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儿童形体礼仪,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哮喘、咳性哮喘、隐匿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为夜间清晨发作性咳嗽,运动或哭闹时加重[1]。因早期缺乏典型哮喘表现,所以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反而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也给家长造成极大的恐慌和困惑。选择2009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现将有关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患儿,男19例,女16例,年龄12个月~3岁8例;4~6岁21例;7~12岁6例。35例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慢性、反复性咳嗽症状,病程均>1个月。个人过敏史6例,家庭过敏史11例,个人及家庭过敏史不祥的18例。
1.2 临床表现:患儿干咳11例;刺激性咳嗽9例;咳嗽伴咯痰15例。35例患儿均以夜间和(或)清晨咳嗽为主,运动、哭闹或吸人冷空气后加重。部分患儿体温增高。肺部体征:呼吸音粗糙14例;伴有干湿啰音8例;于吸气末肺部可听到音调较短促的非典型的哮鸣音者6例;双肺听诊清晰者7例。X线:8例患儿两肺纹理增多。实验室检查:16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1例血清IgE异常,11例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1.3 误诊情况:本组11例患儿首诊误诊为支气管炎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支气管肺炎2例,误诊率为31.43%。
1.4 治疗方法:对明确诊断的患儿立即给予抗哮喘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5岁儿童0.5 mg/次,>5岁儿童1 mg/次,1~3次/d。舒喘灵0.01 mg/(kg·次),3次/d,口服,酮替芬:<3岁0.5 mg/次,>3岁1.0mg/次,2次/d,口服。用药疗程:酮替芬一般为半年,舒喘灵在咳嗽消失后服用半个月停药。对误诊或延误诊断的患儿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并根据治疗情况予以修正诊断,后进行规范化抗哮喘治疗。
2 结果
35例患儿在实施规范化抗哮喘治疗后,多数患儿在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2周后患儿均相继痊愈,未见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作为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它与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同,都以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Carrao 认为是气道上皮因慢性炎性反应而受损,暴露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较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引起局部小气道收缩,此收缩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因此没有喘息的症状和体征[2-3]。由于患儿持续存在气道炎性反应,气道上皮下方的刺激感觉兴奋阈值低于正常人,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高,故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咳嗽是本病唯一的症状,易与急慢性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如果持续咳嗽>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哭闹、遇冷空气或嗅到刺激性气味加重,少痰或无痰,临床无感染征象的,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要高度提示该病变的诊断[4-5]。对这些患儿可采取实验性给予支气管舒张剂进行诊断性治疗,如能明显缓解并除外其他呼吸系统实质性病变的即可确诊。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患儿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能在首诊时就能明确诊断确实较难,本组首诊误诊11例,占总数的31.43%。其中,最容易产生误导的原因是患儿体温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等,一些合并支气管感染的表现。在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因支气管炎性反应的消除,临床咳嗽症状能有所缓解。停药后咳嗽继续而被误认为支气管炎复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再次使用抗生素。此次是临床医师对初诊患儿仅仅根据家长的叙事及咳嗽迁延不愈,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诊断。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到误诊的主要原因为:①临床医师对CVA认识不足;②临床症状不典型;③临床医师询问病史不详细。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在出外呼吸系统实质性病变外,长期慢性、反复特定时间内咳嗽的患儿要考虑到本病,一旦诊断成立,要根据哮喘的治疗原则进行规范化治疗,以减低哮喘的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 谢 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38.
[2] 刘秀芳,姜红霞,朱 琳.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55例诊疗回顾性分析[J].新疆医学,2009,39(2):18.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又称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是儿童常见的髋关节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疾病之一,具有可自愈性,是临床常见的小儿软组织损伤疾患。目前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尚无统一认识,多认为是由髋关节创伤或关节过度活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所致。本病主要发生于18个月至12岁的儿童,平均3~6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多为单侧发病,右侧多于左侧,双侧髋关节发病的占5%。本科室从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10例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的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10例,全部为男性患儿,最小年龄11个月,最大年龄5周岁,平均3.3岁。
1.2临床表现走路跛行,疼痛明显。出现疼痛性跛行的幼小儿童仅出现烦躁、夜间哭闹的表现。局部无红肿,无体温升高。查体:患髋内收试验(+),患侧腹股沟压缩(+)。x线片示:髋关节骨质未见异常。10例患儿均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及肌内注射处置。血常规化验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
