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3: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消费扶贫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消费扶贫论文

篇1

美国权威教科书《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篇2

贫困作为一项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缓解贫困以至消灭贫困是我们始终关注的话题。我国政府一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使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得到发展。大包大揽的扶贫方式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式,但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式扶贫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扶贫开发效率和可持续性值得我们思考。

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境

1、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相对贫困凸显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差距的新阶段。首先是国家地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东部,但经济发展和脱贫速度都滞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农村的连片困难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也是扶贫开发最难实施的地区。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高增长与农民收入低增长、城镇繁华与农村发展缓慢、少数人的富裕与多数人收入较低并存的现象比较突出。

2、重物质发展、轻人文发展

目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如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目标来展开,帮助农民修路、通水通电,搞特色种植养殖,搞结对帮扶等。这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工作的确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农民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技能水平依然落后,不能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3、扶贫开发项目缺乏针对性

我国的扶贫开发规划由上级部门制定,下级部门贯彻执行,国家从1998年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各地方的扶贫开发工作大同小异,缺乏重点和针对性。地方在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扶贫开发规划,往往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

4、农民参与扶贫的主动性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造成了一部分农民思想僵化、存在惰性心理。这种惰性心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扶贫开发项目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二是对自身的权利和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不认为自己可以创造价值,一味只想依靠政府给予的帮助。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经济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贫困和贫富差距过大都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贫困问题,我国本身扶贫工作量大,依据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发展,我国的贫困标准也在调整,贫困标准提高的同时又会新增不少贫困对象,而且近年来返贫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其次是丰富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物质轻思想,绝大多数贫困对象通过政府的帮扶,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但是政府一旦停止帮扶就恢复原样,对政府产生依赖心理,未能彻底脱贫。单靠政府进行扶贫开发显得势单力薄,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尤其是社会服务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的加入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最后是注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人才队伍的需要。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成立了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执行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基层的社会服务人员有限且不具备专业素质,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培训,从事着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这些都预示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我国扶贫开发的思想也有很多契合之处,都是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决定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早期的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济活动中表现出萌芽形式,并随着救助活动的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最终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个职业、一项专业、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是“助人自助”,帮助贫困人口从物质和精神上全面脱贫,重新建立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恢复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重新回归和适应社会。

第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大优势。社会工作者不仅重视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还可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手段。首先,“优势视角理论”、“增权理论”和“参与式理论”等为社会工作应用于扶贫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某些原则与技巧,可以深入理解贫困者的困境,正确评估他们的需求,侧重培育、动员和增强贫困者的自助能力,协助他们走出困境,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最后,社会工作者对案情的总结、定期回访等过程都极大的提高和巩固了工作的成效。

第三,《社工规划》提出,要通过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到201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或新建等方式培育发展200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带动培养5万名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依托国家对农村社会工作的支持,社会工作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介入将打破固有的扶贫开发理念、打破原有的扶贫开发模式,为农村扶贫开发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17-330.

[2] 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事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8-130.

[3]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第四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4-161.

篇3

v免费注册

v用户登陆

v入会指南

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课件站教案站资料站试卷1站试卷2站作文站幼教站公文站

站内文章搜索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录入者关键字所有栏目领导讲话├党建党委├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思想宣传├统战民政├政法武装├安全稳定├群众团体├经济工作├城建环保├经贸商务├财税统计├发展改革├办公厅室├农林牧渔├工商计生├国土质监├旅游广电├科技卫生├劳动保障├民营招商├乡镇街道├交通运输├粮食档案├物价审计├政府综合├老龄残联├教育文体├水利气象├扶贫开发├目标├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学校讲话├企业讲话├高层讲话会议发言总结报告├个人总结├半年总结├年终总结├活动总结├党政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述职述廉├考察报告├情况报告├自查报告├计划规划实习报告演讲致辞├竞聘演讲├就职演讲├爱国演讲├征文演讲├其他演讲├会议致辞├节庆致辞├欢迎欢送├婚丧致辞├晚会宴会├生日聚会├慰问贺电├会议主持├开业闭幕├其他致辞├祝福诗诵├倡议致信├节目串词主题征文各类材料├事迹材料├汇报材料├经验交流├申报材料├求职自荐├简讯报道├贯彻落实├学习体会├工作体会├企划方案├企业文化公务考试党团辅导├民主生活├入党申请├入团申请├转正申请├鉴定材料├党课讲座├思想汇报├党会发言├入党相关党团知识常用公文├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决议意见├请示报告├文书合同├实施方案├会议纪要├公文范例├法律范本├模板简历├岗位职责├辞职书├检讨书广播稿学术论文├经济管理├文教卫生├政治法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企业管理综合论文学校用文├计划总结├教学体会├试题资料├教学评语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数学论文├德育论文├英语论文├政治论文├物理论文├化学论文├生物论文├历史论文├地理论文├自然论文├音乐论文├体育论文├美术论文其他论文文秘知识├文秘写作├文秘常识├文秘礼仪├名言谚语├精品文章恋爱情书站内帮助├站点动态├推荐导航主题搜索

输入公文的标题,字数尽量少,不能带标点

您现在的位置:莲山课件>>文秘公文>>学术论文>>综合论文>>正文

从国外企业看国内烟草企业的品牌营销

从国外企业看国内烟草企业的品牌营销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427更新时间:2006-9-33:28:09

-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烤烟种植面积、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等4项指标雄居世界第一。与这些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烟草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品牌营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烟草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就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万宝路”品牌的拥有者)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以及营业利润等方面都超过了我国所有烟草企业这些指标的总和。中国的产销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为什么在一些“核心”指标上要远远落后呢?思潮公司认为:除生产技术外,我国烟草企业在品牌营销上的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商品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品牌营销在烟草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的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有哪些不足呢?我们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烟草企业为参照,探讨我国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香烟的品牌建设收到区域的限制

烟草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由来已久(主要因为地方政府为了通过高额的烟草税收来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限制中国烟草企业品牌营销发展的最大问题。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已经三令五申地指示不允许地方保护,但是这个趋势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这样使外地卷烟进入当地市场非常困难。上海思潮市场咨询公司在进行一项调查时发现,一些消费者非常熟悉香烟在登上外地市场货架的难度相当大,甚至在有些店铺里,只能把这些香烟存在仓库里。短期来看,地方的烟草公司的利益确实得到保障,但这无疑损害了那些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大型烟草企业的利益,更加抑制了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

然而,短期之内消除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思潮公司建议烟草企业在推广品牌时首先要考虑本地市场及周边地区,然后进入壁垒较低的市场。

2中国烟草品牌过多,且以低档烟为主

我国烟草市场卷烟品种过多,每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知名度也不高。据统计,我国烟草市场上生产卷烟的企业有几百家,现有品牌2000多个。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烟草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PhilipMorris)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率超过40%,“万宝路”品牌人人皆知;而日本日本烟草公司(唯一一家政府授权的烟叶买主和卷烟生产者)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主力品牌MILDSEVEN在全球内几乎家喻户晓。

在我国的2000多个品牌中,低档产品占绝大多数的比例,且供过于求,而中高档产品的供应量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中高档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可以说现在正是塑造中高档品牌的良好时机。同时,这对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也有相当的帮助。我们发现,国外烟草企业的主力产品都是以中高档产品为主。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路任重而道远!

