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院毕业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开始排练了,程老师想的很周到,干脆地把我们拉进状态中,很快由10个人组成的舞蹈团队呈现了,大家明确‘分工’,他将一个接着一个的四排的动作教给我们。哎,连续动作能很好地记住就很不错了,想到轻松掌握还需下点功夫。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嘛,我想大家都准备好了!到了第二天,继续排练,唉...有些动作不记得了,跳着跳着记不住下个动作,程老师耐心给大家指导,(*^__^*) 嘻嘻……就是这次,我幸运地选为领舞同学,我试着去学习分内的新动作,还好老师一教我就会了,模仿的像模像样,只是动作的连续性不好,得记记。当时心情即使欢喜又是愁的,要是带不好大家,便没有资格当主跳,胆大心细慢慢来。
这一期间我没有压力,该做的我能完成,自然而然地成了焦点,在医院的两次彩排让其他老师认识了我们,我们虽不是专业,但也要重视,可不能搞砸。
近年来,赣南医学院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经过多年的学生就业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摸索出“360度就业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全力塑造自身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公平就业、体面就业、安全就业”;形成了“全员关心就业,关心全程就业”、“分类指导,热情服务,搭建学生与招聘单位沟通渠道”、“专业队伍与教师良性互补共同推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360度就业工作模式的理论内涵
“360度就业工作模式”主要突出全校上下总动员,挖掘与整合各方资源,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尽最大可能性发挥各方力量。
――数量概念:360意指“全员关心就业,全员参与就业”、“全员充分就业,全员体面就业”。
――时间概念:360意指“全天候、全年就业与指导”。
――空间概念:360意指“全覆盖、全方位就业”。
“360度就业工作模式”的实质就是就业工作服务理念的高度概况:人人参与就业,时时都有就业服务人员与就业岗位信息,处处都有合作就业医疗单位。
人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在校生、毕业生、校友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一切人员。
时时――全天候均有专门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对就业政策的咨询与解答;同时随时通过飞信、qq群以及博客等通讯网站与更新单位招聘信息。
处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全国各级省、市、县或乡镇等相关单位建立长期人才合作关系,同时依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在就业单位的地域选择上,力图涵盖所有生源地所在县市各个企、事业单位。
二、360度就业工作模式的应用―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1.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各年级积极配合和协助
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学院就确定了就业联络员,专门负责毕业年级学生的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工作,把毕业年级学生实习、学生管理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根据就业政策研究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并积极抓好贯彻和落实。
2.整合多方资源,搜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领域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赣南医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将就业引导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把宝贵的校友资源和单位资源纳入到学生培养过程。
(1)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全国各省市几十家用人单位及校友进行走访与沟通,掌握足够的信息,以有利于学生异地生实习的安排和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2)积极主动,提供并创造优质就业环境与机会。
为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机会,学校利用校友与合作医疗单位等各种资源,主动邀请全国各地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来我校招聘人才,为广大毕业生的安心就业、体面就业提供了保障。
3.关注全程化职业辅导,引领学生做好自我探索和职业规划
首先,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避免期望值过高的现象。
其次,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吃苦、乐奉献、勇创业的新时代合格人才。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考研或进一步深造;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临床技能操作大赛、实践教学等多种手段加强他们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多拿一些奖证,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基本上能找准定位。
第三,针对家庭贫困以及拿不到学位证书等就业困难的个人与群体,首先注重日常就业心理的咨询,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就业自信心;其次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为他们组织专场招聘会,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面试成功率;再次,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向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优先推荐。
三、总结
实践表明,赣南医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360度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工作模式,已经在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在理论与实践中并不断完善360度就业工作模式,争取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龙惠萍.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J].2012(15).
