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1: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篇1

二、调查对象

上海海洋大学2015级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新生,共计4个班级,100人左右。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了100分问卷,回收97份,回收率97%。

四、调查背景

1.大学生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首先面临着学习内容及方式的转换。首先,学习内容不同。中学主要侧重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可是到了大学,大学教育则是在基础教育上的提升,专业性大大加强,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主,所学内容直接和将来的就业相关。其次,学习方式也不同。中学基本上以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所有的作业和课外学习都是由老师布置好的,学生只要照做即可,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无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是大学,除了课堂上的老师教授外,大学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于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达到自觉学习是大学生成熟的标志。此外,除课堂理论学习,还要重视实践学习,从泛泛而学到探究式学习,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学习目的不同。中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而大学生的学习则是为了将来的就业,为了今后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前途,所以动机不同,决定着方式也不同。

2.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面临着心理角色转换的问题。中学生在家长的眼中还是个孩子,一切都由家长做主,思想相对不成熟,还未成年,依赖性强;而大学生已经十八岁了,身体发育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弱,衣食住行都由自己安排,思想也相对成熟,自主、自立、自律是主旋律。因此,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向成人化转变,对人生的重大问题要全面综合考虑,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见,是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五、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自身状况以及对大学的了解,第二部分是了解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态度,第三部分是了解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方式。第一部分包含第2、4、6条,第2条主要询问目前大学新生对自己的状况是否有清晰的认识。答“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的学生占33%,答“B.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的占44.3%,答“C.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的占14.4%,这三条看虽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知道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不知道如何努力以及不想努力的学生将近占六成。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清晰,缺乏努力的目标以及动力。第4条考查学生对大学学习的了解,可多选。绝大多数同学选了B、C、D,分别是多学辅修课,拓展知识面;多读课外书,增长见识;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实践和社交能力。所占比为43.3%,86.6%,57.7%,这说明大多数人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大学的学习重点。第6条,考查对自己所学日语专业的了解程度。了解有限的占比最多,达72.2%,这是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是零起点,以前没有接触过日语,属于正常。第二部分包括3、7、8、9、11几条。对于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态度方面,44.3%的人认为大学还需继续努力,其次是认为大学只是一个中继,还要考研继续深造,占比26.8%,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识到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的必要性,但认识到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另外,令人无法忽视的是认为大学里应该放松一下的学生占比18.6%,也不在少数。第7条对所学专业的感受,遗憾的是感兴趣的只有27.8%,没有特别感受和开始厌倦的分别占43.4%和21.6%,令人很不乐观。对于语言来说,兴趣是学好的关键。第8条关于逃课,还比较正常,偶尔逃课和从不逃课的分别占56.7%和42.3%。至于逃课原因(第9条),不感兴趣的占比28.9%,有其他重要事情的占比36.1%,因玩游戏和无特别原因的则占比极少。至于对于逃课态度,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对逃课看得并不重,认为无所谓的占43.3%。第三部分包括第10、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8条。这部分是本次调查的主体部分。可以从中看出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方法、状态等。第12条,平均每天自习时间最多的是1―2小时(71.2%),比起中学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来说,简直不成比例。与此相对的是第10条,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方面,1小时以内和1―2小时的占八成(46.4%+36.1%=82.5%),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有一定自制力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的大学生离不开游戏。游戏和自修的时间几乎相当。关于听课情况,课上大体掌握,课后自己再补(第14条)占57.7%,说明课上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自我学习状态的描述(第17),占比第一的是“无所谓,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占35.1%,表明上进心的缺失,还有一部分学生“想学好,就是学不好”占28.9%。学习成绩在班级所处地位(第18),认为自己是中间层次的占一半。这几条看,现代大学生对学习,持一种想上进但并不狂热,只要不落下处于中间层次即可的态度。从第19条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看,超过一半(56.7%)的人意图通过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现状,想制定计划严格执行的人只占14.4%,还有同样多的学生这方面没有想过。令人欣喜的是喜欢读书的W生还是很多的,最喜欢的主要是小说占78.4%,及电子小说56.7%。读书时间则较少,每天读20―30分钟的只占34%,每天读1―2小时及以上的合计只有20%左右。喜欢日语的原因(第24条)则主要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日剧和日本文化等。

