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0: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篇1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领域有建设部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管理网站,“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建筑网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的网上资质管理系统、招投标信息的系统等。根据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08年,要建立建筑材料与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法信息库、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信息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等信息系统等。在公共资源领域,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已在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的平台下实现了年检、报税等网上办公。以上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软件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一些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的理解误区都是这些企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实行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到33%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同时,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及时通讯工具,如MSN、E-mail等的应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应用VisualMeeting多媒体工具使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各个项目部的终端,不但详细地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解决了企业异地施工项目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问题,实现了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工商、税务、社保、业主、监理、分包等之间的资料传输,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对外运转效率。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包括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篇2

1.1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改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水利项目在逐渐增加,而且市场规模也在扩大,给企业的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在构成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人员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综合素质低,在管理方面过于依赖职能部门的问题。水利施工企业在综合管理方面缺乏管理人员,很多的人员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项目管理中的施工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等问题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人员在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经验,但是对新的经验没有进行吸收,导致管理经验出现了落后的问题。

1.2项目施工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项目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施工成本管理不明确、施工成本控制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管理存在着重视形式,对本质不重视的问题。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通常都是凭借经验来进行,导致安全管理没有形成系统。施工进度工期控制要和现场施工进度同步,施工组织要做到有科学的计划,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对工期进行控制。

1.3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

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出现了没有科学的组织和安排的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散。环境安全没有形成导致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有序的规划,在施工现场还存在着施工材料随意搭建的情况,对施工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1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重视,这样能够逐渐形成已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相互制约,合同管理是管理模式的基础,这样能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安全进行保证的目的。合同管理对建设投资、工期以及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方案得到顺利实施。

2.2施工企业要和工程项目的法人共同做好工程的开工准备,在方案设计方面要进行技术和图纸的交底工作,对施工方案进行提出,同时,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金、设备等方面都要进行准备。在施工前,要对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工程量进行确定,对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3强化水利施工企业科学管理方式

3.1建立企业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能因工程推行监理制而放任自流,从而弱化了政府监督职能。由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政府职能强化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水利工程设计、勘察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传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质量、安全、健康“为一体的施工结构体系,水利企业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管理体系去支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水利施工企业。才能形成领先对手的优势。在水利竞争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体系。水利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和完成经济指标考核时,应完善工程质量体系建设。在工程施工中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始终放在施工管理的首位。提高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地位。第一要加大监理单位在水利施工现场旁站、巡查力度,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进场原材料、构配件等进行检查:第二要建立有国家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对工程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飞检”。第三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验收,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水利施工单位要在业主、监理、设代的监督中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3.2加强企业工程成本控制

对水利工程投标项目进行评估时,要以科学合理作为原则,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要求,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都是由同一个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这样在进行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的时候更加方便。在施工环节中,要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水平以及设备水平进行保证,同时,施工成本的确定要保证科学合理。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然后对工程的项目材料、设备、人工费用进行确定,确保项目的利润指标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指标也要进行明确。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根据项目施工方案确定管理的需要,按照可控性原则对成本、利润进行划分,对工程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进行严格要求,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成本得到降低,这样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利润。在施工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和上级财务部门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视,并且对出现的施工成本背离预算指标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纠正。政府监督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施工企业要服从领导,保证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完成。

篇3

2)各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逻辑思路和框架结构相似。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在结构上相似,都是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目标。

3)各管理体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都是相互兼容的,其相同和相似的要素包括:要求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文件化体系;要求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目标和指标,并通过具体的方案加以实施;都强调持续的体系改进;都要求对不符合项进行控制;都重视建立纠正和预防的措施;都要求对记录进行控制等。

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整合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整合是在一个企业的内部,通常将两个或者多个管理体系,经过系统的方式方法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整合形成的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需要满足其构成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这种整合并不是单纯的将各个体系融合在一起,而是需要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构成有机整体。

2.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整合的过程

将各管理体系一体化需要分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策划阶段、文件化阶段、文件实施阶段和持续改进。

2.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颁布的质量、环境管理等国际标准中,都强调了文件的价值和作用,指出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文件的价值在于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具有重复性和可追溯性,并提供客观证据。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也应以多层次的文件对管理体系的范围、运行准则进行充分的描述,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和“法制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文件应充分体现其法规性、系统性、证实性和动态性,同时内容上要符合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要求和各施工企业的特点,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专项作业指导书等来体现文件的层次性,编写时文件的数量力求最少。

