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诉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有很多,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了解这些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
(1)档案资源的完备性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首先,通过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延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此种优势是以往以纸质载体形式为主的档案信息资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传统纸质档案受载体形式的限制,惯常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对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损耗,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诉求。
其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存储,并且有效地规避因人为因素对档案资源造成的不利损耗。传统的纸质档案则对存储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并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最大程度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检索与查询效率
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要求相对较多,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并且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前述问题,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实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
第一,现今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工作理念方面依然保持一种因循守旧的态度。此种情况的出现同这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存在直接关联。这部分人员通常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第二,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原因也在于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因而在工作中怠于进行改变。此种工作惰性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此种情形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欠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因而使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迟缓,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1.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
硬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硬件设施足够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信息及数字化的要求。为此,应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人力、物力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以强化档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为档案建立专用库房或陈列室,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自动化装订机、防磁柜等),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从起源至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便有缩微技术问世,它是保存信息、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缩微技术与计算机存储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介质不同,因此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缩微技术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光盘存储技术问世之后,缩微技术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缩微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缩微技术的优势,弥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不足,形成一个兼容并存,只有具有方便存取、保存、联网、阅读、检索、利用和传输诸特点,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在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档案管理的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约束n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当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有了明确、科学、完善的档案制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便有依据可循,有制度可依,因此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得以大大调动,其在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尽己所能,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完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这一情形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变化,因此相应的制度便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早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真正使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社会任何一领域都被信息化与数字化改变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电子政务环境下文档一体化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7(02).
[2]赵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嬗变(下)[J].办公自动化,2007(02).
中图分类号:G251
精细化管理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3.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考核时就有了考量的依据。但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仅有制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将任务分解,还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与各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不仅要明晰各岗位的职责,还要注重协调各岗位的关系,使各岗位有机衔接,协调运转;不仅要注重工作的规范,还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畅,自觉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圆满达成。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关键性因素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既从小处着手,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又从大处着眼,注意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切忌舍本求末,陷入一味苛求细枝末节的完满,而忽略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的误区。
总之,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去研究、实践、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渗透到图书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之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各项工作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发展理念,进一步细化岗位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标准,加强过程考核监督,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规范、内涵、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精细管理意识,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岗位职权明晰、管理责任明确、工作标准具体、制度健全完善的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精细化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有效激励和约束,激发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二)过程监管的原则。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任务目标,强化目标达成的过程性管理,严格抓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确保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三)精益求精的原则。以观念创新引领思路创新和方法创新,树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做到精于事前,细于过程,持续改进,完善提高。