最后,目前困扰自己的主要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则不出预料,最主要的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

六、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由于不是第1志愿,所以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2.自我控制性差,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过多时间花在游戏上面,自修所化时间较少。

篇2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篇3

一、 引言

在当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科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立足学科教学,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重要。英语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外交往的增加,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今后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技能。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近年来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做了大量的改革。然而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差异悬殊。大学生们是经过各级考试的层层选拔才进入高等学府的,因此他们的智力差异相对较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差异,这给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英语教学理论看,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教材应用、学习策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在教学方法、模式及教材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心理素质便是值得考虑的因素。本课题主要考察心理素质对英语学习品质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素质的定义及结构的界定并不统一。心理咨询博士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其中心理动力是指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性。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如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自信心等。本课题把心理素质狭义地界定为非智力因素这一面,主要考察其中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体现。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样本分别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三所典型的工科院校。包括自动化管理、机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样本按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男生677人,女生323人,共1000人,其中78.8%来自农村和小城镇,21.2%来自城市。发放问卷1000套,回收有效问卷958套。 课题组成员分为三组,分别负责三所院校学生的访谈,形式为半开放性的小组谈话,事先围绕主题拟好一些问题。为确保学生谈出真心话,对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学生采取当面访谈,其他学生围绕问题写出心得,以书面形式提交。

三、 问卷、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

通过考试,大学顺利毕业获得四、六级证书,找个好工作当作拓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为今后考研究生打好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和今后工作需要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若有机会,愿意出国生活无明确动机

65%72.2%35% 38% 68.1%6.5%21.8%0%

备注:此表各部分之和超过100%,这部分题为多项选择,因为有些学生具有多重英语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着想,也就是说他们持工具型学习动机。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即融入型学习动机。认知期望理论认为:持融入型学习动机的人不管是否达到目标,都能控制其学习行为,包括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而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人由于学习目的具有功利性,急于看到量化的学习效果,往往倾向于在学习中寻找捷径,反而欲速则不达。

表2的数据显示:有四成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小(40.9%),而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对人文社科类图书也不感兴趣。喜欢看英文电影及听英文歌曲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感兴趣。另外,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意志力方面,本课题组采用“意志力评定问卷20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评结果如下:

统计数据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或很薄弱。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积极行动,后者表现为抑制或拒绝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发动和制止这两个方面又在实际活动中得到统一。正是这种调节,才使人去克服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老师和家长为了使学生在层层考试升学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增加竞争力,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为他们做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用双手把他们托入了大学的校门。进了大学,由于环境、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离开了家长的督促,缺少了教师的严格管理,生活和学习变得懒散、松垮,意志力薄弱的一面凸显出来。

问卷的最后一项是自信心的调查,课题组对来自农村/小城镇与城市的学生分别做了统计。结果见表4。

表中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自信的,但农村自信心偏低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小城镇经济条件不富裕,走出原来生活学习的小环境,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大环境时,有些学生与人相处显得敏感而自卑。另外农村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担心发音不准,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参加活动。由于没有信心,也就制约了英语学习的进步。

(二) 访谈

通过访谈,课题组收集到另外一些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方面的信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进入大学后,目标不如以前明确了,有的甚至说目标没了,感到空虚失落,学习动机只在应付考试。

2. 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懒散。

3. 所学专业不喜欢,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4. 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更好衔接,影响积极性。有学生形象地说:“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就像一个出了毛病的老人的脊背,根本连不直溜”。

四、 建议和措施

著名语言学Kresen(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情感过滤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者并不吸收他们所接触到的全部语言材料。他们的动机,态度和情感状态把外界语言环境输入的某些部分筛选出去。并因此影响到语言习得速度和质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

