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6: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园林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 城市园林管理问题的改善建议
2.1 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认识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去破坏生态环境,尤其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积极调动与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形成管理意识,提高园林管理技术水平、提升管理效能,以做好园林维护工作。
2.2 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规划统筹工作要以大量的调研分析为基础,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保障,从大局出发,用科学理论、技术来统筹规划园林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长远性、科学性,使园林规划满足生态城市建设需求,与城市长远发展相适宜。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要按照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认真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脉、审美情趣等因素,对园林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视线等进行长远而科学规划。
2.3 建立与完善园林管理机制
传统的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园林,从业者要及时转变观念,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去治理它,探索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健全与之相配套的长效工作机制,如监督机制、养护机制、奖惩机制等,还要利用网络协助园林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
2.4 充分调动发挥政府职能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坚持科学规划原则,为其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以规范园林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园林管理法制建设,使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惩处破坏园林景观行为,维护景观完好性。另外,还要制定园林景观养护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监督、检查园林景观环境质量。
2.5 提高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者从业能力
很多城市园林管理者缺乏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到了园林管理质量。为此,要加大这部分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学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环境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导致的药源性病害有时比疾病本身更为严重。因而引起了医药界、科技界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寻求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芳香疗法以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本文为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芳香疗法的作用、应用形式等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
1芳香疗法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1.1芳香疗法的定义及特点
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是由法国化学家R.M.Gattefosse于1928年命名的,是指通过吸入香料或挥发性物质用于治疗、减轻、预防疾病、感染和不舒服等症状的方法[1]。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称为芳香植物(Aromaticplant)。芳香疗法本质上是植物的挥发性芳香油中某些单离的成分在人类嗅感之后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以达到防病与保健的目的[2]。该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舒适、令人快慰及无副作用等特点[3]。
1.2芳香疗法发展过程与现状
芳香疗法的历史非常悠久。研究表明,最早利用芳香疗法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人[2];中东、印度、希腊、罗马等古文明都有使用芳香疗法的记载。文艺复兴时代,因为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知识得以大量的保存,例如所罗门的《药方大全》。我国有后汉名医华佗用丁香等制成香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和吐泻的记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列举多种清热、杀菌、镇痛的芳香植物[4]。
芳香疗法作为一种治疗得到社会承认是在1964年法国医生JeanValnet出版了《Aromatherapie》一书之后[2]。他将精油尝试用于病人并证明了它的效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芳香疗法的广泛使用。随后,芳香疗法盛行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并且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开设了“花香医院”,治愈了许多心血管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尤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多年来,国内外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芳香油的提取技术、芳香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应用主要局限于医药业、美容、化妆品工业、饮食制造业,香烟制造业等工业和服务业。
2芳香疗法的功效
2.1防病疗疾
芳香疗法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①可以使神经体液进行相应调节,促进人体相应器官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及体液释放出酶、乙酰、胆碴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和谐全身器官功能的作用。
