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10: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赏识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赏识教育。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对于赏识的“度”的问题,我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61-01
1.赏识教育概述
1.1赏识教育的概念和本质赏识教育是针对"功利心态"支配下的教育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尊重生命规律、尊重人性本质、尊重个体差异的一种教育理念。具体到幼儿园教育中,就是要求老师要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个性需要和个体差异,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孩子遭受挫折时,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并帮助孩子走出阴影逐渐走向成功。给予孩子应有的的赏识和认可是赏识教育的本质特征。
1.2赏识教育的功能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赏识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满足孩子们获得赏识的心理预期,从而使得他们在此基础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使他们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努力和进步。最后,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收获快乐和成长。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可以让他们在理解、宽容和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最终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创设情境,体验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孩子们也一样。一些学生即使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爸爸妈妈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赞赏和表示,使的孩子们很少有被认可、被赞赏的体验和感觉。因此,老师需要给孩子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去年母亲节的时候,我要求小朋友们自由组合编排节目,为自己的妈妈献上最好的节日礼物。母亲节当天,我邀请了家长来参加"家长会",当家长们进入"会场"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然后,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精心编排的节目向自己的妈妈表达祝福,这时,台下的家长们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次特殊的"家长会"既沟通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提高了自信,可谓一举两得。
3.尊重孩子,自由成长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着更强烈的"权力寄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将来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只要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就骂"没出息!""不中用!"等等。这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使得孩子们不仅失去了快乐的欢笑、而且失去了孩子特有的创造力。因此,推行赏识教育,需要学会尊重孩子,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在我们上次成功的"家长会"后,我就不失时机的提出了要家长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合理的选择,让他们少一些压力,多一些快乐。
4.赏识表扬要坚持不懈
要持续保持学生的自信,教师就要坚持长时间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一般情况下,教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了鼓励反倒讥讽,大声地指责:"这么笨,别上学了"、"你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改悔"等,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其不迁怒,不贰过,我们对孩子错误的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教师和家长的宽容也会使孩子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给孩子以希望。
5.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不要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应该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如一位成绩一般,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答错一个问题之后,教师仍很高兴,和蔼地说:"这位小朋友虽然答错了,但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们看她只是少加了一个数,下次她会做对的",这个小朋友原以为必受到批评,可却得到了教师的赏识,很快成为课堂上踊跃的发言者。因此,在做了错事而又知情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其错处忽略不记而对其表现也的积极面加以肯定和赏识,让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自信。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以班集体为单位的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让幼儿参加各种步行活动,让幼儿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幼儿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还有,老师对所有的幼儿要一视同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期待,要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机会、勇气,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内在的潜能的发挥。
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周弘
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和他的女儿周婷婷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故事:婷婷刚开始做数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对了一道。如果换了别的家长或老师,也许会很失望很生气,还可能会道出一连串抱怨的话,性子急的也许会一巴掌下去。也是啊,错一道题情有可原,错九道题就不可饶恕了。但周弘却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麽小的年龄做这麽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当时婷婷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爸爸,你小的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麽难的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婷婷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是学习者聪明呢?还是教育者智慧?不言而喻。教育者的智慧体现在对学习者的百分之十,甚至于百分之一的优点的发现、夸大和欣赏。做到这一点很难,但你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便会使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聪明的感觉。说明孩子开窍了,也说明你的教育走上了正道了。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喝彩,尤其是在他们表现拙劣的时候。
