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3: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检索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检索论文

篇1

作者:李爱军 孙智英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 潍坊科技学院

在查找英文文献时更是如此,如要查找与土壤铜形态转化有关的文献时,可以直接查“copperspeciation”也可以查“cop-perfractionation”还可以将前面的“copper”换成“heavymetal”,这样就可以保证对所有相关的资料都检出。当然在检出条目过多时也可缩小检索的范围,或者在检出的文献中再选择关键词进行检索,以保证检出那些与目标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献。运用检索的规则,调整检索范围对于文献较多的检索,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看,需要从中筛选出密切相关的进行阅读,因此需要调整策略进一步缩小检索的范围,减少文献检出的数量。而对于文献较少的内容则希望扩大检索的范围,这就需要熟悉检索规则,合理界定检索的范围。常用的方法有:(1)逻辑与(逻辑乘)的运用。用“and”或“*”连接几个检索词,可以缩小检索范围,减少检出文献的数量。例如,AandB(A*B)表示检出记录中必须同时含有检索项A和B,两个概念的交叉,即用逻辑与连接的检索词越多,检索范围越小[2-3]。(2)逻辑或(逻辑和)的运用。用“or”或“+”连接检索词,如检索AorB(A+B)可以检出单独含有检索项A或检索项B以及同时含有A、B两者的文献,可大大扩大信息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避免都信息查找的遗漏。(3)逻辑非(逻辑差)的运用。用“not”或“-”连接检索词,如AnotB(A–B)表示检索内容中有A但没有B,即凡含有检索项A而不含检索项B的记录为命中记录。逻辑非检索可以有效排除不相关的文献,提高了检索内容的准确度。运用通配符进行模糊搜索一般用“?”和“*”等通配符可以代替检索词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母,这样仅利用检索词的部分不完整词形即可进行检索。通配符可以放在词根的前面、后面、中间,也可以放在两端。例如,检索“?Comput-er”则凡是后方为computer的词均可被检出,如可检出Microcomputer、Minicomputer等。检索“Comput-er?”时,前方为computer的词均可被检出,检出词可为Computers、Computerization等。检索“?Com-puter?”,检出词可为:Microcomputer、Minicomputer、Computers、Computerization等,凡是中间部分包含Computer的词均可被检出。对于意思相同但写法不同的的词,为了将所以包含这些词的文献检出,可将通配符置于检索词的中间,而词的前后方一致进行检索。通常用于英、美拼写不同的词的检索。如,检索“Colo?r”,检出词可包括为Colour和Color。限定检索词的出现位置有时为了提高查准率,需要固定检索词出现的位置关系,那么就需要用到一些限制位置的特殊用法。

位置限定运算符号一般有以下四种:①使用N(near的缩写)表示检索词的距离远近,如A(N)B表示两词相邻且词序可变,A(nN)B表示两词间可插入n个词(n为0,1,2…整数)[3,4]。②使用S(sentence的缩写)表示两次在句子中的关系,如A(S)B表示两词必须同时出现在同一句短语中,两词的前后顺序不限,中间插入词数量不限。③使用F(是field的缩写)表示两词在字段中的位置关系,如A(F)B表示A、B两检索词必须同时出现在同一文献记录的同一字段中,词序、中间插入词的数量不限,但必须指定所要找的字段。④用C(是citation的缩写)表示两检索词在文献纪录中的位置关系,如A(C)B表示两词必须同时在同一个文献记录中,两词的词序、出现的字段不限。限定检索的范围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内部还包含许多个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了提高检索的速度和提高查准率,可以对要检索的数据库进行选定。如目前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分为: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等10大专业数据库。如果要查找与农业相关的专题(如作物栽培)可以只选农业专业数据库即可。

而对有些检索主题可能会涉及多个专业数据库,那么就可以多选几个。在具体检索时还可对检索范围进行限定,如可选择检索词出现的位置,如主题、篇名、刊名、关键词、摘要、作者、单位及参考文献等,还可限定刊物出版的时间段等。利用二级检索功能或高级检索功能二级检索是指利用前一次检索的结果作为后一次检索的数据库,逐步缩小检索范围,即在上一次的检索查询结果中,再输入另外的检索词进行查询,这样检索的结果相当于用“and”或“*”连接几个检索词,或者直接输入几个关键词的检索效果,可以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几乎所有的数据库都提供高级搜索服务,使用这一功能就可方便地对自己要检索的内容进行限定,在这里可以增加附加的检索条件,以缩小查询的范围,不同的搜索引擎提供不同的选项,常规的选项一般包括日期、作者、关键词、文献类型、范围、网域、语言等。

篇2

2关联理论与文献信息检索探讨

2.1关联理论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概述

关联理论认为文献信息具有分裂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首先,人类在创造知识财富时有相对统一的思考趋向、理解趋向和编排的相似性。关联理论将知识的构造看成有一定相关性的构体,通过对文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提高获得所需文献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其次,关联理论认为文献信息的产生是一个思维构造过程,也就是说,大脑经过一些列的映射、加工、处理等将文献信息构成一个集合,主要包含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知识信息。虽然人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把关联看做一个常项,差异看成一个变量。那么文献信息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这种相关性研究,实现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提高文献的全查率及查准率。

