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控机制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2 22:30: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内控机制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内控机制论文

篇1

在我国,传统守旧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理念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致使它跟不上时展的潮流。传统的理念不注重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改革,弥补了传统理念的缺陷。

(二)缺少人才

当今社会下,人才至关重要。不管你的理念有多完善、多先进都是需要人来执行实施的。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中,同样也是需要人才的支持。目前,我国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不那么全面,这严重抑制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和深入。比如,在很多企业中,对基层的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要求普遍都不高,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高低都不一样,专业知识也没有过多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被统一培训过。要想使财务会计工作者能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职能,就要有专业人才的带领,进行专业的培训。

(三)对资金缺乏有效的控制

目前,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多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他们对企业内部建立资金控制制度并不积极,那么不健全的资金控制系统,对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的了解就不那么清楚。很多财务会计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没有风险意识,没有完全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对某些领导批准使用的资金更是本着一种忽视的态度。如果不能够清楚地知道企业资金的流向,不能够使企业资金进行最大的利润化的调整就会抑制一个企业的发展。

(四)信息化不健全,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督

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中是必要的,它能够监督和优化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完善的信息化制度可以使这个环境很畅通,也可以对其他部门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以确保企业会计资料没有被弄虚作假。但是,这种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这也是影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有效健全的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可以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即使有些企业本身就是财产的拥有者。财务会计之所以如此受到国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国家收税,还包括着工人的工资等。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另外,财务会计人员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也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保证他们经手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信息的真实可信。所以,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科学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

三、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也被注入了新的理论,它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从各个方面去改进、去完善,积极地响应新时代的发展号召。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理念

我国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与新时代提倡的管理理念有着一定的差异,单单是这种差异严重限制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既要保留旧的理念,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首先应将企业领导层的理论更新,这样由他们带动其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从而使企业整体人员都是本着新理念去工作。

(二)建立人才机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完善的人才体制。在当今竞争如此的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首先,可以引进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他们去指导企业内部人员的学习与工作;其次,可以筛选出一些平时表现较好、工作效率较高、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公司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骨干人才。

(三)强化资金的管理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用于本身的资金管理制度。它包括了企业资金如何合理进行分配和使用,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挪用企业的资金,对于合理使用资金的人员做好跟踪记录,避免资金流失时,员工之间互相推脱责任造成的公司损失。对于一切运用职权滥用资金的人,抓到后要严惩或者予以辞退。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问题以及资金动用等问题要集体讨论,合理选择,尽量降低资金成本使用的风险。

(四)完善的信息化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制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改革创新阶段,也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制度。利用信息化制度可以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公司所有人员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有力地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强化。

篇2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合同业务。而财务会计在上述业务中均处于重要的控制环节。从微观角度考虑,财务会计流程中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间接地影响着单位的发展前景。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忽视其重要性。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在表面上设置了财务间的相互控制,比如会计每张的凭证都实现了审核,但该审核流于形式,存在部分做账会计或者用实体人的账号批量审核自制凭证,或者干脆请相关信息部门虚拟设置审核账号依然由其自己批量审核自制凭证的情况,校验功能无法有效落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就更无法保障。所以,注重财务工作链条中相关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强化各设置岗位的具体责任,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内部结构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建立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存在制度衔接不完善的问题。事业单位因其管理关系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双重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被顾名思义在单位内部,必然会给单位管理带来了漏洞。比如固定资产的管理。根据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如果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未被纳入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将其走到报外部门环节就不予跟踪,很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核销不完整、核销手续不到位,最终导致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可靠,资产管理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设置合理性尚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特点,多数国内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人员配置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完整,历史遗留导致多数小型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短期内还是保留了仅有一名出纳、一名会计的情况,一些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一人多岗问题被迫出现。这一现象与内部控制理念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这一规定背离:会计的记账凭证由谁审核本身还是一个问题,怎么能谈得上财务对其他高风险相关业务的监督。比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由于人员限制,由出纳一个人既负责开票,又负责收钱,那么,阴阳发票就难以避免:出纳可以轻松地接触到阴阳发票差额所指向的钱款,而不需要跟任何人沟通协调,以至于事业单位就会可能发生擅自挪用资金或者挤占资金的现象,而且这些资金的来龙去脉就会变得很难核实。因此,事业单位内的有关业务环节有什么不对劲时,要从财务信息中寻找相关负责人就会存在一定难度。财务岗位没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就存在漏洞,国有资产就存在流失漏洞。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途径探讨

(一)给予这一项工作足够的重视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控制工作,同时将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营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认识,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带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做好处理会计信息以及资金管理的工作。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并且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为财务会计核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要严格管理财务会计资料,根据资料信息谨慎处理会计数据,通过意识的重视留有工作的痕迹,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来开展财务会计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

(二)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进行完善

要让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营,事业单位必须将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单位的首要任务。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目标内容,而且要合理分工,更要重点关注业务流程延伸至外部环节的衔接流程,保障财务流程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为财务人员按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节奏地开展与落实奠定基础。事业单位各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及时处理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保障业务流程执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增强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要对单位的各个领导与工作人员在财务资金方面的相关责任进行清晰明确,重大财务事项有,则应当采用民主集中制这一办法来处理问题,严格防止一支笔现象出现。事业单位更要考虑其受双重管理的特殊性,加强与主管单位、同级财政部门的对账机制,强化对账工作的内部控制,细化财务管理工作。

(三)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加强监督管理

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之前,要结合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设置和安排会计工作岗位,每位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形成关键岗位流程牵制;另一方面,对于编制受限,人员受限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强化监督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财务工作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监督体系可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篇3

二、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的几个思考

1、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紧迫性

会计是以价值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然而由于企业的自主经营的灵活性,也使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比较随意放任,某些企业的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导致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混乱。在市场经济“经纪人”的假定下,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集体利益、社会利益是第二位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所有者虚拟或者缺位,或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控制权过大,“趋利避害”的思想便会使其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侵犯股东利益。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建立科学与合理的会计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作用就是要一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推动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股东合法权益。

2、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应遵循的目标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讲是会计监督职能的要求,监督企业的经济事项,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推动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股东合法权益。具体说来建立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的目标主要有三。第一,要能够保证企业会计记录、计量、反映作用的正常发挥,对经济业务的发生能够正确的记录计量。第二,在此基础上能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观、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第三是要确保企业的经营发展处于健康状态,在能够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的情况下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应遵循的原则

