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1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 采编工作重点的变化
因为网络科技的兴起,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这种数字化文献越来越丰富,数字化文献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文献,出版周期更短,传播面积更广,速度更快,深受读者的追捧。所以新时期的图书馆采编工作重点,从传统的纸质文献,正逐步向新兴起的数字化文献做转移。
1.2 采编工作方式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涌现出大量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资源让采编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化,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新方向是对不同类型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编目。表面上看是加大了采编人员的工作量,让采编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实际上网络技术也为图书馆采编人员提供了新思路,新渠道。现在大多数的采编人员,都是利用网站获取信息,再对这些信息做严格的筛选和,最后运用网上采访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整合。这样既简化了采访流程,又增加了信息资源的效用性,大大的提高了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3 采编服务方式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与大众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他们主要需求的资源是科研资料以及教学资料等等,这种特殊性,致使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服务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极速普及, 文献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泛, 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需要采编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做好专项信息资源的及时收录,并做到资源共享,让师生能得到所求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另外,为了真正的做好服务工作,采编人员还应该深入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中,了解高校师生的对各类资源的需求,提供给高校师生最有效的资源信息,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2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对策
2.1 畅通采访渠道
走访发现,当今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采购经费缺乏,这需要畅通采访渠道,拓宽渠道,用成本低廉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资源。这不仅需要采购人员的实践总结,还需要高校师生的通力配合。高校师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情况上传到图书馆信息系统中,然后采编人员根据师生提供的情况,介绍精准的资源信息,通过图书馆信息系统或者电子邮件,向师生进行演示,从而低成本高效率的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2.2 优化采编流程
为了提高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工作效率,采编人员应该对采编的每个工作环节有深入理解和探究,优化采编流程,避免工作的交叉情况和重复情况。如要求采编人员对供应商供应的图书进行,在接受图书接受信息时就做好明确筛选,将工作完成于征订目录之前,以此来减少传统采编流程中编目时的,还有要求采编人员对采编地点进行合理布置,减少挤压情况,从而进行信息的高效处理。只有优化了采编流程,采编工作的效率才会有提升。
2.3 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素质是决定采编工作优劣的重要因素。因为采?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是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采编人员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自己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养。其一,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应该有不断学习的,加强自身能力的意识,除了要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对图书馆学的内容做到深化理解,运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对图书馆采访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学习外语,增强外语应用能力,提升查阅外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为高校师生提供全面多样的信息服务。其二,采编人员应注意培养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做到与信息资源供应声或图书出版商能进行有效的会谈,做到与读者能有效的沟通,知晓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如此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其三,高校图书馆机构应该把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项目提上日程,多开展培训和进修,用多种教育方式培养采编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只有不断的提升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采编工作的服务越来越优质。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发生的全新变化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应用的大背景之下,高校的图书馆采编工作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图书馆的采编工作逐渐向着社会化方向转变,从过去的人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很多高校的采编业务还采用了业务外包管理,这种变化就对高校图书馆中采编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图书馆现在都在积极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平台和电子阅览室。总体上,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改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编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采编对象主要是纸质印刷的图书文献和少量的音像文献。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的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载体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而是包含了视听、机读、磁盘和网络交互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改变就显著增加了图书馆采编的对象,使得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采编对象由过去单一采编印刷型图书文献发展成为以印刷行、电子文献和网络交互信息为主的信息资源采编和管理,并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信息将会超越纸质媒介资源,成为采编部门收集和整理的主要内容。
2.采访质量和采购方式发生变化
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文献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海量激增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扩大采访的品种和切实提升采购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采访模式和采访工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阶段,利用网络以及各种交互软件进行采访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工作的主要模式,他们在信息资源供应商网站中可以获取丰富的文献信息,然后再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查之后,通过网络和交互软件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方式不需要到被采访者的所在地,通过智能设备或者电脑就能进行面对面的采访,这样就大大简化了采访的流程,切实提升了采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采访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文献信息等数字化的文献信息因其出版周期较短,传播速度快,辐射面积较大等特点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因此,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一方面除了继续做好纸质文献信息的采编工作之外,新型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采编和组织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4.服务方式发生改变
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将相应的文献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师生,从而更好的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如今,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快速的发展,文献信息的内容、种类、来源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采编人员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及时的改变过去的服务模式,保证工作能够深入读者群体中,及时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搜集和整理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各类信息资源。
5.采编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相应变化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采编对象、内容、采访和服务方式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这就使得采编工作的职能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传统采编职能的基础上,采编人员还必须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维护工作等。
二、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变化的利与弊分析
现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业务都开始进行业务外包,这样尤显自身的优点,它能够降低成本,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同时还能够利用承包商的编目队伍为自己图书馆采编业务服务。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进行业务外包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图书馆内部的组成结构,这种改变既存在有利的一方面,又存在不利的一方面。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有利的一方面是实施业务外包之后,能够降低图书馆采编人员的工作任务,图书馆在进行图书购进主要会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切实降低高校图书馆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省人力资源,保证图书馆的编目得到合理的简化,使图书馆工作不断适应时展的需求;其次,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些外包中行为都具有短期性的特点,会引起图书馆采编人员在进行外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时,由于承包商的编目队伍对学校图书馆的历史问题不了解,也会严重影响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质量。比如,在进行外包业务中,如果制定的合同是短期性的,将会导致了合同到期之后,出现频繁的更换承包商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导致业务在交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频繁的更换承包商,还需要不断对外包人员进行重新的考核和专业培训,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三、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1.文献信息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过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订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采访的需求。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各种电子型、网络型和数字型的文献信息的出现,使得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种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文献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形之下,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除了要做好日常传统图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强化对其他载体和文献信息的收藏和编目工作。在采编过程中,只有全面做好纸质资源馆藏建设和数字文献资源的馆藏建设,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信息共享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之间实行馆际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可以切实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能力,发挥好图书馆的各种职能作用。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门来说,以及纸质文献信息为基础,积极发展多种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2.文献信息的采访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54-03