[3]黄贞贞.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J].金田(励志),2012(07).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JXJG-10-16。
作者简介:
邓寿群(1975-),男,江西石城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学硕士,讲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加强阵地建设,搭建毕业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阵地建设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早在2006年,新乡医学院在河南高校率先建设了高标准的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在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助推就业工作的同时,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朱森林仍在不断思考一个更深远的问题:如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
经过广泛调研,学校提出了“立足学校,建立专业市场,加大基地建设,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就业市场建设思路,具体而言就是:在学校申报建立“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医学卫生类)分市场”,为新乡医学院及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的服务平台。
2006年11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医学卫生类)分市场”在新乡医学院挂牌成立。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了包括就业服务大厅、就业信息查询室、就业洽谈室、多功能招聘厅、信息厅等工作场所,总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办理就业手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初步统计,分市场成立以来,举办了13场医学卫生类大型就业双选会和620余场小型专场招聘会。尤其是大型双选会,办会质量不断提高,参会毕业生越来越多,影响地域越来越大,已辐射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新疆、黑龙江等地,累计接待用人单位3747家,提供就业岗位64026个,参会毕业生3万余人,有效地缓解了河南省医学卫生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为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作用,学校把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就业信息指导网站,加入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加盟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建立了远程招聘室,开展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距离,实现了网上人才初选甚至招聘的全部过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用人单位。
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医学卫生类分市场等就业阵地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的阵地搭建了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就了学生的未来,也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
做好就业分析,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编写就业工作白皮书,做好就业分析,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这是新乡医学院总结出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
为做好就业调查,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向全体在校生发放《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期望等;另一方面,学校对全省县市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发放《河南省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省内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及专业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为毕业生就业方向、目标、定位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同时,学校还有重点地联系经济发达省份及重点城市的20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走访、交流、推介,为毕业生挖掘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市场,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全省高校中,新乡医学院率先在大学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04年,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学生就业指导教育;2006年,学校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全体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念的普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起,新乡医学院在河南高校率先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总结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分析就业工作状况,研究就业工作形势,开展毕业生调研、跟踪服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翻阅《2012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后发现,白皮书共分4个部分、28项内容,全面翔实地记述了当年的就业工作。比如“毕业生就业概况”部分,又具体分解为“毕业生就业率情况”“毕业生生源及就业流向情况”“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分析”“毕业生读研情况统计分析”等方面。
据了解,近年,学校在制订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设置、评价教学水平时,都大量参考了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根据每年度的统计数据,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和反馈,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在深入开展就业分析,培养适销对路毕业生的同时,学校的就业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河南省医学卫生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厅级以上课题43项,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2项、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6项……
让学生在自主教育、自我服务中成长
在新乡医学院就业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接受学生咨询或接听用人单位的电话,而这些工作人员全部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公开招聘的学生就业工作助理。目前,这样的学生就业工作助理一共有24名。
李燕是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学生就业工作助理。谈起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她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为同学服务,也是在为我们自己服务。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还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用人单位,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等将来我们毕业找工作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据介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每年都会从全校学生中公开招聘一批学生就业工作助理。对于新招聘的学生助理,学校会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开展就业政策、就业工作流程、求职就业的准备与方法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还组织他们参加全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等活动。考核优秀的学生助理,会进入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协会任职,组织开展各种职业发展与就业活动,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将学校的就业工作理念、政策等在学生中进行宣传。
