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6: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村庄清洁行动进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紧紧围绕农村疫情防控,充分发动群众,坚持因地制宜,逐村逐户全域开展清理生活垃圾、厕屋便池、水源水体、畜禽粪污、农业生产废弃物等“五清”行动,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二、重点工作
(一)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和公共活动场所周边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河岸漂浮垃圾,沿村公路和村组道路散落垃圾等,清理沿线垃圾池、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引导农户按照户内“六个好”做好家庭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二)清理农村厕屋便池。开展厕屋清理打扫,不乱堆乱放杂物、不乱扔乱丢垃圾;开展便器清洗去污,不留污垢、不见粪渍;引导农户文明如厕,定期进行厕所消毒、冲刷,做到厕所干净、整洁、卫生;加强农村公厕日常卫生保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公厕周边做到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无杂物;引导农户规范清掏、收运、利用粪污,严防粪污随意倾倒。
(三)清理农村水源水体。清淤治理农村水井、水塘、污水沟、臭水沟等,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宣传,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利用。
(四)清理农村畜禽粪污。规范畜禽散养行为,引导农户家畜家禽集中圈养,及时清扫畜禽粪便,有效处理利用畜禽粪污。严格按规定处置病死畜禽,防治污染环境。
(五)清理农村生产废弃物。清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收、储、运各类农业生产废弃物,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三、组织实施
(一)全面启动实施。即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启动实施,各村、社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动员干部群众,集中力量开展“五清”确保冬春疫情防控村庄清洁百日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春节期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寂静的村庄又变得热闹起来,同时也进入了生活垃圾产出的高峰期。在一些村庄,鞭炮碎屑、饮料瓶、废旧电池、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垃圾围村”问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位农民说,倒退二三十年,农村是很少有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排泄物,但也被收集起来作为肥料。
如今,走进一些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随处都可以看见废弃塑料农膜、农药瓶、饮料瓶、杂草秸秆、包装物、废弃建材、医疗垃圾……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六边”成为垃圾主要倾倒地点。晴天气味难闻,刮风天塑料袋满天飞,一遇到雨天,洪水直接把垃圾冲到了农民饮水的山泉附近,有的渗进了泉水里,直接影响着村里人畜饮水安全。
农工党甘肃省委曾在一份调研中指出,目前农村垃圾排放量日渐增多,成分日益复杂,加之城市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被清运或转移至农村地区,或者转至城乡接合部仅作简单的填埋、焚烧甚至堆放,导致农村的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
农工党甘肃省委通过调研发现,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垃圾排放量与全国人均排放量基本相当。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0.86公斤,每年仅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就逼近3亿吨,约为城市垃圾排放量的70%~80%,且垃圾排放速度正在以8%~10%的速度快速增长。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已成为部分农村生活环境的写照。
环境整治让垃圾消失
每天早上7时多,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一社的杨仙崇就开着垃圾清运车出门了。村民纷纷把家里的生活垃圾提出来,放在垃圾车上。
“原来家里的垃圾出门就乱倒,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清洁工负责垃圾清运,村庄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了。”中堡村村民说。
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在全市农村组织实施了“清洁家园”行动,并配套实施了“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计划,到2017年,全市80%以上的乡(镇)、70%以上的村实施“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成一批村容整洁乡村、乡风文明乡村和美丽乡村。
这一变化,源于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甘肃的启动。
从2010年开始,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启动,旨在通过在基础条件较好、资金配套充足、示范效应明显的地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奖促治”政策效果,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2011年起,甘肃省被财政部和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3年时间,国家安排甘肃省中央补助资金7亿元,地方配套3.5亿元,用于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三年来,中央补助资金和省市县配套投入总数超过10亿元,甘肃省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共涉及14个市州,85个县(区、市),1752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受益人口348万余人。
美丽乡村建设改变农村
“生活垃圾不乱放,街净巷洁讲文明。”这是庄浪县通化乡野赵村村民耳熟能详的“卫生环保村民守则”。
走进野赵村,水泥硬化过的村道干净整洁,街道两旁立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家家门口摆放了垃圾箱,垃圾专门有人收集清运。
为了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引发的污染现象,2006年,甘肃省在农业部的扶持下,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从而拉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序幕。
(一)驻地
1、街道。
①路面硬化,道路两侧安装路边石和设置人行道;路面全天保洁,路面及路边石无破损,无明显坑洼积水;街道两侧绿化,整齐美观,无干枯枝,无死株;道路两侧安装路灯,路灯间距不高于50米。
责任单位:重点工程办公室
②户外广告实行一店一牌,位置统一、规格统一、用字规范、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定期维修;门店橱窗、建筑物三层及以上区域不得设置招牌,垂直建筑立面无竖式招牌。
