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10: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学习方面
进入大学,最大的挑战就是“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与以前的学习相比,大学学习失去了表面上的竞争,失去了所谓的考学压力,失去了全面但肤浅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自我努力意识的增强,自我加压的学习态度,窄范围但深层次的课程学习。
上课认真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问题问老师,认真做作业,按时交作业……这些似乎是已经说烂了的课堂要求。对我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这些要求有了深入的认识。
有时上课一跑神,就落过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预习与否会明显影响自己的听课效率。
不论是找同学还是找老师问问题,自己总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的加深是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中升华的。
大学有一种观点:
考试前听讲就能考过;只要 和老师关系好就能考过。
这种观点也许是对的,但我绝对不同意。
这种观点是消极的学习,是一种得过且过的认识。也许在以前我们是得过且过地学习,但是进了大学我应该被“我要学”这种强烈意识所主宰。
学习上的得与失,是没有必要用文字写出来的。它应该铭记在我的心里,时时刻刻在学习上提醒自己。因为有些东西用纸记着我们有可能忘记,而有些东西用心记住我们就很难忘记。
2、工作方面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班干部一开始招聘,我就毫不费力的被任命为班长。也许是长期做班级工作的缘故,班长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很困难。上学期我班的成绩优秀,获得了不少的奖励与赞许。
班干部之间的配合也很默契,工作开展的还算顺利。整个班级风貌是积极向上的,同班同学之间相处的和睦融洽。
事事都有两面性,在工作成绩优秀的赞许下,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班级工作的效率,如何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如何进一步活跃班级气氛?
班级工作的开展与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弱点,就是上课、上自习没有固定的教室。与高中相比,工作不太容易开展。但事实就是这样,我必须用另一种方法来弥补这个弱点。
作为年级长,虽然只是兼任,但我用做班长时的责任心去处理年级事务。年级长的工作与班长工作不同,我对于这一新接触到的职务要不断摸索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80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ending Chao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Internet Financial Background
ZHANG Yan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Sport Science&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borrowing,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a variety of lending software, platforms are endless.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lending on the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graduation phase of the funding needs of this problem,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consumption and many other financial problems. However, everything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ending platform for China'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the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students in Entrepreneurship graduation stage and consumption, but also to the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their moral cause a certain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author's personal thinking, on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background of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network lending platform; college student loan problem; property transaction; the Internet Finance
0 前言
当前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初衷各异:首先是自身的创业兴趣、提升能力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其次是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的需要;再次是减轻家庭经济困难的需要,当然还有从众心理等。与在校大学生创业目的虽不尽相同,但在校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并且能从行动上实践着自身的创业理想。高校内跳蚤市场活跃,大学生自当老板在学校周围开实体店,利用网络媒体开虚拟店,同时关注各种论坛中的创业版、留言版并积极留言,利用微博等新兴平台为自己的商店作宣传等,正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体现。虽然创业规模不大,但却有一定的创业收获。
2 在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尽管大学生在学期间已具创业意识,并能为之努力实践。但是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典范并不多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只能小规模地进行尝试,而且大部分创业坚持时间不长。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在校大学生虽然已具体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所拥有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但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而大学生创业不仅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有关创业与管理的综合知识,更侧重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在校大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思考较少,对自身在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了解不足,不清楚创业步骤,对如何有效融资、创业地点的选择、创业宣传策划、管理与经营策略、财务管理等问题的综合考虑较少,因而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有些盲从。
第二,应用知识能力不强。大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盲目性,忽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主要是根据平时经验或感觉进行创业,大学学习经历与所具有的知识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使得大学生的创业与非大学生在知识上的创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对问题的判断力、视角敏锐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能力特点在创业中的应用很少。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的自由时间、社会经验、启动资金等方面处于劣势,不懂得合理应用自己所掌握知识进行创业,因此创业成功率较低。
第三,创业方向不明确。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从众行为较多,而且主要是从事服务性创业,而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创业相对涉及较少,特别是一些工科方向的同学在进行创业时基本没有考虑利用好自身专业的特点与技术优势。目前,大学生创业方向主要是局限于一些资金投资相对较少、见效快的行业。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创业长期规划,创业又受季节、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不知如何进行创业风险规避,导致大学生创业可能经常发生变化,也使创业经常受挫。
第四,创业心理不够成熟。由于在校大学生在创业中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较大,社会阅历较浅,同时由于自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大学生创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压力来临时,由于抗压能力不强、心理不够成熟,受到挫折时容易造成创业的持续性不强。同时,有些大学生的创业只是突然心血来潮,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
3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根据上面所述,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扬长避短。
第一,发挥优势,调研环境。在校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等特点,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业前对创业环境与创业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创业条件及机遇,并通过文献阅读、已取得的知识积累等条件,借鉴前人创业经验及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与创业模式。