2.2关联理论在文献信息检索探讨

首先,利用文献信息的关键词在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一方面要注意关键词的选择要偏向大众化思维和广泛性词语。另一方面要注意数据库的关联性,不能定义错概念、意识范围,既费时、费力还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此外,数据库检索方式虽有所不同,但通过文献信息关联性还是能找出其检索的相关规律的。其次,利用文献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精确辐射。如文献信息中的某一关键词,通过这个词检索到相关文章,相关文章会连接到有关联的数据库或杂志网站,进而完成对文献信息的检索,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相关信息。再次,文献信息生产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一个编码、输入、输出的过程。知识产品创作者希望自己的思想、意图能广为人知。因此,在论文、著作等文档中会有所明示,这些明示信息与检索者的检索信息就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关联理论原则,论文、著作等文献的每一个观念,每一个词语都会以最佳的相关状态存在在相关的数据库中。文献信息用户在检索过程中会利用这些相关性对所需文献进行检索,达到最好的检索目的。第四,随着文献信息量的不断增长,各类检索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文献信息相关排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途径。在文献信息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文献信息观点的新颖性、独特性,最大可能的吸引用户阅读、浏览。另一方面必须注重文献信息的相关性传递,有效的实现文献信息的传播目的和使用效率。文献信息保持创新、新颖的同时应兼顾一定的检索能力和大众检索偏好。

2.3关联理论在文献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文献信息检索步骤:第一步,确定检索题目,分析检索题目的信息相关性。第二步,确定文献信息类型数据库,结合检索途径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应用检索工具对其进行检索。其中注意检索的关键字段、检索词条等的关联性与匹配性。第三步,开始文献检索,比较、寻找最佳的检索方式,并进一步分析文献信息相关性的使用价值。并对文献信息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漏检文献及漏检原因,不断的提高全查率和查准率。此外,在文献信息检索中,常用到“倒查法”和“追溯发”,也就是知果寻根,实质也是关联理论发挥作用。如追溯发,利用已知的一批文献信息查找、检索其他的文献信息,这样可有效的扩大文献信息获得量,同时提高了文献信息检索的效率。又如,利用与文献信息相关的主体、作者、出处等进行检索能较准确的检索到文献的相关信息及更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检索服务以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关联理论不但应用广泛,而且在文献信息检索中有巨大的作用,信息相关性的适当、合理利用,有效的提高了文献信息的检索效率。

3结语

文献信息检索途径较多,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检索的技巧,将会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文献信息的查询上,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关联理论广泛的利用在翻译、学习等领域,在文献信息的检索领域的使用还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随着文献信息库的迅速扩大,文献信息检索的效率越来越难以保证,关联理论为文献信息的检索提供了更清晰的研究方向,将为文献检索的全查率、查准率、高效率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并在次理论指引下创新出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检索途径及检索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从本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其基本理论基础便是Sperber 和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它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同时关联理论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对自然话语理解中的诸多语用现象进行解释。从实用的角度看,关联理论的思想也可以对许多实践工作产生指导性的影响,如果应用得当,还能孕育出新型的应用理论和交际策略,其影响范围涉及语言教学、语言测试、企业传讯公关、广告宣传、论辩实践策划、实用说服性话语设计,如竞选宣传、商品促销、买卖等方面。

用关联理论去解释我们每天的交际活动,如信息检索,亲自去了解和体会它的价值,这是我们每一个理论学习者和研究者应该做的事情。

二、关联理论适用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 从学科性质视角分析

从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对象以及任务等视角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学的理论可以适用于涉及到语言的地方。对于信息检索而言,除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之外,信息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普通的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具有专用特征的信息检索语言,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关联理论可用于解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现象。信息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信息检索语言又源于自然语言,因此,检索语言的设计也应遵循关联原则。

(二)从交流形式视角分析

Sperber和Wilson指出关联理论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形式的交流问题,他们认为关联理论仅适用于明示交流,而不是简单的编码交流。比如两个电报公司雇员之间只需要保证电报内容的编码解码正确即可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方式因无需更多地推理从而不属于关联理论的适用领域。Sperber和Wilson认为关联理论适用于特定的信源与信宿(通信科技用语,指在通信中,从信源接收信息的部件。)之间的交流,比如两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也适用于无明确信宿的情况,比如信息生产者与信息用户之间以及广播通信中的信宿等。信息检索可以被抽象为信息生产者借助于信息检索系统的中介与潜在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因此从Sperber和Wilson的观点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关联理论适用于信息检索,属于无明确信宿的信息交流情形。

三、关联理论在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中应用

(一) 关联理论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是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信息检索中,交际者就是信息生产者,信息生产者生产信息的过程就是明示的过程, 信息生产的成果——论文、著作以及报告等文档就是信息生产者明示的形式。信息生产者明示的目的是向潜在信息用户传递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在实现该交际意图的过程中, 必然离不开潜移默化地遵从关联理论的明示交际观、认知原则、交际原则。

1、认知原则—提供足够的相关性刺激

信息生产的过程是通过信息生产者编码将信息输入到论文、著作以及报告等文档中的过程。为了使信息检索获得成功, 信息生产者往往使用各种明示手段, 力求向信息用户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以求得信息用户对论著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推理。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相关性相吻合,据此,信息生产者在著述过程中依据对自己表达能力的认知, 以其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认为能够与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相关性的文档。

2、交际原则—具备最佳的相关性刺激

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 都应该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相关性, 信息用户将注意力和需要加工处理的信息都放在那些看上去有相关性的信息上面,信息用户期待文档/文档替代物具备最佳的相关性。当文献/替代物具备足够的相关性而值得信息用户进行加工处理,特别是当文献/替代物具有最大相关性时, 该文档/文档替代物就是最佳相关性文档。

下面借助于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交际原则分析以下两个文档替代物(来源于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

例1:于杰.关联理论发展与不足的研究. 华章,2010, (18)

【关键词】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应用;关联理论的不足;

【摘要】本文针对关联理论的创立背景,前人研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性的研究综述;集中讨论了关联理论的认知与交际、定义与测量;介绍了它在语言因素制约以及二语研究领域如翻译,英语教学等的应用;进而反思指出关联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性的改进方法.