3让烟民多一点“上帝”的待遇

品牌是由消费者建立的。“消费者就是上帝”这一真理在烟草行业同样适用,这也是日本和欧美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企业要树立起品牌形象,必须清楚消费者的需求与感受。感受消费者的感受,担心消费者的担心。一些国外烟草企业率先在开发产品时降低了香烟中焦油的含量,加入其他替代成分,以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国内企业和西方企业在这一方面上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不要老是把精力放在改变香烟的口味或是包装上,更要提倡“服务兴烟”,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想想,让他们真正作一回“上帝”!

4广告宣传需要另辟途径,出奇制胜

由于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性,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禁止烟草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广告。同时也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广告。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样的方式既对品牌进行了宣传,又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英国著名的英美烟草BAT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1912年,英美烟草就出巨资在英国圣安德鲁斯设立了一年一度的“登喜路”杯国际高尔夫公开赛,经过几十年的孕育,“登喜路”杯已经成为了国际著名的高尔夫赛事,同时,“登喜路”香烟也借此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品牌。

同样,为了让长大之后可能成为烟民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记住包括万宝路在内的香烟品牌,莫里斯公司曾经别出心裁地印制数千万个精美的书皮免费赠给全美的许多中小学。并在书皮上加上附注的“请三思”、“不要吸烟”等暗示性字样,既让反烟人士抓不到把柄,又着着实实地给莫里斯公司的万宝路等香烟品牌做了间接营销传播。这一举措在当时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展示了莫里斯公司在公众面前的健康形象。我国企业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不难得到一些启示。

5品牌宣传要考虑“品牌内涵”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影响

中国烟草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同时应当注意宣传媒介与品牌内涵的一致性,选择符合品牌特点的宣传手段。“万宝路”品牌长期以来一直给人以粗犷豪放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莫里斯公司所选择的宣传手段之一是赞助F1的法拉利车队,他们所看中的就是法拉利车队的奔放、狂野的品牌个性与“万宝路”的特点非常吻合。“万宝路”让消费者联想到一个潇洒、豪迈的成功男士形象。

品牌营销的“本土化”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70年代香港市场“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宣传充分证明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万宝路的牛仔形象在香港播出时,香港人虽然欣赏它的画面和音乐,却对终日骑马游牧的牛仔却没有好感。因为在香港人的心目中,牛仔是低下劳工,这在感情上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种状况,万宝路迅速对宣传策略作了调整。于是,在香港电视上出现的不再是美国西部牛仔,而是年轻洒脱、事业有成的牧场主。经过这一改变之后,万宝路香烟在香港迅速打开市场,销售量直线上升。

6企业品牌的多元化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73-03

绪论

随着重庆市“旅游扶贫”口号的打响,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景广阔。2011年,重庆市将“旅游扶贫”作为巫溪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在巫溪县银峰村正式启动,规范发展了38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一年多来,接待了短期游客4 000人次,具有日接待能力388人。农家乐经营户平均收入达3万元,许多农民赶上了旅游致富路的“列车”。随着银峰村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本文对其资源特色、如何从发展中总结经验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相关的营销对策,对今后银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希望给其他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乡村地域广阔,村民人口较多。银峰村地处巫溪县西北方,距离文峰镇9公里,距巫溪县城40公里。南与文峰镇三宝村舒家坪接壤,西接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距其30公里。幅员面积达28.3平方公里,海拔910米~1 400米,立体气候明显。该村辖五个社、380户、1 500人,村民生活积极向上、民风淳朴,老人小孩欢聚一堂,成立了“乐和协会”,是巫溪县社会管理创新及“乐和家园”建设的样板。广阔的乡村天地和众多的村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在消费市场。

2.旅游资源丰富,特色较为显明。银峰村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原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种植业及畜牧业四个方面。绿色原生态资源优越:由于银峰村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乐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发展畜牧业、开发绿色食品及开辟休闲纳凉等可持续发展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绿色宝山”之称。全村林地面积高达19 750亩,森林覆盖率为68%,拥有上百种植被(如银杏树、百年桂花树、朝天松、银杉树、槐树、香樟树等)、三十多种珍奇异兽(如野猪、松鼠、狼、野鸡野山羊等)、二十多种昆虫(如瓢虫、萤火虫、知了等)。在拥有的这些动植物之中百年桂花树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猪被评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辖区内天然景观也多不胜数,最出名的有“二郎山”、“蛤蟆洞”、“尖峰寨”、“穿山洞”、“野鹿山”、“仙女寨”以及 “南天门”的山王庙等。村内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村民房舍绿树掩映,是城市居民远离喧嚣、休闲避暑的绝佳去处。独特的民俗文化:银峰村民有着自己独有的“除草锣鼓”文化,它是指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用说、唱及锣鼓的方式演绎农耕的场景,体现出了银峰村乐和团结的胜景。此外,银峰村还拥有1 000头黄牛及4 000多头山羊的养殖示范基地、500亩的烤烟基地,为众多城市居民观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开展农村文化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3.多种方式开发,旅游产品愈来愈多。一年来,银峰村紧紧抓住重庆市扶贫开发中心将“旅游扶贫”作为巫溪旅游发展突破口的这一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把旅游业作为巫溪经济支柱和现代服务业来培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银峰村原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搞好乡村旅游规划。在这些基础上,通过项目的推动,不断地去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倾力塑造出乡村旅游特色,扩大规模,促进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总体规划”,轻视“详细规划”。虽然重庆市扶贫开发中心先后筹措专项资金委托有关部门编制完成《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主要旅游发展规划,但银峰村缺乏各个景点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大多数项目是以村领导个人主观意见作为决策,导致出现景点的主题不突出、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齐全、旅游产品的质量不高等现象。