师生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师生感情的主导一方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热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另外,对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好感会促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组织交流与讨论,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泼融洽的语言交流中,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舞台,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英语角等。尤其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反馈,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已获得成功的事物也容易引发兴趣。当学生为获得成功而感到愉快时,也就是兴趣产生或强化之时。

(三)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培养人文素养。多介绍一些西方文化,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融入型学习动机。尽量克服“学学英语就是过四、六级或考研”的倾向。

(四) 建立合理的目标,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目标建立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但一定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明确可行的阶段性短期目标,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并给予监督,直到最终的长期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自觉确定目标,自觉实现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直到达到目标。在学生受挫时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鼓励其克服困难,通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意志力。

心理素质的各方面不是独立分开而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有时互为基础和条件。培养学生时应各方面兼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提高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4

摘要:文章以江苏A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的学业情况、在校发展、生活状况等,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应情况和实际需求,为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并提出要及时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扶,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各民族学生交流融合,营造和谐校园,增强民族团结。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69-03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傅园洁(1985—),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泽园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江苏A大学的招生范围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份,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2.4%。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需求,特开展此次调查,调查既深入了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学习与发展状况,也为高校领导、教师和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与支持工作,增强民族团结,营造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以江苏A大学2014年5月在校的517名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发放问卷517份,回收有效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4.39%。除了问卷调查以外,还采用了访谈法,召集了两场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并从教务委员会、学务委员会等部门搜集了相关数据。利用spss18.0、eviews6.0等统计软件,对少数民族学生有效调查问卷及有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分析

(一)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概况

1.民族来源。学校共有少数民族学生517人,其中男生158人,女生359人。来自26个少数民族。回族人数最多,有120人(占23.2%),其次是满族、蒙古族、藏族(各占约11%),傈僳族、傣族、哈尼族等7个少数民族各有2人,纳西族仅有1人。

2.年级分布。近年来,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源稳定,据统计,其中大四114人(占22.0%)、大三109人(占21.1%)、大二136人(占26.3%)、大一158人(占30.6%)。

3.家庭及经济状况。统计显示,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大中城市173人(35.45%)、县城178人(36.48%)、农村137人(28.07%),其中城镇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比较大,而农村学生中则有79.26%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

我们将入学前一直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使用本民族语言作为受教育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称为原生态学生。调查显示,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占比43.03%,以族语或族语为主接受教育的占比8.81%。他们大多来自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由于所受教育环境差异、宗教习俗及语言障碍等,这些学生中,有的用普通话交流存在困难,听懂教师授课有一定困难;有的局限于民族同学的小圈子,难以与周围人交流,产生孤独和戒备心理;有的在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上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有的来自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有61.54%(约80余人)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负担不起学杂费,主要通过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完成学业。有近30名学生家庭不能提供任何经济支持,学杂费、生活费完全依赖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解决。

4.对学校与专业的认同度。在此次统计中,35.46%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考入江苏A大学表示满意,53.1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7.57%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3.7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总体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对考入江苏A大学持认同态度,可以说对学校初始满意度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你是否还会选择江苏A大学”这一问题,表示愿意再选江苏A大学的占47.28%,表示不会的占12.77%,说不清楚的占39.95%。较之初始满意度,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降低了。

针对是否喜爱所学专业这一问题,有82.98%的学生对专业持接纳认同态度,这或许与江苏A大学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在审计、会计、经济、金融、经济等主流专业有关,也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有关,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习热情;另外,有16.92%的学生表示对专业并不接纳认同。

(二)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发展情况

1.学习概况。(1)学分绩点情况。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5月,少数民族学生学分绩点低于2.0的学生比例为14.67%,与全校该项比例6.09%相比,超出8.58%;学分绩点在2.0—3.0之间的比例,少数民族学生为38.67%,亦高于全校35.03%的总体比例,学分绩点在3.0以上的比例,少数民族学生为46.67%,明显低于全校该项比例58.88%。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处在中下水平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业困难。