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步,知识逐渐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核心生产力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知识资源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无论是我们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也离不开知识资源的帮助。一直以来高校都是知识教育和创新的主战场,而高校图书馆则更是一直以来都作为高校知识的保存和服务中心存在,并为高校的教育和科研提供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如今在知识时代下,由于知识资源的供给、需求以及其所依赖的技术环境等都相对于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文献信息收集与组织工作在面对以知识为核心服务时,渐渐变得不再周全。面对新的知识环境,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以便可以更好地获取合适的知识资源,满足本馆知识资源保存和本校师生读者的需求。
1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1.1 伴随“知识爆炸”,图书出版量越来越大所带来的影响
图书馆是知识海洋和集散地。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知识的迅猛发展与广泛传播,“知识爆炸”现象应运而生。有人曾以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事例推测:100~150年后,知识的增加将为现在的1000倍,而200~300年后,将要增加100万倍。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现代技术还正处在幼年时期,其前景不可限量,而“知识爆炸”的局面将不断延续下去,这是历史的必然[1]。知识在不断地增加,最能反映此现象的例子就是作为知识主要载体的图书数量几何级的增长。如: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69523种,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2.53%[2]。可见“知识爆炸”每年都会带来大量新知识、新图书的产生。而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每年不过几十万至几百万的购书经费,上千万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许多图书馆想要每年都比较齐全地收集起各类图书等知识资源已变得不再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爆炸”还会带来“知识泛滥”现象,这也会带来知识过犹不及的问题。所以面对“知识爆炸”现象,如何做到使用有限的经费合理布局馆藏知识资源将可能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长期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2 出版社与书商数量繁多,图书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影响
出版社是图书编辑和发行的机构,书商是现如今获取图书的主流商业机构。每一本书的问世都要经过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加工及发行等环节,然后大量的图书进入图书馆还需经过从出版社—书商—图书馆这一程序。因此,图书等知识资源从出版到入馆之间经常有些滞后,使得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往往会因为对图书信息了解不够及时而制约图书需求。另外,我国现有五百多家的出版社、千余家的书商,这会大大分散图书馆获取图书信息的精力,难以充分获得最为合适的图书资源。此外,在市场经济中,出版社和书商作为市场“经济人”为追逐图书商品的利润最大化,一方面可能出现因对图书资源质量的要求在效益面前低头而出现其出版和推荐的图书所含知识资源大量重复或价值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书商及出版社也可能利用其相对于图书馆的信息不对称,向图书馆提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图书信息。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图书馆出于对文献信息掌握不充分而盲目采购,降低了知识资源的质量。
1.3 编目数据标准化和图书馆采编工作外包带来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发展,图书馆采编工作趋向电子化和集约化,编目数据也越来越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献编目的标准化文件,如GB3792系列文献著录规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以及新近修订出版的《CALIS联机编目手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还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更是已经修订到了第五版[3]。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文献著录质量和效率,有利于集中编目与合作编目的发展,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同时这也使图书馆编目工作外包成为了可能。
随着知识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和知识服务的日益广泛深化,不少图书馆越发突显了采编人员不足的问题。由此,大部分图书馆将眼光转向市场,以“采编业务外包”这一市场行为来优化图书馆工作、节约成本、缩短加工时间。“采编业务外包”是指将图书馆采编部门的某些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4]。当前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外包包括图书数据编目以及盖馆藏章,贴条码、磁条、书标等。待加工完毕后,图书馆再进行图书验收、登记、统计以及数据审校等工作。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既提高了采编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解放图书馆人员,也为图书馆有精力做更多知识资源深层次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条件。
1.4 读者角色与需求的变化,为高校采编工作的服务理念带来了改变
随着知识总量不断膨胀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效率的需求,快速、简洁、而又准确的知识需求越来越成为主流,享受阅读大多数情况则是与休闲放松结合在了一起。“读者”这一称谓也正越来越多的被“知识受众”[5]所取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面对如此的知识受众和需求,传统意义的文献资源保存和利用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适应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淘汰,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等新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开始逐渐取代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而成为主流。2002年赖瑞·普赛克(Larry Prusak)提出第二代知识的管理的概念,即从分享开始,推动学习,最后实现知识创新型组织的过程[6]。由此,知识管理这一概念逐步被引入图书馆领域,因为图书馆的目标也正要通过其对知识的收集、分享、重组和创新等管理来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利用,使知识受众得到更需要的知识。新的时代环境下,通过科学的知识管理发展适应于本校师生的知识服务将成为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5 新物联网技术革命,更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改变。
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使图书馆通过智能标签更为便捷和安全的管理知识资源,同时通过无线电波感应,还可以快速定位图书位置,而不必再受困于曾经的图书乱放和错架等问题,这既有利于图书管理归位又有利于读者的查找利用。如今国内外已有不少图书馆使用此类技术,如:美国现已有约2%的图书馆开始使用RFID技术,全球范围内约有8%的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而且,世界大型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速度正以每年30%的速率增长[7]。国内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以及深圳市图书馆等也都在几年前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当然目前来看RFID系统的使用成本还比较高,但目前我国RFID产业链发展迅速,其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现在每一个电子标签已经可以做到0.4元人民币[8],这将大大有利于未来更多高校图书馆通过使用新的技术与系统开展知识服务工作。
2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应对策略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外部与内部环境的种种变化,即为图书馆做好知识采编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为这些变化一方面造成了传统图书馆工作越来越难以解决当前不断增长的知识资源与知识受众需求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带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技术和知识管理及服务理念的进步。知识时代不是一蹴而就,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时间和准备在这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逐步通过人员培养、科学规划、工作重心调整等的改变来更好地改进图书馆知识采集和管理工作,以期可为师生知识受众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快捷的知识服务。具体来看,需要逐步做好几下几方面工作。
2.1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培养适应知识服务的新型采编人员
知识时代,面对着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和更加挑剔的知识受众需求,再继续以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应对高校师生的知识需求显然已不合时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时期师生知识受众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广泛与深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尽可能保证知识资源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开展既符合时代与科学发展方向又能最大程度满足知识受众需求的新的知识型采编工作。亦即采编工作,一方面应该以知识受众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可以满足其需求的相关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通过组织和创新,主动提供各类知识给知识受众,深化图书馆知识传播、知识服务和知识教育的功能。知识型采编工作的开展,必然要求采编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图书馆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科学知识。这样的采编人员才能既很好地完成知识分类和主题标引、建立和完善知识目录等知识管理工作,又能通过编撰知识文摘、评论、综述、学科历史及其发展方向等知识组织和知识创新工作,拓展和深化知识服务。
2.2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做好适合本校的知识资源结构规划