2.重视“旅游产品”,轻视“旅游精品”。由于部分“农家乐”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从事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团结协作能力,加上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实力匮乏、没有接受专业的旅游知识培训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打造的旅游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档次不高。旅游产品缺乏银峰村特色,存在“旅游产品多但精品少”的现象,很难吸引异地游客多次消费,影响了乡村旅游整体效益的提升。

3.重视“开发建设”,轻视“营销策略”。银峰村某些旅游景点只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在将形成的旅游产品向社会公开经营的阶段前后,轻视了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只是在巫溪论坛等小型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推介宣传,并没有在市、县以外的区域或重要交通道路设定惹人注目的户外宣传广告,更缺乏参与市、县旅游整体宣传活动的意识或区域旅游企业宣传互助活动,产品营销观念薄弱,缺乏主动将旅游产品推出去的意识。由于营销推动力度不够,巫溪县的多个乡村旅游扶贫村(如羊桥村、木耳村、双阳村、大包村、观峰村等等),给银峰村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4.重视“自然景观”,轻视“文化内涵”。银峰村部分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只重视景点和游览项目的开发建设,但这只满足了异地游客的“视觉”需求,未对景点的传奇由来、文化内涵做挖掘,满足不了游客希望通过游览各景点了解到当地的故事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5.重视“游览项目”,轻视“体验乐趣”。银峰村大多数旅游景点盲目进行开发建设,未对游览项目的筹划和布局问题进行调查,忽视了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并能体验其趣味项目的设置和建设,使游客游览的“刺激性”和 “振奋点”不高,容易造成游客产生“旅游瞌睡”现象,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积极性。

6.重视“打造景点”,轻视“卫生安全”。个别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景点的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忽略了卫生安全等问题。前一批游客游览以后,会留下许多垃圾,由于无专门的清洁人员,导致景点内时常会散发出异味。另外,亭台、栏杆偶尔会出现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给顾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散失部分潜在游客。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营销对策

纵观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接下来将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促进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以致进一步发展银峰村的乡村旅游业,具体策略如下:

1.由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党、政委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推行巫溪红池坝产业带动旅游扶贫模式,寻求经验,切实重视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工作,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扶贫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打造乡村新貌,提高银峰村整体文明素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政府要起主导作用,统一制定规划、统一进行指导,加强对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并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导检查有关方针和政策的实施。

2.完善整体规划,编制开发建设详细规划。首先,政府要委托相关机构对先前编制的《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进行合理的完善,明确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做到有计划和有重点来进行。其次,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要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意见,请专业机构精心编制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的景点开发建设详细规划,然后根据规划分步实施、开发建设,避免仅靠个人主观决策,导致打造的景点出现主题不突出、定位不明确和旅游产品档次低等问题,甚至存在投资浪费等缺憾。最后,政府要结合银峰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当地特色,体现出独特的个性,保护好辖区原有风貌和乡村生态文化环境。

3.严把旅游产品质量关,将“产品”打造成“精品”。旅游产品的灵魂是质量。档次低、质量差的旅游产品是无法吸引游客来消费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难以壮大,因此银峰村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要严格从景点的总体环境、基础设施、住宿和餐饮设施、服务水平、经营管理模式、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旅游卫生安全状况、社会贡献等几个方面“做文章”,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各级旅游主管单位要及时跟进督促、并及时对其进行检查指导,使银峰村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灌注产品文化,挖掘产品内涵。随着我市乡村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挖掘产品的特色,凭借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外具有竞争力。乡村具有古老、天然、真实的特点,是传统农业文化的珍藏地,能有效地满足旅游者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乡村传统文化越能显示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此,需要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去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融汇到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中去,形成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5.增加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农事乐趣。乡村旅游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的目标消费群体,以美丽的田园风景、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力,以农业、畜牧业等资源为根基开发建设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纳凉避暑、休闲养生、参与体验的一种旅游活动。能让游客参与各种农事活动并充分体验到其乐趣是乡村旅游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吸引游客二次消费和重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规划时就要根据各个景点的实际情况,围绕旅游产品的主题和文化内涵,策划出能让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项目,让异地游客真正地感受到银峰村民俗文化、生活和劳作方式。比如说,开发建立水果与蔬菜采摘、农场 “认养”、包饺子、腌制农家咸菜、自制马铃薯片等农事活动,这些都是城市居民乐于看见和参与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6.多渠道开展旅游扶贫宣传,加大促销。与市、区或多个旅游部门一起,运用多种方式、途径,扩大范围进行旅游扶贫广告宣传活动,提高银峰村旅游扶贫的名气和影响。以民俗文化活动、节庆和传统节日等为平台,举办农事娱乐活动,开展主题体验游,力求每一季度都有主题,全年都是旺季。利用扶贫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开展网络营销,提供旅游在线服务,将旅游扶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除了开展网络营销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宣传手册来增加银峰村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搞好公共关系活动,用好社会扶贫资源,共同开拓乡村旅游市场。

7.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由于银峰村乡村旅游业主大多数是本村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经验理念狭窄,旅游服务水平相对较弱,导致了该村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准不高。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增强人才培养,邀请相关专家对银峰村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讲授相关知识,或是将经营人员派往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进行集中培训或分散培训,使他们尽量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社会公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也要对其进行培训。另外,派出本村旅游服务人员到其他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修养。懂得广泛吸纳经营、管理的旅游人才,为银峰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

总之,在当今社会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重庆扶贫办公室以乡村旅游扶贫的着力点,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从目前银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前景较乐观,但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入,改变发展的模式,合理运用营销对策,唱响“相约银峰,心情放松”的口号,最终达到让旅游业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 赵登华.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05-27.

[2] 张国胜.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7).

[3] 唐俊平.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7,(1).

[4] 贺小荣.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5] 廖静娴.中国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E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2-19.