责任单位:执法中队
③主要街道建筑物、线杆等设施无乱贴乱画,街道两侧无乱搭乱建,残墙断壁及时拆除,破损建筑及时整修。
责任单位:执法中队
④街道两侧垃圾桶、果皮箱设置布局合理,完好率达100%;箱内垃圾及时清除、无满溢散落,定时清洗箱体。
责任单位:保洁服务中心
⑤划定停车区域,无非法占用路面现象;集中划定摊点经营区域,经营门店一律进店经营,无探头经营占用人行道现象。
责任单位:执法中队
2、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标志明显,厕所内配套设施等级达到《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责任单位:镇村建设服务中心
3、建筑工地:设有符合规定的施工、警示标志,建筑垃圾随产随清,各种载运散体(含建筑物料、建筑垃圾等)、流体的车辆实行密闭运输,无沿途飞扬、洒落载运物;工地作业采取防尘污染措施
,混凝土搅拌场所封闭、降尘。
责任单位:镇村建设服务中心
4、沟渠湾塘:保持水面清洁,无杂物,无垃圾,无漂浮物,浆砌护坡,堤岸绿化。
责任单位:保洁服务中心、相关村庄、村支部书记
(二)连村道路
1、路面:硬化,无破损,无坑洼积水,无占用路面现象。
责任单位:林路站
2、绿化:至少栽植一侧行道树,定期修剪补栽,确保绿化带内无死株。
责任单位:林路站
3、保洁:全天保洁,清扫的垃圾及时收集和运输,不得堆放在路边。
责任单位:林路站
4、沟渠湾塘:保持水面清洁,无杂物,无垃圾,无漂浮物,浆砌护坡,堤岸绿化。
责任单位:林路站
5、管理机制
①队伍:按人口数原则上不低于3名/千人标准;明确保洁员职责,强化考核,加强队伍培训,确保清扫保洁作业文明规范。
②设施:镇配备垃圾压缩专用设备,确保中转站垃圾能及时经济、安全地运出。
③教育:强化宣传,引导群众实行“门前三包”,推行垃圾袋装化,并主动投入垃圾箱或放入垃圾清运车。
(三)村庄
1、主街
①硬化:全部硬化,无破损,路面无坑洼积水,浆砌排水沟,安装路沿石。
②净化:全天保洁,无草堆、土堆、粪堆等。
③绿化:主街两侧绿化,乔灌结合,小街至少一侧栽有绿化树木。
④美化:主街两侧统一粉刷,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污水、乱晾乱晒、乱贴乱画等现象;清理、拆除所有临街自占菜地、草棚子、畜禽圈舍,推行畜禽退街进院、进区,集中圈养。
⑤亮化:安装路灯,路灯间距≤70M,单侧布灯,灯杆高度大于路面有效宽带。
责任领导:管区总支书记
责任单位:各村庄责任人:村支部书记
2、小巷
①小巷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两侧不能有“三大堆”,有条件进行硬化。
②道路两侧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挂乱晒、无乱挖乱占现象。
责任领导:管区总支书记
责任单位:各村庄责任人:村支部书记
3、沟渠湾塘
水面清洁,无杂物,无垃圾,无漂浮物,浆砌护坡,堤岸绿化。
责任领导:管区总支书记
责任单位:各村庄责任人:村支部书记
4、进村路
进村路路面硬化,两侧绿化,栽种树木的规格、品种统一整齐,无干枯枝,无死株,有条件村建设围村林。
责任领导:管区总支书记
责任单位:各村庄责任人:村支部书记
5、管理机制
①推行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
②设置秸秆等集中堆放场地。
③村内垃圾倾倒点设置规范,按每10-15户设置密闭式垃圾桶(池),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及时清运,定点处理,垃圾箱(桶)完好清洁。
④配有卫生清洁队伍,村庄按每100户设1名的标准设立专业环卫队伍。
二、实施步骤
(一)年7月1日—7月15日:宣传发动、安排部署。各村庄根据实际,赴先进村进行学习,并制定自己的方案,上报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重点工程办公室)。
(二)年7月16日—10月31日:全面整治,做好迎接10月中下旬全市观摩的准备。
(三)年11月份:建立、落实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四)年12月份:对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三、考核办法
考核实行平时随机抽查、月度常规检查和年终综合考评的考核形式。
(一)平时随机抽查。由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时随机到各村进行检查,对照整治任务、整治标准,发现问题,当场扣分。
(二)月度常规检查。每月底由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对各村整治任务的进展情况、投入情况、整治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各村通报。连续两次排名第一的年终综合评分加2分,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年终综合评分减2分。
(三)年终综合考评。年底前由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进行全面考核并结合平时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镇党委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村工作线全体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活动的协调、督导工作。
(二)加大宣传,全民动员。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督导和宣传力度,各单位、村庄要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工作组织不力和不按要求进行相关整治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达标排放工作的监督落实方面
**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等6个乡镇,分别于2006年、2008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二)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方面
与区环保局、区委农办、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镇、*乡总体规划,*镇、*镇大坝、*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镇*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街道*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2010年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日,我区已全部完成2009年5个集镇、44个行政村(含库区村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实现了沿江除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外的8个乡镇,全部完成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全区共139个行政村(其中沿江行政村44个,完成整治并经验收合格38个)的垃圾整治任务。今年验收合格的*镇、樟湖镇、洋后镇、巨口乡、*乡等5个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均按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建有焚烧炉、分拣坪、遮阳棚、管理房、拦截坝、进出道路等。同时,有关镇(村)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健全垃圾清扫保洁各项制度,配备了垃圾池(桶)等各项设施,5个集镇共配有85个垃圾池(桶),清运板车42辆,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5辆,44个开展垃圾整治的行政村已配备2365个垃圾池(桶)、59辆清运板车,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9辆,镇村共投入资金347万元。通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垃圾乱堆放导致的镇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区沿江、沿溪乡镇尚未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有6个(即来*镇*、*、*,*),我局已督促有关镇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列入2010年省家园办验收范畴。