(四)方便考核的原则。对工作目标量化和具体化,减少不确定因素在考核中的影响,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充分调动每一名师生的积极性。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各学校(单位)校干尤其是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要结合岗位特点,加强管理知识学习,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必读书目,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要创新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专题管理校长论坛等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导校干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主动性,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1.健全责任管理机制。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岗位分工,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做到“四定”,即定人、定岗、定职、定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明确工作标准。各学校(单位)要对每一个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具体化,对每一名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得到有效落实。3.完善工作流程。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学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构建严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使学校各项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各学校(单位)要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月活动,实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面貌显著改观。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师考核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深入开展“做幸福教师,谱幸福人生”活动,激发教师精神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加强财务管理。严格经费收支管理,加强财务审计监管,严禁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加强学生管理。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着力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构建全方位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严格考核管理,抓好工作落实。1.明确考核标准。各学校(单位)要坚持规范、细致、高效的原则,科学制定学校精细化管理评估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树立良好工作导向。2.强化督导检查。各学校(单位)要成立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小组,坚持定量与定性、综合与分类、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校干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效能。3.健全奖惩机制。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要求,科学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表彰奖励制度,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充分调动每一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抓好工作落实。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4月)。召开“精细化管理年”启动暨“校园环境建设月”活动动员大会,成立组织机构,出台实施意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各学校(单位)要迅速召开动员会议,制定相应实施方案,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各学校(单位)要以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月”活动为契机,以各项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为重点,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流程,狠抓工作落实。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学校精细化管理阶段分析会、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改进问题不足,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3月)。区教体局将对各学校(单位)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估,评选表彰一批“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巩固精细化管理成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长效机制阶段(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各学校(单位)要以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全区教体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体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教科,具体负责牵头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各学校(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具体抓,相关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刀楞山下绘蓝图,精细管理收硕果”。走进刀楞山下的大水头矿,无论是办公区域、生产场所,还是井下生产现场,一切都显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能够感受到这里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而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大水头矿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
当矿长邵嗣华首次提出了矿井“三对标”目标任务时,即,“第一年与全公司一流标准对标、第二年与全省一流标准对标、第三年与全国一流标准对标”。在大水头矿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质疑声不断。面对质疑,邵嗣华在2016年安全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精细化管理涉及到矿井的方方面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推进管理升级的必然趋势,必须永续推进。要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寡人型向全员型转变、由模糊型向数字型转变),达到“管理精细化,考核绩效化”。
2016年是全国煤炭企业走的最艰难的一年,也是大水头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对标”的开局之年,更是精细化管理走的最坚定的一年。大水头矿从员工行为规范和物料定置管理标准入手,强化现场精细操作管理,注重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管理。所有井下物料、配件、电缆线按照标准定置管理,达到归类集中,“码见角、堆见形、立要直、放要正”,牌板与实物数量相符。在安全设备设施、交通要道、危险地点、要害场所推行反光安全标识管理,通过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的现场运用,有效改善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达到文明生产干净整洁无隐患,处处体现了“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理念。认真开展文明生产评优评差活动,对每旬检查结果进行排名,月底进行总评,每月月底在采、掘、开队中评两名当月最优、最差单位,在井下辅助队及地面厂队中各评一名当月最优、最差单位,实行“奖优罚劣”,促进了现场作业环境安全、舒畅。明确了办公区域定制图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
同时,纪委督办室从环境卫生、班前会召开、工作着装、劳动纪律、目送职工列队入井等方面对地面员工行为规范进行全覆盖督查,值班矿领导、部室长抽查督导,进一步规范全矿干部职工行为,确保了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使“你的行为代表着你的素质,你的形象代表着大矿的形象”的行为意识真正在职工中树立起来。
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和矿井综合因素不利的背景下,大矿人度过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危机考验,全矿广大干部职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条主线,严格按照公司“度危机、抗风险、精打算、求生存”总体思路,积极落实“降成本、提煤质、促销量、保稳定”措施,完成了一个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稳步提升)、两个推进(推进了“三违”治理观念转变、推进了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个确保(确保了职工工资正常稳定发放、确保了煤质与销售、确保了各项指标的完成)的不易成绩。
正是这一年,为大水头矿精细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让大矿人打消了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对标”的质疑,全矿上下全身心的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大力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按照“精品引路,总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到年度有规划、季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集中精力对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受窄小煤柱影响压力大,收敛变形严重巷道,加大投入进行高标准整治。从管路吊挂、巷道维修、安全设施、材料码放、图牌板管理等基础工作点滴小事入手。根据各个时期各个单位实际情况,采取一事一推广的做法,在示范单位组织参观学习先进经验,鞭策落后。创建精品示范区队、精品示范工作面、精品示范运输线、精品示范机房硐室,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提升。
万寨港是江苏徐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港口,近年来,该港强化细节管理理念,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以精细化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并在内部管理和解决生产难题上见到实效。