篇4

(1)重视实用性课程实验的开设是药学信息学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的重要特点。药学信息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在药学研究领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专业背景知识及能力。药学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药学信息学课程体系的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技术与应用”以及高级课程“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实施项目。(2)根据药学专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及应用,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药学信息学课程体系试验设计分为三组典型实验:①计算机基础操作典型实验;②计算机程序设计典型实验;③计算机综合应用典型实验。三组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层次鲜明、条理清晰、结构完善、循序渐进等特点。

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篇5

作者:卢晓君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电子邮件和博客信息的保存现状

网络风险存在,少有用户保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4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知道电子邮件和博客中的信息会丢失,但是他们并不会随时备份信息。他们认为威胁个人信息安全的最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服务的不稳定性,比如邮箱服务中止,邮箱账户的禁用或者丢失等。而超过1/3(35.38%)的用户在保存电子邮件或博客上的信息时遇到过困难,通常这些困难包括:丢失用户指定的格式或者排版布局(25.11%)和没有使用工具用来保存内容(22.98%)。另外,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他们把最近刚创建的有重要价值的文件存储在哪里时,只有少数人回答是电子邮箱和博客。专业工具缺乏,少有保存方法在调查者中,实际使用存档的用户(20.65%),使用最普遍的是“另存为”功能(20%)或使用Outlook或Thunderbird(30%)的备份功能保存。很多用户表示至今还未找到好用且有效的工具,所以他们就继续使用无效和低效的方法(复制、粘贴和另存功能)来将数据存到电脑或其他地方。其实,用户非常担心虚拟世界的不安全性和隐私性,因此想用便捷的工具把网络内容存到个人电脑上。而现在大多数提供免费电子邮件和博客服务的服务商都不能提供简单有效的存储方法。被调查者还表示,当他们保存电子邮件和博客遇到困难时,还是愿意购买好的存储工具,但是现有的付费服务并不普遍。虽然许多邮件服务商提供了不同等级的服务,但无论从功能限制的免费服务还是多种功能的付费服务来看,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大部分的免费博客服务则并不提供用户自行下载或备份博客内容的服务。一些博客服务可能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备份功能,但仍然是难以随时同步、完整地备份用户博客上的全部内容,更不要说还要同时兼顾博客原来的布局和格式了。此外,博客服务只允许用户保持最新版本的帖子,所以在用户编辑或修改博客内容之后是无法回顾自己博客文章的完整历史的。为了保存自己的博客网页(主要是PDF或图片格式),博客用户必须自己寻找备份工具,包括使用一些第三方开发的免费软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建议

提高用户信息保护意识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给我们造成了时间、经济上的损失,也促使用户在安全意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不能应对如今多变复杂的网络环境。调查显示,能够随时存储网络信息的用户并不多(11%),从来没有或很少保存电子邮件或博客中信息的用户占27.25%。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信息专业人员正确引导用户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邮箱的服务中止,邮箱账户的禁用或者丢失,博客网站遭遇关闭或遇黑客袭击等等,都会使电子邮件和博客中的信息丢失。用户需要不断增强信息保护意识,才能减少可能发生的个人信息丢失或被他人不当使用[1]。另外,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用户也要树立正确的个人信息使用观念,在使用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杜绝对他人个人信息的不法收集、使用和传播。完善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信息专业人员对信息存储工具比较熟悉,对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他们对于个人信息的搜集、处理、利用及传递,比普通用户更有优势。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存储工具应具备可恢复性、可用性,存储容量,兼容的格式和布局,以及必要的功能数据格式等功能。备份工具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元数据和转换格式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技术力量得以实现的。当前用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安全控制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2]。通过运用以及改进这些技术,将可以大大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开发个人信息存储系统网站为创建和保存个人信息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随着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际交流和表达的重要途径,电子邮件和博客可能是大量网络工具中用户首先会用来存储个人信息的空间。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当他们选择电子邮箱或博客时,他们会考虑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有备份功能(60.78%)。因此,网站应提供一种存档程序,可以兼容一些系统,而这些系统能够允许兼容个人网络数据信息从创建到存档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及把个人网络信息管理转变成存档程序。目前只有一些基于网络的服务允许用户为进入POP3作出选择,这使用户在不联网的情况下就能在个人的电脑上完成下载和阅读。总之,为了帮助用户保存个人网络信息,信息专业人员需要开发面向用户的具有各个层次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的保存方案,包括不同技术、不同价位的需求。然而,更可行和有效的策略是教育用户提高随时保存信息的重要性的意识,这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篇6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决策,必须依赖对市场信息精确、规范地了解和掌握,才能科学地制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承担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神圣职责。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处在“源头”的位置。由此可见,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2、科学的决策,则要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要任务,基层工商所此时则是“总装车间”的角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得到体现。经济学有一所谓的“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容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