学校职业发展与规划协会会长、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0级学生胡世昂在接受采访时说,协会有近300名学生,至少每半个月就会开展一次活动,如举办就业与创业指导讲座、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优秀毕业生就业交流会等。“学校组织大型招聘会时,我们也全程参与,从前期筹备到招聘会当天的接待与服务,再到会后的总结研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这些实战经验和受用终生的宝贵经历,是书本中永远都无法学到的。”
“让学生担任就业工作助理,目的是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为自我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根据多年的经验,担任过就业工作助理的学生,在找工作时优势十分明显,一般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朱森林说。
“爱心”服务,让每一名毕业生都充分就业
张艳伟是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来自安阳林州农村一户贫困家庭。越临近毕业,她就越感到心里不安,不是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还拖欠学校4000元学费。正在她为学费发愁时,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蒋利国从工资里拿出4000元钱帮她缴了学费。
张艳伟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但由于该校录取分数较高,她的分数未能达到录取分数线。为此,蒋利国主动帮张艳伟联系调剂,最终,她被贵州民族大学录取。“作为张艳伟的就业导师,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蒋利国说。
2006年,护理学院率先在全校第一个配备了就业导师,目前全校每个院系都配备有专门的就业导师。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导师要实行“一对一”帮扶,解决他们心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通过校友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对于考研过线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就业导师也会积极联系全国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协调研究生录取调剂工作,力争让每一个考研过线学生都能顺利被录取。
2012年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医学检验专业由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学位授予由医学学位变为理学学位。面对这样的医学教育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医疗系统看到了既能满足临床需要又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而最后一批五年制医学检验学生则多了一分就业焦虑与迷茫。而作为改革之初的最后一届医学检验毕业生面临两届学生一同毕业的巨大就业压力。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批医学检验毕业生进行就业分析与指导并且也应更贴合实际,找到更适合他们就业的对策。
1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针对牡丹江医学院校2017届医学检验毕业生,在其大学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9份,有效率93.0%。(2)材料。牡丹江医学院校2014—2016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调查资料,根据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筛选并总结适合目前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3)统计分析。用统计图进行描述,表达统计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2017届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2017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选择中三甲及以上医院,二甲至三甲之间医院,考研分别占25.4%,24.4%,18.0%,居毕业生择业方向前三位。(2)2014—2016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调查结果,牡丹江医学院过去三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集中在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民营医院,考研成功升学的比例比计划考研的小,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的毕业生在当年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也较小,进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在逐年增加。
关键词:医学院校;校园招聘会;就业
0引言
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企业招聘人才最有效的渠道,如何开展、以什么形式开展校园招聘会一直以来就是毕业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校园招聘会相对其他的求职方式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是地利的方便,学生“主场”作战,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奔波之苦;其次是招聘的职位直接针对应届毕业生,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校园招聘会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首选。但是,校园招聘会在其热闹繁荣的背后,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高校校园招聘会每年都耗费了各高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对于学校的良苦用心和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的劳心费力,众多大学生却越来越不认可。医学院校的校园招聘会又因实习时间、用工性质等问题,存在着实际困难,如何破解医学院校校园招聘会的难题,提高其有效性和签约率,是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学院校校园招聘会情况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现状、用工需求,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及其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看法等问题,发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为广大毕业生就业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沧州医专利用每年的招聘会都开展招聘会情况调查,调查分为毕业生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以2017年调查为例,共有1507名毕业生参与招聘会情况问卷调查,占总毕业生的46.8%,103家参会单位参与问卷调查,占总参会单位数的81.1%。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型用人单位受到毕业生的青睐,小微企业招聘困难。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德州联合医院、保定市第七医院、沧州天成药业、保定陈民口腔门诊等单位是在招聘会上最受学生欢迎、也是签约率最高的用人单位。很多小微企业因招聘效果不理想早早收兵。②当地用人单位和京津地区用人单位参会较多,地域分布不够均衡。毕业生希望招聘会的规模再增加,特别希望家乡的用人单位参会。在会场布置方面,能够按照地区和专业进行展位布置,使求职者一目了然。③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护理、眼视光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药学、医疗美容等专业供不应求。学校在这些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招生就业方面应加强重视和政策倾斜。④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改变部分学生“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职业观念。⑤用人单位希望与学校建立定向培养的长期合作意向,希望学校为供需双方搭建更快捷有效的招聘平台。
2医学院校校园招聘会的困境
2.1参会单位
以私营单位为主公办单位没有招聘自,不来参会。医学院校对应的是公立单位有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是用人单位中的VIP,但是现在的公立单位都是通过统一招考的方式进行招聘,考、用分离,用人单位并没有完全自主的招聘权力,并且招聘时间和校招时间不同步,所以这些公办的医疗卫生单位极少来参加校园招聘会。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参会积极性非常高,求贤若渴,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更愿意等到7月份参加公立医院的招考。私人医院和企业良莠不齐,并且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辨别和取舍,导致学生对招聘会不认可。
