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1: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1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各班的玩教具每天晚放学后用84消毒液浸泡一个小时,小毛巾、水杯每天定时用高温(蒸车)消毒,每餐前用稀释的消毒液剂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拭三遍,小椅子每天擦洗一遍。每天用稀释的消毒及拖擦走廊。楼梯地面、楼梯扶手、厕所等按时洗刷,餐具每餐一消毒。

三、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

每天有教师在门口晨检,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爱心提示,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家园同步。

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空腔等部位的疱疹,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可防止幼儿园发生集体感染,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幼儿园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园行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园内卫生保健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

(略)

2、成立工作小组

(略)

二、防范措施

1、建立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报告园领导;病情报告分工,园负责人白艺娟,分管负责人井改红,病情报告人张琼玉。

2、坚持幼儿入园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咽喉、皮肤和精神状况。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保健医生每周一次对全园进行室内外大面积消毒。

4、班上教师在每餐前就用84消毒液兑水擦洗幼儿餐桌,保证餐桌卫生清洁。

5、各班用84消毒液清洗幼儿玩具、用具,每天并对教室进行消毒,保健医生负责督促落实。

6、把好食品采购关,不买无检验合格证的食品,蔬菜、水果保证新鲜。

7、食堂炊事员认真清洗幼儿餐具及食堂用具,严格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做到生熟菜板、生熟食物分开,食具一餐一消毒。

8、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

9、炊事员应保证餐具、用具的消毒温度及消毒时间。

10、对园内饮用水源经常抽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1、注意园内教室、环境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通风,定时打扫消毒,清扫积水、尿垢、粪便,确保厕所清洁。

12、教师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常规,养成游戏后及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篇2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染源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爆发与流行,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

(二)依法防治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范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

(三)分片管理的原则。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监督检测、分片到人,责任到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切实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镇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二)加强宣传力度。村委会利用广播喇叭每天早晚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防控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将所包村7周岁以下的儿童的姓名及家长姓名摸清,同时发放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明白纸,在村内主要位置张贴。领导小组将组织专人进行检查,如发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全镇通报批评。

(三)村委会负责对室外公厕及垃圾堆定期投放白灰进行消杀。

(四)加强信息交流及上报。卫生院每天将全县及全镇疫情变化情况上报领导小组,村委会如发现本村儿童有手足口病的疑似症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对患病儿童劝其到手足口病定点治疗医院就诊治疗,并举家隔离,不得外出,安排亲属为其送生活必需品,同时,告知其他村民不要到患者家中串门。

篇3

二是组织举办全市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班。来自全市的各县区卫生局主管疾控、医政工作的副局长;市直有关医疗单位、县区级各医疗单位业务副院长和手足口病防治业务骨干;县区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和业务骨干;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督导组全体成员17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主要内容包括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防治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隔离病区设置及技术操作规范等。市卫生局要求在此次培训班结束后,各县区要迅速展开本辖区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实行市、县、乡逐级培训的模式。市级主要培训市直及各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县级培训乡镇级,也可以直接培训到村级。城区由各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校医。市直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本单位业务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三是市卫生局联合市教育局联合发出认真做好预防控制儿童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紧急通知,决定即日起实行托幼机构及小学手足口病晨检排查制度。

通知要求,各类中小小学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小学疫情报告人、到小学(托幼机构)领导的手足口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小学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小学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疑似手足口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小学疫情报告人。小学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手足口病病人患病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晨检应在小学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如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皮疹等)以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小学疫情报告人,小学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手足口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手足口病时,要及时报告给小学疫情报告人。小学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手足口病人的早发现。

市爱卫会安排部署我市春季爱国卫生工作

2月23日,市爱卫会办公室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我市春季爱国卫生工作,预防传染病传播。

会议根据省爱卫会意见,制定了《开封市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有效预防传染病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县区爱卫会、市直有关部门在城区,以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车站、铁路沿线等公共场所为重点,集中治理乱扔乱吐、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等现象,有效清除散在垃圾和卫生死角;加强对小餐饮店、小理发店、小旅馆等“五小”单位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卫生监督检查,搞好居民区及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等场所的卫生管理,落实消毒措施和“四害”防制设施,确保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在农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乡规民约的作用,发动群众疏通沟渠,清扫街道,清理房前屋后的暴露垃圾,打扫畜圈禽舍和厕所卫生,加强垃圾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清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场所。

