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我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2: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我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教学论文

篇1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活动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了解社会,能使学生深入校园的生活实际,又能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设计、组织这些活动也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学生活动要精心设计,具备创造性、目的性教师设计的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踏入初中的学生,面临新环境、新同学、新任务、新集体,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这时开展一个“设计班徽”的活动,把学生的希望、憧憬和追求,寄托在一个班徽中。班徽表达着学生共同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引以为自豪的标志。这样的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2.学生活动需要精心组织,使学生在活动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各种活动都要精心组织。如,在进行平安教育的过程中,班级出了一期以“平安校园”为主题的黑板报。首先要物色一个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学生担当指挥,再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搜集与“平安校园”有关的资料。组织有较强的语文功底的学生对集中起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最后由有画画特长和写字较好的学生负责排版、抄写。这样使不同特长的同学都在活动中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施鼓励性评价,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效果,就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表现性任务,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比较客观公正的结果。就目前来看,表现性任务的主要类型分为三种,即简短评价任务、事件性任务以及长期的延续性任务。这三种任务类型是目前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表现性任务,从而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同,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也需要一定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工具。在这一方面,许多的学者对于表现性评价的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总体来说,评价的标准指的是对学生的作业、表现以及课堂上的回答进行评价的原则与指南,通过这一标准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真实水平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而评价的工具主要包括,评分点的数目、整体评分规则和分项评分规则以及一般评分规则与指向特定任务的评分规则。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评价工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数学表现性评价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数学表现性评价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数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教学课程相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受到新课改以及招生制度改革的影响,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多。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2)采用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迎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通过开放性问题以及模拟真实情景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采用这种评价方式中的成长记录袋,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进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3)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是新时代环境下提升公民数学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该具备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等。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下很难实现。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数学表现性评价融入数学教学的可行性

(1)新课改的实施,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这就为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提供了机会。

(2)在教育活动中,初中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施条件。当学生处于初中这个阶段的时候,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十分强烈,而且喜欢团队活动,这样为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3)现在的学校经常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这就促进了一些理论知识的产生,也为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就促进了数学表现性评价方式的理论发展,而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以后,也就能够发挥出其自身的评价作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篇3

二、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数学教育

篇4

二、采取积极的措施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分析了解问题是最关键的,面对问题采取措施是最重要的。虽然,小学教育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性对措施。首先关于教材的守旧,过多的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材的编订是由专门的人士进行,但是也是需要集结大家的力量。在学习教学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都可以与编教材人员联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凝聚每一滴水,便可以形成大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在一起进行讨论,取其精华,才能编纂出优秀的教材。其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与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可以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可以举办相关的赛客等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再者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的经验,忽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的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于学生,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反省自我,改进教学。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虽然很少有机会亲身接触一线的教学,但是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一线小学的教学情况。现在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都组成团队,研究小学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小学教育学这个学科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播放优秀小学教师的授课视频,适时向学生报道现在的小学教学情况。教师们应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解某个章节;可以与学生讨论某个教育方法的利与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学教育的调查研究。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学生们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小学教育学,正确对待这个学科。小学教育学是师范生必须通过的一门考核课程,对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作为师范生眼光不应该仅仅盯住课堂,课堂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是应该利用高科技产品,多方位全面的了解小学教育的现状,学会思考小学教育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既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就不应该幼稚到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听某个课程。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不能过分以自己的标准评判教师,学会适当宽容教师,有些教师年龄很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不能够与时俱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所以,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小学教育学。

篇5

(一)对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篇6

二、评价机制和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1)对学校的评价。目前对一所学校的好与坏的评判,其主要标准都集中在“升学率”这点上,哪所学校升学率高,考取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多,就是好学校,反之亦然。

(2)对人才的评价。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也有偏差,就是只看学生的“出处”,“唯文凭论”,“文凭等于人才,分数就是天才”,其他素养白搭。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评价。应试教育至今顽固不化,原因固然很多很复杂,但学校内部评价是最直接、最关键的。

(1)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是围绕分数与“升学率”展开,谁教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谁就是好教师,评优、评先、聘任、晋升、晋级、荣誉纷至沓来,挡都挡不住,其他就如敝履,如师德师风、劳动纪律等。

