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4: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例3、例4,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3复习内容。

2.45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P3例3

(1)看图学算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

①左边有3个10,就是30。

②右边有3个2,就是6。

从而使学生理解: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2)看图学算法;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

这样想:10×3=302×3=630+6=36

(3)指导学生看书P3例3,质疑。让学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骤。

(4)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让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先类推试做;然后可通过四人小组议论,归纳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练习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计算后,进行评议,并让学生讲述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谁还能想出别的口算方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有目的地请中下生板演;及时纠正错误。第3题,可用开火车比赛的形式进行。

3.有白乒乓球21个,花乒乓球的个数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个?一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四、作业:1.复习P3例3、例4。2.P4第4、5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P4练习一第6——11题。

教学要求:巩固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灵活地运用口算方法:i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

1.填空:

(1)21×3可以读作()乘(),积是()。

(2)3×6读作()乘(),表示()个()相加。

(3)32×3读作()乘(),表示求()个()倍是多少

2.做课本上第,7、8、9、10、11题。

做7、8、10题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如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或以组为单位开火车,看哪组最先到达目的,夺到红旗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9题是有多余条件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练习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特别注意辅导中下生。

3.第12、,13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实际安排在堂上进行或在课外进行。

4、思考题。可制作活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华家到公园无论走哪条路,到学校以后都有四条路可到公园。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的图画一画、数一数、找规律达到同样的目的

每项练习做完后都应做好评价订正工作。

三、作业:1.熟记乘法口诀。

2.P4第6题、P5第10题。

2、笔算乘法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6例1,例2.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6复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及竖式书写格式。

二、新课教学:

1.P6例1

①从口算引入:出示题目后问“用口算时怎样想?”

②笔算方法:借助P6的实物图,指导学生阅读P6虚线围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方法。

2.P7例2

(1)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计算方法,加深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理解,着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个百,写在积的百位上。

(2)注意竖式的书等格式。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的内容,让学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诉学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查乘法算得对不对,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6“做一做”。

2.课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题第一横行,第2题第一横行。

四、作业:1.复习P6例1,例2。2.P7第1题第二横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第3—第9题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213×224×2

二、练习设计

1.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解答。

2.练习一第4题,笔算下列各题。

3.练习一第5题,列式计算。

4.练习一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练习一第7、8题,应用题。

6.练习一第9题,脱式计算。

三、作业

复习课本第8页。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9例3、P10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幻灯,每位学生一份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9复习的内容:

5×3+62×9+76×8+34×7+5

二、新课教学:

1、P9例324×3=

(1)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摆两行分别与第一行同样多。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几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3)在动手操作中明确算理。

①3个4根是多少根?满10怎么办?

②3个2捆是几捆?加上刚才的一捆现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几捆几根即多少根?

(4)观察幻灯图片,学习算法。

(5)指导学生阅读P9例3,质疑。

(6)让学生讲述72是怎样算出来的。

2.例4的教学

(1)学生读题后,讲述乘的顺序。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0例4。

小结:让学生讲述P10例4怎样算。重点讲清4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9得多少1应向前一位进几,乘积百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课本P11第2题。

3.计算;

42×315×2271×3516×4

4.计算接力赛。(分四组,每组3人)

(除参赛的同学外,其余作裁判,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作业;‘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1.复习P9例3,P10例4。

2、P11第1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第9题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计算P11第3题。

3.P11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P11第4题、第5题。

5.P12第7题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算对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题如因时间关系可作为活动课内容。第10题应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再填表。

四、作业:

复习P9、11的内容,理解、熟记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第5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5。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13复习的内容。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13例5的教学。

(1)用幻灯显示例5的插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5与本节“知识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2)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13“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篇2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如何高效处理一系列数据、信息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显现,需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属于精短视频,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视频的核心形式准确记录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全过程。通常情况下,视频播放时间在5~10分钟。也就是说时间短是微课的显著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微课内容单一,教师以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为基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些视频,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微课资源容量并不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观看,甚至可以下载观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微课作用下,课堂教学环节得以优化,能进一步延伸、补充课堂教学,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好奇。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章节内容,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科学设计、制作并使用微课。以“认识键盘”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所提供的步骤自行操作,完成教师在微课中设置的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点拨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使其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微课作用下,教师得以解放,而学生也置身在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