第二,加强团队协作。大学生创业仅靠单枪匹马取得成功比较困难。但是每位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能力特点不一样,掌握的优势资源也各异,可以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特点,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进行创业。同时,采取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创业,团队各成员可以相互支持,包括技术与精神上的支持;遇到困难时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来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扩大创业渠道与途径。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式主要有两种:实体店与虚拟店。实体店一般是为在学校周围租下店面进行创业。而虚拟店是采取网络平台进行创业,主要是通过淘宝网、同城网及其他网络平台进行商品拍卖。如果采取创新手段,例如采用实体店与虚拟店的结合,在实体店上做好营销,同时扩大宣传,在虚拟店上赢得口碑,即可畅通销售渠道,又可减少因实体店面大小与地理位置等造成的不利。
第四,加强创业指导。大学生对于如何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已具备的知识体系进行创业的能力较弱。因此高校可针对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困难开设创业指导课,帮助有创业意向与兴趣的大学生进行创业,也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的培养进行指导。相关的专业课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指导,根据自身经历,引导大学生如何应用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业。
近几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能力不强。高校要改变这个状况,在培养学生时就要注重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应该要求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具体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1.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学生的社会大课堂,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很多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他们借助社会实践这个平台,通过各种切身感受和体验,了解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全面了解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通过自身状况分析,自我条件评判,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就业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等情况的发生。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与广泛的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增强了获得个人社会角色的能力。
经常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抗挫力。学生通过组织安排、协调管理、处理应急突发事务,各司其职,经受磨炼,对于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多彩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加快学生社会化步伐。
2.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从同事、同伴中学习具体的应用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尤其是那些操作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如计算机、会计等,所以需要通过实践实习,亲自上手实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请教有经验的长者来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和完成任务。
同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欠缺和不足,这样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3.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从未碰到过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新局面,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来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这样的创新能力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和升华。尤其是现代快节奏社会中,人们每天面对各种数量巨大信的息,种类繁多的知识,需要产生丰富的联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找到多种事物的结合点和交叉点,从而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方式方法。
通过社会实践这个载体,学生可以把学校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所需的技能结合起来,开辟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为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更多的途径。
4.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操作等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无论学生从事哪个行业,多多少少都要跟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或者计算机等自动化机器相接触。如何准确高效地利用这些设备,为学生在一线岗位上所用,需要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试错、熟练、提高、发展。如作为办公室文员,该如何使用复印机、传真机、电脑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会计该如何使用电算化的系统和软件,这些基本的操作能力是学校课堂理论教学所未能检验的,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它,学习它,掌握它。利用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就业前充分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和提高。
二、如何发挥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政府和高校要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功能,建立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协调社会各界的资源,指导和帮助高校建立各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
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于高校安排的短期教学见习、长期教学实习、寒暑假的岗位体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要欣然接受,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对在岗位上的实习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和培训。使得在校大学生经过短期的社会实践,能够真正认识到行业前景,岗位要求,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毕业后更加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也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把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文件和规定的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利用各种资源为在校学生创作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如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长期输送学生去一线工作岗位体验生活。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采用订单式培养,如酒店管理专业的“世贸班”,“迪拜班”。
2.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老师重视社会实践的功能,建立长期跟踪指导机制
专业老师在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要积极投入到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疑惑等要及时给予指导。包括学生日常的教学见习和实习,寒暑假的“科教文卫三下乡”“爱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便于寻找兼职工作。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课远远少于中学生的课程,空闲时间也就相对增多,从而自身支配的时间就增多;在经济方面,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这样使得兼职更加商业化,大学生很容易融入兼职中。还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从众心理,一个人兼职能带动几个人,导致更多的人参加兼职。
