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6: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门诊中医药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领导重视
在市委市政府、市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场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文教卫生的党委委员孙平安任组长,卫生院也相应成立了中医药技术指导小组,由院长陈连芽任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振兴中医药事业具体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及时总结前段工作及安排下阶段工作,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
二、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
我院突出中医蛇伤专科,做大做强特色专科品牌。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建设使我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优势。
三、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
我院加强对中药房、中药仓库、的建设和管理,定期督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全年共抽查中药饮片和配方质量10次,未发现霉变虫蛀现象,中药处方调配未发生称重和药味错误。目前我院中药房有中药饮片312种,中成药114种,全院中药(含中成药)销售额占药品销售总额的30%以上。
四、加强中医医疗文书的规范和管理
我院要求中医人员运用辨证论治诊疗疾病,按照中医病历规范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中药处方合格率在95%以上。
五、加强中医药知识培训,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
我院按照市卫计委中医科的安排,组织全院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定期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全年共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4次,举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次。
六、加强中医药知识预防保健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和督促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工作,市、县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关于印发***省中医服务监督工作督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认真地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医药服务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本次共监督检查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家,其中卫生监督机构8家、综合医疗机构 家、中医医院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乡镇卫生院 家、门诊部 家、中医个体诊所 家,监督检查覆盖率为100%。共抽查从事中医工作的医师 名、护士 名,合格率 %。
二、工作情况
(一)卫生监督机构
目前,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中医服务监督科(股)8个,大部分挂靠在医疗市场监管科(股),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各级监督机构积极开展工作,制定了辖区内中医药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中医药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工作、综合医疗机构中医病房、中医门诊、中药房设置等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
(二)综合、个体医疗机构
全市综合、个体医疗机构的中医病房、中医门诊及中药房建设基本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置。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与核准登记的名称、地址一致;诊疗科目与核准登记一致;临床科室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科目名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中的要求;从事中医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执业医师证书》执业地点、类别、范围与实际情况一致;外来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执业证书均进行了变更登记。在技术准入方面,我市目前尚无开展中医医疗美容服务和刊发中医类别医疗广告的机构。在执业管理方面,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均建立了门诊日志及传染病登记本,能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并做好消毒记录;中药饮片管理符合相关标准;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均在《***省调剂使用院内中医药制剂(第一批、第二批目录)》中。
(三) 基层中医药建设
全市已建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建成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7家。乡镇卫生院“3个1/3”基本落实。
三、方法措施
接到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关于印发***省中医服务监督工作督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市所及时将文件通过本所网站和纸质版进行了转发,组织相关科室卫生监督员认真学习了方案和附表要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发展中医条例》、《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及《关于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防病科、服务监管科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为依据,市、县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督查工作的统一要求,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采取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检查表格内容对辖区内的卫生监督机构中医服务监管科成立及工作开展情况、医疗机构中中医管理科成立情况、中医病房、中医门诊等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个体医疗机构中医科目依法执业情况、乡镇卫生院“3个1/3”(中医门诊人次不低于全院门诊人次的1/3,中药收入不低于药品总收入的1/3,中医药治疗总收入不低于业务总收入的1/3)落实情况以及中医药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及时下达了整改意见,对于存在的不良执业行为下发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通知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相关条款实施了行政处罚。通过检查起到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纠正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整顿和规范中医药服务市场的目的。
