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理工科开题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04-0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使得这个时代的本科生几乎与大学课堂的教师同步地接触来自国内外最新的新闻和咨询。与此相比,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较慢,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基本上接受的是本专业最基本且已形成共识的专业知识,或者说学了一些本专业领域最基础的知识,而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的知识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甚少。这就造成理工科学生进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开题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选题时不知道查阅哪些资料,不知道选择什么内容或者具体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时不会进行分析和归纳等等[1-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学教育在课堂教育阶段过于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注入,造成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已有知识的理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归纳、整理、分析并输出知识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输出毕业论文的质和量取决于其对专业知识输入的质和量,缺乏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研究现状的了解,就不能发现比较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现就各个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及指导老师应给予的专业引导浅谈几点看法。
一、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定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的第一步,研究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个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好的研究方向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该学科科学前沿和发展前景的机会,也是学生能够窥探本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窗口。由于一个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与本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繁多冗杂,让毫无科研经验的学生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本专业的、难度适中的研究课题,无异于大海捞针,毫无头绪。
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基于本学科现有老师研究方向基础上的,是由本学院老师所指定的,是指导老师已有研究的深入和创新。本学院老师从事的科学研究大都与本学科相关联,这些研究方向中有些属于本学科已有基础知识的延伸,有些属于本学科新兴的边缘学科,有些属于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运用本学科已有的基本知识理论去解决其他学科存在的问题或者运用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去解决本学科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所指定的研究方向大都是自己在本学科多年科研探索和积淀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些比较偏基础理论,有些比较偏实际应用,有些属于比较成熟、前期研究较多的,有些属于科学前沿、带有探索性质的等,需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个性化选题指导。对于学有余力,有志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安排与前沿科学有关、比较基础性地研究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研究生阶段地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地质量。对准备参加工作的学生,选择更接近生产实际的或者与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题,将毕业论文课题与将来就业要应用到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关联,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论文的积极性[3-4]。学生需在明确自己兴趣的基础上,经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深刻理解该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熟悉研究现状
任何研究过程都是本学科知识探索领域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的,确定研究方向后,学生就需要熟悉本方向的研究现状,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围绕研究方向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互联网上本专业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如化学专业常用的有中国知网(CNKI)、美国化学学会全文数据库(ACS)、Elsevier/SCIRUS、John Wiley、Springer Link、Sciencedirect、RSC和Beilstein等数据库,也有部分资料来自图书馆、阅览室和专业资料室。要想透彻地了解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必须尽可能全面地查阅中英文文献,全面的资料搜集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研究现状。
其次需要学生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分类,并认真阅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浩如烟海,一一梳理总结难度太高,可以找指导老师找一些该方向具有代表性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论文进行精读,挑选一些本方向做得比较好的课题组或者牛人写的综述进行通读,其余关联性不大的论文可以泛读全文或者仅仅读取摘要即可,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对于英文不怎么好的同学,英文文献的阅读是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障碍,理工科现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刊载在英文期刊上,包括国内大牛也都在英文期刊发表自己比较重要的近期研究结果。阅读过程中要写好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的理解和想法,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便于梳理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对本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在研究内容上有了初步的知识积淀,结合自身已有专业知识能够初步了解本专业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点上,现在研究到什么程度,未来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还有研究人员是为了何种原因而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等等。
再者需要学生对本课题组前期所做的研究有透彻的了解,主要包括实验室有哪些实验条件,主要开展哪方面的研究,前期研究生和往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通过哪些实验手段做了哪些相关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有意义的发现,哪些发现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将近3―5年内自己所做的研究比较大概地讲解给学生,明确其中比较有意义的内容,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学生交流沟通。
三、选择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理工科的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第一步。在学生有初步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梳理本方向已有研究问题,要求学生理清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支持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本研究方向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提出独特新颖且有价值的问题,选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理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理工科科研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影响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对可能影响研究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找出该影响因素与实验现象之间已经存在的关联,从而对已有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或者改进与批判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以不落俗套的思维尝试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毕业论文中低水平的重复或者模仿,思考未来研究中是否可找到更有意义或者更有价值的结果。在这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问题不能提的太大,必须是有限时间内自己独立或在指导老师协助下相对独立完成的问题[5]。
四、撰写开题报告