大学生兼职的必然性。经济社会的今天,大学生兼职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收入,锻炼自身的能力,而且也是走向社会的起点,大学生在校兼职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通过兼职,他们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总的来说,大学生兼职是接触社会的最好的,最快的渠道。
一、大学生兼职动因以及兼职种类的调查分析
基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近85.31%的大学生认为兼职非常有必要;14.69%的人认为兼职没有必要。从兼职的原因来看,55.94%学生认为兼职可以锻炼自己,培养个人能力;34.97%的人是为了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39.16%的同学是从中获得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仅16.78%的同学是因为消磨时间。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兼职的必要性,且兼职动因也更多地表现在提升自我与为家庭着想方面,是调查者思想积极的表现。结合数据与社会现状分析得出,因为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较少,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进入校园后开始独立生活,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同时通过兼职能够较快且容易提高经济收入。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兼职更具商业化,同时使得兼职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衔接点,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渠道。
对于兼职种类,我们发现选择家教、促销员、发传单、餐饮服务的人数分布较均匀,接近30%左右,而选择礼仪服务的占11.19%,仅2.1%的同学选择家政服务,另外还有30.07%的同学从事过其他种类的兼职工作。而寻找兼职的方式与途径也同样呈现多样化,45.45%的同学是通过熟人介绍或帮忙,也有约33.33%的同学是自己寻找的,其余同学则是通过海报广告、中介机构、网站、传单、学校介绍的方式获得兼职。由得出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的了解到兼职种类与途径的多样性,这不仅与个人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相关,也和兼职的获得方式有很大关联。对于较易获得与需求量大的兼职,如发传单、促销员、家教等从事的同学较多,而选择其他种类的兼职,对专业技能等要求较高,且需求量较少。此外,大部分大学生获取兼职的方式都较为可靠,约50%的人会通过熟人介绍,可体现出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较高,并不是盲目寻找兼职。
二、大学生兼职对学业的影响
本次调查由于条件有限,大二大三学生较多,可能对最终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兼职时间与课程时间冲突时,据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以学业为重。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视课程情况而定而没有人选择逃课去兼职。此调查清晰表明,当学业与兼职两者之间产生冲突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生还是主要以学业为重,没有充足的知识积累,实践便没有现实意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是基础,但是实践是根本,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因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在调查兼职是否影响学业中发现,只有13.99%的同学认为兼职会对学业产生影响,46.15%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39.86%同学认为说不清楚。据多方了解调查,兼职的确会占用部分学习时间,但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对时间的支配还是十分灵活的。做兼职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影响主要看个人时间分配的是否合理,只要能够正确的分配时间,且量力而为,就不会产生过多产生影响。此外,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高等教育专家潘先生曾说:“适度打工。”在大学时期我们的思维和理解记忆能力等都处在人生最优越的阶段,又有丰富且难得的学习条件,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如果因为其他任何事情而耽误了学习,都会得不偿失。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兼职必须注意把握好这个“度”。
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网络的实习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时从事发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员、当餐厅服务员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学生也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打工,而要有所针对性,尽可能从事一些有助于增进知识积累经验的工作。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认清学习与赚钱的界限,他们把大学经历纯粹当成了找工作的资本。兼职与考证反而取代了学习与研究成了主要任务,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认识可能会使一些大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追悔莫及。
当然兼职与学习并非不可兼得,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罢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兼职的目的和意义。在校大学生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切不可将打工赚钱作为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明确兼职的目的和意义,找到学习和兼职的平衡点。其次要正确认识在校大学生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兼职和学习之间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的分配,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做到两不误,才可以使学习和兼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兼职。
在我们调查后提出的意见是,大学生应当更多地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关联的兼职工作。目前大学生兼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的目的,但是没有最大意义地实现大学生做兼职的价值。
总而言之,大学生想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习得知识而又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是没错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符合自己专业趋势的工作,不是盲目得选择兼职。与此同时,还要量力而行,我以学业为主,找好学习与兼职的平衡点。
三、大学生兼职对就业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上海商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兼职,且有85.31%的大学生认为兼职是十分有必要的。可见,兼职已普遍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
(一)兼职对大学生社交能力有明显提升
现在的社会工作生活中和企业招聘过程中非常看重求职者的“情商”,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越来越看重。社交能力也成为了个人职场上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能力很难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毕竟在公司和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远远比学校人际交往更加复杂和广泛。所以,兼职成为了大学生满足个人发展、公司需求、提高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做兼职选择的职位有:24.48%为家教,30.07%为促销, 11.19%为礼仪,33.57%为发传单,2.1%为家政服务,26.57%是餐饮服务以及30.07%是其他兼职。不少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在做促销、发传单以及餐饮服务时需要频繁和他人交流。这就需要他们以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们会十分在意自己的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更倾向站在客户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顾客认同。
此外,大学生能在兼职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着去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据调查:有56.64%的学生能够积极想方设法解决兼职中遇到的问题;70.63%的学生会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23.78%的学生会向相关部门投诉;还有11.89%的学生自认倒霉;有11.88%的学生不知所措或辞职不干了。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兼职不仅增加了工作经验还提升了社会阅历,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在兼职中,大学生必须要学着和同事合作,和上司相处。在和同事、上司的工作交流过程中大学生能体验职场中的社交活动。观察别人的社交行为,增强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并经验积累,把握各种技巧和方法,同时能够扩展了自身的人脉资源。数据显示,40.56%的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更加大胆地与他人交流,结识更多的人。