(2)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加集中在分数上,谁考的分数高,谁就是“好学生”,至于德、美、体、劳像聋子的耳朵———成为摆设了。

三、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不上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加大了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教育投入在占国家财经收入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发展水平也提高很快,但优质教育资源总体来说还是“粥少僧多”。况且分布不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差距很大。所以造成一些优质学校、名校人们趋之若鹜,成为社会、家长、孩子追逐的对象,而那些“普通”学校则“门前冷落车马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跟不上要求。目前很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存在师资不足,教师任务重,工作量较大。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课堂教学,没有知识更新、能力提高的时间,很多教师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参加过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教师忙忙碌碌于教学,教师沦为“教书匠”。很多老师还是习惯于“填鸭式”“灌水式”教育,讲究单向的流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想当一个演员,自始至终演“独角戏”,而没有去想自己应该是导演,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把“戏”演好。

篇7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声乐技巧和表演水平,通过个别课能够充分顾及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它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特点,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声乐技能。

1.2小组课声乐教学模式

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声乐小组课是教师面对两个以上学生的声乐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小组课为了培养学生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训练能力,通过集体连声、单独指导唱歌以及相互对比连声等多种形式,主要是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开展声乐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歌唱内容、歌曲处理以及纠正错误发生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共性要求,可以给学生提供现场观摩教学的机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在小组课的教学中,高师音乐教学侧重于声乐检查和声乐教学实践。

1.3集体课声乐教学模式

根据高师声乐教学专业培养音乐师资的需要,声乐集体课主要包括理论大课、声乐表演理论课以及合唱教学课等等,是以班级或者年纪为授课单位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拓宽学生声乐教学理论的知识面。

1.4声乐艺术实践课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艺术实践课通过艺术实践健谈教学效果,是声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了使学生不断地巩固和完善技巧。同时为了发展学生艺术创造力,通过声乐艺术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改进教学。

1.5声乐表演课

声乐表演课主要包括:重唱、表演基础理论、合唱、形体和舞蹈等等课程,是声乐集体教学的形式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

2声乐教学分级动态管理

在本专科的声乐学习中,声乐教学分级动态管理主要有两个阶段:属于专业必修课低年级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和属于专业选修课的高年级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主要以小组课和集体理论课为主,为了解决学生歌唱中语言方面的障碍,在集体课中要设立普通话和意大利语音等声乐语言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歌唱发声、呼吸共鸣等共性知识。而在声乐技能课中,要突出学生以小组课为主,入学和期末开始的专业成绩来划分,通过“一对一、一对二”等多种模式进行,并实行动态管理。针对声乐演唱具有一定水平的主修声乐学生,并且声音条件突出,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通过个别课教学,可以一周开设两节声乐课,提高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声乐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声乐教学能力,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歌曲。而“一对二”小组授课是对声乐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声乐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声乐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针对具有选修声乐意愿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理论。而在重唱、合唱和排练等艺术实践的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选修阶段的小组课和集体课应该安排一定量的课时,从而培养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

3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索

声乐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讲解分析法。在声乐教学中,讲解分析法就是为了启发学生去塑造适合作品要求的声音形象,通过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声乐教师对发声训练或者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描述,在运用的时候,为了启发学生,可以用讲解和亮度歌词等多种手段。其中讲解主要是对声乐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剖析和论证,如声乐中的“靠前”或者“靠后”等概念,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咬字位置和力量的配合,通过按节奏、有位置和相应的音高朗读后,来提示学生声带闭合挡气。其次,启发诱导法。为了使学生领会塑造音乐形象,明确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发声和演唱上的问题,开动脑筋去思考。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接受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要求,要经常询问学生的感受,通过正确与错误发生的反复比较,在交流中对比不同发声尝试的体会,从而巩固正确的发声机能和概念。再者,通过“自然比喻法”“、内视法”等方法,情景引导法是对声乐教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根据教师的情境引导,在辅以范唱、解释等手段,学生考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体验来分辨发声和演唱。另外,观摩听赏借鉴法。观摩、听赏和借鉴,是名人、名家,是教师、同学甚至农民渔民等的演唱,是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从这些人那里你会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艺。同时,表演体验法和理解实践法等方法也是声乐教学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上的艺术实践活动,为了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体会艺术表演中的情感了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歌唱水平等综合能力。