知识时代,许多高校图书馆对于日趋泛滥的知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一一采购与保存。毕竟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学科设置和侧重点,同时不同类型的高校也有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研究计划和学生培养目标。作为以高校知识服务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其根本作用主要在于完善本校的知识资源,为本校的教育和科研服务,为本校的知识受众提供知识。因此,建立适合本校的知识资源结构模型,并以之为依据收集和管理知识资源将会显得更为科学可行。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对馆藏知识结构、知识利用情况、师生构成比例、学科构成比例及其发展态势等调查,以本校教育、研究目标和知识需求为依据,形成每年的知识资源建设规划,用以满足不同专业师生的知识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突出本校、本馆的馆藏特色,并通过对已有知识资源的内容结构、时间结构等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不断调整馆藏知识资源结构,强化知识资源的全面性、时效性和价值性。
2.3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需要积极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知识资源
知识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应该是知识与知识受众和谐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图书资源采购多是以书商为中介进行,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图书馆的知识资源采购范围。因为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知识资源都会有当年的、公开的出版发行图书,如若干年前所出版的图书、古籍文献、灰色文献等;另一方面也并非所有的当年公开出版发行图书都可以通过书商处买到。在这些按固有渠道无法采购的知识资源中,有时也会有不少资源是完善图书馆馆藏知识体系所必要的或者是有知识受众所必须需求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完善本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体系,为知识受众提供更完备的知识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于本校学科发展和教育、科研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各类型知识需求,在科学完善固有资源采购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开拓更多形式和渠道的知识资源采购,丰富本校知识资源。
结合近年不少高校图书采购方面的探索和改变,综合起来高校图书馆知识采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获得更科学的效果。首先,开展学科馆员和专家采访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是指图书馆将知识资源按学科门类进行专业化分工,组成负责各学科知识采购的学科馆员,由各系部专业推荐各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作为选书顾问,共同完成符合本校的学科知识资源采购;其次,在学科和专家基础上,辅以知识受众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制度,所谓读者决策采购,即PDA(Patron Driven Acquis itions),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9]。通过读者决策有利于促使采购对象更加清晰和具体化而且根据需求而决定的供给,也更有利于满足知识受众的知识需求;再次,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知识资源采购依据,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知识资源收集的结果,即是否收集到了满足本校知识资源体系和知识受众需求的知识资源。因此,知识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以更加开拓的视野,多方向、多途径、多层次的获取知识资源。例如,可以网上书店、出版社等直接购书;也可以开展读者购书图书馆付费活动;另外对于一些通过书商和出版社采购不到而又有利于本校学科知识资源建设或有知识需求的图书资源如,各种古籍、旧书、二手书以及灰色文献等还可以通过各种独立书店、二手书市场等多种途径来收集。
2.4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聚焦以知识资源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和组织工作
传统的图书馆文献编目主要是把图书分类,然后编目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文献特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管理和查找文献资料。知识时代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如果想要快速具体地从图书馆资源中挑选最适合知识受众需求的知识资源,传统的这些编目信息指向显然并不确切,毕竟简单的文献特征未必能充分显示文献所蕴含的知识资源。为了让知识受众在阅读之前对知识资源有详尽的了解,以便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学习及科研方向更为接近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就不能再仅仅只聚焦于文献特征为主的编目活动,还需要更积极地开展以知识内容为中心的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活动。
首先,采编工作需要尽可能地对知识资源的内容做更充分的介绍。如,显示出知识资源的内容提要、作者介绍、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相关联文献等信息,这样师生们就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获取知识资源。
其次,还需要利用电子网络技术的超链接功能并通过使用计算机文字、图像相结合方式,组织知识网结构图或知识树结构图并辅以分级查询功能。这样一来,既可以查询各级学科及其相关知识资源又可以查询某年该学科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先查书目、也可以先查作者,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下一级查询。
再次,知识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的提供知识服务,做好知识宣传和知识教育工作。还需要在图书馆已有馆藏知识的基础上,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和创新。即通过知识的概括总结、细化分解、解释说明等方法,编制各类型文摘、简报、书评、综述以及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历史知识等,这既有利于为知识受众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教育和知识推荐功能,提升图书馆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3 结语
知识时代,一方面知识作为重要资源,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学习、工作还是休闲;另一方面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反过推动着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高校图书馆是以知识为载体为教育、科研及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其采编部门必须更积极地收集知识并做好知识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知识创新工作。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供给和知识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准确、方便、快捷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 庄超凡.图书馆在“知识爆炸”时代应有的对策[J].图书与情报,1982(4):25-30.
[2] 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上)[EB/OL].(2012-08-06).中国图书出版网,http://.
[3] 田昊.文献编目标准化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68-70.
[4] 王春生.国内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研究,2010(1):37-41.
[5]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6] 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识[DB/OL].(2011-12-06).百度文库,http://.
1 引言
图书馆联盟是指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的旨在降低成本、资源共享的的一种联合体。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为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需要、数字图书馆规模化建设而产生的, 是对图书馆联盟的继承和发展, 是数字环境下成员馆间为共建、共知、共享信息资源、开发联合编目系统、联机公共检索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网络导航、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等组成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兴起,产生了许多以同类型图书馆为中心的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是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以地域为中心建立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目的是促进地区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联合共建共享以及地区之间的图书馆合作交流。香港高校图书馆咨询委员会(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JULAC)和广州天河地区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都是地区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又各有特点。笔者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对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和建设有所裨益。
2.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比较
2.1 联盟历史
两个联盟都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的年代组建,具有比较长的共建历史。
JULAC 成立于1967 年,是由香港地区八所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UGC)资助的高校图书馆组成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JULAC 的宗旨是讨论并协调这八所高校图书馆间资源共享方面的事宜。JULAC 联盟内的八所高校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大学。[1]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前身是广州石牌六校高校图书馆协作组,1994年6月在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局和广东省高校图工委的组织下成立,由广州石牌地区的6所高校图书馆组成,即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6校图书馆,由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担任组长单位,2008年起联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广州地区,又有南方医科大学、广东体育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所高校图书馆相继加入。
2.2 联盟形式
两者都是分布式的虚体联盟,是一种松散联盟。它们不是独立机构,没有专职人员。
JULAC有自己的委员会管理架构,其成员仅限于 UGC资助的八所高校图书馆的决策者。每年 4 月份, JULAC会从这些决策者中选举一名成员作为委员会的主席, 主席任期至少是12 个月。2009- 2010 年度担任JULAC主席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馆长Dr. Terry Webb。JULAC每年至少召开4 次会议, JULAC的所有事务都由常委 ( Standing Commit-tees) 和特别工作小组( Special TaskForces) 的专业馆员执行。目前 JULAC不仅是ICOLC( 国际图书馆联合会) 的成员, 还是 ISCA( 国际学术交流联盟) 的成员。JULAC的运行经费来自 UGC的资助。在 JULAC管理委员会下有 9 个工作小组,负责JULAC的各项工作。 9 个工作小组包括:存取服务委员会( Access Service Committee)、书目服务委员会(Bibliographic Service Committee)、联校科研档案馆(JointUniversities Research Archive,由原来的中央贮存工作小组CentralStorage Task Force演变而来)、全方位合作采购(Consortiall,由原来的合作发展委员会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ommittee,CDC发展而来)、多媒体委员会( Committee on Media)、参考咨询服务委员会( Committee onReference Services)、版权委员会( Copyright Committee)、统计委员会( Statistics Committee)和系统委员会( Systems Committee)。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不是独立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每年通过组长单位组织召开的年度馆长会议来协商讨论当年或来年的协作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区域性共建共享的文献保障模式,以保证广州地区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体现联合办馆的优越性。经费最初是由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根据每年的协作工作计划下拨,但目前经费是自筹形式。