1.3治疗方法骨外科医生会诊,确诊后明确会诊意见,回儿科继续治疗。均给予口服抗炎药物及抗病毒药物。口服阿莫西林加利巴韦林颗粒冲剂,按年龄及公斤体重给药,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儿多饮水,减少运动,卧床休息。
1.4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治愈: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行走正常,疼痛消失。无效: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未恢复正常或加重者。经以上方法治疗,全部1个疗程治愈,经随访半年无复发。
2 护理
2.1加强沟通,避免护患纠纷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急诊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门诊急诊患儿流动性大,护理工作多,护理人员只考虑治疗快速完成,未能注意到肌内注射操作上的一些细微环节,以及未顾及到患者的感受和需要。本文中10例患儿均在肌内注射后发病,家长首先考虑是护士在进行肌内注射操作时打错位置或操作不当,认为患儿疼痛性跛行是肌内注射引起的,属于医疗事故,甚至要求赔偿,与医护人员沟通时情绪比较激动,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告知家长无论是打针、服药、还是做特殊治疗,都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并由医生向家长做病情解答,使家长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解除家长心中的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向家长详细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告知家长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果病情较轻,没有明显诱因,患儿不发病或者症状较轻,加上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容易被家长忽略,但是肌内注射后,有的药物具有较强刺激性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从而诱发髋关节滑膜炎疼痛症状明显,引起避痛性跛行,并不是由于注射部位错误引起本疾病,使家长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解除家长心中的疑虑,积极配合治疗。10例患儿家长经解答后无异议及纠纷。
2.2心理护理患儿因惧怕打针及已经存在的疼痛,经常有恐惧、哭闹的现象,尤其是年幼儿为甚。护士应了解患儿的情感,满足患儿崇拜榜样,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特点。通过面部表情和柔和的语调来安抚患儿,减轻恐惧害怕心理。让正在治疗的患儿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并且告诉患儿配合治疗后可以奖励气球、小红花,并可在患儿治疗期间播放动画片,儿童歌曲,分散其不良情绪,以取得配合。
2.3用药护理口服给药是该疾病治疗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护士应掌握给药时间、用药技巧、喂药的注意事项,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按体重给量,每日3次,饭后服用。患儿的服药情况也需有一定的技巧。若所服药物苦味不重,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如果苦味较重,则可适当加食糖再放药,倒入患儿口中后再用糖水迅速送服;中药汤剂稍凉后可减轻苦味,也可加适量冰糖、蜂蜜或浓缩糖浆后分次喂服。在喂药过程中倘若患儿出现呛咳,必须立即停止喂药,以免异物呛人气管而发生危险。最好在服药1小时后再给患儿喂奶,患儿服药后,应将孩子抱起竖直,轻轻拍背,让药物顺利通过食道。另外,在口服药物同时,常用滑膜炎外洗方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药液温度设定在39℃~40℃之间,以皮肤桃红色为度。冬天熏洗时身体暴露部位要注意保暖。如口服给药困难,可静脉输入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并给维生素C加5%葡萄糖溶液静点,可同时消除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吸收,使患儿及早康复。静点中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置。
本学期的某周五中午,五年级的小王同学,极不情愿地被班主任带到了辅导室。
之前,该班班主任已经详细地介绍了他的“事迹”:上课不认真听讲,思想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自习课上,一有风吹草动就立马凑过去;作业不写,还撒谎说放在家里。常和周边同学闹得鸡飞狗跳,下课了只能一个人在操场上闲逛;非常怕黑,冬天的时候甚至不敢一个人回家;容易冲动,不能管理好情绪;为了玩游戏,还从家里偷了500元钱。
从表面上看,这个孩子与大多数“顽皮”的孩子一样:贪玩、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但每个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都一定有他独特的背景。因此,我全方位地调查了孩子的成长背景:
孩子两三岁时,家里经济环境不好,父母两个只好去外面做点小生意,一直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母亲会在晚上陪孩子写写作业;到四年级,孩子就基本是一个人在家了。那时小王经常一个人在外面玩到11点多,才回家睡觉。到了五年级,万般无奈的父母只好把孩子放到亲戚家住。
小王很“黏”母亲,每次见面都很亲昵。母亲觉得这么大的孩子,还撒娇,不是很正常,并教育孩子要有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老是赖着父母。
在与小王的妈妈深入交流后,首先深深震撼我的,就是她“伟大”却又“渺小”的母爱。“生育”两个字的含义,不是仅仅给孩子生命,还应该好好地教育培养孩子。虽然她给了小王生命,却没有让这个小生命得到充分的阳光雨露。
小王的父亲学历也较低,养育孩子同样缺乏经验,认为只要给孩子吃、穿、住,孩子就能够好好成长。
综合分析了孩子的各种表现,我觉得不能光用行为矫正的方法(鼓励、强化)来改变小王。小王的情绪问题、怕黑、对母亲过于依赖,都应该来源于孩子“口唇期”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口唇期”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会出现悲观、退缩、没有安全感等情绪。孩子在吃奶的阶段没有接触过母亲的身体,没有温暖安全的感受,所以,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继而在青少年时期暴露了退化。
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视觉、听觉、触觉与运动的协调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出现了典型的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的主要行为表现就是学习能力障碍(读书丢字,错看,数字2、7、5分不清等)、情绪化。
小王现在的行为问题根源理清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了。
首先我跟小王进行第一次咨询,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以及他存在什么样的缺点,让孩子首先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在咨询室里,首先要和他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样他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我先是整理了咨询室的书架,并让他帮忙把书递给我,并客客气气地向他道谢,才开始请他坐下来和他聊天。他似乎从未受到如此“礼遇”,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我放着《故乡的原风景》,舒缓温柔的旋律,让紧张、局促的小王慢慢放松了下来。