因此,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更加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也可以来佐证这一点,有65.73%的上海商学院同学在参加了兼职后觉得自己的社会能力有一般提高;22.38%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的提高;有11.89%的同学觉得和原来差不多。
(二)兼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现在社会中,在工作生活中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专业知识,更加强调人们的综合素质。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的人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往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这也仅仅提高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有较大提升。但通过兼职,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更能满足就业需要。这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兼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规划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在校学习,但是兼职必定会占用他们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合理规划安排兼职和学习时间,从而对他们的组织规划能力有了锻炼。
2.大学生兼职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校生活中主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而很少需要学生真正动手去完成一项任务。而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必须要实际操作,真正参与到工作中去。在参与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时,更可以把专业知识进行运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3.大学生兼职增强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身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有时会完成不了规定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不被客户接受,结果不被上司认同。这时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和情绪,转变改善它们。这就为大学生毕业后,也就是真正进入职场后,遇到问题和压力做了心理方面的过渡,为大学生能有力处理这些问题打下了基础。
总体来看,兼职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许多益处。
(三)兼职对大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还没有确切的感受,但在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关注求职者的社会实践经历,且已经成为重要的评价环节。由此看来,在校大学生的课外兼职对未来就业竞争能力是有一定提升的。
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也做了一些访谈。通过对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我们发现:普遍是在大一刚入校、大二上学期的兼职比例呈递增趋势,而在大二下有的专业开课过多,导致兼职的时间减少;大三大四的同学有选择实习、也有选择考研的同学。主要因为随着大学生生活的适应和深入、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的不同所导致整个趋势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但是弧度不大。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可见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可以看到,社会兼职是为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不仅能在兼职中培养个人能力,还能获得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在调查中,在问题“您做兼职的原因是什么”中就分别有55.94%认为能锻炼自己和39.16%的认为能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通过兼职,大学生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学生而言,对兼职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规划性,兼职职业应尽量与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相关。有针对性的筛选自己感兴趣且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兼职工作,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兼职是一项隐性投资,在兼职期间注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管理应变能力。并且在兼职过程中明确兼职的动机和目的,避免盲目兼职,最大限度发挥兼职的就业效应,从兼职经验中认清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喜欢什么样的就业环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应当准确把握兼职的尺度,合理安排兼职与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切勿一味追求积累兼职经验而放弃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把兼职作为丰富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在课余时间提升自我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渠道。不应当占用学习时间、旷课去做兼职,要把握好重心,不要沦为“兼职学生”。
针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我们建议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双向沟通制度,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寻找到与专业对口并对自己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兼职需求,既能保证学生兼职的安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考虑将大学生兼职教育列入学生选修课中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寻找合适的兼职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兼职发展自身能力,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权益纠纷与心理等问题时,给与相应的指导与帮助,推动大学生兼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文.当代大学生兼职现象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
[2]徐悦王,军郭宏.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3]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曹建华,邵立群.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理论观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13-02
在校学生的发展状况牵动着每个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校的神经,而面对学生生源质量的变化,很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表现出不知所措与无奈。经济迅速发展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学生,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学业,而容易被其他诱惑所吸引。尤其是在普通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是每年几十万乃至近百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但仍有很多企业声称难以招到优秀的员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其从事的职业与自身的兴趣匹配度比较差,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低,超过半数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校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二是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即使努力发展,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毕业生在就业中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说明大学的培养、评价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自我和环境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偏差。因此从校内外的情况上看,归根结底都是职业成熟度低的原因,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入点。
一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