合法和适用是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合法原则就是讲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是在遵守国家相关会计法规的要求下而制定的,不能与国家相关会计法规和企业的公司章程相冲突。这就要求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者熟悉国家相关法规,并要能根据法规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适用性原则就是讲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要适合于在某个企业实施,且实施效果能够得到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必须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角度出发,将触角伸到企业各项业务过程和各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留真空。企业管理者要针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以及各业务活动领域,制定出涵盖企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全面的会计内控制度。同时要把握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所建立的相互验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适用于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1、注重关注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

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都要密切注意会计控制实施的动态。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可以通过资金预算计划控制、决策方案控制等手段,制定包括各个方面如筹资、投资、采购、生产、费用、成本、销售和利润等经营活动的预算,以便依据全面预算对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实施全面控制。在事前制定企业全面预算之后,依据预算对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的控制标准主要有会计法规、内部会计制度、相关政策、预算计划、定额和岗位责任等。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要依据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控制,确保经济业务如实记录,会计业务真是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

2、注重企业会计控制环境的建设

篇4

一、统合管理:公司治理的一个新理念

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产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郭道扬2004.2.会计研究)。在公司制企业中,产权结构多元化,不同产权主体都是在尊重产权的基础上形成契约关系,以追求其相应经济利益的,而且不同产权主体的财务目标取向并不完全一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更多的时候会表现为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相互利益冲突,从而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信息披露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决定了要有相应的财务监控机制来保证不同产权主体在企业中的相关利益。从理论上讲,监控方式的确定与产权结构密切相关:股权相对集中的应加强内部监控,我国的公司制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就是上市公司也是“一股独大”,所以内部监控更为重要;从实务上看,公司自身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仅成本最低,而且可以弥补外部监控主体事后被动监控的缺陷,能在事中、事前主动监控,以全方位维护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如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话,是既经济又有效的。然而,我国现行公司内部的财务监控主要由监事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机构来实施。在多重财务监控主体在公司内部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监控的效率最大化,避免“大家都能监控,却又没人监控”的现象发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大胆借用了一个目前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尚未应用的新理念,即统合管理理念。用科学的统合管理思想对多重财务监控主体的组织体系、业务执行、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有序的规范管理,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财务竞争能力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否成功的关键。

所谓“统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将统合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其模式包括组织系统统合、业务执行统合、信息资源共享统合等。

“统合”一词,来源于计算机行业的统合伺服器。统合伺服器是组织用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以及达成更高可用性、延展性和价值的方法之一。MicrosoftWindows2000Server家族和。NETEnterpriseServers提供了一个经过验证的环境,可以达成伺服器统合作业,提供可靠性、延展性和降低整体成本。2003年9月3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防卫厅决定将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各自拥有的通信、卫生、补给部队联合起来成立新的“统合部队”,这样做是为了使装备更加合理化、效率化。

将统合作业提供可靠性、延展性和降低整体成本以及使整体更加合理化、效率化的功能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应用于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设计中来,就会形成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的财务监控机制,即对公司内部不同的财务监控主体、权力、责任、职能、制度等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在组织系统、业务执行、信息资源等方面若能实现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纵横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就会提高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整体效率。

二、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基本命题

(一)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概念的界定

监控不是简单的监督,也非一般的控制,而是在监督基础之上的控制。美国的安然、世通,中国的银广夏、蓝田,都是从辉煌走向暗淡,企业内部财务监控不力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会计审计理论界,似乎存在着看重监督而轻视控制、或愿提监督而回避控制这样一种思维倾向”(蔡春2001)。正是这种倾向的存在,使得公司内部实质上的监控活动只停留在监督层面,达不到控制的高度。

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指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不同主体对本公司的财务信息、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等内容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活动,其根本目标是建立一种内源性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基本要素包括监控主体、监控客体、授权或委托人。监控主体结构所要解决的是谁来进行内部财务监控的问题,具体地讲,就是确定一个组织机构能否充当内部财务监控主体,主要标准是看该机构是否从事内部财务监控活动;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组织所监控的对象为监控客体,终极授权监控或委托监控的应该是公司相关利益主体。在一个完整的内部财务监控关系中,应该具有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委托人三方面关系人,这三方面关系人通过契约关系结合在一起,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二)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目标与功能定位

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监督并控制的手段有效地维护相关利益各方在委托关系中的经济利益,促进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协调和结构稳定。它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延伸委托人的监督深度和广度,使自己成为一种独立于委托人权利的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不同监控主体可以从多个方位代表相关利益主体对人进行监督控制,这实际上是一种多元的财务监控制衡机制。

内部财务监控主体既要对各种财务活动进行审查、监督和控制,又要对各种受托责任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监督评价,其监控功能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但是,从本质上讲,内部财务监控的监督控制功能只是维持某种经济形态,而无法直接创造出社会财富,从这种意义上讲,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使公司内部财务系统有序运转的保证机制。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理论基础

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财务监控始终处于复杂的委托关系中,是委托关系促成了财务监控机制(最为典型的形式就是审计)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和经济组织的多级化,授权分级管理又使人内部出现了新的委托人和人,多层的委托关系形成了一条委托链。在这种情况下,本属于人范畴的新的委托人也需要财务监控,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其更需要内部财务监控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与公司利益相关、各方长期而稳定的责权关系。

2.会计寻租理论

在公司的财务信息处理中和公司经济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财务报告收益;而在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不同的财务报告收益信息,足以改变不同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从而引起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以及财富在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非生产性转移,即会计寻租行为。这种资源配置结果和财富的转移往往是不公平的,由此需要一种来自公司自身的财务监控机制来防止这种会计寻租行为。同时,对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对现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借鉴和发展,这又是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的。

三、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设计

将统合管理理念运用到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中来,要遵循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导,即对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用整体联系、辩证的观点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统合管理的价值所在;要实现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统合职能目标,还要考虑相关因素的协同作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互动互进的作用。协同理论认为:某一些要素在一个系统中发挥各自作用时,必须借助于其他条件,假若能得到其他因素的配合,则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则可能削弱其效能。