理工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包括选题的意义,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的研究方案,主要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一个好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明确清晰地阐明选题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而不做其他课题,这个课题让你感兴趣的关键点在哪里,比如或是前期研究出现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或是性能更好的新化合物,或者是新的概念,或是新的能够大大地提高现有生产效率的工艺路线。而目前本科生所做的开题报告中,普遍存在选题不明确或者选题不合适,根本原因在于对选题内容的认识不足,本科生对很多科学前沿的了解来自于报纸、杂志或者网页等一些科普性的新闻,这些新闻为了吸引眼球,通常会夸大或者歪曲一些基本研究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结果。实际上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新闻都有对应的更专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表达相对来说更客观,也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东西。摒弃偏见和成见,从更加客观的角度看待研究课题的意义是做毕业论文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态度。选题过程中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或者难度太大,不切合实际。如有的学生提出“丝素蛋白在固液界面的有序结晶及其应用”,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影响丝素蛋白结晶的因素太多,实现起来难度也很大,后具体细化为“流动剪切力对丝素蛋白有序结晶的影响”,将影响丝素蛋白结晶的因素缩减为单一的流动剪切力的影响,研究内容明确,范围进一步缩小,就具备了可实现性。明确选题意义后,就需要对所选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围绕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分析总结以往研究人员大都是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运用了哪些理论和方法,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存在的优点长处及其缺点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指出自己相对于其他研究者的长处,理出自己围绕关键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案。
大学及后续的研究生学习均是为了培养某一方向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毕业生在开题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切记要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更准备的表达。对于理工科学术性的论文,富有主观色彩或浓郁个人感情的语句,是开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必须要避免掉的。开题报告内容属于专业的、学术性的论文,要求学生用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词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在相对合理范围内对已有实验现象进行推断。另外,思维和逻辑的连贯性也是开题报告撰写时要注意的要点,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文字及说法要标明出处,所引用的论文和专利等都是要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密切相关的,不能为了凑字数或者凑内容而加些与研究问题无关的东西进来。
五、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就是要求毕业生详细地口头阐述毕业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就是该课题的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案,研究意义等。对老师和学校来说,组织开题答辩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所选课题难易程度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参与开题答辩可以深化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地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接下来的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答辩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开题答辩通常包括学生口述、问题答辩和建议评价等环节。学生口述阶段需要学生事先做比较充足的准备,深入透彻理解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本专业知识,用简单的图表或文字展示本学科前沿的其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问题答辩环节答辩老师可以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针锋相对的观点或完全不同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研究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针对老师提出的不同观点,学生应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证明自己的理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评价环节答辩老师要给予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明确其缺点与不足,并给予改正的建议和方向。毕业生应根据开题答辩中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加以补充完善,是自己更加透彻地理解课题,力争取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开题答辩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就接下来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的学术思想交流过程。开题答辩一方面为老师提供了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对研究课题理解程度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术思想,展现自己自信心的平台,能够锻炼学生理论概括、语言文字、口述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
本文从培养具有初步创新能力人才的角度出发,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的五个阶段,浅谈各个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及指导老师应给予的专业引导,为学生和老师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提供建议,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奠定基础。总之,毕业论文开题阶段是学生和老师就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阶段,好的开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站在前人的肩上”进而“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3-86.
[2]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3]路辉,宁焕生.“以人为本”促进本科毕业设计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9,(4):55-57.
[4]周仕东.论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J].化学教育,2005,(8):15-17.
[5]罗海鸥,包国庆.学位论文答辩:一堂智慧升华的课程[J].学园,2008,(2):34-38.
To Improve the Specific Ideas of Innovati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Thesi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IANG Yan-ke,GAO Xu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承的重要方式,为国防信息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受到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重视。文章基于项目视角对新时期国防科技信息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剖析国防科技信息领域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加强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之所以从项目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是基于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研究生培养的实际考虑。国防科技信息机构所招的研究生人数一般较少,培养方向和重点均有所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强的差异性。从项目的基本特征来看,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也都一一符合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一、项目视角下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剖析
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可从大小两方面阐述:从大的方面讲,研究生培养是为国防科技信息领域培养和补充人才,使其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小的方面讲,研究生培养要确保研究生通过规定的各种考核,顺利获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两个方面的目标从本质上是相通的,小目标是大目标实现的前提,大目标是小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要在项目视角下分析研究生培养工作,离不开对“项目组织”职能发挥的探讨。当前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研究生培养一般实施行政管理与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方面,一般设立研究生部,对研究生实施集中统一管理,负责招生、基础课程设置、课程学习考核、论文开题撰写答辩等具体事务的组织实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学习教育方面,一般由业务部门安排导师或以导师组的方式(一般由3名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组成),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方案进行把关,尤其在毕业论文撰写等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给予具体的指导。
最后,项目在执行过程需要遵循某种工作程序。以研究生为主体,研究生培养有着明确的工作流程(如图l所示)。从招生(A)至毕业(I),期间要历经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学习、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着确定的任务与目标,且都有着明确的节点(图1中菱形表示一般关键节点,三角形表示重要关键节点)。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按顺序进行,相互之间都有关联,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