篇8

二、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建立评价制度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暑天寒。”从这句普普通通的俗话当中,我们可以领悟出批评与激励给人所带来的催化剂的作用,现代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核心。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更加适用社会,顺应时展的潮流。所以要建立评价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想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和全面发展,就要充分地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身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次数最频繁的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奖罚激励措施,完善班级的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在细节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激励。小学生的心灵很脆弱,正处于对任何事物懵懵懂懂的状态,他们容易满足,性格活泼单纯,教师给予他们偶尔的一句表扬和关心,都比物质上的奖励来得更加温暖贴心,更加能够触动和温暖学生的心灵,这样,教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建立班级评价制度,更加要完善和优化班级评价制度,真正做到激励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主动去遵规守纪。批评和表扬也是一种力量,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隐形的杠杆,而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保持这根杠杆的平衡,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篇9

受到蚕食“学科是科学知识内部的一个组织范畴,它在那里建立了工作的划分和专业化,它适应科学所覆盖的领域的多样性。”一门专业化的学科虽然存在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领域中,但它通过对边界的划定、语言的组织构造、方法的使用说明,制定出自身学科发展和传承的一套“技术说明”,学科理论作为学科成果的输出,在科学领域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学科的历史看,它总是通过划分特定的边界让自己变得独立,假如没有这个边界,外部对该学科的认识将变得模糊不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人教育学是“成年人教与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对成人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当然,随着我国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的成熟与开放,成人教育学的边界逐渐由单数项向复数形式发展,并孕育出诸多成人教育学科分支,进而拓展了学科的边界。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成人教育实践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内部的一些不足与弊端,导致了许多成人教育新现象没有能够得到合理解释,从而让其他学科借此抢占成人教育学科的“领土”,使得成人教育学的现象成为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现象,从而导致了成人教育学科疆域被其他学科逐步蚕食的尴尬境遇,甚至内部产生了“替代论”、“合并论”等不协调的声音。

(二)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遭受质疑

对于许多学者来说,理论基础是学科得以独立存在和长久发展的关键要素。学科理论的一体化水平是评价学科成熟与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任何一门学科都在试图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挖掘和创造建构学科的“砖瓦”,进而揭示学科研究问题和研究现象的本质。成人教育学孕育于开放,并与其他学科长期互动,其自身逐渐诞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并在客观上构成了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注重扎根实践,立足实践,对实践活动中新发现和产生的问题、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注重对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能够再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关于学科理论体系,罗伯特•格罗霍和杰克•格拉齐尔(RobertGrover&JackD.Glazier)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第一层包括现象、符号和定义;第二层包括观念、建议和假设或研究问题;第三层包括实体理论、形式化理论、宏大理论、范式和世界观”。然而,通过对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多数研究依然桎梏于对成人教育活动的现象解读、概念诠释、方法讨论及策略研究等方面,尚未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体理论和研究范式;很多理论依然还停留在移植和翻版的层面,缺乏“本土化”、“创新”和“深加工”的精神;理论的研究方法局限于传统的定性式研究,缺乏“问题”与“方法”匹配的意识,从而导致了理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这些问题的存在,犹如咖思栋•米亚拉雷所说的那样:“成人教育科学是否真正有理由存在”。

(三)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声音不一

学术共同体“就他们的基本意识形态、共同的价值观、共同质量的评价、对某一特定传统的归属、对学科内容及其框架的一致观点等而言,他们很可能以清晰的边界占据知识疆界”。从我国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构成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官方组建的研究机构;(2)高校组建的研究机构;(3)社会性研究团体。从现有的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成员看,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学者或研究者缺乏成人教育学的专业背景,有些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从而导致部分研究者群体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热情;与其他学科相比,成人教育研究者队伍的数量较为欠缺,无论是学术梯队建设、区域分布、专业布局等都不尽合理。这种现状使得学科价值导向、奋斗目标和对话平台等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导致了成人教育学研究梯队缺乏基本的学术共同体意识。另外许多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者来自于其他学科,由于他们的学科背景、研究范式、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成人教育学科领域内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虽然,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学术团体的灵感和活力,但是,过多的“噪音”,不仅会引发团体内部的不和谐,还容易引发外界对该学科的质疑,这无疑会削弱社会认同度,从而加剧学科边缘化的状况。

