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关于普通话的诗歌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5 19:1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于普通话的诗歌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121-02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既定国策。高职学生作为一线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掌握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推广普通话工作在高职院校已大力开展起来,然而从历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不太理想。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影响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个体因素,并探析提高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一、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分析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功申报成立了语言文字委员会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并于2010年完成了“机辅测试”系统平台的硬件建设,从2010年起每年6月份组织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至今已经成功组织了1349名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机辅测试”,测试相关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高等级水平(一级甲等、一级乙等)的学生几乎没有,中等偏上等级(二级甲等)的学生也较少,不超过10%;低等级水平三级乙等的比例较少,但不入级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中等级水平(三级甲等、二级乙等)的学生最多,尤其是三级甲等级水平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各等级平均分都不高。整体看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还不够理想。

二、影响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个体因素

影响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因素很多,包括学校对普通话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模式以及学生个人因素等。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性格、心理、情感、学习策略等个人因素对他们的普通话测试成绩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一)学习动机及态度因素。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动机,表现为对普通话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由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以选修的形式组织报名和培训的,不计学分,也不像师范院校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与能否获取学位挂钩,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普通话是迫于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才报名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主要是以获取普通话等级证书为目的。很多学生虽然报名参加了普通话培训课的学习,但对待上课和培训比较松散随意,经常缺课,没有长期的学习计划,大多以考前突击为主。还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话天天都在说,没什么可训练的。这种思想严重影响到了他们普通话的学习进程。

(二)语言基础及语音习惯因素。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95%的学生籍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各个县市,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语音面貌较差,在接受普通话学习、培训、使用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要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差。广西有13种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包括官话、粤方言、客家话、平话、湘方言、闽方言等,其中桂柳话、壮话及粤语涵盖的人数最多,这些方言在语法、词汇方面与普通话相差较大,且语调过于平缓,没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例如,壮话方言的学生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夹壮”现象,送气音一律说成不送气音,塞擦音说成擦音;桂柳方言的学生突出表现在前后鼻音混淆,后鼻音靠前;而粤语方言的学生则在平翘舌及语调的学习上困难重重。长期以来,困扰三类方言区考生的难点音,成为他们普通话学习中的最大问题。

(三)性格及心理因素。有关资料显示,个性的不同会对普通话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测试发现,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耐心细致的学生普通话成绩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性格开朗的外向型学生在普通话课堂上,回答问题和开口说话的欲望比较强烈,得到教师的指点也就比较多;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常常缺乏当众开口说普通话的勇气,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慢。测试中还发现,有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不错,但由于测试时心理高度紧张,致使字词读音卡壳、朗读中回读,说话内容语无伦次,语感僵硬,甚至会出现沉默,无话可说,说话时间不足,导致测试成绩不理想。这说明学生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还要有良好的性格及心理素质,才能顺利通过测试并取得好成绩。

(四)应试的准备及策略因素。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测试站自2010年起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测试(以下简称机测),在机测运作过程中,考生对机测程序的熟悉程度以及应试技巧的掌握不仅是测试顺利完成的保障,也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一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本可以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但测试结果往往只有三级甚至不入级。总结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考生不清楚测试流程,不知道怎样操作电脑,耽误时间;二是对朗读和说话题把握不准。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失分最多的是朗读和说话题。大多数学生没有从头至尾把40套作品通读一遍,存在不认识的生僻字,导致出现多处回读和卡壳。说话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外部语言的过程中普通话的规范和流畅程度。该题满分是40分,是占分值比例最高的部分,它对测试等级的影响极大。一些学生没有预先对30个说话题在素材内容上作相关准备,导致在说话环节出现延时开口,空缺时间较长,无效话语多、离题或3分钟内同时说两个话题等现象,还有的考生在测试时用背诵文本代替说话,甚至夹带纸条或照读手机上的文字等违背说话的要求,最终被测试员以零分处理。

三、对策

针对上文涉及的影响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个性因素,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策略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一)端正学习动机,持之以恒。高职学生学习普通话不应仅为了获取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还应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端正学习动机,变“实用动机”为“审美动机”。普通话就像一个人的容貌、服饰、才华,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和写一笔龙飞凤舞的字一样让人敬仰。普通话学习不是临时的,而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重在日常的坚持练习,不能存侥幸心理。尤其是深受方言乡音影响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语音弊病,而突然要把这些弊病完全纠正过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纠正语音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要勤于练习,不断积累和巩固,语音的弊病就会慢慢地纠正过来。

(二)调整学习策略,创造语言环境。普通话的学习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听说能力,一方面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老老实实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应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做到“耳到”、“口到”、“心到”。“耳到”是要多听标准的普通话,记住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一些学生在朗读作品的练习过程中只是拿着课本照着文字念,不听作品的示范朗读,殊不知自己虽然读得滚瓜烂熟,但读的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读音。“口到”是要多说普通话,不仅在课堂上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普通话的应用,做到课上课下一个样。“心到”是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多留意标准普通话的发音方式。我们身边存在很多普通话说得特别好的人,他们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只要经常关注电视广播新闻,留心他们的发音以及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并跟随朗读,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出标准普通话的语感。

(三)克服心理障碍,适时自我调控。胆怯心理是口语表达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关键。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更不是对文化水平、道德水平和口才的检测,它是单纯检测和评定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标准程度。高职学生应放下心理包袱,战胜畏惧心理,大胆地开口训练。如果在练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一味地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继续学习的负担。

(四)讲究临场准备技巧,轻松应考。要想确保普通话机测时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考生需要提前熟悉机测考场以及机测的各个环节,设想在电脑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根据测试安排,每个考生在进入测试室前都要到候考室进行候考,在候考室里,考生会拿到准备测试的纸质试题,并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这对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要利用这个时间把握好朗读和说话两道题目,做到胸有成竹。首先,要把朗读作品从头至尾默读一遍,在默读时对作品中的难点音或比较拗口的字词注音,同时把握作品的整体基调,处理好停连、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其次,对给出的两个说话题要加以选择,选一个认为好说的话题,心中拟定说话的提纲,并围绕提纲组织说话内容,想好怎么开头,如何结尾。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在机测过程中因选题而浪费时间或因手忙脚乱而导致的头脑空白、说无效话语的现象,同时在测试时要注意口语化,切不可背诵或朗读准备好的稿子。

【参考文献】

[1]张英沛.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2(6)

[2]李永玲.高职PSC辅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安燕,张珺丽.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初探[J].学理论,2010(31)

[4]顾晶.浅谈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篇2

xx县以开展第xx届全国推普周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紧扣本届推普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主题,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推普周在社会公众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宣传效果。现将我县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推普氛围浓厚

xx县教育局加强推普周工作领导,及早部署,过程跟踪。

一是精心组织。要求各学校进一步营造氛围,健全推普制度,发挥学校在推普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工作,为此次推普周活动提供强大支持。学校制定第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建立由学校各级各部门组成的推普工作网络,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不出现推普工作的盲点,真正使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是大力宣传。各学校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工具按照《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xx二中在校园广播站开辟推普节目专栏,发挥广播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学校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工作的宣传环境;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张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等标志牌。在学校设立永久的“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把普通话带回家”宣传牌。

三是广泛动员。在教师会上传达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计划,学校领导率先示范坚持使用普通话,文字材料严格遵守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要求,以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师生;利用国旗下讲话,围绕“推普周”主题,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向学生倡议“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对开展“推普周”活动做介绍,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要和评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二、形式多样,内容多样,推普活动深入

县教育局将推广普通话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城区、镇区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带动全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校开展活动采用必选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一是开展统一活动。各学校都开展“七个一”活动:一节主题班会、一次黑板报评比活动、一次手抄报比赛、一次读书演讲活动、一次经典诵读活动、一场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一次“啄木鸟”行动。

通过“七个一”活动,激发学生作为参与者的热情,让学生了解“推广普通话”和“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正确树立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并在活动中增进对书法、规范字、国学经典等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增强爱国意识和树立高尚学风的目的,也为学生搭设施展才艺的平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二是开展特色活动。学校在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中,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推普活动。

xx一中分年段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讲故事比赛(初一)、“推广普通话”主题班会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初二)、“推广普通话”诵读比赛(初三)、规范字比赛(高一)、征文和手抄报比赛(高二)、纠错音、找错字、改病句比赛(高三)等推普活动;xx二中号召学生每天临摹一张字帖,并举办学生硬笔书法比赛;坂里中学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xx中心幼儿园让幼儿回家口述当日所学内容,请家长纠正指导;xx中心小学坚持开展“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特色校建设活动,每位教师每周在“粉笔字规范化书写阵地”书写古诗一首,既提高教师书写水平,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校园推广,社会推广,推普成效明显