二、新时期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生源开放性较差,理工科优秀学生吸纳不足
在新时期下,国防科技信息领域急需大量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招收研究生时应以理工科为主,但当前招生状况不乐观。研究生招生类型一般分为推免生与统招生两类。推免生方面生源较好,多为国内一流大学,但高校与专业分布较为集中,开放性较差;统招生方面生源较差,报考人数不多,理工科专业报考较少,上线人数则更少,有时甚至出现超过国家线即能被录取的情况。
原因分析: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国防科技信息机构对外主动宣传不够。对学生而言,其信息来源多为同一学校甚至同一专业的师兄弟之间的口口相传,从而导致学校与专业分布均较为集中。国防科技信息行业属于“软科学”的研究范畴,在理工科学生心中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处于劣势位置,再加上缺乏主动宣传,进一步导致吸引力下降和认同度不高。与普通高校相比,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招生人数过少,不少理工科优秀考生会因此不敢报考,导致国防科技信息机构对理工科优秀人才的吸纳不足。
(二)课程设置不系统,授课效果不理想
由于国防科技信息机构所招研究生大多为跨专业读研,对于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并不太充分。同时,又由于学校并无相应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与之相对应,在客观上就要求国防科技信息机构承担研究生的基础课程教育工作。但由于各机构属于应用型研究单位,欠缺授课经验,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了一些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基础课程,但授课内容大多局限于经验总结,缺乏数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不加区分地安排课程,缺乏针对性;有的单位意识到自身不足,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弥补,但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情况下演变成为凑够学分而去校外选课。
原因分析:尽管存在一些客观原因限制,如教育资源有限,导师同时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时间精力不够等,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培养理念有所落后,未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为方便管理而采取了“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培养不够重视,仅仅注重当前效益,忽略了长期效益;对外选课和专业课,缺乏针对授课效果的评估与管理机制。
(三)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论文定位不清晰;论文缺乏理论基础,多为国外资料的综述,研究缺乏理论深度和创新性;论文选题紧扣国防科技领域发展前沿的较少,未能考虑国内需求,研究成果缺少应用价值;论文在写作手法、架构安排和语言运用上摆脱不了研究报告的影子。
原因分析:学位论文整体质量偏低有客观原因存在。不少导师思想观念陈旧,对研究报告与学位论文之间的差异没有客观清晰的认识,运用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去指导论文撰写。当前,国防科技信息机构在定量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方面尚未形成体系,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致使学生在理论方法方面基础薄弱,造成论文看起来仅仅是材料的堆砌,没有深度。在管理方面,不少机构现行的学位论文管理流程存在不规范、时间节点不清、缺乏中期检查等问题,并且论文评阅专家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选取有待进一步优化,论文评阅缺乏客观性、科学性。
(四)项目组织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双轨制”管理模式下,研究生的个人素质与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而在招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研究生部与导师等外部组织效能的发挥是决定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研究生部与导师、研究室之间缺乏充分的协调,“双轨制”的管理模式极易造成研究生的“三不管”现象,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原因分析:现行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已经证实能比较确实有效地实现研究生质量培养目标,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导师与研究生部之间,研究生部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部与研究室之间交流不及时不充分,是导致“三不管”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目前,多数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缺乏完善的导师评估与激励机制,再加上导师同时也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时间并不充裕,这样就导致了某些导师对研究生重视不够,无法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三、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改进建议
(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明确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优秀生源作为录取对象
若把研究生培养工作视为一个项目,那么招生就是立项的过程,尤为重要。国防科技信息机构要敢于走出去,主动宣传自己,吸引更多优秀的理工科生源投身于国防科技信息行业。招生宣传要有的放矢,从机构的人才需求出发确定相关一流学校和一流专业,宣传方法做到因学校制宜、因专业制宜。宣传时要注重宣传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特殊地位和工作价值,努力招到那些对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认同度高,愿意为国防科技信息事业奉献青春的优秀学子。
(二)因人制宜,为每名研究生都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国防科技信息机构的研究生人数并不多,每名研究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为其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更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避免“一刀切”似的培养方案。所谓个性化培养方案并不仅仅是指课程设置个性化,而是涵盖培养方向、方法、计划与目标等全方位的个性化。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置应充分发挥项目组织的效能,由研究生部负责组织引导实施,导师(组)在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等基础上做出具体培养方案,旨在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力。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使得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对自己就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位,初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而不是直到写论文时才匆忙确定一个研究方向,结果费了好大劲,论文质量又不高。
(三)紧扣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紧扣培养目标,依据研究生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予以确定。国防科技信息机构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研究生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也可以改变专业基础课现有的授课模式,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内容紧跟领域发展前沿,多鼓励研究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上钻深吃透,关注热点,追踪前沿,多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在课程设置时还应与高校相合作,利用高校在数学、外语、方法论等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优秀资源,可以迅速且有效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的水平。
(四)重视过程控制,重点抓好关键节点的管理
与项目管理类似,研究生培养也必须重视过程控制,抓好培养流程中一些关键节点的管理。通过这些管理活动了解培养现状,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通过抓好一般关键节点的管理来保证重要关键节点的管理效果。例如,对于论文答辩节点的管理依赖于前面的开题与预答辩的管理效果,若开题效果不好,则很难达到很好的答辩效果。因此,要着重抓好开题与预答辩,明确严格的时间节点,这样可以在答辩前留足时间对论文进行修改。关于答辩,着重强调答辩委员会成员的选取,由于在论文抽查采取的是大专业评委机制,而不是依据研究方向选择评委,所以,建议论文答辩委员会与之相接轨,也采取大评委会制度,选取多方面的专家参与论文评审,确保论文质量。
侯艳霞(1980―),女,湖北襄阳人,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项目简介:本文是南昌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12,主持人:侯艳霞)的部分研究成果。
doi:10.16083/ki.1671-1580.2015.05.011
(南昌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构建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系,并长期贯彻下去。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25―02
本文主要围绕应用性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构建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
一、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文科类本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少有实践机会,毕业论文成为他们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机会。但是近年来,文科类毕业论文都有不同程度的被忽视现象,以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不高。