我问了他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学习成绩怎么样?班级里有没有好朋友?你最喜欢什么书?最喜欢什么游戏?等等。慢慢地和他拉近心理上的距离。渐渐地,小王放下了心理上的防御,跟我畅谈起来。
他觉得现在学习很累,不喜欢背课文,数学计算会错很多;班级里没什么朋友,他经常发火,又爱管闲事,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父母工作很忙,平时见不到他们,自己只有在打游戏的时候,才觉得是最快乐的;他觉得上学很无聊,父母不关心自己等。说着说着,眼泪已经溢满了眼眶。我听得也很心酸,但还是很专注地听他讲。我很理解小王的感受,不管是“口唇期”的阴影,还是“感觉统合失调”,这些都是科学上的字眼。当这些成因真实地放到孩子身上时,那种痛苦和失败的体验是无法言传的。
第一次咨询,我并未给小王什么建议,只是听他诉苦,并表示我会帮助他,成为他的朋友,如果他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向我求助。下次他来,我会送他一本书,他也要告诉我他的进步。
第二次咨询,我请来了孩子的母亲。
小王的母亲虽然学历很低,但却十分爱看书学习。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比较上心,可就是总感觉没有好的方法。加上家庭经济原因,对小王的照顾还是有疏漏的。我给小王妈妈讲解了“口唇期”孩子没有得到满足、“感觉统合失调”的成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她才恍然大悟。
我给了她以下建议:
1.制作一个账本。(让孩子具备初步的理财意识)
2.设立游戏奖励规则。(有奖有罚,而不是一味制止孩子玩游戏,只要有进步,就可以玩)
3.和孩子一起看书。(增进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4.安慰奶嘴一个。(治愈“口唇期”遗留下来的情感问题)严格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5.每天洗澡后,用干毛巾帮他擦背。(治疗感觉统合失调)
6.周末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锻炼手眼协调性、治疗感觉统合失调)
这次咨询后,小王的妈妈严格地执行了这份计划,因为马上暑假了,我让小王妈妈隔两周跟我交流一下小王的情况。
第三次咨询:
经过暑假坚持不懈的锻炼,加上孩子在暑假也进行了课业辅导。开学后,班主任反映小王在班级内的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小王不再主动“惹是生非”了,上课虽然还有走神的现象,但注意力明显集中了许多。课堂作业基本能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虽然质量不高,但也都完成了。
小王第二次来到咨询室,进来的时候就让人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从前眼神飘忽,衣服邋遢的小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衣着干净、精神焕发的小王。我把一本《窗边的小豆豆》送给他当礼物。他很开心地接过了书,还说了谢谢。
我跟他聊起暑假生活,他忽闪着大眼睛开心地说:“我暑假过得很开心,因为妈妈每天都在家陪我。我和妈妈还一起看书,有些地方观点不一致,还会找爸爸做裁判。暑假作业做得好,注意力集中,还能玩一会儿电脑游戏。周末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到体育场踢球,打羽毛球。”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04-01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在夜间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不随意排尿,亦“尿床”,大多为功能性,男性较多(男女比例为2~3:1),轻者数夜1次,重者1夜数次,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症, 部分患儿可持续至成年。遗尿若长期不愈可影响患者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幻觉等心理异常,而且对患儿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遗尿症必须及早治疗,如病延日久,就会妨碍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发育。
1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为先天肾气不足,肺脾气虚不摄,膀胱失约或因不良习惯所致。科学研究发现,大脑脑干的功能发育延迟、膀胱功能发育延迟、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因素都是导致小儿尿床的病因,环境压力及心理问题会诱使尿床现象的加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抗利尿素(Antidiuretic Hormone)因中枢神经受损分泌不足,从而导致中枢神经发育不良、信号传导障碍,进而引起膀胱功能失调是导致遗尿症的根本病因。治疗以补肾益气为主。另外,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肺气虚不摄、气虚下陷,也可以出现小儿遗尿症。少数小儿因肝经郁热而引起遗尿。
2 小儿遗尿为儿科疑难病症,笔者于2011 年4 月~2012 年4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观察本病,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2.1临床资料
治疗49例遗尿患者均为中医院儿科就诊的门诊患儿,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遗尿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14例, 5~10 岁31例, 10~14 岁18 例, 病程最短7个月, 最长9年, 平均为12个月;轻症每周遗尿2~3 次, 重症每夜遗尿2~4次, 平均为3~6次/周,,尿床次数每日1次或1次以上5例,每周1~6次26例。患儿均睡眠深沉不易唤醒, 即使唤醒也意识朦胧。患儿就诊时均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熟睡不易唤醒,睡中遗尿,反复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经尿常规、泌尿系彩超、脊椎x线检查,未见异常,排除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
3 治疗方法
3.1 治则:温补脾肾、佐以固涩。
3.2 治疗方法: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所以小儿遗尿虽然有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者,但多数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不摄所致。
3.2.1按百会,按人中,揉关元、中极、气海,按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揉肾俞、揉龟尾、擦八廖,捏脊,脾肾气虚者加补肾经,可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
3.2.2推三关,肺脾气虚者重按百会、补脾经、揉外劳、擦中脘,手法由轻到重,均以补法为主。
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推拿10天为1 疗程,每天1次, 一般2~4 个疗程, 4 个疗程无效者停用。上述推拿疗法为基本疗法, 可随证型不同酌情增减穴位。诸法结合,功在温补,治在肺、脾及肾三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当在情理之中。
4 治疗效果