2.3 联盟共享项目
2.3.1 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最传统项目。
1992年, JULAC与DHL( 速递公司) 签订了一项文献速递协议, 由速递公司负责在每个工作日( 周一至周五) 运送八所大学之间的馆际互借书本及复印文件。此外, JULAC有一项ULAC的通用借书证(JULAC Library Card) 服务,教学及相等职级行政人员、 研究员、 研究生、 最后一年本科生(期限 3 个月, 仅限于文章复印) 均可申请办理此证。持此通用借书证的读者可以办理馆际互借, 借阅八所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享受代还书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在甲馆借的书可以在甲馆及甲馆以外的任何其它联盟成员馆归还,这样就减轻了教职员及研究生路途的劳顿之苦, 大大方便了读者。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也是开展最早的合作项目之一。它分通用借阅和通用阅览二种形式。通用借阅证的发放对象是十校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凭通用借阅证可到除本校以外的其他九校图书馆借书或阅览,图书借阅册次是3册,借期30天。通用阅览证的发放对象是十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三/四年级本科生,凭证可到除本校以外的其他九校图书馆阅览室阅览。
广州地区十校的馆际互借没有提供物流或运送服务,读者必须亲临拥有所借文献的成员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十校馆际互借服务水平的提高。十校图书馆应通过不断丰富服务手段来充分发挥十校图书馆的馆藏利用价值。
2.3.2 文献传递
JULAC提供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图文传真传送急需的文章复印本或者通过文件传送软件 Ariel( 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编制) 以电子形式传送文章复印本。除了 JULAC通用证和代还书服务以外,2005年 9 月, 在 UGC的资助下(资助经费是由 JULAC八所成员馆联合起来申请得到的)开展了一项不同于以往的以用户为主导的文献传递服务—— —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网( Hong Kong Academicibrary Link ,HKALL, 简称“ 港书网” ) 。HKALL服务在所有成员馆中推广。博士论文,区域性联盟。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专门建设一个区域平台,整合广州地区十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学科资源全面、互补性强,覆盖了文、理、工、农、医成为广东省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源保障网。该平台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实现了区域内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为广州地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全面的文献保障服务。博士论文,区域性联盟。博士论文,区域性联盟。对8亿页的中文图书全文进行全文检索,包括290万种中文图书(占国内已出版的中文图书的95%以上), 1.9亿条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元数据,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发现、了解、获取文献信息。博士论文,区域性联盟。
2.3.3 合作采购
高校图书馆肩负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任务,要求其馆藏资源的发展深广度兼具。博士论文,区域性联盟。然而,任何一所图书馆在经费与馆藏空间限制下,都无法独立提供所有图书资料,高校图书馆自然也无法超越这一障碍。因此通过合作馆藏发展,发挥文献购置经费的最佳效益,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和迫切。
JULAC在合作采购方面是由合作发展委员会CDC负责合作购买数字资料,它代表JULAC 成员馆与出版商进行谈判,至于其他诸如支付、解决存取数据等问题则由每个成员图书馆自己处理。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一些区域性联盟不同,CDC 尽管没有运作资金与管理人员,但所有的合作和磋商却得以完全依靠其成员馆的努力顺利实现。经费由成员均摊, 成员人数越多, 每个成员图书馆所分摊的费用越低。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外文数字资料主要是参加CALIS的集团采购,对外文期刊则进行协调订购。主要根据各校的专业特色统一规划, 分工收藏, 实现优势互补, 在整理各馆订购资料的基础上, 每年在期刊征订前召开一次协调订购会议,对每一种复份刊物确定1-2 家订购, 其他馆可根据经费并结合利用率情况决定是否订购; 讨论各馆停订刊物和新增刊物的意见, 避免新的重复增订和漏订。如华南理工大学把采购重点放在化学化工、材料能源、金属加工、机械电子、轻工食品、交通建筑等方面;而华南师范大学把订购重点放在人文社会科学、数学上;暨南大学把重点放在经济管理、生物医学上;华南农业大学把重点放在农林方面。[5]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通过多年的合作分工收藏, 减少重复和遗漏订购, 扩大了学科覆盖面, 突出了各馆的专业特色, 走出了因刊价高、订购费紧缺,图书馆个体收藏功能相对减弱的困境。
可以说在合作馆藏发展方面,JULAC和广州地区高校联盟是各具特色。
2.2.4 合作贮存
JULAC有一个合作馆藏贮存方案,也叫联校科研档案馆(Joint University Research Archive),这是一个合作式的科研馆藏贮存计划,用来贮存JULAC高校图书馆的独有副本,能为每所高校馆藏存贮节省空间,预计收藏量达600万册图书。该项目由香港政府提供经费,预计成本为1亿2500万港币,将于2013年建成。联校科研档案馆采用自动化的贮存和提取技术,所有JULAC图书馆的孤本图书必须存放在这里。
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松散型的联盟,由于没有上级组织机构进行这方面的牵头,因此其馆藏仍然上各自为阵的,因此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贮存档案馆,但资源可以在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平台上共享。
3 总结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个地区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从联盟历史、联盟形式、合作项目等方面的各有优劣。从历史来说,JULAC成立时间更早,从形式来说JULAC的组织更完善,广州地区高校联盟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从合作项目上来说各有优劣,一、实现通借通还,我们应该向香港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学习,用户在甲馆借的书可以在甲馆及甲馆以外的任何其它联盟成员馆归还,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方便读者。二、合作采购数字资源上目前我们比较欠缺,但在纸本期刊的采购上我们更有优势。三、合作贮存我们还需要加强。博士论文,区域性联盟。四、资源共建共享、文献传递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前列。如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从管理上突破国内图书馆小而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借鉴香港经验,搭造一个有统一标准、有制度保障的资源整合平台, 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是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和我国其他地区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4.0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sitive attempts and inovative practices made by the Engineering Library of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in reading promo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balance the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With the efforts in “deep reading”, it suggests to make a brand for reading promotion and construct a long-term system, which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libraries.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University libraries.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2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将2010年6月成立的“服务创新工作组”更名为“读者服务创新与推广工作组”,并在2015年、2016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推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近八年来也在阅读推广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本文拟在总结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检讨实践中的不足,探讨阅读推广实践创新发展举措,以期推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1 阅读推广实践
“阅读推广是一种新型的、介入式的图书馆服务,其目标人群是全体公民,重点是特殊人群,活动化、碎片化是主要特征,其主要目的是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这就较为系统地回答了‘阅读推广是什么’‘阅读推广为什么’和‘阅读推广怎么做’等问题。”[2]2009年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在4月至5月间举办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拉开了校园阅读推广的序幕。此后,不断提升阅读推广创新力度,丰富阅读推广工作内涵,提炼出了“书香工苑”的工作口号。经过多年实践,校园阅读推广已实现了常态化,阅读正日益成为师生员工的一种追求和生活方式。图书馆在2016年被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授予“好书推荐与阅读推广”优秀组织奖。表1反映了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2016年度阅读推广工作的全部流程。
阅读推广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宣传是全年阅读推广工作的起点,是在总结上一年度阅读推广工作实践、调研分析读者意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阅读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草案,经与各系部、各单位阅读推广工作联系人讨论后进一步修改,并经院阅读推广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最终确定。计划安排要求接近读者需求、帮助读者阅读、朝着建设“书香工苑”目标迈进。年度各项活动注重对阅读氛围的渲染、烘托,如在组织读者开展好书推荐的基础上年度“书香工苑”好书榜;在读书月开幕式上安排专家读书报告会、组织读书分享会、诵读比赛、开展读者书评活动、“最美读书人摄影比赛”和评选“校园十大读书之星”等。
活动安排还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如每年的六、七月学生毕业之际,开展毕业生捐赠图书充实图书漂流书架,谈自己阅读经历与经验,请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介绍考研经验,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返校谈创业经验等。在每年的九、十月,围绕新生入学进行入馆教育,介绍学院的阅读推广工作,通过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帮助刚入学的大学本科生划大学四年的阅读计划;为刚学入学的研究生举办读书报告会,举办工科科研文献的检索与信息素养提升方面的专题讲座。贯穿全年,针对读者需求和不同时期学院工作重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实现了阅读推广的常态化,为建设“书香工苑”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阅读推广创新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从2009年举办一年一次、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开始,到实现阅读推广的常态化,正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2.1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阅读推广工作执行力