二、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方面,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展要求。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其反作用力仍十分巨大。

3、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落后、偏远地区,严重的缺乏人才、缺乏经费、缺乏“优惠政策”。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有人误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地是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长远目标及规章制度。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

监管模式的改革,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说,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必须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传统的监管模式甚至不能适应这种技术要求。因此,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监管模式改革的进程。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城区工商所,今年一月使用计算机管理,(仅仅是一个单机版的收费监控软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收到了如下的效果:(注①)

1、适应了转变监管模式、实行市场巡查制的要求,解决了“轻管理、重收费”的矛盾;老实讲,收费问题一直是压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心头的大石头,收费工作占据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的大量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使用监管应用软件,结合实行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是工商人员“上门收费”和经营户“上门交费”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户到大厅交费,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法规政策所规定的交费义务,交费交的心服口服;二是力求做到定费的公平和准确,尤其着力于公平。“民不患寡,患之不匀”,避免定、收费的随意性。采取外勤巡查核定,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然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制度,杜绝了收人情费,尤其是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堵塞人为造成规费流失的漏洞。“公生明,廉生威”,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望,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市场巡查制的有效实施,全面了解掌握所辖范围的动态,及时合理制订对策,下大力气扫除死角。四是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水养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则招来了更多的经营户,增加了费源。如此下来,仅统计这个所在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了二十万元,增长了四十八个百分点…尤其有意义的是,对外勤巡查人员不下任何收费任务指标,而是强调在监督、管理、服务上多下功夫,收到了“重管理”,管理上层次;“轻收费”,规费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效果。

2、解决了内部分工不匀,所谓的“工种”好坏的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一般是根据“六管一打”的业务区分来安排设置人员分工,上级机关有多少科、股、室,工商所就设置对应的组、室和“专管员”,且不说因用工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单就谈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费任务,工商所一般都要分解到各组,个别的甚至分解到个人所产生的弊端。如市管、个体有收费"阵地"的就可以轻松完成,为什么?有收费任务只要简单地往经营户头上加上去就行,甚至还会滋生腐败;而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合同有收费也是有硬性规定定死了的;而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只出不进,只有打“游击”;还有些“工种”比较辛苦,有些比较轻松,大家谁都愿意分到好“工种”;还有业务交叉部分,有利大家抢,无利互相推,由此引发的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市场巡查监管模式实行区域巡查、路段管理,同人同岗同责,责、权、利高度透明,不给“黑箱操作”留有余地。每一个同志因为要接触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需要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同时又深感功力不足,自觉地充电加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对提高自身执法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有深切的紧迫感。

3、效率的提高增强了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现象的查处(尤其对公用事业的部门垄断、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和环境保护等密切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的违法现象的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占大多数合法经营户的支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优良执法环境。尤其是在目前企业改制、下岗工人较多,国家需要安定团结的局面情况下,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有着重要政治意义.

4、监管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工商所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市场巡查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使指挥员(所长)能全面掌握和及时处理市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动态的对市场进行监管。保证执法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尤其对处理紧急突发事件,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令有快速反应能力。对消除“中梗阻”,保证政令畅通有重大的意义。

5、以上各方面的变化,计算机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实现信息共享,工商所电子经济户口管理薄建立,使我们能快捷、方便、准确地分析、处理监管对象的信息,使我们的监管和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合法、规范,并消除了管理的“交叉盲区”;二是应用软件的运用,有效地遏制了办证、收费的说情风,制止了办人情照、收人情费的现象,加强了廉政建设。这里举一个办公电话费控制的例子加以说明,曾几何时,为了控制办公电话费过高的现象,把办公电话拆下,锁在抽屉里;也有用铁匣子锁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用有微电脑程序的话机,每人发一电话卡,原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三是办公效率的提高,例如欠费统计,由于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尤其是电脑非常轻松就能解决的分区、分段、分行业等排序功能,手工操作出来后,因变更或歇业等原因,已是时过境迁,造成规费流失。使用计算机监控后己基本解决;四是对提高人员素质有极大的促动作用,尤其对基层工商所所长会有更高的要求;五是上级领导可随时调阅数据库中的数据,便于对工商所工作的准确指导和及时纠偏。加强了对基层工商所的领导。

分析这个个案的目的在于想说明,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事关重大!这个个案虽然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从一滴海水可以看到大海,可以想象,按照省局的规划,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到位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办事效率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小政府、大市场”趋势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人员精简和任务加重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仅仅依靠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入手;二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计算机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队伍素质。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科技精华所在,经常和这些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交流,学会利用它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是提高我们干部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捷径。工作职能是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如果完成得好,甚至能够超额完成,那么就会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就会把更多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就会增加。要想不断地超额完成政府交托的任务,仅凭干劲、觉悟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有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一个人就可以干以往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更好,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去拓展职能。

特别要提到的是,计算机有这样的特性,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写进程序,固定成一种模板,(编制成应用软件)极易推广运用。推广技术的同时也推广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把满足监管模式改革需求,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及时推广运用。换句话说,把监管模式改革的成功典型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推广运用,将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基层工商所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运用