四、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中医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医疗、康复等功能发挥得较好,预防、保健等功能相对薄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生调理等中医药服务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还处在解决一些常见疾病基本治疗阶段,治疗方法还不够精确有效,尚未形成特色明显、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中医专科品牌,中医专科专病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二)中医药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群众对社区中医药的知晓率和利用率逐年上升,但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心和站点的知名度还不够。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居民日常保健的氛围仍显不足,“治末病”等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尚未能得到大众普遍认同,“信中医、用中药”的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中医药防病知识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中医服务监管工作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因受人员、经费、设备、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开展尚不平衡,虽设立了中医服务监管科(股),但挂靠在其他科室,未配备专职人员,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用设备,业务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四) “建章立制”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通过这次监督检查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尤其是一些个体诊所有关中药饮片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还不够健全,进购验收记录、养护记录不够规范。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立即对照要求督促整改,促进全市中医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
1.卫生监督中医服务监管科人员情况调查表
2.机构依法执业情况汇总表
3.中医类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情况汇总表
4.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总表
5.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总续表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建设汇总表
7.机构汇总表
8.中医服务方面不良执业行为积分汇总表
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等各项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质控员会议,研究改进医疗质量措施,切实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二)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以中医十二项指标作为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指标,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确保达标。
(三)依据我院《医疗质量综合考核评分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检查力度,每月开展对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考核工作,加强环节质控,推进全程医疗质量监督,根据质控检查考核情况,汇总各质控系统的检查结果,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定期将医疗质量信息向院领导汇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四)修订完善各科室质控记录本,规范科室质控自查内容,加强临床科室科内质控工作,各科质控员切实参与本科质量管理,每月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记录,使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强化病案质量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管理质控系统,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对病历全程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反馈,及时整改病历书写中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我院病历书写,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六)配合医务科加强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促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针对性开展患者安全管理、输血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等专项检查,加强对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应用水平的检查、分析、评价,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七)参与处方点评管理工作,着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点评,规范医师医嘱和处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
(八)加强督查临床科室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并在临床中落实;配合医务科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促进临床路径工作。
(九)协助科教科、医务科做好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加强质控科人员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培训班学习,提高质控管理能力。
(十)加强门急诊、医技部门的质控工作。
质控科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附:市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目标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
1、中医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5%;
3、辨证论治优良率≥90%;
4、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5、病房中医治疗率≥70%;
6、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3项;
7、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种;
8、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9、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
10、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二、其他质量管理指标
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1天;
2、病床使用率≥90%;
3、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90%;
4、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5、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6、医院感染现患率≤10%;
7、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8、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0%;
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10、清洁手术(手术时间≤2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30%;
11、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5%;
1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13、成份输血率≥85%;
14、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15、甲级病历率≥90%;
16、处方合格率≥95%;
17、麻醉死亡率≤0.02%;
1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9、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20、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21、大型光机检查阳性率≥70%;
一、统一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广泛宣传发动,使全院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重要性,人人都行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行列中。成立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协助卫生局把各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设立齐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硬件”尽快达标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要求标准,中医院基础设施不达标。为此我院计划在两年内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医院基础建设,基本上达到门诊与住院处相对分开;办公区与病区相对分开;医疗区与生活区相对分开;急诊室、病案室、供应室达到要求标准;病床开放数达到100张,每床设备费达到7000元;争取尽快创造条件建设合格的制剂室和门诊楼。