(一)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的基本理念

1.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操作原则

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的基本思想是:目标导向,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模式的操作原则应为:(1)效益性原则。实行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管理改革的效益主要是体现在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各项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监控队伍是否优化、监控质量是否提高等等。(2)互补性原则。在统合过程中,既不是简单地强调一方优势而排斥其他,也不是兼收并蓄,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主体,互相补充,有机结合,使监控质量不断提高。(3)和谐性有序性原则。一个动态过程如不能维持其动态和谐、平衡,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改革功能。在统合管理过程中,公司内部不同财务监控主体各部分要素之间要配合得当、和谐运转,要尊重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总目标,整合一致、统分结合地有序进行。

2.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中的主导力量

在我国现实的公司治理中,关于财务监控的规范很多,比如,《公司法》规定在股东大会下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1997年开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会计法》规定有总会计师制度,国务院专门颁布了《总会计师条例》;同时还有《审计法》规定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这些规范大多站在监督而非监控的角度行使其职能;其次,这些规范使得我国目前公司治理中存在多重财务监控制度,而且各项财务监控制度都是本着最优制度的原则设计的。但是,系统论认为,局部最优不能保证系统最优。所以,为了保证监控职能的充分发挥,非常有必要探讨公司内部多重财务监控主体的统合管理问题。因为统合监控主体资源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相互配合和协调,使之达到整体最优,更好地发挥监控职能。

在公司内部多重财务监控主体中,监事会的监控与董事会等的监控不同,它是负有特定任务之监控机关,置身于主营业务执行机构之外客观地对其进行监控,能够对业务执行进行客观的判断,能够克服董事会自我监督的“短视”效果,改变董事会“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于一身”的状况。应该说,如果发挥正常的话,监事会的监控效果是董事会内部的自我监控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独立董事与总会计师的监控力量存在着非专职性、非常设性、非独立性、监督成本高等自身难以回避的弱点,只有监事会是一种独立于董事会的、足以与董事会行政权力抗衡的专职监督力量。所以,对公司内部现有财务监控机制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统合与突破,建立一套以监事会为主导的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做到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等其他监控主体之间应相互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是完善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根本之道。

(二)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设计的前提假设

1.独立性假设

所谓独立性假设,就是财务监控主体中的监事会独立于被监控对象,能够排除干扰和个人利害关系,客观公正地实施监控并提出监控报告。监控者的独立性假设要求监督者与被监控对象的活动没有利害关系,因为有利害关系的人显然是无法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被监控对象的。该项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监事会内部财务监控独立性的特征,并成为内部财务监控主体监控行为的基本依据

2.正当怀疑与可确认假设

正当怀疑是指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中的受托人的责任履行过程是全面有效的,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确信受托人提供的说明其责任履行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都是真实、公允和可信的,就有必要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其表达的信息的可靠性进行监控;可确认是指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其表达的信息的可靠性可以通过收集评价相关证据、验证相关信息而得到确认。该项假设明确了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直接原因,为监控标准的制定和监控程序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3.监控有效假设

所谓监控有效假设,是指假设监控主体与被监控的对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利害冲突,即使有时存在,也可以避免或不至于妨害内部财务监控行为的有效实施。该假设是实施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的基础。

4.不同监控目标的区别与功能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监事会、独立董事以及总会计师等内部财务监控主体的监控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行使的财务监控功能也存在差异。独立董事以及总会计师的财务监控职能是寓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的监控,而监事会是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控职能的组织,比较而言,在所有的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主体中,只有监事会最能站在独立的立场上进行监控。从功能上看,独立董事大多具有专业特长和丰富的商业经验,能够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思维,有助于实现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因而独立董事并不囿于监控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战略功能。比较而言,监事会的功能则限于单一的监控功能。独立董事是董事会的内部控制机制,其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中,这是一种事前的监控;而监事会则是董事会之外、与董事会并行的公司监督机构,主要是一种事后监控,因为监事虽然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但其对董事会决议没有表决权,不可能事前否定董事会决议。所以,该项假设为监事会应该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主导力量这一论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要素安排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公司内部不同财务监控主体之间需要进行相互促进与制衡的协作与分工。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可以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职能部门,分别行使财务信息监控(财务审计)、经营风险监控(经营审计)、财务决策监控(管理审计)。独立董事的监控是寓于管理之中的监控,其独立性次于监事会,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成立财务监控委员会,取代原来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该侧重于公司财务决策监控。CFO(包括内部会计人员)的监控内容主要是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中心。

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急需解决的其他问题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表现为缺少相关统计数据来支持结论,相关论点尚未通过实践检验,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受到一些未可预知因素的限制。

相对于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而言,目前国内对于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评价指标研究上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尽管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证券等都已推出自身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但均未单独涉及到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评价问题。我国国内一些机构在对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过程中,对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评价几乎没有涉及。对于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运行状况评价研究的欠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元略。上市公司财务监控机制的困惑[J].审计研究,2004,(2)。

[2]王春平等。强化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J].山东煤炭科技,2003,(3)。

[3]李爽,吴溪。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评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3,(1)。

[4]唐跃军,肖国忠。独立董事制度的移植及其本土化[J].财经研究,2004,(2)。

[5]刘长翠。公司股东委托监督机制:监事审计的广角透视与思考[J].审计研究,2002,(4)。

[6]张兆国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财权安排[J].会计研究,2004,(2)。

[7]冯均科。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8)。

[8]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2)。

[9]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投资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投资决策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无效的投资决策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当前,企业很多财务决策存在经验主义及主观判断现象,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系统性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某煤炭集团下属的洗煤厂利用成熟的老工艺生产产品时,年盈利200万元左右。但为了一味追求扩大市场占用率,按照大股东意志乐观地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投资近1亿元对现有工艺、厂房及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改扩建完成后,市场需求急剧下跌,年亏损近3000万元。再如某煤炭集团下属的中外合资建材企业注册资本只有1600万元,却斥资购买超出国产设备1200万元的进口设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受限,销售范围窄,产品的辐射范围小,销量低,进口设备资产折旧费用高,导致产品定价畸高,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建材市场,产品缺乏竞争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导致企业连年亏损。