4.1 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 治疗后未再遗尿; 好转: 遗尿次数减少, 睡眠中能叫醒排尿;未愈: 遗尿无变化。
4.2 治疗结果 本组49 例, 治愈32例, 好转10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85.7 %。
5 病案举例
患儿陈某,女,8岁, 2011年7月11 日初诊, 患儿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遗尿,一周内常有2~3 次遗尿, 有时一夜遗尿2~3 次。 夜间睡眠深酣, 不易唤醒, 唤醒后常哭闹不安, 曾多次口服中药、西药效果不佳。现证见:面色无华, 精神疲倦, 小便色清量多,舌淡, 苔白滑, 脉沉细。尿常规正常, 泌尿系彩超、脊椎x线检查,未见异常,排除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证属肺肾阳虚, 气化不利,开合失司。
5.1 治则:温肺暖肾, 助阳化气,佐以固涩。
5.2 治法:小儿取端坐位,医者一手固定小儿头部,另一手拇指端按揉穴位,每个穴位操作30~50次。按百会、人中,揉丹田,按揉足三里、三阴交、肾俞、龟尾,擦八廖,捏脊,脾肾气虚者加补肾经、推三关,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每天治疗1次,推拿4 次后,患儿遗尿次数明显减少, 又推拿治疗2 个疗程,遗尿消失, 继续巩固1个疗程停止治疗, 随访半年内未再复发。
6 观察体会
6.1小儿遗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由于尿床直接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处事能力差、恐惧和害怕集体生活,许多孩子甚至出现偏执、胆怯,不愿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等精神心理障碍;尿床对孩子最大的危害在性格方面,尿床造成孩子不健康的性格会影响一生;甚至造成心理疾病。而且对患儿的心理发育和学习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如果病延日久,就会妨碍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发育。另外,小儿推拿治疗期间应对患儿耐心开导,培养其自信心,消除其恐惧感,使之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同时加强营养,并注意适当的休息。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真正把小儿遗尿病重视起来,及早就医。小儿推拿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加强了孩子肾和膀胱缩尿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遗尿温肾固涩,疗效显著。
6.2儿童原发性遗尿症, 属于祖国医学“遗尿”“遗溺”等范畴, 其发病与肺肾关系最密切。肺居上属金, 肾居下属水,肺为水之上源, 肾为水之下源, 肺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主蛰藏固密, 为封藏之本, 司膀胱气化, 二者金水相生, 共司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若肺失宣肃, 通调失职,肾阳不足, 下元虚寒, 膀胱失于温煦, 气化失司, 开阖失常,膀胱失约而致遗尿发生。百会、人中均属督脉, 百会又是三阳五会, 总督一身之阳, 其脉上达于脑, 下连足太阳膀胱经, 能达到升举收摄之效。从解剖学上看, 其下为大脑皮层旁的中央小叶, 针刺可以兴奋大脑高级排尿中枢的功能, 不仅激活了下位排尿中枢, 同时也将神经冲动传向上排尿中枢, 引起效应器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改变, 起到治疗目的。人中能醒神开窍。关元、气海、龟尾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 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 配合取相应的背俞穴, 诸穴合用,可补脾、肺、肾气, 振奋膀胱的气化功能。足三里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能通调三阴经气以运行下焦, 有疏肝益肾功能。肝为将军之官, 主谋略, 主疏泄, 与肾同源;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肝主筋, 小便失控也是由于膀胱之经筋松弛。捏脊法治疗本病是根据中医学说“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理论”。加强了背中线督脉经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相关俞穴的传导作用,具有强壮身体,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健脾益气,通调水道等作用,能达到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目的。以上诸法合用, 达到补益脾肾, 醒脑开窍,振奋膀胱功能, 达到控制小便之功效。在治疗过程中取穴少, 刺激量轻, 虽有轻微的疼痛, 但患儿易于接受,未发现有明显的不适。所以对小儿遗尿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家长应密切配合,培养孩子按时排尿的习惯,睡前控制饮水,注意耐心教导,以免增加精神负担,以致影响身心健康。推拿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具有简、便、易、廉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指喉部以上,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临床以发热、咳嗽、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有不同地区临床报道研究不同体质的患儿与中医证型及发病季节之间的关系,为探讨济南地区患儿体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特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对625例患儿进行相关性研究,以期为小儿AURI中西医诊疗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200510~20061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AURI患儿。625例AURI患儿中,男365例,女260例,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年龄(5.14±2.58)岁,其中1~3岁112例,4~6岁353例,7~14岁160例。
1.2 中医证型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将625例患儿判断为风寒束表证236例,风热犯表证142例,暑湿犯表证80例,外寒里热证118例,风燥犯表证49例。
1.3 中医体质基本类型 中医体质参照《中医儿科学》分类方法[1]。(1)正常质:体形匀称,营养良好,神情活泼,面色红润,双目有神,毛发黑泽,肌肉结实,筋骨强健,声音洪亮,脉搏有利,舌质淡红润泽,苔薄白,干湿适中。(2)偏颇质:为非正常体质类型,不属病理表现,只是潜在着某种病理倾向和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①脾气不足质:营养较差,面色萎黄,头发稀黄,肌肉松软,形体偏瘦,声音尚响亮,双目尚有神,脉搏缓,舌质淡红,苔薄白。②肾气不足质:营养发育较差,形体偏瘦矮,面色萎黄,头发稀黄,立行较迟,夜尿清长,冬季手足凉,哭声低微,懒于玩耍,脉搏沉细或迟缓无力,舌质淡嫩,苔薄白。③肺气不足质:营养发育一般,面色少华,头发稀黄,肌肉一般,哭声低微,动辄汗出、气短,双目尚有神,脉搏细,舌质淡红,苔薄白。④肝阴不足质:营养发育一般,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形体偏瘦,目干多眨,双目尚有神,头发稀黄,两颧色红,脉搏弦细,舌质偏红少津,苔少。⑤心血不足质:发育一般,面色少华,口唇色淡,形体偏瘦,头发稀黄,易心悸惊恐,脉搏细而无力,舌质淡,苔薄。⑥脾弱湿滞质:营养发育一般或稍差,面目微浮,形体虚胖,肌肉松软,身重懒动,稍动则怠,脘腹痞胀,便溏尿少,食滞难消,脉搏细濡,舌质淡胖,苔腻。⑦痰湿内蕴质:营养发育一般,面目少华,形体肥胖,身体困重,不喜活动,动则易汗气短,脉搏细滑,舌质淡胖,苔白腻或黄腻。⑧阴亏内热质:营养发育一般,形体消瘦,皮肤干涩,毛发枯黄,口鼻干燥,两颧色红,夜间汗出,手足心热,大便燥结,脉搏细数,舌质红,苔少而无津。⑨脾弱肝旺质:营养发育一般或稍差,形体单薄,精神欠振,双目尚有神,性情急躁,夜寐易惊,饮食不香,时有腹痛,头发稀黄,脉搏细弦,舌质淡红少津,苔少。