(2)积欠学分及学习困难情况。调查显示,近1/4的少数民族学生有积欠学分。具体了解,其学业困难主要集中在数学类(41.26%)、英语类(37.53%)、计算机类(27.04%)基础科目,另专业课占6.53%,其中会计学、经济学类较多,没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仅占17.25%。

就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而言,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比例较之全校比例也有较大差距。

以江苏A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程采用了分级教学,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基础差异。但即便如此,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仍感觉跟不上,学习很吃力。就高等数学而言,来自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边远省份的学生高考一般采用全国Ⅱ卷,难度相对较低。而其高中时教学舍弃的部分内容恰是大学高数开篇的基础内容,一般大学教师会一带而过,但这会让从未学过这些内容的少数民族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增加了学习压力。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非汉化区农村的原生态学生,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需要从头学起。

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影响其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学习主动性不够(43.74%),学习方法有待改进(36.64%),学习基础差(22.22%),对教师授课方式不适应(14.74%),语言上存在障碍(4.96%)。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归因偏向于自我努力不够,并非学习能力不行。

应对学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选择与相识同学探讨(69.93%)、自己钻研(39.86%)、查找资料(32.86%)者居多。有19.1%的学生选择请教教师,寻求学习支持志愿者帮扶的占3.96%,另有2.09%的学生选择将困难搁置一边。

(3)奖励学分及奖学金获得情况。根据江苏A大学有关奖励学分的规定,普本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证、参加竞赛或实践、等多种途径,一般均可获得1—2个奖励学分。但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奖励学分的较少:其中获得1个奖励学分的占30.85%,32.98%的学生至今没有获得过奖励学分。

就奖学金获得情况而言,少数民族学生较之汉族学生缺乏竞争力,在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奖项上尤其如此,总体上获奖较少或奖励级别较低。少数民族学生获得较多的奖学金类型是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与少数民族学生中经济困难生多有关)、校级综合奖学金以及文体奖学金。

根据江苏A大学现有规定,学业及奖学金获得情况直接与评先评优、入党等挂钩,这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些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问卷及座谈会上,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呼吁“设置少数民族专项奖学金”、“在入党、奖学金评定方面分开考虑”、“学习、考证、青共校、入党方面予以照顾”。

2.大学生活状况及发展规划。(1)大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显示,有95.27%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适应或基本适应了在江苏A大学的学习生活。普通大学生生活适应中的主要困扰依次是学习、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相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方面(26.01%)的不适应排在首位,但在人际关系(8.75%)上的不适应让位于生活方面(16.75%)和水土气候(占10.2%)。可见,受生活习惯、宗教及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及水土气候上的不适应表现明显。除气候问题,饮食习惯不同,也令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生活不适应。在调查中有近1/7的学生表示不习惯学校的饮食(10.64%不习惯,3.55%很不习惯)。许多学生就学校饮食提出诸如“多照顾一点少数民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希望。走访中,很多回族学生不清楚学校在哪里设有清真食品窗口,说明在这方面的校园生活指南宣传尚不到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有独特之处,需要予以尊重。

(2)大学生生活矛盾冲突情况。目前江苏A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合居住。针对“与宿舍同学有没有因为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引起矛盾”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86.05%)表示基本没有。12.77%的学生表示偶尔有信仰及习惯不同导致的矛盾,0.95%的学生表示这样的矛盾或冲突发生过很多次。具体了解,存在冲突的多为一直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与汉族差异较大。

(3)关心体验。为了解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意识及其来源,从学生的感受角度,问卷中设置了“在校园里,你是否因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受到一些关心”问题。统计显示,32.62%的学生表示因民族身份感受到关心,44.68%表示没有感受到关心,22.70%表示说不清楚。进一步了解,约1/3感受到关心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关心主要来源于:宿舍同学(36.88%)、辅导员(24.11%)、任课教师(7.8%)及其他朋友(3.5%)。