阅读推广工作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全院性的阅读推广工作力量联合体。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由各系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院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图书馆馆长任办公室主任,一名副馆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下设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各系部、各单位明确两名或一名老师参加阅读推广工作(有学生的部门两名:一名辅导员和一名办公室老师,负责协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落实本部门学生和教工层面的阅读推广工作。没有学生的部门一名,负责协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落实本部门教工层面的阅读推广工作)。图1为学院阅读推广工作力量联合体示意图。
在这个全院性的工作力量联合体中,院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阅读推广年度工作计划的审批、工作总经费的核定等重大事项。阅读推广工作办公室及其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是院阅读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力量,负责年度工作计划的起草、各项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工作。各系部、各单位的阅读推广工作联系人是院阅读推广工作在本部门的组织实施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有效的沟通。各系部、各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既是学院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又是本部门阅读推广工作的责任人,负有领导、支持本部门阅读推广工作联系人协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的责任。这种工作机制实现了阅读推广工作由图书馆一家单打独斗到集结全院力量协同行动的转变,提高了阅读推广工作的执行力,提升了阅读推广工作的工作效率。
图1 学院阅读推广工作力量联合体示意图
2.2 创新宣传模式,扩大阅读推广工作影响力
以往,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总离不开事前出海报、事后发新闻报道的固有模式。如今,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宣传模式。在总体宣传上,在图书馆网站上增添了“阅读推广”一级目录,下设它山之玉、工作动态、读书月、毕业季、新生季等二级目录,及时宣传报道学院的阅读推广工作;年度阅读推广工作计划在经过草拟、讨论修改、审核、后,都在全院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加师生员工参与阅读推广的共识,便于读者知晓、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提出了“书香工苑”工作口号,设计了阅读推广标识(见图2),并坚持将之印刷(使用)在相关的信纸、信封、海报、证书、纪念品、奖品和工作手册等物品的醒目位置。
在具体活动的宣传方面中,每项活动的宣传海报都向读者有奖征集,并组织相关人员评选确定;活动宣传海报通过院内宣传栏张贴、广场展板放置、学院网站首页弹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网站推送、各系部各单位微信推送等途径广泛宣传。如此广泛、详尽的宣传方法,使宣传效果大增,吸引了更多读者参与。
图2 阅读推广宣传标识
2.3 创新激励方法,吸引更多师生参与阅读推广
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在具体激励方法上,大胆尝试。通过发放参与纪念品、评比竞赛、发放获奖证书与奖品、抽取幸运参与奖、获专家签名赠书、提供与专家进行一对一交流机会和评选阅读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形式,激励读者和阅读推广工作者积极投身阅读推广工作。
以2016年为例,参加好书推荐的学生、教师人人都获得一份纪念品。好书推荐活动结束后抽取幸运参与奖,抽中者奖励购书卷。读书月期间评选“校园十大读书之星”和“百名优秀读者”。在读书月闭幕式暨总结表彰会上除了向获得各项单项活动奖项的读者发放获奖证书和学习用品外,还抽取读书月系列活动中的幸运参与奖,奖励购书券。向参加书评的读者人人都发放纪念品,获奖作者分别发放了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荣誉证书(2016年一等奖空缺)和学习用品。年底评选出学院阅读推广工作先进工作者13名,在年度阅读推广总结表彰会上,院领导为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发放荣誉证书和奖品。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提高了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动性,也调动了阅读推广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 存在不足
近八年的阅读推广实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范围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数字化阅读推广力度不足。随着网络和各类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了全民阅读的新宠。而已往的阅读推广大多以传统阅读为主,几乎忽略了数字化阅读推广。这就大大降低了阅读推广的时代感,拉远了阅读推广与深爱数字化阅读的青年学生间的距离。
其次是提升阅读深度的阅读推广活动不多。多年的阅读推广实践向广大读者呈献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但关注“深度阅读”的较少。比如,阅读推广活动中人气很旺的“好书推荐”活动,在经过学生推荐、统计汇总、隆重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几乎没有围绕好书榜进行针对“文献内容,也就是文献所包含知识的推广。”[4]
第三,缺乏具有学院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往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办讲座、搞比赛、推荐好书居多,与其它高校的阅读推广大同小异,没有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人才特色、馆藏特色的阅读推广,导致阅读推广的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给人一种为了活动而活动,与其它学校“跟风”的印象,久而久之影响其生命力。
4 阅读推广再思考
4.1 加强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一个学科是否成熟,一项专业工作是否可以深入、持久、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理论研究是否到位,是否跟得上发展,是否能发挥引I作用。”[1]近八年来的阅读推广实践也告诉我们,以务实性为主的阅读推广工作也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资源的优势,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涵、途径、规律和方法,以创新理论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创新。首先中国图书馆学会和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要定期开展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征文,对征集到的研究论文,经专家评审后给予奖励和表彰。其次要设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项,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工作。最后要借鉴阅读学、传媒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精华,丰富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以引领、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4.2 传统阅读推广与数字化阅读推广并重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克服重视传统阅读推广,忽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现象。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阅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接受数字化阅读已为青年学生广泛接受的事实,重视数字化阅读推广。通过与数字开发商、电子读物出版机构联合、扩大数字资源使用权限等方法,重视数字化阅读资源建设,以优质和特色的数字资源吸引读者。加大数字化阅读的宣传力度,通过数字资源的介绍、阅读载体的使用、数字阅读的引导,帮助读者克服数字化阅读的困难。通过定期培训讲座、开设电子文献资源检索课、在线互动答疑等方法,帮助读者提升数字阅读能力。通过电子阅读终端外借服务、数字资源现场使用体验等途径,让读者真切体会到数字阅读的魅力。
4.3 在“深阅读”上下功夫
当下校园阅读普遍存在阅读量少,重知识轻思考的问题。阅读量严重匮乏,阅读效果就无法呈现。离开思考的阅读不仅会削弱阅读的力量,更削弱了阅读给人带来的一种思想上的深刻觉悟。没有大量的阅读和深入思考的阅读,学生的成长肯定会显得残缺不全。要在“深阅读”推广上下功夫,就是要在提高学生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上下功夫。要摈弃“一刀切”的阅读推广模式,通过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读热点的需求,细化阅读推广组织方式,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好书榜上的每一本书,要一本一本地开展以作者生平、图书内容、相关书评与影视作品等内容为主的导读活动,引导读者深阅读。组织对某一作品有共同喜好的读者成立读书会,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在各自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并邀请相关学者进行辅导,帮助读者思考、交流,提高思想深度。
4.4 打造阅读推广品牌
“品牌是品质的保障和形象的体现。”[5]品牌一旦形成就赋予其强大竞争力与目标拓展空间[6]。高校图书馆要在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品牌建设。要坚持特色化和系统性的原则,以彰显本地、本校、本馆的特色为主,经过策划、包装、宣传、实施、跟踪报道、反馈与评估、优化推广等系统性的具体工作,塑造出活生生的品牌个性,在读者中产生亲和力、沟通力,让读者认同、喜欢。打造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要在活动名称和标识、活动内容与形式、活动受众面和知名度等基本要素上下功夫。活动名称要好听、好记,琅琅上口,易于记忆。活动标识要与众不同,以精美的设计,于有形处展示自己的特点,让人看后赏心悦目。活动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阅读需要和心理需求,形式上紧跟时代步伐,融知识、实用和趣味于一体。要通过多年持续的活动安排,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读者参加,以此不断扩大受众面,逐渐提高知名度。
4.5 构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构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首先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要建立校级党政负责人负总责、图书馆牵头落实、各院系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阅读推广工作管理机制。要明确阅读推广的总目标、总任务、阶段性要求和年度计划,通过全面规划、有效分解,形成阅读推广工作的整体合力。其次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加大阅读推广的财力保障力度,为阅读推广设立专项资金并列入学校事业发展预算,使阅读推广经费保障制度化。要设立阅读推广专门职能机构,确保阅读推广的工作体系和必要的人员编制。做到有岗位设置,有人员配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再次要建立考核机制。要将阅读推广与学校事业发展一起计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细化、量化考核内涵与评价标准。要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各院系、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作为部门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把阅读推广的工作业绩纳入图书馆馆员年度工作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与各人的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联系起来。运用一整套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使阅读推广工作有目标,落实有动力,考核督查有实效。
5 结语
在全民阅读工程上升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已成了“图书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也是主流服务与核心工作。”[1]高校图书馆应将开展阅读推广视为提升图书馆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展示图书馆自身形象的重要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开拓创新,让校园阅读从专业走向全面,让阅读真正成师生T工的生活方式,让校园洋溢书香之气,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吴.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若干热点问题[J].图书馆,2015(12):31-33.