2 结果
2.1 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见表1。表1 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2.2 不同体质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见表2。表2 不同体质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3 讨论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和在环境的影响下,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3]。在外感发热的辨证论治中,源于不同的体质,应“辨质论治”。汪受传在《中医儿科学》中提出不同体质的患病趋势不同[1]。表1结果提示,不同体质的患儿患病后所表现出的中医证型的比例有所不同,正常质患儿所占比例无明显差距,痰湿内蕴质及脾弱湿滞质患儿暑湿犯表证所占比例较大,阴亏内热质患儿风热犯表证及风燥犯表证所占比例大,脾气不足质、肾气不足质及肺气不足质风寒犯表证所占比例较大。表2结果提示,不同体质的患儿患病季节的比例有所不同,痰湿内蕴质及脾弱湿滞质患儿夏季患病比例较大,阴亏内热质患儿秋季患病比例大,肺气、肾气、脾气不足质患儿冬秋季患病比例较大,脾弱肝旺质患儿春季患病比例较大。
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1)AURI患儿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着其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2)体质是决定证候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虽本研究在小范围内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层面上对该地区的患儿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681.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63-02
儿童干骺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骨囊肿、骨纤维发育不良等类肿瘤疾病。因病变好发于干骺端,一般内固定方法易损伤骨骺及骺板周围环,影响骨骺发育,而且固定不牢固,影响骨折愈合。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科室应用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植骨术治疗儿童干骺端病理性骨折2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干骺端病理性骨折患儿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8岁,平均10岁。病因:骨囊肿1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9例。骨折部位:肱骨近端12例,肱骨远端10例。病灶最大范围15 cm×3 cm,最小5 cm×2 cm。植骨方法:人工骨8例,人工骨+自体松质骨14例。
1.2 材料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规格:6Z16-100~6Z22-100。上海瑞帮骨泰生产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松质骨粒。
1.3 手术方法
1.3.1 手术部位和显露肱骨近端骨折选择肱骨上段前外侧入路,从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进入,游离头静脉连同胸大肌一起拉向内侧,切开胸大肌、三角肌至上腱,剥离骨膜,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及病灶范围。肱骨远端选择肱骨下段前外侧入路,显露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从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进入,将肱肌、肱二头肌拉向前内侧,肱桡肌拉向后外侧,游离桡神经及伴随桡侧副动脉,显露骨折及病灶。
1.3.2 操作要点先于骨折处开骨窗,刮除病灶,用95%酒精灭活5~10 min,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髓腔。复位骨折,选取大小合适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一般按X线平片测量骨干横径缩小20%为基准。把记忆合金置于0~4 ℃冰盐水浸泡5~10 min,撑开环抱臂,置于肱骨前外侧,干骺端至少保证有2~3对环抱臂,50 ℃热盐水浇灌记忆合金,使环抱臂恢复记忆固定骨折。从骨窗处植入人工骨粒或人工骨+自体松质骨充填病灶腔。放置硅胶管引流24 h。用石膏托固定上肢4周后,改用可活动肩肘关节支具固定3~6个月。在支具保护下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22例患者全部随访6~18个月,骨折愈合率100%,无骨不连发生,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无折断,骨骺发育正常。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良。未见病灶复发(图1,2)。
3 讨论
NiTi记忆合金含镍50%~53%,其余为钛[1],冶金专家与医学专家的基础研究证实:NiTi记忆合金材料不但耐腐蚀、耐摩擦、无毒性、低比重、高强度、低导磁,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温度低于0~5℃时由于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变软,便于拉展和撑开。当温度恢复到42℃左右时,则自动恢复记忆,恢复原来的形态。自1981年以来,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特别适用于非负重或四肢负重少的管状骨[2],但在儿童骨折中鲜见报道。
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骨囊肿、骨纤维发育不良等类肿瘤疾病,病灶破坏髓腔,骨皮质变薄,累及范围广,常波及骨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常因轻微外力而致骨折才为临床发现。因病灶靠近干骺端,一般内固定无法固定,亦容易损伤骨骺,既往常用克氏针固定或待病灶骨折愈合后再行开窗病灶清除+植骨。对于病灶范围大者,临床处理很棘手。常因骨折固定不牢固,外固定时间过长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邻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应用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固定骨折,利用环抱臂恢复记忆后的握持功能,只要干骺端有2~3对环抱臂固定,就能稳固地固定骨折,有效地防止骨折成角移位及旋转,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不穿过骺板,不损伤骨骺及骺板周围环,不影响骨骺生长发育,因此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对儿童干骺端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有手术简单、安全、固定可靠等优点。
