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发言稿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6: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书画发言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书画发言稿

篇1

众所周知,x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蔡国、楚国、西汉淮南王、东汉袁术的建都地、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这里诞生了宏篇巨著《淮南子》,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历史典故和优美传说。这里还孕育了一代名相孙叔敖、南宋大诗人吕本中、一代帝师孙家鼐、清末民初书法大家“铁笔”张树侯、民国英杰柏文蔚、爱国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今天,寿县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特别是以朱宝善、胡安品、陈玉宝、谷朝光先生为代表的书画界同仁处太平之盛世,沐时代之祥风,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讴歌改革开放之成就、抒发胸中之豪情的美文佳品,使中国书画艺术这块瑰宝在楚都大地上大放异彩,并在全省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全国也已经暂露头角。

为了弘扬x县文化,展示名城风采,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发展,今天,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正式正式揭牌开通、成立了,希望大家不孚众望,担当起联合、团结全县广大书画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的重任,为繁荣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格和地位,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篇2

立体化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一本教材为纲,以一个老师为中心的单一、静态课堂模式”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通过引入各种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原本静态的教学动态化、立体化,把只有一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扩展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将多媒体素材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平面的教学走向立体化的教学。

一、高职高专法律文书立体化教学方法

1.引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有效突破了视觉的局限,学生还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对象,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教师对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演示,教与学的积极互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此外,通过多媒体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展现的大量信息,为教学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难以就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环节的增加或减少缺乏灵活性,导致整个课堂程序较为生硬、呆板。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注意设计学生的合作过程、反思过程和表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进取、向上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作用。

2.网络教学方法

依托校园网作为教学平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事先把法律文书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习题、教学测评、拓展知识的路径等教学材料,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放在网络上,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和视频,学生可以通过Web服务器,打开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在学校班级教学中,网络教学方法是以辅助教学手段出现的,是对班级教学模式的拓展、补充和延伸。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不必按部就班阐述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在突出系统知识的同时,以跳跃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

3.项目教学法

这是针对相对独立、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收集资料、信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独立完成该学习内容的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其一,教师提出项目任务,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其二,学生自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实施的计划和步骤;其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其四,由学生先对项目成果自评,再经教师分析、评判。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是项目任务的顾问和引导者,学生是项目任务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熟悉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和途径,学会解决问题,提高社会能力和职业技能。

4.模拟法庭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实体法、程序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根据案件性质,扮演当事人、人、辩护人、公诉人、法庭审判人员、证人、鉴定人等,围绕案情模拟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宣判的教学活动过程。模拟法庭教学法虽然也是以案例为媒介开展的教学活动,但与案例教学法相比,在运用上存在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法以其灵活性成为法学教学的常用方法。它不仅用于解释单一性问题、局部问题,还用于说明整体性问题,不太讲究系统性、完整性。而模拟法庭教学法却以系统性、完整性凸显其独特的教学环节。在运用上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较为完整的案件材料,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是以教学团队出现的,全部教学环节整然有序,既严格按照程序法开展教学活动,又依据实体法体现个案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法,也是检验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二、高职高专法律文书立体化教学必须克服的几个障碍

1.创新教学理念

在法律文书立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理念涉及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的教学理念。学校层面的教学理念,在于树立把学校办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的雄心壮志,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营造浓厚的教学创新的学术氛围,以宽容的态度容忍教师的创新行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校园网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制定更加完善的激励政策,为法律文书立体化教学创造优良、和谐的外部环境。教师层面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指法律文书任课教师应树立从“知识、能力、人格发展”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理念,改变对法律文书教学只是“格式+写法”的认识,勇于在法律文书教学中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从更深层次解读法律文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思辨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2.改革教学体制

改变语文教师担任法律文书课程教师的做法。由于语文课教师不具备法学专业知识,专业上存在先天不足,容易把法律文书课程当做写作课来教授,这不仅没有体现法律文书的法学专业特点,同时还背离了法律文书的本质特征。法律文书集法学与写作学于一身,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文书运用体现的是法律的内涵、法律的适用。在法律文书写作中,法学与写作学的关系体现为以法学为主、写作学为辅。如果单纯以写作课来教授,是很难体现法律文书的法律性的。法律性是法律文书的生命之本,法律文书写作,缺少了法律元素,就会面目全非,更谈不上使法律文书成为展现国家法律制度的窗口。此外,语文教师担任法律文书的任课教师,由于语文课教师缺乏对法律运用的了解,授课中,既难以把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阐述清楚,又难于对学生进行司法实践指导。这样,要对法律文书进行立体化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

3.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法律文书立体化教学改革,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解读、运用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实效性,同时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司法实践能力。因此,提高法律文书课任教师的整体水平,是法律文书立体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具体措施是:其一,学校有计划地对法律文书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的模式:一是到相关的政法大学进修,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到司法实务部门进行学习、考察,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和能力。其二,学校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机制,激励教师以科研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立体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法律文书课程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职业要求,同时还把教育职能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向让学生拥有获取知识、分析处理知识及创造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澍.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理性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109-112.