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为使医务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后我们将做好院内学习培训及基层培训工作。以科室为单位,每月集中组织一次中医处方、中医病案规范化书写及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讨论;全院医、药、护、技人员都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做好中医温课学习;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每年参加中医大专、本科专业学习者不少于5人;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每年参加市级以上医学教育培训班人数不少于20人;每年派出进修人员不少于4人,争取每年院内20%以上业务人员培训不少于150学时。版权所有
中医基层指导科人员下乡对各乡镇卫生院指导中医工作一次;免费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不少于5人;开办培训班至少一期,培训对象为乡镇中医人员,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安排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人员对辖区村所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一次,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培训率达到100%。
四、提高中医工作质量,突出中医工作特色
巩固二甲级中医院成果,把抓中医工作质量作为我院工作重点,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期达到急诊室进一步规范,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以上;病案书写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处方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在原有开设脑血管病专科、腰腿痛专科、痔瘘专科、皮肤病专科、乳腺病专科的基础上,计划增开肝病专科、骨病专科。把脑血管病专科、痔瘘专科作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发展,两个专科收入不低于医院总收入的10%。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按照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指导乡镇中医工作和村卫生所中医工作。
五、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科研创造条件
开展学术活动3次以上,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年内争取科研课题立项2项。到2008年争取获得县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
(一)医院规模
医院占地面积12亩,业务用房面积11000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550张。医院的住院部扩建工程位于西部新区(在建中),占地70亩,业务用房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15张,总投资2.5亿元,服务能力将显著提高。
(二)人力资源
医院核定编制194人,现有在岗职工472人。 其中,重庆市名中医1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56人,医学硕士研究生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80.5%。医院***主任中医师为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另有4名医师分别被表彰为奉节县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中医师为奉节县名中医。
(三)医疗装备
拥有核磁共振(MRI)、螺旋CT、DR、CR、数字胃肠机、C型臂、钼靶X线机、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滤过机、电视腹腔镜、宫腔镜、膀胱电切镜、电子胃镜、体外振波碎石机、内窥镜摄像系统、医用钬激光治疗机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装备100余台(件)。
(四)学科设置
医院辖一个住院部和两个门诊部。门诊部开设中西医内(呼吸、消化、脑病、心血管、肾病、内分泌等)、外(肝胆、泌尿、脑外、胸外、普外、烧伤等)、妇、儿、针灸理疗、康复、肛肠、皮肤、五官、口腔、骨伤、急诊等一二级学科门诊业务,设有重症监护(ICU);住院部设针灸康复、肛肠、骨伤、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麻醉手术等住院临床科室;另设放射、检验、超声、心电、脑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辅助检查科室。
(五)医院文化
院训:仁爱,和中,精业,诚意;
使命: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道德底线:“五不一没有”: 不蒙骗患者,不诋毁同事和他人,不见利忘义,不昧良心,不损害医院形象和利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二、医院业务
***年门诊诊疗人次***人次,住院人次***人次 ,业务收入***万元,其中中医药收入***万元,中医药占比***%。
2018年门诊诊疗人次***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元,中医药收入***万元,中医药占比***%。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中医办院方向,彰显中医药特色
1.培育中医人才。
(1)制定并实施“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对立志从事中医门诊工作的青年医师实施政策倾斜。
(2)举办“夔门中医讲医堂”,强化医务人员院内“西学中”继续教育,实行了院内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中医方剂竞赛,提高中医方剂的运用水平。我院“夔门中医讲医堂”从2015开办至今共开展继教74期。
(3)我院中医药人才情况:我院现有执业医师125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6人,占比68.33%;药学技术人员24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5人,占比62.5%;5个院级领导中三名为中医专业,占比60%;曾凌文院长担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副会长;我院中医药技术人员在市级中医药学会、中医药行业协会各专委会任委员10人。
(4)医院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15年至18年共引进中医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生56名、大专生15名。6名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人才提升计划。
2.构筑中医学科体系。建立了中医妇科、脾胃病、肾病、儿科、心病科等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加强针灸康复科、骨伤科、脑病科等重点专科建设,确定中医优势病种,能开展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实施中医特色护理。
3.开展院内中医药教育和师承教育工作。我院**主任医师获批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专家”,成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2018年6月,我院***医生参加“重庆市中药技能竞赛第二赛区中药处方点评”荣获二等奖。
5.持续进行中医药特色指标监测,将中医药特色优势指标作为关键指标纳入临床科室目标考核,执行奖惩,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指标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工作,2017年全院中医药服务住院指标全部达标。(中医书写率100 %;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 63.7%;中医参与治疗率 94.38%;中药使用率90.23%;中药饮片使用率60.02 %;2017年门诊中医药服务指标为: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比例为17.82%;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62.06%;中药饮片处方为33.2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51.22%;中医院特色优势达到指标要求。)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已通过评审的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康复科;市级特色专科:中医骨伤科;在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专科、中医妇科;市级一般科研项目1项:中医综合护理对肺肾气虚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观察;市级指导科研课题4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妇科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更年宁神汤结合电针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观。