本研究是从某一院校的视角出发,利用北京大学张智勇等师生(2006)研究修订的韩国版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同时结合关于学生背景和在校发展情况的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不同学生在校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找到学生在校发展因素中的职业成熟度预测因子,建立“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院校影响模型”,为学校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果提供依据。
本研究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城市学院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877份,回收率为93.85%。经过对无效问卷的筛查,查出无效问卷32份,剩余有效问卷1845份,有效率为98.3%。在调查对象中,男生625名,占33.9%;女生1220名,占66.1%。
1.相关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了四类因素与职业成熟度得分存在显著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呈现显著相关)。第一类属于个体特征,主要包括高考的成绩、家长的期望、家庭社会关系状况、了解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所具备的技能、专业兴趣度,主要是学生个体的背景和自我认知情况。第二类因素是学习努力,主要包括努力程度、出勤情况、上课位置、班级排名、学生活动喜欢程度等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状态。第三类因素是应用能力,包括参加职业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工作收获、商务经验、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自信心上的变化。第四类因素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包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用程度认识、希望与班主任或职业导师交流职业问题、在校能提升职业能力的发展机会状况、希望学校给予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希望获得职业指导的愿望。由以上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个体特征、学习努力、应用能力和规划意识四个方面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因子分析
为了探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素的结构,需要把上述众多的观测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潜在变量,因此对上述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了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正交旋转,选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七个因子。KMO检验测度为0.813,表明抽样充足度可以接受。因子分析抽出的七个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规划意识、自我认知、学习努力、应用能力、家庭背景、学习基础、职业认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4.983%~12.070%之间,对总方差的解释率为56.116%。
3.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将相关因素进行了聚类合并,在这基础上就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各影响因子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七个因子的得分,然后将职业成熟度作为因变量,七个因子的得分作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职业成熟度的七个因子中,规划意识、自我认知、学习努力、应用能力这四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贡献是显著的。在对模型进行的F检验结果表明,F值为44.220,对应的概率值P为0.000(
数据分析的结果帮助我们从众多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相关的因素中,找出了规划意识、自我认知、学习努力和应用能力这四个具有预测作用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模型。这四个关键因素的明确,为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明确了目标,为建立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促进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讨论
1.学生个人的规划意识
学生个人的规划意识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关注计划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职业规划意识强,经常思考自己在每个阶段应做些什么事,应为职业发展做些什么准备,这样的人其职业成熟度的水平比较高。这一点对于高校的启发在于,大学生的规划意识是关系到其职业成熟度的第一位因素,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广泛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还可通过增加辅导人员的指导、组织相关的比赛或学生活动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并且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不断形成刺激,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加深和固化。对于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增强,是为了让学生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2.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一个人对自我认识水平的高低,是人发展的重要的心理基础。如果一个人能比较清楚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特长与不足和已具备的技能和欠缺的技能等,就容易在职业发展中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结合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因此其职业成熟度水平也会比较高。纵观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已包括自我认知的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心理量表测试和学生对其他人的访谈,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自己。有教育专家认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中,要给予自我认知部分更多的重视,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深入认识自己,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学习努力
学习努力,主要代表学生参与学校学习活动的努力程度,也就是学生对待本职任务的态度。按照学生发展理论的相关观点,学生投入学校各项学习和活动的精力越多,收获则越大。学生参与学校的学习和活动比较积极,说明其能认识到学校教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主动投入到各种学习和锻炼之中,因此这样的学生其职业成熟度水平也就较高。在高校的教育中,应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学校各种教育环节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动员,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教育与自身发展的紧密关系,并且努力创建踏实严谨的学风和健康向上的校风,带动更多的学生努力进步。这一切努力都将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4.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商务经验、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属于学生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的一般性职业能力。这些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能胜任学习和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其职业成熟度的水平也较高。由此看出,高校的教育中应更加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尽管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但目前的情况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老师们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责任感与实际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高校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改革目的深入到老师心中,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教育等多方面的手段,努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 总结
本文通过在某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的实证研究,找出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模型”。这个模型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个体明确提升职业成熟度的路径,通过个人有意识地提高职业规划意识、自我认知水平,努力学习,积极提高应用能力,来提升自身的职业成熟度,最终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另一方面,模型的建立对于高校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出规划意识、自我认知、学习努力和应用能力四个方面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紧密关系,明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如果能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注重提升学生这四个方面的水平,将会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最终将对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意义