微课是一种针对性特别强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优化利用微课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文件与文件夹操作”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资料包中的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都是一些关于“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方法。学生需要一一观看这些视频,还要亲自进行操作,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再次观看对应的视频,重新操作,直到准确掌握新知识点为止,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对于发放任务单形式来说,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的任务要有坡度,要符合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他们都能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利用多项功能,比如,快进、暂停,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自主操作,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初识‘画图’软件”为例,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边看边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微课作用下,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各方面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

此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篇3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公用设施的自述,告诉大家公用设施的作用。从而唤起大家对公用设施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法建议:

1、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公用设施。

2、选取典型事例,最好是真实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设施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公用设施的意识。

3、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辨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加强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5、本课教学不过多展示公用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也不引导学生过多地对此种现象进行议论,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公用设施的自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公用设施。

情感:

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找公用设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

同学们,20__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北京越变越美了,还增添了很多公用设施。请你仔细观察,录像中有哪些公用设施?

(播放录像,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路灯公用电话车站牌红绿灯道路公厕公共汽车垃圾筒阅报栏公园长椅……)

小结:大家找的这些,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就是公用设施。

二、用议论加自述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公用设施的作用。

1、同学们对身边的公用设施很熟悉,公用设施是个大家庭,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听,有位公用设施小代表在向我们做自我介绍呢。请你猜一猜这种公用设施是什么?

(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中的第二段路灯的自述但不出现路灯的名字)

2、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作公用设施小代表,假如你是公用设施中的一员,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你也可以选择屏幕以外的公用设施向大家介绍。)

3、聪明的孩子们,赶快向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吧。(小组内互相介绍)

4、请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

(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

如:车站牌 最近,在市区内出现了一种电子车站牌,这种车站牌通过电子技术可以随时显示即将开来的公交车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了乘客。

公厕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花费很大财力物力新建了许多公共厕所,而且,今年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取消了收费,进一步地方便了市民,真是可喜的变化啊。

……

三、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公用设施的作用。

听了小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公用设施,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学生操作课件:见书中的主图。(叫学生将公用设施移走)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公用设施,我们就好像回到了偏远的农村。公用设施对于大家的学习、生活太重要了,我们真的离不开公用设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会非常的不方便。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爱护和保护公用设施。

1、看来公用设施不可少,我们生活离不了。那我们怎么对待公用设施呢?(爱护)

和周围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爱护公用设施。

请同学向大家介绍爱护公用设施的好办法。

2、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我们怎么办?

(播放录像内容是公用设施被破坏的事例电话亭被损坏车站牌被损坏井盖被偷垃圾筒被破坏)

小结:遇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如果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可以咨询一下,问问老师,家长或者旁边的大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在使用公用设施时要小心使用不损坏。

(在叙述同时用课件出示板书: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要小心使用不损坏、自己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结合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爱护公用设施的重要。

1、老师知道同学们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都很浓,公用设施一旦被损坏,受到影响的将是我们自己。如果到了20__年,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看到这些被损坏的公用设施,会怎么想?

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进行大胆设想。)

小结:快不要再设想下去了,这后果太严重了,那我们怎么办啊?

(爱护公用设施)

3、爱护公用设施不仅是一个人守公德的表现,而且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反映着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20__年,奥运会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只是我们小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就行了么?

(不行要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4、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来爱护公用设施呢?快和你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小组讨论)

(生会提出上网做电视节目等)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是想向人们发出倡议,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对么?

真好,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5、老师这里有一份倡议书的底稿,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倡议书附后)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组的倡议书。

小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倡议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传递给大家,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提高了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而且是让更多的人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相信我们这么做了,到了20__年,我们 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

6、放录像内容是优美的环境,生活中的常见公用设施。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公用设施服务为大家,爱护要靠你我(生一起说他)好了,同学们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来爱护公用设施或者有问题想和老师讨论,你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里是老师的邮箱地址。(课件出现邮件地址,和学生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提高教学实效。)

附件: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随着20__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的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了。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它们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一个公民守公德的表现,也反映了我们国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了使公用设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您

篇4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下面的数去掉末尾的“0”后,大小没有变的是(

A.470

B.4.07

C.4.70

2.(本题5分)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650

B.6.50

C.6.25

D.6.05

3.(本题5分)在下面数中,末尾的“0”可以去掉的是(

A.0.470

B.470

C.4.07

D.0.047

4.(本题5分)把4.950末尾的0去掉,原数(

)。

A.扩大1000倍

B.缩小10倍

C.大小不变

5.(本题5分)2.396保留两位小数是(

A.2.39

B.2.4

C.2.40

6.(本题5分)把0.8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应是(

A.0.08

B.0.80

C.0.800

7.(本题5分)9.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A.9.9

B.10

C.10.0

8.(本题5分)在5.24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大

D.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小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___ .