其中“中医综合护理对肺肾气虚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观察”实现了市级一般项目零的突破。
(三)准确定位,制定总体规划
医院制定了《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聚人才,投品质,挖潜力,继续巩固二甲成果;第二步,拓空间,展特色,上台阶,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三步,强医疗,兴康复,涉养老,打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短期制定有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处方书写合格率、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使用率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并体现在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抓住重点,提升医疗质量
医院以中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我院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2类43种,开展中医医疗技术57项。
2.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采用非药物疗法中医技术诊疗人次逐年上升。2015年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16.69%;2016年17.35%;2017年17.82%。
3.积极开展新技术,包含中医医疗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妇基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导乐分娩的开展大大降低了我院的剖宫产率。我院在县内率先开展了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近年来开展的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膝关节镜技术等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院在微创治疗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中医诊疗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逐年增加,现有优势病种共32个。前三位中医优势病种(腰腿痛、项痹、肺胀)出院人数占入院收治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5.推行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目前全院9个临床科室18个病种实施了中医临床路径。
6.积极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016年转上级医疗机构27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14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35人;2017年转上级医疗机构46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313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45人;2018年1-6月转上级医疗机构35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213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20人。
7.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推行“冬病夏治”,用“三伏贴”、“火龙灸”等方法治未病,效果良好,社会反响强烈赞同。
8.我院与重庆市中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听:学术讲座、院疑难病例讨论等,为我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不出家门就能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五)发挥特色,提升护理品质
1.强化护理技能,突出中医特色。每科开展了4项及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如刮痧、艾灸、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全院共开展中医护理操作20项。
2.坚持辨证施护,提高临床效果。开展优势护理病种22个,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3.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在病区开设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栏和健康教育处方,凸显了中医护理服务特色,提升了优质护理品质。
(六)营造氛围,传承中医文化
1.院训、宗旨。我院院训是“仁爱,和中,精业,诚意”;宗旨是坚持“以中医发展为主,突出专科特色,增强综合实力,做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共同进步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健康”;
2.医院营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就诊氛围。对主要就诊场所进行了中医特色装饰(医院大厅、走道、各楼层中医相关展板等等),中医特色文化氛围浓厚。
3.每年组织中医为主题的各种竞赛活动,如:“方剂竞赛”、“中医经典大赛”、“中医经典诵读大赛”,2017年还组织了《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院中医工作者学习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的积极性。
4.通过媒体加强中医药养生知识宣传,如“夔门中医健康讲坛”共播出37期。
5.中医药健康知识进学校、社区、养老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季度一次。
(七)重视民生,加强社会公益性
1.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品质。2014年至今,我院启动了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标杆科室建设,全院所有科室必须参与并达标,逐渐形成了我院独有的“标杆精神”,成功建立了长效机制,做强做优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了医院发展的软实力。
2.加强医院服务管理,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我院成立“患者娘家人”一站式综合服务部,专职为患者提供咨询、分诊办证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全院标杆窗口创建,进一步规范医院职工着装、服务用语、服务流程。建立了医患组织,开展了医患互动活动。孕妇学校开展了37期、糖尿病患者之家开展了7期、肾病患者之友开展了7期、矽肺家园开展了3期。
3.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已实现微信、支付宝支付的付款方式,实现了网上挂号功能。
4.对口帮扶和全县中医管理指导服务。我院与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医联体单位,按照各单位需求实施帮扶。自2015年至2018年共派驻管理和卫生专技人员33人次。我们还分别组织内科、康复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共计98人次分期分批前往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组团巡诊,开展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中医药业务技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我院还免费为我县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2015至2018年共免费培养72人次。我院还承担了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指导的任务。