[2]喻建晖,罗双根.高职高专立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08:125-126.

[3]刘贵富,田贵才.信息环境下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8:138-140.

篇3

中图分类号:G250.7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指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等。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面对全球信息化冲击,数字化信息的日益扩大和不断变化,用户需要更准确、更及时、更详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大小和馆藏资源的多少已不再是自身优势的全部,而数字化的管理和服务才是各个图书馆的优势所在,由此促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进行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的资料编辑、数据查询以及信息资料流通方式等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分段管理,系统虽全,但协调不灵,信息传递渠道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看,都不畅通,导致信息传递速度迟缓,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从横向上来看,部门设置过多,按流程虽然是照章办事,将工作完成好,但实际上对于存在价值不大的部门来说,工作完成得越好,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就越大。从纵向上来看,层层设置的组织结构,使得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缺乏应变能力,出现问题层层上报,使得图书馆无法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外部环境。在很多大图书馆中,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资源使用率和服务水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所以提供集成、开放、共享、合作的数据资源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ILS)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也是当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研发工作的重点。

1 美国自动化系统专家 Marshall Breeding(美国田纳西州万德比大学图书馆创新科技及研究中心主任)指出,当前,对来自不同系统、不同格式的多类型资源的揭示、集成和整合成为图书馆核心任务之一,这也是未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Marshall Breeding指出,解决之道在于重新定义『图书馆目录、重新思考图书馆目录的传统概念、提供更好的信息传递工具、提供更强大而有力的检索能力以及更user-friendly的呈现方式。他指出,现今每间图书馆因采用同一家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而呈现完全一样的WebPAC接口,并没有发展有特色且有效率的检索接口。检索与查询的新典范应该是让使用者在已经缩小范围的检索结果中再往下查询、重视各个层面的浏览、运用可视化的搜寻工具以及呈现查询时其它附加服务的各个层面。这些诉求包括:加强查询功能以及结果呈现;使内容更加具体且活泼的呈现;个人的客制化内容以及单一登入接口;后诠释数据检索时代的运用(post-metadata search era);提供完整且正确无误的搜寻结果。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目标是:整合图书馆用于管理纸本、电子和数字资源的各种系统,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并将功能扩展至保存、传播和服务,形成一套资源整体解决方案。以Ex Libris公司的Alma系统为例,它将完成原自动化系统Aleph、电子资源管理系统Verde、资源链接系统SFX、跨库检索系统Metalib、数字资源管理系统Digitool、数字保存系统 Rosetta的全部功能,并在系统前端利用资源发现系统Primo为用户提供发现和传递服务。

2 关联数据

关联数据(Linked Data)是互联网发展中对网上资源进行编目和规范控制的基础技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另一趋势将是对关联数据的支持。关联数据的概念最早由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其本质是通过网络把以前没有关联的相关数据连接起来。国际互联网协会(W3C)推荐关联数据(Linked Data),用于和联接各类数据、信息和知识,使任何人都能够借助互联网的计算设施和运算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准确、高效、可靠地查找、分享、利用这些相互关联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若想大规模地应用关联数据技术,需要依靠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做出相应的规划。支持关联数据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将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实现资源发现服务,实现数据融合与语义检索服务,实现跨机构的关联数据开放与复用,以及分布异构系统的关联访问。

3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数据库供应商逐渐融合与软件自由(Open Source)共存

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传统的产品或数据库产品很难全面满足图书馆不断变化的需求,图书馆自动化供应商和数据库供应商的界限日渐模糊,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时软件自由(Open Source)也是全球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另一种新趋势。对于图书馆来说,Open Source的运用仍然是一种比较冒险的策略。虽然如此,Open Source可以给想更换系统但又资源不足的图书馆另一种选择的方案。在未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LS)的产业中,传统经由授权的ILS与Open Source ILS应该会是两者共存的局面。目前图书馆方面的Open Source Software有Koha、Evergreen、OPALS以及NextGenLib。提供Open Source的公司包括:Index Data、LibLime、Equinox、Care Affiliates以及MediaFlex。

4 移动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12年6月公布的数据,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移动图书馆是专门为各图书馆制作的专业阅读平台,拥有大量的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现在移动的图书馆一般有以下特点:(1)与OPAC系统的集成实现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与自助服务。(2)与数字图书馆门户集成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3)与全国共享云服务体系集成实现馆外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4)构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公告信息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将整合更多的移动服务,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的用户交互方式,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图书馆整合资源、改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平台,为用户使用和参与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为图书馆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契机。关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发展趋势,能促使我们满足在技术环境下的用户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广大的用户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姚小乐,刘炜译.Ed Summers,Antoine Isaac,Clay Redding,Dan Krech.LCSH,SKOS和关联数据[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3):8-14.