一是校内推广。xx二中xx校长在推普周亲自做一期“国旗下讲话”,朗诵自写的诗歌《教师节献辞》,并以自身为例告诉学生,读书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智慧能帮我们打开心窗,没有讲关于读书的大道理,却更易于师生接受,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县各学校以“七个一”活动和各自特色活动,掀起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使之在学校得到有效推广。

二是社会推动。为使普通话、规范汉字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家长中推广普通话,通过家长推动社会推普工作的进程。各校以“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为家长口号,唱响“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主旋律,在教师、学生、家长中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不断提高推普宣传效果;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优秀童谣传唱,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传唱经典,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锻炼朗读能力。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学校辐射家庭,家校互动,引导家长热心参与到普通话推广活动中来,扩大影响,优化效果。

三是纠错改错。在推普周,“啄木鸟”行动在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不但在校园内开展行动,还走出校门,对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宣传栏、黑板报、走廊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掌握社会用字规范知识,提高对不规范用字的识别能力,对各种广告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枋洋中心小学开展校园“啄木鸟纠错”活动,成立不规范用字纠察队,对校内的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202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在刚刚过去的第x个全国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以此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现对推广普通话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

二、成立领导班子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推普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严密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副组长负责将普通话列入考评、督促工作进程。

三、开展“推普”活动

1、做好“推普”宣传

X月X日早晨的国旗下讲话上,我校进行了“推广普通话,争当小标兵”的倡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在校会上强调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带动学生说普通话,要求学生在校任何地方都说普通话,从而带动全社区都参与说普通话。

2、研究“推普”主题

根据教育局要求,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为“XXXXX”。本着这一活动主题,我校安排了各个班级在班队课上开展主题队会,围绕推广普通话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推广活动、实践活动,注重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扩大覆盖面相结合,推广普通话与推行规范字相结合。

3、落实“推普”计划

(1)为了抓好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五星广播站、小星星电视台作为推广普通话规范字窗口的宣传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我校举办了“小鬼当家——争做主持人”活动,凡在播音、主持方面有特长或感兴趣的同学均可在校广播站中主播节目,到小星星电视台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活动后由全校学生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小主持人。

(2)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学校组织“百灵鸟小队”,在推普周期间加大对全校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检查力度,每天课间检查师生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评选语言文字规范班。

(3)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班组织“啄木鸟小队”,带领学生走上社区、街道、商店寻找错字、别字,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加以改正。

(4)开展推普主题队会。X月X日的班队课上,每班都进行了推广普通话的主题队会。低年级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说绕口令比赛;高年级进行了普通话讲故事、演讲比赛。各班的主题队会,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在同学们的心里加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篇3

2理论依据

2.1关于智力因素的研究

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这些研究,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注意是智力的重要组成成分。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且容易引起疲劳。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不容易疲劳,但是容易引起分心。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更短,无意注意占儿童“注意”时间的绝大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注意,要使这两种注意交替发生作用,尤其要研究合理地运用无意注意,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利于今后的就业。

2.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也称为多元智力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了多种智力,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很大的启示。加德纳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中也要做到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3解决方法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语文课堂中,运用儿童视野,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就业的主要对象即幼儿园儿童的特点,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在调查学生和幼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拟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3.1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的“情境化”是指适当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另外,3~6岁的儿童喜欢模仿。平时,让学生多进行情境模拟,可以增强学生的模仿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时教儿童模仿做准备。情境的类型是多样的,有实物情境、图像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播放视频,展示情境法和模拟角色,体会情境法。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情境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和点评,让学生体会作者及其家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欣喜之情。诗歌本身就是能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歌唱的形式表演诗歌,通过歌唱来体会诗中的情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歌唱水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就业也大有裨益,因为儿童也是很喜欢唱歌和表演的。

3.2教学的“形象化”

幼儿园的儿童喜欢形象思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诗歌进行合理的想象,将诗中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平时教学时适当地将教学和绘画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文本和绘画的转化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3.3教学的“游戏化”

教学的“游戏化”是指适当地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让学生领悟知识。学前儿童喜欢做游戏。游戏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和语言游戏等。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地运用游戏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相信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时,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进行语言游戏等。语言游戏又分为听音、发音游戏、词汇游戏、句子游戏、描述性游戏和文字游戏等。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开展词汇游戏、描述性游戏,相信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

3.4模拟教学学习

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幼教事业,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模拟教学。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模拟教学中掌握教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首先,教师要进行示范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教学方法。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备课和上课。在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尝试;课后,要让学生对课堂进行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教学,再反思,在教学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3.5结合普通话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本身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专业的目标。可是,对中职幼教的学生来说,其总体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是偏弱的。学生对朗读和背诵的兴趣也不大。3~6岁是儿童学习普通话的黄金时期。幼儿园老师担负着教导学生标准的普通话的使命。要教学生标准的普通话,老师自身的普通话必须达标。对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通话等级测试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他们必须在考试中考出二级乙等以上的成绩,否则对他们的毕业和前途都会有影响。可是,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学普通话,功夫在课外。光靠每周三节普通话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普通话本身就是语文课交流的工具。作为关心学生未来的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及背诵时,普通话必须标准,要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到位,尤其要注意上声的发音,要将我们平时的朗读、发言和背诵当成普通话考试时的“说话”来训练。笔者发现这样做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当然,这对他们练习普通话也大有好处。经过努力,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普通话考试中取得了我校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取比较教学的方法。可以对所任教的同一专业、同一进度、程度相似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对一个班级(实验班)采用儿童视野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另一个班级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幼教专业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4

关于“方言”的概念,语言学上的方言包括两类:一是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集团,同一言语社团的人 们之间相互联系密切、交际频繁,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平时我们说的“……腔”如“官腔”、“学生腔”等就是一种社会方言。二是地域方言,这也 是通常意义上的“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即汉语中俗称的“话”,如“上海话”、“山东话”等等。我们所说的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也就是 指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地域方言”,文中的“方言”均指“地域方言”。

二、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看影视方言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思维的每一个成果,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用语言的形式肯定下来的。研究语言不能不顾文化,研究文化也不能无视语言。 方言和语言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通行区域上的区别。“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 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所以地域文化是方言无法背离的文化纽带,而以方言形式表达出来的影视剧也反映出这一处的地域文 化。

方言传播实际上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认同。哪一种方言(基础方言)成为“雅言”、“通语”、“四方之通语”及后来的“官话”,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方面决定的,自然说这种话的人就具有语言的优越感,而现今影视剧作中采用方言,即是认同这个方言、认同这个地域的文化,从而让持这一方言的民 众也具备优越感,所以受到本方言区人们的喜爱。韩鸿先生也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方言电视文本正成为方言区居民实现自我认同、从事意义和的再生产 的文化资本,同时折射出地域亚文化不满自身现状、谋求重新建构自我身份、提升自我文化地位的诉求,以及地域文化在日益边缘化过程中的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策 略。

那么非本方言区的观众为什么也喜欢呢?因为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听得懂普通话、会说普通话的人在理解以北方方言形式写成的影视剧本上基本 不存在问题。而影视剧里的方言现象大多是北方方言,少数吴语影视剧,如《老娘舅》只能生存于说吴语的地域。从符号学来说,只要受众与媒介之间有共同的符码 规则,那么采用方言抑或普通话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意义能够为受众理解,语言只是形式而已。另外影视语言的要求也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 求和规则。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试问又有什么语言能比各地的方言更口语化、通俗化呢?

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影视作品的方言现象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态度是指个人对语言或方言的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影响语言态度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语言感情倾向有时候 可能导致提高对家乡话的价值评价。所以方言就像一条社会纽带,而这种纽带是普通话无法建立的。韩鸿先生提出,在市场化背景下的收视率逻辑中,电视作为一个 文化生产场,势必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这时方言这种“独特的言语形式”可望成为连接观众的纽带,尤其在以展现地方风土人情为主 要内容的文本生产中,电视视听合一的要求使方言运用成为真实性所安排的一种选择。

非方言区的观众,对于普通话文本的影视剧作,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方言文本通过视听符号的变化让观众产生新鲜、刺激、惊奇的另类。根据“陌生 化”理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语言的陌生化是其中一种,通过语言的扭曲和变形,也可以增加审美。所以方言文本对其他方言区的观众产生陌生化 效果,这也是方言文本产生全国影响的重要原因。

篇5

就我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监管而言,我觉得目前在监管方面可以改进准入机制。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之所以必须要有现有的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我猜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监管地区性中小银行方面经验不足,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后,可以兼负起监管的事。我想这对于银监会来讲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来讲是不合理的。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就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股东,如果地区性中小银行赚钱了,商业银行只获利20%,但如果亏钱了,就要全部负责。如果从拓展地区性客户来讲,商业银行宁可自己设立支行,也不愿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我觉得,地区性中小银行要发展得快一些,应该有合理的民间资本介入。

先进的不一定适合 传统的不一定淘汰

《中关村》:发达国家有很多金融改革的经验,您认为我们在金融改革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经验?