影响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就业求职和单位实习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生忙于找工作和单位实习,无心认真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在临近毕业的学期,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无心写论文,而已就业的学生则忙于单位实习。
2.选题缺乏独创性:选题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一些院校的选题都是学生自己选择,往往重复老套,论点的提出、论证以及结论往往附和他人的观点,难有突破和创新。
3.毕业论文撰写时间短:虽然大多数文科类毕业生选题时间定于大四上学期,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只有大四下学期,这段时间与毕业求职基本重合。毕业生因忙于求职和实习而推迟返校,写论文的时间往往不足一个月,因此常出现撰写论文不认真的现象。
4.毕业论文缺乏足够的图书资料支撑:根据抽样调查结果,50%以上的学生撰写论文时身在外地,无法使用学校的数据库和图书资源;在学校的学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对自己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进行详尽的国内外文献研读。
5.不能借鉴理工科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统计软件:文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多数研究课题是有一定主观性意见的,而无法像理工科那样普遍采用公式和算术;某些研究可以采用理工科研究方法,但是文科学生本科学习期间较少涉猎,因此也尽量避免采用。
6.管理环节的不精细:学生论文撰写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需要指导教师、学院、学校参与指导与管理的过程。由于一位指导教师往往带很多学生,加上学校院系日常事务繁多等因素,无法全程严格跟踪每位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毕业论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建设
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管理的体系,它借助必要的组织,把组织内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行为组织起来。 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顶层设计和管理系统,主要是教务处本科教学管理委员会;然后,各院系管理委员会要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过程和规定;最后便是指导教师的指导。
2.毕业论文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严格的选题制度
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选题时注重课题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选题应首先由指导教师商讨提出, 经所有指导教师审核并确定。
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毕业论文的题目应当以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市场与实践,注重原创能力的开发,选择理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题目。
(2)建立毕业论文开题审批制度
毕业论文选题需符合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课题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空间、中文和外文文献、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等内容。然后组织开题答辩。
(3)建立毕业论文撰写过程反馈制度
这一制度应该包括实时反馈进度、抽样调查和学术诚信检测,在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不断互动中督促和管理学生的论文写作。
(4)建立指导教师和学生激励制度
质量保证要与激励师生积极性紧密结合,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学院要给予奖励;优秀毕业论文要存入学校数据库,给予这些学生适当的嘉奖。
3.毕业论文质量保证过程组织体系建设
过程组织由教务处、答辩委员会、指导教师负责。毕业论文整个过程可分为前期的任务布置、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包括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拟解决的问题、方法等。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给出开题检查意见,由数名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开题进行检查。
中期检查要做好记录,作为评判的根据之一,主要查看论文的进度和质量,以答辩形式组织数名指导教师形成检查小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开题后已完成内容,后期进度计划是否可行。
答辩,毕业论文的最后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全面考量毕业论文的质量,查看论文写作者的学科知识及对所研究领域的认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成立由4~6名指导教师构成的答辩团体,每名答辩者的时间为半小时。答辩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
4.毕业论文质量保证评价体系建设
(1)开题评价: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来源评价、课题理论深度及应用价值评价、研究方法评价、参考文献评价、中外参考文献的数量与质量评价。
(2)中期检查:包括研究任务评价、阶段性成果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下一步任务。
(3)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报告评价:包括开题报告评价、任务难度评价、理论应用评价、专业知识认知评价、规范格式评价、文献评价。
(4)答辩小组答辩评分:毕业论文成绩应根据论文本身的质量和答辩表现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团体进行评定,指导教师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这种评定方式客观地反映了学生论文水平和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 此外,在所有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和不合格论文,比例上应当正态分布,其中优秀占10%、合格与良好占80%、不合格占10%。对不合格论文要求学生再次认真完成各个环节。
三、结语
鉴于应用性本科院校理、工、文专业毕业设计的差异和笔者所从事的专业,本文以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此类院校毕业论文工作在管理和评价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构建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毕业论文工作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1).
[2]周晓薇,蒋华江.地方高校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03).
[3]王丽辉,乐娟.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4]潘友仙,过建春.提高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01).
[5]陆士桢,王玉兰.本科(文科类)毕业论文工作质量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LackandImprovementofTakingStandardEnglishasTeachingGoalandPriority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
论文基本内容:
随着国内移动通信的快速普及,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商务应运而生,从而为旅游业开辟出一条全新路径。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论文可以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旅游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情况,重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基本要求:
广泛查阅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论文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严格遵守论文格式规范;按规定的进度完成各项任务。
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应完成如下工作:
1、应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查阅1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原文参考文献至少2篇),于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文献综述和译成中文后不少于2000字的外文译稿,同时提供外文的封面、封底、目录和所翻译的正文的复印件。
2、在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于1月30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开题报告。
3、在同意开题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须在2010~2011第二学期开学注册时(2月19-20日)向指导老师上交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设计)完整初稿。
4、根据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直到指导老师认为可以通过为止。
5、必须在2011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定稿(正文不少于8000字,不含附录的字数)。
6、认真准备论文答辩。
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
2010
年
12
月
2
日 至
2011
年
5
月
14
日
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1.1.5之前
确定论文题目、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
2011.1.6-2011.1.15
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定稿
3
2011.1.16-2011.1.30
完成开题报告定稿
4
2011.1.31-2011.2.20
完成完整的论文初稿
5
2011.2.21-2011.4.15
进行多次的论文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6
2011.3.1-2011.3.10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7
2011.5.14
论文答辩
四、推荐参考文献(理工科专业应在5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8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袁剑君, 陈志辉. 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01).