1、在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我们认为,在设计编制软件前,要充分考虑具体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软件要在规范和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贴近现实,即为,软件跟着现实走;软件编制后,具体工作则要根据软件来规范安排,则为,现实跟着软件走。在具体运用方面,-、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比如系统的维护、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权限的分配等);二、要有一套与软件设计的管理流程相适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三、新的监管模式的实行,必将与旧有的管理模式及一部分人的惯性思维和观念相冲突。所以,应用软件投入运用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的过程。需要逐步转变观念。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运用要比软件的编制艰巨的多。好的应用软件只有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2、基层工商所软件开发人员,对工商所的工商行政管理日常业务自有切身体验,这对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须做的前期工作(沟通客户需求的环节)是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因为身在基层,对上级关于开发应用软件有关精神和具体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与掌握,对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免是“游击队”的风格。软件的开发只能是“手工作坊”式的制作。应开拓思路,如采取课题研究之类的多种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

3、优化软件开发的外部环境,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要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方面的人才,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网络版的软件和单机版的软件的关系。毫无疑问,网络化是趋势,单机版是补充。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软件的研制亦是如此。网络化是目标和方向无需多说,只谈单机版的问题,因为各地还有这样那样的个案需求以及基层工商所需求变动较大等因素,单机版软件较容易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所以,要采取实事求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做好网络系统开发的同时,做好单机版软件的开发。

5、充分考虑以先进的监管模式为“模板”,开发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

五、结束语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长远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机遇、齐心协力,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努力奋斗。

注①详细情况见宜春市袁州区工商局城北工商所长张炜在江西省工商局第二期全省工商所长培训班上发言稿《转变观念,勇于实践监管模式改革创我所工作新特色》

篇7

索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31-02

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课程,从最初的手工检索到现在的数据库检索,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是其存在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投入了很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论文成果颇丰,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改革案例。目前学界从微观层面对校内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目前已有很多,信息检索的分阶段教学已成为趋势,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普遍缺乏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普遍采用阶段式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将文献信息检索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推进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课程设计基本属于全校必修,大多由图书馆负责其教学,使用自编教材授课,大班教学。部分高校配有专门的文献检索教研室负责教学实践工作,实行分阶段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授不同深度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前期文献研究阶段收集到的关于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高校之间文献信息检索课的课程设计与安排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发展程度不同,重视程度各异。总的来说,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大班教学。目前高校对于全校必修课一般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一个老师教授在同一大班上往往几百个学生,但文献信息检索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通过教授信息检索知识与介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来提升学生的检索技巧,从而辅助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引导学生提升信息意识的同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基于该教学目的,尽管课上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提供网络现场实践操作,但要同时保证几百个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吸收还是具有很大的难度。课后信息反馈,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觉得文献信息检索课难度很大,老师的操作太快,对课上介绍的数据库无法形成直观的理解,对课程丧失兴趣,等等。由此可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班制的教学模式已经限制了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实践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课时偏少。教育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有条件的学校要将文献信息检索课列为必修课,总的课时为30-50个学时”。根据笔者前期的文献研究的结果来看,目前国内高校虽然普遍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课,但课程设计基本集中于一个学期内,总课时同国家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相关文件是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那时候计算机技术还没有普及,30~50个课时的要求是针对传统的文献信息检索而言的,面对目前浩如烟海的信息与网络资源,仅仅依靠30~50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就要达到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不太现实。即使是使用了分阶段式教学,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拓展性的知识点老师还是无法深入展开。过少的课时已经开始限制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三)偏重检索技能的教授。作为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根本,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检索知识、介绍常用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是有必要的,但目前文献信息检索课面对的一大现实就是课时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仅靠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诸多数据库的使用是不现实的,而大量传授机械性的数据库操作也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信息素质与学习能力、终身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仅仅依靠掌握几个数据库的使用就可以达到的。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来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进而辅助完善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才能为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迎来更多的支持与重视。

二、元认知理论下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课程,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是其存在的应有之义,而宏观性的理论指导是文献信息检索课继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的内容,实质上描述的是自我意识在认知和调节上的一种功能。可以说,元认知理论的核心在于认知者对自身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一种监控与管理,是一种反省性认识的过程。

用元认知理论指导目前的文献信息检索分阶段式教学,能在课堂教学与教师传授之外,更好地将工作重心集中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更多地关注会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关注伴随课程学习这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习活动的控制和管理。注重反思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反思性锻炼,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终生学习的前提,这与我们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元认知对学习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认知活动的调控,从而间接地使学习活动有所进展,因此不能过分偏重。在现有的课堂教学程序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锻炼,培养反思能力,提高元认知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与进步。

(一)加强教师交流,关注学生体验。文献信息检索课应该是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但由于专业的限制,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往往无法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专业针对性不强,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乃至一些老师都不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学生兴趣不高,期终考核不理想,达不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现阶段,应寻求与校内其他的专业教研室展开合作,将教研活动扩大化,紧密联系各年级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安排联合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文献信息检索课辅助专业学习的作用,在克服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自身的专业局限性的同时,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索实践,及时了解自身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也可增强学生在检索过程中的愉悦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对检索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小班教学,综合考核模式。文献信息检索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文献信息检索课势在必行,进行分阶段教学的同时,在课堂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专业选题,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与分析,如何制定信息检索策略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完成检索,比单纯地教授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更有意义。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教学的成功经验,同为全校必修的文献信息检索课“大”改“小”也是有理可循的,将学生按照专业划分为不同的小班,相似或相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课实行小班教学有利于“以学生为主导的自我学习模式”的形成,能够有效消除拘束感,打破思维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文献信息检索课应用实践时,教师也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时调整教学方式。