②许多芳香植物的挥发油本身就具有药效作用,现已被证明,芳香油分子同药理活性物质一样具有确切功效,可被人体吸收并转移进血液中,对人体产生显著作用[1]。
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油有以下药理作用:抗菌消炎和防腐作用,如桂花(Osmanthusfragrans)、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紫苏(Perillafrutescensvar.argut)、木香(Rosabanksiae)等;解热镇痛作用,如茉莉(Jasminumsam-bac)等;安神镇静作用,如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graveolens)、薰衣草、薄荷(Menthahaplocalyx)等;祛痰止咳作用,如薄荷;抗肿瘤作用,如香叶天竺葵等[5]。
2.2优化环境
2.2.1净化空气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消灭周围的微生物,如所挥发出的苯甲醇、芳樟醇、香茅醇、牛儿醇等,能杀死许多有害微生物,有的物质具有强烈的杀灭细菌、消毒的作用,效果强于福尔马林、紫外线,是绿色的、无污染的天然杀菌剂。如紫茉莉(Mirabilisjala-pa)分泌出的气体对白喉、结核菌、痢疾杆菌只5s即可杀死[6];多种挥发物还对细菌、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活性之能力。同时芳香植物本身有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吸附灰尘,使空气得到净化的功能,如米兰(Aglaiaodorata)可吸收空气中的SO2,桂花、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可吸收汞蒸气,还有丁香、紫茉莉、含笑(Micheliafigo)等对SO2、HF、Cl2一种或几种具有吸收能力,且具有吸收光化学烟雾、防尘降噪能力[6]。
2.2.2招蜂(鸟)引蝶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吸引蝴蝶等昆虫来采集花粉,而有些芳香植物的果实会吸引众多鸟类,可实现鸟语花香的理想景观效果。
2.2.3驱蚊逐蝇
某些特殊挥发物能使蚊蝇、昆虫远遁,成为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广谱的天然驱蚊(虫)灵,如薄荷、罗勒(Ocimumbasilicum)、茴香(Foeniculumvulgare)、薰衣草、灵香草(Lysimachiafoenumgraecum)等。
2.3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医疗实践证明,气味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芳香物质会对人类产生心理作用,且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具备一定的治疗作用和实用价值。优雅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清爽,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使情绪得到改善、消除疲劳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如水仙花香味中含有酯酸苄酯等多种成分,在人们感受到脑疲劳时使用,顿时感到头脑清醒;茉莉花香气能刺激大脑,其兴奋功能强于咖啡;天竺葵花香有镇定安神、消除疲劳和催眠的功效;而吸入薰衣草油后会产生服用安定的镇定作用;桂花的香味有解郁、避秽之功,对某些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疗效[2]。
3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
目前,芳香疗法在国内外多在专门医院(或保健场所)和化妆品工业上应用。而我国芳香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园林应用中的甚少。笔者认为,芳香疗法可推广至园林绿地中,既可改善城乡环境,又可让普通百姓保健、疗疾。下面就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3.1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①芳香植物专类园。以丰富芳香植物为主,加之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配合,来建造“芳香植物观光园”,提供观赏、食用、饮茶、美容、沐浴、按摩等服务,使之具有生产、旅游、服务、休闲等功能。
选择地上部分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或花形美丽的芳香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搭配种植的原则,形成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结合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与气候、季象等条件统一考虑,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天天有香,并通过宣传栏、植物挂牌等形式向游人介绍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科普知识。通过配置可作蔬菜或果实可食用的芳香植物,让游人参与采摘、收割。可通过设置茶馆、美容厅、浴池等设施,将对芳香植物深加工的产品加以利用。茶馆可为游人提供香茶,如:茉莉花茶、桂花茶、栀子花茶、含笑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美容厅可利用芳香油为客人按摩美容;浴池可进行芳香浴,即利用芳香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沐浴,可洁净身体、滋润皮肤、消除肌肉酸痛、安定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可利用的植物有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薄荷、玫瑰(Rosarugosa)等。
②植物保健绿地。植物保健绿地旨在利用芳香植物所挥发的香气,使其随着病人的吸气而进入终末支器官,通过与肺组织的接触,即有利于呼吸道病变的治疗,也有利于通过肺部的吸收,增强药物的全身性效应,其医疗过程避开了充斥着药味的医院诊疗室,可以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且由于病人置于景色宜人的园林空间,能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气息。这种对生理和精神上都良好的双重效应有利于病体的康复。
植物保健绿地也能为健康的游人提供具有高质量空气健身活动场地。在自然的香气中,放松神经,省思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来获得身心和谐的健康。所散出愉悦的芳香更能让人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对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除压力的好方法。
植物园、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疗养院设置植物保健区(角);在居住区、敬老院、精神病院、劳教所、工读学校及其它单位附属绿地中,适当安排植物保健绿地。所选用的芳香植物以杀菌、防病治病、给人愉悦享受、观赏性强的为主。