[2] 杭志, 徐德智, .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服务组合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04).
[3] 李文学. 四川电信与省旅游局深度合作着力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J]. 通信与信息技术 , 2010,(01).
[4] 蔡安宁, 尚正永, 马明栋. 杭州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 计算机系统应用 , 2007,(08).
[5] 杭志, 徐德智, .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服务组合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04) .
[6] 为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做好准备[J]. 信息方略 , 2008,(02)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47-02
接收在职工作者攻读博士学位能够有效地促进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进一步提高教育和科技队伍的素质,同时也能促进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理工科院校的在职博士生主要来源于从事工程实践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这些在职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阶段,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可以为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水平做出较大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81年开始接收在职博士生,目前已经历了27年。作为一所以工科为背景的重点院校,所培养的在职博士生,在导师的有效指导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以及科研条件,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将理论知识创新性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进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收益。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接收在职博士生,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大量工程师,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
1 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向在职人员设立的旨在提高学位层次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宽,在职博士生的生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总体上,工科院校的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其中高等院校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高等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在获得硕士学位后,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已经在本领域内做出比较优异的成绩[1]。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希望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更多地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同时将前沿的知识应用到教学、科研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对近四年来在职博士生的生源情况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比例较高,这部分以高等院校教师为主,约占在职博士生总数的8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事制度也以适应经济基础出发点,开始施行人事制度。人事制度的施行使人才流动的频率和数量加大,人事高校教师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降低风险,高校管理层在考虑资助人事教师再发展的时候,对在职教师申请博士学位的资助采取先发展后偿还的原则,同时也降低了资助的力度,因此,近几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在职教师继续深造的需求不断增大,2007年在职博士生招生规模也随之增大。
2 理工科在职博士生培养的特点
绝大多数在职博士生都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完成学业。由于与原工作单位存在着人事关系,所以入学时一般录取成委托培养。他们大多是原单位的教学与科研骨干,其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与原单位紧密挂钩。他们在完成单位科研任务的同时,与全日制学生采取同样的授课方式与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学习,执行同样的学分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学位论文要求也与全日制在校生执行同样的标准。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在职博士生在进行博士课题研究阶段,由于特点各异,他们进行博士课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部分在职博士生所在工作单位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如表2所示。这部分在职博士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博士生导师指导,首先对博士课题制定合理的实验技术方案,做好前期准备;然后回原单位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强大的技术开发和协作能力的副导师指导,在职博士生能够有效的把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快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进度。与此同时,学生需定期到学校与导师进行讨论、交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在学校进行开题、预答辩、答辩等环节。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把二者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科研资源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这对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另一部分在职博士生由于所在工作单位不具备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条件。完成课程学习后,在职博士生在学校参加导师的在研课题,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学术研讨,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并定期与导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制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我校在职博士生的生源结构和培养方式决定了其培养特点:入学起点高,博士学位论文标准高,学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学风严谨。
3 提高理工科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接收在职博士研究生可以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但是如果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能严格把关,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3.1 加强对在职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对其培养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制定并严格执行一系列规范,其中包括入学选拔、课程学习、开题、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博士论文评议、博士论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评议。这样一来,不仅加强出口审查,而且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严格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管理。
申请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在职人员,虽然其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科研能力比较突出,但是与应届硕士相比较,其外国语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在职博士生的入学选拔,严格遵循《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录取办法》,在入学考试的初试、复试阶段,与报考全日制的博士生一样进行同堂考试,划定统一录取分数线。为最大程度地考查研究生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复试阶段,加强学科与导师对研究生的面试环节,确保博士生的入学质量。
在课程学习阶段,由于部分在职博士生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时上课,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淘汰机制。由于在职博士生在课程学习、资格考试、论文研究等环节中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基础,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保证在职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数量和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鼓励博士研究生多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客观、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各博士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于本学科建设和博士生培养的制度。基于学校对博士生的要求,需要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因此在选题阶段,在导师指导下所选课题多为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职博士研究生利用从课堂、图书资源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一个有利平台,并通过不断的实验论证,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将创造性成果转化为先进产品。
博士学位论文是检验博士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为提高在职博士生教育质量及其论文的含金量,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定一系列措施实时跟踪博士开题,对在职博士生一年来对本学科基础理论掌握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在职博士生提出答辩申请后,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预答辩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审查,同行专家评审、校学位办审查等多个环节,对博士研究生的正式答辩资格进行审核。为了加强论文评议工作,我校对博士论文实行抽签匿名评审制,对评审结果达不到要求的博士论文不予组织答辩。