注意事项:①尽管内固定固定牢固,但是肱骨病理性骨折骨皮质薄,病灶范围广,容易导致再骨折;而且骨折生长较正常慢。所以术后宜用可活动肩肘关节支具固定3~6个月,及至骨折愈合。②内固定拆除:因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只要X线证实骨折已牢固愈合,宜尽早拆除防止环抱臂限制骨干生长,一般1~1.5年。拆除方法:先凿除环抱臂周围骨痂,用盐水冰渣湿敷记忆合金10 min以上,使内固定充分冷却,逐一撬开环抱臂,再行取出。切忌粗暴操作造成再次骨折。
[参考文献]
[1]薛渺.NiTi合金的基础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82,62:62.
患者,女性,7岁。四年前出现面色苍白、头昏乏力,伴低热、咳嗽,无胸闷、气喘、心慌,无皮肤瘀斑、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感,予“输液治疗”体温可正常(具体不详),症状加重并出现皮肤瘀斑,本院门诊查血常规示Hb74g/L,WBC 3.3×109/L,N 0.38×109/L,PLT 10×109/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本科。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散在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入院后完善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弱阳性,凝血常规未见异常,复查血常规:Hb71g/L,WBC 4.3×109/L,N 0.32×109/L,PLT 14×109/L。网织红细胞0.96%,网织血小板3.44%,CD55 98.6%、CD59 99.2%。血培养阴性、血清叶酸及B12浓度正常。Coombs'、Ham's阴性。铁代谢正常,HBsAb(+)。肿瘤相关抗原阴性。骨髓(髂骨)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减低、淋巴比例相对增多,未见病态造血细胞,巨核细胞未见。染色体、FISH未见异常。同一部位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符合再障。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等未见异常。复查骨髓(胸骨)示增生活跃、未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合临床、实验检查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于2010-05-15开始给予强化免疫(IST)治疗(兔ATG+环孢素),甲强龙抗血清反应,治疗后出现发热、腹泻、全身皮疹伴瘙痒、肝功能异常。考虑ATG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好转;同时给予安特尔、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瑞白)等治疗,不定期予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支持治疗。甲强龙逐渐减量至停药,体温正常、无出血倾向,复查血常规粒细胞0.6~1.2×109/L,但血红蛋白、血小板仍低,不能脱离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及血小板,环孢菌素浓度219.93ng/ml,环孢菌素(新赛斯平)逐渐减量至60mg~50mg tid。八月前头昏、乏力加重,颈部出现散在出血点,复查查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22%,染色体45,XX,-7,白血病免疫分型示髓系表达。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为求进一步治疗,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查骨髓涂片示:原始细胞11%。给予阿糖胞苷(10mg/m2/d×5d,总量200mg)化疗,40天后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8%,行亲缘供体造血干细胞配型,结果示与其弟HLA高分辨配型为全相合,但因其供者身体状况欠佳,未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再予地西滨+IAG方案化疗(其中地西他滨50mg d1-2,去甲氧柔红霉素5mg d3-4,阿糖胞苷20mg d3-9,G-CSF 200mg/d)。患者使用G-CSF后全身不适,胸背部痛,故化疗间歇期粒缺时,未再予G-CSF,间断予输血小板、红细胞支持治疗,化疗间歇21天时,复查骨髓:原始粒细胞43%。建议再化疗,患者家属未同意,目前仍接受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对症支持治疗。
2 讨论
本例患儿初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IST治疗后症状好转,血常规部分恢复,两年后后因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染色体-7。越来越多接受IST的AA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与此同时获得长期生存的AA患者转化为MDS/AML呈增多趋势,且继发于AA的MDS/AML预后较原发性MDS/AML相比差,成为影响AA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负面因素。
与IST比较,接受骨髓移植的AA很少转化,因此有学者推测IST促使AA患者缺陷的HSC/HPC或预存的异常克隆“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而异常扩张,进而获得体内生长优势。目前认为AA患者具有MDS/AML克隆的产生及其体内生长优势的获得可能与某些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增殖分化信号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外在因素如rhuG―CSF的使用在AA恶性克隆性演变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和争议。但来自日本、EBMT及意大利[1-3]均显示rhuG―CSF长疗程增加AA转化为MDS/AML的危险性。AA进展为MDS/AML时最常出现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为-7突变。本例患者应用ATG联合CsA两年后出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改变,而G-CSF治疗中出现反应而停药,因此笔者认为其转化可能与G-CSF作用不大,可能与ATG治疗有关,或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本身的内在干细胞异常有关。
尽管AA恶性克隆性演变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文献复习提示长期随访对于评估AA患者IST后进展为晚期克隆性疾病的重要性;随访期间应制定IST后规范、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监测策略,及时发现克隆性演变的潜在可能并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阻断其进展。
参考文献
语言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全面、深入地接触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则可以说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能够让幼儿掌握语言技能,还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下面以语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性。
一、对于幼儿来说,要建立专门的以阅读为主的资源库