教育者啊,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和喝彩!没有欣赏哪来的才气?没有喝彩哪来的精彩!而欣赏和喝彩便是赏识教育的精髓。
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许多教育者信奉一个“罚”字。完不成罚十遍,二十遍,看你听话不听话,再不听或不会就罚一百遍,令人闻而丧胆。有的教育者信奉一个“奖”字。在我的班上就有这麽一个学生,期中考完试后追着我要看成绩,而且满脸的兴奋。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急于知道成绩时,他说:“我爸爸答应我了,只要平均分能及格就给我XX钱。我现在只差语文了,只要再得30分就没问题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有些教育者信奉一个“打”字。上课不好好听讲,打!不完成作业,打!成绩不合格,打!成绩不合格还总偷偷的去打游戏机,“照死里打!看你长不长记性。”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记吃不记打”,成了打不死的吴琼花,而且在拳脚之下磨练了意志,成了个蒸不熟,煮不烂,压不扁,咬不动的铜豌豆。
而赏识教育信奉一个“行”字。“你真行!”“太棒了!”“很了不起!”……一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我就曾经吃过抱怨的苦头:有学生上课不听讲或不完成作业,叫到办公室数落一通,有的还要叫家长,将学生的毛病列个清单出来,家长和老师一起数落,一块抱怨。学生呢,低头认罪,检查反省……,没过两天,依然如故,也许更甚。
学着赏识一下,也许会好些?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找到差生张X、王X,对他们说:“今天课上表现不错,老师很高兴。如果能坚持这一周,会得到一封表扬信,拿回去给家长看。”“真的吗?”两人很兴奋。之后的几天,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虽然不是很优秀,但进步是明显的。于是他们各自怀揣着一封表扬信兴冲冲地回家了。没过几天,其中一位学生家长来学校见我,说孩子这些天变化挺大,写作业不用催了,还总说老师对他好,我听了心里很得意,嘴上说:“孩子是个好孩子,挺懂事的,以后别总批评他。”
有些学生,爱读书,文笔也不错,每回看过他们的日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夸奖几句:“你真有文采!”“你很有才气!”“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在这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读的书越来越广了,而才气也真的越来越浓了。如赵润、魏紫鹃、孔敏等。
发生在王洋身上的事就更令我意想不到,他的文笔很差,日记内容也少得可怜。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破例将他的一则既短小又平淡的日记张贴在教室里以示表扬。第二天,王洋便将一个新买的日记本拿给我看,很精制的日记本而且还带密码锁的。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常不交作业的差生,从那天起至今快一年了,一直在坚持写日记,连假期也很少间断。细想起来,这个巨大的变化就缘于我的那次小小的赏识行为。
最近,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什么原因呢?看看赵静同学的日记是怎么写的:“星期四下午,就该轮到我读书了,为了找好的文章,写出好的感受,我挖空心思,希望明天能表现的出色……,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时,心好象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读着那篇文章,不知怎的,手不听使唤的颤抖。走下讲台时,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使我开心的笑了,我放松的呼出一口气。分数对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这种“最棒”的感觉难道不是教育者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而这种“最棒”的感觉又是大家欣赏的掌声烘托出来的,是教师精心的设计创造出来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赏识教育创造机会。
教师赏识学生,同学赏识同学,自己赏识自己。
打开《陶行知教育文选》,你会看到这样一段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假教育”让我们把目光关注在“分数”上。
“真教育”让我们把目光关注在“人”身上。
如果我们把目光关注在“分数”上,那个做十道题只对了一道的聋孩子,你给她打多少分?你又会怎样对待她?
1995年,周弘明确提出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良好品行、点滴进步表示真诚的赞赏;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但是,许多教师和家长扭曲了赏识教育的本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无差别的、甚至是没有原则的赏识,让学生在“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甜言蜜语中成长,许多学生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受挫能力特别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赏识教育的内涵,了解人们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并理性地运用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认识别人的才能并予以重视或赞扬。《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左传·襄公十四年》中也提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赏识的原意是指对人的才能给予认可,并加以重视与赞赏。而现在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欣赏和赞扬,以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激发其创造性。[1]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鼓励的教育方式,它以尊重学生、承认差异和尊重差异为前提,倡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鼓励赞美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抱有信心。教育心理学证实:当学生受到肯定与赞扬时,心中会产生愉,在愉快心情中学习,其学习效率高。[2]因此,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赏识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它是指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以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总体来说,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赏识的随意性和过度化。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说好听的话”、“说赞美的话”,不管学生的成绩是有所退步还是某一行为方式欠妥,都给予表扬鼓励,认为表扬越多越好,实施赏识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过度化,赏识学生没有一个标准。过犹不及,人生之中的任何事都重在把握一个度。一味地用赏识满足学生,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鼓励,容易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让学生一味期待老师家长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赏识依赖症”。[3]稍有不如意,就会造成学生心情低落、叛逆,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过度的赏识也可能造成学生对赏识的轻视心理,最后造成无所谓的心态,不能起到赏识应有的激励作用。
2.赏识方式的单一性。在目前的赏识教育中,往往只单纯地强调物质奖励,许多老师家长片面地认为,对孩子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似乎只有一定的物质刺激,学生的兴趣才会高涨。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物质奖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奖品上,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让学生学会攀比,也会促使学生逐渐把爱理解为功利的、可物化的,且一旦学生对奖励的水平不满的话,就会产生懊恼的情绪,他的行为积极性也会降低,结果是毁掉了个体的内在动机,使奖励代替了原本的激励作用。