3.2 培养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生命,也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科学素质。广阔的科研教学平台、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育人环境、优秀的生源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管理都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哈尔滨工业大学还采取促进学术交流、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来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浓厚的科研兴趣,提高他们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为基础。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国防科工委为建立新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产、学、研培养基地。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已有的基地和中心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验收过程中得到国防科工委的高度评价。
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研究基地为重点。产学研研究基地是大学通过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践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建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并紧密与教学结合开展产学研工作,形成一条高效、快捷、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职博士研究生在产学研研究基地中,依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优势,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中,近距离地接触技术前沿,在产学研结合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营造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为关键。研究生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培养中的必修环节,是促进学术创新,拓宽学术视野,营造学术氛围的重要举措。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激励在职博士研究生踊跃参加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求学术讲座选听1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为必修环节。在校内,加大博士生学术论坛、研究生交叉学科学术论坛的组织力度,积极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搭建研究生学术实践交流平台,学校每年举行的公开学术报告大于300场,为在职博士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在对外交流上,设立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研究生学术交流基金等,积极支持并试行博士生双边(多边)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在职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和科技创新大赛,拓展学术视野,推动创新思维[4]。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研究生培养部门和研究生工作部门协作,加强在职博士生课程、开题、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同时鼓励在职博士生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 结语
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由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及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组成,他们的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培养单位的科学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单位也加强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鼓励他们进行科研创新,以保证在职博士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学位办公室.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好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6(4):74-7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化学论文中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合成类化学论文前言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4.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
5.合成类化学论文题名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6.科技文献检索与化学论文撰写
7.如何撰写分析化学论文
8.提高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9.课程论文在公安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0.化学论文中几组易混字辨析
11.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的特征分析——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
12.2002~2012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
13.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论文设计竞赛的实践与研究
14.医用化学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
15.30种化学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16.千名医学家推荐最新七大生物化学论文
17.课程论文与化学专业实验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18.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19.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践
20.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的统计分析
21.PTA量表在物理化学课程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22.缩短科技期刊周期的思考及实践——以《化学学报》为例
23.指导教师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
24.物理学、化学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5.促进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几点思考
26.美国化学镀镍年会论文综述
27.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征研究——以化学领域为例的实证分析
28.物理学、化学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29.广东省举行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
30.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1.1983年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概况
32.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在陕西临潼召开
33.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改革措施
34.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
35.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
36.试析化学类论文英文摘要特点
37.化学类论文图形摘要的主要类型及设计技巧
38.诺贝尔奖与科学家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基于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物理学获奖者的实证研究
39.化学基础研究论文的引文统计与评价
40.我国化学论文产出的科学计量分析
41.农科院校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2.2000~2004年SCI-E收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论文分析
43.中美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标题词汇特征对比分析——以化学类为例
44.国外新发表的皮革化学论文
45.综述论文在化学期刊中的作用及编辑组稿策略——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
46.应用化学毕业论文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角色的探讨
47.小论文在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48.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机化学)论文统计分析
49.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50.转型目标下如何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51.课程论文在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52.论文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3.中美高影响因子化学类科技期刊研究性论文标题用词对比分析
54.如何提高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
55.化学专业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探究
56.论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57.高师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问题及其撰写要求
58.论文写作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9.一九八年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目录
60.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式实验报告
61.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62.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的实践
63.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三
64.普通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改进探索与实践
65.第四次中日煤化学、碳——化学论文报告会介绍(Ⅱ)
66.指导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
67.化学文摘(CA)对我国化学期刊论文的处理
68.提高独立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69.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的探索及实践
70.保障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71.Elsevier收录我国分析化学类期刊论文的特点及对题名和关键词的修改
72.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过程控制及管理探索——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类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73.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指导策略
74.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75.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名列世界第三
76.化学论文关键词的选定与排序
77.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78.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在相关科技论文中的应用