此外,目前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考核主要有开卷、闭卷、撰写综述、课堂提问、上机实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多元化考核已成为主流。但一般情况下,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考核方式一般只采用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并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以及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根据元认知理论,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提高学习的效率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重视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及时调整学习状态,鼓励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考核,可借鉴“多站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方式,将课题分析,数据库使用与基本检索知识结合起来,采取笔试、上机操作、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信息素质以及运用检索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图书馆服务,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很多高校会在大一开展新生入馆教育,通过参观、开讲座的形式使学生对图书馆有个初步的认识,但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将图书馆视为上自习的专用“教室”,用图书馆的地而不用图书馆的服务、占座现象此起彼伏。文献信息检索课作为图书馆与新生建立“联系”的桥梁,应该更多地向新生推荐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知识服务等图书馆的新型服务,加大对专业数据库的推介力度,特别是免费期间的试用数据库,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定期开设讲座、组织学生进馆实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其中,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改变学生对图书馆的浅层次的认识。

此外,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也可以担任学校专业社团(如生物社、未来化学人等)的指导教师,指导查新与信息检索,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查找资料,从而解决问题,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也是与元认知理论的理念是相一致的。与此同时,教师在指导社团活动的检索案例也可以拿到具体教学中作为例子来使用,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更有兴趣听教师讲解与分析实例,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弗拉维尔.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丹红,苏晓宇,林晓华.中医高等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历程与未来发展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4)

[3]乔颖.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在PBL教学模式中的实现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孟桂荣.文献信息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途径探究[J].现代情报,

2009(5)

[5]刘海霞,罗爱静,胡德华.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为例[J].情报探索,2011(6)

[6]王玉香.文献信息检索课多元化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6)

[7]王玉香,宫庆艳.文献信息检索课程题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

[8]杨杞.加强读者信息素质培养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利用[J].当代图书馆, 2009(12)

[9]田芳.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创新与实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5)

[10]肖亚明.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2)

[11]缑广则.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合作的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1(4)

篇8

0 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发现有些文检课教材滞后,内容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与专业课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已不适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文检课目前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层面重视不足;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差,授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文检课已跟不上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改革。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与建议。

1.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模式简单化。在课程建设上,教育理念出现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现象;理论教学“填鸭式”;有些信息检索课是流于形式,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检索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素养的教育。个别高校信息检索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多媒体课件、网络检索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1.2 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重视程度不够

毫无疑问,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文检课教改能否顺利进行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能为文检课教改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文检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门方法技能培养课。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文检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其次,领导的重视必将极大地调动文检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学与改革的实践。再者,受到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在文检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常得到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对于文检课教改沿着健康、积极的轨道顺利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 学生对《信息与文献检索》课态度冷淡

笔者通过讲授文检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查找文献很陌生,检索信息很少有人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至于科技期刊论文他们从没有看过,检索信息只会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文检课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全无视,更谈不上重视,这也必定会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自主提出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论文抄袭严重;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分析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较差,在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很弱。

1.4 文检课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都是由图书馆负责,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信息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比较少。同高校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教师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学科专业水平有限、科研研究经验不足等缺陷。

2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标向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2.1 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倡导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的实验教学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为辅的教学定位。改变过去重实验操作培训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激发学生信息需求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学术论文。

2.2 革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注重教学实践又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培养途径:

2.2.1 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独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

就课程名称和内容来看,针对不同学科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针对提高数据库信息检索技巧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针对毕业生的“信息利用与论文写作”,针对提高低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馆概论、服务及利用”等课程名称。

2.2.2 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对于高级者(大学四年级、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能更好的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设计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图书馆前沿科技信息分析与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求职书设计”等系列课程以前潜入式的专题讲座;对于专业型学习者(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判断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使信息增值并创造新的知识,期间的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写好开题报告”、“如何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技巧”等应对专业学习研究制定课程。

2.3 做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专场讲座、在线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服务宣传工作。“一小时讲座”、“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等讲座信息通过图书馆主页较醒目的位置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公告信息。

2.4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的作用

在学科馆员不足的情况下,将专业教师加盟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从专业的角度,让专业教师(或学科馆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在电子阅览室,专业教师与信息检索课教师(或馆员)一道参与指导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过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信息创新、深层次学科专业内容、课题申请等教学环节讲座还需和高校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与院系教师或聘请图情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比较少,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合作,共同开设文检课的教学。

2.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智慧

让学生自主设计论文课题,馆员参与课题分析、帮助查找信息,形成教学互动。从教师(或馆员)的“演示”中,学生学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从模仿、思考分析、亲身体验中得到信息能力提升的满足。教师以身示教,激发学生激情。同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治学严谨的作风。

2.6 加强交流、展开讨论、提倡争鸣

在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课堂、课间、实验课,课余时间则可通过电话、短信、E-mail、QQ、博客等,开展相互讨论和争鸣问难,培植自由争辩的学习氛围。研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增强了师生的联系,激励了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和促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这种双赢的教学效果是融洽、亲密的。

3 结语

紧跟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现今海量信息的年代,大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其实施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毅华.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5).

[2]李明明.文献检索课教材更新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08-110.