2.2学生对招聘会不够重视
在招聘会之前,学校忙于安排展位,邀请用人单位,却最容易忽视学生才是双选会的主体。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忙碌是为了推销学生、招聘员工,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就有可能偏离了招聘会的目的和宗旨。如果招聘会的宣传工作未做到位,学生在参会之前不了解参会单位,学生对招聘会的期望值和信任感就会降低,参加招聘会也是流于形式。
2.3招聘会的举办时间比就业高峰期晚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是八个月到十个月,而医学生的课程与文、理、农、工类学科相比,是比较紧张的,学生从实习进院(点)到完成实习任务,最快也要到三月底,这个时间正是医学院校举办招聘会的时间,但是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高峰期一般是12月份到2月份,3月底的招聘会让学生和用人单位觉得时间稍晚,如果在招聘会上求职不成功会压力剧增,所以毕业生不会等到招聘会的时候才找工作,招聘会的举办时间不占优势。
2.4医学院校的招聘会
从形式上不能变化成多场次、小型化、专场化的形式和其他学科学生的实习不同,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甚至比理论学习还要重要,实习过程是非常严格的,每一个科室的实习任务都要都经过考核考试,才能出科,科室的轮转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招聘会变成了多场次、专场化,实习单位是不允许实习生总是脱岗请假的。
3医学院校校园招聘会的定位
招聘会既重要,也要多渠道拓展就业平台,招聘会的作用只能作为最后的防洪大坝,前期的疏导必不可少:①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等不靠,不只认准公立单位,也能下基层。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职业图景是多元化的,每一个职业都有成功的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让能力和兴趣成为持续取得成功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既要重视物质追求,更要强调精神上的追求,追求崇高理想与事业成功应成为指引职业发展的新航标。②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校期间就多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理念和实施创业的空间,例如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获得可行的理念和实践的经验。③拓展定向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定向实习关系,以实习带动就业,现在沧州医专每年定向实习1000人,占实习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会有75%的留用率,就业质量是比较高的。但是实习带就业基地集中在京津地区,而该校学生以河北省生源为主,很多学生选择生源地就业,定向实习基地应再进一步在省内地区拓展。④增强网络平台的作用,包括网络面试。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时间和空间都不应再是问题,在就业网上开发两个窗口,一个窗口是用人单位介绍,另一个窗口是学生自荐,并且增加实时网络面试的功能,就可以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增加很多机会。那么,在实习结束后的医学院校的招聘会,应该定位为一场大型民营医院、医药企业参会的双选会,要提高质量、放宽地域、准确定位,定位准确了,才能提高双选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4医学院校校园招聘会的改进
①提高招聘会的质量,不要数量,只要质量。哪怕只有十家单位来参会,也要把这十家单位的宣传工作做到位,后期再逐步增加规模。要邀请省内各地较有知名度的民企,例如沧州狮城百姓大药房、黄骅神农居医药集团、保定第七医院、邢台四院、保定高阳口腔等等,兼顾各专业、省内生源较多的地区,让这些医院和药企成为招聘会的主力,后续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变成实习+就业基地,达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的三赢。
②做好招聘会前的学生求职意向调查,全面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向,根据未就业学生的求职意向来邀请地域、专业符合的用人单位参会,对症下药,招聘会只服务好有求职需求的毕业生就可以了,因为就业推荐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有前期的就业观念引导、创业锻炼、实习选拔和学生自主网上找工作或亲戚介绍的过程,到招聘会的时候,学生要明白自己已经到了截流大坝这一层,学校在最后推动这一下,是希望学生可以找到工作的。这之后,学校虽然仍然负责学生的就业推荐,不会再这么集中,力度也不会这么大了。
③做好招聘会的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微信、QQ群将参会信息和参会单位反复宣传,用一切有声、无声的媒体做好招聘会的造势工作,例如在就业网站和就业宝微信端上开辟招聘会单位展播,将参会单位的宣讲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每一个有意向的学生,让他们有备而来,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提高应聘成果率。
④做好系、班的参与和分工。招聘会历来是学校就业部门的重点工作,在这个工作上,校系两级管理的分工不明显,其弊端也就显现出来,学校就业部门对应的工作对象是各系,各系对应各班,各班对应自己班的学生,任何工作都要经过这样的层级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招聘会在学校就业部门的一手操办下,就业办的老师们忙断了腿,却得不到学生的响应,系班的反应也非常不积极,追根揭底是系、班没有参与。一是将学生的调研任务分到各系,让他们了解自己系学生的就业情况,结合就业率的月报,与系部考核挂钩;二是要求每个系开拓自己的就业市场,邀请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用人单位来参会,刚开始可以每个系至少一家,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系部资源,把招聘会做大做强;三是招聘会后进行调查统计,对招聘会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和通报。通过前期调研、过程参与、后期总结,各系各班全过程参与到招聘会过程之中,一定会重视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将招聘会做出成绩,做出亮点,做成品牌。而招聘会作为每年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年大戏,一定会引领学校在就业推荐、就业市场开拓方面乘风破浪、继往开来、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培斌.论高校如何举办高效的校园专场招聘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1.规范管理制度
为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自2009年毕业论文工作伊始,首次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手册》。几年来,针对该手册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2011年初,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反复沟通与调研,协助教学部完成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在协助修订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与法学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规定更加合理,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加强了规定的可操作性。
2.修订写作格式
在规范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了调整。为此多方查找资料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协助教学部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并结合法学系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实施细则》。
二、规范流程管理
1.合理安排论文工作时间,召开动员会
根据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要求,从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提前制订好每一届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召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会议,布置本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与要求。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对学生端正学风教育,强调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论文撰写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自觉遵守学院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参加实习,并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2.选题的申报与审批,确保题目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选题的准备阶段,按指导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定论文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条件和实习案例及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自行拟定题目,并通过选题审批的程序,对初拟题目进行反复修改,做到一人一题,要求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能够与学生的专业更加贴切,切实做到论文选题的规范化管理向分类化指导的转变,提升论文内在质量。