5.认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我院精准扶贫的单位为***村,确立了我院5名院级领导和2名工作队员与26户贫困家庭建立结对帮扶,并由***同志兼任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先后给予中梁村10万元资金和物品,用于村支两委阵地建设、村卫生室建设、贫困户资金扶持和贫困学生助学。
我院作为县级医疗帮扶单位共有帮扶对象14个乡镇,抽调单位职工186人,共结对帮扶约5600余人。帮扶责任人分别进行对接、帮扶、诊疗。
四、党建工作
医院以党建为指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标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上党课、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树立榜样争当先进。
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及县卫计委“医疗行业行风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制定了完善了《三重一大制度》《反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的管理规定》《指纹机考勤管理办法》、《请销假制度》等内控制度近10个。紧紧抓住提升患者满意度这个核心推进行业作风、医德医风建设,院领导带头改进作风,以行政查房等形式深入临床一线现场办公。进一步改进出院患者随访流程,由临床医生、护士直接参与随访,面对面的指导患者。从门诊增设轮椅等细处着手,全院新增便民利民措施近40项。
五、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业务用房极度紧张,为了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现在外租用民房23处用于业务发展及行政办公,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因受发展空间受限,二、三级学科无法分科,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二)人才流失严重,部分科室人才缺口大,出现专业人才断层现象。
(三)部分科室的中医药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发展中医药的理念。
(四)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五)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尽管医院健全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职责、流程,但落实还不十分到位,尤其是在监管和持续改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完全达到PDCA的良性循环要求,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
六、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了中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XXX同志任组长,以副院长XXX、XXX任副组长,以XXX为成员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事业的具体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二、机构设置与设备
我院国医堂位于门诊二楼西侧,设有中医科、中医整骨科、理疗科、中医康复科、针灸推拿室、针刀治疗室、电脑牵引室、中药熏蒸室、中药煎药室等相关科室。配有电脑三维牵引床、电脑熏蒸牵引床、微电脑自动牵引床、电脑中频治疗仪、TDP神灯、电麻仪、中药煎药包装机、跑步机、磁疗健身车等多种治疗及健身设备,针灸推拿科现已全部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中药房中药饮片达到 367种,中成药达到122种,全部通过集中招标采购,饮片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三中医业务开展情况
我院国医堂能开展中医中药、中医正骨、膏药贴敷、小针刀、火针、针灸、推拿、烤电、拨火罐、穴位注射、颈腰椎牵引、电脑中频治疗、熏蒸疗法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疗法。主要治疗咳喘、胃痛、便秘、慢性肠炎、结石病、鼻炎、神经衰弱、妇科炎症、月经病、小儿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四肢骨折、关节扭伤、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急慢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中风后遗症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1-10月份我院中医处方(包括饮片和中成药)量占总处方量的 35.54%,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8%,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5%,中医住院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2%。开展了小针刀疗法、埋线疗法、靳氏截针疗法、经络激通疗法,疗效突出,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1-10月份我院药品收入332.91万元,其中中草药收入达到96.60万元,占药品总收入的29.02%。1-10月份国医堂总收入231.96万元,其中中医科业务收入90.31万元;理疗科业务收入67.21万元(其中治疗费39.74万元);骨科业务收入74.44万元(其中治疗费59.72万元)。
四加大了中医药宣传力度。
我们采取电子屏滚动播放、制作宣传版面、悬挂横幅、印发传单的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教育、中医药预防保健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好处。同时借开展扁鹊中医药文化节系列活动之际,大力宣传中医适宜新技术,扩大了中医药适宜新技术的影响,使广大患者充分认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自觉采用中医药疗法。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国医堂有职工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通过中医药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使我院的中医药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就医患者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大大推动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六、指导卫生室工作情况
为使中医适宜技术造福更多群众,满庄卫生院主动将创建活动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精心组织开展南迎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并加大了对乡村医生的业务辅导和考核力度,使中医治未病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3项,各村卫生室累计培训并推广适宜新技术10项,患者普遍反应很满意。
七筹建中医病房
年底新病房楼将投入使用,我院将以新病房楼的投入使用为契机,筹建中医病区,预计病床30张。届时,我们将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对适宜的疑难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进一步拓展治疗范围。
八是在局中医科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省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泰安市中医特色专科的申报手续已经完成。
九药事管理
中药房日常工作中,一贯保持室内整洁,药品放置有序,司药用具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调配毒性药品后彻底洗净。中药饮片经常清理晾晒,杜绝串斗、虫蛀、霉变等导致药品变质现象的发生。
处方中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单包注明,需临时炮制的药材,按处方要求进行加工。
处方调配完毕,工作人员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后方可发出,发药时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详细说明,核对人、发药人签名以示负责。
一、申报单位范围
二级以上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已被评为国家、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或省级优势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单位的科室不再参加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专科2个以上病种的诊疗上在本市区域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
(二)申报项目所在单位有专科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运行机制合理,管理科学规范,服务质量优良;重视行业作风建设,医德医风良好;