我市近期开展春季麻疹疫苗接种活动

针对近年来我市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特点,为快速遏制麻疹发病的势头,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我市决定于2009年2月18日至2月28日开展8月龄-6岁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活动。为做好此次麻疹接种免疫工作,规范麻疹疫苗接种活动的相关技术要求,2009年2月18日下午在市疾控中心会议室召开了开封市2009年春季麻疹免疫接种工作会议,市卫生局郑廷杰副局长、市疾控中心杨跃进主任、任丽君书记及市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督导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各县区卫生局主管局长、防保股长,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分管主任及免疫规划科长,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等。郑廷杰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提高认识,科学部署,保障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强调此次活动接种对象为8-24月龄儿童实施免费接种;2-6周岁本着“谁接种,谁受益”和“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由受益儿童家长负担;严肃活动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顺利完成任务。任丽君书记介绍了2008年全市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概况,并对此次接种活动各阶段提出要求,要求切实做好接种人员培训和目标儿童摸底工作,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95%,分年龄组接种率≥95%目标完成;各县区要统一行动、统一疫苗、统一价格,重点关注薄弱地区,尽可能短时间完成接种工作。为保证此次活动顺利有效的实施,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孙龙对麻疹疫苗接种技术方案做了详细讲解。

基层单位卫生简讯

一、市急救中心项目拆迁工作结束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鼎立协助下,2009年2月22日凌晨,历时一个半小时,成功对市急救中心院门口的两户“钉子户”进行了强行拆迁,并予以妥善安置,随着房屋拆除时掀起的滚滚烟尘,严重阻碍市急救中心建设进程的“钉子户”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办公,进一步协商有关急救中心基建、急诊科搬迁事宜。并成立了急救中心建设筹备领导小组,为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筹备领导小组下设基建组和业务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

篇4

小儿手足口病[1-3]是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隐性强、症状轻等特点,经及时治疗后均能痊愈。但也有少数患儿会伴发急性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疾病。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多采用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缓解并发症等疗法,并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小儿手足口病是防治的关键[4]。为预防与控制小儿手足口病发展,我区加大了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儿手足口病统计资料来自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为2012年、2013年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统计、实验室诊断病例统计、聚集疫情报告、小儿手足口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相关数据。 

1.2方法 为有效预防我区小儿手足口病疫情流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疫情传播与发展,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的协调下,开展了预防与控制小儿手足口病诸多措施,具体如下。 

1.2.1区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疫情防控方案。为预防与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疫情发展,区委区政府、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多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2013年娄星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将落实预防与控制小儿手足口病工作制度化。区政府、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多次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落实情况。 

1.2.2加强专业人员专题培训提高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效率。为提高小儿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质量,组织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校及托幼机构保健教师对手足口病防控的专业技能培训5期,培训各类人员800余次,加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管理,有效提高了各级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1.2.3加强疫情监测能力提高疫情分析水平。由政府拨款改善全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与检测设备,改善全区疫情监测与分析能力。对手足口病散发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等进行了采样调查、消毒、宣传教育等规范处置,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蔓延。 

1.2.4扩大疫情知识普及提高群众疫情防控意识。组织开展手足口病疫情专业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提高全区人民对小儿手足口病疫情的认识。多次在万豪城市广场和娄星广场分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全区累计培训5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份。 

2 结果 

通过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2013年全区累计报告小儿手足口病1248例,较2012年(4435例)同期下降71.86%;2013年发生聚集性小儿手足口病疫情1起,较2012年同期(28起)下降96.43%;未发生因小儿手足口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重症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复杂、发病快、爆发迅速等,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黄兆胜[5]在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后发现0~5岁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在夏季是小儿手足口病发展的高峰期。 

本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我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2012年同期下降71.86%;发生聚集性小儿手足口病疫情1起,较2012年同期(28起)下降96.43%;没有发生因小儿手足口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重症死亡病例发生。通过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对预防手足口病具有重要意义[6]。赵巧云[7]等人则提出通过加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普及可提高手足口病的防控效果。江小虹[8]重点分析了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为预控小儿手足口病提供了参考。有针对性的制定小儿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在发病高峰期、发病易感人群、加强重点环节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对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9-10]。 

总之,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协调多部门联合预防与控制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发展,避免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大面积流行。 

参考文献: 

[1]胡祥英,郑霞,温壮飞,等.2346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33-2335. 