1.2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性,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和识别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管理制度若不能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各操作环节,会导致内部部门之间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管理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形成财务漏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某集团因证券公司违规经营,导致损失千万元,物资采购被贸易商诈骗近千万元等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

为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针对风险的成因,结合实例分析,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措施设计。

2.1细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降低产品库存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需求不同、偏好相异,且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企业必须及时加强市场调研,根据产品性质和产品结构,细分销售市场,将生产与消耗紧密联系起来,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避免产销失衡,库存积压;同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如某煤炭集团一区域资源接近枯竭,产能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此严峻情况下,管理层敏锐判断市场上对附加值高的炼焦煤需求旺盛,从2007年起陆续投资3.19亿元新建3个、改扩建1个重介洗煤厂,原煤入洗能力达到该区域煤炭产量的88%以上,改变了以前只销售电煤的格局,企业每年新增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同时也降低了对电厂的过分依赖性,增强了煤炭议价能力。

2.2加强客户信用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信用销售是不可避免的,且呈逐步上升趋势。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必须以信息化为工具,建立客户信息系统数据库,从客户的信用记录、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所处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信用分析和综合评价,及时揭示和预警客户的信用风险,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使用价值,及时回笼应收款项,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3科学选择投资项目

优化系统设计如果企业害怕承担无效的投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而一味地维持现状,不冒任何风险,那么这样的企业往往会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不发展就是退步,不思进取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应掌握相关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风险的承受能力,科学选择投资项目,从纵向和横向延长产业链,使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风险低的项目上,尽量实现收益与风险相统一。同时,打破传统固化思维模式,引进“封顶节约”模式,从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等过程和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开展第三方设计评估、优化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冗余设计,不断减少不增值环节和业务,实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时间上合理,达到整体最优目标,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按此思路,某集团在延伸煤基产业链上,从集团外高薪引进煤化工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经过多次可行性论证和实地考察,新建了该集团第一个煤化工企业,投资12亿元,投产第一年就达产达效,盈利2亿元;还有,该集团利用先进的煤炭开采工艺和成建制的队伍优势,会同当地煤炭地质局,按照瞄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共同建成了年产500万t的中国第四代现代化矿井,投资6.8亿元,1a达产,年收益近4亿元。

2.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首先,树立“现金为王”理念,完善集团资金池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制定与企业现金流挂钩的月度资金预申报制度,采取收缩性战略,减少对亏损且扭亏无望单元的经营性资金补充,减少出血点,从源头上控制资金流向;同时定期分析企业资金流状况,评价企业长、短期资金支付能力和偿债风险,及时筹措资金,降低支付风险。其次,提高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通过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挖潜,设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的财务指标来构建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控。

2.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财务风险防范

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始终,不论是在经营活动的哪个环节,只要工作失误,总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控制贯穿其中。因此,需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内部各业务单元着手,寻找风险点和风险源,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理顺内部关系,用制度来固化职工的行为,达到“靠制度管理、用规则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据说话、凭机制奖惩”,实现由“单一经营监督型”向“综合管理监控型”的转变,做到权责统一,改善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篇6

1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中十分关键的部分,所以要定期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活动,这个活动是为能够保证学校的财产安全、学校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资金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学校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降低的学校财务资金的风险和保证学校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行使相关权利,而对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分析和测评活动。一所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效果,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因此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做好高校财务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设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找出高校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高校的资金合理运转,使高校能够向更高的层次、更好的方向发展。

2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都有其一般原则,内部控制体系审计的内容主要有控制环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控制活动审计、信息与沟通审计和监督审计这五个方面,所以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也应该从这五个方面来入手。2.1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环境审计。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环境审计应该审计的内容包括: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校财务管理的长期规划;是否设立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机构,如:经济领导班子、学校财务信息调查管理小组、资金预算控制小组、资金风险评估小组、资金申请和分配审批小组、分配监督委员会等等;各个经济决策机构是否能够有机的合作,各司其职,协调发展;是否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是否明确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学校财务信息的各类数据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能够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学校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证书,是否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有培训和教育;学校是否针对相关涉及的经济业务制定了完整的处理流程等。2.2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审计。现如今,资金风险越来越大,所以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审计十分重要。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审计应包括的内容有:是否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确保资金安全以及资金的流转;是否建立各个层次的财务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对财务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才能规避风险或者把风险降到最低;有关部门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评估是否全面准确,不管是相关的信息还是数据,都要确保有效可靠,只有用正确的信息和准确的数据做出的财务风险评估才能真实有效;是否建立了财务管理风险的预警预报机制,财务风险预警十分重要,如果发出了风险预警信号,就更能得到在一定时间内的高度重视,为更好地规避风险做出相应措施;是否有相关的财务管理内部的应急措施,如若发生意外的紧急情况,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受到二次影响。2.3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活动审计。要想对高校的财务进行更好的管理,必须要有效地控制其各个活动,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活动审计就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学校的货币资金、相关开支的预算、财务的收入和支出、财务资金的分配、学校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1)货币资金。对学校财务的货币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对各个岗位进行责任制,分工明确,必须要做到权责明晰,具体到人,每个工作人员都背负相应的责任,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确保自己所管的账目不出问题,对货币资金的来源和流向必须明确,按规定进行账目的记录以及账目的核查,按规定使用财务公章,并妥善保管相关的发票支票票据等,以便以后账目的管理和审计。(2)预算控制。学校财务管理内部必须对其所有的开支都做出相应的预算,其中包括预算的编制、上级或者是相关部门对预算的审批、实际按照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获批的授权、对预算的风险监控和分析、对预算的相关调整、预算实际应用的考核等。(3)收入和支出情况。收入包括各项收费情况,各类收费都要按照相应的收费标准,并对所收取费用来源和金额进行记录,并且妥善保管相关的票据。收入和支出要采取分别管理的办法,千万不可混淆收入和支出,在支出方面一定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小额金额的支出还是大额金额的支出,都要做好相关的记录。支出主要包括教职工的工资、津贴发放、相关补贴的发放、职工福利的发放、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教学工具的购买等。(4)资金的分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的资金分配,必须要有一定的分配程序和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这样才能够确保分配的正常进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对所分配的单位和分配的资金金额进行核实,以确保资金不出现纰漏,能够准确地发放分配(5)学校的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学校不仅可以教书育人,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活动,其中大部分都是对外投资,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等。除了投资活动,学校还可以进行一些筹资活动,筹资活动的进行,需要先制定相关的筹资方案,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签订筹资合同等,所以学校的一些资金可以通过筹资活动来进行筹措。2.4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审计。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掌握一定量的信息很重要,财务管理,信息与沟通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财务信息收集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准确;是否有信息收集库,录入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对信息的保管是否完备。2.5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审计。不管是什么财务活动的进行,监督都十分重要,监督包括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各个相关的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自己的财务活动进行自我评估,也要接受来自其他部门或者监督体系的监督。并对监督和评估的内容进行反思,使自己的工作得到调整,能够更好地进行,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达到监督的预期效果。