2.3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

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主要包含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两个方面。运行实施的过程控制将直接关系到体系在企业中的实施情况,而运行实施的持续改进情况将影响体系的发展与优化,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依然遵循PDCA循环模式,但在运行中要注重按照体系要求程序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全员培训,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体系内审人员;要保证体系运行的资源投入;运行中要注重记录的保持。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不断寻求对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改进的机会,以实现组织的管理体系所设定的目标。包括定期定时地进行评审,持续不断地调整组织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篇4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LeanConstruction;LeanSupply

作者介绍:

篇5

在日常的后勤工作中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涉及面广,繁到涉及员工吃、喝、拉、撒、睡,细到更换一颗螺丝钉,而且还要同公司总部、社会上有关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所以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

2.后勤工作具有强的时效性。

由于后勤工作对整个项目发挥服务与支持作用,会随着时间变化、项目进展有不同的工作内容或侧重点。比如文件精神的传达、通知公告的张贴、冬季采暖、夏季防暑等工作都具有强的时效性。

3.后勤工作是营造和谐项目部的有力法宝。

由于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大多数的后勤工作都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质量的后勤工作会让项目部的员工感到项目部的温暖,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营造和谐的氛围。搞好后勤管理工作是稳定员工队伍和生活秩序,确保安定团结的重要条件。搞好衣、食、住、行、生、老、病、退等工作,是后勤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后勤管理工作搞好了,可以是领导省心,职工们放心,大家都不担心。因此,职工队伍可以稳定,生活秩序可以安定,从而可以确保安定团结的局面。

二、现阶段施工企业项目部后勤工作现状

由于项目部主要任务是组织施工,开展生产,因此大部分岗位都是专业技术岗位或设备操作岗位,后勤管理岗位往往不被重视[3],加上后勤管理工作的繁杂琐碎,职称晋升慢,出现愿意从事后勤管理的人员缺乏。此外,随着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各个业务部门口越来越细化,但是作为临时机构的项目部不可能设置与之匹配的部门,因此项目部后勤管理工作内容还将不断增加,将涵盖人资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党工团等工作内容。

三、对项目部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把好选人关,选聘责任心强的人在后勤岗位。

项目部后勤工作主要目是为员工服务,为项目创造好的施工环境,因此会涉及到许多不起眼、不被人注意的小事情,这就需要后勤管理人必须具备强的责任心,做到时刻想着项目部员工,才能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需要综合的考虑员工的素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员工招聘流程在层层选拔有责任感的人员进入后勤部门。另外,在招聘的前期明确岗位的特性以及要求,做好招聘的员工与岗位的匹配,保证整个企业人才的合理有效使用。

2.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后勤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在项目部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业务口后勤工作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其他工作的重要保障[4],可以说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必须服从中心,后勤工作不是大局,但又牵动大局;后勤工作不是小事,但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后勤管理人员需要有强的奉献意识和较高的服务能力只有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才能做好后勤工作,试想一下每个人都只干自己份内事情,没有大局意识以及奉献的精神,整个工作怎能做好。企业可以通过向典型的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或者是通过精神以及物质的奖励来激发员工服务和奉献的积极性。

3.给后勤管理人员职务、职称晋升的机会。

后勤工作不仅仅是做好物的保障工作,更要注重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力的管理工作。随着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到后勤工作岗位,但是相对于工程、财务等专业技术岗位,后勤管理岗位存在职称晋升不畅通,不知道属于哪个方向。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正常的上升渠道,按照“强者上,弱者下”的原则,确保个人能力得到发挥的同时得到晋升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4.组建初期完善后勤的管理制度。

制定驻地卫生、食堂管理、环境管理、宿舍管理等等各项制度,在一开始就要推行,尽量在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方面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把危险灾害扼杀在摇篮里。后勤部门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根据出现的灾害事故进行信息的汇总以及整合,制定合理的后勤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确保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领域的正常管理。

5.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后勤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综合管理素质的人才队伍。后勤管理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在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到管理学、会计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到的学科则更为广泛。在后勤工作中知识多科性又表现在专业技术种类繁多,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几种专业。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和多种专业的常识。企业要定期对后勤人员进行管理职能以及素质的培训,通过做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接轨。

6.对后勤工作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后勤管理工作,重视后勤职工的劳动,使全体职工都来关心后勤管理工作,这是我们做好后勤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的重视起后勤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健全后勤保障体系,在日常的管理环节中发挥后勤部门的高度的凝聚力是保证企业整个体统顺利运营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后勤的管理工作是以企业的正常运营为前提的,需要加强对后勤职工正确的引导工作,使他们认识自己的工作,树立正确的服务思想,为单位职能活动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篇6