3.赏识教育目标的狭隘性。自从我国掀起“赏识教育”的热潮后,家长和教师们便踊跃加入其中,开始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但受到现代社会功利化的影响,以及中考高考这两大核心指挥棒的存在,我国教育仍然是“以分数论学生,以成败论英雄”,重智育,轻体育、德育和美育,因此,在教育评价中,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就给予表扬鼓励,对分数以外的良好品质都不予关注和培养,对有些能力的培养甚至是采取了压制的态度;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给予高关注高评价,而对于“差生”教师和家长更多的是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学生不可教,对他们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来的,年龄越大越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4]因此教师的这种不关注、低评价甚至放任自流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4.赏识教育中有奖无罚。我国是一个“师道尊严”的国家,教育是一种“上所施,下所效”的上下关系,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可以对学生进行任意的惩罚,甚至是体罚,而赏识教育的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的“学生观”,改变了教师以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但似乎赏识教育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赏识教育的风靡造成了惩罚教育的隐退,一时间无人再提及惩罚,仿佛提到惩罚就是不懂教育,是有背于教育真理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有时老师或家长的一句批评,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逃学、退学甚至轻生的念头,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有关,但影响最大的还是这种有奖无罚的教育方式,学生习惯了表扬、鼓励和赏识,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但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充满着荆棘和坎坷,而一直生活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之下的学生将无法很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的荆棘和坎坷。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也指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更失望。
三、理性地运用赏识教育
1.赏识教育要因材施教,客观具体评价。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智力因素、学习方式及爱好等各不相同,教师和家长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将赏识教育的理论死搬硬套地运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采用有差异的、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的策略。例如,对于胆怯害羞的学生,应多在众人面前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对于学习成绩优异但容易自满的学生,应注重赏识的度,必要时对学生骄傲自满的态度进行忽视或批评。同时,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以偏概全,教师常常因学生的某一种好的行为而大肆表扬学生整个人,以致学生被表扬冲晕了头,而忘了受表扬的原因。因此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像惩罚教育一样,对事不对人,表扬鼓励其优秀的方面,以此强化它,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发扬这些优点。
2.赏识教育以精神奖励为主,慎用物质奖励,同时注重语言艺术。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时,教师和家长应运用语言以及点头、微笑和竖起大拇指等体态语来鼓励学生,慎用物质奖励,偶尔的物质奖励应该是不贵重但有意义的,比如,绘画比赛得奖就奖励一盒画笔,歌唱比赛得奖就奖励一张CD等。当然,在运用言语进行鼓励时,也要注重其语言艺术,并不是所有赞美的语言都能达到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语言运用不当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实验研究表明,对给予“你真聪明”评价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选择相对简单的题目,对难题的解答不会坚持太长时间,若失败了很容易沮丧,并且会对自己的能力提出怀疑;而给予“你真努力”评价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选择相对较难的题目,且坚持的时间更长,尽管是没有成功,他们也会充分地享受解题的过程,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最好的方法不是告诉学生他们是多么聪明,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学生的先天优势,比如相貌、智商等,而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后天努力上,告诉学生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作为长者对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这样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以此来鼓励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赏识目标多元化,坚持赏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类具有八种智能形式: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存在智能。人的智力表现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具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数学智力却非常低下;有的人虽空间智力发达,但音乐智力却很低下。美国积极心理学家Tal指出,你不去欣赏赞美人生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就会枯萎凋谢。因此,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戴着放大镜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冲突传统分数的限制,不要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生,有的学生这门功课学得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得很优秀,以此鼓励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成才成人。
4.以赏识教育为主,惩罚教育为辅。由于教育的对象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学生,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万能的,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都不例外,只谈赏识教育而不谈惩罚教育只会让学生永远生活在甜言美语之中,经不起一点挫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谈惩罚教育而不谈赏识教育,说严重一点那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是私塾的延续。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结合起来,以赏识教育为主,惩罚教育为辅,当然这里所谈的惩罚教育不是心理惩罚,更不是体罚,和赏识相比惩罚更需要艺术,因为一个不好后果便不可收拾,因此在运用惩罚教育的时候也要坚持其原则和方法。惩罚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渴望,因此不能出现任何羞辱学生的手段,惩罚只针对事而不对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让儿童心中成为好孩子的火花熄灭,而羞辱学生只能让孩子产生自己是坏孩子的感受,进而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