③盲人服务绿地。人通常情况下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为最大,但盲人却失去了这一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界“以人为本”的今天,应给他们以足够的关怀。研究证明,视觉的丧失使其它器官的发展超过了正常人,特别是在嗅觉、听觉方面。因此,在盲人植物园等绿地中,芳香植物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植物的花、果、枝、叶等所发出的芳香气息使盲人对植物界有了部分认识,同时在让其陶醉在香的世界中,心情舒畅,防病治病。
④“夜花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夜花园以其安宁、神秘、浪漫而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园林形式,尤其炎热的夏季,夜花园成为人们消暑、纳凉、赏景的好去处。而此时人们的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幅下降。因此,在“夜花园”中芳香植物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夜花园”中所用的芳香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仅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月见草(Oenotheraerythrosepala)、待宵草(Oenotheradrummondii)、夜来香、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玉簪(Hostaplantaginea)等;可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桂花、栀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白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含笑、瑞香(Daphneodora);驱蚊逐蝇的种类;亮度强、明度大的白色系列花和黄色系列花。
3.2芳香疗法在园林应用中的注意问题
①综合运用人体的五大感官。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时,除通过嗅觉吸入香气外,应充分利用其它感官,如:视觉———观看自然景观或有疗效的色彩、听觉———聆听疗效音乐、味觉———品花草茶、触觉———泡浴,在多方面调节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
②芳香特性应与所处区域的功能、利用人群相适应。在“闹”的活动区,应选择茉莉、百合(Liliumbrownii)等使人兴奋的种类;而在“静”的休息区中,应选择薰衣草、水仙、紫罗兰(Matthiolaincana)等使人镇静的种类。不同人群对香味反应也有较大差异,如15岁以前的青少年喜欢薄荷;心脏病患者闻夜来香的香气会头痛;具过敏体质的人怕闻蒿类的味道。
③香气浓度的控制。香气在室外易挥发,因此,必须通过地形、建筑物及植物的围合才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同时应注意芳香植物所在地飘香季节的主风向,应将芳香植物布置在利用人群的上风向。
④芳香植物的种植形式。应多以群植、片植形式为主,大面积栽植可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可提供足量的香气,最能发挥其群体美。但不必成行成列,要疏密有致,应乔、灌、藤、草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格哈特·布赫鲍尔,著.李宏,译.芳香疗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0,(3):35-39.
[2]欧阳杰,王晓东,赵兵,等.香料植物应用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2,(5):32-34.
[3]王潮霞,陈水林.芳香与纺织品[J].纺织导报,2002,(3):78-79.
这主要是对那些干茎、生长粗大的枝干及骨干枝进行截断处理的技术,因为这些枝干生长的过快过长会导致植物根部的营养赶不及生长的需要,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植物的继续生长,而通过截干修剪就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良好的处理。
1.2疏删,亦称疏剪
主要是指把植物的枝条从基本剪除,不留基桩和芽。这么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植物的分支数量,增加树主体的养分供给,从而有效地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芽,改善树与树之间的间隔,增强通风通光力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3短截(剪接)
将枝条上的一部分去掉,保留枝干的基部枝芽,这样可以使植物的养分供给到短截的部位,刺激内部的侧芽的发育生长,抽生出新的树条,从而调整植物的生长形状,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4辅修剪
辅修剪有很多种,那些摘心除芽的修剪过程都可以称之为辅修剪,一般园林植物管理中应用到辅修剪的方面包括了缩减、剪梢、摘叶、疏果、横伤、环剥等等。
2植物修剪技术在园林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注意事项
2.1注意修剪的时间季节,根据园林绿化的要求对植物进行修剪
植物一般都具有休眠期和生长期,冬季是大多数植物的休眠期,在这一时期植物主要是续集养分、进行休整,等待来年春季的生长发芽,在这一时期的修剪被称之为休眠期修剪,且比较适宜进行重剪,这样就可以培养树冠的骨架结构,平衡树势。这里以银杏树冬季修剪为例。进行冬剪时,将位于树木主干50cm下的侧枝部分完全剪掉,并将生长于树膛的密枝、纤细枝以及重叠和交叉的树枝都要剪除,对结果树枝进行保留,并对枝间距离及方向进行调整,重点培育主枝,骨干树枝的延长枝可以缓1年再进行短截。春夏季是植物的生长季节,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一般是辅的修剪,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开花结果。
2.2注重植物的特性,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习性进行整形修剪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适宜进行修剪,而有些植物却适合在休眠期进行修剪,这都是由植物的特性所决定的,若是我们违背了植物的生长习性,随心所欲的进行修剪,就可能严重影响植物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其死亡。
2.3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确保植物健康的生长,避免修剪过度引起的死亡问题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周边的生存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对植物进行修剪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它的生长环境要求,按照其对光照、空气、湿度等条件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修剪,确保修剪后的环境条件能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确保植物健康的生长。
先民们出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产生了山岳灵石祟拜与昆仑神话,以为主宰神灵世界的至高无上的上帝和群神,在人间的住所是居于世界之中的昆仑山,昆仑山上具备了理想的仙居环境(《山海经•海内西经》)。神山周围有神水,山上有神树、水井,并有守门神保护。山上有“平圃”、“县圃”、“悬圃”、“疏圃”、“元圃”、“玄圃”等仙境,圃中有池。山水环绕的昆仑山模式,成为中国园林文化中仙境神域景观模式之一。