3.指导过程监督
在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过程中,按照法学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检查,前期主要检查指导教师的到岗情况、开题情况、资料查阅的情况。中期针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控,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期检查毕业论文质量、组织评分及分组评阅。
4.毕业论文格式审查、评阅和答辩
在毕业生实习返校之后,收集各种管控表格,对每一名同学的论文初稿进行格式审查,在总结历届学生答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名同学指出答辩技巧和建议,为正式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答辩前,做好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明确答辩时间、答辩场地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召开答辩分工会,确保答辩顺利进行。
三、规范档案管理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做好纸质版资料保存工作。将学生论文、材料装入档案袋,存入档案室备查。按照要求对论文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填写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调查表,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所有档案汇集成册以备教学部检查和教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互查工作。
四、树立服务意识,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毕业论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系毕业论文工作的服务性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为此我建立了论文指导小组分组联系表,指定学生组长负责,定期与学生组长以及指导教师沟通,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总结与反思
在每届学生毕业答辩结束后,认真总结本届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发现问题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将建议和意见上报教学部以便于上级部门对我系工作整改的监督,为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晓飞,天津人,现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
2“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具体实施
以五年制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为典型例子,其课程设置的主要框架结构为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和眼视光学等三大类。
2.1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人文和社会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22.2%。人文和社会学课程主要包括社科、哲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外语等等,这些课程穿插在不同学年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用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实验、医用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解剖、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卫生学等,主要安排在第1至第3学年开设。在使用教材、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标等方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均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保持一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2.3%和37.7%。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差异。
2.2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毕业后经过规范培训,成为合格执业医师是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同样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骨架”。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等。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53.5%和46.5%,主要安排在第3、第4学年,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4、第5学年。在“核心课程”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如病例讨论、科室见习、模型练习和体验等,都与前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医学相融相济。理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一致,课程学时和临床见习、实习轮转时间略少于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
2.3特色课程:眼视光学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视光学教学体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眼视光学系列课程无论是教材、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要求和大纲设置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趋向成熟[3]。目前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是由系列课程组成的,主要包括眼科光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光学器械、验光学、眼镜学、视觉神经生理学、接触镜学、临床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和双眼视学等课程。除了眼科光学基础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课外,其他课程均从第3学年开始设置,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第5学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或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8.7%和31.3%。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或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或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相当比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和临床技能。
3“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优势