[3]徐庆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

[4]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篇9

作者简介:张静平(1974-),女,安徽肥东人,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馆员;胡晖(1971-),女,上海人,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93-02

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院校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及质量均做出不同规定,对学位论文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规定的推出,使研究生对查阅文献、获取文献原文、利用文献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研究生的选修课,“信息检索”课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生的青睐。如何合理安排“信息检索”课的授课内容,满足研究生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已成为该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研究生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成为“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改革的推动力

1.信息需求体现时效性

一般来说,研究生在校期间会参与一些科研活动。作为年轻的科研群体,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处于起步和加强阶段。为了能够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研究生需要最直接、最实用的科研方法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往往来自和他们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信息和科研人员普遍关心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保证所研究课题的先进性、创新性,能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进展,研究生们还需要及时获取学科前沿、尖端、最新的专业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来自最新国内外专业资料文献。因此,研究生在信息需求上往往很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2.信息需求凸显专业性

一般说来,研究生在校的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需要阅读本专业大量的学术专著,对基础性较强的文献资源需求量很大。当研究生明确研究方向后,其文献需求开始重点集中在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上。总体看来,研究生更关注的是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技术类、方法类和统计分析类文献。他们对这一阶段的专业文献信息需求迫切,需求量也大。

3.信息需求呈现精品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人们不再为找不到信息而苦恼,而是出现了面对海量信息而“信息缺乏”的新问题。众多信息令人们变得无所适从,不得不占用大量时间在信息的海洋中苦苦寻找。研究生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无论是自己检索,还是借助专业检索人员的帮助,他们都希望在有限时间内检索到权威性的、深层次的精品信息,希望能够高效、快捷地获取文献原文,甚至希望能获得这些信息的文献综述,其信息需求呈现“专深性”的特点。

4.信息需求涉及全方位

作为科研人员,他们往往都希望最大程度地占有信息,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的信息需求也是如此。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某一学科方向或课题的研究,这就需要其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从原始文献、基础理论入手,逐渐向学科的横向拓展,全面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为以后的论文开题和研究打下基础。所以,在获取信息资料时,研究生都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得到与自己需求相关的本学校、其他相关文献收藏单位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电子信息资源。因此,研究生的信息需求具有全方位特点。

二、对当前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分析

1.研究生的信息检索基础参差不齐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生源比较复杂。研究生的本科毕业学校各自不同、读研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存在差异、各类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检索”课开设情况、资源建设规模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生入学时的信息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从目前情况看,约有10%左右的研究生缺乏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培训,50%~60%的研究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但还不能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术,30%~40%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水平。由此可见,在研究生中能够较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强信息素质的学生还不到50%。对于“信息检索”课时数较少的普通院校来说,开展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必须首先面对这一问题。

2.课程实习的可用资源凸显不足

当前,在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内容安排中,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网络数据库使用常常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研究生的实习重点,但是,由于经费紧张,很多图书馆订购的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有限,研究生实习因此出现了资源不足问题。这是当前研究生信息检索课面临的又一困难。

3.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际信息需求存在差距

在研究生阶段,除基础课学习外,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础保证。笔者在研究生检索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在课题确定后不知从何下手来查找文献。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哪些相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缺乏开展课题分析研究的经验,提炼不出准确的检索词,确定不了合适的检索式。当前,研究生检索课教学,更多地关注了检索技术、重点数据库的介绍与使用,实习更多是通过学生自己对检索基础知识的领悟,课程内容安排上缺乏大量课题实例讲解与练习,特别是与各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内容比例尤其偏小。另外,在信息检索时学生利用二次文献查到了文献线索但不知文献原文怎样获取,缺乏获取原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这也正是部分研究生所欠缺的。

三、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计

针对研究生信息检索课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研究生的实际信息需求,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该课程内容做了一系列调整。

1.为学生查漏补缺检索基础知识

在研究生中,他们各自的学习经历不尽相同,掌握的检索知识也参差不齐。即使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检索课,也因时间久远,将一些常用检索基础知识淡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在研究生检索课内容安排上,拿出2~4学时串讲本科信息检索课中关于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如:文献的分类、检索工具和检索语言、检索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状态。

2.系统讲解信息源及文献获取途径

研究生的信息需求相对集中,主要涉及那些与各自学校学科专业特色联系紧密的信息源。因此,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我校研究生检索课专门增加了介绍国内外主要文献信息机构特色馆藏的内容。同时,针对一些研究生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常常不知所措的现象,重点按类别介绍了因特网上的主要信息源。

为帮助研究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和论文,及时获得他们需要的一次文献,授课内容别增加了原文获取途径的介绍。这些途径主要包括:校图书馆定购的印刷型、电子型全文文献,因特网上相关免费全文资源,地区、全国性的联合目录,他馆馆藏目录,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到收藏单位索取复印件,以及利用作者的单位地址直接索取原文等。这些内容的调整,提高了研究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信息的效率,普遍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

3.按实际需求增加讲解课题实例的比例

“信息检索”是一门方法技能课,重在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巧。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研究生虽然通过本科检索课的学习掌握了基本检索技术,了解了一些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但拿到课题时还会无从下手。结合本科生检索课所奠定的基础,在研究生检索课教学中压缩或者取消那些理论性过强的授课内容,同时增加课题实例讲解的数量。课题实例主要选取那些内容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近的科研课题,按照步骤带领学生从主题分析、关键词提炼、检索式制定等环节分别进行练习。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学生的课题分析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4.结合学生信息需求开设多专题讲解