先民出于灵水祟拜,产生出具有海岸地理型特色的蓬莱神话体系: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高下周旋三万里,顶平旷可九千里,洪波万丈的黑色圆海成为天然的护山屏障,山上既有可供人类居住的金玉琉璃之宫阙台观,赏玩的苑圃,那里有晶莹的玉石、纯洁的珍禽异兽,又有食之可以令人长生不死之神芝仙草、醴泉和美味的珠树华食。
秦始皇、汉武帝首先运用蓬莱神话系统提供的仙海神山景观所创作的宫苑造型,成为后世帝王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秦汉典范”,士大夫们也竞相仿效。
佛教须弥山模式,须弥山即妙高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本义是位于世界中心的金轮之上。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的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顶峰居帝释天,山腰为“四天王天”,居四大天王及眷属。山周围为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之外为咸海,咸海中有四大布洲,洲外又被铁围山团团围住。而九山八海之中心是须弥山。
以上神山和大海结合的景观模式,呈现出水围山绕样式,山上有植物和建筑俱全,是个安全性强、生态环境特别优越的生存空间。
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费尔巴哈《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第542—543页)而植物茂密的青山,引来飞禽走兽,带来鸟语花香。春山淡冶如笑,宜游;夏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如妆,宜登;冬出惨淡如睡,宜居,足可“和于明阳,调于四时”(《素问•上古天真论》)。绿色植物具有调节改善小环境的气候、保持水土、滞留、吸附、过滤灰尘以净化空气、杀菌、吸毒吸收噪音等作用,对人类有医疗保健功能。以盛夏植物的降温作用为例,绿化植物庞大的根系象抽水机一样,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枝叶蒸腾到空气中去。一般一株中等大小的榆树,一天至少可蒸腾100升水。(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9页)如果一株树木每天能蒸腾88加仑(1加仑等于45460升)水,即可产生l亿焦耳的热量消耗,它抵得上五台一般室内空调机每天运转20小时。(同上第172页)又能产生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空气长寿素”的空气离子。
承德山庄是“逢草逢花莫不香”,乾隆在《松鹤清樾诗序》中写到:“进榛子峪,香草遍地,异花缀崖。夹岭虬松苍蔚,鸣鹤飞翔。登蓬瀛,临昆圃,神怡心旷。洵仙人所都不老之庭也,”乾隆诗曰:“寿比青松愿,千龄叶不凋。铜龙鹤发健,喜动四时调。”
二、风水佳穴模式
风水佳穴的意念模式,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风水说源于中华先民早期对环境的自然反映。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尹弘基教授提出风水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半窑洞的选址与布局,距今6000多年前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例证。(丁一等《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第6页)可见,古人环境吉凶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经验积累,中国原始人选择的适合自己居住的满意生态环境,是中国人理想环境的基本原型。《周礼•地官司徒》“以相民宅”的目的是“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中国古代造园讲究风水,又称堪舆,风水术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其堪舆工具“六壬盘”和风水罗盘,是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是将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仪轨化。风水将最吉祥的地点称为穴,穴的四周山环水绕,明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追求环境的回合封闭和完整均衡、背阴向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爽垲高敞,“具有日照、通风、取水、排水、防涝、交通、灌溉、采薪、阻挡寒流、保持水土、滋润植被、养殖水产、调整小气候,便于进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等一系列优越性”(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95页)。这种山环水抱,重峦叠嶂、山青水秀、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的和谐风貌,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反映了中华先人的摄生智慧。
今天,中国的风水说被国外生态学研究者充分肯定,被称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是“驾驭龙的真正的科学”,誉其为“宇宙生物学思维模式”和“宇宙生态学”。(转引自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第96页)
清代乾隆时请法国传教士韩国英协造圆明园,“希望北面有座山可以挡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注重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及交互感应。如乾隆造的“静宜园”,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山坳里,北、西、南三面环山,“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佛殿琳宫。参差相望,而峰头岭腰,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因山势高低层层构筑建筑物,与周围的苍松翠柏、溪流瀑布、峭壁悬崖,相融相和,犹如天造地设一般。避暑山庄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康熙《芝径之堤》)因为“胜景山灵秘,昌时造物始……土木原非亟,山川已献奇。卓立峰名磬,模拖岭号狮。滦河钟坎秀,单泽擅坤夷。……宛似天城设,无烦班匠治。就山为杰阁,引水作神池。”(乾隆《避暑山庄百韵歌》)。
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说:“在甚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恩物,如劝种树和竹以作防风物,强调流水靠近屋址之价值都是。”
传统风水说中还体现了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如风水术有关植树的规定,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两类。在大环境中,风水术认为,草木为龙之皮,来龙是村落住宅、墓地之命脉,伐山木必至伤龙。且树木位于吉方者,伐之则去吉,位于凶方者,动之则招凶,所以严禁伐木。