一、提高认识,达成共识,为推进精细化管理保驾护航
1、转变管理干部观念和提高职工思想认识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公司修改完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加大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力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突出目标量化考核,增强中层管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创新工作思路、持续自我改进的意识,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效果。其次,精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个职工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公司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和部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好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效果。同时,组织管理干部学习《砍掉成本》、《计划制定与管控》,开展拓展训练,推行先进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花大力气组织职工学习《提升品质》,改变职工普遍存在的“差不多先生”、“马虎小姐”的工作心态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态度,引导广大职工用精细化理念引导行为,将工作规范变成习惯,提升全员综合素质。
2、完善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实施工资制度改革,使广大职工成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公司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同职工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不断完善内部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公开竞聘7个管理岗位,公平、公正地选拔干部,为优秀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发挥才能的平台;积极探索分配方式,搞活分配,分别在铁运部调车班、质检中心、装卸作业区、机修车间实施计件工资,同时制定下发《员工奖励办法》,激发职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使职工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由支持到自觉实践,达成共识,形成了人人讲精细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细节,以“四细四化”为起点,推行精细化管理
“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公司把工作重心放在“细”上,首先明确了14个部室的精细化关键控制点,以宣传动员、学习提高、全面梳理、改进完善、总结巩固五个阶段推进工作的开展,各部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查找问题,细化目标、细化制度、细化流程、细严考核,力求做到任务定量化、责任明确化、过程标准化、监管常态化。
1、细化管理目标、做到任务定量化。实行目标管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公司全面梳理各自业务、流程,按照安全管理、经济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精神文明六个项目,制定各自详细、可行的目标,并进行指标量化,量化率达95%以上。
2、细化规章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化。制度是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它引导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职工个人行为,对精细化管理起决定作用。公司先后出台《关于流动机械队管理办法及作业考核办法》、《成建制流动机械出港车辆管理规定》等制度,抓流动机械队、清车队队伍建设;明确了办公会、生产调度会等规定,提高会议召开效率和效果。修订完善信息沟通制度,明确了客户走访、接待、意见征询等制度,及时传递和解决客户意见建议。
3、细化工作流程,确保过程标准化。随着公司新业务的上线运行,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发生新的变化,公司全面梳理、细化生产管理标准和优化工艺流程,制定完善了船舶进煤、火车发运生产的工作流程,票据开具、收单审核,现场监督和控制等流程管理;细化采制样工作流程,制定采样、制样、磨样关键点控制程序;改革南港作业区装载程序,采取提前取料和预配载的方法,提高装船效率,减少船舶停靠等候时间;通过成立装卸办、落实相关制度、更新车辆、细化基础台账一系列措施,提升流动机械队的工作质量;实行铁运部列检及外勤人员的空检预报、车辆等挂措施,压缩车辆在港停时。
4、细严考核,做到监管常态化。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对过程的有效监管,是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公司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一方面重点抓工作的执行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室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缮存在问题和管理过程,同时,将部室量化考核、方针目标考核、精细化考核纳入公司方针目标管理,利用公司每月百分考评会进行检查跟踪、考核兑现,实现监管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抓经验的推广、成果的宣传,召开年度精细化管理会,对各部室的班组管理、优质服务、现场管理、生产组织、制度改革等精细化管理成果进行现场打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作者简介:曾朝霞(1969-),女,湖南安化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副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13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43-02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管理,它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与此同时,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3.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考核时就有了考量的依据。但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仅有制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但“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精细化”不仅求“细”,更求“精”,因而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一味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就很难将事情做到极致,创造最大效益。
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将任务分解,还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与各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不仅要明晰各岗位的职责,还要注重协调各岗位的关系,使各岗位有机衔接,协调运转;不仅要注重工作的规范,还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畅,自觉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圆满达成。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关键性因素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既从小处着手,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又从大处着眼,注意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切忌舍本求末,陷入一味苛求细枝末节的完满,而忽略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的误区。
3.要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刚性化”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科学化管理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分别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又不止于规范化,还应向个性化靠拢。“规范化”要求用制度来分解职责,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促使每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到位、尽职。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用制度来规范的,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在建立严格、具体、系统的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循的同时,还需要“弹性空间”,以发挥员工的个性特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精细化”管理要提高执行力,需要以管理的刚性来保障每个制度的实施。没有对制度刚性的执行,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制度不可能包罗万象,穷尽一切,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有时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实行“柔性”处理,要“刚柔相济”,规范化与人性化有机统一,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真正要求。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去研究、实践、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渗透到图书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之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各项工作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江梅.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探讨[J].现代情报,2007,(2):104-146.