79.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80.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81.浅谈《科技论文写作》在化学化工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以“合肥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82.提高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83.科技创新导向的化学化工类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思考与实践
84.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85.“《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6.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87.“《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8.“《化学学报》2013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9.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分析—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90.应用为导向的《化学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教改探索
91.《结构化学》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的思考与尝试
92.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
93.我国成为化学论文大国
94.28届地质大会有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论文摘要选
95.强化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教学环节的几点探讨
96.化学十年:世界与中国——基于2001-2010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97.校企合作指导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新模式的探讨
强调学生自学的能力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向来一直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为研究生上课时,日本的教授大都数不会直接采用授课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更多的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术知识的指导。讨论课一般是每门课每星期安排上一次,一次约莫两小时到三小时,同个专业的研究生及其导师都要按时参与讨论课。每节讨论课都会由一名到两名研究生来进行对他对本课程研究内容的讲解,讲完后,其余的研究生则参与解答与提问的环节中,而导师则对于相应的问题作出一定的专业的学术指导。在上讨论课之前,老师会安排所有的学生去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教材或教学指导书籍,并且在课堂上讲解其观点的学生进行先后的排序,把排序名单贴在学校的公示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讲解次序后,就在课下先将课程的教材全部自学完,并且写下教材每个章节学完后的思想总结,并且将在阅览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讨论课上将自己没弄懂的问题与其他的研究生与导师进行探讨。所以在日本,导师在研究生教学中扮演的是问题的回答者,而不是课堂上的讲解者,而对于教材的学习全是由学生在课堂下自学完成的。对于日本的博士研究生而言,课程的设置显得更加的灵活自由,博士研究生只要求修完一定课程的学分即可,而课程全部是由学生们自行选择的,能选择的课程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方向来选择所修的课程,完全不需要由学校与导师来指定他们所学的课程。博士研究生们可以选择的课程数量有很多,几乎包含了他们所学专业的各科知识,范围包含极为广泛。上课的方式依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
对于研究生来讲,没有在课程中设置单独的外语课,然而外语的学习对于研究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的。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都会开设用英文来教学的专业讨论课,在课堂上,导师给每位同学发放最新发表的用英文书写的理工科论文,学生们要能够翻译整篇学术论文。学校会安排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研究生们参与这些研讨会中,在听国外学者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增强了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日本大学的国家化程度极其高,随着日本“30万留学生”计划的实施,使得全球各国的学生都会在日本求学,所以在一些学术研究或实验室中除了说日语,还会用到英语来与外国人交流,从而导致日本的研究生英语的实际应用交流水平很强。日本的研究生们往往能在国际的学术会议上用全英文进行学术的报告演说,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英语论文,这些都是日本的大学注重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成果。虽然没有特设的英语课程,却在学校为其营造的良好国际氛围中,学生们能更好地自学英语的实际交流表达。
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学而言,日本更加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每位研究生都会安排相应的课题进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年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第二年就完全进行课题的研究了,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基础理论课的设置更是灵活自由,所有的课程都由学生们自己来选,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此外,研究生们的导师都会安排学生们参加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关注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更好地把握住专业发展的风向标,使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并且选取自己未来愿意潜心研究的课题。一般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导师们就会让他们开始撰写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以此来明确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在研究生的第二学年开始,导师们就要求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中期报告的答辩,只有通过了答辩,学生才能按照自己的原有计划开展相应的研究,否则只有在自己已经研究所的基础上做不断地修改与更新,直到他的答辩让所有的评审导师们满意为止。在中期报告答辩时,同一专业的研究生与导师都会聚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听答辩,来分析学生课题研究进行的情况与其是否可以继续按照原有的研究思路开展下去。在中期答辩结束后,许多学生都会对原来的研究计划与结果进行重新的审核与更改,使自己的研究更为的完善。在答辩过程中,导师会选取十分优秀的学生研究成果,鼓励并且指导他完成学术论文,并且在国际的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其研究成果,并且还能获得在国际学术报告会上进行演说。在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最后半年,研究生除了在忙于撰写学位论文与自己研究的课题外,并且将自己研究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与同一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学术的交流与分享,在大家的热烈探讨中,来知道自己研究内容中的不足与缺点,从而根据其他研究生与导师对自己研究内容的点评中修改自己的学位论文,并最终完成学位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导师对他们的要求就更加高,他们每年都必须参加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十分重要,如果他们未能达到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比热他们没有达到的数量,或者是他们发表的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不够高,那么他们将不能按时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只能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继续在学校进行研究,撰写更高质量或更多数量的学术论文了。所以说,日本对研究生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其教学的目的也是建立在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基础之上的,是为了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研究课题而设置的。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38-03
一、引言
科技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无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与继续深造过程中,都无法避免地多次接触各种类型的科技写作。例如,目前在国内高校广为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T)就要求本科生独立撰写项目申报书及后续的开题、中期和结题报告,又如本科毕业设计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无法脱离科技写作基本技能。而学生就业以后即便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也无法避免地会与科技写作打交道,比如起草技术合同、撰写专利等。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首都高校本科生有大部分未来都会投身于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科技写作技能显然已经成为首都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1]
在欧美的大学理工科系中,在专门的课程之外,关于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写作,一般要讲20-30学时,有的大学还设置了攻读科技写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以科技写作为职业的科技作家和科技记者。在我国,近几年来,有的大学将它列为选修课,有的大学开设了讲座,一些工厂、研究单位、学会、协会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讲习班、报告会,这些都受到了广大学生、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科技写作课程在首都多所高校都有开设,很多高校还专门开设了专题讲座。但一些高校将其侧重于研究生教学,本科阶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2]绝大多数本科生在大学的前7个学期都几乎没有自主地完成过科技写作,有些学生甚至不会查阅最基本的中文文献,直至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才真正接触科技写作,但为时已晚,只能草草了事。此外,某些学校开设了主要针对科技论文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没有涉及其他众多类型的科技写作,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将“科技写作”设置为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来实施。笔者所在学校将也是如此,并已开设了近10年时间,目前为24学时 / 2学分,每学期开设一次。每年大约100人左右选课。为了全面了解选课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期望,笔者从选课主观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期望两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3年春季选修该课程的110名同学在课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份数101份,调查结果及具体分析如下。
二、选课主观目的分析
对学生选修“科技写作”课程的主观目的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一是选课学生主观上对学习该课程有意义程度的调查,二是学生选修该课程的最主要原因。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图2。
