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5: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学结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学结合论文

篇1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求企业要做好很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的制定,生产通知单的填写,入库单,领料单,发料汇总表的填写,生产工人的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的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单的编制等等,这些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而教材中往往忽视对企业生产经济管理特点的介绍,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特点、日常工作基本流程都缺乏具体的介绍,同学们都是没有实际工作或实践经历的,若只简单介绍,同学们没有感性认识,感觉抽象,一头雾水。

(二)教材案例过于抽象

不同的企业成本核算特点也不一样,如制造性企业,施工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他们的成本核算流程都不尽相同,而目前的教材中往往都是用甲乙公司代替公司名称,AB产品简单代替产品名称,一些步骤也往往被模式化,比如甲公司20××年×月一车间投产生产AB两种产品,经过两个步骤,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每个步骤完工进度都假设为50%,第一个步骤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个步骤,然后要求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类似的案例往往让学生感到生硬和抽象,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企业,企业到底生产的产品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人如何工作等等都是不清楚的,不免会产生距离感。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

(一)结合工学结合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的做法是将成本核算放到具体某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开发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该教材以某生产制造企业为例,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我是以一个造纸厂为例来介绍的,该企业适用于多步骤大量大批生产方式生产。假设这个造纸厂有四个生产车间,分别是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超三车间,制浆车间生产麦草浆,麦草浆是半成品,提供给抄一车间生产有光纸,提供给抄二车间生产卫生纸和凸版纸,制浆车间在制浆过程的浆渣提供给抄三车间生产包装纸。成本核算对象为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法和分步法的结合。制造厂是典型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学生对产品很熟悉,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二)设置典型工作任务

将造纸厂的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流程分为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任务二: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任务三:归集和分配其他费用,如水电费,折旧费等。任务四: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任务五:分配制造费用;任务六:将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制成本计算单。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配有原始凭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同学们一边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生产特点,一边填制和编制相关会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如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案例中首先把该造纸厂的材料领料单,各车间领用各种材料的发料汇总表,每种材料的分配标准等资料发给同学们,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大家完全模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发出,填制各种领料单和发料汇总表,然后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和总账,明细账。这样,大家对企业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三)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

典型工作任务中有些工作量大,难度比较高的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中分岗位可设会计主管,做账,制单,等岗位,如任务二,工资费用的分配。小组中可由一人负责各车间工资表和整个造纸厂的工资汇总表的填写,一人负责记账凭证和账簿的登记,会计主管负责复核工作。这样也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是相符的。达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在下一个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互换角色,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熟悉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同的岗位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可以先让大家集思广益,自行解决,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由老师再集中解决。

(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以往的考评主要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内容也主要是书中的知识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考核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所占比重可以适当降低,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不要求过深研究,以够用为原则,可以针对高职教育目标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实践考核可以将模块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比较适用于高职教学考核的应用软件,比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就有专门的成本核算模块,借助这些软件,可以达到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考核,在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作业提交,考核也随之完成了。如果平时不随着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是无法在期末一次突击完成的,这也给学习主动性不太强的高职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督促他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相应任务。

三、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实现多方位,立体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技术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展示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哪些生产步骤,各步骤的费用耗费情况,了解企业是简单连续生产还是复杂连续生产,每一个步骤或者加工工序投入了多少费用,费用项目的具体种类有哪些,为理解费用的核算提供更感性的思路。如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各车间的工资费用汇总表,整个造纸厂的工资费用汇总表。通过工艺流程图知道抄三车间的包装纸主要原料就是制浆车间在生产麦草浆过程中的浆渣。抄一和抄二车间生产的有光纸,卫生纸,凸版纸的主要原料是制浆车间生产的麦草浆。

(二)可以实现从管理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

通过展示企业组织结构让同学们了解各部门发生的费用应该通过哪些账户核算。企业的组织结构图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由产品直接耗费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若一个车间同时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还需要将领用的原材料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耗费,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先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管理部门领用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领用的计入销售费用。这样同学们可以对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三)可以实现从会计角度了解企业如何生产