(四)开展垃圾清理方面情况
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堆放点,有关乡镇、街道已予以清理,确保无污染物入河,尽量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前,全区共清理沿江垃圾堆放点55处,累计清理垃圾580吨。安丰沟流域生活垃圾处理,经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明确纳入市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据悉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逐步开展垃圾袋装收集、设置垃圾桶(池)、建立监控系统等工作。
(五)确定由局建管股副股长*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联系,定期向区整治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部分已建的江河沿岸乡镇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焚烧炉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关乡镇加大垃圾收集处理服务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已建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
2、乡镇、村庄垃圾处理费征收存在较大困难。有些乡镇、村对镇区单位、部分营业场所和村民收取少量垃圾处理费,大多数乡镇、村未实施对村民的垃圾处理费征收,且我区镇、村财力普遍困难,难以保障处理费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治效果。建议有关乡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保障经费的投入。
3、村民清洁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家园清洁行动主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二、清洁家园工作明显提升。以开展“垃圾不落地、更美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内掀起集中大整治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区、河道沟渠、学校门口、废品回收点等重点区块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整体效果。县清洁办定期对国省道沿线村庄、乡村、河道进行全面督查,并通报,督促整改落实。以“清洁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面清理处置沿河沿路、房前屋后的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在等村开展三星、四星、五星级“清洁户”评比活动,在等村按照环境洁美、亲人谐美、生活甜美、邻里和美、群众赞美等“五美”要求,开展“美丽家庭”评比,已创建三星级美丽家庭32户,四星级6户,五星级3户,并设立红榜和黑榜曝光,让好的露脸、差的丢脸,村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三、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始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召开新一轮扶贫对象认定工作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初选对象的调查已完成,低收入农户、扶贫重点村认定对象报批和公告工作正在进行中。将1000人的异地搬迁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目前幸福花苑五期工程进展顺利,一号楼建至第15层,二号楼建至第13层。推荐了199户农户为2013年我县“创业增收”贴息贷款对象。
按照“清洁卫生、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镇村联动、因地制宜、分类减量、无害处理”的基本原则,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按照“445”处理模式(即四个主体、四项机制、五个去向),试行农村清洁工程帮扶奖补机制,全面提升---年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和集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完成年五个新农村建设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努力实现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确保我乡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处理模式
实行乡村联动、由集镇带动和辐射周边村庄,离集镇较远的新农村建设点要自成体系,按要求进行保洁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集镇建立标准化、园林式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带动周边村庄对垃圾先分类减量,再进行集中焚烧处理。村庄垃圾在分类减量的前提下,实行就地建设简易垃圾焚烧池,对垃圾进行就地焚烧,做到垃圾不出村。
三、设施建设标准
垃圾处理设施是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设施建设要齐全。集镇做到“四有”,村庄必须做到“五有”,即有设施(回收袋、垃圾桶、垃圾池、焚烧池、清扫工具、大板车、服装)、有人员队伍(保洁员、监督员)、有经费来源、有长效管理制度(理事会清洁工程职责、农户“门前三包”制度、村庄保洁员职责)、有责任领导。从大桥河到东山叉路口公路两旁要建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和果壳箱。二是设施建设要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遵循方便、节约、有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要远离河流、水源、人居地和路旁,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再建简易垃圾填埋场。
四、工作重点
全乡农村清洁工程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健全完善“445”处理模式,加强“四个主体”和“四项机制”建设,最终实现垃圾处理“五个去向”根本目标。
1、加强四个主体建设。四个主体就是农户、保洁员、理事会和环卫所。一是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垃圾处理的主体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总建立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开展文明卫生户创评活动,确保农户室内整洁卫生,房前屋后无垃圾、无污水溢流、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让农民群众形成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并定点存放的良好习惯,着力强化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洁意识,使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必须切实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年以来的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必须配备一名保洁员,集镇建好一支保洁队伍,村庄保洁员要做到每天到农户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公共场所每周打扫两次,垃圾池垃圾每周清运一次,同时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然后送往焚烧池进行统一焚烧。