篇5

一、引言

农村小额信贷是在小额信贷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界定为城乡低收入阶层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就创建了小额贷款的模式,以后,世界各国就把小额贷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我国的小额信贷模式是由杜晓山首次将孟加拉银行模式引入,并在河北易县实验取得成功的。

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主要有由正规金融机构推行的与有非正规金融机构推行的这两种方式。正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是由民间或半官方运作的。

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好途径,是解决资金需要,帮助农民增收的优良途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在扶贫、解决就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其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重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有着大城市,大农村之称的重庆,由于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使得农业的投入产出严重不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总体来看,重庆农村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村资金需求旺盛,但资金总量不足,配置效率低下

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突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外出打工的打工,自主经营的自主经营,这些生产经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再者,由于农户自身以及家庭消费的增长,也会使农村资金需求旺盛。但是,我市在农村资金配置结构与配置体制的运行绩效上的表现不佳,使得本应用于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出,新农村建设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

2.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的设定欠合理

利息率简称为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指的是资金的使用价格。重庆的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处于政府管制之下,在正规金融机构受国家支持的条件下,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盈利的机会不大,参与度不高,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做农村小额信贷,造成农村资金的供应不足。有研究指出,重庆现行小额信贷利率较低,且普遍能被农户所接受,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利率的制定理应交给市场,而在利率政策上,却违背这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贷款利率的设定有待合理化。

三、几点对策与建议

1.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与国家政策,弥补资金缺口

重庆自直辖以来,国家在统筹城乡方面给予了许多政策,政府应该规范行为,切实保障农村资金的安全运行。加强在政府引导下的农村资金配置效率,防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现象,放低市场的准入标准,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合法积极的进入市场,优化市场配置;切实保障国家支农和农业贷款资金的到位,资金运用于实处,提高农村资金的整体运行效率。

2.进一步引入市场化因素,促进贷款利率的合理化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被当成扶贫手段,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是为了实现政策性目标,盈利因素所占比例很小,政府对贷款机构控制严重,机构经营效率低。引入市场因素,将贷款机构的发展交给市场,淡化“扶贫”这一概念,结合重庆本地实际,建立合适的信贷机构;实践表明,合理的利率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重庆小额信贷利率偏低,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不大,既然机构要发展,就必须使用较高利率,农民自主决定要不要贷款,如何使用贷款,与此同时通过市场的竞争优化来降低利率过高的问题。

3.加强农户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水平

在加强农村金融建设的各项立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宣传,增强农户信用观念,营造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在现有的评定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完善,通过对农户信誉状况、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状况等情况做参考来评定等级,提高信用评定的质量。农村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经营者与专业人员,设计相应的人员激励机制,结合外部环境因素,优化组织内部结构,降低运行成本,实行管理创新。同时对于农户的贷款期限的管理也要科学化,既要符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也要最大限度满足农户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流动性约束与赣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流动性约束产生的原因有三种:第一是消费者本身没有财富,也无法将财富变现或者做为抵押获得贷款;第二是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第三是信贷市场还不发达,无论是信贷规模还是信贷的种类都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居民的需求。一个理性预期:将赣州农村居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收入预期性低,不敢借贷消费或者无法向金融机构借款消费,那么,只能是花费当期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另一种类型是不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可以花费持久收入来进行消费。假设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他们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用λ来表示,那么总消费的公式是:

Ct=X+λYt+(1-λ)Wt结果表明:赣州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受到流动性约束影响的特征表现为:有大概79.13%的收入集中在受流动性约束限制的农村居民手中,他们的消费只能是花费其当期收入;还有20.87%的收入掌握在不受到流动性约束限制的农村居民手中。赣州农村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比较强,呈现出短视性。

二、针对不确定预期给赣州农村居民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一)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

更新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要和建立农村市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要与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村居民懂得,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消费教育,转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引导农村居民走出消费误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其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的转换,才会树立起新的消费观念。

(二)建立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在农村居民增收机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阶段要优化产业结构就要提高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层次,这样既可以增加附加值,又能扩大市场需求。一是优先壮大龙头企业,健全市场体系,结合县域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建设好支柱产业,尤其是无公害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打造出具有当地农业特点的产业品牌。三是要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引导农村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都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农村居民增收的关键是要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转换为非农业生产劳动力;民营企业已成为农村居民进行非农业生产的务工首选,这为农村居民的持续增收创造了一定条件。其次是要积极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力支持小城镇的发展,放宽对农村居民入户城镇的限制性政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农村人口的聚集并形成一定的劳动力规模,为发展非农业产业经济创造先决条件,与此同时,还能加大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农村居民的长效增收渠道。

(三)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解决流动性约束

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发展农村小额信贷。要加快对农信社的改革和创新,确定农信社发展方向;对农信社进行改革,首先就要明确农信社的发展方向,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减少农信社的多元目标,在相对落后的地区信用社应加强合作机制,发达地区可以探讨建立商业化经营模式。政府要给予偏远、落后的地区那些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的农信社的小额信贷一定的财政补贴。央行也应该继续从资金注入方面给予支持。农信社不仅可以发展小额信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四)加快农村人口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村人口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居民才敢放心的进行消费。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安全感。逐步完善对贫困人口的国家救济政策,首先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其次是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社会福利。再次是严格落实对农村“五保”老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其生活起居等各方面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还有就是要认真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最后是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采取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劳务输出、社会救助等多种方式,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性消费问题。一是加快推进智力扶贫和技术扶贫,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帮助其从根本上脱离贫困。二是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的投入,同时健全扶贫资金的监管制度,以保证政策资金的落实到位。

(五)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起着重要作用。赣州农村地区的居民大多生活在山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人多地少且生产方式落后,增收途径很少,因而应向收入低的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首先,国家和当地政府要成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基础设施的集体供给制度已随集体经济的基本退出而逐渐丧失。其次,要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加大对赣州农村地区的投入,打造高效信息化新农村。

(六)加强农村现代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好战,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和“双百”工程,全面提升赣州农村地区的综合流通能力。首先,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入到农村地区。一是实行连锁经营的模式,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用品的连锁企业必须有统一的工商注册登记信息。二是加大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检测制度,监督入市的农产品质量合格化、产业标准化。三是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三者之间建立长期产销关系。四是建立一个可以集中采购又能统一配送的双向的农资流通体系。其次,积极培育农村流通市场的主体。最后,加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铁生,郭冬乐.扩大农村消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篇7

 

 

云南省127个县 (区)、市中,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12%,其中有5 1个是少数民族贫困县;660多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0%,并且绝大部分是少数民 族。云南贫困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高聚居区,他们的脱贫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和睦以及 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云南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扶贫,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 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近年来,云南的旅游扶贫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 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摆脱了贫困 落后的面貌。① 

应该指出的是,云南旅游扶贫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参与模式单一化,参与层次较 低,仍是一种被动参与;②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下,资本稀缺,市场竞争力弱,他们在 参 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很难公平地享受到旅游开发的利益,因 而发展旅游业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旅游扶贫中引入 社区参与的机制,实现贫困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本文探讨了云南贫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 贫的必要性和实践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模式。 

 

 一、云南旅游扶贫社区参与的必要性 

 

旅游扶贫中的社区参与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利益 分配等涉及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利益的决策、执行过程,既包括旅游社区的政府及非政府介 入社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方法和手段, 也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旅游发展计划、项目以及其 它各类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是居民对社区旅游业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旅游 业发展成果的分享。社区参与也是云南旅游扶贫实践的重要内容。 