1.政工师是拥有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深业务实践和理论学习,逐渐使自己成为兼备理论和实践的全能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在企业内部普及和宣传理论知识,更能带领员工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达成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2.政工师在企业中进行思政工作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持续发展和辩证的思想处理问题,明确主次矛盾,利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动企业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㈢政工师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者和领导者企业文化彰显着企业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内涵,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表现着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更凸显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管理中,政工师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者、领导者和号召者,承担着企业文化的建设重任。企业政工师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认真规划,融入企业特有的处世哲学和经营理念,使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获取良好的社会口碑,为企业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另外,政工师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企业员工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参与企业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为自身获取利益,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政工师还应以企业目标和行业特征及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员工、凝聚员工,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和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的价值观和凝聚力,构成企业的价值灵魂。

二、发挥政工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㈠严格要求,提升能力企业政工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以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基层,深入了解员工思想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以推动企业进步发展为工作主脉,以对思政工作的热爱为基本准则;要求政工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服务精神,做好奉献准备,不攀比,不求名利,不怕吃亏,甘于奉献,增强工作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树立榜样,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的调查研究,开创新方法,将思政工作落实于实际之中,发挥思政教育优势,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地开展企业工作。㈡执着工作,创新思想企业发展需要创新,但前提是必须保证能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政工师,应创新理念,理论结合实践,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创新,促使理论与实践更为合理有效地结合。

篇7

1.提高对工期索赔的认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只注重费用索赔,忽视工期索赔。由于变更或索赔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总工期造成影响,如果施工企业不重视工期的索赔,最终往往导致业主催工期,逼进度。如果没有工期索赔,承包商只能加速施工(赶工),从而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如果加速施工仍没有按期完工,既落了个逾期完工的罪名,还增加了施工成本,形成“名利双丢”的局面。如果重视工期索赔,即使业主要求加速施工按期完工,施工企业还可以主张加速施工的费用补偿和提前完工奖励,结果则是“名利双收”。工期索赔其效果最终会反映在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上。

2.充分认识索赔时效,及时提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和索赔报告。索赔时效有两个方面的效力,一是索赔时效期间届满则索赔权即诉权的消灭,即权利人未在约定的索赔时效期间内提出索赔,其索赔权利消灭;二是索赔时效为有效的抗辩理由,即索赔时效期间届满,请求权的相对人因而取得否认对方请求的权利。索赔时效期间届满后的请求权,因诉权的消灭,变为不可诉请求权。这种请求权不受法律强制实施的约束力和保障。因此基于索赔时效的效力,在发生索赔事件后的28天内以书面形式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的28天内,向工程师提出补偿经济损失和(或)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工程师在收到施工单位递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28天内未予答复或未对施工单位作进一步说明,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当索赔时间持续发生时,施工单位应当阶段性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8天内,向工程师提交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如果施工单位逾期主张索赔权利(超过索赔时效),施工单位也就失去了索赔权利,从而失去了索赔谈判的主动权,即使建设单位出于其他原因给予施工单位补偿,也仅仅是道义的“施舍”,其索赔效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索赔时效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变更或索赔事件发生后,一定把握好这几个28天,在时效期内提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和索赔报告。

3.充分认识收集索赔证据的重要性。索赔证据是关系到索赔成败的重要文件之一,工程实践中,施工单位即使抓住施工合同履行中索赔机会,但如果拿不出索赔证据或证据不充分,其索赔要求往往难以成功或被大打折扣。如果施工单位拿出的索赔证据漏洞百出,前后自相矛盾,经不起对方的推敲和质疑,不仅不能促进索赔的成功,反而会被对方作为反索赔的证据,使自己在索赔问题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收集有效的索赔证据是搞好索赔管理不可忽视的。

二、工程结束阶段的合同管理

工程施工基本结束,项目收尾阶段,也是最终检验项目成效的时刻。这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主要有:

1.高度重视施工合同竣工结算工作。很多施工单位对工程实施过程非常重视,但在项目收尾时留下几名技术人员办理竣工结算,而将精兵强将抽调至别的项目部去,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收尾阶段的竣工结算,关系到工程项目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效益,企业和项目部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做好这些工作。项目部应该留下关键的预算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管理人员,认真编制工程竣工结算文件,根据施工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更情况(包括索赔),对原施工图预算工程造价或工程承包价进行调整、修正,重新确定工程的最终造价。工程结算编制是否完整、正确与否,与最终结算结果息息相关,工程量计算要准确、不能漏项,要注意检查各种签证单、联系单等材料,结算单价套用要正确,各项取费标准要符合规定,总之,结算要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结算表编制完成后,校审很有必要,能有效避免多算、漏算、重算,提高结算的准确性。向建设单位提出正式结算前,项目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分析,结算书是否大于财务成本,结算上的材料数量、价格与实际耗用量、采购价是否基本吻合。发现问题较大,要相互查明原因,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

2.进行合同实施后评价与分析。在最终办理结算后,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要做好工程合同管理的评价与分析工作,总结工程合同经验和教训,以便以后其他工程能更好的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建立适合的合同管理架构,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

篇8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在线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在线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在线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篇9

2.1投标风险及应对策略

2.1.1风险分析。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希望拿到项目,为项目的投标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一个企业如果拿不到工程项目,就无利可谈,为投标而付出的人财物也只能由投标企业买单;如果低价中标或招标文件中有对承包企业不利的条款,或投标报价时计算失误,漏计项目,取费不当,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经营管理失败而亏损,再加上投标市场上的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常因素,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有预防投标风险的应对策略。

2.1.2应对策略。首先施工企业在投标前要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企业自身实力分析和对所投标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从而来决定企业是否要进行投标;其次在企业决定投标的前提下,企业要认真的做好投标报价工作。现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设工程中全面推行,它是由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的生产效率、消耗量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已储备的本企业报价资料,考虑适度的风险进行投标报价,一旦报价确认,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种工程承包形式的单价风险全部由施工企业承担,而在现有条件下,这种工程报价的一次性风险较大。所以企业一定要由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投标报价还要由专业的造价管理人员来编制,以防出现计算失误,漏计项目等风险,并且编制过程中要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做合理的预测,防止出现取费不当的风险。

2.2合同履行风险及应对策略

2.2.1风险分析。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施工企业工程利润长期在低水平运行,并且许多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都采取造价包死的计价方式,而且合同一般都约定,造价一次包死,履约中不做任何调整,但这种承包方式往往没有同时对履约过程中的材料设备价格上涨的风险设定相应条款,也不设定施工过程中采购或准备材料设备的工程预付款,且发包人拖欠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而施工企业由于项目现场管理不到位,签证资料不完善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而引发业主提出高额索赔,最终导致施工单位倒赔钱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有效规避合同履行风险。

2.2.2应对策略。首先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认真地研究合同的各项条款,尤其是不能放弃优先受偿权,这是保证企业在完工后顺利取得工程款的有效合法的途径;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变更做到勤签证,为索赔工作打下基础。面对现在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低中标、勤签证、高结算”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黄金定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1)工地(地盘)会议记录和有关工程的来往信件妥善保管;(2)搜集各种施工进度表,包括业主代表和分包编制的进度表;(3)妥善保存施工备忘录(日记);(4)做好业主、设计方和监理方的口头指示记录,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业主、设计方和监理方,并予以承认。将他们的书面指示按年月日顺序编号存档。(5)收集记录每天的气象报告和实际气候情况;(6)整理保存工人和雇员的工资与薪金单据、材料物资购买单据,按年月日编号归档;(7)完整的工程会计资料,包括工卡,人工分配表、注销工资薪金支票、材料购买定货单、收讫发票、收款票据、账目及有关图表、财务信件、经会计师核证的财务决算表等;(8)所有的合同标书文件、合约图纸、修改增加图纸、计划工程进度表、人工日报表、材料设备进场报表及账单(工程付款单)等需归类保存入档。为索赔工作做充分的准备工作[3];再次企业应该要求把涨价的风险和业主一起分摊,涨价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时由施工企业自身承担,而超过这个幅度时就应该由双方一起分担。近年来建筑材料和设备大幅涨价,其中钢材上涨幅度高的已达50%,由此产生的全部市场风险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做法显示公平,施工企业应该避免这种不合理的条款。

2.3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2.3.1风险分析。施工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法律不完善和法律执行中所形成的风险。现行法律在维护公平和约束建筑市场的两大主题的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着缺陷,而且即使有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也广泛存在,这样必然导致承包商依法行事后,其利益得不到依法保护,而且这种风险是承包商在正常情况下不可预防的。工程建设行业法制建设的步伐,与整个行业市场化的进程还有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给企业在发展上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

2.3.2应对策略。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对相关的法律做详细的研究或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员参与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并且对本行业的法律进行认真的分析,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条款来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2.4信誉风险及应对策略