(4)社会工作参与度。课余时间安排上,47.28%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在寝室上网、睡觉;77.54%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自习教室读书学习,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另有51.53%的学生课余选择参加学生工作或社团活动。就参加学生社会工作而言,有47.52%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感兴趣,经常参与”,29.79%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这些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既提升了自己的实践与交往能力,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做出了榜样,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有近20%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不了解”。

(5)毕业去向。在毕业去向方面,28.84%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希望返回家乡工作。这部分学生中,来自非汉化区农村的原生态学生更倾向于返回家乡。这些学生民族特性强,往往也是最难适应或认同学校及其他地域生活的群体;26.71%的学生想要留在南京或寻求外地工作。其中,来自非汉化区的学生比汉化区学生更多愿意留在南京工作,汉化区的学生更多愿意寻求外地工作;表示视就业情况再定的学生占44.45%。

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对策

以江苏A大学为例,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仅占学生总数的2.4%,但由于所受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语言等差异,他们是校园中一个相对弱势、个性化需求最为突出的特殊群体,应该受到高校师生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一)强化关注与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识,健全工作机制

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以及在学习、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列为重点,建立学生档案,在校期间予以全程跟踪关怀与支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时间管理、制订学习计划、提供榜样学习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来帮助这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1]。

(二)创设条件,加大学困帮扶力度

加大课外学困帮扶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现状将少数民族学生编成不同的课外学习小组,落实专门的志愿者团队实施系统、持久的课外辅导,也可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动,并定期邀请教师给予课外指导。考虑设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少数民族班,在适当增加办学成本条件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2]。着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原生态学生的汉语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普通话及汉语训练,帮助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经济困难生,他们的求学来之不易,往往自卑焦虑,非常担心未来的就业,对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有着强烈需求。在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方面,要给予他们更多具体的帮助与指导。

(三)尊重习俗,从细节着手

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特点,增加西北面食供应。增加清真食品窗口,并宣传到每个回族学生,尊重穆斯林学生的特殊饮食需求。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膳食的反馈意见。另外,了解各少数民族节日及其习俗,结合民族节日给学生送去关爱与祝福。

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居宿舍的沟通与引导,增进融合。如果确因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差异引起宿舍冲突,难以调和的,适当进行宿舍调整。

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生予以特别关注,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帮助。以江苏A大学为例,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近110人的家庭负担不起学杂费,主要通过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完成学业。

(四)增进交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民族来源的多样化,是高校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组织少数民族文化沙龙、普及少数民族风俗常识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融合,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生动、多姿多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5

一、调查背景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暑期中的大学生是否保持着在学校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抓紧暑期的时间对于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是否在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准备和积淀?亦或是大学生仅仅是忙碌于各种娱乐场所和娱乐活动,利用假期尽情放松,纵情欢乐。那么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多少?学习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调查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对大学生暑期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暑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的安排以及学习所取得的效果等,从而给大学生合理安排暑期学习情况给予良好的建议。具体目的如下:

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学习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②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大学生在暑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

三、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情况等。

②被调查者暑期的主要活动、学习态度、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学习的成效等。

③被调查者对于暑期不能有效学习的原因的看法、对于暑期学习的价值的看法、对于有效学习的建议等。

四、调查对象的选取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社会调查实施的关键一步,只有科学地选择调查样本,调查才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郑州大学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样本容量为240人。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将调查对象按照大一到大三的顺序,从高到底排列,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样本数量为80。

第二阶段,在每个等级内,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及医科分为四个单位,每个单位样本容量为20。

第三阶段,根据所划分的等级和单位,分别进行随机抽样,抽选出调查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问卷发放时,应做到男女比例合理分配。

五、调查时间

此次调查的预设时间为2013年8月20日――2013年8月31日。

六、调查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七、调查员的规定和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八、工作安排

1、整理资料和问卷,统一印发240份问卷,并分发给组员;

2、分三组,每组二人,每组80份,每组分派到抽样出的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典型情况由专人进行面对面会谈;

3、向各组收集问卷和资料,组长负责整理和整合调查问卷内容;

4、组织全体组员讨论并根据完成的调查问卷制定表格,总结调查结果;