[2]蔡榕,郭岚峰.EV71所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分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18-4619,4626. 

[3]史映红,刘昌弟.绵阳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34-1135. 

[4]李雷雷,隋霞,周敬祝,等.2008-2011年贵州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65-167. 

[5]黄兆胜.手足口病2030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3):314-315. 

[6]黄建平,袁金凤,傅点,等.江西丰城手足口病200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1):4011-4013. 

[7]赵巧云,高晓翠.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相关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36-1538. 

篇5

2012年全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97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048例,实验室诊断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26.67/10万,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57.78%(2011年发病率为80.28/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去年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

报告发病幼托儿童259例,占23.61%,学生36例,占3.28%,散居儿童802例,占73.11%。

2012年全县共设有幼托机构97所,其中45所有手足口病报告,报告发病比率高达46.39%。全年幼托机构共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3起,波及患者6例,疫情均得到及时处理控制。

2 评估内容与方法

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县疾控中心经初步核实,确认需要开展专题评估。评估议题为: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主要评估传染病防控组织制度、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追踪、预防控制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情况。

采用现场督导,填写《幼儿园、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督查表》的形式进行。

3 检查结果

共完成有效《幼儿园、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督查表》84份。

3.1 传染病防控组织制度 84家幼托机构有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80家,其中仅16.7%的机构设有校医且校医为疫情报告人,其余均为园长或主要负责人。84家幼托机构均成立了单位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拥有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随机问询疫情报告人手足口病防控方案内容,均未能答出。

3.2 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追踪及统计开展情况 84家幼托机构全部有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追踪及统计记录,有12家记录表设计不合理,记录内容不完整。有4家记录内容反映有异常情况,但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3 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绝大部分幼托机构教室和午休室通风良好,幼儿玩具、个人用品、课桌椅、门把手、地面、厕所等消毒记录齐全完整;有11家无紫外线消毒灯或安装不合要求。

84家幼托机构均拥有食堂,但16家无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中31人无有效健康证明。

3.4 健康教育 63家幼托机构可见手足口病宣传知识黑板报或折页等,10家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科,并留有详细记录。

共计抽查84名幼托儿童,能够熟背预防手足口病十五字方针的仅21人。

4 识别出的风险

4.1 部分幼托机构无专职校医,晨午检流于形式,识别手足口病能力不足。

4.2 疫情报告意识不够,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名存实亡。

4.3 紫外线灯设置不合理、消毒不规范。

4.4 食品安全保障不够,部分食堂属于无证经营,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4.5 健康教育不够系统,未能达到良好效果。

5 风险管理建议

5.1 幼托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手足口病晨午检工作,注意学生有无下列情况①发热;②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③因病缺勤情况。对精神萎靡、嗜睡等可疑患病的学生,若发现幼儿有发热、皮疹或疱疹等可疑症状,立即通知家长,并建议家长带至县级医疗机构就诊或作进一步检查,并将诊断结果及时反馈老师。同时,对未到园的幼儿进行原因追踪,并做好记录。

5.2 幼托机构应配有具备临床资质的校医,指定疫情报告人,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落实传染病疫情等相关报告制度。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

篇6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把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当前卫生工作的首位,区卫生局要成立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临床专家组,加强防控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指定定点医院做好手足口病的应急救治;加强组织协调,主动与各街镇、教育、农业、宣传等部门加强沟通,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组织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业人员以及托幼机构、学校工作人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

二、辖区各医疗机构要组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和诊治小组,加强对具有发热,口腔粘膜、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溃疡等症状病人的筛查,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按要求做好临床诊治。同时,按照《**市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进行网络报告。

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要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加强产房和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要指导托幼机构等做好对环境、玩具、用具等的日常消毒,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就诊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如发现一周内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应立即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托幼机构、学校和医疗机构等单位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典型新发病人应及时按要求采集粪便、疱疹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按照要求做好现场消毒处理,预防和控制疫情扩散。