2.4.1风险分析。企业因多种原因,如工程质量引发事故、安全事故、亡人事故、;劳资纠纷和债务纠纷等被公众媒体曝光,使企业公信力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影响企业营销活动。

2.4.2应对策略。首先施工企业要做详细的施工计划,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安排固定的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管理;其次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全面的投保。并且在出现事故时要积极的处理事故,而不能逃避,以避免施工企业信誉的丧失。

3.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对自己的资金、物资等资源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忽视风险管理或风险管理不善,则会增加发生意外损失的可能,扩大意外损失的后果。与西方企业和国内其他先进行业相比,我国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上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承包企业对风险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的方法不熟悉,风险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体制发育迟缓,既是产生经济风险的原因,也是对风险管理乏力的表现。施工企业目前的风险管理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加强完善风险管理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3.1要提高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高风险意识是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他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把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去,把风险管理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尤其对系统性风险有清醒地认识和管理措施[4]。

3.2认真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对施工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就是降低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风险中的损失,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事前要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或以较少的风险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及利益。事后要能尽快部分或全部恢复生产,尽可能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4]。

3.3成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组织。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应设专人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本身的业务而且要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考虑外部风险管理公司咨询专家的意见[4]。

3.4选用适当的风险管理办法和处理风险的手段。企业要以系统思维的方法去解决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从整体上和全局上分析研究,不仅要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优化系统。当前处理风险的主要手段包括:风险回避、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防损与减损、购买保险等[2],在转嫁风险的多种手段中,参加保险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它是简便易行的选择[4]。

3.5创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因此要搞好风险管理就必须有话整个信息流程,创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这个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传给信息需求者。施工企业可以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企业局域网络来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4]。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企业应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便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林盛发.论工程变更后索赔风险的应对措施[J].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刘学强.防微杜渐正当时-现代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6年第九期

篇10

由于各个阶段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市场存在不同且不同时间段经营战略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存货的需要量大大不同。比如二受市场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的施工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为降低成本在特定阶段需要大量采购原材料提高存货量。此外需要提升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减少相应产品存货量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而为了避免因存货量过大而产生的资金周转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系统的存货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确保施工企业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之间的融合,以避免无效存货量过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二)存货采购计划不符企业实际需求

企业进行存货管理过程中存货采购是首要环节,存货采购对企业日后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活动,与存货规模直接相关。但在现代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在实际进行存货采购计划时却发现诸多存货采购计划与现今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不符,为提高存货管理水平,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卜是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存货采购计划未考虑到市场因素实际采购过程中发现其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二是由于采购计划是由相关人员制定存在较强的主观若是制定计划未考虑多方因素很容易造成存货采购量不合理资金配置不合理。三是采购计划制定存在一定难度,由于存货种类较多且其在使用环节、使用速度上都存在差异难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

(三)存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虽然现今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高但其应用于现代施工企业并不深入相关企业无法系统运用信息化高新技术来进行存货管理。施工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较低需要及时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但是施工企业普遍都存在电算化进程慢的问题,导致无法准确、及时进行核算版此以往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效率、经营管理制度的改善和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存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内部对存货进行管理的相关人员并未掌握相应的存货管理技能也不具备科学的存货管理知识。此外大多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无法对存货进行综合合理管理在发生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和进行后期调整处理,导致出现存货过多的情况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二、加强存货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为提高施工企业存货管理水平,首先要制定存货采购计划,以下是如何使计划合理科学的几点建议首先在制定计划前需要全方位了解现今市场和施工企业经营发展额需求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工艺流程再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其次尽量采用批量方式进行采购。一般情况下销售商会给长期合作的或者采购数量达一定程度的企业相应的折扣而企业为节约成本,需在合适的阶段进行批量采购存货。最后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不可能随时补充存货,这就需要企业考虑现今销售情况、订单运送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订货时间避免因缺货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二)施工企业应建立存货管理责任人制度

为解决施工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制定存货管理责任到人制度这不仅可以加强相关人员对存货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对其起到约束作用规范其行为。且为完善责任到人制度财务部门必须加强其与其余各部门的合作,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是“总管”部门需要对各批次存货前后价值进行比较二而施工方需要对存货进行妥善保管庄要负责人要密切关注货物是否回款等问题。总而言之为了加强管理洛部门负责人之间需要及时联系,互相协作,共同承担存货管理的责任,一旦存货管理发生问题存货管理责任人制度将会追究其共同的责任无法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