针对生产企业特点并结合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设计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按照锅炉,供电,供水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为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开设制造费用明细账,反映四个基本生产车间的非直接费用,开设管理费用明细账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发生费用;开设销售费用明细账核算销售机构的费用。

2.抄二车间卫生纸有期初余额,将期初余额录入。

3.对生产车间和各部门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账务处理。对锅炉车间,供电车间,供水车间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账务处理,

4.将归集在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在各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完工成品成本,填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

篇2

2行动导向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则更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掌握每个知识点、每科课程,更要求将各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这样就会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达到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这一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目的决定行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明确教学的一项目的意图,然后学生通过行动来达成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确定几个行动方案,再比较、分析、判断,选择最优方案付诸行动。可以说这一行动是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分前期、中期、后期几个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预测,中期的判断、分析、调整,后期的完成几个关键环节的行动达到最终目标。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内容是结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需要跨学科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参加所有学习活动的计划工作,甚至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如文化知识和技能基础、心理特征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更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注意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引导课文教学法就是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它通过表面看似松散的组织形式,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工具。在讲授“财产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一章节时就可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此章节位于学习了复式记账、凭证、账簿之后,所以学生对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了大致的了解掌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一致,为什么?怎样达到一致?如果使其达到一致说明什么?针对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并努力为达到“余额一致”这一目标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从而顺其自然地编写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达到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这一货币资产的清查盘点。

篇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摘录):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2.用人单位需求的转变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企业更青睐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既可以节约企业人力成本,又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多样化要求,包括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协调能力等。传统的单凭学历选拔人才的标准在经济发展繁荣、科技日新月异、企业成长完善的当下日渐被淘汰。尤其是电子行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拥有丰富实践经验,通过培训上岗可以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工作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往往在长时间的试用期之后才能勉强达到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因此企业更渴求到岗就能上手的技术性人才。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工学结合”从宏观的管理层面讲,指职业教育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有机结合,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的学习层面讲,指为了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和更好地发展,在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统筹安排下,职业院校学生把学校中理论知识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有这样几点优势。

1.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而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与工人、与社会的接触,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加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

4.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类信息,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成熟。

5.有助于学生就业的自主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提高就业率。

三、应用电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逐步形成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模式。

1.入学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新生刚入学时,对未来充满好奇和向往,积极性高,但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了解不多,学习目的性不强。这一阶段应重点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对未来就业环境、就业方向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在开学第一周,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他们了解专业的内涵、发展趋势及就业方向。同时带领同学们参观昆山纬创、昆山唯安有限公司、昆山日月光电子厂等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请高年级同学现身说法,谈他们专业认识,学习方法,就业观等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基础理论课程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有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要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必须从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入手,方法是改学科型教学为应用型教学,以应用贯穿整个专业基础课程,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简化繁难的理论。例如在元器件识别的理论教学中,应用型教学方法是简化的讲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与测量,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到实验的形象理解。实践证明,采用应用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元器件有较清晰的理解,为后继课程的应用教学打下基础。

3.专业课程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课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教学中的技能点单项实训和项目综合设计,另一种是提升综合能力的校外阶段性实习。项目综合设计以小产品的设计为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应用的层面推进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单片机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组装机器人,理解单片机技术,并依据具体环境,要求设计小型的电动车,提高学生系统设计的实际能力。

4.顶岗实习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校外顶岗实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地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达到就业的零适应期,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尽快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篇4

随着现代社会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医院购置的检验专业仪器设备都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类别复杂,检验技术要求很高,给医学检验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然而缺乏教学相关的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知识本位”传统教学体系,明显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缩短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新理念改革教学体系。

(二)我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的契机

我校是教育部批示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为期2年的示范校建设中,已为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搭建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平台,同时也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提供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契机。

二、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教学体系的行动研究

(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产教融合,为构建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

我校根据市场对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成立了由学校、院或企的学科带头人、检验专家、骨干教师或技术骨干组成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进行实施,与省内外共60多家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检验试剂厂等检验检疫机构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了具有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校企合作,构建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3445”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