赏识教育在我国惩罚教育甚至体罚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对我国教育的民主化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事都要避免过犹不及,老师和家长要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避免赏施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上误区,使赏识教育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29-02
传统的师道尊严、棍棒教育,使我们常常盯着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抹杀了他们的信心和创造力。长期的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而今天的中国不再那么急切的需要那些高精尖了,它更加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民族素质才能提高,我们的共同富裕才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为此,我认为应该积极的推进赏识教育。
钻石只有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放光芒,每一个被光环笼罩的成功人士也离不开识才之人的赏识及帮助,更何况是孩子。然而,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用一些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总是拿他们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我们总是强调他们身上存在的那些不足,想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长此以往,教师就不能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那我们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就发现不了自身的优点,也只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那他就会缺乏最起码的自尊和自信。殊不知那些成功人士及伟人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充满自信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伟大,就是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并把它发扬光大。推进赏识教育就先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开始,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对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
要想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信心,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优点的、有才能的,人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他们是聚集于一身的。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所在,并加以鼓励和培养,从而成就其一生。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鼓励和支持,有长处有优点的孩子,他的优点可能也会因为教师的淡漠而渐渐消失。老师的眼里不应有优等生和学困生之分,学困生不单单是“学困生”,他们只是一个有待进步、有其他潜力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于欣赏差异,因为有时差异就是特长。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跌倒,就算学生有一千次跌倒,也坚信他会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教师经常的赞赏和表扬,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的取得成功。所以我要说:“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的赏识,因为你的赞美和赏识完全有可能造就一个个的祖国栋梁之才。”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会说:“我也想赞美他,赏识他,可我找不到赞美他,赏识他的地方呀。”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缺少美好的心灵,而是缺少发现美和好的心灵。要想发现学生值得赏识的地方必须用心灵去感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庄家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爱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要有一双像神一样的神奇的荣智的眼睛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那么你就会得到孩子的衷心爱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情感魅力就是赏识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
要实现赏识教育,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个鼓励赞扬而没有挫败的学习生活环境。不给学生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要动态的观察学生的进步,多进行纵向的比较,不进行或少进行横向的比较,为学生每一次的微小进步而欢呼;不对学生说有伤自尊的话,赏识教育中语言的艺术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人师之不易由此可见。郭沫若先生曾题诗云“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为人师难就难在要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生,我们只有时时处处理解学生,把真情奉献给学生,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要实现赏识教育,还必须注意班集体的建设,没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就不会产生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秀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的才能和长处就不能释放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是一个班级的生命,如在除理论课程学习外,在课余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比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和绘画比赛、各种体育比赛等。面对着这个充满掌声和赞扬的舞台,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只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才艺才会得到展现,学生的商情才会得到释放,也才能够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挖掘其自身的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只有学生把被赏识的力量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总之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注意积极引导和激发其最大效力。赏识教育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的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与学生生命和谐,教学相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学、孩子在欢乐中学习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开心、教师日日表扬的教育。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做人,在学校轻松的生活,快乐的学习。只有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鼓励性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份赏识,一份真爱,用爱的心雨浇灌他们长成才。
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孩子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