林毅夫:我们在推行金融改革的时候切记一点,不要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先进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规模、风险特性、产业特性、技术特性等都跟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不管是哪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实体经济的特性是什么,然后再讲现有制度的安排,或者新的创新能不能跟需求特性配合,不见得越先进的模式就越好。我最近提倡的新结构经济学,里面也谈到了一些金融安排,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它的产业和资金规模都是不一样的,技术的成熟度跟产品的成熟特性是不一样的,所以金融安排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地区性中小银行过去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是应该淘汰的,但实际上,现阶段它确实又是最合适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安排。

(本文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先生在2014年3月19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的“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上的演讲及答记者问内容整理)

前些日子,临汾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许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作《中华通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下称《通韵》)。这是“平水韵”790年后的今天,平水(临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

无诗不韵 无韵不诗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辙押韵是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诗必有韵,无韵不成诗,诚如《中华通韵》所言:“韵乃诗之门槛”。远在“诗”“歌”“韵”“律”概念尚未建立的时候,民间就有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等数不清的多个时期多种方言的悦耳说唱。后来人们把其中造成悦耳的句尾称作“韵”,说出来的称作“诗”,唱出来的称作“歌”,奏乐及唱歌时伴奏要遵循的规矩称作“律”,从而最初建立了以上四个概念。把民间的诗、歌搜集删选出305首并各冠以《击壤歌》等不同名称,最后文字化到同一本书里,就诞生了《诗》(在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遂改名《诗经》)。由此可见,诗与韵“相生相伴,共名共实”(《中华通韵》语),所说不谬!人们看到的天空火球是太阳,感到的火球温暖是阳光。诗与韵的关系,恰如太阳与阳光的关系,两不分离。“无韵之诗”的说法,正如“无光之日”一样不妥!于是,最新几版《现代汉语词典》把“诗”定位成了“有节奏、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华通韵》序言说,自近体诗勃兴以来,“诗非诗,以音韵格律判;好不好,以意境神采胜”,我很赞成这一观点。其意是说,近体诗的技术门槛是音韵格律,否则不称其为近体诗;近体诗的艺术水平在意境神采,低则不能称其为好近体诗。如果撤掉格律门槛,保留音韵门槛,也就成了对一般概念上的诗的技术要求――规矩。匠人以规矩画圆方,诗人以韵做诗,二者本同一理。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是说人的情感倾向等在心为志,诗能表达心中之志。诗人做诗言志时,案头或心头的韵书便是诗人的工具书。因此说,韵是诗人的言志之器。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说诗居文之首,那么我们可以说,韵成诗之功。

“平水韵”出非同凡响

有韵即有韵书。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汉语韵书起源于汉末,相传最早的韵书是魏代李登的《声类》,尔后历朝历代均有著述。这是因为“韵书追语音而生”(《中华通韵》语)。

历史到了南宋,金人于公元1127年入主中原,之后百年间,中原诗人和科举用韵一直沿用北宋时期的旧韵――《大宋重修广韵》(206韵)或者其修订版本《集韵》、《礼部韵略》。这些都是非常照顾中原尤其金都汴梁地区语音的韵书,对金大都以北地方语音的兼容度很低。一方面因为基础语音上的先天偏颇,一方面因为百年来的语音渐变的累积(称作历史音变),上述旧韵与当时语音的隔阂日渐加深,这就使得平水人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应运而生。他利用图书馆员的职业之便,参阅了几代旧韵书,如《切韵》(193韵)、《唐韵》(195韵)、《大宋重修广韵》等,汲取了修韵的方法营养;又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唐人,尤其是河南籍诗人杜甫的用韵规律,这意味着仍选中原语音为基础语音;还研究了当时北方尤其北京籍诗人刘瞻等的用韵规律,这意味着增大了对金大都方言的兼容度;还把南方如绍兴诗人陆游传到北方金地的诗词进行了研究,这意味着或多或少兼顾到了南方方言。可以说,任何旧韵书都不如“平水韵”兼顾的语音如此广泛。于是,此书面世不久便被定为官韵,成为金代后期乃至元、明、清多代科考的法定标准韵书。直到普通话推广的早期,“平水韵”依然坚挺。可见,“平水韵”为文明诗国的繁荣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勋。

诚然,从《隋切韵》、《唐韵》、《宋广韵》到《平水韵》的“纵向发展”,到了“平水韵”这一代的确出现了按照韵文种类“横向分家”的现象。戏曲界首先逃离“平水韵”而分家,由周德清在元泰定元年修成《中原音韵》,这是因为北曲艺人要凭唱曲过活,一旦声韵失谐,生计必然受损,所以不得不分家。之后清代的词界逃离,从而修成《词林正韵》(其实基于“平水韵”的通押规则),民国时期的京剧界逃离从而修成《十三辙》。情况大同小异,根子皆在变化了的语音。

语音一统 旧韵渐衰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广普通话,史无前例的全国语音大统一的局面出现了。统一语音跟统一音韵,此二者本该是联动工程。然而,我国推广普通话几十年至今,既以诗国为傲,又无统一诗韵。旧的韵书无人问津,新的韵书不能服众,徒唤奈何!这境况,唐后仅此一回。诗人面对旧韵之衰和新韵之憾,莫衷一是,做诗时也就平添了一份纠结,很不利于诗词事业的发展,犹如残规画圆,画而不圆。这道理,人人都懂。设身处地想一想,几十年来有多少诗人的多少信心和才思因此而化为乌有?这猜问,让人心乱。于是,精品诗词歌赋创作疲软,精神正能量传播不畅,主流价值观形成乏力,就多了一种原因。这逻辑,前因小后果大。上述四“这”,使人生忧。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对于普通话,任何一本好的韵书的基础语音无论能覆盖、兼顾多大区域,而在本质上都是方言,“平水韵”也是这样。“平水韵”原本具有的广泛兼容性的优良品质,在普通话面前反而成了致命缺点。其次,从注音方法上讲,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较之反切注音是一次极大飞跃,必然使得流行了一千七八百年的反切注音法老韵书大受冷落(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新诗歌取代旧诗体,作者在韵律方面可以不受约束,只是凭自己的韵感自由创作。

1957年元月,主席在与诗人臧克家谈诗时曾提议:“搞一本新诗韵――专为写新诗用的较宽的韵书。”这里的“较宽”,应是相对于“平水韵”(106韵)、“中原音韵”(19韵部)的较宽,应是符合当前新诗写作实际状况的较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的遗愿至今仍未成为现实:“较宽”的韵书也“较多”,但能够像“平水韵”那样世所公认、奉为圭臬者迄未有矣!

破茧而生 或领

许俊梁先生的《中华通韵》着实叫我眼前一亮!

《通韵》以普通话为基础,共列出13个韵部;各韵部分阴阳上去4个声调;字表共收录汉字10520个,是迄今韵书收录最多者;各韵部的用韵举例则是对以往作品的按韵分类,起到枚举佐证作用;其中,《中华通韵的划韵原理及标准》一节,是其严谨理论成果的集中展现。

《通韵》的创新之处,每每可见。《通韵》在研究声韵史的基础上,首度系统地指明和揭示了自古至今韵书的发展台阶与规律;首创了韵书充分论证和广泛枚举这一严谨的著作方法及范例;首创了基于普通话的严密的划韵理论及标准,从而以空前简约的13个韵部面世(其中有4个全新韵部);首创了韵纽与注音合二为一的体例;首度提出一本好韵书应具备的条件;首度向各种韵文及对联创作提供普通话韵律支持等等。上述六“首”,堪当其新。

《通韵》首度提出了一本好韵书应具备四个要件。“韵书可称科学合理者,当具四有:一有通行的语音支持;二有和谐的效果表现;三有清晰的原理体系;四有可逆的划韵标准。”我翻阅过一些韵书,觉得它们均不同时具备这四个要件。《通韵》则不然,立言立行,独善其学,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韵书。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诗词歌赋创作队伍的文学素养并不低,所缺者仅仅是统一的韵书。也就是说,韵文创作的艺术基础已经具备,技术阀门尚未打开。我认为,旧韵荣退,《通韵》荣登,应是诗词乃至韵文复兴的技术阀门。我工作、生活在尧都平水,十多年来以平水为傲、为亲,也试着用“平水韵”写了一些不成熟的诗词,平水情怀不言而喻。如果普通话尚未普及,我敢说“平水韵”仍会独步诗坛。然而,普通话时代呼唤新韵,平水韵及所有以方言为基础的旧韵,到了佩带着赫赫文化勋章光荣退出现实诗坛的时候了(在学坛,这些旧韵还能为语言学专家找回古音起到作用)。

