉宣扬。安徽歙县棠樾村的自东北向西南巍然排列、气势非凡的七座牌坊群景观,分别宣传扬的是“智、孝、节、善、慈”等古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福建诏安南诏七座石牌坊群,分别弘扬的是“廉、忠、寿、善、智”等道德价值。这些牌坊都成为古代中国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扬的思想文化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亭。亭也是古代中国道路重要景观。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古代中国人分、离、送、别时的一种礼节行为表达。古代中国道路上的这种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道路空间景观。对道路两旁建立的这种特殊建筑专门投入资金和劳动力,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情。亭分长亭和短亭——其设置为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文献中对亭的解读很多,如“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亭,留也”,“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均与道路上的分别、停留有关。李白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等等。

神道神道也是君本政治在道路上的体现。最初神道是为帝王和有着卓越功勋的武将的陵墓兴建的,后专为帝王陵墓兴建。神道的华表、翁仲、翼马等均是中国君主政治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目前留有遗迹的神道有许多:唐乾陵神道,宋陵(巩义)神道,明十三陵神道,清东陵神道等,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礼制文化与艺术特点。

(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

古希腊道路 古希腊重要的道路都是连系神庙和广场通道。从政治文化来讲,古希腊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由城市广场、神庙和城市道路来表达。“广场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城市民主精神”,“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神庙和城市广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且宽敞、美丽。而这种宽阔、美丽的城市道路是由古希腊政治文化所反映的。

古罗马大道景观

古罗马的凯旋门斗兽场反映的是古罗马的尚武文化。热衷于武力征服和感官享受的罗马人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一是崇尚武力,二是追求享受。前者导致它为了征服其他民族,修了8万多公里适合于战车行驶和骑兵运行的罗马军用大道,使古罗马城区遍布适合罗马军团通行的城市带形空间——军用大道,以及数以百计的凯旋门;后者导致它修建了许多洗浴场和规模宏大的斗兽场。

为了炫耀武功,罗马帝国还修建了众多的凯旋门矗立于道路中央,如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等,这些纪功碑式建筑遍布环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版图内,成了古罗马大道上的重要景观。

2.近现代国外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进人近现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通过道路景观的打造来展示国家与城市的精神文化并无变化。

华盛顿林荫道——景观形态蕴含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价值。以空间形态来表达政治内涵是华盛顿城市空间最大特点之一。经过160多年的完善与建设,今天的华盛顿林荫道已由当初的“L”形发展成了“十”字形,其景观形态融入了更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华盛顿林荫道的核心景观是华盛顿纪念碑,它的东面是国会山,西面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弗逊纪念堂。这种景观形态,至少表达了四种景观文化内涵:一是用城市带形景观语言告诉人们,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居中心地域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主持制定的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体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而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则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这些都是美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二是美国是一个承袭西方文化的国家——华盛顿纪念碑造型为方尖碑,方尖碑源于埃及,它模拟太阳金色的光芒而创作,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化身,今天,从圣彼德大教堂到圣母百花大教堂,从协和广场到万神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莫斯科,凡西方文化覆盖之地都矗立着代表着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方尖碑,方尖碑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华盛顿纪念碑高达169米,座落在从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的东西中轴线上,是世界最高的方尖碑,也是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建筑,这隐喻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政治文化价值的“崇高”。三是道路景观的意识形态性,除上述景观内涵意识形态外,靠华盛顿林荫道周边分别有以“自由墙”形式展示的二战纪念碑,有以“Freedom is notfree”题词的韩战纪念碑和碑体呈V形、好像“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的越战纪念碑,这些都表现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四是道路的生态文化性,华盛顿林荫道从它开始规划建设那天起,其设计者A.J.Dawning就确立了它的周边绿化植物是采纳“在华盛顿地区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所有树种的集合”,因此华盛顿林荫道没有更多昂贵的非本地树种,它的绿化是仿自然的生态景观绿化。