5、起草调查报告,讨论问题并修改更正,撰写调查报告。

九、调查进度安排

十、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调查分析软件SPSS13.0对调查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保证调查的精确性;对开放式的部分资料将作定性分析。

十一、调查费用

十二、调查可行性分析

1、本次调查主要在郑州大学新校区进行,针对的主要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学生,范围比较小,调查目的明确,场地比较集中,便于进行问卷调查。

2、本次调查内容不涉及调查对象的隐私和敏感话题,不包含较难回答的问题, 避免了调查对象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同时本次调查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调查员在旁边等候被调查人填写完问卷以后予以收回,能够充分保障问卷回收率。

3、在典型案例的调查环节中,可请各学院的团委学生会为我们提供采访对象。

4、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为本次调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后盾。

5、调查成员多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时间保障。

篇6

调查地点:沈阳市内各大学

调查对象:沈阳市内大大学大学生

调查人:

一.调查背景: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其中有效100份

二.具体分析: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当前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效果与社会英语培训机构教学效果之比较,为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体制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具体建议。

此次调查采取多阶抽样方法,即从沈阳的各类社会英语培训机构中随机抽取了其中的雷式外语四、六辅导班。其中样本总量为100,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随机抽取样本个体,其所反映的具体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此次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导致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欠佳;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质量与英语社会培训结构相比在学生认可程度上后者优与前者。具体情况显示如下:

1、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占52%,以应付考试的占38%,而出于兴趣学习英语的仅占10%由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英语并非出于兴趣或爱好,而是社会所趋,比如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证挂钩,以后走上社会求职英语四级证是一道门槛等等此类。

2、认为高教英语教学质量一般的同学占63%,认为良好的占7%,认为不好的占30%。而相对应地,认为社会英语培训机构教学效果一般的占34%,认为良好的占54%,而不好的仅占1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高教英语教学质量的认可度远远低于社会培训机构。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缺乏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没有轻重之分,教学形式枯燥无味,教师自身水平不够理想,特别是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等。而对社会英语培训机构的看法却相反,认为其教学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较专业并经验丰富,教学水平一般较高。

篇7

从赛诺市场研究公司35城市商场销售监测情况来看,2001年市面上共出现386款机型掌上电子产品,其中179款是2001年新上市的,占到市面机型总数的46.4%。而其中以提供记事、电话簿等功能为主,一般支持手写输入、电脑同步功能,产品系统较为封闭的普通PDA类产品中,2001年新上市的机型已经占到了市面机型总数的53.5%。

从监测数据看,2001年11月份掌上电子市场零售额的66.3%来自2001年新上市的机型,44.6%来自2001年下半年新推出的机型。从目前掌上电子两大主流市场(PDA类市场和辞典类市场)来看,PDA类市场新品贡献率较大,其中2001年11月份PDA类市场83.2%的零售额来自2001年新上市机型,57%的零售额则来自于2001年下半年上市的新品。

PDA竞争是速度战

从PDA类主要机型在上市后各月的表现可以看出PDA类掌上电子产品市场生命周期普遍较短,尤其是产品导入期和产品成长期非常短。从2001年上市的比较成功的机型的生命周期来看,大部分机型都是在上市后的第二个月或第三个月达到产品销售顶峰,如2001年影响最大的机型MR—170,从产品上市当月在PDA类市场就占销售额的6.9%,但在第二个月销售额占有率则迅速达到20.6%,在第三个月占有率达到最高点————27.0%。接下来市场占有率就开始下降,在上市第8个月时占有率已经下降为10.3%。而其他一些机型的产品周期在市场上则如同昙花一现。

各品牌差距在拉开

从普通PDA类掌上电子市场主要品牌的新品上市速度来看,不同品牌差异较大,其中商务通、名人2001年新品推出速度较快,2001年新上市机型个数占2001年市面机型总个数的一半以上。而联想、快译通2001年推出的新品相对较少。