2.1 利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为的是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依照标准检查和矫正自己的问题。而大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政治、学习、道德、日常生活中的详细记录,它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都非常关注自己的档案记录,他们希望自己的档案记录都是对自己优秀的评价。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以严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档案添光增彩。
2.2 利于全面评价大学生的表现
每一位学生的档案记录都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从个人档案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的表现,可以让所有人通过档案记录对每位学生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3 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选聘人才
目前,招聘单位高校毕业生主要看学历、个人简介、能力等方面,对毕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远远不够。而学生档案的各种材料可以作为基本要素为用人单位判断毕业生是否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规范的档案会有可信度,并且还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出优质人才。
3 目前大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学生到学校后就会按要求吧自己的档案都交到学校,随后档案就会被分散到各系保管,到了快毕业时,班主任或者相关人员就会把学生在校情况的档案内容收集起来然后归档,再由相关人员寄到用人单位或存放到人才市场。可是学生这样日常管理不规范的档案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大部分都是很固定的评语,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2 内容不全,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和水平
每个大学生的档案都应该有学校对他们在校期间的所有材料,同时也包括了学生素质的内容,同时也要有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洋溢的风貌。但是当前的大学生档案大部分都是传统的老样子。而需要反映出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素质,能吸引用人单位的内容却未能进入归档的范围。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
3.3 管理落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大学生档案大部分还是以纸质档案为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还没有得到推广,管理手段很落后。比如内容更新不及时等情况。现在大学生的档案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等特点,原有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展,所以要尽快推进大学生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3.4 管理薄弱,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大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为班主任等兼任。而他们对档案管理的知识相对欠缺,又没有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以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状况,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有关。
4 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对策
4.1 宣传加大,共同提升师生意识
大学生的档案是关乎他们一生的重要东西,所以学校作为档案管理的负责人,需要通过媒介来宣传它的重要性,比如每天定时的通过电台广播、学校的报纸、还有宣传栏的公告都可以宣传。平时校长开会的时候也应向老师传达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和举办各种竞猜类活动宣传档案管理,目标就是让大学的所有老师和各级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关系到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充分认识到自觉把档案管理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积极把学生的档案作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看到学校教书育人业绩的成果,也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还要针对性地向学校的广大学生宣传人事档案的知识,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认真的了解到档案的有关知识,毕业后走向社会也不会吃亏,会为自己维权。
4.2 完善体制,规范档案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说新学生入学后,管理人员要很认真的登记整理其学生档案,要仔细核查档案是否有遗漏的材料。毕业后,每位学生的档案将会放入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市场或者单位,这时就应建立严格的转递手续,做好记录,以免丢失。学校的相关人员要制定学生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有专人管理、分开存放、便于查找或者补充。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防止假档案出现。
4.3 扩大收集范围,增强档案内容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内容已经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现在的学生素质了,已经很难作为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了。所以,学校要对学生负责,扩大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比如说各种英语、计算机、会计、普通话的考级证书,参与社会实践报告等等。还要创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对用人单位有很重要的意义。
4.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高校应加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这些专门选出来的人员要符合热爱档案工作人来胜任。并且要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专职人员专业培训,要不定期的组织他们学习,互相切磋,提高业务水平。
4.5 推进现代化,提高利用率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当前,教育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中小学都面临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当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紧锣密鼓地改革时,未来的教师――师范大学生,必然面临着双重角色。即作为大学生的师范生和作为师范生的大学生。这既是一个师范大学生自身内部的纵向比较与提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范大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就注意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从师范生的角度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作为大学生的师范生
与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同步,我国大学校园也洋溢着一片改革的生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面,当大学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专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应该在身心上作出调整,加强师范大学生身份的自我认同,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作为众多大学生中的一员,师范大学生个人是很普通的,必须达到大学生的一般标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适应“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中,‘通’即通晓、高尚、明白,也有触类旁通之意;‘识’,智也,指目光远大,有学识、有见识。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语言、文化、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这种通识教育在大学课程中体现为公共课及选修课。许多大学生不重视这类课程的学习,认为很枯燥,没什么兴趣,并且和自己的专业联系不紧密,所以一笑拒之。
其实,通识教育中的许多课程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常识,它的作用很大。如果一个人只会专攻专业知识,那么他/她的生活将会是狭隘的,同时,他/她的专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作为教师如果只会专业知识,那么就可能因为知识面过窄而失去用渊博知识“征服”学生的一个条件。而且通识教育也是自我素质的提高过程,并能加强自身的涵养。