三是进一步强化理事会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职能。理事会成员不仅要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和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而且要督促保洁员,搞好日常垃圾处理,按时收集农合保洁费,牵头组织文明卫生户创评活动等垃圾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激励措施。四是大力加强集镇环卫所建设,乡成立环卫所,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有一支环卫队伍、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点清洁工程的指导管理纳入乡环卫所职责范围,把村庄保洁员纳入集镇环卫所统一管理,建立保洁员名册和工资台账,健全保洁员队伍的职责规定,考核激励管理制度,统一配置服装,落实保洁员报酬,加强保洁员的培训,强化保洁员的垃圾收集、分拣分类意识,确保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分类存放。明确环卫所职责,延伸环卫所职能,促进建设点和集镇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
2、加强四项机制建设。四项机制即宣传培训、资金投入、制度保障和督促检查机制。一是宣传培训机制。浓厚的社会氛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规范的操作标准是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要建立长效的农村清洁工程宣传机制,通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动员会或现场会,印发宣传手册,组织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教育培训,利用宣传光碟、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发动,是干部群众思想的到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要层层开展培训,乡清洁办和环卫所工作人员、保洁员、司炉工、回收员、理事会成员、农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垃圾规范收集分类、无害化处理的指导者、操作手、明白人。二是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是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二是采取群众自筹三分之一、政府奖补三分之二,安排保洁员报酬。三是集镇、村庄清洁工程及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的设施完善和运行经费由乡政府负责。四是制度保障机制。清洁工程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合理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集镇和建设点药落实好居民(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卫生检查评比”激励机制,试行村庄农村清洁工程帮扶奖补办法,健全保洁员工资筹资制度。五是督促检查机制。清洁办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督察方案,明确督查的内容和标准,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科学推进工作。
3、实现垃圾分类五个去向。以实现农村垃圾沤肥(或喂养禽畜)、回收利用、铺路填坑、封存、焚烧五个去向为目标,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一是厨余垃圾。包括剩余饭菜、易腐食物、青嫩秸秆等用作喂养禽畜、沤肥处理。二是回收垃圾。包括金属类、纸类、塑料类、橡胶类以及玻璃类由农户进行分类存放,然后由废品收购部门(回收员进行回收处理)。三是建筑垃圾。包括碎砖碎瓦、乱石块、混凝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用于填坑铺路。四是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农药瓶、过期药品、医疗垃圾、废日用化学品等集中统一进行封存。五是焚烧垃圾。包括枯枝落叶、废木料、废旧衣物、干果壳等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乡村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抓进度,抓实效。要强化工作队伍,落实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责任制,确保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做到镇村联动、部门参与、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多措并举抓好落实。
2、明确部门职责
教育、卫生等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承办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切实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3、开展卫生创评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们刚刚取得的又一个新进展:
近日,气候组织联手壹基金在贵阳共同启动了“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这是气候组织和壹基金在今年3月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来的首次合作项目。
在这里,我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是否曾经遇到过突然停电?或者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假如没有了电,你的每一个夜晚会怎样度过?你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我要告诉你的是,在我们的身边,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在印度,在非洲依旧有大量的人每天就生活在没有电的环境之中。
好在,这种现象正在改变。
昨天气候组织发起人之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先生和我代表双方共同启动了这个“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我们还一起到贵阳花溪区党武乡摆贡村进行了参观,这个村是我们“千村计划”的第一个示范村,“太阳能LED千村计划”为期5年,项目的前两年将涉及中国的400个村庄。在接下来的三年,项目将推广到包括中国、印度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内的600个村庄。
由于一些边远村落的供电还没有联八国家电网,所以,像太阳能LED这样的照明技术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因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这种技术不仅能解决部分农村的照明问题,而且还能减少农村的温室气体排放。
