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提纲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4: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八年级下册物理提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八年级下册物理提纲

篇1

物理是一门兼有实践与理论的学科,其内涵广博,知识体系纵横交错。解物理题时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及数学功底做支撑。物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倍感困惑。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高效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能高效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寓教于图”,将学科、课堂、图像融合起来。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根据多年积累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可知,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常以机械性记忆的方式学习物理定律,仅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习惯性的机械性记忆常使学生的物理学习陷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要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问题,物理教师应该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定律,建立知识体系,掌握解题“题眼”,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左脑负责人类语言及逻辑方面的信息的处理;右脑负责图像的传导与呈现。一般来说,人的左、右脑的运行常常是不同步的。然而,当思维导图与物理教学融合时,恰好能使左脑和右脑在同一时刻工作:左脑进行对物理定律、概念的梳理;右脑进行对物理知识体系的奠基、建构。这样一来,看似枯燥深奥的物理知识也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将更加深入、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物理上的问题。思维导图的运用亦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刻板印象。教师需以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解性记忆取代机械性记忆,以思维导图的全面运用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新思维、新方法促进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自主预习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自主预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物理学习方法。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预习却常常浮于表面,只是浅层次地对教科书进行阅读而没有做到深入地思考。课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将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及吸收转化率,让学生更有侧重点地了解新课中的重、难点,以达到解惑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高质量且能保障学习效率的重要学习手段。例如,在讲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电路”这一章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性记忆及整理思维导图的方法,分别对电阻、电流、电压进行逻辑理解,对其中的关系进行图像记忆,进而学会对电路进行分析。

2.笔记整理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用思维导图进行笔记整理,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使笔记的脉络清晰、逻辑缜密、思维流畅,理解、记忆起来更加直观、系统。思维导图在学生笔记上的呈现,也是学生大脑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推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由于人脑对图像的记忆本领与对文字的记忆本领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学生对线条、框图的记忆更加具象化。思维导图带来的丰富而多样的感官体验,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三定律”中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点容易与平衡力的知识点相混淆,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用简练的树状图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进行分解记录,通过绘制不同物体的受力情况来记忆易混淆的知识点,并加深记忆。

篇2

地理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包罗万象,是生动有趣的,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地理,因为地理知识又是琐碎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要学会或帮助学生构建每一课时的知识树。经过老师深思熟虑构建起来的知识树能够清晰地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有一条明确的思维路线,这条线索就把琐碎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感觉记忆是有规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好像是没有联系的知识点:西双版纳在西南边陲、有发达的旅游业、有多种热带植物和动物、有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发展中遇到了问题等。其实,只要抓住了以下三条即可。

这三条主线,这节课的知识就不再琐碎,而像是一棵大树上长出了三枝清晰的树枝。许多时候,教师需要借助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正确的、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联系,让学生自觉养成“分析自然环境对人文特征影响”的习惯,从“人与地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习。

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会节约学生大量的记忆时间,使记忆成为有规律的、尊重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有意义识记。时间久了,在学生眼里,地理知识不是若干个琐碎的点,而是一条条清晰的线。

二、知识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

1.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

既然构建知识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那就要求教师在构建知识树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要能够让学生理解起来更顺畅;要能够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严格遵守地理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构建知识树的目的也是如此,希望通过每课时知识树的构建,能够养成学生自觉分析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知识构建切记不能违背地理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做一些迎合学生的或者不严密的设计,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地理学习也是没有好处的。

3.体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

可以说,即使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因为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看问题的视角、教学风格是不同的。因此,知识树的设计切忌盲目跟风,要做出最适合自己教学优点的知识树,这样用起来才游刃有余。

三、知识构建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知识构建不同于备课、上课,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

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知识构建是找出知识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如果不熟悉教材,很难做到这一步。教师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而且对本课时知识在整个章节、整册书、整个初中地理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即使构建了,也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惑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越能针对学生学习难点的知识构建越有价值。学生学习遇到障碍,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短路”。知识构建就是解决这些短路的桥梁。