1.社区参与有利于云南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具有较强的产业联动能力,特别 是乘数效应,旅游业是关联度较强的产业,尤其在收入和就业方面,而如果有大量外地人进 入参与到云南旅游开发当中,他们占据了一定的就业比例,就会使当地部分旅游收入通过工资 或商业利润等方式流出社区,出现漏损现象,削弱旅游乘数效应。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可 减少外地人进入的机会,从而相应减少旅游效益漏损量,提高旅游乘数效应,发展云南的经济 。 

2.社区参与有利于云南贫困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作为利益主体之一,承担了旅游开发 过程中的各项隐性成本,如资源、环境、社会成本等。若不考虑社区居民的要求,使他们非但 不能从中受益还要忍受由于旅游开发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他们便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抗 行为。在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让居民参与,把居民自身利益和旅游开发挂钩,让其意识到自 身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收益的多少。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社区形象,提高服务质量, 保持环境卫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 时,会对环境质量、游客容量等问题给予关注,并监督和指导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环保政策 和环保行为,有利于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从而有利于云南贫困社区可持续发展。 

3.社区参与有利于提高云南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旅游者才会获得 满意的旅游经历。对旅游者而言,游客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是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社区居民是与当地自然历史和社会文化关系最密切的人,他们知道社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所 在以及哪些旅游资源值得开发,社区参与能使旅游开发规划符合当地社区的意愿和能力,从而 获得居民的支持。并且,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向游客展 示的生产、生活、表演、服务等活动都能出于真情的自然流露,使游客能体验到纯正的民俗 文化,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③ 

 

 二、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实践情况 

 

 从云南旅游扶贫的实践来看,目前社区参与在云南旅游扶贫中仍然不普遍,典型的例子 如曲靖罗平的多依河景区和丽江泸沽湖下落水村。 

多依河景区处于云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1999年以来,曲靖罗平县以油 菜花旅游节为突破口,对多依河进行了旅游开发并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业中,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多依河景区周边分布着的几个布依族村寨,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 参与内容上,政府按村寨进行划分使其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旅游业中:(1)对直接被占用到土 地的农户,除了给予一定的土地补偿费外,由政府配给每户一辆三轮车在景区游线上承载游 客游览观光以直接获取经济收入(景区内不允许任何机动车出入)。(2)对多依河景区沿河分 布 的几个布依族村寨,其中一村寨主要靠划竹筏获取收入;另一村寨负责牵马和抬轿,政府在 景区内山体开辟两条专门的骑马游线,村民通过为游客牵马游玩而获得报酬;再另一村寨则 主要制作展示布依族生产生活特征的竹编竹制小手工艺品,如水车、织布机、竹桶、水枪等 在景区附近向游客出售。④ 

丽江泸沽湖下落水村共50户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村委会为保证社区居民的共同利 益,将划船、骑马、歌舞表演三项规定为集体经营,向游客收取统一价格,所获则平均分配 给参加经营活动的居民,其他服务项目则由居民自主经营。政府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建设景区 公路等基础设施,通过设立公路收费站、门票等获取回报,同时,政府也将部分门票返还给 各村寨,以促进社区成员对维护、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的支持。这种相互扶持的制度使得社区 旅游业的发展呈良好的态势,社区居民、集体、政府三者关系较融洽。 

从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实践情况来看,此方式拓宽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来源,增加了 经济收入,不失为目前带动云南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相对可行的手段。但也存在若 干 问题,如社区居民的参与没有固定的和制度化的组织形式,居民在具备经济利益项目的参与 上积极性比较高,但是缺乏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经济组织,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居民的参 与比较分散,不能很好的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另外,就是居民对于眼前的经济利益看 得比较重,而对于长期的旅游扶贫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不关心,而实际上,后者对社区贫困人 口的脱贫效果影响更大。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实践中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另 一方面,贫困居民素质的低下,对旅游业及其规划相关知识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 

 

 三、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建 

 

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建,其核心目的是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 展系统,确保通过旅游扶贫,使社区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发挥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实 现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同时使社区在自身素质和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最终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为此,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模式构建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经济方面,要在政策上和财政上扶持当地居民。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和财政上扶持 当地居民,包括制定保护居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法规条例,从法律上承认其经营的合法性 ,规范其经营服务质量,这样既利于其健康发展,也会增加政府的税收。财政上的扶持包括 帮助居民筹措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小额贷款等。在旅游扶贫过程 中,要注意将分散的资金、技术、劳动力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合作,提高贫困人口的市场参与 能力,从旅游市场体系中获得发展的利益,旅游社区的企业自创建之日就应遵循“谁收益谁 付费”的原则,给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并向社区居民开 放。在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尽可能雇用本地居民,为本地居民优先提供盈利机会,包括尽量 提供给本地居民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社区形式的经济组织可以考虑社区基金、社区居民参 股的合作股份公司等,这样能增强与外来资本对话的力量。 

2.政治方面,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企业、政府和社区居民三 个旅游利益主体中,社区居民处于弱势地位 , 他们在旅游资本、技术和市场竞争方面缺乏 竞争力。如果旅游开发完全依靠经济机制运作,扶贫所强调的对贫困人口的扶助和发展机会 的创造很难实现,社区居民往往被排除在利益主体之外,达不到旅游扶贫的目的。在云南旅 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为当地群众参与旅 游开发和旅游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同时,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具有共同需要和共同目标的生存空间,社区既是生活共同 体,又是利益共同体。随着社区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是必然的。居民 参与社区管理的方式最主要是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直接向社区管理机构反映,往意见箱里 投信,向新闻媒体反映。在许多旅游社区,社区建设还不完整、居民参与旅游社区管理的机 制还没有建立、群众自治组织还不完善,其功能还不能实现。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 的发展,将社区参与与旅游开发、规划和实施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社会文化方面,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建设。如果社区居民光有参与旅游的热情 而缺乏参与旅游的能力,同样不能实现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居民 的参与能力建设,这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对其进行旅游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教 育培训的内容包括:普及旅游基础知识,树立为旅游者服务的意识,加强旅游法制教育 ,推广普通话和英语,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居民文明行为、热情服务的教育。另外社区还可 通过加大公益宣传力度,评选文明工作者、文明家庭等方式实现对居民的好客教育,加强对 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形象。对社区成员进行旅游专 业知识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旅馆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品生产等。这能使 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能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 价值。 