(二)、主要工作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分公司党支部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党员和员工学习好和贯彻落实好十七大文件学习和辅导,利用班前会、集体学习日、党课、党员大会、板报、橱窗、标语等形式学习和宣传十七大精神。领导带头学,带头辅导讲解,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积极参加十七大理论研讨征文的撰写。利用板报、橱窗进行十七大精神专题内容的宣传,对十七大报告中的新亮点,领导要带头学习并进行专题辅导讲学,联系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和推动后勤各项管理工作,为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云南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云南师范大学于2011年创办空乘专业,是我校首次与金通航空培训有限公司实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将其纳入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目前我校空乘专业建设整体上比较乐观,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这光鲜的外表下,也面临诸多问题,它将制约空乘专业的发展,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队伍不精,空乘专业学生最基层的管理者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自身专业结构的欠缺,仅凭自己原有的教育经验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模式时感到无所适从;由于学校对该教学模式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建成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标准,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无据可查。其次是空乘专业的学生自身优越感强,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城市,均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爱慕虚荣,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整体无所事事。最后就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双方缺乏沟通,合作过程中缺少统一协调的机制造成让部分学生钻管理的空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必要性
所谓精细化管理,它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中来,也是对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和新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精”“细”“化”三个字上。其一是“精”,即对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队伍一定要精,要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其二是“细”,即空乘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一定要细、覆盖面一定要全。其三是“化”,即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一定要制度化,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最终变为自觉行动乃至成为一种习惯。
对空乘学生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克服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坚决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与航空公司的无缝对接。同时,我们也要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最终培养出形体美、气质佳、才艺精、纪律严的实用型民航高级空中乘务员。
三、云南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精”“细”“化”的实践
(一)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的“精”。这里的“精”是指,必须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工作队伍,真正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青年教师,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因此,要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空乘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时刻关注学生工作中的要点和细节,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主心骨”。
(二)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的“细”。学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日常管理工作,它包括学生的思想状态、突发事件、学习方式、就业指导、日常习惯、情感交流以及心理疏导等方方面面。这里的“细”,就是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全,及时将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冲突化解到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管理细化到“个人”。不仅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还包括党政干部、广大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来,充分领会“学生工作无小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例如:我所负责的2011级空乘AC班就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班会的出勤情况、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都详细列出,及时做好学生的痕迹资料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对班级的问题学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面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等。在工作中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做到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三) 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的“化”。这里的“化”是指校企合作管理模式要一定要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信息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例如:空乘专业学生每日的仪容仪表、礼仪规范、上课出勤、制服日、宿舍卫生等都必须依照各项标准作量化考评,并督促其整改。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班风学风建设细则、宿舍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制度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日常行为细化和量化,及时做好反馈,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办法。当然,这样的制度也必须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实施起来才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为了贯彻党的十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云南师范大学秉承西南联大精神,努力挖掘学校深厚的文化传统,并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拓宽办学渠道,探索新的亮点,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走高等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另外空乘专业也将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它将空乘特色课程教育与高校基础课程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航空事业培养优质人才,实现学生和航空公司之间的无缝对接。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正逐步步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开始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但人始终是管理的主体和核心,而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岗位管理上,因此,岗位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以精细化管理视角审视高校财务岗位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是针对过去“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目前,高校财务岗位管理还处于粗放化管理阶段,离精细化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岗位管理环境不理想