**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等6个乡镇,分别于2006年、2008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二)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方面
与区环保局、区委农办、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炉下镇、赤门乡总体规划,峡阳镇、南山镇大坝、凤池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炉下镇斜溪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大横镇四朵洋、塔前镇茶林、水南街道后谷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2010年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日,我区已全部完成2009年5个集镇、44个行政村(含库区村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实现了沿江除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外的8个乡镇,全部完成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全区共139个行政村(其中沿江行政村44个,完成整治并经验收合格38个)的垃圾整治任务。今年验收合格的炉下镇、樟湖镇、洋后镇、巨口乡、赤门乡等5个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均按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建有焚烧炉、分拣坪、遮阳棚、管理房、拦截坝、进出道路等。同时,有关镇(村)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健全垃圾清扫保洁各项制度,配备了垃圾池(桶)等各项设施,5个集镇共配有85个垃圾池(桶),清运板车42辆,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5辆,44个开展垃圾整治的行政村已配备2365个垃圾池(桶)、59辆清运板车,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9辆,镇村共投入资金347万元。通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垃圾乱堆放导致的镇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区沿江、沿溪乡镇尚未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有6个(即来舟镇新建、傍溪、王富村,大横镇陈墩、埂古、常坑村),我局已督促有关镇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列入2010年省家园办验收范畴。
(四)开展垃圾清理方面情况
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堆放点,有关乡镇、街道已予以清理,确保无污染物入河,尽量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前,全区共清理沿江垃圾堆放点55处,累计清理垃圾580吨。安丰沟流域生活垃圾处理,经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明确纳入市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据悉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逐步开展垃圾袋装收集、设置垃圾桶(池)、建立监控系统等工作。
(五)确定由局建管股副股长沈文鸿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联系,定期向区整治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部分已建的江河沿岸乡镇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焚烧炉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关乡镇加大垃圾收集处理服务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已建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
2、乡镇、村庄垃圾处理费征收存在较大困难。有些乡镇、村对镇区单位、部分营业场所和村民收取少量垃圾处理费,大多数乡镇、村未实施对村民的垃圾处理费征收,且我区镇、村财力普遍困难,难以保障处理费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治效果。建议有关乡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保障经费的投入。
3、村民清洁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家园清洁行动主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等6个乡镇,分别于20*年、20*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二)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方面
与区环保局、区委农办、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炉下镇、*乡总体规划,*镇、*镇大坝、*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炉下镇斜溪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大横镇四朵洋、塔前镇茶林、水南街道后谷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2010年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日,我区已全部完成2009年5个集镇、44个行政村(含库区村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实现了沿江除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外的8个乡镇,全部完成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全区共139个行政村(其中沿江行政村44个,完成整治并经验收合格38个)的垃圾整治任务。今年验收合格的炉下镇、樟湖镇、洋后镇、巨口乡、*乡等5个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均按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建有焚烧炉、分拣坪、遮阳棚、管理房、拦截坝、进出道路等。同时,有关镇(村)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健全垃圾清扫保洁各项制度,配备了垃圾池(桶)等各项设施,5个集镇共配有85个垃圾池(桶),清运板车42辆,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5辆,44个开展垃圾整治的行政村已配备2365个垃圾池(桶)、59辆清运板车,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9辆,镇村共投入资金347万元。通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垃圾乱堆放导致的镇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区沿江、沿溪乡镇尚未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有6个(即来舟镇新建、傍溪、王富村,大横镇陈墩、埂古、常坑村),我局已督促有关镇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列入2010年省家园办验收范畴。
(四)开展垃圾清理方面情况
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堆放点,有关乡镇、街道已予以清理,确保无污染物入河,尽量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前,全区共清理沿江垃圾堆放点55处,累计清理垃圾580吨。安丰沟流域生活垃圾处理,经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明确纳入市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据悉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逐步开展垃圾袋装收集、设置垃圾桶(池)、建立监控系统等工作。