“四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五项教学评估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构建了“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传统的课程设置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实践技能课程,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发展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校根据近几年中职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设置。

2.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将四级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贯穿于三级理论教学与四级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我校依据企业要求和学生实际,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培养贯穿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入育人环境,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构建“五项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项教学评估体系”包括教学检查与听课、教学督导、考试管理、学生评教、院(企)评价五项,一方面,此评价体系便于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可以查阅学生及院企行家对自己评价的结果及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校企合作,共建一支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有效实施“四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我校过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多数由医疗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而且又缺乏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认知,仅凭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导致与临床工作任务明显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改革为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促使我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5.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让学生能感觉到“学有所用”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与实训教材,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近几年,由于生源质量下降,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开发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校本与实训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岗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了“学会所用”,从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篇5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课业的繁忙,再加上传统的授课模式的影响,使得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排课的过程中,会把实践课也安排到理论课中,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此外,由于学校对实践的不重视,使得其在实践中的资金投入较少,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的环境,在根本上,不能真正地发挥实践课的作用。

2.缺少实践课的教师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由于对实践课程的不重视,实践课教学仍然用理论课的方式进行,而且缺少真正能进行实践课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所以,使得实践课程仍然以理论性的教学为主,造成了实践活动的停滞。有些学校有一些专门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但是由于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掌握实践课程教学的方法。而且各个学校都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头雾水,教师们也没有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历,因此,也无法真正地促进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实践课程的发展。

3.不能真正地实施实践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真正地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就算有实践的课程,也大多以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从根本上就造成了实践课程失去意义,而且,由于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不能真正地做到“工学结合”。

4.实践课程较为单一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但由于人数的众多和经费不足等原因,使得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地开展,使得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所谓的实践也只是看一些案例和进行案例分析,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实践的目的,而且,单调的课程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实践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5.资金的不足

资金的投入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先前的学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也造成资金的投入不足的情况,使得实践课不能很好地开展,一些实践时所需的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实践课的要求。在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不足,就不能聘请具有专业素质的实践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不能使实践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1.建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要想真正地进行实践课程的教育,前提条件就是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只有在教学制度的约束之下,才能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良好地开展,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自己将要就业的岗位,真正地促进学生找到自身的定位,能使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之后的就业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想完成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只有明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的重要程度,才能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实践课程顺利地进行。要切实完善实践课程设备,建立好校外的实践基地,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并能不断地提高实践能力和素质。与企业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支持,使学校的实践课程顺利地开展。

3.真正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实践和理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想做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应该切实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有效地进行课程的设计,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地做到“工学结合”。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实践基地进行企业管理的模拟,等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要想真正地促进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使得学生能真正地了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参与实践,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学校能够让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实践能力,而企业能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能更好地发掘人才,为企业所用,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保证企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必须大大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聘用。所谓的“双师型”人才,就是既能拥有专业的理论素质,又有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断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时,可以不断地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并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备切实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不断地对实践课程进行改革

要想切实地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实践课程的改革,保证实践课程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能与企业的专门人员进行交流,制定适宜的、适合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践课程,拒绝单一的实践模式,真正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由专业的人士进行实践评估,能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切实地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并据此进行实践课程的改革。

篇6

2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2.1教师间沟通不够,教学上各自为政

市场营销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系基本上都是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般都是有两位以上的老师担任该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备课,也没有统一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教师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各上各的。除了期末的考核的方式统一之外,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没有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

2.2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高职院校教师很大一部分本身并不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所以对于教学模式的理解不深。另一方面主观上高职院校也容易忽视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总结和提高。其实许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整合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但是没有去归纳和总结出来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因此只能算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无法被其他老师模仿或者使用。因此如何把市场营销学中形成的各种有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2.3课程教学随意性比较强

实际上这是第二个问题的衍生问题,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或者学习,因此每个上这门课的老师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都存在问题。因此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

3《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

3.1教学指导思想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媒体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结构、活动程序等要素,在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团体学习进行指导,进一步实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同时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3.2教学目标