3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相关健全的制度来管理高校财务。一是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由于高校的主要属性是进行教学活动,所以这使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不太关注,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一些资金的支出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虽然制定了相关的预算,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都没有严格的按照预算执行,预算编制比较随意,这就是有关部门在进行核实时比较困难,不能了解学校财务内部具体的情况。三是没有相应的监督惩罚制度。有些部门在资金核算方面出现差错,并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这会令有些人心存侥幸,从而不利于学校财务内部的管理。还有在支出方面,有些部门严重超过了上级批准的预算,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并且差出来的资金也不需要补全。3.2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较差。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现在的发展非常迅速,而教育经费大多是国家拨款,但随着高校一个个拔地而起,国家能给出的支持也十分有限,而且大多数的对资金的需求都很大,所以现在有很多高校都通过市场机制下的多种方法来筹措资金,但一些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较差,在风险意识上没有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在筹措资金的时候,只看到了一时的利益,急于对资金的筹措,忽视了自己的还款能力,忽视了未来的长远发展,使得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而且相关的信用等级降低。3.3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虽然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教学教育,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一系列的其他活动,尤其是有关财务管理的活动。学校的教职工人员大多从事教育,所以可用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就非常少,这就使得一些财务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甚至有些工作人员一人身兼多职,权责不明晰,并没有专门的人员在相应的部门工作,所以财务工作进行的本来就十分艰难。而且学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既没有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领导,也没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财务管理工作自然难以进行。

4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防范的方法

4.1必须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想做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制度作保证,只有在制度下进行,才能减少危险的发生。一方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有其相关的准则,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其准则贯彻执行,依法办事,依规定办事。因此,在学校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活动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批准的工作方法来进行审计,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规定严格处理。另一方面,预算编制部门一定要细化,各个部门都要设立自己的相关预算,再把自己部门的预算上报学校合并成一个整体,便于学校对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一些重要的项目,还要制定相应的跟踪考核制度,对于没有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的部门,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对于一些部门超出预算金额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可按照超出金额的大小来进行分级处理。4.2高校财务管理要增强风险意识。首先,要对高校财务内部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只有了解了相关的情况,才能做出更确切的风险评估,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要加大力度增强风险意识。其次,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利弊进行分析,并且做出能够最扬长避短规避风险的决策,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如果发生一些意外情况,一定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能够及时应对,积极规避。4.3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合理的配置。一方面,如果学校的教职工数量有限,那么一定要选取一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部门,因为这个部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一些工作人员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可以在后期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除了相关业务能力的培养,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另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权责明晰,把职责落到人头上,是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5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等院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不管是高校的规模还是连年的招生人数都在逐渐增长,这就会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就会遇到新的难题,对于这些难题,要进行耐心的分析思考,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能够正常运行,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苏 倡 王京文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2]阎达五,赵西卜.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J].当代财经,2016(3).

[3]章晨.关于高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会计思考[J].教育会计研究,2014(4).

[4]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2015(4).

篇7

(二)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漏洞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足是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为医院的主要管理部门,医院领导阶层的决策从根本上影响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业务活动。同时,其内部的监察系统也不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监察部门人浮于事,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内部监察的独立性无法实现,内部监察系统并未脱离医院管理系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导致其处事浮于表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权、责、利关系复杂,也加大了监察和管理的难度。

(三)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追踪问责制度和全面预算管理标准。医院的经营和社会活动的追踪问责制度存在重大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对于重大项目的监察漏洞仍然无法全面排查,医院活动或者项目的监督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同时财务审批的投资或者经营项目的决策权力仅仅握在少数几个领导的手里,无法做到群策群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评测,导致建设或者经营过程中预算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

(四)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问题突出。目前,在许多医院的财务审计的关键部门的领导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特殊年代转业进入医院管理部门,专业知识能力不强,这也是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普遍存在的现状。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导致其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局限性较大,对于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缺乏专业的分析和评测,严重地影响了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为了有效地提高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我国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科学的措施,从根本和源头上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一)建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改革医疗费用管理系统。在目前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医院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起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的内部控制体系,调动医院内部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到医院的经营活动中来,完善医院收费系统,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减少错误和降低医疗退费犯罪率。

(二)健全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一环,健全医院财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医院财务平衡和有效控制的关键措施。首先,从医院的管理体系着手,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追责,有效地防范因为管理漏洞和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和外部的风险。而且在医院内部的管理观念上要进行关键的转变,尽量避免因为个人因素而产生的损失,加强医院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控制已实现内部控制和外部调控的完美结合,促进医院财务的健康发展。

篇8

(一)执法内部监督控制发展历程

(二)现行执法内部监控运行的特点

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现行税收执法内部监控格局基本形成,主要有五大特点:

1.明确了执法监控责任部门。从当初税收执法监督控制职责挂靠办公室,至后来成立政策法规部门专司政策法规工作,从其机构演变和职责定位来看,充分体现了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执法监督控制的重视,为税收执法监督控制提供了组织保障。

2.明晰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制定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范本》,对税务登记岗等69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及岗位间工作关系图进行了详细阐述,对15个公共职责涉及的岗位和工作规程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明晰的执法岗责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使身处不同岗位的执法人员明确了需办理的工作事项、履行职责必须遵循的各项要求以及与其他岗位之间的业务流转配合关系,实现了税收执法权的合理分解和相互制衡,为税收执法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执法标准,也为实施流程环节控制奠定了基础。

3.明确了人机结合考核的模式。在对税收执法进行内部考核、外部评议的基础上,着重推广运用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了计算机网络对税收执法的适时监督控制,形成了人机结合的监控管理模式。