(五)确定由局建管股副股长沈文鸿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联系,定期向区整治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部分已建的江河沿岸乡镇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焚烧炉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关乡镇加大垃圾收集处理服务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已建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
2、乡镇、村庄垃圾处理费征收存在较大困难。有些乡镇、村对镇区单位、部分营业场所和村民收取少量垃圾处理费,大多数乡镇、村未实施对村民的垃圾处理费征收,且我区镇、村财力普遍困难,难以保障处理费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治效果。建议有关乡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保障经费的投入。
3、村民清洁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家园清洁行动主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中图分类号 X592;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47-02
多年来,中国农业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一样,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石化产品支撑的“石油农业”路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产品,对农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此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凸显。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目前,全国农作物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上限的2倍,农药使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由20世纪50年代的3%左右降至不足1.5%,其中有11%的耕地低于0.6%。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盐渍化加重,耕地质量退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土壤和水体污染。2010年完成的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污染排放已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43%、总氮量占全国的57%、总磷量占全国的67%。在广大农村,一方面依靠高投入的石油化工产品,消耗了大量矿物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大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被弃之不用,既浪费了资源,又加重了面源污染。据测算,田东县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00万t以上,其中用作农村生活燃料、能源、食用菌基料、还田、编织等只占少数,大部分被废弃在田间地头、道路和河沟两侧或在田间直接焚烧。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过量投入,部分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以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农业生产垃圾难以有效处理。如地膜使用越来越多,其残留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最主要的问题。
2 原因
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环境理念的公众化程度不高。生态文化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宽容、和谐、互利的文化理念,而目前大部分农民功利型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价值观念较深。这种价值观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不承认自然界自身内在的价值,否认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把人类和自然割裂开来。仅仅把自然界视为资源库和垃圾场,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掠夺,造成了环境问题和生态失谐。同时,传统道德观念中人情世故的思想,使得发展民众力量进行的环境保护、监督、举报、监察等活动很难有效展开。小农意识导致农民整体环保意识的缺失,缺乏全局观念,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低,尤其是当环保活动给自身带来一些不便或需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或要进行一些必要投入时,大多数村民往往会选择放弃。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产品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不少农民群众在使用农药、化肥后,随地乱扔农药瓶、化学包装袋、废旧塑料薄膜和秧盘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污染农田和水体,破坏土壤理化性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开展清洁田园活动的意义
清洁田园活动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场在广阔田野上掀起的“绿色革命”,是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丰富和扩充,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它将全面改变农民群众陈旧的生活习俗、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迂腐的生态理念,转变传统生产中不符合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方式。2013年,农业部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已成为群众评价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尺,成为当前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大事。
富而思洁,富而思美。破除陈规陋习,推广秸秆、农药瓶、化学包装袋、废旧塑料薄膜、秧盘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农村卫生工程,也不同于单一的环境整治措施,而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一项巩固治理成果、永葆乡村美丽的工程。清洁美化家园,让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提高。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绿色、生态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群众是民心工程,对发展是环境工程,对干部是作风工程,也是一项培养干部作风、磨练干部意志、提升队伍素质的作风工程。推进“清洁田园”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要部署的具体行动。
4 推进清洁田园的对策