对于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等,要使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在经济条件下,充分认识企业和其他组织对市场营销加强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市场购买行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同时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分析、解决市场营销管理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和提升。

3.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

传统的教学结构基本上就是理论+例子或者案例,这种教学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为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参与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从根本上被发挥出来,自然教学效果也有限。“工学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对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教学做合一”对市场营销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改造,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需要改革市场营销课教学模式,由于市场营销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不能只教不做,更不能只学不做,在做中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方法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因此,我们强调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既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设计,也要对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按照“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要求,我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比例控制在4比6,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我校为例,市场营销学一个学期总课时为64课时,实践课安排要求至少不低于24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上,讲授与分析讨论的比例控制在6比4这个比例上,这样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节理论课的教学结构设计及时间分配:问题导入(3分钟)———阐述理论内涵(20分钟)———案例提出(3分钟)———分组讨论(12分钟)———案例总结(7分钟)。当然时间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性的事先安排好几个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的项目,比如市场细分理论、产品和促销手段都可以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研。具体的操作程序:布置调研项目———设计调研方式方法———项目实施及检查监督———项目总结。市场营销课的主要活动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老师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或者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3.3.1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就是“教和学”。

教有两个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学同样有两个问题,学什么和如何学。当然这里的学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狭义的“学”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广义的“学”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行为了。下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教”的方法。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并用,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意识,提高互动效果。第一根据讲授的内容,教师需要事先作好课件,借助多媒体课件讲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二利用网络指导学生搜索相关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利用微博等工具,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第四利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方法:①探究式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首先要紧密结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然后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或一眼就看穿答案。②案例教学。本校在讲授市场营销学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授课方法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一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二是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选取珠三角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案例。三案例最好是真实的,有真实的情境可以进行对照。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自己的观点不要直接暴露,避免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通过创造自由讨论的环境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进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3.3.2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工学结合”中的“工”的环节。

“在做中学”,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的精髓,实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做中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方法和手段。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说是课堂上的实践环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参与感不强,令许多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都碰到不少问题,比如学生们不主动发言,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想法,因此也就无法展开课堂讨论;或者学生更愿意讨论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根本没把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上来。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恐怕要自己检讨一下,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自己找的话题让学生不感兴趣?我把课堂讨论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的铺垫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产生兴趣。第二阶段是分组讨论阶段,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第三个阶段是汇报阶段,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把结果写到黑板上;第四个阶段是评价阶段,分成两个部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是让学生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小组为优胜队伍,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教师评价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概括。这种课堂讨论一方面便于进行分工协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在进度和时间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控制。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和要求,提前一节课发给学生,在课前要求同学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便于课堂发言。②模拟经营。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一是在假期安排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同学们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的方式,进入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在主题方面,由教师布置或者自行确定,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通过计算机对实际进行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③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所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和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为具体的操作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加全国市场营销案例策划大赛。大赛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比赛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筹备阶段,老师把学生一起制定比赛的规则并组织参赛者组队报名参加大赛;第二个阶段是培训阶段,老师对参赛队伍进行规则和策划案写作的培训;第三阶段是撰写策划案阶段,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第四阶段为答辩阶段,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教研室教师作为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选拔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

3.3.3考核形式的改革。

考核形式与营销策划大赛紧密结合起来。考核内容为撰写营销策划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营销策划书成绩,占60%,现场答辩各个评委给出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占20%,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三是团队配合得分,占20%。此项成绩先由教师根据团队的整体表现给出一个分数,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80分,该小组共有4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80×4=320分,组长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320分。

3.3.4教学助教制度及反馈。

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我们把教学模式当中的交往方式定义为教学助教制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热爱本专业,学习认真,工作主动活跃的学生为教学助教,组成教学组教团。教学助教团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事先熟悉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二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带动其他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实践中来,帮助和指导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三是让助教团成为教师和其他学生当中的纽带。助教团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其他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情况。

篇7

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当与教学相融合,满足教学要求。社会实践为课堂教学传递真实的反馈信息,补充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脱离或滞后的现状,促进学校与教师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4]。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社会实践融入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更加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一方面,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社会实践的本质。高职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通过企业实训、“三下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人”,使高职学生适应并服务于企业。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应企业具体岗位要求,使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途径的思考