主要PDA品牌的2001年新品对2001年11月的销售额贡献率普遍较高,但差异较大。商务通的新品贡献率最高,其11月份销售额的94.4%来自2001年上市新品,销售额的72.8%来自2001年下半年上市的新机型。其次是名人,2001年新产品对11月份销售额的贡献率达到86.4%,但只有43.8%来自2001年下半年新上市机型。而联想PDA产品的销售额中仅一半左右来自新产品,而且主要还来自于第四季度新品。可见,无论从机型个数比重上,还是从销售贡献率上来看,2001年新上市机型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PDA类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新品竞争上。

制胜关键是创新力

国内PDA市场可谓是不成熟市场中的不成熟市场。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在1999年之前,国内掌上电子市场主要是以低端辞典类产品为主,而以记事簿、电话簿功能为主的PDA产品规模较小,而伴随着“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效应,PDA产品在掌上电子市场上一夜走红,产品销量在两三年内成倍增长,2000年市场规模在销售量上达到192万台,在销售额上达到23.5亿元。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国外PDA企业、国内的IT企业、通信企业、家电企业等)都纷纷涉足PDA行业,而从2001年PDA市场来看,PDA市场在疯狂了一阵子之后开始冷却,而对于PDA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PDA产品真正的功能利益到底在哪里”、“PDA到底卖什么”,而紧接着必然是层出不穷的概念、不同的技术进行比拼,而不同概念、不同技术的一个载体必然是新机型。

篇8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篇9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7-02

一、大学生写调查报告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的主体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因为大学生写调查报告较其他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比高中生、初中生要宽松得多,并且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的电脑,物质准备条件较为充足。现今,在全国很多高校中会把完成调查报告纳为大学生的寒暑假作业,这个客观要求给大学生一个完成调查报告的动力。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完成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主题不外乎老生常谈的内容,所定主题不够新颖。

二、写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认知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必要的,意识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这点非常可贵。而45.33%的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写社会调查报告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而已。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这种想法在学生脑海里固定下来,则会演变成一种潜意识:随便写写就算完事。所以就以懒散怠慢的态度去完成,这样的调查报告质量基本是不达标的。

(二)枯燥居多,趣味较少

每个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调查中的个人感观也是不一样的。调查中超过50%的大学生觉得做调查报告的整个过程很有趣。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已感兴趣的项目,享受其中的苦与乐。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展开调查,这样子的调查报告质量显然是好了很多。

而有13.33%的大学生觉得调查报告充满了枯燥无趣的味道。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倘若再加上个人的主观意愿属于消极之态,则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无法保证报告质量的。

(三)成员之间沟通、交流有待提高

任何一个小组都不能忽略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沟通下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但讨论频率视小组实际情况而定,重点是看讨论的质量。调查显示,高达70.67%的大学生是遇到问题才讨论的,侧面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预见性,总是遇到问题才解决,而很少事先去预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困难,这样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困难时,不一定能够及时解决,还可能影响做报告的进度。

然而,在合作期间,部分成员因为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在现实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与其他成员合作期间发生过争执,有争执是正常的,但若成员一直互不相让,而导致争论频频出现,这不仅影响同学间的友谊,也极其影响调查报告的进程。

(四)调查报告主题易陷陈腔老调、假大空之围

调查报告的最终意义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非泛泛而谈。很多调查报告都是在网上以粘贴复制的方法拷贝下来,时代在进步,但是思想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原因一则是大学生态度草草了事,二则是对周边事物的变化敏感度不强,创新思想不足。在陈腔滥调下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际意义不大,内容甚至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对社会的要求,这不仅浪费学生们的时间、精力,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五)出现数据造假、背离事实的现象

做一份调查报告,问卷数量也很重要。当越多人填写问卷时,数据更能反映出大众的真实看法和想法。数据显示32%的大学生捏造过问卷,捏造数据可能会造成事实的失真或不能反映大众的现实情况,失去调查原有的价值。抄袭风气未减,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复制、粘贴。41.33%调查报告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上,自已再略加修改。