通过丰富的影音资料和纸质材料,让他们规范和广泛地接触不同种类的语言材料,让他们的各种感官都能够受到语言刺激,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兴趣,多维度地培养他们的各种语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注意到很多幼儿园有阅读室,但是影音资料不够丰富、纸质材料的借阅率也不够理想,这是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二、对于教师来说,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以教师语言教学活动的档案为主体,将这些教案进行分类归档,为以后的教学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料库,从而使得各种教学思想和实践能够更加频繁的互动和碰撞,让更多教师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受教育。
2.以教师对幼儿的语言发育观察、评估材料为辅,建立每个人专属的语言发展记录手册,力争通过长期的跟踪了解,量化掌握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让他们的各方面语言发展状况都能够得到跟进和掌握,从而使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做到对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都心中有数。而且对于历史性的长期研究来说,能够提供幼儿语言发展的科学数据,教师可以据此总结出幼儿语言各种发展规律,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幼儿的学习活动都建立专门的语言教学资源库,就能够使语言教学更加科学、全面和深入,就更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充分的环境,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tate of children’s resistance to the HBV.Method: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HBsAb in the 0 to 14 year-old childre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he hospitalized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13 to December 31,2014 were analyzed.Result: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BsAb quantitative results among all age groups didn’t obey normal distribution.The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valuces of HBsAb quantitative results among all ag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BsAb; Quantitative test; Childre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Nanyang 47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15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属于HBV高流行区。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BV感染流行率达34.28%,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7.18%,有9300万HBsAg携带者[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10 mIU/mL表明机体对病毒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100 mIU/mL时具有抵抗HBV入侵的作用。为了解儿童人群对HBV的抵抗能力的状况,本文对本院检测的0~14岁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院门诊和住院部的0~14岁儿童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结果。共计5785例,其中男3738例,女2047例,男女比例1.8∶1。排除HBsAg阳性者。根据年龄不同,每1岁分为1组,共14组。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仪器有:瑞士生产的酶免之星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型号E-STAR CH.8;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型号LuMo。仪器每年定期校准。试剂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1.3 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用HBsAg制备包被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表面抗原制备酶结合物。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表面抗体的含量成正比,从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加样、加试剂、孵育、洗板等实验操作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浓度检测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完成。所有操作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符合要求。参考值为10 mIU/mL,检测浓度值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各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结果的分布特征和均值比较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男女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含量,不同年龄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含量100 mIU/mL各组间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别。
1.5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所得数据采用IMB SPSS 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先做探索性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的分布 各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值正态性检验P值均为0.000,不服从正态分布,见图1。
2.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不同年龄组均值比较 经秩和检验,各年龄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51.589,P=0.000),见表1。不同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均值曲线见图2。
2.3 不同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不同浓度分布情况比较 经 字2检验,不同年龄不同浓度的人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68.937,P=0.000),见表2。不同年龄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不同浓度组人次分布百分比曲线见图3。