“基础-核心-特色”这三大课程模块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近年来,医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呼声在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培养医学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因此,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的渗透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特色就是具备临床医学的属性。由于眼球并非独立存在的器官,某些全身疾病会影响眼睛的生理,而眼睛的状况又可以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眼视光医学教育必须以临床医学作为大背景,而临床医学又是以众多基础医学课程为基础的。基础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约占1/3,对这些课程内容的掌握能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1/4以上,其总学时数和总学分甚至多于眼视光学课程。除了必修课程之外,眼视光学专业还通过选修课或各类讲座的形式来丰富和巩固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使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全面和合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眼视光学临床工作中做到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他们既适合于较高级、较专门化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单位,又适合各级基层单位,这符合我国国情和职业社会需要。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越来越多医学院校在高校综合化浪潮下,逐渐改变办学模式,从原来单科性向多科性发展,招收非医学专业学生。然而,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如市场认可度低、就业竞争力小等。[1]非医专业学生非医专业学生如何与综合性高校相同专业毕业生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医学院校综合化发展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我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两个非医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内容涉及业务素质、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交往能力、思想素养、管理能力等八个方面。在调查的基础上,我院认真总结分析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用人单位提的建议,不断改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新做法,构建全员联动抓就业、党团共管推就业、家校互动助就业、校企合作促就业的工作模式,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就业工作格局。
一、全员联动抓就业
1.发挥专业教师优势。
(1)大力拓展实习、实践基地。专业教师根据毕业生生源情况,大力拓展生源地相关的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学院除了拓展实习基地以外,还努力联系相关公司成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暑期到基地去实践锻炼。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温州怡联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成立了实践基地,近150名学生参加了暑期实践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温州恒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见习基地,专业教师在公司给学生开展实践操作课,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采取灵活实习制,将实习与就业相挂钩。学院在安排学生进点实习之前,仔细了解实习基地有关相关专业的招人计划,有招人计划的单位优先安排符合要求的学生前去实习,并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调整实习计划,从而在单位应聘中占一定的优势。另外,学院改变以往只在医院实习的做法,拓宽思路,将有招人计划的中大规模公司作为实习基地。这种实习为就业准备,就业与实习挂钩的灵活实习制,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种良好途径。
2.系室联动,三管齐下抓学风。
我院非医专业相当比例学生属于高考调剂生,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态度不够明确,自我督促学习能力较弱,对学习动机和目的意识淡薄,并且有部分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存在困惑和迷茫,学习动力不足,课程不及格率较高。为此,我院在全院层面开展了学风建设专项活动,成立了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力学笃行,智者先行”学风系列活动,包括动员大会、倡议书、宣传活动、金点子征集、学风督查、师生交流会、表彰等内容。对这种党政系室联动的方式,[2]师生积极响应,共同配合,学生学习氛围明显浓厚、宿舍环境明显改善、课堂纪律明显增强、考试风气明显好转、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率明显上升,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党团共管推就业
1.实行“党群齐心”123帮带助学活动。
123是指“一导”、“二联”、“三帮带”。“一导”即1位领导,学院党总支书记面向学生、教师开展“书记接待日”(每月第一周周一)活动;“二联”即教师联系学生、学生党员联系多困生;“三帮带”即1位教师帮带10―15个学生(大二、大三)、1位学生党员干部帮带1个寝室、1位学生党员帮带1位困难学生。学院已经选聘了10位导师、14位党员干部及56位党员参与帮带活动,学院共有近200名学生被帮带,书记接待日共接待了100多位师生,收效颇好,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第一,活动立足院情、机制灵活。分析非医专业学生特点及遇到的学业就业等困难,合理地与本科生导师制、勤工俭学工作、党员评优、教师职称晋升相结合,使帮带工作体现实效性。第二,活动多管齐下、点面结合。领导、教师、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既有“1+1”帮带模式,又有“1+X”集体帮带模式。[3]第三,活动组织严密,落到实处。学院分别制定导师帮带、学生党员干部帮带及学生党员帮带的职责和考核办法,并以月会制形式定期总结分析帮带效果,从而完善帮带计划。第四,活动率先设立书记接待日。书记接待日活动有效解决学生就业、学业、生活、人际、心理方面的疑问、困惑、困难等。
2.实施大学生就业实训计划。
我院团委实施大学生就业实训计划,举办了简历制作大赛、“生存挑战”创业精英赛、面试技巧讲座、“成长,成才”励志讲座、“一路走来”考研访谈会、成功学长面对面等系列活动。其中“成长,成才”励志讲座邀请学院党总支书记给大家作讲座,学生深受启发;“一路走来”考研访谈会邀请相关专业教授及博士给大家讲述他们的成功是如何一路走来,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勉励作用;成功学长访谈会,邀请往届已经毕业且在工作岗位表现突出的学长给大家讲述从如何成功就业的经验和心得。
3.建立就业信息员制。
学院建立就业信息网站,每班设立就业信息员,低年级就业信息员主要负责搜集考证考级方面的信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资料,高年级就业信息员主要负责搜集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及就业方面的信息,及时将相关的信息扩充到就业信息网站上,让毕业班学生每天都能从本院网站上看到最新的招聘招考信息。学院除从外界索取相关的就业招考信息之外,还主动进行推销毕业生,精心制作有关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寄送给相关用人单位,让他们能及时了解我院及我院毕业生的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方便,也为毕业生找工作提供帮助。
三、家校互动助就业
在大三结束时,学院给每位毕业生家长写一封信,介绍每位毕业生的在校情况,如成绩、获奖等,同时也向家长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希望家长能与学院共同努力,让学生顺利就业。除此之外,学院还与每位毕业生家长电话联系,并家访就业比较困难的毕业生,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除谈及毕业生找工作事情之外,还听取家长朋友对学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这种家校互动、相互沟通的方式,让家长朋友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也让他们对子女的就业更加关注和重视,很好地帮助毕业生就业。
四、校企合作促就业
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4]与企业进行合作促进学生就业。除输送毕业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践之外,还邀请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来我院进行讲座和招聘。如我院联合温州怡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邀请了汉王科技CG专家王琳老师到学校作“数字,艺术”有关信息方面的学术讲座,还邀请了汇智科技公司到我院开展专场招聘会。同时,还与浙江创业软件集团、浙江联众软件公司等合作,在学生自愿前提下,由公司经过考核筛选部分学生进该单位以“准工作人员”身份提前就业,[5]经试用合格既予以录用。
全员联动抓就业、党团共管推就业、家校互动助就业、校企合作促就业的就业工作模式实施之后,效果十分明显。我院2009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比上一届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事业单位占84%,比上一届提高27个百分点;报考研究生6人,上线4人,录取3人,录取率达50%,是录取率最高的一年。2009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初次就业率85.4%,比上一届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事业单位占40%,比上一届提高11个百分点。在以后就业工作中,我院将结合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的各种建议和需求,不断地完善就业工作模式,大力推助非医专业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3.