10.(本题5分)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___ ,最大是 ___ .

11.(本题5分)在.7的方框里填数,使它符合以下的要求:

(1)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___ .

(2)要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___ .

12.(本题5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____.(判断对错)

13.(本题5分)下面树叶上可以填哪些数字?

(1)0. ___ 5>0.46

(2)13. ___ 5>13.75

(3)0.62=0.62 ___

(4)0.7 ___ <0.76.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因为9.9和9.900相等,所以它们都可以用十分之一或千分之一作单位.____.

15.(本题7分)在学校运动会上,两名同学同时参加了掷铅球和短跑两个项目,情况如下:

掷铅球的距离

跑100

m的用时

王亮

7.65

m

16.8秒

张大宏

7.63

m

16.5秒

(1)两个人谁掷得铅球远?

(2)两个人谁跑得快?

篇5

教案设计的风格特征和内容特点展现了教师教课的独特性,所以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突出自己教课风格,并将自己的风格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接受自己的教学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的方式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遵循自己的风格。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时,课后有一个“奇妙的剪纸”活动,教师在这个课题中可以鼓励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将“轴对称”与“剪纸”相结合,要求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想象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剪纸的形式把自己想表达的图形展现出来。学生们常常会想出“楼房”、“苹果”、“鸡蛋”、“松树”等这些自然界和生活中本身存在的事物,为了表现教师个性化的授课方式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首先突破学生脑海中传统的想象,比如可以将“楼房”和“松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之后用剪纸呈现出来。教师在给学生呈现自己的作品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出更多“组合型”图形,通过剪纸展现给同学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彰显了他们思维的个性,剪纸的活动也体现了他们自主实践、自我创作的精神。

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教师教案设计内容表现出来。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习《圆》时,教师在教案中可以设置一项关于用“圆”来绘画图形的活动。学生通过对“圆”的数学概念的了解,会根据自己的审美绘制出各种样式的图案,这样既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想象力,又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升。这种教案设计就迎合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素质教育的规律,开拓了学生思维,也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变单一为整体,系统地教学

教案设计得体恰当与否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习而言,更是对学生知识运用、师生交流、同学互动、课后实践等一系列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言。所以教师教学不能单一地讲授教材知识,而是要将知识内容结构、课堂互动、学生掌握情况、课后解决问题的效率等环节包含在内,而这些环节的设置也体现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对“统计”这个概念可以通过班集体这个整体举例来解释说明,把班级作为一个样本,男生和女生分别作为统计对象,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形式来把班级总人数、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充分地运用了学生这个整体,对“统计”的数学概念通过实际的样本进行了解释,在统计计算过程中也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带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在这样生趣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老师与学生搭成的和谐的关系也有助于课下师生之前的交流和讨论,带动了学生学习欲望和热情。所以这样一个整体、系统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综合实力,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种结果对于整个教学体系来说,也着重体现了系统化的特点。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意识

数学的学习在小学阶段而言,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生活技能。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独自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篇6

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备课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充分,上课时照搬现行教案,忽视了对新教材编排结构、呈现形式和实质深度的解读;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练习功能的挖掘;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熟练掌握数学教材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通览小学数学的全部教材,了解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弄清各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编者的整体思路和编排意图;理清各册教材中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着力点和呈现层次;弄清所教教材中各单元小节的地位、作用、比重和知识能力基础;弄清所教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关键,再精心设计教学。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首先要通过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品味教师用书的每句话,并对三年级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认真研究,看看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已达到什么程度?五年级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本节课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难点又是什么?经过深入研究,再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而且能熟练的用图表示分数,所以涂色操作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只是帮助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如果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涂色,对学生的思维就没有提升,这样的操作学习是低效的,因此只有读懂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下,通过自身活动实现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和思想状况,再精心设计教学。教学中,究竟要了解学生什么呢?其实,《标准》里讲得很清楚: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成人在写东西或者看书的时候,外面就是打雷、下雨或者邻居家吵架,根本影响不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但是,小孩子不一样,教室外面飞过一只小鸟,或下雪了、下雨了,他们会齐刷刷地伸头去看,这就是心理特征。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人的心理特征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就立即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看起来在操作,但是大多数是在执行命令,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必然肤浅。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教师追问这样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让学生再次通过思考、交流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学法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自身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恰当选择,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加强对比辨析和系统整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注意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互助合作。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教学素材是否对学生有兴趣;(2)重难点是否突出;(3)教学活动是否合理;(4)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引出除法前设置了“平均分”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想、说说等大量的实践活动,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分。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实践,全面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形成风格,追求自我