据1995年广州市对四所幼儿园的280名大班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调查,有40%的幼儿对自己做出“很蠢”、“很差”等消极评价。这表明自卑心理在幼儿中存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不注意调控,这些儿童将变得孤僻,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因为在幼儿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
未来的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2.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在一千零一次的失败中鼓励孩子顽强地站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去自己尝试。这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独立性。而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小,经不起摔打,不让孩子参加艰苦的活动,或者是横加阻拦,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干不了”事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缺乏独立性和应变能力。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就像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会认为孩子不行或太笨,而总是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3.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人尽其才
每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如:有的孩子对美的感悟力极强,有的孩子对乒乓球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在数理知识方面表现非凡,有的孩子好奇心强、凡事想探个明白,一些物品常被其弄坏……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看见某人画画得了奖,就逼着孩子参加美术学习班……
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4.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自尊,学会自爱,减少孩子的攻击
对做了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成人往往会大声指责说:“你从小不学好,长大了是进监狱的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吗?”正是这些否定性的言语,让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有的因被伤害自尊心,致使其反叛,攻击增多。
孩子的攻击往往是在受到指责和冷遇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有些父母比较明智。他们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譬如当孩子闯了祸时,父母会说:“你是好孩子,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做了错事?”当孩子考砸了,这些父母会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考的这么糟?咱们找找原因一定会赶上来的。”在这样明智宽容的父母面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减少攻击行为,并且会恰当地总结教训,一跃而起。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让其感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懂得自爱,让孩子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与人友好相处,减少攻击。
二、怎样操作赏识教育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配合其它教育方法和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与随机教育结合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
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2.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避免用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如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是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但偶然间他的画画得比以前进步了,老师马上抓住时机当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及时鼓励,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100分了”,而家长说“某某考了双百分”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100分没了兴趣,缺乏信心。而应该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考双百”,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
3.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时,家长和教师都会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进行赏识,如:“你真棒”、“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
但当孩子犯错误时,采用批评性言语就要有一定艺术性,如孩子画画得很脏,老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太脏,重画。”而应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再干净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也可采用一些帖红花、插红旗、鲤鱼跳龙门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赏识,让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信心。
4.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某女孩聪明乖巧,不仅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还会背很多唐诗、儿歌,写好多汉字;某男孩好奇心强,凡事都想探究个明白,因此好多新买的玩具、家具等经常遭他“毒手”。于是一些家长就经常夸这个女孩如何聪明并预言将来会成就非凡。而对这个男孩常横加指责,说他“不学无术,长大准没出息”。久而久之这男孩对上学失去了信心,自卑心重,郁郁寡欢;而这个女孩则骄傲自大,不堪承受挫折。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扼杀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就很淘气,他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关键在于他的母亲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并给予正确的引
导。
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赏识不能过度
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
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
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坎坷,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从小到大不知要摔多少跤才能长大,每当孩子摔倒了家长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还是心痛地扶他起来怕他摔坏,或者是采取骂他连路都走不稳的态度,这当然要取决于家长自身了,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都来尝试赏识教育,欣赏赞扬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帮助他,让这些幼芽茁壮成长。