篇6

1 导言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汉民族文化、古代诗歌文化,以及世界华文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独特用法,以及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能够将读者充分的带入到文章当中,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我国的语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汉语言文学,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实际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营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2 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作用

2.1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如果不了解汉语言的应用方法和意境,就无法安心阅读,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作品中极尽深刻而优美的语言。例如,在欣赏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四句包含作者所有的寄托:“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的语言朴素明朗却又隽永清新,作者对世界充满希望,充满感恩,善良虔诚的祈祷,愿每一个人在尘世间都可以获得幸福,而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仅仅依靠语言根本无法理解全诗的深刻内涵,必须深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才能在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文学鉴赏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观也会更加准确和健康。

2.2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笔书写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目标不仅包括对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也包括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笔能力,才能更加的施展语言功底。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汉语言文学在语言应用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毕竟,文字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能口述,也能用笔来书写,才是真正懂得语言应用的人,才是真正能够领会语言意境的人。比如,如果将“沏茶”的过程用文章表达出来,并加以立意的提升,联想到人经历风雨,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必然会通过文字语言感染更多的人。

3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

3.1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主体的特定性

汉语文学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好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乐于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可见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理所当然,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自然被得到重视,因为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

3.2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其所涵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从流程的与人交流沟通,进行理性的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品读。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及语境的拿捏会更加准确到位,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

4 提升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能力的策略

4.1增加必要的背诵内容

背诵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无论中国人学习外国语言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增加背诵量必然会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篇,学生如果可以对这些经典文学进行背诵,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还能增加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最终,通过深刻记忆,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经据典,增加文章的亮点,提高文章的层次,使文章更具有灵性。

4.2掌握语言规律

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读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4.3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是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已经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的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来提升诗歌的美感,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够使诗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描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真切的刻画,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这样不仅是整首诗独具特色,更加吸引读者,同时还呈现出了很高的哲学道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将诗歌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读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也会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能够充分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来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运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素材来为文章营造意境,又能够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实现突破,收获惊喜。

5 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有着方面严格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在老师的带动下,发展主观积极性,努力探求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体会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一、从远古走来的语言审美特质

关于语言写意审美特质的最早论述应该是庄子。孔子提出著名的“辞达而已矣”,就是说语言能表达意思就行了。庄子认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通过这种类比,庄子表述了文艺创作中由言而意的审美过程:“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随之出现了陆机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刘勰的“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文心雕龙?神思》篇),二人都表现出了语言在达意这个审美特质存在距离的苦痛。

先看唐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烟花三月,长江碧空,一派繁花似锦,春色潋滟景象,又是去到又是一年春草绿,柳絮满天飘的扬州,李白应该为朋友孟浩然高兴吧,可是“多情自古伤离别”,虽然不是冷落清秋节。朋友的归期,与朋友的再见仿佛就像滚滚而去的长江水,让人惆怅伤神。这种情绪,正是语言写意的审美特质。

再看李白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惊闻王昌龄被贬到荒凉野蛮的龙标之地,用扬花落尽、子规啼鸣遥寄愁心;托付明月、伴君夜行等朴实的语言传达了作者李白心绪悲凉、内心抑郁、爱莫能助等复杂的意蕴,使诗歌呈现出特有的美感,使文学绽放出特有的生命之花。正如蓝海耕所言,“广泛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则你周身会涌流着大大小小无数思想感情的生命泉:热爱故乡、祖国、人类,珍惜青春、友谊、爱情,理想美好,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富有爱美向善之心……这泉水将滋润你的心田,渗透到你内体和精神的每个细胞,悄悄地一点一滴的改变你的气质,使你和真善美靠得更近,与假恶丑离得更远。” 这句话完全可以概括为正是文学写意带给人美的享受,提升人审美的情操。

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把“荆溪、山路 ”两处地方。“天寒、空翠”两种天气,“白石、红叶”两种景物,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红叶稀、原无雨、湿人衣”这样一种惬意满怀、自由舒畅的意蕴。王维的许多诗看似单纯描绘自然美景,其实借助语言传达了内心深处不可言传的意绪。

二、与现代交接的语言审美特质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确实道出了学者文人的心声。心有戚戚却文字不足是文人作家的共同苦痛,以至眼前有景、情却道不得。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不同的意绪下、不同的审美主体下,表现出了不同的美感和审美特质,而高明作家的神奇之处就是他能找出最适合的语言来表达此情此景特有的意绪,使之呈现出特有的美感。贾平凹的散文尚简、尚淡、尚无意、尚偶然,语言写意显得别有韵味、别有情致。所以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生地绝不写是贫困的山地,而写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到,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如此普普通通的几句抒情加议论的语言似乎率真地流露出了作者不会“说话”,放弃“说话”内心的苦楚与悲凉。与前文的“后来想,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遥相对应,一正一反、一讽一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意蕴跃然纸上。但是作者所有的定格、所有的铺垫、所有的特写却不是在此,借用一和尚的话道出了天机,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左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平是我乳名,她说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心系一处,守口如瓶”这八个平常如许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啊,也许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却是仁智所共有的,那就是不去 “说话”。不是别的,是沉默是金。正当读者察言观义的时候,作者直率地道出了不会说话的真正原因,“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好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语言用它质朴的本性,靠文人诗性的发现,是作者倾诉的对象,是读者认识作者的桥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正是从一个角度对语言极高的评价。

最后我们来读一首外国诗歌。苏联诗人鲍罗杜林的《刽子手》“刽子手……充满了绝望神情的眼睛。孩子在坑里恳求怜悯:‘叔叔啊,别埋得太深,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没有比喻,没有夸张,没有正衬反衬,没有曲折回环,有的只是诗人热得发冷的感情(痛苦和愤怒燃烧而成的火的冰)和像生活一样质朴无华的语言。然而,此诗令我们灵魂震颤,过目难忘。” 为什么过目难忘,简单的语句“叔叔啊,别埋得太深,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凶残无性的刽子手,天真无邪的孩童,即使刽子手最残暴野蛮的行径,在孩子的眼里仍然是那么无知美好。真正的悲哀也许就在这儿,作者用热得发冷的感情、冷得发火的语言表达了五脏都要激喷而出的意蕴情感,这些正是语言所表现出的特有的审美特质。与《刽子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中国作家张爱玲的散文《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他穿一身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 轻轻的说了一声:‘唉,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了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唉,你也在这里吗?’”

文学为什么能如此牵动人的心,为什么能在不同的时空中有着同样的惊栗灵魂的魅力。说白了,正是语言的写意,而这个意就是人类共有的情绪意绪。不论是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还是中外的诗歌散文,它都靠以情动人,靠语言写意所特有的审美特质来感染人。其实语言写意就是在斑驳的时代里,展现复杂的生命意蕴,可以说是人生的艺术浓缩。王兴华说:“写意,即写心,它主张摆脱一切世俗烦恼去表现主体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心灵。”

笔者这几年涉猎了一些艺术门类,最触动心灵庄园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人心是这世上最绚丽多彩的艺术基地,语言写心当然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与审美特质。可以说,它就是语言写意审美特质的内核和真谛。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近些年普高热的不断升温,职业教育走上了生源的低谷期。一些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对生源的要求不高,由此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一方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佳;另一方面,教师仍然承袭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俗话说,教学相长,一个不愿学,另外一个没兴趣教,恶性循环,越不学的越厌学,越不想教的教法越陈旧,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为了打破这种怪圈,笔者尝试从学生学习策略这一层面来寻求解决办法。

一、活动展开策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智能,尽管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表现上会有所差异,但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运用和结合,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问题。”

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呢?除了每节语文课开头几分钟的口语训练以外,我还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将生活带进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之中。

例如,在学习教材中的诗歌时,我请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找出南京中小学必背诗文120首,然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当中。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在全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给学生讲解诗歌诵读的技巧,诵读诗歌的仪态,普通话的正音。班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最后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学生也很开心,他们感受到了平时课堂上积累的诗词的知识对自己的帮助。还有一个男生,普通话并不是十分标准,嗓音也不是特别迷人,但他凭着自己对诗歌的热爱,诵读了自己的原创作品,获得评委一致认可,被评为一等奖。该诗内容如下:

暮夜此至,稀流复回,

皎碧空影,千里际雷,

楼兰处,亭阁相望不醉路,

镜中影,水榭轻笺梦思醒,

红颜独憔悴,卧笑桃花间。

一江春水亦搁浅,

借酒笑青天,坐眠月夜莲,

千缕青丝拨万弦。

潮起潮落,月缺月又圆,

沧海桑田,春去春又归,

缘起缘灭,归回落凡间,

天下情人醉无眠。

几世情缘相思引,

莫叹明月校多情,

蓦回首,倦倚鸳鸯思思玲。

姑且不论此诗的意境和平仄押韵存在哪些毛病,个人认为,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能独立创作如此的诗歌,实为不易,这也是语文教学渗入生活的明显表现。

二、拓展延伸策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教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新添了一个环节——拓展延伸。该环节不是每节课必须要有的,但在某些教学中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我曾经的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例吧,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班上没有同学去过北京,对北京的胡同文化的了解也是仅限于课本,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汪曾祺在文章中想表现的胡同与文化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在课前我就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提出了任务: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小街小巷,北京叫胡同,上海叫里弄,我们南京叫小巷当,这些不同的称呼恰是城市性格的体现。那我们也请一组同学去南京的大街小巷走一走,看我们南京有多少有特色的小巷(比如乌衣巷、石婆婆巷),这些小巷得名的由来是什么,这些小巷里的故事能反映出我们“南京大萝卜”怎样的性格特点,能投射出我们南京六朝古都怎样的文化特征。然后再与北京的胡同文化做个对照,感受一下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各自文化底蕴如何的不同。一组学生从我们周围的“老南京”中找寻关于老南京的俗语;一组学生从我们的课本中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南京历史文化的诗文。学生非常配合,当课堂上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时,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学生的能量太强大了,准备南京俗语的小组竟然用他们找到的俗语编成了一段小相声,两个女生用南京方言演绎的绘声绘色,把听课的老师都折服了。这次活动让我更加看出学生已经学会了把生活带进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生活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的。这让我想起了顾黄初先生的话:“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我想,语文教学生活化正是这个“根”。

三、专业结合策略

职教语文与普教语文有一个不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职教语文为专业学习服务。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管学习什么内容,最终都是为他所学的专业而服务的。

在进行物流专业求职信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写一封符合自身特点的求职信,不做任何讲解,然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自行组织去参加电大毕业生的物流专场招聘会,让他们主动去投简历,与招聘方交流,了解现在的招聘市场行情,明白现在的物流公司需要怎样的物流人才,什么样的求职信最受招聘方的欢迎。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他们自己写的求职信在内容和格式上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这样,通过专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的知识。

再如,在物流班学习《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时,我由文中提到的核能,把学生引导到对目前人人关注的环保问题的思考;再由环保意识转向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色奥运”理念;最后由北京奥运会转向现在社会普遍提倡的绿色物流,很好地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了起来。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课堂学习不是意味着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多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3.

[2]皮亚杰.心理发生和科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9.

篇9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1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迎国庆颂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一:组织各年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活动二:“祖国在我心中”。为了提高我校学生了解、使用地图的能力,自觉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要求每个班张贴标准的中国地图,老师上好一堂关于国家版图知识的主题班会教育课。

 

活动三:低年级国歌班班唱。本周利用音乐课和综合实践课时间各班统一唱国歌,以宏壮的歌声迎接国庆。

 

活动四:中年级书画赛。本周请美术老师举行看祖国变化书画赛,优秀作品在橱窗展览。

 

活动五:高年级颂祖国征文。国庆期间走亲访友,了解祖国的日新月异,举行颂祖国征文比赛,获奖的文章将被“红领巾广播站”录用。

 

希望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2

 

一、活动主题

 

金秋十月礼惠全城

 

二、活动时间

 

20__年9月20日——10月10日

 

三、活动目的

 

1、以国庆节为契机,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提高知名度;

 

2、挖掘潜在客户,尽力留住浏览过__店的客户,提高店铺知名度。

 

3、利用国庆节流量大优势进行促销,留住大客户,实现老顾客营销。

 

四、活动内容

 

1、全场耗材5折疯抢

 

新风机高效过滤器、粗效滤芯、净化机耗材活性碳片、初效滤芯(SC125、SC250、SC500)

 

2、满200元包邮

 

单笔订单满200元,即可享受包邮优惠

 

3、每日前5名

 

每单赠送远大鼠标垫一个,3M防霾口罩一只

 

4.购机五重豪礼:

 

礼包1:购机有惊喜,凡购买远大空气净化机、远大新风机任一型号,都有惊喜大礼包,请详询客服。

 

礼包2:凡购买远大任何型号净化机,每台赠送1年相应型号的活性碳片;

 

礼包3:凡购买远大任何型号净化机,赠送会员卡一张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的:

 

为隆重、热烈、活泼的庆祝67周年,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特开展“庆国庆,心向党”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举办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推荐:祖国我爱你手抄报图片大全)

 

请各年级各班根据活动主题要求,出一期高质量的主题黑板报。

 

比赛时间:9月22日至9月28日

 

评比时间:9月29日中午1:30

 

评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三、五年级各班检查员

 

(一)评比细则:

 

1、评分表:

 

(1)评比项目:字体内容色彩排版图案

 

(2)评比内容:字迹工整、美观大方;切合主题、联系实际;鲜艳、引人注目;有创意、切题;美观。

 

(3)各项分值:各占20分,总分100分

 

2、评分统计:学生评委自己班不打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

 

(二)各中队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活动。

 

时间:9月26日周一的班会活动课

 

各班主任于国庆节前上交相关活动方案。

 

(三)3—5年级设计一份“国庆专刊”手抄报。(每班至少上交5份作品)

 

上交作品截止时间:9月27日

 

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活动,积极开展工作,10月9日大队部将组织学生会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节到来之际,组织全体初二学生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画画、手抄报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四、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制作手抄报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5

 

中秋佳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国庆节更是万象更新普天同庆,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让全校师生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感受到泰安小学这个大家庭里的温暖,值“中秋、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学校大队部将举办“庆中秋迎国庆”灯谜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庆中秋。迎国庆”灯谜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周二)下午

 

三、活动内容及地点:

 

1、猜灯谜

 

活动地点:篮球场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具体分工:

 

1、秩序维持:学校值日生

 

2、灯谜准备:大队部大队委

 

3、场景布置:教导处、大队部

 

六、活动规则:

 

采取自由猜谜方式,参与者将心中的谜底及相对应的谜语序号写在自带纸上(要求写清班级、姓名)交给猜谜语活动(兑谜处)的负责人,如果谜底正确,兑迷处负责人做好登记并给猜谜者发放奖品。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6

 

一、活动目的:

 

1.为庆祝60周年,喜迎国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继承发扬诗歌文化;

 

2.配合全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美化校园语言环境

 

3配合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活动规则:

 

1.各年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参赛设奖,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

 

2.朗诵要求:(1)所选诗歌,思想内容应积极向上;(2)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3)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4)表达感情准确、自然;(5)服装统一。(6)时间根据所选内容在5-10分钟以内。

 

3.内容以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歌颂家乡的诗歌、散文及古今诗词均可;形式以朗诵为主,可配表演,尽量多样化。

 

4、所需音乐自备,9月27日交政教处。诗歌内容于9月20日前,诗歌串词24日前交教务处。

 

三、活动时间、地点:

 

9月29日上午8:30-11:00,活动地点在天宝一中教学楼前。

 

篇10

“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从2010年9月28日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工程在泰州大地全面启动。“三进”工作,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这不是大家一直在做的平常事嘛,有什么新鲜?”在热衷于“新名词”、“新概念”的人眼里,这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泰州教育人却“勿以善小而不为”,把“小事”做得郑重其事、有声有色。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鉴赏家眼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细节。大体来说,泰州教育可谓形势大好,为什么还要搞“三进”?这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孩子们对于“写好字”的意识却日益淡漠。老师们反映,在中考、高考阅卷时,卷面上错别字特别多,字迹越来越潦草,有时甚至还出现一些“火星文”,真让人看不懂。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听写生字,也要用电脑“通过拼音输入查一查”,还振振有词:“练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快字。以后都是通过电脑、手机进行联系,就算不会写、写得丑,也没什么。”这绝非个别现象。

泰州属江淮语系和吴语系混杂的地方,即便是在泰州市4市3区内,不同市(区)的人说起方言来,也往往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宋吕银局长在县市工作时,也曾遇到上级领导来基层检查工作,基层干部不会讲普通话而导致领导听不懂的尴尬场面。