三、闭合式壶天模式
(2)造价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园林景观具有自然性,所以设计图纸与现场环境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领导导的临时决意,很可能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使得施工情况难以掌握。
(3)资金运转困难。因园林景观施工中涉及变更较多,而且项目资金基本上都在变更单价或总价待审计部门和建设单位确认后,才能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进行支付资金,而且工程资金的要得到审计建设部门的确认,也要等到工程竣工后半年到一年,从而造成工程资金运转困难,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4)施工工艺复杂。同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园林景观工程为了追求自然、美感、与众不同的感觉,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手法变幻莫测,为了追求效果,往往多种设计手法并用,形成了中西园林理论大融合,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当前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施工队伍要求不严格。园林景观中的绿化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园林景观工作建设的技术性和严谨性一般相比要求较弱,施工单位和项目单位对景观工程认识重视不够,片面的认为园林工程项目只是种种树、铺铺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施工中施工人员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能力。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施工中致使技术能力低的施工队伍往往只能盲目的照搬图纸进行施工,无法认识到工程设计的真正意图。
(2)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由于景观设计对苗木的要求严格,导致苗木价格不断攀升,在景观施工中为了降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成本,在选择苗木过程施工企业往往会忽视苗木的规格,而且在施工偷工减料减少大规格苗木的使用数量。
(3)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当前我国缺少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行监督的部门,结果致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处于无人监管的现状,在施工和后期管理过程中过分节约自己的施工成本,忽视工程中的施基肥工作、植树的挖坑标准以及土壤的好坏等问题。这就使得在施工后树木、花卉等的成活率降低,生长质量不高。
(4)规划设计养护水平不高。许多地区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时忽略园林景观的特色,在建设过程中只重视建设的过程,忽略后期的养护过程,在亭台楼阁以及花草树木等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造成园林景观建设无法达到所期望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5)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这段发展时间内,大都数人都把从事园林绿化的施工单位当做“城市农民”,结果造成施工单位管理意识淡漠,施工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员工工作随意,工程结束后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
三、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培养专业型的施工人才。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与其它类型的建筑工程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园林的需求,必须有一支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施工人才,日常工作中要重点对施工人才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督等几方面知识培训,还结合施工实际通过竞聘的方式适当招聘一些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在管理中为提高现有施工人员技术能力,要通过奖惩制度、绩效评估、职称升级等考核的方式,强化施工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2)加强施工图纸设计管理。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会审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基础部分,它决定着施工现场是否返工和返工率的高低问题。施工单位拿到设计方提供的图纸之后,水和电、土建、绿化各个专业的工程师抓紧时间审图,把图纸存在的问题都一一列出来,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图纸会审之后,施工单位还要到现场复核标高,因为其提供给设计院的标高,随着后期施工现场的变化,现场标高或多或少的出现偏差。特别是对于大的主景观,一定要把图纸标高与现场实际标高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请设计图纸提供方、监理和设计进行解决协调。以免施工放线后才发现问题,到时再请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现场就会出现严重窝工、浪费材料等。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应做到不抢工、不延工,尽量减少工期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控制工程进度,对工程设计问题多进行专门的讨论会,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艺术性、科学性进行详细的论证,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够针对项目工程的工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项目施工部门间的各项工作进行及时的协调,确保工程按施工计划顺利推进。
(4)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为防止较低素质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混入到工程中来,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要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的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良好业绩且具备一定施工资格的施工单位。同时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主管部门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制定最适合当地情况的工程项目检查规范标准的制度文件,并且严格执行定期抽查的制度和项目跟踪的制度。而且在进行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投资评审工作时,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变更情况及时的调整项目的预算并对浮动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留的工作。