篇7

1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方法

1.1政府主导、领导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手足口病传播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极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特别是农村由于人口多。卫生条件复杂等因素,对防控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县、乡政府加强了领导,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具体负责领导防控工作,建立医疗、疾控专业防控队伍,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拨专款购置了防控物资,县政府多次召开乡镇长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加强了督导检查,落实了承包责任制,与各单位各村街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了信息畅通、分工明确、具体到人,使整个防控工作有组织有领导,为遏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由政府组织发动,卫生、宣传、新闻、教育等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单、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加大了宣传力度,疾控员和村医生采取上门宣传、面对面宣传和学校课堂宣传教育,认真讲解手足口病危害、防控意义、防控方法等,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号召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个人卫生,加强环境整治,防止病从口入,防控知识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医疗机构的有关科室医生及疾控机构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制、诊断、治疗等知识的培训,重点做好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发现、诊治能力和疾控人员的防控水平。

1.3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灵敏度 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加强了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和及时报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情人员加强了对网上疫情的浏览,及时发现本地和外地报告的我县患者并快速通知所在乡镇的防保站。直报单位一旦发现疫情及时进行报告,无疫情时向疾控中心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加强了与教育部门的配合,认真落实托幼机构和小学学生晨检制度,及时发现病例,并在发现病例后立即动员家长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加强了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爱国卫生活动、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1.4快速进入现场,有效控制疫情续发对发现和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及时进行核实。采取外堵输入内控蔓延的办法,第一时间内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消毒处理,指导病家处理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餐饮具消毒、不外出、不走亲访友等方法和知识,同时加强追踪性调查,查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疑似和确诊病例所接触过的玩具衣物等物品,病人所到过的场所及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对患者进行严格隔离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续发病例的发生。

1.5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全力做好患者的诊治工作医疗机构强化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行了预检分诊制度,设立了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和隔离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儿科、皮肤科、医院产房、儿科病房严格消毒,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医源性传播。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规范治疗,努力防止死亡病例的发生。

2 体会

2.1普及群众的防病知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预防控制比较困难,只有广泛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实行群防群治才能够实现防控目标。开展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掌握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怎么传播、怎样预防、怎样控制等知识效果十分明显,调动群众的防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提高疫情报告的灵敏性严格疫情管理,坚持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县、乡、村疫情报告人员的责任心,发现疫情及早报告,及早采取措施,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十分重要。从“非典”以来建立起来的疫情报告网络系统,组织健全,报告规范,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疫情信息,为制定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传染病防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和蔓延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县、乡、村疾控网络体系职能,重点突出“早和快”措施,对发现的每一例手足口病疫情。疾控人员都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到达现场,及早隔离患者,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和防控知识宣传,做到了处理彻底、指导到位,消除了传播机会,最大限度地控制二代病人的发生。实现了预防控制的目标要求。

2.4防控医院交叉感染医院是医疗救治机构。患者、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等人流相对集中密集,不可避免地可能发生传染病相互传播的机会。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能严格执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设立发热疱疹专室和专用病房,实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度。严格分诊及时隔离消毒,加强对患者陪人、医务人员预防知识宣传指导是我县控制手足口病在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人口流动性大给防控手足口病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外出打工、经商等人员增多,人口流动性加大,对传染病的控制、追踪和疫情控制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从提高居民自我防病意识人手。加大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规范个人卫生行为,提高卫生防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爱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患病及时就诊、主动隔离、主动报告,配合疾控部门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8

二、突出重点,硬化措施,全力做好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当前,正值各类传染病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机率大大增加,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将面临严峻形势,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我们要在重点环节预防、重点区域筛查和重点病种治疗上狠下功夫,做到“不留死角抓预防,不误时机抓送诊,不惜代价抓救治”。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各场镇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紧密结合“健康*、幸福人民”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采取板报、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讲解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使广大群众了解其危害、明白其传播途径、掌握其预防办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预防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要组织开展以传染病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防病能力,保护身心健康。同时要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县卫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疫情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对外任何手足口病疫情,新闻宣传部门要严肃新闻纪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口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抓好舆论引导,并对社会上流传的谣言及其他容易影响稳定的因素,要及时澄清实事,以正视听。

(二)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各级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准备,尽快设立肠道门诊,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对手足口、霍乱、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要逐例、逐项登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县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我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和报告,认真做好病例登记,发现可疑疫情,立即按程序上报、及时救治。要对重症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预警,一旦出现暴发苗头,迅速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严防疫情发生和蔓延。同时,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处置队伍,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现暴发疫情,及时报告并调查处置。