备课时,除了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做好课前准备,精心上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课本、练习本、笔等,以免在上课时浪费时间;上课要精心,抓好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课堂上要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要学会节约时间。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一堂课一般由复习、讲解、练习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力争在最佳的时间内教学完关键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听课习惯、做题习惯、提问习惯、检查习惯等。一节精彩的课,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练、没有真正参与,学习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注意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玩东西,不乱说话,不写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认真倾听同伴说话,做题时不与同桌说话,不看别人的作业,多动脑,积极发言,不懂就问等好习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要学会全方位、多视角地分析教材,活用教材,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得以实现,使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学效率最高的课。

篇7

1、导学案概念的界定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随着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行,数学教育专家和小学数学教师们开始谈论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中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或者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学案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按照笔者的理解,导学案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起点与能力共同编制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运用的现状

导学案产生以来,许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参与尝试,在使用和不断的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理论,撰写了一批文章,促进了学生积极自助的学习,发展了学生探究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导学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效仿与跟风并行

随着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众多小学纷纷响应其理念,课堂中要求教师减少课堂讲授,将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安排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自一年级到六年级、从概念学习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律使用导学案完成。

2、教师照本宣科、缺少灵活性

首先,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依旧被限制在教材内,仅仅是将课本中的知识简单的罗列在导学案中,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在课本中寻求答案,整个学习过程缺少三维目标中的最后一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小学生自律能力差,有的学生将自己会做的题目写好,有的学生根本不写。在反馈阶段,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困难所在,导学案的使用就仅仅是一种形式。再次,有些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忽视各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因而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3、导学案是教案的翻版、是练习题的堆砌

很多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仅仅是简单地将练习题罗列,没有系统性,不能形成很好的知识网络,或者是将原先的教案修修改改,这些所谓的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更也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相反会导致学生对一堆堆练习题的厌恶。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两能”变“四能”,尤其重视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早就由教师编制好的问题,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仅仅是拿到教师编制的问题开始学习,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无从谈起。

三、解决小学数学导学案运用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针对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灵活编写和运用不同的导学案

对于以概念为主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需要动手做实验,概念的学习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世界、更好地生活。例如,学习“面积”这一概念的时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教师要清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起点,引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物体面。在不断的接触物体表面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

对于需要探究的课程内容,教师提出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对于问题的猜测。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要过多的干预和讲解,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思考、计算的过程。

总之,导学案在编写、修订和使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学定教,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在自学状态下达到的程度,然后再调整自己的教学。

2、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灵活运用导学案

篇8

2、继续抓好学生的计算,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3、加强平时课堂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4、开展好市立项课题的研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进一步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1、年级备课组长写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度表,第三周星期二上交数学科组。

2、备课写教案。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做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包括备学生情况、备教材、备教师用书、备教案等,用好课本和教师用书。老教师可备在课本上,三位新教师要求写开学初的15个左右课时的教案。

3、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

(1)一至六年级以完成课本习题(作业本)和学校统发的《学习辅导》练习册为主,要求学生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无乱涂乱画现象,保持封面封底完整、整洁。学校不允许购买第二本练习册。

(2)批改要求:①练习册每一课时都要有批改,但可以选择重点批改这一课时中的某几大题。

(3)教师批改要及时,重视作业的反馈、评讲和学生订正,使作业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有效手段。

(4)检查落实:本学期以不定期抽查作业为主,重点检查学生书写、学生订正情况,教师批改次数、批改是否规范、是否及时,批改是否认真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充分利用好中午午训15分钟时间。可结合新课内容进行一些练习,也可以进行口算、计算训练。两个班的科任要培养好值日班干部,布置好午训学习内容,使午训时间学习有序,安静,有效。

5、帮扶学困生计划和措施。(1)要制定计划和措施;(2)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袋,跟踪帮扶学困生,抓出成效。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准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准时参加科组会议,并做好各种记录。

7、用好教具,尽能力自制教具,用好教学课件,教学投影仪,提高课堂效率。

8、本学期数学科组教研会议时间为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时间,请有课的教师在开学初与其他科任调好课,准时参加。

9、本学年数学备课组长。

一年级:赵小英老师;二年级:蔡伟玲老师;三年级:刘淑珍老师;