4.1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清洁田园活动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发展不仅要与现有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也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和“田间地头顺手捡”的自觉行动,自觉拒绝乱丢生产废弃物的行为。坚持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1-2]。
4.2 提高人口素质
人是清洁田园的主体,是主动者、实施者。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实现清洁田园的程度。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程度同人口素质是成正比的。清洁田园活动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树立新的道德观、伦理观,这就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教育能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培养科技、法律人才,为建设清洁田园提供智力支持。农业部门应向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发放或张贴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资料,定期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大培训,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垃圾产生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4]。
4.3 集中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行动,推动清捡垃圾向综合循环利用转变
可采用“户捡、组收、村运、县(乡)处理”等为基本模式。从重到轻、由点及面,从人口密度大区域向人口稀少区域推进,从规模生产地带向分散生产地带推进,从村庄周边地块向远离村庄地块推进。提倡人人动手、村村推动,捡出一片净土,捡出一片净地,捡出干部为民服务的好作风、联系群众的好感情,捡出清洁优美、生态文明的好民风[5]。边远乡村,根据条件状况可自建简易生产垃圾填埋场,就地处理;城区附近的村庄,可将生产垃圾直接运输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每个乡村选择1~2个村庄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试点村至少招聘1名生产垃圾清运员,常年清运生产垃圾;根据农田的面积和种植农作物情况配置适当数量的生产垃圾箱,由县政府统一招标定制、发放到位,实现生产垃圾袋装化,并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根据农田面积和种植农作物实际情况,每3.33 hm2水田建1个堆沤池,规格为每口池容积6 m3;生产垃圾清运方式可采取委托代运或乡镇统一安排清运。
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生产基地以及标准示范园、重点区域田间地头等要做到没有遗留农药、化肥等包装物,非用膜季节不存在可随手清捡的塑料薄膜。
4.4 坚持和谐美丽目标,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
一是做足生态文章。通过挖掘和保护生态、经营生态,多方培育生态理念,把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使清洁乡村和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充分发挥基层作用。“美丽乡村”建设要想全面顺利地推开,必须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员、帮扶员、协调员、管理员的作用,主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干群矛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提升“造血”能力。通过清洁田园、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给乡村一个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抓好乡村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
4.5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等工作
从源头抓起,从田间地头抓起,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7]。
4.6 建立活动长效机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加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大力推广产业链条加环、田间生态种养、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农牧结合互利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技术。二是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重点推广以“三诱”(诱虫灯、黄虫板、性诱剂)技术为核心,配套以螨治螨、天敌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流失。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覆盖主要农作物,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和流失。四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尤其要覆盖规模化、集约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
4.7 建立督查、激励和经费保障等制度
农业部门负责牵头,工商、质监、公安配合开展农业生产污染源头大整治,加强对重点区域农资市场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建立清洁田园激励机制,对清洁田园做得好的乡镇、村屯,通过以奖代补和项目安排优先等方式给予支持;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主要用于保洁员工资等长效机制建设(具体收费标准和方式,各村屯可因地制宜自行商定);县财政建立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以保证清洁田园活动的顺利实施;清洁田园的建设成效纳入县(乡)镇、村的年度考评内容[8-9]。
5 参考文献
[1] 姜春云.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关于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12.
[2] 广西农业厅.在八桂田野上掀起一场“绿色革命”――深入推进“清洁田园”专项活动的思考[EB/OL].(2013-05-17)[2014-01-07].http:///web/2013-05/380632.htm.
[3] 郭会平,李艳芳,张素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石家庄生态文化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41-7642.
[4] 郭会平,杨新燕,郭惠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文化构建的若干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0(12):56-57.
[5] 李伟华,吴慧.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99-101.
[6] 罗贵文,腾燕媚.百色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3,28(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