(一)开展专业实践

拓宽专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注重组织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一方面,通过学习参观、人物访谈等形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公司、车间、社区等,走访企业高管、劳动模范、行业能手、道德楷模等,了解社会、了解基层,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调研、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使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强调企业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机制,使企业在高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5]。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即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这就使企业仅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与育人环节相脱节,实践效果欠佳。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让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共同制定社会实践实施计划和方案,使企业将其未来发展、人才需求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增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潜力,实现校企“无缝链接”,使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篇8

1.主动外置

主动外置就是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由校方派出代表,与当地正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主动提出将教师、课堂以及学生外置到企业中,共同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并建立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机制。

2.耦合互动

耦合互动开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冠名学院,并在学校内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学院,校企双方可根据学校专业特长、企业主营业务,设置相关专业,并配备师资以及实训设备,编写相应教材,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并在招聘方面有限考虑合作学校的毕业生。

②学校与校企共同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结合学校设置专业,配备相应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企业实体服务中心,定期由企业优质人才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学习。

③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教育与实训计划,企业专家以及学院教师共同商讨,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聘请企业专家任职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骨干,参与审定教学计划。

3.合一共鸣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校内开展授课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其次,由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教学基地包括厂房与教室,专门用于完成实训教学活动。同时,企业有义务接受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与学校共同培养训练学生。另外,学校教师可前往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实践,增加自身实践经历,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为企业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企业要向实训学生支付相应的酬劳以及其他待遇,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在企业有招聘需求时,有限考虑合作学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

二、实施“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1.主要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之前的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相关经验,在“八五”“九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最终取得不错反响。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期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有专家学者提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适合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学知识较为高深,工学结合并不利于学生钻研高深学问。另外,企业对这一类型的合作模式普遍兴趣不高,学校处于弱势地位,比较被动。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训活动时,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势必会减少,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积累理论知识。

2.新时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路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人才。传统的教学过于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与教学、科研类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自身从传统、封闭的高校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并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理论知识,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专业节能,理论实践两不误。

篇9

2方法

2.1教学计划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材均采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案例版),使用同一课程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在总学时(96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实验组各章节的学时安排,同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实验组的教材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安排计划(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3:2)。

2.2课堂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与本章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病例,供对口生分析、讨论,对口生结合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习等经历进行探讨,拓展对口生的解剖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分析病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泌尿系统时举例:患者,女,28岁,已婚,晨起后感觉乏力、头痛,下午出现畏寒,继而出现发热、腰部酸痛伴尿路刺激征。既往身体健康,近两周有过会皮肤感染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5℃,脉搏11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右肾叩击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15×109/L;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少许。临床诊断:尿路感染(逆行性)。问题:(1)诊断依据是什么?(2)请分析其解剖学基础知识。让对口生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泌尿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知识。以案例为中心,以对口生为主体,步步深入,使对口生掌握必要的解剖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口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可适当引入PBL等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2.3实验教学

实验组: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除准备必要的系统解剖标本、模型外,还应提前制作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和模型(如注射术、穿刺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解剖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临床操作器械(如腰椎穿刺包、胸腔穿刺包、骨穿包等)。对口生先观察系统解剖标本和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再在大体标本或模型上模拟临床相关操作(如注射术、穿刺术、静脉输液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在操作中回顾、思考相关解剖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对口生可相互提出与操作相关的解剖学问题,相互讨论,并在解剖标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对口生代表结合操作对本次解剖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对口生再观察标本、模型,最后教师总结。

3结果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口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并对对口生进行访谈、技能考核等,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取统一命题及考试的方式,对两组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口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更好。

4讨论

4.1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是由卫生职业高中、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与普招生相比,对口生入学时有比较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对口高考科目有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及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为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临床实验操作)模式教学提供了人体形态结构和临床基本操作的理论基础,对口生不需花过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进入状态快。但由于中专(或职高)阶段实验条件有限、实习时间短、实验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实施工学结合为对口生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4.2对口生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模拟临床操作、案例分析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对口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对口生直接面对临床问题(案例、临床操作),从实际出发,逆向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加深了对口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对口生之间的合作、师生的教学互动,增强了对口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了对口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对口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篇10