管理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相对而言,学校管理内部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学校管理文化、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习惯等都会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在一个粗放化管理土壤中,财务精细化管理很难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所有管理环境各因素中,学校管理体制对于财务岗位管理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人事管理都采取集中管理体制,人事管理权集中在学校层面,各部门权限很小,与部门工作责任不相匹配。比如: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录用、处置没有自,对本部门收入没有分配权等。导致财务部门对岗位管理处于被动状态,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分配苦乐不均。在没有相应岗位管理权限的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采取家长式管理,对岗位工作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缺乏工作激励手段,岗位精细化管理难以推进。
(二)岗位架构与运行不科学、不规范
高校传统的财务岗位设置与分工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线的,随着近年来财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在原有的体系上以打补丁的办法进行升级,缺乏统筹考虑和科学设计。高校财务岗位架构设计与运行缺乏规范标准,各高校之间由于财务管理者不同产生的差异较大,体现较多的“人治”痕迹。在职能划分时,会计与财务职能没有清晰划分,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在岗位设置上,存在因人设岗、岗位边界不清晰等现象;在岗位职责和分工中,职责交叉、分工不明,工作安排随意性大,临时性工作较多;业务流程不科学,既影响业务处理效率,又不够严密;财务内控长期被忽略或淡化,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明显漏洞,内控隐患大。
(三)缺乏科学的岗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高校普遍采用年度考核方法,但现行的年度考核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工作评价上,流于形式,大多靠管理者的印象打分,或者轮流评优搞平衡,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评价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直接导致高校财务工作缺乏激励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在收入分配和人事管理上较为集权,财务部门管理者缺乏激励的手段和条件,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推进高校财务岗位精细化管理的几个转变
(一)财务管理思路由管事向管岗转变
高校财务管理者绝大多数从会计核算岗位成长起来,形成了惯性工作思维,财务管理理念陈旧,热衷于对日程核算、报账事务亲历亲为,把自己变成事务主义者。其后果,一方面把日常工作的管理过度“人治”,忽略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其他财务人员工作的被动和依赖。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日常财务运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财务管理者更多站在管理的高度实行岗位工作的监控、考核和评价等。这样,要求财务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改变工作思路,实现由“事务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二)财务工作侧重点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财务工作可以分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两大职能,高校财务也不例外。但大多高校财务侧重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高校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陈旧、财务部门管理者长期的工作思维惯性有较大的关系。精细化管理以操作规范化和管理精细化为主要特征,实行精细化管理后,会计核算就像一条生产线,按部就班地进行;而财务管理由现在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发展,财务管理职能必然大大强化,高校财务工作的侧重点进一步向财务管理迈进。体现在岗位管理上,要求在科室和岗位设置、分工、职责等方面更多考虑管理职能。
(三)岗位管理由过程管理更多向目标管理转变
岗位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岗位设置科学、职责分工明晰、工作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的,各岗位、各环节能够主动、有序运转,不需要向以往那样实行紧盯式管理,管理者重点应该转为目标管理,制定岗位任务、指标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以目标引导过程。
三、高校财务岗位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崇安寺街道作为中心商务区,城市管理工作是街道重中之重的工作。但四、五月份精细化管理考核得分很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机动车和共享单车乱停放,道路乱堆放,占街道问题总数的九成以上。究其原因,一是网格化管理落实不到位,没能做到全时段、全区域覆盖。二是对今年更高标准的考核要求估计不足,工作力度与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三是部分同志重视程度不够,连续两个月都有不合格单元。由此暴露出的问题短板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和认真整改,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压降问题数,确保中心城区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合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街道班子成员挂钩8个社区定期研究、适时会商,随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班子成员、职能科室、社区、城管中队的工作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
二、强化网格管理,推进巡查处置+督查落到实处。8个社区划分成1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名城管队员,实行早7点至晚11点的全区域、全天候工作模式,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协同做好日常巡查、问题处置及对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作为街道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合格社区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