四年级:叶林强老师;五年级:蔡鹊英老师;六年级:周美好老师。

10、备课组长要做好本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跟踪落实,做好单元测验的跟踪反馈,做好教学资料的有效利用,以及单元试卷、教具和教学用书的使用和保管。

11、以老带新,师徒对结一帮一活动。

一年级:庄美妆老师——张丽娜老师,二年级:蔡伟玲老师——陈英英老师,四年级:叶林强老师——赖慧豪老师。

(二)、通过各种有效教科研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1.组织上好以“高效课堂”研究为抓手的校级公开课、示范课。

本学期由低年级庄美妆老师,中年级刘淑珍老师、高年级唐巧凤老师各上一节校级示范课。从师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等等方面,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研究。

2.开展市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继续学习观摩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优质课录像。本学期争取开展一至二次此项活动。

4. 随堂听课活动。本学期教导处和科组会继续加强推门听课和评课,促进课堂教学真实、高效。每一位教师要有一本听课记录本。科任老师要经常进行互听课、评课活动,特别是同年级之间,要互相多听课、评课。

5.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训学习。本学期要进行一至二次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学习。

(三)、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促进两率的提高

本学期每个年级将继续举行学生计算能力比赛活动。

一至二年级举行口算比赛,三至六年级举行计算能力比赛。年级之间交叉出试题,交叉评卷,出题老师要依标靠本,严密、认真出好题,并做好试题保密工作。

每个年级设计算比赛成绩优秀奖,奖励成绩前四十名左右的学生(一年级六十名左右、二年级五十名左右),与绩效奖金不挂勾,只奖励学生。每个年级设平均分奖,奖励年级前两名,一、二年级奖励前三名,与绩效奖金挂勾。

科任老师要做到:(1)重视学生平时的口算、计算的训练;(2)利用午训时间多练计算,过好计算关;(3)加强学困生的计算训练和辅导。

(四)、积极参加镇、市、省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

1.镇小学数学教研组将在本学期举行三、四、五年级计算能力比赛,具体要求按下发通知执行。相关数学科任要积极准备,平时加强口算、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积极参加镇举行的数学说课比赛活动。为了培养青年教师,本学期科组决定选派蔡伟玲老师参加本次镇的说课比赛。并由李国夫副校长、叶林强老师、刘淑珍老师、周美好老师、熊兴涛老师组成一个指导团队,对蔡老师进行指导帮助。

篇9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资源。

每个教师的手头都至少有一本教材,因此对教材的研究是最容易进行的,教材研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研究教材,最关键的目标是深入浅出和瞻前顾后。所谓深入浅出,是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表面深入思考,探寻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揣摩教材编者的安排意图,设计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所谓瞻前顾后,是指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系统把握,能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旧知充分了解,对本课知识的后续发展心中有数。

例如,小学数学中“分数”有关知识的教学,教材一般都是分三次进行编排(此处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首次编排是三年级上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着重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需要,理解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二次教学是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三次教学是五年级下册系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深入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分数知识三次编排的教学重点要把握准确,第一次认识分数重在分数的来源以及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第二次认识分数重在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从瞻前顾后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教学都要把握本课教学的分寸,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炒冷饭”;对于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后续知识不要提前教学,以免于“夹生饭”。

在研究教材的方式上,笔者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大循环教学”。从1987年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笔者坚持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先后进行了三次完整的大循环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大循环。虽然每次大循环教学都需要六年的时间,看上去似乎很慢,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通过大循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去教一遍。一次甚至几次大循环下来,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意图、前后联系都能了然于胸,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迁移渗透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将是整体性的数学知识,获得的是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除此之外,研究教材还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笔者所教学的三次大循环,分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87-1993)、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93-1999)和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2002-2008)。教师研究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研究课程标准,从教材编排的源头和依据去发现共性规律。

二、研究儿童

儿童是教学研究的服务对象。

“儿童,一个宇宙,一片星辰。我们带着好奇,望着他,探索着他。”“教师的大智慧在于对儿童的研究,来自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因为,儿童是教育的主语;因为,儿童是教育的根据地。”(成尚荣:《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7日)可见,对儿童进行研究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儿童,首先必须研究儿童的思维。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思维,具有其独特规律。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主要是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状态,即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从儿童的数学观出发,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完成两次重要转化的过程:第一次转化,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第二次转化,是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即把作为静止(停留在书本、教案上)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一次转化,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把握学习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课可以是独立备课,也可以是集体备课,甚至可以把名师现成的教案拿来参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对儿童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形态”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转化,需要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方式,有效而灵活地组织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流程,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并把这种火花点燃为火把,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快乐之旅、思维之旅、智慧之旅。