4.环保方面,推行实施10个r行动。对游客而言,旅游地是暂时的居留地。而对旅游地 居民来说,旅游地是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因此, 旅游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对社区居民具有更为 重要的意义。更进一步, 保护自己经济收入这一切身利益成为社区居民保护旅游资源的动力 。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即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的目标,推行实施10个r行动,即:认知(reco gnize)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拒绝(refuse)参与任何对环境有损的旅游活动;减 少(reduce)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寻找较少环境影响的替代(replace)产品来达到对环 境呵护的目的;为了节约资源提倡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用(recycle)生活消费品;重 新改造(reengineer)耗费水和能源的机器设备;对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retrain)使其在行 为方面影响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对参与环境保护的人给予某种形式的回报奖赏(reward);为 了改变人们对环境的习惯行为,重新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和行为准则,需要对人们再教育(re- educate)。运用10个r行动的教育使社区成员更新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注释: 

 ①胡锡茹. 云南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3(5) 

 ②黎洁,赵西萍.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 旅游学刊,2004(4 ) 

篇8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只有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和巩固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有的作用,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已经充分论证了的。

1.消费需求是生产发展的“第一个限制因素”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消费从“两方面生产着生产”:一是通过消费过程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消灭,使生产过程得以最终实现,“因为产品只是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二是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力,因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生产不能脱离消费而存在,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生产难以持续下去,消费需求是生产发展的“第一个限制”因素。

恩格斯在谈到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时也曾指出,积累是最进步的社会职能。在现代社会,积累和投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处于“贫穷的恶性循环”中的国家,投资会成为冲出这种恶性循环的手段。问题在于,投资需求属于生产消费,是为最终生活消费服务的。积累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没有最终的生活消费,再多的生产投资都是无效的。在人类社会的低水平或供给不足发展阶段转变,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在人类社会的较高水平或需求不足发展阶段,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越来越明显论文怎么写。

2.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消费需求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消费需求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已为各国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1979-2005年,全球的年均消费贡献率为77.4%,与之相比,我国的年均消费贡献率只有57.4%,消费的贡献明显小于其他国家。尽管我国消费贡献率明显偏低,但仍然超过投资贡献率和出口贡献率之和,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这表明,一般情况下,世界各国都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来支撑经济增长,而投资需求的作用则是第二位的。

3.扩大消费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把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位的要素,就是要纠正我们过去主要注重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忽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的片面做法。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什么来拉动,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观念的问题。归根到底,只有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才能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引致需求,投资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离开消费需求的有效支撑,投资不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只有把投资建立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拉动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不仅明显偏高,而且,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1.投资率明显偏高

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投资率为22.1%,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的24.2%下降为2005年的21%。而同期,我国的年均投资率为38.9%,且呈不断上升之势,从1978年的38.2%上升到2005年为42.7%,相当于世界平均投资率的两倍。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更是高达47.7%。

2.消费率严重偏低

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消费率为77.6%,且呈上升之势,从1978年的75.6%上升为2005年的78.8%。与此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率总的变化趋势是下降的,从1978年62.1%下降到2009年的48%转变,下降近14个百分点,与世界平均消费率相比相去甚远。

3.经济增长陷于投资拉动的怪圈

由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偏弱,加之宏观政策的诱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和出口越来越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手段。2001-2009年,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2%。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国家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后,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投资拉动。2009年,我国投资贡献率达到了惊人的95.2%。投资成了事实上的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4.投资拉动型增长制约了发展方式转变

投资的过快增长以及日益深化的投资依赖,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生产能力低水平过剩,产业结构进一步扭曲,另一方面还导致投资效率持续下降,投资效果系数大打折扣,投资规模和强度不断膨胀,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陷于投资拉动的恶性循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难以转变。

三、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

要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城乡居民创造宽松的消费环境,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

1.确立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观念

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根本转变以生产为目的、消费为生产服务的观念,真正确立以消费为目的、生产为消费服务理念,彻底克服重积累、轻消费,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倾向。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和动力,构建投资和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体系,真正体现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发展的目的性论文怎么写。

2.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把好银行贷款关,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把好土地和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投资规模,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着力点,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同时,抓紧制定和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树立科学消费观,促进可持续消费,积极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努力实现投资与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协调拉动。

3.实施以富民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改变我国消费率过低、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客观需要。从居民收入的增长率看,除个别年份外,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都普遍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与国际水平的比较看,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明显偏低。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改变工资收入偏低的状况,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4.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我们应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劳动报酬成为大多数劳动者最可靠的生活保障来源;二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三是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转变,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四是扩大转移支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5.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利用社会保障机制调节消费需求。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二是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提高城乡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为农村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6.创造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体制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深化消费领域的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一是加快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法律法规,完善消费信贷政策,进一步扩大信贷消费的规模和领域;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资,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三是加大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总之,只有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片面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应该成为而且必须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参考文献:

1.陈文通.科学发展观新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马晓河.当前中国经济是投资偏热、消费偏冷[J].经济前沿.2004,(1).

篇9

1.前言...2

2.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2

3.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3

3.1跨时空营销...3

3.2互动式营销...3

3.3定制化营销...3

3.4低成本营销...4

4.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4

4.1产品策略...4

4.2价格策略...4

4.3促销策略...5

4.4渠道策略...5

4.5营销集成策略...6

5.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7

我国中小陶瓷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xx学院电子商务专业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

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给我国陶瓷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例论述了我国陶瓷企业发展之初实现网络营销应采取的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

网络营销,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1前言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市场的拥有程度。作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和极力占领市场的份额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良方。而在电子商务时代internet的发展使计算机市场营销成为可能,而市场营销的计算机化——网络营销导致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营销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中小陶瓷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手段,使它们能够有机会智胜那些过去不可一世的大企业。

中小陶瓷企业因为其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虽然有很好的技术、产品,但由于信息不通畅,无法使消费者知道并订购自己的产品,使得中小陶瓷企业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其它企业所不存在的诸多难题。而电子商务则为中小陶瓷企业带来先进的信息手段,从而为他们创造了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舞台,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机遇。一家小陶瓷企业在网上做的广告可以把企业的促销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潜在消费者。因此,我国中小陶瓷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要想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先进的物流配送方式,探索适用自身的营销策略,实行网络营销,并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来提高其竞争力。

2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

网络营销(cybermarketing,onlinemarketing)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实施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求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借助于internet,企业可以以较低费用完成以下工作:建立与个人计算机使用者相连的新的销售渠道;接触新的潜在顾客;为深层次广告提供新的渠道,将大量可变信息转化为符合需要的适用信息,收集大量消费者信息,从而使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建立更为有效的渠道,以自动解决问题、回答消费者问题;敏感地收集消费者反馈,并利用反馈改善产品、服务和销售。