[2]林莉.论产学研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17-18.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01―03
苏涟,1927年9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195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从事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发表论著50余篇,获卫生部、云南省政府、云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4项。曾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国一西班牙两国联办“加泰罗尼亚一云南”中医学院第一副董事长、科教委员会主席、卫生部首届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副主编。现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苏涟,1927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其父苏镜川系云南省名中医,毕生致力于岐黄之术济世救人,德高望重。苏涟自幼即受庭训,少年之时已熟读《内经知要》、《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医学著作,并常随父临诊抄方,学习医药,感悟医德,耳闻目睹中医药之效而立志学医。上个世纪40年代末昆明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在著名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中,他和云南大学附中医学小组的同学们就承担起了医疗救护工作,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参加了革命工作,也开始了其最初的从医生涯。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昆明五华学院中文系,1949年考入云南大学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医院内科、传染病科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曾师从于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蒲辅周、鲁之俊、朱琏、聂焕然等学习中医、针灸,并结业于云南省首届针灸班、中医骨干班。在北京“卫生部传染病高级医师进修班”学习期间,其在蒲辅周教授指导下进行乙型脑炎的诊治研究工作,并学习有关温病的理论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受益良深,蒲老是他运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引路人。他通过临床实践深切地体会感受到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确切疗效,增强了他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的信心和决心。1957年他在昆明医学院开设《传染病学》课程及传染病科,为奠基人之一,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苏涟教授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潜心于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从事传染病、中医温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也更能体现中国医学的特色。
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美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能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借鉴。
一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招生录取
美国医学生招生条件与申请程序严格。美国医生委员会严格医学生申请条件。一是要求必须取得非医学类专业学士学位,具有良好的高中学习成绩,特别是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二是要求必须通过SAT和MCAT考试。SAT包括两部分,SAT1主要测试语言与数学能力;SAT2主要测试文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学等。MCAT(MedicalCollegeAdmission)主要测试生物学、物理学、阅读与解释信息能力、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MCAT增设医学知识以及行为心理学、行为社会科学、行为生物学,扩展了批判性思维部分。三是要求必须提供Applicationessays、推荐信(多数医学院既需要一份医学咨询委员会的信,也需要分别来自理工科教授和非理工科教授的一份联合推荐信)。另外,美国医学生的申请程序也很严格。第一步是必须向美国医学院协会下属的AMCAS(AmericanMedicalCollegeApplicationService)递交初步申请,提供GPA、MCAT、个人陈述、推荐信,列出与申请医学院有关的科研、社会实践、义工等活动。第二步是必须接收并回复医学院发放的申请资料。第三步是必须经过面试关。总之,招生录取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和保证了美国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考核评价
贯穿医学生培养全程的考核评价是对医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与方式。考核评价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尤其是自学能力。通常由学校专门委员会组织,含课程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等。考核采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理论采用笔试,技能采用临床模拟病人或标准化病人考试,均为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采用。USMLE是美国医学生能否毕业并具有行医资格的必备条件。USMLE分为三级,step1主要以计算机的形式考核学生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安排在医学院二年级。Step2主要考核临床知识与技能、临床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一般安排在医学生毕业和申请住院医师前。考核方式采用模拟病人(SimulatePatients,SP)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OSCE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共设置12个clinicalencounters,每考站30分钟左右,15分钟接触1位SP(主要是问诊、查体、解释病情以及与病人商量下一步)、10分钟写病历、5分钟休息,然后进入下一考站。Step3主要考核住院实习生用科研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等能力,重点是门诊病人管理能力,一般安排在实习1年后。许多美国医学院要求医学生通过Step1才能进入后期临床训练。美国实施职业医师资格审查制度,全科执业医师资格审查每两年一次,专科医生每十年一次。
(三)教学评价
美国要求学校正规而定期地开展教学评价,以利用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和课程评价是美国教学评价的重点。学生评教是美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常用方法。1978年Lancaster等人发现被调查医学院校中65所采用学生评价,且许多院校已开展多年。1986年Lancaster等人再次发现被调查医学院校中110所采用学生评价,72所至少已持续10年,96所至少持续5年。学生评价作为教师任用和晋级的依据的重要性高于作为教师发展的依据。1987年Fallon等人调查表明学生评价是对教学质量最有益的反馈[1]。学生评教已经成为美国医学院校的一种制度化机制。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设置合理性、课程内容科学性以及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够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20世纪30年代泰勒8年实验研究后,美国课程评价在评价理论和技术等方面迅速发展。1964年美国修正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规定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评价要求。1987年美国对101所医学院医学生实习课程评估涉及划分等级等情况调查发现,实习课程评估主要涉及指标(根据重要性排序)为主治医师评估、住院医师评估、全国医学考试Ⅱ成绩、教师命题的笔试成绩、教师主持的口试成绩、项目负责人病人、客观临床考试成绩等13项指标[2]。课程评价是美国医学院校课程改革有效性的重要检测手段。美国医学院校要求不仅制定课程改革计划及实施方案,而且要求制定详细的课程评价计划和方案。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为例,其课程评价主要涉及9个方面,学校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中严格按照课程评价计划推进,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和学生对革新课程的意见并对革新课程效果评价,课程评价伴随革新课程全程,直至学生毕业[3]。