一次英语课,教师布置了话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很亢奋,争着抢着发言,力图在教师给定的有限时间内,将刚学到的口语尽可能完美而连贯地表达出来,因而声音有点大,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教师为了控制局面,维持课堂秩序,就用黑板擦敲着桌子说:“大家请安静,咱们可不可以声音小一点,能不能向这组同学学习,他们就做得很好,声音很小,一点都不影响别人。”其实,教师表扬的这组学生刚才根本就没有练习会话,而是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窃窃私语。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教师就把其他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全都抹杀了。而所谓的遵守纪律,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学生却得到了教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由此可见,这样的赏识和表扬是不正确的,它会误导学生的行为。一次简单的教学活动,其实并不简单,它关系到学生的行为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赏识的对象。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未表扬。
在评选“好学生”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有所更新,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的作为评选“好学生”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有好奇心的、聪明好动的和表现欲强的学生强加抑制。在学校,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甚至经常犯些小错的学生,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运用赏识表扬,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学生的优点。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使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要面向全体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些个体。让每个学生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观察每个学生,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值得赏识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受到表扬,那么他的自我感觉就好,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奖励,那么他就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参加活动时,就会表现不积极或者故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他就会从教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很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步也就越来越大。
教师的赏识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教师的忽略和轻视也可能会断送学生的一辈子。现在有很多学校,在排座位的时候,不是按学生的高矮个排,而是按成绩的好坏排。成绩好的学生坐在最好的位置,成绩一般的学生坐在一般的位置,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坐在最不好、最不利于听课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好处。例如,它鼓励了好学生。然而,从普遍性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它会严重挫伤那些成绩暂时偏差的学生,使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是彻底放弃学习,想无事生非、故意捣乱的学生,他们会使那些暂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还想学习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听课,从而永远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变得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如此一来,在一个班级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到最后,还会因为课堂秩序混乱,影响到那些原本学习好的学生。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总之,要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三、正确对待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在赏识的概念里不只有表扬和鼓励,也有批评。有些人认为,赏识教育不能有任何批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部分教师只能唯唯诺诺,束手束脚。事实上,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因为这样的批评是建立在赏识教育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经常得到赏识的学生会把教师看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当他犯错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因为,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当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教师的批评时,他一定会加倍努力地想办法改掉自己的缺点,以换取教师更大的信任。
例如,一位教师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乱的学生:“你不该做这样的事。像你这样的学生,老师一直都很看重你,我很意外。你一定是有原因的,能跟我说说吗?”当然,这种话要发自内心,是在学生经常能感受到被赏识的前提下,才会行之有效,不然就会显得很苍白、很虚假。
又如,对于一个成绩一直保持在70分左右的学生,教师看了他的考卷,故作感慨地说,“你进步了,考了70分”。这种虚假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忽视,因此,学生不会把这种表扬放在心上,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口是心非的迁就,则会使自己忍下的火气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就会猛烈地爆发出来。于是,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开始对教师反目。教师在遭受了挫折之后,也常会得出一个结论:赏识教育行不通啊,听惯表扬的学生感情太脆弱,不能接受挫折打击。
事实上,要让学生健康成长,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犯错;因为,没有经历、阅历,没有准确的是非观念,学生犯错的可能性要比成人大得多。于是,批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是这种批评一定要在学生把你当朋友、信任你和尊重你的基础上进行,才会行之有效,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认真分析这种现象以后,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管的太死、太多,没有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没有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没有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也就更谈不上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去发展。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引导、教育学生呢?其实,我觉得只要想一下小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过程,就会发现天底下最优秀的老师是我们的父母。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家长总是耐心、一遍又一遍地跟孩子说,即使孩子听不懂,父母仍不厌其烦地教。虽然孩子刚开口时口齿不清,但家长们仍然欣喜于孩子已开始学说话,既不会觉得孩子讲话难听,也不会拿他与别人比,更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以后讲话还是口齿不清。而总是坚信:这是才开始,以后一定能清清楚楚地说话。如果孩子说话比别人晚,也会满怀信心地说:当年乾隆皇帝不也四岁多才会说话吗?