担任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后,一次宋吕银到学校调研,校长、副校长都在场。校长红着脸说:“让我们的副校长介绍工作吧!”事后才知道,校长不会说普通话,有意回避。再深入到课堂,尽管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但方言大行其道。“课堂里坐着不少外来人员子女,他们能听懂吗?”宋吕银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了解,宋吕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端地降低了教学要求,说、写、读的基本教学要求不达标;同时,又无端地拔高了教学要求,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题海战术上。自2007年10月以来,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施了“减负增效提质”工程,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逐步得以控制。学生在校上课时间短了,作业少了,却出现一个苗头,不少学生走进了网吧。“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做减法和除法,还要做加法和乘法。”宋吕银说:“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应该让孩子们跳起来,动起来,自己学起来。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丰富课外阅读,学会自主学习,快乐获取知识。”在宋吕银看来,说普通话,练书法,诵读经典,就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也是提升学生素质最基础、最本真的内容”。

教育局并没有急着作出决策,而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在普通话方面,学生说得比老师好,老师普通话考试虽然已经达标,但在校内,普通话并没有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尤其是少数教师在课堂上也不用普通话;在书法方面,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同一学校班级之间,作业书写质量差距明显;在诵读方面,教师只按部就班地完成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阅读缺乏系统安排。

经过广泛调查和慎重研究,2010年9月底,泰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初中、小学开展“三进”活动,旨在以培养中小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为切入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泰州区域教育特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2年年底,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建成“三进”工作合格学校,其中20%以上的学校建成“三进”工作示范学校。《意见》还对“三进”工作的“时间”、“教材”、“师资”等作出具体要求。如“落实时间”,要求学校将“三进”工作纳入学校课程,每两周安排1节书法指导课和1节诵读教学课,学生课外自主时间也可以安排“三进”的有关内容。

《意见》一经下发,立即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校长和教师们觉得“三进”是好事,同时又认为是“小事一桩”,是“小题大做”。普通话天天讲,字天天写,诵读内容教材中就有,为什么还要把“三进”当作重点工作、专项工作来提出并推进?因此,不少学校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有的校长认为这是一项“运动”,一阵风而已,于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等待、应付的态度。

可他们没有想到,教育局认准了的事,还真有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2011年5月20日,教育局召开泰州市“三进”工作推进会,会上,宋吕银慷慨陈词:“全市上下,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学校主动探索创新,‘三进’活动已全面铺开,特别是教材、课时、师资以及渗透、融合等重点、难点问题都有了校本的或者区域的解决办法。要按照‘全覆盖、常态化、创特色’的要求,将‘三进’活动引向深入。”随后,教育局下发了《泰州市“三进”工作专项督导和评估的通知》。2011年9月30日,泰州市教育局召开“三进”工作交流会。宋吕银高调地谈道:“对于‘三进’的现实意义我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不认识这个问题,而是行动得不够。有的学校不是行动得不够,而是坚持得不够,‘恒’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的学校是坚持了,但是被动、痛苦地坚持,没有当成一种享受,没有变成一种幸福的教育。”

在紧锣密鼓的行政推动和制度推动中,泰州教育人终于形成了共识:“三进”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一个抓手,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工程。

“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三进’切口虽小,但事关学生的精神成长,带给他们的是一种素质、修养和气质。走上社会后。他将会是一个大写的人,出类拔萃的人。”宋吕银充满自信地说。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时隔近20年后,教育部重提“书法教育”的重要性,重拾书法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给予一年前提出并实践“书法进课堂”的泰州教育人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此时的泰州,“书法进课堂”工作已经摸着一些门道儿。这是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高志坤老师的一节书法课。

师: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伸缩》这一课,用我们会发现美的眼睛来感受汉字的“伸缩”之美。

师:什么是“伸缩”?

生: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

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生:经过“伸缩”处理以后的字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徘”字的伸缩变化。)

师:谁来说说这个“徘”字什么地方用了“伸缩”的处理方法?

生甲:老师,我发现“徘”字右部6个小短横从上到下逐渐加长,上缩下伸。

生乙:我发现“徘”字双人旁的两撇上缩下伸。

生丙:我还发现“徘”字的右部“非”的两竖左短右长,左缩右伸。

生丁:我还发现“徘”字的左右两部件左窄右宽,左缩右伸。

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将“徘”字的伸缩变化基本上都找出来了。经过大家的分析,我感觉到“徘”字左右高低参差,富有韵律,横画长短排列有序,左右穿插避让得当,真是美不胜收。下面我们来讨论讨论,字中伸缩有什么规律。

生:数横并列或数撇并列时(如徘、降、素)上缩下伸;左右并列时(如惟、徘、降)左缩右伸。

(教师范写“降”字。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该字的注意点。)

师:书写“降”字时我们要把刚才讨论的四种伸缩变化都注意到,即写左耳旁时要窄,竖画要略短,且要和右部有呼应之势。在书写右上部时,首撇要短促,横撇的横非常短,撇要长而舒展。捺画同样要舒展,收笔和长撇相比略略上提,要做到上部既紧凑又舒展,右下部注意向上穿插不松散。

(学生描一写一,老师巡视辅导,并给写得好的字打上红圈圈,同时给予鼓励。将写得好的进行展示后大家再写一个。学生试写“徘”字,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降”字大多数都写得不错,下面我们自己试着来写“徘”字,也是描一写一,同样我们要把“徘”字的几处注意点注意到,使它富有节奏感。(写好后学生同桌互评,将写得好的进行展示,也找两本有典型缺点的书写本进行展示,并指出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伸缩美。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范写过程是一个优雅的、值得享受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书写的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宁静、闲适的氛围中,享受书写带来的快乐。

高志坤老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原来,他自己书法写得漂亮,但对于怎么教学生,却苦于找不到对策。兴化市教育局小教科科长何伟俊原为语文教研员,他深入周庄小学,和高志坤等一帮书法爱好者一起研究,并申报了江苏省级课题“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有效策略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书法课,教师教什么呢?我们摸索出,一要教运笔,笔拿在手上,点横撇捺是怎么写出来的,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写出的字就是硬邦邦的‘火柴棍’;教了如何运笔,他就知道轻重快慢粗细,他写出来的字就有了生命的灵动;二要教笔画的写法;三要教偏旁;四要教汉字结构。”何伟俊颇有心得。

早在1994年,靖江市城东小学就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研究会“全国书法实验学校”。“三进”工作开展之前,学校一直注重写字技能教育,还编写了校本教材《100个关键字的书写》。“三进”工作开展后,学校开始思考“如何让写字教学走向写字教育”。“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人的发展,从技能到素养和做人,我们总结为:严谨踏实写好字,一笔一画写好人。”校长朱俊杰说。在长期的书法教育实践中,城东小学的老师们认识到,书法对培养孩子严谨、踏实的态度,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学校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准备写毛笔字的笔墨纸砚。多年来,城东小学的孩子们一直坚持春节期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写春联,笔墨纸砚都是孩子们自己准备,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开展书法教育,离不开一支师资队伍。一开始,学校通过行政强行规定,所有教师每星期必须完成“一三五工程”,即认真书写100个毛笔字、300个粉笔字、500个钢笔字。起初,老师们有畏难情绪,“教学任务这么重,让书法爱好者练就可以了,何必让我们每个人都练毛笔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老师朱志明,专门研究硬笔字的教学,正是他,将自己多年写字教学的经验和思考整理成《100个关键字的书写》著作,确定为学校校本教材,并获得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特等奖。如今他又开始研究“120个行楷字的书写”。语文老师龚尽冬,擅长毛笔字,天天坚持练习。他喜欢读书,对中国历史文化比较熟悉。语文老师郑彬,工作再忙,每天坚持三四个小时练书法,如今已是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45岁以内的所有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自觉留在学校读书、练字1个小时。老师们从书法和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他们自觉意识到,教会小孩子写字是自己的一项使命。城东小学的书法教育逐渐蔚成风气,还带动了学校周边笔墨纸砚商业的发展。

书法教育需要持之以恒,正如美国诗人P.C.库利治所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代替坚持!朱俊杰说:“书法进课堂,离不开文化积淀。大凡书法家,他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电脑网络游戏风靡社会的今天,这里的孩子却把每天的写字当成了最大的精神享受。“走出我们学校后,孩子们的书法情结也已经解不开了。即便在高三,他们每天不写50个字就觉得很失落。”朱俊杰说。

作为靖江市书法教育龙头学校,靖江教育局教研室每年都要组织学校到城东小学进行书法教学观摩活动。其间,学校每个孩子的书法作品都要展示在校园里,让前来参观的老师观摩、体会。这无形之中对孩子们是一种特别的激励。