(三)加强医疗救治,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实践证明,重症病例的早发现和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尤其是EV71肠道病毒所致的神经元性肺水肿不同于一般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案,时间和效率就是生命。一要建立健全医疗救治预案。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据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和我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认真制定本单位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并抓好落实。二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防疫救治水平。要分层次、分内容办四类培训:一是对医疗机构儿科、传染科主任、医生、业务院长、卫生院院长进行培训;二是辖区内医务人员特别是对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对托幼机构进行培训;四是对幼儿家长进行培训。三要加强收治管理。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承担的医疗救治职责,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筛查登记、留观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治疗和转诊行为,对每一例患者都要进行明确诊断,凡诊断为手足口病的,要及时报告,全力施治。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深入各医疗机构进行巡诊治疗,一旦发现重症患儿,要立即转诊到市级定点医院,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大投入,配齐配强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水平。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逐级分诊负责制,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到不漏诊、不误诊,不能不负责任的转诊。四要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隔离治疗患者,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限制住院病人陪护和接触者人数,认真落实消毒措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四)加强重点人群防控,严防较大疫情发生。婴幼儿、学龄儿童是手足口病等夏秋季传染病易感、高发人群,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制定应急措施,积极采取以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发现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随时了解幼儿和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登记工作,做到校园不漏班、班不漏人。卫生、教育部门要指导各中小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学生提供安全饮水,保证教室、宿舍经常通风换气和室内空气消毒,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患者,必须立即隔离,及早动员患病学生到医院接受治疗。要指导幼儿和学生家长搞好家庭室内外的环境清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经常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篇9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长:周宗豪

常务副组长:程华权

长:张

敏、胡世俊、许友林

员:李云梅、关传权、张

琼、翁绍明

汪宗友(每日检查情况报告人)

高绪圣(每日检查情况统计人)

(二)严格执行“两检”报告制度

1、严格“晨检午检”制度。学生上午上学、下午上学时,由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体温检查。检查可采用询问、观察、量体温等方式进行,并做记录。学校每天由值日领导带领值班人员对各班进行随机抽查。

2、检查和抽查的结果每天下午三点前汇总、填写。5所幼儿园每天下午3点前由园长直接电话汇报,汪宗友负责记录汇总。

3、汇总表由汪宗友老师负责收集归档,并已传真方式分别上报鼓励街道卫生所、区教育局和区疾病防控中心。

(三)大力宣传,全面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1、以标语、专栏、传单、卫生科普课为宣传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传染病防控氛围。重点向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向家长发放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2、加强教师防控培训,特别是对班主任防控工作责任心要求。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使全体教师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提供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3、广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垃圾、厕所、和污水的管理,做好校园环境清洁消毒;清除校园和学生中的疾病传染源隐患和卫生死角,加强教室和学生集中场所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阻断传染病源的传播。

4、完善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防治工作的资料,确保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以备上级部门了解督查。

(三)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班级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学生、幼儿,应立即向领导组的应急小组报告,由应急小组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2、对于发病学生,班主任每天做到电话随访,了解学生病情,并做好随访记录。

3、对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劝其停课,并及时报告、记录,要求家长送指定医院救治。

三、工作要求

篇10

按照“教育部门管理督查,卫生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分工原则,从维护和促进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高度,把学校和学生作为公共卫生监督服务的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切实做好学校饮用水、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广大师生创建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检查,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本方案。

三、监督检查

(一)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

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防控工作形势,监督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具体检查内容为:学校是否开展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学校是否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在本次手足口病防控期间是否对到校学生实行每日晨午检制,对缺课学生是否进行了病因登记记录,教室和校舍等场所定期通风、消毒情况如何,是否开展了对玩具、用具等物品的每日清洗消毒,是否依法进行疫情报告。

(二)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卫生监督员要主动深入学校,指导学校做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具体检查内容为:自备水和二次供水安全管理情况(有无落锁、加盖等);自备水源和二次水源是否进行了水质卫生检测,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源及管道是否进行了定期清洗、消毒工作,有无记录。

(三)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

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法规、标准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学校开展卫生条件及设施的监督检查,切实从源头上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加强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