香榭丽舍大街——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带形空间展示。香榭丽舍大街(下称“香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街位于卢浮宫前的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大凯旋门的东西中轴线上,横贯巴黎8区,宽约70米,全长约1800米。其人气、名气、财气和文化之气在全球很难找到能与其比肩的。香街集历史文脉、时尚文化、人文底蕴于一体。从历史文脉来讲,它出身“贵族”——由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Le Notre于17世纪中叶设计,三百多年来,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到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上演了无数影响法兰西、欧洲乃至世界的人间悲喜剧!香榭丽舍一侧,大宫和小宫留下了法国曾经有过的荣华富贵;从时尚文化来讲,香街引领世界最时尚的消费品牌文化,从LouisVuitton到Starbueks,从Pierre Cardin到Versace,从Mercedes-Benz到Citroen,从PATHE到MGM,从Maxim’s到Fouquet’s,从Lido到Planet Hollywood……所有世界著名的品牌一应群聚香街;从人文底蕴来说,从大仲马到小仲马,从巴尔扎克到司汤达,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大文豪的文学名著中,我们都能看到对香街雍荣、高雅、富贵、繁华的描写……

如果说法国人的“浪漫”可以在充满风情的塞纳河两岸的绚丽景观上体现,那么,香街的景观则体现了法国人的“傲慢”——香街是法兰西民族性格和法国文化的空间景观展示。

世纪大道——上海开放精神的体现。如果外滩那些万国建筑的建筑立面及沿街栏杆、灯饰、躺椅等附属设施的西化风格,代表的是旧上海殖民地文化的道路景观的话,那么,浦东世纪大道就是今天上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所展示的道路景观。这条由法国Sommer ist—De Fance设计的“东方香榭丽舍大道”的景观路,西起东方明珠,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世纪大道最突出的特点是:“对100米宽的道路采用了非对称的横断剖面设计,延伸宽达30米的步行林荫道,通过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展示及纪念性标志物营造壮观的场面……”世纪大道在景观表现上通过“东方之光”、“世纪辰光”、“五行”等雕塑来充分展示道路景观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但由于存在交通、景观与人之间处理的诸多方面问题,也遭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中西文化及设计思想上存在冲突”、“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步行林荫道设计生硬”等。还有学者专门将法国的香街与世纪大道进行了从汽车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比较,结果,“东方香街”各方面都远逊色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正说明了道路景观的美需要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支撑,而对国家、地域文化的了解,并非西方一流景观设计所就一定能完全胜任的。

但直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吸引国际一流景观公司对中国的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如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说世纪大道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是恰如其实的。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需要强化文化自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经典的、享誉世界的城市景观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历史文脉,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二是有精神文化内涵,如华盛顿林荫道;三是能反映一定历史时代政治伦理和文化,如古代中国的御道、神道,当今的世纪大道;四是具有生态意义的道路,如华盛顿林荫道。这四方面的特点都可以浓缩为今天我们统称的“文化”。今天,在全国各地正大规模开展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要想真正建设出经典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出生活与精神宜居的城市,就必须自觉地将文化内涵融入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之中。换言之,就是要把城市的经典道路景观当作文化工程来做,要自觉地将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道路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

1.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源于建设思想上缺乏文化自觉

强调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并不是要不分古、今、中、外地重拾过去几千年来世界各国道路景观的原貌,也不是一概否定西方发达国家道路景观建设的优良成果,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摒弃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君本”、“尚武”精神和“物本”的价值取向,克服一百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美本”价值取向——片面强调华而不实的“美”的弊端,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城市建设——以适宜人的居住、有益人的成长、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等,作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与整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例如:

在道路带状走势上,更多注重的是所谓点、线、面的规范、整洁,强化的是能给人以流畅韵律的道路视觉景观美,而较少考虑这种外在形式美应蕴含的人文内涵;

在道路整治上注重的是“令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景观,而对城市道路景观应给市民带来的熟悉感、亲和力和亲近感方面表现乏力;

在道路绿化方面特别注重的是“四季有花”,着眼于花团锦簇等视觉景观效果,而通过道路绿化品种的选择表达特有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较少,通过绿化品种的选择来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达到相应的生态效果也研究不够;

在“道路质量提升”上,常常表现为不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片面以提高道路造价、档次来尽显豪华,而忽略了研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品质;

所有这些“不仅未能彰显城市精神、凝聚城市人气、强化城市文化资本、提升城市影响力,反而因为崇洋导致新的‘丧魂失魄’,甚至成为笑柄”。

我们认为,上述一切道路景观品质存在的这些问题,均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欠佳相关。而强化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是克服上述现象的思想基础。遵循文化自觉的道路景观建设,应确立四大基本原则。