(5)优化成本控制体系。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为使园林绿化工程达到经济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工程中必须要求园林工程在满足景观设计所需的基础上控制工程造价。此外,还要做好园林景观工程中人力成本的控制,为保证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工期延误或者赶工现象,务必使成本与施工预算保持一致。
(6)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专业力度。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园林管护中应对工人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将园林绿地管理推向市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具有养护管理资质、资信优良、经验丰富、报价合理的绿化养护单位为中标单位。要提高养护效果,必须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树立养护树林花草光荣、破坏树林花草可耻的公德意识。
当国际LandscapeArchitecture(LA)学科为国人逐渐熟悉后,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等专业术语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园林”和“景观”名称上的争论。其结果不仅是业内人士之间的隔阂,而且在回答“园林和景观有什么区别?”时,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陷入“说不清,理还乱”之中。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社会大众对此的认知自然更是混乱。
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之间发生名称之争后,笔者听到过三条解决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一统天下,本着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学科统一发展的大局,一方毅然放弃。
第二条途径是一主一辅,为主的一方对应于完整的LA学科,为辅的一方对应LA学科的一个局部。
第三条途径是各得半壁江山,将LA学科内容一分为二,由两方共同承担一部分。学科名称则另谋新名,比如景观园林。
从现实来看,三条途径都不理想,而且最令人着急的是,居于同一学科内的两方认同感下降,争辩胜于交流,揭短胜于取长。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采用另一条途径——“一学两名,平行发展”。也就是说,两方都以完整LA学科为目标去发展建设。这条途径的核心是相互尊重。
尊重历史。园林、风景园林、造园、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这些名称本身就是本学科在中国曲折发展的见证。譬如在工科院校中形成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的三位一体学科结构历经数十年探索和努力,但1996年工科的风景园林专业又被并入城市规划专业……园林是中国本学科的渊源所在,世人皆知,要传承,要发扬。但历史也证明景观绝非节外生枝,而是时势造就。本学科能借助社会需求之大势在逆境中奋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景观功不可没。就两方在本学科艰苦发展历程中的贡献而言,值得相互尊重。
尊重现在。目前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都认为自己与国际LA学科对应,这是件好事,有这么多人为同一个学科、为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而且,学科发展以教学、科研和实践单位为载体,这些单位的名称本来就是不同的,不论取名园林,还是称作景观,只要互相尊重和认同是在为同一项事业而努力,就是伙伴,而不是对手。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即将于今年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前来交流的就有以园林、景观、环艺、旅游等为名的国内外六十多所院校和系所。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以使该学科快速全面发展。
尊重未来。既然是同一学科,分只是暂时的,分久必合。在暂时的一学两名的状态下,竞争也是必然的,但要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避免互相贬低的恶性竞争。分久必合,如何合?本学科的成熟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合”取决于两方未来对本学科的贡献。尊重未来就是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两方均以积极、客观地态度,在良性竞争中,赢得自己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共同促进学科体系的完善。
既然名字不必讨论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讨论集中在真正急需探讨的问题上,那就是:对应于国际LA学科,在当代中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本学科的目标、学科背景、实践范围等。
以刘滨谊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团队在同济大学48年的园林景观教育积累基础上,提出本学科高等教育的思考,供各界指正: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三者构成了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学科体系。就相同性看,三者的目标都是创造优良的人类聚居环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注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环境之中。所不同的是专业分工: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景观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其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景观学实践范围涉及景观资源保护利用、人居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风景景观、园林绿地。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2002年学者提出,临床路径是由医师、护士等人员对特定的疾病,做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资源浪费,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护。而且临床路径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医师和护士的技能为核心。