一个陶瓷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由于各方面的实力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所以很难实现营销国际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中小陶瓷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营销国际化。以瑞士一家生产火车模型的小企业为例,该企业只有15名员工,其中有6人就专门负责外出参展等事宜,并且重点利用网络开展营销,使这家企业的模型火车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40%。瑞士中小企业努力实现网络营销的增值化,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加快产品测试过程,积极提供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各种免费咨询,满足消费者的求知欲,促进了产品的国际化。

在网络时代,发展网络营销是促进中小陶瓷企业市场全球化的一种最佳方式。通过网络,中小陶瓷企业可以快捷企业最新信息,可以在网页上制作广告宣传企业形象,借助网络收集客户意见,及时把握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作为制定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某些优惠活动,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建立客户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延伸服务,以增加销售机会。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积极抢占市场。

3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

3.1跨时空营销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中小陶瓷企业就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进行营销,可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同时,消费者只需根据自已的喜欢或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加以比较,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种轻松自在的选择,不必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2互动式营销

互联网络提供了中小陶瓷企业与消费者双向交流的通道,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目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产品信息的查询,制作调查表来搜集消费者的意见,还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真正作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反过来,也提高了企业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全程营销目标。

3.3定制化营销

所谓定制化是指中小陶瓷企业利用网络优势,一对一向消费者提供独特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单个消费者的特定消费要求,立足于处理好与每一个消费者的关系,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不断培养、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确保销售持续增长。网络营销可跟踪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及时推荐相关产品。

3.4低成本营销

首先,中小陶瓷企业采购原材料往往是一项程序烦琐的过程。通过电脑网络的商务活动,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将原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从而降低了陶瓷企业的采购成本。陶瓷企业对原材料需求量大,品种繁多,利用网络进行原材料采购及市场营销,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且节省中介费,从而节省大笔资金,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毫不费力地货比三家,得到最便宜的原材料,这比传统的采购方式方便得多!因此实行网络营销可使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其次,中小陶瓷企业运用网络手段,可以降低促销成本(如广告、调研等费用)。在网上促销的成本只相当于直接邮寄广告费的1/10,利用因特网广告的平均费用仅为传统媒体的3%。

总之,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营销。

4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

4.1产品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互联网络的运用对传统的产品策略必然会带来冲击,因为就像不同的产品适合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样,网络营销也有其适用的产品范围和策略。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在中小陶瓷企业的引导下对陶瓷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网络的良好服务功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进而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将陶瓷企业的知名度转化为满意度。

具体策略主要如下:

利用电子布告栏(bbs)或电子邮件(email)提供线上售后服务或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

让消费者在网络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需求并可亲自设计,企业据此为消费者提品与服务,比如对陶瓷工艺品的外观、色彩等均可运用该种方式。

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达到增加产品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企业形象,如对陶瓷机械维护与保养,陶瓷家电用品的性能、使用和注意事项。

提供网上自动服务系统,依据客户需求,自动适时地利用网络提供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例如,陶瓷机械产品的供应商可在网络上提醒客户有关定期保养的通知等。

4.2价格策略

价格对陶瓷企业、消费者乃至中间商来说都是最为敏感的问题,而网络上信息自由的特点使这三方面对产品的价格信息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网络上的价格有两个特点:

(1)价格弹性化。由于网络营销的互动性,消费者可以和陶瓷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另外,陶瓷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不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价格。

(2)价格趋低化。由于网络营销使陶瓷企业和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而不需要传统的中间人,使企业产品开发和促销成本降低,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促销,又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陶瓷市场是透明的,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

因此,要求中小陶瓷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中,中小陶瓷企业必须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定价。

网上价格策略主要表现在:

网上查询功能可以充分揭示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能理性判断欲购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举办网上会员制,鼓励消费者上网消费,以节省销售渠道的运行成本。

开发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协商价格。

开发自动调价系统,可以依时间、季节变动,工厂库存情况,市场供需情形,促销活动等自动调整产品价格。

4.3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是以陶瓷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消费者进行联系,而网络促销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的特征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使消费者可以参与陶瓷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促销中“推”的形式而是“拉”的形式,不是传统的“强势”营销而是“软”营销,它的主动方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他们会在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之下自己到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消费者信息。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受访情况的分析,更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营销,这样更易引起消费者的认同。

网上促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吸引消费者,为其提供具有价值诱因的商品信息。但网络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促销活动具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常见的网上促销有如下一些方面:

(1)建立虚拟公共关系室。在网络上参与公益部门所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及赞助,如希望工程,扶贫救助等;也可结合本陶瓷企业的优势,利用网络推动公共服务。

(2)利用网上对话的功能,举行网上消费者联谊活动或网上记者招待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跨时空地进行沟通,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促销。

(3)利用网络进行促销活动,包括新陶瓷产品信息提供,促销方式说明,提供折扣券或赠品等,提高消费者上网搜寻及购买产品的意愿。

(4)网上广告,与此同时,建立英文版的首页也是中小陶瓷企业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推广活动。

(5)积极参加网络资源索引,尽可能使客户容易查询到公司的推广资料,使其能快速获得所需的商品信息。与非竞争性厂商进行网上促销的策略联盟,利用相互的网上资料库,增加与潜在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4.4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也叫销售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所经过的途径。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的,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络购买相关产品。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陶瓷产品的分销应以方便消费者为主。下面列举网络条件下营销渠道可能展现的形态。

在首页设计上采取虚拟实境的手法,设立虚拟商店橱窗,使消费者如同进入实际的商店一般,同时商店的橱窗可顺应时间、季节、促销活动、经营策略等需要,轻易快速地改变设计。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组织网络商展。消费者一经上网,即可饱览各类相关商品,从而增加上网意愿与消费动机。如生产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的中小陶瓷企业就可与房地厂商联手举办网络商展活动。

消费者在决定采购后,可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网上订购。

可在网络上以首页方式设立虚拟经销商或虚拟公司,提供各类的商品目录及必要的售后服务。

此外,网络营销中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会员网络,会员网络是在中小陶瓷企业建立虚拟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团体,通过会员制,促进消费者相互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消费者与陶瓷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培养消费者对陶瓷企业的忠诚,并把消费者融入陶瓷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使会员网络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5营销集成策略