由图1可见,21%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非常有(意义)”,6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而选择“无所谓”、“没有(意义)”和“非常没有(意义)”的人数仍然占16%。
根据图2,选课最主要原因中的两个积极选项“个人兴趣”和“学习知识”共占59%,两个消极选项“凑学分”和“跟风”则为41%,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必须注意到的是,五个单选项中,“凑学分”的比例最大,仅一项就超过了总人数的1 / 3。
结合图1、图2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写作”课程掌握有用的知识或技能来充实自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为了凑学分或跟风而选,所以在图1中“非常有(意义)”的选择人数不高,“无所谓”选项的比例也不低,说明很多学生虽然主观上认为选修该课程有意义,但对课课程的认识程度及选课意愿不够强烈。
三、具体教学内容期望分析
科技写作类型多样,为了明确选课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期望,结合本科教育阶段可能或必然遇到的科技写作类型进行了调查,包括专利申请材料撰写、科技论文撰写、URT申请材料撰写、毕业设计撰写。四种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查结果分别如图3、4、5、6所示。
总体上看,四个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均很好,选择“有(必要)”的比例均为各自最高。
图3、图4、图5中选择“有(必要)”的人数超过50%。图6认为“毕业设计撰写”、“有(必要)”学习的人数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较低,约为46%,但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则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内容,高达37%。综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两项之和来看,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毕业设计撰写”,这说明学生普遍认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学习毕业设计撰写方法的必要性。
为了对比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选取“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文献检索方法”、“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等五种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性排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各项数据为具体人数。从“排名第一”比较发现,将“科技论文写作”和“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选为第一的人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然后依次是“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
为了定量考查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给每个选项赋予权重。为简便运算,假设各选项的权重为等差数列,“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有(必要)”、“非常没有(必要)”依次对应“5”、“4”、”3”、“2”、“1”,将各项教学内容的五种必要性权重求和,得到总的必要性。为统计方便,将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必要性如图8所示。根据图8,“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的学习必要性最高,说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更加注重学习带来的实际结果或成果,然后依次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对未来就业、继续深造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更有学习的必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教学内容对未来的实际和实用价值,更注重结果。显然,大部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专利写作,因此“专利撰写与申请”的学习必要性偏低;而“毕业设计写作”虽然在短期内关乎学生的毕业,但其撰写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意义不大,导致其学习必要性最低。
四、教学内容改进建议
1.结合学生选课的主观目的来看,今后应增强学生对科技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等各种宣传教育的同时,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甚至可以将其设置为通识教育的必选课,进一步强调科技写作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尝试将“科技写作”课程作为申报URT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类项目的前提条件之一,督促学生重视科技写作,并能够明确科技写作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2.本学生在校期间涉及独立完成创新性科技工作和取得新成果的机会不多,但却多次涉及文献调研型课程大作业以及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等环节。因此,建议针对“科技论文撰写”教学内容的讲授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侧重讲解综述型和实验型论文,为其他课程的大作业及本科毕业设计、URT项目申请做好铺垫。
3.应适当增加与学生实际学习及未来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当增加URT申请材料撰写内容的讲解,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和科技材料撰写能力。例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科技论文规范与发表流程”的学习期望最高,这很可能是因为该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和继续深造有直接利益的原因,然而该内容在绝大多数学校的“科技写作”课程中均为提及或仅轻描淡写,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专利撰写与申请”由于本科生在校及未来工作期间涉及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期望不高,建议在授课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即可。
4.应将“科技写作”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有机整合。[3]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文献检索”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选修以后仍然没有掌握查阅科技文献的基本技能。由于科技文献检索是科技写作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建议在“科技写作”课程中专门设置一定的学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讲解核心的、关键的检索技巧。此外,还应讲授一些科技文献检索的辅助功能,例如如何借助CNKI查询某学科的学术趋势、学术热点,如何借助CNKI翻译助手完成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这些内容都是科技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撰写也比较关注,但由于“科技写作”课程的选课主体为低年级学生,因此建议教学中适当增加该部分内容,但不必详细详解,仅需介绍文献综述、专业英语翻译、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撰写格式等关键环节的基本写作方法与常用技巧即可。在毕业设计开展前期,即第七学期末,建议学校应专门针对毕业设计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详细讲解毕业设计的撰写方法与技巧,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的环节。
6.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如借助学校学报编辑部的师资力量[4],在“科技写作”课程中用2到4学时专门讲授“规范投稿与发表流程”,借助图书馆的师资力量,讲解CNKI使用技巧,从而打造出更加实用和具有针对性的“科技写作”精品课程。
[ 注 释 ]
[1] 许杰,杨基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实践导向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2):93-95.
调查主要有五方面发现:第一,半数的被调查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但相当一部分指导机构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区县教研员总体学历较高,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仍需提高。第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始受到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但培训的系统性尚未形成。第三,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六成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表,但只有三成的学校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课时。第四,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正常运转。第五,七成被调查区县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和心理活动课的研讨活动,但各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频次和范围有显著差异。
课题组就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一、建议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管理。二、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规划。三、建议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研制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四、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规范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五、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纳入教育专项督导,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评估。
课题论证专家,教育部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主编陈海东对本次调查研究取得的结果感到欣慰,他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对于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本次课题研究设计合理,调查样本量大并有较好的代表性,统计方法运用得当,数据可靠,研究报告系统全面,国内外文献翔实,文字通俗流畅,图表清晰,讨论分析事实求是,建议中肯并具有可行性,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认为本次调查非常有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工作量大,数据丰富,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具有参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午晴教授对本次调查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调查研究目的明确,调查范围广泛,调查研究过程科学规范,达到了调查目的,基于调查结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建议。陈午晴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研究对象中加入学生和家长,调查的结果会更加丰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