[ 2 ] 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87-98.
[ 3 ]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创新驱动“第一动力”理论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6(3):4-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6-026X(2013)04-0000-01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窗口和基地,是高等学校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图书馆从传统型向自动化图书馆转变,办公室作为承上启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的中枢部门,是馆长指挥全馆运作,推动业务部门搞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机构。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全馆工作的成效,所以办公室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办公室工作的特点、作用、任务等方面探讨。
1、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又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窗口和基地,高校图书馆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既要有一般办公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又与图书馆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图书馆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图书馆的工作是从本馆的读者、文献资源及服务设施出发,围绕为教学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办公室负责全馆的物资管理,统一分配使用。作为对外联系的窗口,办公室必须处理协调好馆领导之间的关系、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与校内外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1.1 服务性
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全馆的后勤保障,如办公用品的购买、发放、维修单的报送、考勤记录、文件的收发、报账等服务性的工作。这些繁琐的工作为全馆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解决了全馆人员的后顾之忧。
1.2 管理性
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馆领导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拟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及时处理各部门反馈的意见,对各项工作和任务及时上传下达,为馆领导分忧解难;处理日常事务,安排馆务会议;收集、整理各部门报送的数据,为馆领导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1.3 综合性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是馆领导的“参谋部”,做好办公室工作对高校图书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办公室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没有专业性、技术性,相对于采编部的工作来说,含金量较低,只不过是些跑腿、出劳力的事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好比是后勤人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胜任办公室工作。
2、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作用
随着高校图书馆在办馆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呈现出现代化、网络化、规范化等特点,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性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处于全馆工作的综合和枢纽地位,是高校图书馆的综合业务机构。
2.1 参谋咨询作用
图书馆办公室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参谋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熟悉全馆的情况,对馆藏资源的分布、人员情况、固定资产、办公经费的使用等了如指掌。图书馆办公室不仅为读者服务,还要为馆领导和馆员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多方听取馆领导和馆员的意见和建议,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还要深入读者当中多听取收集读者意见,为馆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做好馆领导的参谋。
2.2 综合协调作用
图书馆办公室是图书馆对外联系的窗口,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协调好图书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图书馆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与一般业务部、室相比,办公室工作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主要反映在办公室除了要协调好办公室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以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具备一定的执行力,认真领会领导的意图,将各部门协调起来,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3 后勤保障作用
图书馆办公室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全馆的后勤保障,如全馆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发放,负责制定、完善档案文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相关会议的组织、会议场所的安排与布置;负责相关会议活动的安排;负责图书馆的接待等服务性工作。除此之外,办公室还应关心馆员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立足岗位,做好图书馆办公室工作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从本馆的读者、文献资源及服务设施出发,围绕为教学科研服务。而图书馆的办公室便是保证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既要有一般办公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又与图书馆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人轻视办公室工作,有些领导也对办公室工作不重视,甚至抱有偏见,然而办公室却是领导工作意志的具体体现,是馆长与全馆各部联系的纽带。办公室的工作直接反映出领导的水平及图书馆水平。同时要有出色的协调能力。图书馆在努力改变现状,为办公室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的同时,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应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
3.1 要努力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办公室工作职能是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要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也要灵活、机动,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服务意识,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3.2 要不断增强协调意识
图书馆办公室作为联系上下,协调内外的中枢,必须处理协调好馆领导之间的关系、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图书馆与校内外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这些关系就要在平时工作中多留心、多关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量为大家排除工作上的困难,遇有难于解决的问题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创造性的做好协调工作。
1982年5月12日,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12月,改称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徽省高校图工委”)。198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培训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次。今年适值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成立30周年,笔者试图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图工委30年来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彰显成绩,找寻不足,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探索新途径。
1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继续教育工作概况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的继续教育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99年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自成立以来,即着力于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据笔者统计,1982—1999年,共举办19期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次约达1300人(见表1)。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学员学历层次较低,很多学员只具备中专(含高中)学历。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2)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单科结业证书,晋升职称时可作为参考条件;(3)培训时间较长,多则一年,少则一周;(4)培训形式多样,包括学历教育、专业岗位培训以及专题研讨等;(5)涉及面广,影响大。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赵国璋、朱天俊、白国应、卢泰宏等;(6)学员的学习经费和时间有保障。学员一般由单位推荐,学习经费由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给予一定资助。如1985~1987年举办的两期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一年制全脱产进修班,国家教委批拨3万元专项经费;(7)具有随机性。培训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委托开展,没有纳入图工委的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2000—2001年
皖文字[1999]007号文件规定,自2000年元月1日起,全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初、中、高级职称前必须经过继续教育培训并获取培训证书。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32学时。凡在任职期内未完成继续教育义务的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视为不具备条件。皖政[2000]24号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皖人发[2001]30号文件对继续教育内容设计与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形式与学时认定、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与使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
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的视野,被赋予制度层面的意义。2000—2001年,图工委利用暑期举办两期培训班,共培训278人(见表2)。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全部来自安徽省各高校图书馆,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业务,如文献分类、文献编目、文献检索等;(2)学员的学习一般为单位派遣和个人自主要求,培训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3)授课教师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4)管理逐步规范化。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由基地和文化厅审核盖章后认定72学时,登记在由省人事厅统一监制的继续教育证书上;(5)计划性。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图工委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年初上报省文化厅审批备案。
第三阶段:2002—2012年
2001年11月27日,安徽省人事厅认定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为安徽省图书资料与情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皖文职改[2002]266号文件规定:“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图书资料专业初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中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后,各地不得再行评审相应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皖文人字[2005]232号文件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内,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6]皖文人[2011]48号文件进一步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按规定参加并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致使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相继举办以下各类培训班:(一)“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11期,迄今共培训1076人。“以考代评”培训具有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参加初中级资格考试的馆员,均为自主要求,学习意愿强烈。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对于不具备图书馆学学科背景的馆员来说,“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必须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起到了职业培训的效果”;(2)配备材。培训教材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组织专家编写,分别为《文献分类与编目》、《文献检索》、《图书馆工作概论》。2007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前两本教材分别更名为《信息组织》、《信息检索》;(3)授课教师全部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安徽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教学或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