2.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四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她与科学技术是相反相成的,科技在质和量上,其标准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而景观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追求的是道路景观形态的“异”,避免“千城一面”、“万街同景”。

(1)重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原则

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文化自信。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国家的文化如果不建立应有的文化自信,就可能失去“文化的自我”,甚至以“西方文化的认同来界定中国文化的认同”。一个在文化上自轻自贱的民族,不仅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敬,同时也得不到“洋”和“外”的民族与国家的尊敬,更违背了《联合国》“充分尊重人民文化”的精神。因此,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的前提,首先是建立文化自信,并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上,确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确立,绕不开文化传统的把握,而对传统的真正忠诚并不在于单纯的保持传统,而是在于维护传统的连续性。就道路景观而言,首先需要尊重传统优良文化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因此,文化自觉就需要从审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中,去区分中西审美心理与习惯的异同,并把握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内在联系,逐渐建立起一套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的中国道路景观体系,并最终实现以中国城市道路空间景观形态的特征来表现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

(2)强化地域文化特点的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不能代替文化的多元化与地域化。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处地域的文化都不仅仅只属于这个民族本身,同时也应属于全人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并没有资格来否定他自身的文化和他所处之地的地域的文化。相反,他倒有责任弘扬、提升他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此来繁荣世界文化。而道路景观上确立强化地域文化原则,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所在地道路景观中,可以产生三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凸显地域景观特色,增强城市的个性品质。这就可以杜绝或减少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被人们所不齿、甚至遭人唾弃的“万街同貌”弊端。

二是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本地市民对街道的景观形态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使南来北往的旅游客人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新奇感,体察到祖国的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表现了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实现由道路景观建设向文化建设甚至社会建设升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可使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优化。不同的地域经过自然生态的选择,往往都会形成最适宜于这个地域生长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往往又被当地人所推崇并人格化,形成具有地域意义的“市树”、“市花”、“市鸟”之类的动植物,把这些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动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街道小品的表现物,既在景观上体现了特色,又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意义。

(3)时代精神原则

人是时代的产物,人不能超越时代正如人的身体不能超越他的皮肤。作为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当然也不能不带有他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丹纳所说:文化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所谓“好”与“差”不在于是不是有那个时代印记,而在于这个印记是否真实地、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今日中国最强劲的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就要摒弃过去的不利发展的东西;开放,就会受到来自强势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可能不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受影响的不仅是规划、设计人员,而且市民的审美与兴趣偏好也是如此。开放时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不可能像闭关锁国时的城市道路建设那样我行我素,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它至少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二是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三是国际社会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评价,四是城市的经济实力。

从世界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趋势来说,生态道路的建设是不可回避的;从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来说,城市道路景观品质的多元化是必须考虑的——市民的审美偏好和宜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城市道路的品质也应是多元化的;从国际社会对城市的评价来说,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必须与国际社会“求同”,而它的景观品质则应“求异”;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只有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才是普遍受到人们认同和接受的美的道路景观,正如穿金戴银并不等于美一样,城市道路也不是越豪华越美。

(4)生态文明原则

营建与生态城市相一致的生态道路应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原则。只有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道路绿化景观才是适合人居住的道路景观环境;只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道路噪声的材料铺装的城市道路,才是有益人的健康、适宜人居住的城市道路;只有在城市道路中,反映出与城市所在地地域生态环境相吻合的城市道路,才能使市民对道路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精神上的归属感,才会是人性化的城市的道路;只有那种能在道路景观中找到与周边地域环境相协调的道路色彩、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的道路,才是具有城市地域个性品质的城市道路。

三、文化自觉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路径

1.思想层面: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理念

人的情感、追求与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市民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也应是多元品质的,而不能统一为一个模式。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思想可以从许多方面解决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城市道路景观多元而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五个路径来展开建设。

(1)建设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城市道路。这种道路景观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街道建筑的科学排列,来实现街道的空气流通,创建一个宜居的环境;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来实现城市道路生态质量的提升。