(六)写调查报告时个人主观色彩较为浓厚

一份调查报告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得看里面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血气方刚,对不合理的事与物总是抱着强烈的批判态度去看待,在这样的情绪下写报告,其内容很容易偏离客观事实,而附带个人情感,有时甚至趋向于偏激方面。这样就不利于调查报告去发挥它的积极性作用,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

态度决定高度,意识反映于物质。即使社会调查报告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但不能为了完成作业而忽略调查报告的质量。社会调查报告不仅让大学生提早了解社会,还能提高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重要的基础取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写调查报告不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要与成员沟通、讨论,工作量比较大,考验着学生们的时间、精力、毅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开始之前学生们就应该知道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让彼此有个心理准备,并且如果明白了一份好的调查报告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意义时,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工作展开就更有信心与热情,提高完成报告的进度。

(二)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

很多学生抱怨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有时过于枯燥,容易引人疲倦感,如何将枯燥的文字、数据变得趣味,是考验调查者的应变能力。文字可以变得生动逗人,改变古板单一的风格,只要用心去完成,则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沟通你·我·他

没有沟通的合作称不上是合格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摩擦、误会、争执都是很正常的,假如缺少了这些,报告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只有成员们积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疑惑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集大家之精华,制定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问题给解决好,在他人阐述观点时,不能随意打断他人,否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在对有歧义的问题上,大家耐心讨论,把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有全局性和预见性的观念,在做每个决定时要想好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准备应急方案,以防万一。

(四)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

图书馆、报刊杂志等资源都是现成的,我们在查找资料时可以借用这些资源来给论证我们的问题存在,或者是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当然比这些书籍、资料更好的法宝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社会阅历上都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可以自己联系指导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与老师提出讨论,由老师给我们指出调查报告中的不足、错误之处,则可以及时补充、改正,让我们的报告更加完善。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雷同的调查报告,要么内容相似度极高,要么报告主题陈旧,毫无新颖可言,基本属于充数的行列,要么内容夸夸其谈,不符合社会现实发展。完成一项调查报告要反映实际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乎现实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报告的存在意义。如何让自己的报告更有新意,需要调查者花心思去发现最新变化的事物,在平日里就应该多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的敏锐感,发现人们还没发现或还没注意到的方面,从而挖掘出适合的报告主题,远远比模仿别人要强得多。而对应的解决方案也要从实际出发,能够在现实社会实现,而非幻想之计。

(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

诚实面对自已的调查数据,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的黄金通行证。作假的数据也不难被发现,一经举报,取消调查报告的成绩,这样的威慑力,可以降低大学生捏造数据。资料来源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可以在书报、期刊等上查找。借助便捷的网络环境,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就是为了考察实践自立能力,如果抄袭的话,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也锻炼不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以抄袭为耻的观念。让其他学生监督,如果选出较好的调查报告,可以公示该组的调查报告,一经举报,发现调查内容不实,取消评比资格,让抄袭者收敛一下。

(七)客观分析问题 制定合理方案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对于每事或每物,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在调查报告中我们要反映的是实际问题,不仅对问题的描述要符合客观事实,对于报告中的解决方法更要适合与之相对应的问题。过于主观的去完成调查报告,将可能导致报告里面的内容失实,或对现实产生负面的作用。所以,对于所遇到问题即使再难,都要学会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唯有这样的社会调查报告才不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要想社会调查报告不偏离正常轨道,倒不如自己亲身体验去做一次调查。写一份报告,只有自己亲自实践后,才会发现各种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每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不是简简单单完成的,除了需要我们花费精力、毅力、耐心外,还需要我们更多时候细心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因为这些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是源自于生活。当你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后,会发现你所收获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社会调查报告,它带给你的好处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好,只要用心去完成,收获在等待着你。

参考文献:

[1]吴树青.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10

当然,无奈并不就是消极的,更多情况下或许就是一种积极。因为创业者总是无奈的。想创业才有无奈。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确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创业创新不是复制,也没法复制。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是这样。今天80、90后崇拜自己的无奈,也是创业创新强烈冲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