(二)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共培训946人(见表3)。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全省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图书馆员。培训内容紧扣图书馆事业发展,追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或实践热点,旨在通过培训达到促使学员知识结构更新和学科视野开拓的目的。此外,根据省人事厅关于继续教育公共课的年度安排,开设有关WTO、知识产权、终身教育等专题讲座;(2)除了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加强馆员学术和科研能力培训,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3)授课老师以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教师,以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为主;(4)实行规范化管理。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核或考试合格,认定72个继续教育学时;(5)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自2005年开始,继续教育学时被列入安徽省教育厅评选全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数字资源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分别于2004、2006、2011年举办三期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招收学员81人。课程班开设“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文献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研究”等14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沈固朝、叶继元、郑建明、徐雁等业内知名专家为学员授课。根据图工委秘书处的统计,2004年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出身于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仅有1人。截至2012年9月份,2004、2006两期研修班已有20人获得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硕士证书。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全省各高校图书馆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学员已陆续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鼓励馆员参加学习,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于获得学位证书的学员每人奖励1000元现金。同时,根据皖人发[2001]30号文件规定,每门课程认定15个继续教育学时,为需要晋升职称的学员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四)其他专题培训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每年与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商,如万方数据公司、重庆维普公司以及Springerlink、Ebsco、Elsevier等合作举办数据库利用培训,培训人次达上千人。这类培训有如下特点:(1)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且绝大部分来自网络技术或参考咨询服务等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2)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比较强;(3)培训周期短,一般为一天,培训效果往往取决于学员后续的主动学习;(4)授课教师全部由相关机构的专业培训师担任;(4)培训费用由相关机构承担,外地学员只需承担差旅费,经济压力较小。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
由于安徽省人事厅和文化厅关于继续教育学时的强制性规定目前主要针对职称评定,对馆员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基本都是因为晋升职称的需要。这反映出广大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同时也表明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目前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缺少一定的竞争风险。
2.2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缺乏时间与经费保障
尽管皖政[2000]24号第十四条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但鉴于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给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层造成一种误解,认为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与所在馆没有关系。出于这种认识,各图书馆在经费普遍紧缺和人手紧张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图书馆对参加学习的馆员均无法提供经费支持,甚至连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由于缺乏时间、经费的保障,不仅遏制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而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3继续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有待细化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设的各类培训,“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学员的学历层次相差较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仅文化层次高,而且大多来自重点院校图书馆,对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专业视野相对比较开阔,而来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员,有的学历层次相对低一些,所在馆的业务工作开展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借阅服务,致使在设置课程时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或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分层次培训。
2.4培训形式比较单一
图工委继续教育主要采取脱产学习形式,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这种脱产学习对于外地学员来说,如果所在单位不能提供学习经费与学习时间的支持,确实面临一系列困难。高校图工委根据开设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少量的实践机会,但相对于学员的需求来说,仍显不足。
3 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
馆员学习意愿的加强,一方面有赖于馆员自身加强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安徽省现行的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全部由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主要是指导性文件,为了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效果,图书馆界应建立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如继续教育基金制度、休假制度、激励制度等。具体到各馆,可根据所在馆的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岗位要求等,有计划地选派馆员参加培训。同时,各馆应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学习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3.2争取外部资金的支持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作为全省继续教育基地,应积极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主要可采取如下途径:(1)争取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投入;(2)争取有关数据库公司的资助;(3)与国家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寻求项目资助。
3.3丰富培训内容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今后应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馆员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业务知识的丰富与否,而且取决于馆员的敬业精神与服务态度的优劣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开设有关心理学、人际交往、仪表举止等方面的课程,提升馆员的职业形象以及与用户的沟通能力;(3)开设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和图书馆学术史课程,增强馆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学科归属感。
3.4创新培训形式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殿堂的心脏,这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是靠全体图书馆馆员来维系的。而馆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不能按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提高馆员素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图书馆作为解决校内教职工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场所,学历偏低,专业五花八门;政策、条例及考核措施也侧重于行政干部及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出勤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标准外,并没有重视对其专业技术上的配备与要求,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及人员组成现状,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选人、用人机制和培养考核机制[1]。
1.1 完善选拔和引进人才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新馆员的选拔和引进,把好入口关,保证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要积极争取校领导及人事部门的支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硕士以上青年学生到馆工作,逐步改善图书馆的学历结构;要在引进青年馆员时,制定恰当的标准对其进行考察。通过应聘资料审查、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良好素质,优化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1.2 完善馆员培养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馆员的学历结构。对副高职以下学历未达到本科层次的馆员,鼓励并督促其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对“半路出家”的馆员,对其进行脱产进修的继续培训教育,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学历层次不达标的馆员,鼓励其自学成材,或参加在职函授、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学习;对有条件的馆员派送深造,或到外单位取经学习,或送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技能,为我所用[2]。其次,要设计各种培训表格。比如设计《图书馆员培训记录表》、《图书馆员外出培训申请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申报表》、《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图书馆员培训考核表》等表格[3]。第三,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①培训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馆员工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要每学期或每年确立培训目标。②培训形式:馆内培训、委派培训、网上学习、学历教育、交流学习等。③培训管理: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④培训考核:严格考勤及考核办法。⑤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4]。
2.重视馆员“补差”培训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是对骨干馆员的培训,很少有针对“后进馆员”的培训。本人认为,馆员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教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教师,很可能会毁了学生一辈子。可见一个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的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馆员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补差”性质的馆员培训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的谁都想教“好学生”,因为“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出力不讨好。馆员培训也如此,搞“馆员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高校图书馆“钱要用在刀忍上”。高校图书馆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先让骨干馆员培训,因为骨干馆员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让需要“补差”的馆员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而且又费钱。
三是“后进馆员”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馆员”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没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了解“水桶原理”的人都知道,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员培训也是如此,只有将“后进馆员”也“补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3.重视馆员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通过流通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形式开展服务,不断向教师提供科研新成果,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使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1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深化,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没有科学的探索,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很难得到发展。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和升华。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使馆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馆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研究者,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时展的需要,确信科研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做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6]。
3.2 制定制度,鼓励学术研究
有效的科研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了做到规范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并结合各馆实际,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工作考核、竞争上岗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图书馆要建立奖励机制,要对本馆的科研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对数量多、质量高以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馆员进行表彰与物质鼓励,以提高馆员的科研积极性。
3.3 培养骨干,组建科研团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知识。同时,每个图书馆都有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善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在馆员中选拔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责任心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科研骨干,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使图书馆学术研究由分散无序变成有组织和有计划,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并在其周围形成合理有序的学术梯队,带动整个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走向纵深[7]。
3.4 开展交流,加强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研究思想、检阅研究业绩、研究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馆员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或到其他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了解当前本学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谷爱国.馆内培训:馆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3,(4):46-47
[2]罗桂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34-36
[3][4]李春.ISO 9000质量管理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范化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3-84.