(三)申报科室具有较好的医、教、研基础设施条件;人才梯队合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具备高年资中级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科室内中医执业医师不少于5人;
(四)申报科室近两年内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其工作人员近两年来未发生严重的医德医风问题;
(五)科室门诊量占全院门诊总量7%以上,住院床位数不低于20张,业务收入占全院业务总收入7%以上。
三、报批程序
(一)各申报单位自愿申报,填写《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申报表》一式三份,各市区卫生局审查同意后报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市直单位直接上报)。申报日期截至2011年2月28日。
(二)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到申报科室所在医院实地考察,并听取院长和科室主任答辩,择优确定建设单位。
(三)今年为初次申报,三级中医院限报3个、二级中医院限报2个、综合医院限报1个。
四、建设标准与周期
(一)建设标准:详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与评分细则》。
(二)建设周期:从市卫生局确定为建设单位开始,一般为5年。
五、建设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一)建设单位在建设周期内,每年10月30日前将当年的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计划,以书面形式报送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同时,建设工作中实施的重大举措及出现的重大问题,也应及时报告。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建设单位的指导,定期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市卫生局每年组织年度目标考核检查。
六、建设经费资助
1.各乡(镇)要在5月中旬前成立相应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学习贯彻相关文件。同时,要在5月底前拟定各自工作方案上报市初保办,并及时组织实施。
2.5~6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召集全市农村初保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深入各乡(镇)督查、监测和评估初保工作。
3.7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初保工作进行考核验收;8月,结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20*~2010年》进行自查自评并上报*市验收。
二、工作要求
1.各乡(镇)要把初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各乡(镇)要保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爱国卫生等相关工作经费及时到位。
3.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制订20*~2010年初保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上报市初保办。
4.各乡(镇)政府要将初保工作纳入对村(居)委会及卫生所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定期进行检查。
三、工作指标
1.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各乡(镇)要成立以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卫生所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具体工作要求参照安卫初〔20*〕2号文件执行)。
(2)乡(镇)卫生院要对所辖村级卫生所进行管理、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要有培训内容、记录和工作简报。同时,有社区的乡(镇)应将社区纳入“六位一体”工作,制定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3)建立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培训制度。乡村医生要实施3年一次公开招聘制,与卫生院签订卫生所工作合同。新上任的乡村医生必须在卫生院临床实践不少于半年。
2.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工作
(1)乡(镇)卫生院要建立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成立卫生院医护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对本院医护技术操作、病历处方使用管理、隔离消毒进行抽检;每月对卫生所医护技术操作、处方、门诊登记、隔离消毒进行抽检,确保乡村两级医疗卫生管理的规范性。
(2)加强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工作。市疾控中心要尽快出台安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方案,要有管理、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相关制度,门诊要有病人登记薄、传染病登记册、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月报表。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发生时要有疫情记录和处理记录。
3.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1)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登记、监测、行为干预等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应占辖区内已确诊慢性病病人的30%。
(2)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纳入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五要素达到95%。计划免疫的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符合免疫程序要求的接种率达95%。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5%。
4.艾滋病防治工作
(1)大众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达95%。
(2)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妇女干部参加预防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培训率达100%。
5.卫生监督工作
(1)市、乡、村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市、乡、村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85%。
(3)市、乡、村职业卫生合格率达70%。
6.妇幼保健
(1)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检查、产前检查次数不低于5次,消毒接生和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的产妇人数与年内当地活产数的比例不低于85%。
(2)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及乡(镇)以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当地年内活产数之比不低于60%。
(3)7岁以下儿童中当年实际接受1次及以上儿童保健服务的人数与当地7岁以下儿童数之比不低于65%(7岁以下儿童按卫生部4:2:1儿童定期体检或生长监测或每年6~8月份大体检即为儿童保健报务)。
7.环境卫生
(1)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的农村居民占当地农村人口数的80%。
(2)市、乡镇政府驻地公共场所、街道、机关、学校卫生厕所占该地公共厕所总数的40%。(公共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3)居民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居民户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8.农村中医药工作
(1)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占全市乡镇卫生院的85%,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占乡级卫生所的70%。
(2)卫生院、卫生所中医药处方占院、所处方总数的30%,确定为开展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处方包括汤剂、院内制剂、中成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
9.健康教育工作
(1)市级各职能部门要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人员、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