2.精通专业知识
我国的大学是为我国社会各部门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1952年下半年,我国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专业设置。到今天,我们的专业体系已日臻完善,培养了许多高科技人才。而这种高科技人才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应该对学习生活作适当安排,制定目标,并且围绕这个目标来丰富专业知识。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给自己信心,在找工作与工作期间游刃有余。现今,大学的扩招制度使大学生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想上大学但又不爱自己的专业,对专业知识索然无味,专业知识也是学得一塌糊涂。兴趣是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兴趣的确学习专业知识是痛苦的事,但是这对以后的就业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而且,只要认真的去钻研专业知识,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成功体验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知识的乐趣,在这种成功的体验下,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强。
3.培养创新思维,全面贯彻素质目标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不应该忽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敢想敢说。一位科学家说过:“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缺乏力量或金钱,而是缺乏想象和信念。”我们的创新意识首先是从改变逆境和不愉心情开始的。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想他人未所想做他人未所做的事,这便是一种创新。在校园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的熏陶与感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其次,“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创造性思维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也就是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背景,这样才能在所见所识中发现人之所未知之处,得出不同的结论。没有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作为师范生的大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除以上三方面之外,还应该有合格的成绩,高尚的道德思想素质等。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师范生是不够的,师范生还要从教师这一职业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早在1995年,我国在《教育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师应被视为专业。教师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那么在校师范大学生更应该转变那种传统的教师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范大学生身份,做好就职准备。在校师范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培养教育教学技能。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准老师”,是横在师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根据《班主任之友》杂志对教师类型的调查,总结出了最受欢迎的教师有以下几种:“亲人型、亲近型、柔和型。”最不受欢迎的教师类型有:“古板严肃型、警察型、部队长官型”。在《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定位》一文中,谈及了不受欢迎教师的几个缺点:“意识不到创新潜能在学生中的普遍存在、缺乏创新素养、缺乏宽容心、缺乏创新性工作”。从这些总结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优差区别还是在自身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校师范大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5方面来提高自己:
1.做一个高尚的人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社会性,人用大脑思考并且以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与动物相区别,人不再是动物,还因为人的情感中有极强的道德约束力。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完整个性。教师和在校师范生还要认识到,学龄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影响,有些是外显的影响,但是有些却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的人格素质通常是以内隐的形式对学生发生作用,所以教师要力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校师范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做一个高素质高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从平时的言行开始,向优秀教师的标准靠近。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之所以把职业道德单列,是因为近年来许多人对教师这一职业未曾摆正心态。目前,主要有两种主要的教育观:“狭隘的自然功利教育观”(教师把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等同,认为是赚钱的工具)和“极端的外在超越教育观”(把教育事业视为神圣的,它不应该和金钱挂钩,否则就玷污了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劳心的事业,它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爱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教育事业需要奉献,所以功利教育观不利于教师全身心的奉献。但是,教师也需要生存,也要消费,所以超自然的教育观也不太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在校师范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教师职业观的问题,避免极端教育观。
3.扎实的教学技能,宽广的知识面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承知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发展。这就要求师范生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一种,所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自不必说。其次,师范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了,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师范生要拓宽知识面。任何一个受学生喜爱和关注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外知识丰富。广博的知识是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师范生在校期间就要博览群书,学好公共课,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第四,掌握教学技能。“三字两话(画)”(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教学简笔画)是师范生的基本素质,需要多练习。其中,普通话是其中重要的一块。今天,人口的流动使许多人之间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普通话的推广为大家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反过来也更有利于普通话自身的进一步推广。同时,师范生还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作好准备。
4.培养创造性思维
当创造性思维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种潮流时,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如果教师都是刻板的无创造性的工作,那么学生在无意识的模仿中也会变得呆板,毫无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根据我国大学的类型,师范类人才是要“既有较宽的基础理论,较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师范生如何培养自己能力呢?主要是多看书,打下知识基础,想人之未想,做人之所未做,不要拘泥于历史与现实的磕绊。在校期间应多关注社会和学术动向,把学习、思考、研究结合起来。
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双重角色,致使在对它定位时必须从多角度着手。综上所述,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和合格的师范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师范类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合格的师范生是第一位的,合格的大学生是第二位的。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一定是合格的师范生,一个合格的师范生肯定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师范大学生的要求比仅仅成为合格的大学生要求更高。所以,师范生必须要在校期间就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走好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定华.美国布朗大学的教学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03,(2).