3.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有充分的了解,做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解读和理解

知识构建的理论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备课中所设计的知识构建就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良好时机,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知识构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课程理念。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6-01

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培养,而在初中科学课堂上可以开启科学的宝库。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中,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趣,概念性较强,需要硬性强化记忆,需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让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思维意识得到提高,要利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一、科学兴趣对学生的影响

新的学科在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学起,怎样才能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他们刚开始对科学课学习欲望强烈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讲授详细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变成长久的学习动力。通常情况下,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在第一堂课上会讲述一些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小案例,用现实中的表象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而不是直接去切入主题去讲解科学的概念等。

科学课中,我尝试着用“五环节”模式教学,发现学生敢于提问了、爱想办法了、善于思考了。

1.自主学习,大胆提问。在浙江初级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4节《电动机》一课中,学生在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的引领下,把电动机拆开,对照课本自学认识各部分及主要零件、认识了换向器、电刷的作用。这时,在展示环节中,就有部分学生提出疑惑:课本上没提到磁铁、线圈的作用,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甚至有些学生直击关键问题:哪些零件的作用才让小电动机转动的?

2.善于联想,大胆猜测。“小电动机转动需要力量推动,猜猜什么地方会产生推动力?”一石激起千层浪,趁此机会,我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有的小组说,知道了铁芯和线圈的组合就是刚学过的电磁铁;有的小组补充说,记得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力。这时,我点拨提示学生想想:在学习《电生磁》时学过磁铁的哪些性质?爱思考的学生已经忍不住说出来:“是不是磁铁与电磁铁之间的磁力让转子转动?”好个大胆的猜测。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种猜测分析,喜爱动脑想象。

3.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接下来,我只需让学生按自主学习提纲,学习如何对比实验、作好记录就行了。学生已经知道目的并且急迫需要验证,也明白如何在组长组织中搭配合作,因为合作评价已使得他们成为一条心,懂得合作才能赢,因此,学困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帮助。整个实验过程有条不紊,实验中学生观察认真细心,不时发出惊奇的呼叫。

4.喜欢动脑,积极展示。在一组组竞争补充中,大家逐渐认识理解:没有磁铁时,转子能吸引大头针,有磁性但不能转;只有磁铁慢慢靠近时,转子逐渐转动。有的组还表明:虽然磁铁靠近时不转,但能听见滋滋声;有的组还发现:磁铁越近,转子转得越快。老师已不需赘述,学生在自主实验中验证了猜测,获得了愉快的情感。

5.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投影仪是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很好的的工具。我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过程。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操作帮助很大,相对那种教师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节约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材料损耗。

处于初中生的青少年们,就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来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着对陌生事物的新鲜感,有着好问、好学、富于幻想的性格特点。另外还可以借用课外活动、多媒体课件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公开课,在公开讨论课之前可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二、初中科学兴趣教学的意义

把科学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例如:火箭的发射升空可以和物理相结合。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做过的“气球反冲实验”原理是同出一辙的。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重点讲基础知识,把最基础的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解透彻,讲解清楚,使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没有盲点,然后再把这些基础知识在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融合到课堂中去,以达到知识与应用的双面掌握。此外,通过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他们成长成才,立志报效祖国大有裨益!

三、科学兴趣教学的培养

科学兴趣教学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余时间,可以展开“小课堂”,小课堂可以涵盖各式各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科学兴趣教学的新感觉、新氛围、新思想、新兴趣。让初中科学更加有趣,让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兴趣,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变成趣事,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挺高学习成绩。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学习小组,举办科学实验操作竞赛、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充分可以利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掘孩子的潜能,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产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做实验,做好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兴趣。初中科学课的实验演示过程中,实验现象会牢牢吸引学生,通过实验抽象的理论、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产生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而定,让同学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老师可以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因为学习态度的愉悦感可以转变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科学兴趣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