(2)各乡(镇)要设立健康教育人员,有宣传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村委会要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宣传专栏。
(3)根据《云南省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进行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5%。
(4)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中、小学校占当地中、小学校总数的90%。
(5)已形成某教育相关行为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0%。
10.医疗保障工作
(1)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5%(指参加合作医疗、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制、家庭保健合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2)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占乡(镇)农业总人口的95%。
(3)市、乡两级财政对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人均投入不低于省级标准。
(4)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人数占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人数的50%。
11.居民健康水平
1.各乡(镇)要在5月中旬前成立相应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学习贯彻相关文件。同时,要在5月底前拟定各自工作方案上报市初保办,并及时组织实施。
2.5~6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召集全市农村初保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深入各乡(镇)督查、监测和评估初保工作。
3.7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初保工作进行考核验收;8月,结合《昆明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2003~2010年》进行自查自评并上报昆明市验收。
二、工作要求
1.各乡(镇)要把初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各乡(镇)要保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爱国卫生等相关工作经费及时到位。
3.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制订2005~2010年初保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上报市初保办。
4.各乡(镇)政府要将初保工作纳入对村(居)委会及卫生所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定期进行检查。
三、工作指标
1.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各乡(镇)要成立以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卫生所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具体工作要求参照安卫初〔2003〕2号文件执行)。
(2)乡(镇)卫生院要对所辖村级卫生所进行管理、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要有培训内容、记录和工作简报。同时,有社区的乡(镇)应将社区纳入“六位一体”工作,制定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3)建立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培训制度。乡村医生要实施3年一次公开招聘制,与卫生院签订卫生所工作合同。新上任的乡村医生必须在卫生院临床实践不少于半年。
2.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工作
(1)乡(镇)卫生院要建立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成立卫生院医护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对本院医护技术操作、病历处方使用管理、隔离消毒进行抽检;每月对卫生所医护技术操作、处方、门诊登记、隔离消毒进行抽检,确保乡村两级医疗卫生管理的规范性。
(2)加强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工作。市疾控中心要尽快出台安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方案,要有管理、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相关制度,门诊要有病人登记薄、传染病登记册、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月报表。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发生时要有疫情记录和处理记录。
3.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1)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登记、监测、行为干预等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应占辖区内已确诊慢性病病人的30%。
(2)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纳入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五要素达到95%。计划免疫的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符合免疫程序要求的接种率达95%。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5%。
4.艾滋病防治工作
(1)大众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达95%。
(2)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妇女干部参加预防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培训率达100%。
5.卫生监督工作
(1)市、乡、村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市、乡、村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85%。
(3)市、乡、村职业卫生合格率达70%。
6.妇幼保健
(1)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检查、产前检查次数不低于5次,消毒接生和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的产妇人数与年内当地活产数的比例不低于85%。
(2)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及乡(镇)以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当地年内活产数之比不低于60%。
(3)7岁以下儿童中当年实际接受1次及以上儿童保健服务的人数与当地7岁以下儿童数之比不低于65%(7岁以下儿童按卫生部4:2:1儿童定期体检或生长监测或每年6~8月份大体检即为儿童保健报务)。
7.环境卫生
(1)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的农村居民占当地农村人口数的80%。
(2)市、乡镇政府驻地公共场所、街道、机关、学校卫生厕所占该地公共厕所总数的40%。(公共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3)居民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居民户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8.农村中医药工作
(1)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占全市乡镇卫生院的85%,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占乡级卫生所的70%。
(2)卫生院、卫生所中医药处方占院、所处方总数的30%,确定为开展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处方包括汤剂、院内制剂、中成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
9.健康教育工作
(1)市级各职能部门要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人员、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
(2)各乡(镇)要设立健康教育人员,有宣传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村委会要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宣传专栏。
(3)根据《云南省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进行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5%。