4.制定了执法监控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执法公示制》、《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会签审核和备查备案制度》、《税收执法检查规则》、《税收执法考核评议办法》、《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执法监控制度。

5.规范了责任追究。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责任追究进行了全面规范。一是规范了责任追究的形式。对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的,明确了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两大类责任追究形式,其中行政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经济惩戒包括扣发奖金、岗位津贴。二是规范了责任追究的适用范围。按责任追究的形式分类,采取正列举法对每种责任追究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对不予追究、从轻从重追究、主次责任也进行了规范。三是规范了追究程序。

二、现行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单一性、局限性、滞后性之间不对称。

(二)监控难统筹,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因其监控的内容、重点、方法以及结果应用未进行明确规定,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沟通,在任务下达、流程设计、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三)信息难互动,监控信息流转呈无序性。

由于税收执法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时效性,要对税收执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控制,需要各部门全面参与,部门与部门间良性互动。而部门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各类执法内控信息的有序传递、分析和运用。但在部门职责定位中,税收执法监控的职责定位在政策法规部门,而在其他部门、单位的职责定位上没有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监控的字眼界定,虽然在税收工作实践中,税政、征管、计统以及各基层分局对税收执法进行了管理,取得一些信息,但这些部门却将自己定位被监督控制的地位,自己对职责范围内税收执法进行监控发现的问题毕竟属于“家丑”,要么极力遮掩,要么及时纠正,实施“内部矛盾内部消化”,并未将这些信息进行有序地分析、传递和运用,税收执法监控信息流转处于无序状态,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建立。

(四)责罚难对接,现行责任追究与公务员法不能对接。

在现行的执法责任追究中主要有两类形式,即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其中行政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经济惩戒包括扣发奖金、岗位津贴。而其中责令待岗、扣发奖金、岗位津贴难于与《公务员法》进行对接,如责令待岗,在公务员法中无待岗的条款,更没有待岗期间工资、福利、津贴、奖金等方面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有违法的风险。又如扣发奖金、岗位津贴,在《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任何机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欠公务员的工资。”除此之外,国家未对扣发奖金、岗位津贴做出其他任何规定,因此对执法过错行为实行扣发奖金、岗位津贴难于从法律上找出依据。

因此,要对税收执法进行全面有效监督控制,单凭一个部门的力量,或者仅靠制定并实施几项制度、办法很难实现目标,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税收执法内控机制,要在不断完善的执法岗责、流程、制度、标准体系基础上,通过建立执法内部监控组织,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办法,强化内控信息流转分析和运用,加强对税收执法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才能达到规避执法风险、提高执法水平、实现税收职能的作用。

三、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这是我国的法制原则,也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所谓的“法”是一种广义的法,它既包括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而且应包括执法内控机制建设中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流程和操作指南,即在税收实践工作中不断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体系,通过制度的实施、执行,充分发挥其规范、指引、评价、制约、惩治、教育的作用。

(二)要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简捷高效的原则

我们在对税收执法进行监控中,既要对税收执法内容进行全面覆盖,又要突出监督的重点,不能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齐抓,做到重点内容重点控,一般内容一般控。要充分体现效率原则,在监控方法上必须简捷高效,必须突出税源管理的核心,不因监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影响正常税收管理活动,不能本末倒置,这是内控机制建设的设计原则。

(三)要坚持人机结合、过程监控的原则

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监控的功能,又要注重人工监督,既要对执法的事后监控,更要突出事前、事中监控,在监控方法上,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往往比事后“亡羊补牢”更有效,也更有意义。这是执法内控机制的重要方法原则。

(四)要坚持责任追究与校偏纠错相结合的原则

对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的,必须实行责任追究,但责任追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岗责、流程、制度和标准制定起到指引和标杆作用,要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起到警示、督促、纠错作用,要通过责任追究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这才是实施执法内控机制主要目的。

四、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应建立的相关体系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应建立执法岗责体系、执法流程体系、执法制度体系、执法标准体系、内控组织体系、内控方法体系、内控信息流转互动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其中执法岗责体系、执法流程体系、执法制度体系、执法标准体系是建立科学完善执法内控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这四大体系业已成形,待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内控组织体系、内控方法体系和内控信息流转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核心要素,在这里进行一下探讨。

(一)建立统筹的内控组织体系

要按权责统一、条块结合的原则,对税收执法监控职责、层级及监控对象进行科学分解设定。法规科为执法内控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监察、稽查、税政、征管、计统、办税服务厅及税源管理部门为执法内控管理的参与实施部门,人教、办公室、信息中心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管理的服务保障部门。政策法规部门主要负责执法内控方案、办法、制度的制定,全局执法内控的组织、协调,对执法内控部门的职责履行及全局范围内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控制。监察室主要对法规部门执法行为及内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稽查部门除块对本单位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外,还要通过实施税务检查主要对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税政、征管、计统、办税服务厅按职责分工,对税源管理单位、稽查局和本部门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税源管理部门按管辖范围分块对本单位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人教、办公室、信息中心主要负责执法内控管理的人员培训、执法事务的督查督办及执法信息管理运行维护。这种由监察室监督法规、法规监督科室(稽查局)、科室(稽查局)分线监督基层分局、基层分局分块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能定位,就形成以政策法规科为核心,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层闭合监督的内控组织体系。

(二)建立多元的内控方法体系

内控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可从内控的手段和内控的时段进行分类。从手段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机监控,从狭义上讲就是“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从广义上讲就是在税收工作中所有业务工作应用软件和系统,只不过“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为专司执法监控的信息系统,其他管理系统和软件主要用于税务管理,但也有对执法进行监控的功能。二是人工监控,目前人工监控主要有执法检查、流程控制等。从时段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事前监控,二是事中监控,三是事后监控。鉴于目前微机监控已做得很好,本文仅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探索一下人工监控的方法。