1.夯实加强校企文化对接的认识基础。

源于对文化育人功能、高职优势竞争力打造、高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行业企业用人信息反馈、高职生就业准备等诸多问题的关注及德育课程教改的思考,近几年来,我们关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尤其是与学院校企合作比较紧密的单位的建设类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现场参观、座谈访问、资料征集、书面问卷、网站跟踪等方式多种途径开展企业文化调研活动。我们通过调研所了解的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所见证的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所把握的企业用人理念及对人才职业素质中观念态度精神类素质的要求,夯实了德育教师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加强校企文化对接的认识基础,从而为探索优秀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的实践路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践证明,教师融入行业企业,收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人才素质培养信息,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所传递的信息与自己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入职及职业发展有紧密联系。这是增强德育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的重要基础。

2.丰富德育课堂的育人资源与内容。

优秀企业有着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因素于一体的品格,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德育基地。尤其是现代制度下的企业,更是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广阔天地,是学生职业体验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舞台。一流的企业,有一流的风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作品,就如“亚厦”装饰总经理丁海富在评述公司总部大楼办公室的装饰效果时所说,这里的每一件装饰用品乃至灯光的配置都在无声中展示着亚厦、彰显着亚厦的品位,展示他和亚厦的奋斗历程、经营理念和未来蓝图。优秀企业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对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是很接地气的德育资源。如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使命、职业精神、职业责任、职业诚信、职业价值观、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在一个个优秀企业中都有比较全面的涵盖和体现。如歌山集团的“豪迈如歌,诺重如山”、“务实,诚信,向善,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如亚厦装饰的“装点人生,缔造和美”的企业愿景,“为员工创造平台,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美丽”的企业价值观;如五洲项目工程管理公司的“两富五洲人:知识精神富有,物质富裕”的企业目标,“想做好,不想混”的核心价值观”,“廉洁是最好的信用”、“廉洁自律,干净从业”的廉洁文化;绿城的“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的生动实践,是增强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和感染力的德育资源和教育内容。

二、融入课程设计

在德育教育中,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载体,将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整体设计,是实现优秀企业文化进德育课堂的重要路径。我们尊重高职教育不同参与主体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探索和谐德育目标实现的课程教改思路,以“校园人”与“社会人”、“职业人”的结合,好学生、好公民、好员工的统一为主线,从课程的基本定位,到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式与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三个结合。

1.基本理论传授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在遵循教育部、有关精神的前提下,我们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提高为重点、素质培养为根本,强调德才兼备,以德提才、以才强德,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价值观,实现基本理论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2.基本理论传授与职业人生指导相结合。

我们从学院所依托的建设行业发展对建筑人的素质要求及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整合课程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回答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如就业准备、

创业实践、职业选择、生涯规划、文化适应等。我们配合专业教育,实现职业指导的零开始,服务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3.基本理论传授与实践体验参与相结合。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以及高职教育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我们应对高职教育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突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三、融入教学过程

遵循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自然地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各种元素,是实践企业文化进德育课堂最便捷的通道。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与高职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普遍不足的情况,学校应从加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全国统一的教材理论体系转化为有层次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实行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内容分五个教学模块,即领航导引模块、理想情操教育模块、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模块、道德观教育模块、法治观教育模块。在教学内容的五个模块中,教师要自然地融入校园人、社会人、职业人相结合及好学生、好公民、好员工相统一的育人目标,多视角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容与要求。

2.寻找与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结合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不仅把调研中所汇集的行业企业发展的信息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在课程教学的五个模块内容中进行有机渗透与融入,而且还将理想情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等问题放到行业发展的现实环境中去把握,积极引导学生直面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调研,引导学生在调研中去感知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力量。教学中,教师将优秀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的愿景使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内容,有效地实践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工学结合”,是比较“接地气”的德育课程教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