[5]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2):74-75
[6]张军亮,于成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0-102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7日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是指高校图书馆为了使在职工作人员适应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深化、更新、补缺等教育,就是旨在增强图书馆馆员的适应性和发挥其创造性能力的在职教育,将其一次性教育改变为不断更新知识的终身教育。这种教育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经实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推行。笔者认为,应当将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这一重要课题作为一个既带战略性又有现实意义的大事情去做。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事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首先,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强大动力,作为以储存和传播文化知识为己任的图书馆,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的迅速增加,建设一个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许多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自动化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基于网络开展深层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
2、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由于高新科技产品已经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广泛应用,所以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既要有图书馆学知识,又要懂得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自动化、网络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知识,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技术性能、操作技能及其标准与规范。笔者认为,衡量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已经不仅仅是图书馆规模的大小和藏书量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管理水平的科学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人员素质的专业化。因此,有必要在图书馆馆员中开展继续教育,组织馆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科学知识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补缺,才能有效地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3、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图书馆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其他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沟通图书馆所藏文献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为教学、科研开展的各类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编写书刊目录、主题索引等工作;其他专业毕业人员需要补缺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图书馆实际工作技能,并在实践中逐步成为各学科文献的专家。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习。对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国家应从政策法规上做出统一规定,在教育经费投入、学员时间保障、结业资格认可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继续教育有法可依,促进我国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将继续教育与定岗定编挂钩。继续教育是提高图书馆馆员学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种手段与途径。它必须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资格、岗位认证、职称评定相统一,从而调动图书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3、集中培训,定期交流。邀请专家为本馆工作人员作报告、讲座,这种法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借鉴性。而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制度化,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心血来潮。同时,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较多,业务集中,因而可以举行馆内学习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可以是各自工作的心得以及经验进行交流,更可以撰写学术论文展开研讨。这既有利于培育馆内良好的学术气氛,加强馆员的敬业精神,又可以促进馆员间的工作交流,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总之,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上都有很大差异。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料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读者的层次、需求也开始多样化、复杂化。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唯有不断充实知识、学习新技能,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才能适应图书馆自身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逐步从传统型向自动化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进行过渡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特殊地位更加显现出来。图书馆办公室集行政、后勤、管理于一身,作为图书馆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全馆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不仅是图书馆党政工作的得力助手,更是承上启下、联络内外、协调左右的立体联络中心,其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一、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性质与基本任务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以下简称馆办),与其他企事业单位、部门的办公室一样,是一个综合的办事机构。在图书馆党政的统一指挥领导下,在协调和促进各业务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肩负着图书馆领导的对外工作联系、对内任务布置和下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起着上下、内外等各环节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办公室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尤为重要。馆办的基本任务是进行馆办日常的事务工作,主要为三大块:一是数据统计工作。负责收集全馆的各类教学、科研、业务等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汇总;二是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全馆的来文和发文等文件档案、人事信息档案、科研信息档案、综合业务档案等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做好保密文件的保管工作;三是提供日常服务工作。馆办既要做好对内的服务,如会议的组织安排、来人的接待工作等,还要做好对外的服务工作,如与外界的沟通联系、活动的开展等。“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主,一切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图书馆工作必须围绕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的工作重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馆领导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参考,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汇总上报馆领导,并提出初步的建议、拟出初步的方案;协助馆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协调馆内各业务职能部门活动工作的开展;在馆领导的统一计划部署下,安排组织馆内的各类会议和公共活动,协助馆领导和各部门制定计划外用工计划及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做好省内通用图书证的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对外沟通、接待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等。
二、高校图书馆办公室承担的角色类型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角色按工作性质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内务管理角色。负责图书馆馆长室及馆办的内务事务的处理,履行文件、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事务的外联内通的职责,在图书馆党政的领导下组织安排各种会议活动。
二是咨询参谋角色。馆办的重要职责是为馆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负责协助馆领导做好工作计划安排。在馆领导决策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广泛收集、系统分析、综合论证各方面的意见、问题和建议,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探询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途径和措施。通过提供真实的材料、科学的数据、准确的事实、可靠的方案,以便馆领导决策参考,对重要活动和事项草拟参考建议方案和计划。
三是协调辅助角色。负责协调和协助图书馆与学校各管理职能部门以及馆内各业务部门工作的开展。馆办工作人员应主动深入工作,细致深入地对图书馆的整体状况、服务细节、馆员和读者的需求进行了解,成为馆领导、各部室、馆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四是服务工作角色。办公室有职责为全体馆员特别是一线馆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及服务环境,对非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和勤工助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使他(她)们能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工作,有效保障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挥。
三、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注意事项
一要培养一支精干的管办工作人员队伍。管办人员的政治觉悟、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待人接物方式、处理问题态度、工作作风及办事效率等,直接影响着本部门的形象。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要慎于做人,谨于行事,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熟悉图书馆业务,诚信可靠,办事细致,服务周到,敢于开拓,与时俱进。在职责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应用于工作实际中。
二要善于处理行政与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可以概括为行政与业务两个方面。总体上办公室以业务工作为主,行政工作为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和服务。业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必须以行政工作做好为前提和基础。而业务工作开展所需的人、财、物的管理内容,又是行政工作所必须包含的重要内容。
三要强化信息沟通和合作交流。信息沟通是办公室协调上下、联系内外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手段。(1)处理好办公室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办公室集行政、后勤、人事、信息等工作于一体,要特别注重处理好与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本着以指导为主、督促为辅的原则。(2)保持管办与校内相关各职能部门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使相关部门清楚地了解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以取得校内相关各职能部门的理解、支持、帮助和信任。积极配合图书馆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开展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组织开展图书展、读书节、文献检索论坛、科技信息前沿论坛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使读者更多地融入图书馆,了解图书馆。(3)加强与其它院校图书馆和社会化图书馆机构的交流、沟通和互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馆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享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功能,实现馆际之间文献、信息、图书等资源的共享。另外应积极保持与各图书馆学会间的联系,以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他们的政策指导与业务帮助和支持。
科技的进步来源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灵魂和动力,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同样如此。要正确面对和处理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开拓新思路、树立新风尚、创新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出服务意识观念,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构建管领导、室领导、工作人员、读者四维一体的和谐环境,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温国强.图书馆办公室在基础管理中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1995,(4):24-25.
[2]徐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浅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4):57-58.
[3]张新.发挥角色认知功能做好图书馆办公室工作[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3,(3):69-70.
[4]柯劲松,杜晓雄.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协调工作,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协调工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增刊):3-4.
[5]曾井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变革[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