1.事前监控。事前监控就是在实施税收执法行为之前,对执法人员进行规范指引和预警提示,于事前规避执法过错和执法风险。主要方法有:(1)强化标准指引。合理设置执法岗位,科学分解执法权力,明确各岗执法内容、责任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细化执法环节,明晰执法标准,建立执法流程及标准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执法内控制度体系。通过合理的职责定位、科学的流程设置、严格的执法标准、完善的配套制度,为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达到规范、约束和指引作用。(2)提高素质支撑。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通过加强对税收执法人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观和廉政勤政的教育,弘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公务员精神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促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加强技能培训,通过业务培训、以案说法、专家讲座以及自学等形式,加强对各类实体法、程序法以及各项执法监控管理制度的学习,督促每名执法人员清实体、明程序、晓规章,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技能和执法风险意识,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撑。(3)加强信息预警。加强各类信息分析和运用,通过异常信息的分析和传递,对执法中存在薄弱环节以及可能存在执法风险的问题进行预警提示。如征管、税政部门应定期对征管“六”率、行业税负进行分析,对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税收执法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集中性问题进行预警提示;计统部门应定期对税收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对税源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后期税源管理的重点进行预警提示;办税服务厅应加强普通发票开具情况的审核,对普通发票开具超定额补税信息向征管部门、税源管理单位传递,提醒税收管理员应加强上述纳税人的定税管理。

2.事中监控。事中监控就是在一项税收业务办理过程中对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控,它有利于执法过错行为在税收业务办结之前及时纠正,能较好地规避执法风险。事中监控主要方法是流程环节控制,一是明确环节监控的职责,在建立规范的执法流程体系基础上,对流程中下一个执法环节设定对上个环节进行监控的职责。二是明确监控重点,对执法流程环节进行梳理,将自由裁量权大、容易产生执法风险的环节纳入监控的重点,实施重点监控。三是规范监控方法,根据业务流程和政策法规的要求,明确执法标准、监控内容、监控方法,既要监控程序,还要监控实体。对一般性监控点,只对其传递资料的完整性、法律条文适用的准确性、程序的合法性、数据之间逻辑性进行书面审查;对纳入重点监控的环节,在进行书面审查的同时,还要采取到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检查管理员原始记录、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对比等办法进行重点监控。事中监控除流程环节控制外,还有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会签审阅、对重大案件的集体审理审查等。

3.事后监控。执法检查是目前主要的事后监控办法,除此之外,对具有调查管理权、审核审批权、行政许可权、检查权、行政处罚权等自由裁量权大、容易出执法风险的岗位和人员要加强监控,实施下列监控方法:

(1)记录抽查。业务部门按职责范围、税源管理单位按管辖区域,通过分线、分块抽查税收执法人员的工作底稿、证据文书等,对税收执法人员职责履行情况以及执法规范性、合法性实施监督控制。

(2)工作复查。各单位(部门)按内控职责范围,采取资料文书调阅审查、实地调查核实、人员谈话询问等方式,按比例对执法事项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3)集中检查。主要形式为法规部门按季组织开展执法检查,监察部门按季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其它业务部门按内控职能组织开展的专项工作检查,通过执法检查、绩效考核、专项工作检查对税收执法情况进行集中、全面检查。

(4)动态巡查。通过巡查责任部门实施多元化巡查、监察部门明查暗访,对税收执法人员的职责履行、税收执法、工作纪律、廉政建设的动态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5)一案双查。在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的同时,对税收管理员执行税收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查,制作《征管质量评估分析报告》,并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责任问题提出处理建议;对税收管理员的廉政行为进行监督,对为税不廉问题制作《涉税廉政情况报告》,并按程序向相关部门进行传递和处理。

(三)建立互动的内控信息流转体系

1.规范执法内控信息的传递

建立以法规部门为枢纽的信息传递流程模式。所有的内控信息由内控责任部门传递给处于内控枢纽的法规部门,由法规部门在核实分析、拟定初步处理意见后,分类传递给相关的内控责任部门处理。其中对于需要绩效考核扣分、行政党纪处分的向监察部门传递,需要实施经济惩戒的向人教部门传递,需要整改建制的向责任单位传递,让所有处于税收执法监控范围内的部门和人员能随时明晰自身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不足,确保执法过错行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改正。

2.强化执法内控信息分析

主要是加强个性分析和共性分析,个性分析即由内控部门对内控管理获取的内控信息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初步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向法规部门传递。共性分析即实行定期分析制,制定执法部门联席会制度,联席会按季召开,由执法内控责任部门通报责任范围内的内控信息,分析执法内控机制运行情况以及执法问题的集中表现和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对执法内控机制建设运行以及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出建议和意见。

篇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改革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发展一般面临二种选择,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基础上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在内部这方面,前面的分析介绍可以看到,日本模式在这一内容上堪称典范,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管理中严格加强控制的良好范本。

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更新这种理念,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其作用和意义在于,通过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监控体系,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从内部控制的主体入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二、原有内控制度弊端

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研究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执行不力等弊病比一般的企业更为严重,内部控制制度较多浮于表面,成为形式。管理层次和机构的膨胀不仅没有增加效率反而导致组织臃肿、流程复杂、信息不畅,大大制约办事效率,人为因数过多对制度执行大有影响,管理不严、信息不准确甚至错误由此而生。久而久之,内控制度更体现不出什么作用,成为一纸空文,加之没有随着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不断更新。不少制度完全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既不便于管理,还制造了矛盾。建立健全新的内控制度成为财务管理制度中最为迫切的重要内容。

其中,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研究院在改制之后对各业务部门实行经济责任制,签订经济责任合同,定下年度经济目标和管理费上交比例,以完成经济任务作为考核指标,其余各方面不加考核,将较大的自下放到各业务部门。这种管理制度,一方面在几年来起到了提高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也被削弱了。各业务部门各行其是,财务报销审核权力掌握在部门领导手中,为人为操作提供了很大空间,非常不利于监管,院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矛盾重重;统一的成本控制措施无法推行实施,必要的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税务补缴税工作一度引起很大震动,如何加强控制、监管,强化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必须之举。

三、内控制度设计

在此针对研究院矛盾最大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内控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一)成本控制

实行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这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必然受到威胁。同时这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发展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增加收入。提高价格增加收入的方法绝对不是好的选择,无异于饮鸩止渴,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