[2]Marshall Breeding.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EB/OL].http:///council/c0601/breedig.ppt.

[3]白海燕,朱礼军.关联数据的自动关联构建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26(2):44-49.

[4]魏大威.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系统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03):12-17,32.

[5]李书宁,王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热点与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6):66-75.

篇4

二、文化产业背景下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路径

(一)转变艺术教育理念,创新发展高校的艺术教育

完善高校艺术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艺术教育的理念。在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者创新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多方面提升,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并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做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此外,高校艺术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最终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最重要的莫过于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因此,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高校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要加强市场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中提早意识到市场经济对生活与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培养竞争意识,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

文化产业背景下的艺术教育要求高校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固定的书本内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变化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时事情况提出一些相关的课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并结合研究式、讨论式等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此外,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同当前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与变化相结合,以配合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宗旨。在寻求科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可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在促进人才发展的目标下积极开展校外的研究与培训,促进艺术教育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以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以创意人才为培养目标,优化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在进入创新时代的21世纪,教育更应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创意型的人才培养有赖于高校在教学模式上的转变,高校应该改变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的局限,为培育创意型人才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高校应秉承我国文化教育的理念与使命,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构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标准。高校的艺术教育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并积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四)以文化产业市场为导向,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具备多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来支撑。高校艺术教育在培养多层次、国际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不只是在自身的专业技能层面有突出的经验,而是应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都做到融合发展。而现阶段,我国复合型人才的数量较少,并且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等地域差异,复合型人才的区域分布也不够均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艺术教育应以文化市场为导向,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篇5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8-02

现代社会,女性的流产率、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重复流产、低龄流产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使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的在数量上与危险程度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1817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1817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21-63岁,平均年龄(43±2.1)岁,经筛查后确认为高危手术4103例。

1.2研究方法

对确认为高危手术的4103例进行术后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若发现异常者,及时来院就诊;详细记录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008年-2012年我中心实施的计划生育手术有人流、药流、放环、取环、输卵管结扎,其中手术量最多的分别为人流、取环,详见表1。其中高危人流手术比例总体呈递增形式发展,并发症发生率呈递减形式发展,详见表2;高危取环手术比例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呈递减形式发展,详见表3。

根据调查显示,计划生育高危手术主要因素为闭经,主要成因包括宫内节育器嵌顿及断裂;流产次数频繁,时间间隔短;子宫高度倾屈,内膜修复障碍[1]。闭经时间超过1年者取环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机率相对较高,本次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闭经时间超过1年者,IUD残留5人,取环失败4人,子宫穿孔1人,在并发症总数中所占比例为21.01%。一般情况下,闭经后0.5-1年内,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下降幅度尚未明显,内外生殖器的萎缩现象也尚未明显[2],在这一时间段取环,成功率相对较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若闭经超过1年,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明显下降,内外生殖器的萎缩现象明显,致使IUD过大,容易形成嵌顿,手术操作难度加大,在取环过程中容易伤及宫颈、子宫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用于计划手术中,有效提高了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例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在手术中,医生可根据显示的宫颈、子宫、盆腔实际情况准确找出宫腔的深度与方向,定位环位、环型[3],有效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了操作时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避免在手术中盲目刮宫,使术后闭经、子宫内膜损伤的情况得到明显减少,并杜绝了人流不全与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而随着可视人流技术的推广使用,也减轻了人流对人体的伤害,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6

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许多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改革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做出了创新、改进,尤其是在数学教学生活化方面做出的改变比较大。

一、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来自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高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数学理论也不例外,同样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指导作用于实践。数学知识与理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实例,此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更广泛地深入到生活中去,感受、学习、掌握和应用“生活中的数学”。

2.可行性分析

高中数学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与生活紧密相连,改革后的高中数学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的教材编排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慢慢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比如,必修中有一个与生活中“储蓄”紧密相连的数学内容,其中提及了一个术语“复利”。教材在这里的处理是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旁白”式对这个术语进行了解读:复利是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利息的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样一个实例与解读,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复利”是怎么计算的,而且让学生清楚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又可以为生活服务的学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感觉数学离我们很近,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与生活实际过于疏离

有一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即便是教材编排上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但是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却往往采取简化的手段,把与数学“不相干”的生活内容部分“省略”掉,直接“捞干货”,把生活化的数学“简化”成纯数学题来解答。比如,在进行“集合”教学时,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教学这一环节,便省略了教材中关于“天空中……”、“草原上……”、“海洋里……”以及学生的“自我介绍”部分,而直接由“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导入新课。这样过于与生活疏离的处理,使这节课的教学显得格外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达不到理想预期目标。