因特网是一种新的市场环境,这一环境不只是对中小陶瓷企业的某一环节和过程,还将对企业组织、运作及管理观念上产生重大影响。一些企业已经迅速融入这一环节,依靠网络与原料商、制造商、消费者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通过网络收集传递信息,从而根据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伙伴的生产能力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这种模式就是网上营销集成,应用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电脑行业cisco、dell等公司。

网上营销集成是对因特网的综合应用,是因特网对传统商业关系的整合,它使中小陶瓷企业真正确立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中小陶瓷企业的使命不仅是制造产品,还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合现有的外部资源,高效地输出一种满足这种需求的品牌产品,并提供服务保障。

5结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国陶瓷企业特别是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internet开展陶瓷产品的营销,拓展海内外客源渠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动。

致谢:

毕业论文终于完稿了,回想一个月来的前期准备、提笔写作和论文修改,我禁不住的热泪盈眶。论文的完稿意味着我毕生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将离开我可爱的母校,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面对今天已经成稿的毕业论文,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是她用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精神,帮助我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论文的写作。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同学和所有帮助过我以及给我精神动力的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衷心的感谢所有我应该感谢的人,谢谢。

参考文献:

1陈克胜,《由dell看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2002

2张从新,王学军《网络营销及其策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G46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85-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普遍扩大,贫困学生的人数也随之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高校中,贫困生约28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3%左右,特困生的比例在5%左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近几年党和政府都非常关心贫困生工作,相继出台了贫困生资助的相关政策。目前,我国高校中受资助的学生群体人数是较大的,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为组成部分的资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困生认定缺乏科学的认定方法和标准,认定机制还不健全,资助内容和管理模式还不完善,重物质扶贫轻精神扶贫等。

大学是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是引领社会人文思想前沿的阵地,也是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其中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特殊群体,对其实施必要而有效的救助,加强校园资助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而且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资助贫困生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资助只是一种手段和形式,而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怎样使这一庞大的受助群体得到真正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因此,我们应把“显性助学”与“隐性育人”相结合,隐性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易接受性,它可以避免由于直接的德育而可能带来的学生逆反心理。

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资助文化的建设,升华助学目标,开创校园资助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和突破点。

一、建设“感恩”校园文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对贫困生思想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还不够深入,或没有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成效。感恩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做到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推进感恩教育。据调查,许多高校的感恩教育只存在理论上,而缺少活动的支撑,使感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应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

感恩是一种宁静而谦逊的情绪,它能平静我们内心上下翻腾着的尚未满足的无休止的渴望。可见,外在的环境对内在的情绪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和校园网等宣传媒介的舆论作用。如利用校广播播放有关感恩的诗歌、歌曲、故事等;可在宿舍显眼处张贴感恩格言;利用特殊的节目,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在校园内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系列演讲,感恩征文比赛,给父母或帮助过他们的人写感恩信等。当贫困生能反思那些给予他们幸福和快乐的人时,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就会在成长中学会感恩,从而健康、快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充满正能量,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地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回报,在回报、奉献中体验帮与被帮的幸福,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就达到了。

二、以人为本,“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贫困生的认定,各学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贫困证明,即采用学生生源地开出的贫困证明作为学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依此给予相应的资助。而有些学生看到别人只要有贫困证明就可以受到资助,于是产生了“嫉妒心理”,加上有些生源地的民政部门碍于情面或嫌麻烦,对申请贫困证明的学生不核实情况就全部予以通过,因此他们干脆也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贫困生”。这导致真正的贫困生失去享受的机会或减少享受的金额,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针对“假贫困现象”又该如何控制?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我认为应该积极地营造校园诚信资助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树立“诚信为荣,以虚假为耻”的校园氛围,大力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如在思想教育课上或主题班会上,可以开展有关“诚信”的演讲和表演;通过各种有关诚信的图展,开辟关于诚信的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还可通过班委、学工部组织开展“牵手诚信,共创未来”的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诚信的思想意识。

2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俗语“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信过于义”等都说明了诚信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事业上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在大一新生一入学时就应该建立诚信个人档案,其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家庭基本情况、诚信承诺书、诚信记录等。尤其是诚信记录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从中也可反映该学生的诚信度。诚信记录包括学习、生活、经济等。学习上主要记录其作业有无抄袭,考试有无作弊,毕业论文有无抄袭等。生活上主要记录有无不正常消费行为、有无偷窃行为等。经济上主要记录该学生受资助的情况,家庭属于哪种贫困等。信用档案视实际情况可随就业推荐表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

三、加强励志文化建设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前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认为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但由于经济的原因使他们只选取那些学费低的学校和专业。大多数贫困生内心非常孤独,他们更加渴望关爱、支持和鼓励,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做好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做到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加强“励志”方面的教育。

各高校可以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完善的资助新体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确“资助是途径,育人是目的”的教育理念。开展每年一届的“十佳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并开展“优秀贫困生”事迹报告会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和平台,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等品格。

辅导员是学生离得最近的基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的情况: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励志经验交谈,播放励志电影、观看感动中国的人物等加强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力,增强抗挫能力;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树立人定胜天、世上无难事、人穷志不穷的观念和信念。

四、提倡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通过调查大学生消费问题时发现,部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中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他们中常见的消费心理有:求名心理、求好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等,消费片面追求名牌、高档,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也不符合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些消费心理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据某个大学生讲,在不久前过去的一个月里,花费已超过了06万元。这个大学生的消费显然是不合理的,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生活消费。这与我们提倡的勤俭节约,做理性的消费者,坚持正确消费原则的理论相背离。所以,这样的消费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因此勤俭节约将是一个永远被倡导的精神;三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能够勤俭节约,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高校政工干部可开设相关选修课,对学生勤俭节约方面的德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如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消费观引导时可开设“消费常识”“消费经济学”等消费观教育的讲座或课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方式和技能等,以免贫困生产生畸形消费观或消费观念超前。

提出了“八荣八耻”,号召全党全国都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一条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相一致的。做到健康文明消费,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五、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宿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第二场所,还是学生课堂的延续,是他们之间交流、流露真情和思想最真实、最彻底的地方;他们待在宿舍的时间要比待在课堂的时间长。从一定心理角度来说,家庭困难的学生更需要班级同学在宿舍里的关心和支持。在高校贫困学生工作中,学生宿舍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新的载体,可以说宿舍的活动远比课堂上的活动丰富得多。宿舍的活动、思想交流对贫困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创建良好的、积极上进的宿舍氛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和合作竞争意识,定期开展文明寝室建设和评比活动。

文化是高校的灵魂,以文化人、育人兴文是高校的光荣使命,高校文化建设尤其是资助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它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困难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