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排队报到,报到的时候上交收费条、安排住宿、分发校园卡,同时登记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收取校园卡的费用100元。事情较多又比较繁琐,同学们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所有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突然一个学生把他的收费条扔到了我的面前,拿上校园卡就走,那态度相当傲慢。我吃惊地抬起头,看到了爆炸式发型下一张冷漠的脸,还有一双满含敌意的眼睛。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一个敌视老师的问题学生。我用很温和的声音叫住了他,并要求他登记基本情况,并交纳校园卡费用100元。他看着一位中年妇女冷漠地对我说:“她在那里,会登记和交钱的。”那位中年妇女笑着走了上来:“我是李君的妈妈,我来登记和交钱。”我看着这位满脸笑容的妈妈而为她悲哀,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管理而揪心,这样满怀敌意,满脸仇视,异常冷漠的孩子该怎么管。
开学一个月,一位家长告诉我,女生宿舍纪律不好,有三个女孩子老爱说话,说到很晚,严重影响其她几个孩子的休息。我把这个宿舍的十二个女孩子叫在一起,给他们谈晚上休息对于第二天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她们互相监督,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将严肃处理。没过多长时间,有一位女孩子就有告诉我,老师她们当面答应你的好,没过两星期就有说起来了,有时候能说到11点半。我就告诉她,你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10点半之后谁还大声说话就应该制止她。这位女孩子就说,我们不仅制止了她们,而且把最难听的话都说了,可就是不管用,老师你不知道她们的脸皮子有多厚。她们说你们睡你们的,我们说我们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干涉也没用,我们的父母远在南方打工就不管我们了,我们也管不住自己,想说难听话就说吧,又长不到身上。这种没有生活原则,没有自尊心,又没有家长配合进行教育的孩子以后我该怎么管。
语文月考之后,我发现最后一排的好几位同学的名句默写没有得分,或者得分很少。作为班主任,除了与语文老师沟通外,接下来的日子我就有意识地督促这几个孩子背书,并有意识地检查他们的默写情况。其中的一个孩子不耐烦了,当着他同桌的面对我说,老师我从小学到初中就不喜欢学语文,更不喜欢背书,初中的语文成绩从没有及格过。我妈老逼我学习,老强迫我背英语、背诗词,老觉得我没用,我很恨她。还有我姐,她以为自己学习好也瞧不起我,时常帮着我妈整我,有时候我真想杀了她两个。我听着听着就觉得毛骨悚然,刚好又想起了前几天《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因教师家访和担心教师向家长告状而引起的两起弑师事件,我的心都碎了,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家长和老师的付出怎么说都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回报。面对这样悖谬而又叛逆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这一件件的事情使人焦虑,寝食难安。教师本来是教给学生知识收获快乐的职业,现在是怎么了呢?老师仍然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依然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怎么就得不到这些同学的理解和尊重呢?怎么办,总得有解决的办法,因为这些孩子在你的班里。假如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好比是在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一会儿有了导火线,它是终究要爆炸的。到那时候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法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了解他们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源,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那么开启这些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什么呢?
美国心理学家威潜詹母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赞赏,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变得积极,学生也是如此。这些孩子也是人,从他们的抱怨声中,他们更加渴望被赞美,被赏识。赞美和赏识不过就是老师的一句话吗,干嘛这么吝啬呢?把我们的赞美和赏识给这些孩子,难道不会产生激励和鞭策吗? 詹母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想到这些,对于这样的孩子,赏识教育也许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努力地去找这几个孩子的优点,并通过向他们周围的同学了解他们的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我找到了他们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的优点,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李君尽管冷漠、傲慢,但他的篮球技术可是一流的,恰巧秋季学校运动会的篮球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和李君进行成功沟通的好机会。我就找到他,先把他的篮球技术夸了一番,并说同学们都希望你来组织安排咱们班的篮球赛事。他露出了笑脸,并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给他的任务。在以后的一周内,他带领着我们班的其他几位篮球爱好者,利用上午第五节自习课时间进行配合训练,看到他篮球场上积极专注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他不再和我敌对了,他愿意和我沟通了,并为篮球赛没有拿到名次向我表示歉意。我鼓励他,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通过一场篮球赛,让李君展示了自己的优点,也让他和同学们融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和学习态度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了,乐于接受老师的管理了。
一、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幼儿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其“闪光点”,特别是要给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老师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我能行”,要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毎一个幼儿,并注意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在教学中就时时关注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地小进步,为孩子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在与孩子相处中,我总是以肯定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自信心的话,当孩子有进步时,马上在孩子面前竖起拇指,让“大拇指”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赞许的目光、的动作、鼓励的话语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信心十足的成功迈进。
二、关注差异,激发幼儿内在动力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关注幼儿的发展,鼓励幼儿促进情感发展会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这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方面。《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去年我刚接手一个班时,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就会全身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手硬到掰都掰不动;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跟其他孩子比相对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闪光点,给他鼓励,给他希望。当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面前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能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会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微笑;当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能简单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给他掌声或一个小小的物质奖励。在这样的赏识中,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眼睛也敢和老师对视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通过这件事,使我领悟到,关心幼儿就从关心个别幼儿开始,赏识幼儿就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幼儿,幼儿也会用真诚回报你。
三、耐心倾听,培养幼儿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