[2]马武等.教学设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信息技术,2003,(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37-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大学生都怀揣创业梦想,并对自己的创业梦想有着无限而又美妙的憧憬,且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创业虽然有风险,但是成功的概率较大,大多抱有相当高的热情,由此可见他们的创业意愿非常强烈。然而当他们真正需要就业创业之时,却发现许多大学生当初的创业梦想已不复存在,创业意愿迅速走低,其中缘由需要进一步探究。
一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客观因素
第一,家庭意见左右创业意愿。家庭支持其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因为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其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且经管专业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家族有创业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家族创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在校园中参加过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因为其有创业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好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因学校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平台,学校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第二,性别不同导致创业意愿的不同。创业需要的往往是冲劲与毅力,然而这两种品质却是男女生不能同时具备的,男生冲劲足易冲动,在一开始创业时其创业意愿十分高涨,但随着遭遇挫折或困境,其创业意愿也会随之减弱。女生坚持的时间可能长于男生,但其创业过程中缺少果断与魄力,时间久了创业的意愿也会降低。
第三,资金不足的限制。资金不足又是一个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刚刚毕业,其本身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大量资金用于创业,而更多要依靠父母的支持。且大多数父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对其创业项目前景的不确定性,支持力度必然减弱,学生真正能用在创业上的钱很少。固然有些学生有好的想法与项目,但由于缺乏资金或父母的支持而流产或搁置。
2.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观因素
第一,大学生创业目标过大。创业目标过大,且细节准备不到位、思虑不周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现今大学生对于创业前景的过高估计和过头的创业热情使得大学生往往在创业目标的设置上设得过高,过于乐观的心态导致的终究是挫败和重来,所以创业意愿也会随着次次的失败而最终消失殆尽。一个具体、适当的目标才是一个创业新人应该树立的。
第二,大学生创业方向迷茫,意愿不明。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活动空间几乎都局限在家中和学校,他们的社交圈也仅限于亲友、老师、同学,对社会了解不够。他们想创业,但在创业项目、创业方向的选择上还是感到比较迷茫,即使有同学选择了创业之路,但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长远。大庆有好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了创业,然而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大多学生因为个人能力等原因回到了起点,因而明确的创业方向对于创业意愿的发展至关重要。
――――――――――――――――――――――――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民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庆市本科院校的调研分析”的阶段性成果(编号:xc2015074)
二 创业意愿对拉动创业、推动就业的作用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中间的过程充满曲折,这里既有社会的支持与关注,同时也有学校的教导与家庭的影响。创业意愿的形成对拉动创业具有积极意义,它的成功既能直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随着创业公司的成长与壮大,又可以带动其他大学生就业。我们要看到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对拉动创业和推动就业所起到的作用。
1.创业意愿可督促大学生不断增进对创业的了解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为将来的就业目标做一定程度的准备工作。因此,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同样会为将来毕业后的创业做准备工作,借助学校提供的便利条件参加就业指导讲座,了解相应的创业知识,如创业方向、准备工作、注意事项、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等。再如,学校安排部分毕业生回校参加交流活动以及就业经历交流活动,或者是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主动与有创业经验的毕业生进行创业问题的探讨。通过以上交流活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同时,在对自主创业有一定的了解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市场需求确定大致的创业方向,依据创业目标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2.创业意愿可提高创业成功率,推动就业
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创业前期不仅会了解创业方面的政策等知识,还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创业进行更多的了解和学习。如某大学生有养殖方面的创业意向,则在此基础上,该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创业意向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并提前设想养殖场的选址、养殖规模、饲料供应等一系列在将来的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不仅能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对创业内容进行了解,更能使大学生增加创业信心,从而在毕业后真正走向创业的道路。因此,有创业意愿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业意向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实践的成功率,并进一步推动就业。
3.形成创业小团队,带动他人就业
有共同创业意向的学生可组成创业小组或团队,共同创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一部分是缺乏资金、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基于此原因,当前多数成功的创业活动不是个体完成的,成功的创业者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同时,大学生可通过在学校的沟通了解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自愿组成创业小组或创业团队,这些创业小组或团队成员可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分工,以此为基础能够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帮助创业小组或团队的成员就业。
三 实现创业意愿最终拉动就业的建议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特长、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分析,选择了创业这条就业途径。创业作为当代大学生普遍选择的一种就业方式,在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和学校的积极引导下,成功率越来越高。因此,在大学生有自己创业意愿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培训,再加上政府优惠政策的推动,使大学生创业意愿在毕业后得以实现,最终拉动就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加强引导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会开设类似于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教师会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就是在此过程当中确立了自己的创业意向的。同时,学校对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如在校期间,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知识,在政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时能够做出及时的解读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利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在校期间,学校应积极安排毕业大学生的交流活动,让在校大学生和有经验的毕业生进行交流,学习经验,为日后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另外,学校积极组织创业实习,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实战中总结经验,为日后的创业实践累积经验。
2.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普遍,同时,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使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政府应该在创业经验交流方面提供平台。如政府有关部门可联合当地高校联系知名创业成功人士做专题讲座,这不仅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经验指导,也可以为社会上有创业意愿的人才提供经验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讲座期间,政府可派人进行政策分析解读,使创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和有关注意事项。
3.大众传媒进行合理宣传
大众传媒对实现创业意愿拉动就业有重要意义。首先,大众传媒是复制、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大众传媒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可使用大众传媒传播创业知识和技术,使大学生在日常浏览信息时能够了解到科学的创业知识,合理地了解创业信息,使自己的创业意愿更强烈,创业方向更清晰,创业方式更合理,对毕业后的自主创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大众传媒对实现创业拉动就业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还需借助学校、社会等外界力量的合理引导和资金技术支持,才能为日后的创业实践打好基础并最终拉动就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姜尔岚、吴成国主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主编.大学生创业手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