(2)建设让市民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城市道路景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因此,城市道路就应该有让市民熟悉的景观元素品质。这就需要城市道路注重道路周边环境的历史文脉与人文风俗,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道路景观中——从建筑立面、车站、路灯、护栏到果皮箱、休憩椅、路桩,从指示牌、人行道铺装材料的质地、形状到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及雕塑与小品的形式与内涵。如果城市道路都建设改造得“焕然一新”,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完全变得陌生了,这样的路显然不会让市民感到亲切、有归属感。

(3)建设具有多元品质的城市道路景观。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理应有多元的品质和多样的道路景观。如开放带来的异域文化,使部分市民喜欢带有洋味的道路景观,作为开放的城市,是可以适当满足这种景观需求的;也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增加了对旧街怀念的市民,因此,仿古的、有民国风味的城市街道也应在城市中留有自身的地位;更有许多市民喜欢徜徉于林荫夹道的城市街道,这当然也应得到满足;至于那些希望享受熙熙攘攘的城市繁华的市民,获取文化消费的市民,大享朵颐口福的市民,当然也应一一得到满足,等等。

(4)建设城市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最具特色的的城市道路景观。最具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只有城市地形地貌、植物花卉,同时也应有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特有精神文化取向。如,上海是开放之城,南昌是英雄城,井冈山市有星火燎原革命传统,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曲阜是孔子之乡……,这些城市如果都能将她们的精神文化通过道路景观打造出来,其道路景观形态就会各具特色,产生经典性。

(5)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诚如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论所揭示的,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城市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将这种需求放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上来看,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的道路才是满足城市市民最高心理需求的道路景观,才是使市民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市民的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来研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

2.生态层面:以道路生态学理论推动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

通过路域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道路的生态可以得到优化。

“道路生态学”从提出至今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最先创建道路生态学的是被称为“道路生态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T.T.For-man博士。2001年,Forman教授联合总计十四名交通工程学家和生态学家,综合研究了两年多,于2003年出版了《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s)一书,由此开创了道路生态学先河。近些年,我国的公路绿化、环保景观设计、新理念指导下的公路设计均是我国路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然而,国外路域生态学所包含的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经验总结等等的研究深度、发展速度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开展路域生态学相关研究,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道路生态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以路域生态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来改善道路生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交通工具、改变出行方式(设立自行车绿道、多乘坐地铁、轻轨等)来减少碳排放量;从第二、三、四部分内容来研究,我们可以在道路绿化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和植物种类、湿地系统的建设,来达到降低城市污染,优化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为宜居城市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

3.学术层面: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

十多年前,郑时龄教授针对我国建筑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建筑批评学,并出版了专著《建筑批评学》,推动了我国的建筑学的发展与繁荣。虽然道路也属建筑,但道路景观的线形空间性、动视性、序列性、因动态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景观艺术、景观生态展示性特征等,是与郑院士提出的固态的建筑形态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建筑批评学不能够涵盖道路景观批评学。正如建筑批评学推动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和建筑质量的提升一样,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当然也会推动道路景观质量的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道路工程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以高速公路为例,至2011年,国内高速公路已达到8.5万公里,今年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城市道路规模也处于世界前列。交通部规划,“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1万公里,将大大超过美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大规模发展。规模庞大的路网,催促了道路景观建设,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在做道路景观,其投资规模、工程数量之大,难以统计。但如此巨大的规模,却并未产生像建筑批评学那样的一门道路景观批评学。这导致我国的道路景观建设良莠不齐。即使像上海世纪大道那样由国际一流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也问题多多,其他景观道路存在的问题可想而知。一条景观道出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电视、网络和报纸上的大量溢美之词,很难看到从学术角度对其进行优劣的评价,这种看不到问题的片面褒扬,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更多的景观工程隐患。道路景观批评学的建立,可以对道路景观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道路景观及其设计者——道路景观设计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从而为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评论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这种正常的批评,推动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化,促进道路景观建设质量的提高。

4.制度层面:建立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和管理体系,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氛围

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各方参与的景观道路的评价组织,对于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氛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经验。

(1)评价组织。国内外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美国为例,其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形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风景公路的确立步骤必须有:受风景公路影响的“权利人、当地居民委员会、环保组织和对申请立项感兴趣的其他相关利害人应尽早参与进来”。国内近来也出现了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如重庆在“海选”最美街道的过程中,就由地方政府协调组织了鉴街团,对“最美街道”挑刺,并提出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