2.4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均值比较 2.01~3岁组男245例,均值147.83,标准差252.4350;女154例,均值131.87,标准差207.6548,2.01~3岁组不同性别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12.01~13岁组男81例,均值226.65,标准差279.3325;女28例,均值369.23,标准差306.7823,12.01~13岁组不同性别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其余各组不同性别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均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各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值不服从正态分布,由图1可见年龄越小,离散程度越大,6岁以后趋于集中,但仍是偏态分布。中位数各年龄组均偏于箱底。反映出抗体产生的特点,即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抗体的产生是成倍增长的,随后稳定或逐步衰减。也反映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特点。1岁内的婴儿,前几个月其体内的抗体主要是由母体通过胎盘获得的IgG,后期自体开始产生IgG和IgM[2]。表现为中位数位置相对较高,离散程度也较大,说明从母体获得抗体的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如受母体是否存在相应抗体及抗体浓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存在从母体获得抗体消失到自身抗体产生的转换。1~6岁是儿童免疫系统不断发育阶段,个体间差异较大。年龄越小,离散程度越大也反映了这一点。另外此阶段各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中位数位置都较低,说明抗体浓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不同年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年龄不同浓度的人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1~3岁组及12.01~13岁组不同性别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差异是必然还是偶然呢?仔细观察图3,可以认为2.01~3岁是儿童自身抵抗能力逐渐建立的一个关键点,12.01~13岁是少年免疫系统完善的起点。再观察两组男女均值的差别,2.01~3岁时男性的均值大于女性,而12.01~13岁时女性的均值大于男性,契合男女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分析,可反映出:(1)各年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值不服从正态分布,年龄越小,离散程度越大。图3三条曲线的位置直观的说明了这一特性,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5.
[2]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等.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
[3]吴著球,张钦昌.678例新生儿经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37-138.
[4]张韶华,张洪英,吴咏梅,等.南京市2006~2009年部分从业人员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79-181.
[5]林小碧,王小梅,留佩宁,等.3022例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7):536-538.
[6]范江诺,侯军波.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1):137-139.
[7]吴晓昀.2300例从业人员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78-79.
一、关于你院请示中一、二条所提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隐瞒结婚时年龄以及隐瞒近亲属关系骗取结婚证,现一方提出离婚,是作为非法同居关系,事实婚姻关系还是作为登记婚姻处理的问题,我们认为:非法同居关系,事实婚姻关系的共同特征是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隐瞒结婚年龄以及隐瞒近亲属关系骗取结婚证后,一方要求离婚的案件,不符合非法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的构成特征,因此不能按非法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对待,而应作为登记婚姻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离婚的若干具体规定》第四条和其他有关规定处理。
二、关于处理非法同居案件中,双方对非婚生子女抚养和非法同居期间财产处理已达成协议,是分别制作判决书、调解书还是用判决形式一并处理的问题,我们认为:解除非法同居案件中的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属于牵连之诉,应予一并处理。当事人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只须将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直接写进判决书即可,无须分别制作判决书、调解书。
三、关于女方在非法同居期间怀孕,男方提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人民法院是否受婚姻法第二十七条的限制是否受理的问题,我们认为婚姻法二十七条保护的前提是合法的婚姻关系,女方在非法同居期间怀孕,违反了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为了严肃执法,对男方诉到法院要求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应予受理。受理后即应作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判决。女方分娩后,再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请示
〔1990〕粤法民字第164号
最高人民法院民庭:
1989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达后,我省一些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这个《意见》,审理有关案件中,遇到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综合,特作请示:
一、双方当事人未达法定婚龄时骗取了结婚登记,一方提出离婚时双方符合结婚法定条件,对这种案件应作为非法同居关系、事实婚姻关系,还是作为登记婚姻处理,不够明确。
二、男女双方当事人是三代内禁止结婚的对象(如表兄妹)骗取了结婚登记结婚,现一方提出离婚,是作为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还是作为有登记的婚姻关系处理?
三、人民法院处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根据《意见》规定,一律判决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但双方对非婚生子女抚养和非法同居期间财产处理如达成协议,是分别制作判决书、调解书,还是用判决形式一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