三、研究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每个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研究既是家常便饭,也容易“审美疲劳”。对课堂的研究需要的是大胆实践与不断反思。循规蹈矩与一成不变的课堂,也许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十分不利。研究课堂,应该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儿童之后,设计出新颖别致和符合认知规律的课堂学习过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对课堂进行反思与调整。反思能力是研究课堂的重要组成。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笔者在研究课堂的过程中对理想课堂的追寻与反思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结构严谨、精雕细琢。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那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研究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这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可惜的是,一直到现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一次也没出现过。

第二重境界――多层并进、活动交流。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个阶段,我追求“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活动教学,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似乎有时也有点“花”,不经意地偏离了数学。

第三重境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我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针对课程改革之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误区,笔者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几个关键要素: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秀,有效的课堂讲求简单与实用,互动的课堂体现对话与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四、研究专题

专题是教学研究的必要提升。

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作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专题研究包括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课题研究、调查实验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一种规范、有目的、有计划、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的研究方式。课题产生于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题的选择,应该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针对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展专题研究。

篇10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15-01

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学习习惯。

教师,首先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处于愉悦、轻松的心境之中,学有所乐,乐中悟道。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层面相对狭窄,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对于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数学中的理论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理解有明显的启发作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数学概念比较精炼,内容也抽象,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客观上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其实,有许多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予以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策略,刚好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这节课时,教师除了用好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动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把橡皮假设成小乌龟,再按照教师的指令移动橡皮小乌龟,体验平移的内涵。又如,让学生站立并伸直右臂,向左、右转,获得逆时针旋转90°,顺时针旋转90°的切身感受。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白,平移与旋转都是全等变换,它们共同的实质就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这时只需稍加提醒,学生便会领悟其中的不同。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所以教小学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的体会是:(1)尽量用直观的,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一年级开始学数字,可以讲一些数字的故事,举例讲为什么要有数字等。(2)尽量讲多一些数学背后的意义。如为什么要有小数,为什么要有分数,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3)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可以举比较夸张地例子。如讲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可以举狗追食物的例子。可以比较夸张地说让狗跑弯路等。(4)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举例。小学生正处在萌芽期,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叫骂。样不但会适得其反,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学方面建议不要留过多的作业和背诵,课堂上多用实物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对回答问题好的孩子适当给予奖励。并在班内举行数学竞赛之类的活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小学时期势必掌握的数理知识不会高。多数孩子都是带着会数出123这样的能力进入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个金字塔。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初中的一道证明题被浓缩为高中的一个定理。很明显小学的数学只是金字塔的最底层,它决定了学生对“砖块”的形状的把握孩子这个时期是个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时期,或许不少老师强迫孩子背诵很多定理公式,但是数学其实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它不只是理论触摸更重要在现实中。因此,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让他把一切看作是一个答案。哪怕是火柴棒比出的数字橡皮筋勒出的三角形,最好是积木。说一些具体的小学数学从开始的识数过渡到加法、减法、综合、圆的面积计算。一元一次方程,和最灵活的行程问题等。这些都不是难点,还是和前面一样,这些是最容易和孩子身边的事物结合利用的知识了。我们会走路、有行程、有未知、有方程、有图形、有面积、有物品的多少、就有了加减乘除……因为这是个基础阶段,只是被分成了几个大片面并不枯燥并不难懂。有了兴趣一切都好,灌输给一个人“数学好玩”这个概念。

还有上课的时候,不要频繁的看教案,因为小学的孩子会在心里觉得这个老师很没水准。小学的孩子有蛮多的应用题,其实最好可以加上图画给他们上课,我记得我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很会画画,而且很幽默,所以我们班三年级数学成绩很好。课下的作业量:(1)不要叫他们抄考卷,把试卷一遍一遍的抄,再好的老师这样布置作业也会被学生鄙视。(2)其实学生都想作业少一点儿的,最好布置那些有用的,量也不会很多的,毕竟孩子不是工具。好的老师应该是能把概念讲清楚的。这点很重要,磨刀不勿砍材功,我很反感现在老师作业布置非常多,其实这样是老师涂省事,一个好老师应该不会让学生做特别多的题目,她会挑重要的题目让学生做。其实一本练习材料足矣。其他的题目需要老师补充,这需要老师备足够长时间的课。

最后,教师要主动为学生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因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完全决定学生一切并严格控制、监督学生行为的专制作风型教师,必然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严肃呆板、谨小慎微、依赖性强;而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则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