研究生的信息需求以实用为特点,我校的研究生检索课在内容设置上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设置了多个专题的授课内容。根据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需求,安排了“论文撰写及投稿”的专题内容,围绕三大检索、国内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的遴选体系、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稿件投向等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根据研究生阶段使用特种文献较多的特点,安排了“特种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的专题内容,选择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使用较多的文献类型,有重点地介绍相关因特网权威网站及特色数据库;根据研究生检索学术资源较多的特点,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专题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搜索引擎的学术资源搜索(Google的学术搜索、特殊搜索,百度的文件搜索等)和有特色的学术性搜索引擎等。

5.有针对性调整机检实习内容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综合写作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多数研究生检索课要求学生最终完成一份检索报告,平时实习多以联系具体数据库的使用为主。如此实习,学生常常感觉最终提交检索报告的任务完成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我校检索课改变思路,将平时的实习与课终作业结合起来。根据每次的授课内容,结合检索报告完成过程所涉及的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安排每一次的实习题目,进行目标性训练;课终要求学生围绕导师确定或自拟检索课题,体验文献检索的全过程和文献综述撰写的全过程,提交一份完整的检索报告和课题综述。有了前期多次的目标训练实习,学生完成课中作业就顺畅了许多。实践证明,目标性实习内容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检索课题的信息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写作。

参考文献:

[1]赵乃.加强研究生信息利用能力教育――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教学设计[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9-100,104.

[2]董亚杰.论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现状与教学改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2):51-53.

[3]黄晴珊,周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拓展[J].西北医学教育,2003,(2):120-121.

篇10

医学论文的质量同科研成果的评价要求一样,看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和可行性。

1.科学性。是指研究设计细密周到;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所见经得起反复验证,研究结果实证充分;讨论意见客观、全面,结论中肯、清晰、分寸得当。

2.先进性。是指在相同学科或相同专题研究中能先人一步,走在了他人的前面。先进性的评价可区分为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系统或区域先进。不同等级的先进按不同的等级标准评定,一般是由主管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有定于事先。对于医学论文的先进性评价,通常组织有关专家评定,或公众推选评定,常以优秀论文或获得某种成果奖项称之。

3.独创性。是指不是重复他人的劳动,而是发前人和今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今人之所未见,有独到见解,有开创性发现,而不是第二次发现新大陆的人。

4.可行性。医学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一切研究成果或医学科学论文,都不能只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要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勿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应用研究,归根到底都必须具有可行性。可以肯定地认为,可行性是科学研究、科学论著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医学论文的选题过程

写作医学论文首先就是选题。选题指的是研究内容,即探索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索?它既是科研的起点、方向以及贯穿于整个科研程序中的主要思想,也是指导科研工作各项安排的主线。撰写医学论文选题是关键,往往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缺乏选题经验,在未经检索或只对手头现有资料简单查询的情况下,就盲目确定选题,并且认为是首次报道,而实际上该课题早已有人做过,结果只是重复他人的实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选题一般是根据现实的可行性来选择作者自己感兴趣而又未见相关报道、未能解决的问题。

选题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从几个方面选,如可从国家招标课题中选题,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实际工作中选题,从文献中找灵感选题以及结合经济效益目标选题等。总之,选题要切合实际,力所能及,一般情况下医学工作者都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而设法解决它,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医学论文写作与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

1.及时了解研究内容的发展状况。在搞科研、撰写医学论文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了解该课题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细节问题 要做到博览群书,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到哪些人或机构对该课题研究到何种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题的全部知识。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可获得大量同类研究的大量相关报道,从中可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有关信息,有助于缩短科研周期,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

2.避免重复研究与重复报道。在现代通信条件和网络环境下,医学界存在的问题为一切研究者所共知。因此,相同课题的探索会有相当多的人同时在进行。医学论文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或称查新、预查新)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如发现同类研究已有报道,则应中止该项研究或重新确定起点。事实证明,科研重复率高和论著步他人后尘的数量日趋增多,关键是对医学文献检索不够重视或检索质量欠佳。

3.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质量的提高。评价科研成果和医学论文价值的依据,一是内容质量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发表时间是否先人一步,三是同类课题是否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些问题是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比较、分析才能作出评价。而要获得大量对比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才能获得。

四、医学文献检索的方法

科技文献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lO大类。其中期刊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科技工作中应用也最广泛。

1.利用图书馆馆藏检索。

2.利用检索工具书检索。

3.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这是文献检索最关键的一步。在文献检索前,首先要了解该课题的性质是什么,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了解国外该课题的现状、水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检索要求制定检索策略。

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哪些检索工具进行查找,这直接与检索效率有关。一般对检索工具的要求是:收录文献资料的专业广、类型齐全、数量大、报道速度快、文摘详细,并附有各种索引。要注意专业对口,文献类型对口,语种熟悉,在检索时,既要选择专业性检索工具,也要考虑使用综合性检索工具,以获得满意的查全率。

3.确定检索途径,取决于检索课题的要求和已掌握的情况。

4.查找文献线索,查找文献线索就是查找所需文献的处出或文献来源。确定检索途径之后,根据检索标志,如分类号、主题词、著者名等,通过有关索引来进行具体检索。因为收入检索工具的不是文献原文,而是文摘、篇名、著者名等,因此,检索的直接结果是文献的线索。

5.索取原始文献。医学论文是传播医学科技创新成果的最有效形式,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是确保论文创新性的关键。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医学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善于利用社会各种信息服务资源查找文献资料,而安于信息闭塞、甘于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为智者所不取。

参考文献:

[1]王东升. 论2l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