1.2背景
临床路径是美国杜帮公为一化工厂提出的管理技术。到了1990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将临床路径用于健康照顾系统。最后研究显示:低劣的医疗服务与不合理的临床行为有关。医疗标准化,可改进医疗效果,实现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可达到预期效果又可节约医疗费用。后来美国医院界逐步将临床路径推广到成持续质量改进及治疗标准化模式。近几年,我国引入临床路径,并开始被国内借鉴,被我国医疗界重视。
2医院管理
目前我国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而临床路径为这些医院提供先进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且医疗管理人员通过临床路径可获得宝贵循证医学的资料。临床路径在医疗管理中有以下特点。
2.1临床路径的病种
路径管理的病种以外科疾病为主,多为择期手术和使用新设备的手术。据近几年文献统计,临床路径的病种有:胆囊切除术、剖腹产、起搏器植入术和急性心肌梗死、胃癌、膝关节镜术、腰椎间盘突出等40余病种,涉及新设备、新器械应用。
2.2临床路径的效果
临床路径的应用后,可以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费用下降,服务品质和满意度幅度提高。
2.3临床路径的对象
结合住院病人信息,确定临床路径适用对象,采用优化系统流程和加强管理,记录和分析变异情况,判断临床路径科学性,采用住院病例信息综合分析法,确定适用对象。
3医院护理管理
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主要有健康教育、方法、疾病管理等,护理管理中采取临床路径可提高部门间协作效率,提高临床服务效率以及整体协作能力,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促进整体护理的推广,发挥护士的能动作用,提高病人满意度,研究表明临床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
4医院药学及经营管理
临床路径是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服务,协作程度和能力是临床路径的关键因素,医疗、护理、医技各专业,特别是药剂师的参与,能明显提高临床路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药剂师要加强对药物知识、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加强责任意识,使用临床路径相对清晰、项目及医疗费用统一的特点,测算病种成本和费用分摊法。
5医院临床路径益处及实用性
5.1临床路径益处
可以选择照顾模式,制定住院天数,减少路径中的繁琐程序,让组织成员明确自己角色,不断改进,通过对病人说明,达到预定效果,利于评价照护过程。还能按一定标准改善临床效果,从病人出发得到品质改善,有效地管理住院日数,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医院的各个岗位所有人员都是为健康需求者提供有效服务,是以最终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合理的服务为评价指标。管理人员应有责任意识,才能实现工作的价值,责任意识要贯穿临床路径的整个循环过程。
5.2临床路径实用性
目前医疗供求关系复杂,医护人员降低医疗成本的意识不足,研究指出加强医疗成本管理,减少浪费,减轻病人负担是医疗改革重点问题,而且保证医疗质量已成为医保制度推行的重要工程。因此管理者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合理使用护理资源,减少护理资源浪费。而临床路径作为管理新模式,多学科共同努力,使各专业沟通配合加强,融入了成效管理,给病人实施最佳治疗和护理。
6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6.1存在问题
路径关联科室没达成共识,限制临床医生的医疗判断力,而临床路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医疗人员害怕增加工作负担。
1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
1.1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
1.1.1园建筑的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
1.1.2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
1.1.3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2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
1.2.1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
1.2.2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如园林中厕所旁边常植浓密的珊瑚树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
1.2.3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显得既有对比又和谐。树叶的绿色,是掉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尤为醒目。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
1.2.4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增加园林的丰富性。
1.2.5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种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
2各种园林中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2.1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建筑体型高大,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一般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圆柏、海棠、银杏、国槐、玉兰等。
2.2私家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以苏州园林为首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
2.3寺观、陵园等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寺观、陵墓等园林比较庄重严肃,所以主要体现庄严肃穆气氛,一般多用银杏、油松、圆柏、白皮松等植物。
2.4现代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现在建筑样式多样灵活,因此可以选择多种树种,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如白皮松、榆叶梅、圆柏、海棠、玉兰、银杏、国槐、法国梧桐、合欢、龙柏等植物,栽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化的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