为调动孩子们参与书法的积极性,教研室还模仿围棋段位评定,自创了一套书法段位评定细则。细则依据课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书写要求和书法、写字本身的技能技巧来确定,分为九段。如一段的孩子要求坐姿和握笔姿势达到基本规范,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要规范等。中级水平要求书写规范,而且要美观。九段是最高级,要求书写端庄、规范、匀称、美观,而且要达到一定的速度。一至三段是初级,不发证书;四段以上的孩子可以获得段位证牌,称为“书写能手”,八段九段的孩子称作“小小书法家”。“别小瞧这个小证牌,一旦获得,孩子们便爱不释手,他们上学放学时都会戴在胸前,扬眉吐气,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压在枕头下。”教研室副主任刘振铭笑呵呵地说道,“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段位,孩子们‘不须扬鞭自奋蹄’,勤学苦练,劲头可足了。”书法训练,其实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书写技能技巧迁移运用在日常书写中。教研室要求学校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把“书写分”单列,书写好,可以加分。如今,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也采用了靖江的段位评定细则。

“三进”以来,泰兴市古溪小学专门添置了42张写字临摹台,让学生午休时间练写毛笔字。每天中午,临摹台前总是人头攒动。学校明确提出“写好字、育好人”的理念,每学期在全校海选写字佼佼者书写这6个大字,放大并张贴于学校综合楼前。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的徐刚本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的英语老师。“三进”活动开展后,徐刚老师的书法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学校专门为其成立了“徐刚工作室”,引领全校书法教学,师生的练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中涌现了王涛、丁鸿儒、耿虎等一大批书法好手。整个泰兴市分区域开展的师生书法比赛异常活跃。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一天下午放学后,靖江马桥小学的朱炳林正在学校批改作业,突然听到校门口传来阵阵吵闹声。他放下笔,走到门口一看,一群人正围着几个老师大声嚷嚷:“我们的孩子就是听不懂嘛,怎么办?”原来这些人是外地务工人员家长,他们的孩子进入马桥小学读书后,普遍反映听不懂老师讲课,没法和同学交流。语言差异,成为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当地的巨大障碍。

这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如今,朱炳林已成为马桥小学的副校长,但这一幕至今仍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这种情况在泰州并非偶然现象,说明在人才流动迅速的时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朱炳林说。在推广和使用普通话这个命题面前,学校责无旁贷。

李华是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的教师,他是在考人泰州师范后,才首次接触到普通话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深深吸引了李华,但是泰州人学普通话、讲普通话有许多困难。对于从小到大一直讲方言的泰州当地人而言,学习普通话无异于学习一门外语。为了练就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李华坚持每天听广播,大声朗诵,刻苦练习。虽然仍有个别词语说得不太标准,但李华的普通话在班里算是最好的。

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学校教书,李华仍然没有放弃使用普通话。作为当时全校唯一一个用普通话上课、与学生交流的老师,他显得很“另类”,师生还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普通话老师”。对于这个称谓,李华把它看作别人对自己的欣赏。

因为对普通话的执著,李华是学校最早一批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教师,不久又获得推荐,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一年后,李华通过测试,正式成为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作为当时50名省级测试员之一,李华自己觉得非常光荣。但是,他的工作做起来却并不顺手,只能“偷偷摸摸”地行使普通话测试员的主要职责:推广普通话和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你这个小伙子真奇怪,没事总让我们说普通话。乡音难改,我们年纪大了,怕是学不好了。”每当李华宣传普通话的好处,倡导使用普通话时,其他教师总能找到推托的理由。“用普通话上课勉强还可以,跟学生交流不行,说着别扭。”年轻教师这样回答。普通话的推广需要语言氛围,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无异于蚍蜉撼大树。对于测试工作,李华也有很多无奈。更多的时候,他只能以家庭事由为借口向学校领导请假参加测试工作,只因这项工作并非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

事情转机来自于泰州市“三进”工作的展开。市教育局出台了一个规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因为“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教师的影响尤其重要。”宋吕银对记者说。一时间,泰州市教师掀起了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只有教师讲普通话,才能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家长和社会。

其实,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通话都不是零基础,师范教育中都接受过普通话培训。刚进人工作岗位时,多数教师还能坚持用普通话上课,但在纯方言氛围中,普通话的“存活率”很低。没过几年,方言在交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人逐渐忘记了普通话的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练习,参加普通话考级成为广大教师的首要选择。于是,李华成了“香饽饽”。

“李老师,请你抽时间去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培训普通话吧!”“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幼’是发ou还是e呀?”在学说普通话的热潮中,李华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传普通话,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学校领导请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学校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因为拥有一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最先受益的是本校教师。

漆老师跟李华搭班,教四年级数学。在李华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候,漆老师觉得,学生的普通话说得比自己还好。按理说,高年级数学老师的普通话等级只要达到二级乙等就可以,但是漆老师不这么认为:“我跟李华搭班,他的普通话那么好,如果我的普通话太差,那学生怎么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漆老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但考试结果是二级乙等。漆老师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还不错,怎么没达到二级甲等呢?她想不明白,找到李华询问原因。“咱们学校学习普通话的氛围这么浓,你又是测试员,你帮我辅导辅导,我也要考个二级甲等。”漆老师跟李华说。听漆老师读了一些词语和句子之后,李华找到了原因:“你朗读字、词时,发音基本都准确,但是一说句子时,一些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不由自主地就冒了出来,普通话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用来‘说’的。”漆老师恍然大悟。

她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她开始更有针对性的训练。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讲课内容,反复听,寻找不标准的发音。她还坚持在办公室说普通话,请年轻教师随时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再一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她考了89分,属于二级甲等的高分。

漆老师的故事并非个例,泰州市“三进”工作推开之后,每一所校园里,师师、师生、生生交流都坚持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听不懂教师讲课、同学说话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于诵读中积淀素养

2010年暑假,张晓骊第一次踏入兴化市大邹中心小学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感。这所学校位于泰州市最北端,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全校60多名教师没有一名县市级骨干教师,没有一项科研课题,没开展过一次面向全市的教研活动……张晓骊是带着任务来到这所学校的,作为新任校长,他要改变学校的现状。然而,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把握。

当时,恰逢“三进”工作开展,张晓骊意识到,这可是一个改变学校的机会。他带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向教师们传达了这一消息,然而教师们的反应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种活动就是在城区树几个典型,‘春风不度玉门关’,这股风是刮不到我们这种地方的!”“我们何苦费劲折腾呢?”从这些“酸溜溜”的话语中,张晓骊听出了其中的无奈。看着教师们垂头丧气的表情,他的内心反而坚定起来。他的想法已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是要想方设法让这所学校的教师们扬眉吐气、充满自信。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必须从其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人手。兴化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被称为“小说之乡”。学校所在地大邹,古称“双溪”,旧时为兴化十大镇之一,大邹的老城小巷中,走出了郑板桥、刘熙载等古代先贤以及房干森、费宗波等一批当代文人墨客。在几百年来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大邹中心小学也有一大批爱好文学的教师。何不把教师对文学的热爱与“三进”工作结合起来呢?张晓骊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就从文学诵读开始。

在张晓骊的倡导下,一些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兴化当代名家的作品,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没想到,学生对于这些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兴趣十足,张晓骊又生出了一个新主意:编一本校本诵读教材,把教师的个体动作变成学校的常规动作,让诵读进教材、进课表。

编教材?这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就凭我们这些人能编教材?”教师的疑问并非没有道理,编写教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到结构设置、材料选择、实施与评价、经费保障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尽管困难重重,但张晓骊依然选择一往无前。在张晓骊的鼓舞下,一批有干劲儿、爱好文学的教师成为教材编写人员。他们广泛搜集资料,从几十位兴化籍作家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分为低中高3个年级读本,分别以童诗、童话和散文为主题。3个读本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在试用过程中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历经大半年时间,校本教材《遥远的双溪》终于编制完成。这打破了这所学校从来没有校本教材的尴尬局面。这套校本教材还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他们认为对于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有积极意义,主动出资编印发放给学生,并成为政府部门馈赠来宾的礼品。

校本教材的编印引起了一系列积极的反响,远远超出教师们的预料。以此为突破口,学校“三进”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每天大课间3分钟集体诵读、午间15分钟“兴化作家作品”广播、每月一次诵读展示活动,孩子们诵着、读着、笑着,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光彩。同时,诵读也带动了普通话、写字练习。

而张晓骊还有进一步的打算,以诵读的科研化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以诵读为主题,学校先后承办了泰州市名师送教活动、兴化市“三进”工作诵读现场观摩会、大邹学区青年教师乡土教材诵读研讨等活动,借助同课异构、现场讲评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这种氛围影响下,青年教师成立了读书班,间周进行诵读体会交流,读书、学习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个教师的心灵。

全覆盖的“三进”工作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弥补了教育科研、课程管理的空白,华丽转身,成为首批泰州市“三进”工作特色学校。“这不代表我们做得最好,而是因为我们在薄弱的基础上作出了一定的成效,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张晓骊还有更远大的目标。