成本增长超过收入,利润成负数,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利于发展。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严格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控制总是必需的。以日俱增的车辆使用费、招待费与设备资产的陈旧、多年亟待更新形成反衬。控制浪费成本,加强必要成本支出是当务之急。建立成本控制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a.组织信息系统。这是进行成本控制核算的核心。成本控制系统应由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评价、业绩考核报告几部分组成。预算是控制信息的出发点。业务部门作为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也是组织信息系统的基础,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时根据上年费用成本支出对本年成本支出进行估计,财务部门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和全院发展目标予以审核,再报院管理层进行批准,确定下来的预算支出数即为年度控制目标。

b.执行控制系统。这是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下文将深入研究讨论。

c.分析评价系统,即考核制度。这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考核以业务部门的差别而定。要结合部门收入、净利润,成本支出预算目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考核。从整个部门到部门主管、员工的业绩考核都以此为依据。这个任务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并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报告,形成一个正式的报告制度目的在于使各级部门清楚的知道业绩被衡量、报告和考核的结果,既要显示过去的工作状况,又要提供改进工作的线索,指明方向,同时为各级主管部门纠正下偏差和实施奖惩提供依据。控制报告的需要提供出这些详细信息:完成了多少,应该完成多少,两者之阃的差异和原因,达到预期目标与否,完成得好不好,责任归属在何处都应该予以指出。

d.奖励制度。这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方法的影响。奖励可分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种形式,惩罚是一种负奖励。

(二)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就是加强内部控制,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股说到财务监督总会谈到税务、工商。审计等上级部门的监督,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制度,企业内部自身的财务执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而言几乎决定了整个内部控制的成败和企业的存亡。内容涉及企业财务管理各方面:预算、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等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财务监督,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使财务监督、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对于严密有效的财务监督对于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和发现、及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犯罪行为,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都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院尽管在财务制度上对收支报销都有相关审核程序,但一向人为操作因素过多,有规则不依,监管不严,监督无力,报销环节主要由业务部门自己掌握。财务审批流于形式。唯一的监督途经在这里也形同虚设,完全谈不上事后的监控措施、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约束手段和激励的安排;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都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严密体系,其监督作用几乎难以实现,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为此,建立健全有规章制度可依的长期监督制度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很有必要。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一是树立财务内部监督理念,保证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力度。具体方法有:a.组织机构协调。严格遵照《会计法》要求,明确企业法人职责,加强财务监督宣传,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和规则,将财务监督权层层具体落实至相关部门;b.行政方法。行政命令对推行监管最为有效,通过授权、命令、干预等方式对各业务部门的财务行为进行干预,凡是超过预算的成本费用支出、不符合常规的收支一律报经管理层审批;c.政策方法。通过制定企业统一的财务政策和会计政策,如现金收支、原料采购、技术服务、投融资、折旧和费用摊销、资产处置、收益分配等政策,对各单位、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激励与约束。

二是在制度执行中进行严密监督,全方位控制。财务执行机制是财务部门行使财务执行权力的制度安排,涉及到财务部门如何开展财务活动、获取财务利益、控制财务成本等问题。

三是双管齐下,保证监督长期有效实行。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同时开展:一是财务部门对各单位、业务部门财务行为自我监督机制,即通过强化财务部门、管理层的财务决策、执行权力与其财务责任和利益的对称配置,促使财务部门承担其财务行为的经济后果;二是加强对财务主体的责任耳标控制和财务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四是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监管水平。制度和人缺一不可。对会计的要求不仅在于熟悉一般帐务的处理操作,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须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二者兼备才能真正在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监管中发挥作用,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篇10

一、血站财务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一)资金运用不当

在血站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血站的资金的预算使用以及审核报表都归财务部门管理,依据已出台的相关政策血站的资金来源以及分配都相对完善,但是对于资金的投放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常会出现投放失误,例如业务经费与人员经费未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有相互挤占的情况,当未投放得当或二者不能兼顾时,只能厚此薄彼,从而影响血站的正常管理运作。

(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血站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适应内控体制对其的要求。随着无偿献血人数的增加,血站数目也增加,其录用的财务人员虽也是持证上岗,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经验,业务能力不足,并不能像资深会计师那样进行资金的预算、分配以及投放工作,因而容易造成血站的资金使用不当。其次是有经验的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对业务工作相当熟悉,但研究生以上学历较少,若不经相关的规范化培训其财务管理工作向上提升较为困难,但由于在内控机制执行力不足,因此而还是会影响血站的财务管理。

(三)血站的财务要求不规范

对于血站实行财务内控制度并没有明确的法规条文,仅是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和医院内控制度制定内控制度,基层单位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执行力。在血站内部对财务人员提出明确的财务要求,财务人员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单位惯例对日常开支及收入进行简单的汇总报表。这样简易的财务流程并不能真实反映该血站的整体运营状况,因而也就不能为上级管理者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同时财务流程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并未形成相互的制约机制,一旦某一环节出错就因缺乏监督审核过程而无法纠错。

二、血站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健全血站财务内控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并不是无章可循,在任何单位加强内控管理都需强调监督机制,因此血站应设立监督及审计部门,加强对财务流程的监督,同时也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及平衡机制。其次是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划分,将具体的责任与工作内容具体到个人,并可依据具体情况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给予任务完成的好的工作人员象征性的奖励,同时也能对其他的工作人员以激励。

(二)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要加强血站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岗位责任感。规范财务流程明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提高血站财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改变其懒散状态。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需对关键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规范化培养,提升其业务能力以适应内控下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必要时也可开展财务内控的知识讲座,增强包括上级领导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的意识以及积极性。针对在工作中私欲心强道德素养低下的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其惩罚力度,可在单位内部进行点名批评或将其调于不重要的岗位上。

(三)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血站为完成采血工作需购买大量的检测试剂以及采血的器材,对于血液的采集必须对血液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层层检查,合格的血液才会被采集入库。血站在对这些器材进行采购时既要保障其安全性还要考虑其成本,因此财务人员的统计入账时应严格校对器材选购的交付日期、价格、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等,并对到货凭证数额、质量进行审核,详细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并绘制收支报表以利于财务预算。

三、结束语

构建适合血站具体情况的财务管理体制是血站正常运营以及发挥社会效益的基础,应增强财务内控管理的意识,由领导带头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与专业素质,以及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障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在工作中各个血站之间也可相互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逐步探索以提升血站的财务管理。

作者:崔青琳 单位:唐山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