(4)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中、小学校占当地中、小学校总数的90%。
(5)已形成某教育相关行为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0%。
10.医疗保障工作
(1)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5%(指参加合作医疗、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制、家庭保健合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2)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占乡(镇)农业总人口的95%。
(3)市、乡两级财政对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人均投入不低于省级标准。
(4)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人数占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人数的50%。
11.居民健康水平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析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探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达到中医药继续教育预期效果和目的。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并提高继续教育项目质量,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健全制度和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医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医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管理机制,确立了院、科两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在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推选出继续教育管理员,由科教科设专人负责有关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具体实施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培训、督导、考核、奖励,确保每项工作按时、有效、规范实施。
2全程监督和规范实施
2.1项目申报
郑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需求,医院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班、举办学术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院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2.2项目立项医院对获批举办的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年度统筹安排,避免举办时间上的冲突。科教科设专人向每个申报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下发通知,督促严格按照申报时间、举办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当年有效。
2.3项目实施
科教科设有学术讲座登记薄,对按计划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要求至少提前1周到科教科进行申请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项目举办时间、地点、授课专家、课程安排、专家简介等。科教科审核后发送正式会议通知。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教科全程参与项目举办,协助承办科室做好接待会议准备、会议签到、维持会场秩序、授予学分等具体工作。
2.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由科教科按照要求,整理会议通知、学员签到表、专家课件、会场照片、会议总结等资料,及时存档。并按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上报项目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5考核与激励
为保证继续教育项目举办质量与效果,建立项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科教科负责对项目承办科室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估,考核结果由项目负责人签字。依据考核结果并参考项目级别,当年年底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将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3深化措施和确保实效
为顺利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工作,对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分两批对继续教育管理员进行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培训,核查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采集信息并组织编码,一人一号,一证一号,由专人负责解决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及学分审核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审核工作计划表,逐日逐科审核学分证书及各项相关证明、证件材料原件,相互核对后将符合规定的学分按Ⅰ类和Ⅱ类分别登记在个人《继续教育证书》上,汇总填写总学时及总学分,加盖单位印章,由市卫生局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对学分进行复查、审核,上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核公需科目完成情况。郑州市中医院连续3a全院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达标率均为100%。
4创新思维和更新手段
郑州市中医院创新“师带徒”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质量。2012年实施以“师带徒”为培训方式的继续教育,对参加医院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人员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学员进行师承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扎实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有效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2-3]。此外,医院还将“师带徒”培训模式推广应用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创立3级拜师模式,科主任拜国家级名医为师,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社区医师拜院内名医为师,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精髓[4]。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出台《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积分制考核办法》,每年对继续教育项目承办科室及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会率、参会情况进行考核,个人参会情况实施积分制管理,年终根据个人参会率、积分分值评选优秀予以奖励,积分制考核结果同时与院内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挂钩。此项考核办法的出台既提高了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医院继续教育考核的针对性。
5结语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医院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措施,是保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有效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郑州市中医院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完善制度、全程监督、创新思维、更新手段等措施,规范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执行,保证了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宵.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7-9.
[2]常冬梅,王丽萍,杨宁.探索新医改下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