不仅仅是薄弱校,一些当地名校也在“三进”工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港实验小学是当地响当当的名校,社会声誉好,师资力量强。学校一贯重视诵读工作,但是做法比较简单——课外阅读,学生阅读的数量、成效都不好控制。怎么改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校长叶红。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叶红发现了问题。语文老师按照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段落分析等步骤按部就班地上课,这时,有个学生嘟嚷了一句:“这几个字我们早就认识了,老师还讲?”上课的老师没有听见,但叶红却听得清清楚楚。她没有放过这个细节,深入调研后发现,全校多数的语文课堂都存在这种情况。

“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之功。”叶红说。原来几年前,学校就开展了“科学认读”实验,学生的识字量远超课标要求。对于学生已认识的“生字”,教师却还在反复讲解,其实这部分时间完全可以节省出来。在与教师商议之后,高港实验小学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措施:整合课时,大量阅读。“语文素养不是讲出来的,是读出来的。”叶红信心坚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高港实验小学的举措与“三进”工作不谋而合。整合课时之后,节省出来的时间全部用于诵读。学校将拓展的阅读篇目有计划地纳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和勤于积累的习惯,积淀文化底蕴。此外,学校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规定适当的阅读量。这些措施实施之后,学生6年的课外阅读量由课标规定的145万字提高到了300万字。

泰州市实验小学实践“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同时,先后邀请金波、王一梅等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大作家、小读者”共享经典美文,使得孩子们越来越爱读、越来越乐读、越来越美读。姜堰市第四中学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诵名言、对警句”的活动已坚持3年。姜堰市教研室副主任沙华中认为,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积淀与学校多年坚持扩大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朗朗上口的古诗词配上优美的音乐,由充满童真的孩子声情并茂地齐声诵读,孩子们或温婉或激昂的朗读引来与会者阵阵掌声;旁边的一群孩子正在端坐书写,他们书写的硬笔、软笔等作品或遒劲有力或清新俊逸,令人赏心悦目。这是2012年3月泰州市举行的“三进”工作现场会的场景。“诵读是以阅读为基础,以朗诵为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万琳说。

在“三进”中成就自我

在靖江市外国语学校刚宣布启动“三进”工作的时候,刘艳有些费解:“说话、写字、诵读,这些不就是我们教师干的活儿吗?干吗还要推进?”刘艳的想法代表了一批教师的疑惑,他们不理解教育局的做法,认为“多此一举”。

但刘艳没有止步于自己的想法,她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解决疑惑。刘艳突然想到了学生的作业本。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她都非常头疼,不仅字写得歪七扭八,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学生还笑嘻嘻地称之为“火星文”。可是仔细想想,这能怨学生吗?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在讲解生字的时候讲讲笔画顺序,自己从没有专门给学生讲解过笔画的写法、字体的间架结构等知识。从这个角度讲,普通话和诵读也存在工作开展不彻底的问题。

刘艳突然明白了,“三进”不仅是“进入”,更是有“进一步”的意思,将普通话、写字、诵读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随后,刘艳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在学校网络论坛上,引来大批跟帖。“原本,我觉得‘三进’是多了一项负担,听刘老师这么一分析,就清楚了。”“看来‘三进’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需的工作啊!’''

认识上的改变带来行动上的突破。刘艳没让三项工作变成负担,而是巧妙地与学生的课业、学业结合起来,让三项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她从小处做起,在班里每天坚持举行“3个3分钟活动”:晨读3分钟、课前3分钟、练字3分钟。“我今天推荐的词语是‘翩跹’,这个词的意思是……”在晨读3分钟的时候,学生可以向大家推荐好词,还可以推荐成语、歇后语等。能向别人推荐一个新的词语,学生们都非常自豪。语文课前3分钟是诵读小诗的时间,“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这些小诗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对于练字,刘艳从不贪多,每天3分钟,学生工工整整地临摹4排字就可以。别小看这每天短短的3个3分钟,日积月累,效果明显。学生们的词汇量大大丰富,语感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校组织的写字评比中,他们班的成绩也名列前茅。

孩子们说普通话、读书、写字的兴趣浓厚了,每天都在比谁又学到了一个新词,可是这种相互比较的风气逐渐蔓延到生活中,慢慢地,他们开始攀比谁的书包好,谁的文具盒贵。如何把这种不良的攀比习气引导到正途上来?刘艳又动了一番脑筋。

她在班里发起了“评选藏书小明星”活动,每个学生都领到一张表格,在上面填写家里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表格收上来之后,刘艳大吃一惊,有的学生填了2000本,有的学生填了1000本,“你们可别吹牛,老师可要调查的。”刘艳随后发给学生一张跟踪调查表,要求家长签字、居委会证明,并要用照片加以证实。这么一来,学生纷纷来找刘艳:“刘老师,我家的藏书数量需要改一改。”最终,评比结果揭晓后,藏书最多的学生共有500本书,他是班级公认词汇小达人、作文小达人,“你们家那么多书啊!怪不得你每次都有新词推荐给我们呢!”“回家我也让爸爸妈妈多买书看。”这项活动也刺激了家里藏书少的家长:“刘老师,太惭愧了,今后我们一定多买书,多读书。”不用刘艳多说,学生们开始以藏书、读书为荣,班级风气逐步扭转。

刘艳发起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响应,得以在全校范围开展。“这可以给家长一个正确的引导,也可以把‘三进’工作拓展到家庭,扩大了辐射面。”靖江外国语学校的校长缪明灿说。在刘艳等一批教师的努力之下,靖江外国语学校被评为泰州市首批“三进”工作示范学校。

“三进”工作不仅激活了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也激发了教师的智慧,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聪明才智,有创意地开展工作。

一天自习课上,兴化市实验小学的顾文艳无意中走到一个学生身边,学生看到老师来了,赶紧把一个本子塞到了抽屉里。“藏什么呀?难道是私人日记,不能让老师看?”顾文艳带班一向宽松,时不时会和学生开个玩笑。学生笑笑没有说话,同桌替他说出了原因:“老师,不是日记,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顾文艳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年级的孩子能创作长篇小说?“真的,老师,咱们班好多同学在写小说呢!”这引起了顾文艳的兴趣,她想看看班里到底有多少孩子在写小说。“正在写小说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自豪地举起了手。顾文艳仔细数了数,竟然有20多人。这让顾文艳又惊又喜,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之所以能出现今天的效果,这与顾文艳坚持开展诵读儿童诗密不可分,其中的灵感来自于她的儿子。

有一次,她带儿子出去玩,儿子突然说:“天是云的家,云是雨的家。为什么会下雨?雨宝宝要出来玩。”顾文艳听后觉得很新奇,便问儿子:“这是幼儿园阿姨教给你的新儿歌吗?”“不是啊,是我自己想的。”顾文艳惊讶于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孩子天生就是诗人,我们应该保护孩子这种诗性的语言。”有没有一种适合儿童吟诵、欣赏、阅读的诗歌呢?反复寻找之中,儿童诗进入顾文艳的视线。

在“三进”工作中,兴化市实验小学非常重视诵读活动,但也尊重教师的个性,在统一规定的诵读材料之外,允许教师有“自选动作”。顾文艳把儿童诗作为主要诵读素材,因为儿童诗“离孩子最近”。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每天早上,顾文艳都要带领孩子们读一首儿童诗,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儿童唯美的世界中。因为内容、语言、想象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对儿童诗的喜爱超乎寻常。有时候,孩子们闹腾得厉害,顾文艳会佯装生气,“要挟”孩子们:“如果你们淘气,顾老师就不读儿童诗了!”学生们一听急了:“老师,一定要读,我们会好好表现的。”

随着诵读量的增加,顾文艳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说出来的话越来越有诗意。一天,一个孩子跟顾文艳说:“顾老师,你知道吗,我睡觉的时候,只关门,从来不关窗,不拉窗帘。”“为什么呀?”顾文艳问道。“我怕月光进不来。”多美的意境啊,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夜晚睡觉

我从不关窗

我怕月光进不来”

顾文艳把这首小诗寄给了《中国童诗》杂志,竟然发表了,孩子们朗诵、创作童诗的热情越来越高了。顾文艳在教室后面专门设置了一个“童诗专栏”,每当孩子们说出有诗意的语言,顾文艳就鼓励他们写成童诗,贴在“童诗专栏”中,并择优投给各种报刊。顾文艳的做法鼓励了孩子创作的热情,随着年级升高,他们的创作体裁也转向了小说领域。

长期的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顾文艳和她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儿童诗,她在童诗教学方面的成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多次在兴化市开设儿童诗诵读、创作示范课,被冠以“泰州童诗第一人”的雅称。此外,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儿童诗阅读欣赏与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也顺利立项。“‘三进’工作不仅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成就了我们。”顾文艳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