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卖报歌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卖报歌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卖报歌教案

篇1

二、利用游戏环节巩固歌曲,培养表演能力

如:在讲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中《谁唱歌》中,我在学唱完歌曲之后,采用了游戏形式进行巩固歌曲,我找出一名同学,然后蒙上眼睛,再找四名同学来唱歌,充当“小鸟”、“喜鹊”,“公鸡”、“鸭子”,然后一边唱歌,一边来触摸蒙上眼睛的同学,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当蒙上眼睛的同学,睁开眼睛之后,一边唱歌一边找到是谁触摸的他,并且作出相应的小鸟、喜鹊、公鸡、鸭子的形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但较好的演唱了歌曲,同时把小动物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可爱、非常优美。又如:我在讲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谁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在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之后,我让学来表演,小鸡、小狗、小牛、小驴、小猪……等的叫声同时表演它们的等动作,之后再巩固歌曲的时候,我让学生采用歌曲接龙游戏,找学生扮演,小鸡、小狗、小猪、小驴……等等,当唱到自己的部分的时候,扮演者不但要模仿自己所扮演动物的叫声,还要唱出来自己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边唱边表演,学生动了起来,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掌握了歌曲,通过游戏不但巩固了歌曲,同时是学会在表演中体会到歌曲的快,使学生愿意表演,喜欢表演。

篇2

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科学、合适的音乐情景,能引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起到推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歌曲中的意境,使他们的感受进入情景之中。

如在教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这首歌的意境,我特意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请学生们都闭上眼睛,先让他们欣赏这首歌的伴奏音乐,制造一种非常宁静安详的气氛。听完之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我感觉像是坐在一只小船上,在湖中轻轻摇晃。”“我认为是在夜晚,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呢!”“我觉得好像有一个小女孩手中拿着蒲公英,对着它轻轻一吹,蒲公英立即随风飘扬,好美啊!”……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想象的翅膀已在他们中间展开。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有着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或创作花絮。教师在教唱歌曲前可以把歌曲的创作背景简单地介绍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造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卖报歌》时,教师可以讲述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报童的艰难生活后,而写下这首歌的一段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为接下来学唱歌时展开想象做好先导与准备。

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教学中,能辅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指明想象的方向,使他们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二、课堂教学要整合各种教学手段

一般地说,学生习惯于欣赏用文字语言刻画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于用音乐语言和音响形式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却很陌生,所以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不可缺少。教师可以从学生已获取的知识信息入手,引导他们打开想象之门,来感受音乐语言,体验音乐的情感。

1.利用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想象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赛马》是一支热烈奔放的二胡独奏欣赏曲,为了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兴趣,体会乐曲美的旋律,并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图画,我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意境,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音乐形象。热烈奔放的乐曲、带有内蒙地方色彩的音乐、急促快速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你追我赶的节日赛马场的情境中,让乐曲的音乐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动起来。

2.从影视作品、绘画、摄影等其他艺术形象入手,来获取想象的内容

艺术是相通的,从认识角度来说,影视、绘画、摄影等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但在表现主题上也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中,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音乐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3.从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入手展开想象和联想

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和文学一样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外,还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所以借助文学、历史知识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又可以丰富学科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程类型要以欣赏课为突破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原因,对教材中的某些音乐作品,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情景。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声乐教学; 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28-01

1 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这已明确指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认为,任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更集中更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情感与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成份。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的。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如此。

2 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高级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音乐的特有教育功能,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和情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完美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教学内容,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这 三方面同时来培养和促进。

根据我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经验,以下一些手段进行“情感培养”效果较好。

2.1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如同其它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表现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既使学生已掌握了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曾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衬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告诉他们,这首歌是聂耳和安娥在1934年为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创作的。作者在这首歌中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为苦难命运呼喊不平。在这首歌曲中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的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2 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从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带领下,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进行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诱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2.3 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