(四)医学教育认证
认证是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主要审核机制和形式,涵盖本科医学教育认证、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和继续医学教育认证。1847年美国医学会(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AMA)成为美国首个专业认证机构,通过认证督促学校改进课程并强化招生标准和毕业要求[4]。1877年美国医学院联合会(AAMC)成立,达成关于医学院校教育最低标准的协议。1899年医通过学教育最低标准,这是美国最早的专业认证雏形。1904年美国医学会下设医学教育与医院认证委员会(CMEH),首次提出设立医学院标准并公布医学院校排名名单,开发与实施医学院校等级评价系统。1906年美国医学会成立医学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全美进行医学教育评估。1907年医学院校第二套排序系统提出,规定未经过专业认证的院校毕业生不得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考试。19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提出一系列医学院整改措施,促使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步入标准化和制度化进程[5]。1912年美国成立州医学委员会联合会(TheFederationofStateMedicalBoards),接受AMA的ABC三级分类标准,对C级学校实行淘汰。1942年LCME成为美国本科医学教育质量认证机构,其基本任务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是否能够达到授予MD学位的最低限度办学标准和教学质量;讨论、研究与制定评估学校指标[6]。1962年LCME启动医学教育评价,对美国医学院校进行合格鉴定等认可性评价,其认证标准根据医学教育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适时变化。
二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
(一)精英性
美国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淘汰性。首先,入学时的招生条件和申请程序开启首轮淘汰。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考核评价,尤其是USMLE具有极强的淘汰性。每一步考核结束,都有一批学生被淘汰,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个培养环节,直至成为合法合格的执业医师。同时,职业医师还要接受10年一次的医师资格审查。总之,严格的淘汰式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了美国医学教育的精英性。
(二)独立性
美国认证体系包括全国性与区域性的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机构,认证体系具有极强的独立性。首先,重视民间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认证。美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基本上是独立的、民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其认证评估活动具有合法性,能自觉维护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建立对认证评估机构进行评价的机制。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是认证机构的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认证机构的资格标准,评估并认可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协调各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帮助认证机构持续改进认证质量。
(三)效应性
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实施全程、全员与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其教学质量评价不仅重视终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尤其重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及效应。政府部门重视以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评估结果作为政策依据。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法案》将高等学校的教育认证与其教育基金挂钩,以通过财政杠杆来促使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一)发展与完善医学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相比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各个医学院校考核评价体系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尤其标准化病人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方面比较欠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评估亟待加强。其次,外部质量保障方面,虽然我国曾实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与学位授予质量评估、本科医学院校合格评估、七年制办学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工作,而且也已经启动医学专业教育认证制度,但是这些评估和认证仅限于部分医学院校,且持续时间不长。另外,医学专业认证尚处于首轮探索与实践中,评估与认证的研究总结、反思等亟待加强。
(二)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与认证
我国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机构独立性不强。首先,已有评估机构设立、评估指标制定、队伍组建基本由政府来决定,缺乏民间第三方组织参与。其次,现有认证机构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虽然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委托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施,但是基本上依据政府主管部门要求行使认证职能,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再认证机构与运行机制。因此,亟需制定配套的政策鼓励第三方民间组织或者行业协会参与评价与认证,进一步发挥第三方机构对专业或行业人才培养的监督与指导功能。
(三)积极探索以评估认证结果为依据的高等教育投入与发展机制
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时间长且比较完善,对美国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认证机构与组织基本上由第三方参与,其认证结果发挥了积极效应。以AMA和州医学联合会为例,其认证结果及决定几乎具有法律效力,政府部门主动以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所制定的学术标准为基础制定医学院校资格认可政策[7]。而且,政府对于高校投入也以此为依据。虽然我国评估认证结果是高校拨款与发展的参考依据,但实际效力并不是强。所以,以评估认证结果为杠杆引导医学院校及其医学教育发展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总之,建立内外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积极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评估认证经验,参与全球医学教育评估与认证工作,借鉴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的全球标准,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是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及质量保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乔敏.美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状况及有关问题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1993(3):103-107.
[2]王素瑛.美国高等医学教育评估特点管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2,4:43-46.
[3]贺加,陈俊国,郭立.美国医学院校课程评价现状及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56-58.
[4]陈华仔,黄双柳.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百年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6(7):61-65.
[5]陈敏.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综述[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