二、学科互涉视域下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拓展学科

疆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与李•英费尔德(LInfeld)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经把“问题”看作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契机,把物理化学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不断展开和深化问题的过程。在该著作中,他们自始自终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他们所理解的“物理学之进化”。学科互渉的核心就是摒弃学科偏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在实践中发展的学科,与诸多学科有着现实关联和潜在联系,同时引发出众多混杂性的“问题”,解决这些混杂性的“问题”需要理论的不断丰富和扩充,即“学习其他诸多学科的技巧与观念”。当不同的学科一起互动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一种知识横向整合过程从理论上就开始了;知识横向整合通过不断发展和强化,已被视为学科间原本存在联系之外的联系,影响和改变了原有的知识构造。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界对成人教育学科的疆域有了较为固定的界线,但伴随着不同学科之间互动的频繁与速度加快,许多成人教育实践问题的滋生,使得成人教育学科疆域不可能一次性穷尽其“版图”。为此,成人教育学科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整合”为指导原则,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共同合作,就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研究论证,通过与不同学科知识的对话与整合,围绕“问题”生成成人教育的学科知识,完善成人教育的学科体系,进而体现学科发展自身的内在逻辑。不仅如此,成人教育学科要通过积极吸取基础学科的理论“营养”,深化成人教育学分支学科研究,特别是通过知识的生成和拓展来完善成人教育分支学科体系的构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这个大树主干的粗壮、枝杈的繁茂,从而不断拓宽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的疆域。

(二)通过科际整合提升理论信度

如果一门学科缺乏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那么它只是打着学科的“幌子”在学科大家庭中“闭门造车”。对于一门学科来说,争议的存在并不令人担忧,令人担忧的是学科理论的不健全;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理论的不断构造和完善,是保存学科活力的永恒使命。任何学科理论的构建与发展都是建立在现有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借鉴吸收甚至移植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将其作为自身学科理论的一种元素,来丰富和指导自身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为此,成人教育学科要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以科际整合为指导原则,对成人教育学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进行重新的审视。例如,如何在理论上落实成人教育学研究逻辑起点和落脚点———“成人学习”和“成人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如何转移到“以成人为本”的中心上来等等。如果我们仅仅从教育学单一视角来审视“成人学习”和“成人发展”问题,则无疑于“坐井观天”。为此,引入多学科视角,并贯穿于成人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疑有利于逐步构建专业化的“话语体系”。当然,除了在研究学科视角外,还应该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整合,扬弃传统教育学中已不适宜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工具和方法朝着“共性”与“个性”、“数理方法论”与“人文方法论”有效结合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工具和方法的丰富,实现研究问题与方法的匹配,从而确保成人教育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篇10

(2)高职体育教学方式落后。高职体育教育依然存在"理论教学-示范-练习-考核"的传统教育模式,没有贯彻现代教育中有效教育和兴趣教育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情况已经显示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失败。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教学方式,一旦进入练习阶段,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不能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和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体育课上,学生自由散漫,这样的教学情况是很悲哀的,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在必要的体育学习中缺少锻炼的机会。

(3)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不重视,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衡。体育教师的任务极为繁重,挤占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调研和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推陈出新,因为体育教师的精力都用在了实际工作上,自然就缺少了教学创新。

2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1)我国高职院校要逐步增加体育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事关高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壮大、体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所以,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

(2)广大高职体育教师要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观念的变化是教学改革的源泉。在高职体育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做到转变当前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让教师重视自己的工作,让学生重视体育的学习,高职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素质教育而开设的,而是为了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所开设的,也是培养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工作能力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无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将传统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体育教师在研究体育教学方法时应遵循体育教学原则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主次、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应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补充知识,增强能力;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讲解、示范和练习,启发和诱导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具有突出的目的性、教育性和科学性。

(4)高职院校要改革、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中,要做到全面、科学、公正,这样才能清晰的反应出学生体育的真实水平。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学院学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进步速度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