2.生活实例过于“扁平”

有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处理生活化的问题比较简单,体现在生活实例过于“扁平”化。比如,集合中子集的教学,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时,力求“全面”,人物关系、动物关系、植物关系、材料关系等等,没完没了地纠缠在这些生活实例中,致使原来还是兴趣盎然的学生,对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心思再继续听下去。像这样过于平化的生活实例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无法让生活化的实例起到应有的效用。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教学理念生活化

培根说过:“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只有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生活化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里,才有可能使教学行为加以改变,才有可能把数学教学生活化践行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定会垂直作用于学生并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身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并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把生产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把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去,使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地、恰到好处地相互融合。

2.教学内容生活化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许多章节都编排了与生活有关的内容,数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灵活应用教材而把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比如,高中数学必修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先介绍的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材中有一幅画,画的是跑道上摆放着的跨栏。接着,将这个跨栏与地面抽象出的“线”与“面”画出来,分别讨论这些“线”与“面”的关系,从而得出了直线与平面的三个位置关系结论: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其次,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无论是生产生活中,还是学习生活中,我们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数学素材。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收集校园里、家庭中和社会上各种场所中的数学素材,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这些收集到的数学素材加以融合,充分感受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与生活紧密相连,树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学习变得可触、可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3.教学过程生活化

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后作业或课外作业。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使这几个环节生活化。导入的生活化就是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采用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生活化手段。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比较贴近时,学生容易同化从教师那里接收到的学习信息,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4.课外实践生活化

篇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几乎所有的概念、定理、原理、公式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不再停留在物体表面现象,而要求对每一个物理量都能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精确地进行测量,去分析、去求证,去研究、去总结规律。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建立数字化的、现代的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激光学家、中科院院士邓锡铭教授曾经指出: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是要用很“精密”的数字来表达它的内容的。今天以传感器、数字化闪频系统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化实验仪器已经逐步走进了中学校园,完成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梦想,数字化实验室的开发就是以这些仪器设备为前提的。

实验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去,而开发的数字化实验室与教学,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不仅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而且是实验手段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传感器、微重力系统、数字化曲线运动闪频仪等先进的数字化试验装配,可以精确地完成每一步实验,对实验所得的数据也可以精确地在计算机上用数字反映出来,画出图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让实验不再停留在传统的表面现象;它可以提供实验背景,阐述试验原理,解除空间和时间对观察实验现象的限制。在把每个物理量精确到数据上的进行实验分析并进行规律拟合,显示普通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等方面均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我校早在2005年就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专门建立了物理数字化实验室及化学生物数字化实验室。图1为我校的物理数字化实验室。

物理数字化实验室由计算机总控设备,力学、电学、光学和声学传感器,还有微重力系统和数字化曲线运动闪频设备组成。它基本上可以完成中学物理学的实验任务,很好地使物理实验教学数字化、精确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高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实验或者物质的表面现象,而注重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此要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应用“精密”的数字来表述精密的科学。

二、数字化实验室的应用

教育技术装备是办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离开技术装备的配备和使用,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

1.数字化实验室的使用让原来比较“粗糙”的物理实验实现了“精密化”

例如力学的平抛竖落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只能凭借听到声音来判断物体平抛和竖直下落时所需要的时间是相等的,或者是用手接的方法确定各点位置,然后描出平抛轨迹,精确度非常低。而使用闪频系统做平抛竖落实验,小球每一刻、每一点的位置都非常的清晰,我们可以精确地得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并且,闪频系统可以自动拟合,使得每一个点上的每一个物理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轻易而精确的计算出来。

原来实验中只能看到的物理的表面现象,转变成了直接而全面地表现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物理的定理、公式自然就得到了。同学们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也容易多了。

2.数字化实验室的使用让原来不能实现的物理实验成为可能

在中学阶段,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是很难完成,特别是电磁学的实验,只能是“图片”,数字化实验室的开发和使用使这些实验有了一些突破。

例如电学的安培力的大小测量,是高二选修课本上的一个重要实验,测量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量”的关系,因为有了数字化的实验仪器而使得这个实验变为可能(如图2所示)。

利用双范围力的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共同完成,原来系统的电磁学中从来也没有方法测出安培力的大小,更不能完成安培力与电流的正比关系,只是教师直接给出公式。这个实验的完成,使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极为清楚,是实验教学的一个突破。学生自己能够动手完成实验,猜想并找出实验的原理,制订实验步骤,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3.数字化实验室的使用让原来只能流于表象的知识,通过实验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振动(如图3所示)。在磁场中的电磁力、重力和空气摩擦力的合力作用使通电导体在做阻尼振动,用力传感器可以看出阻尼振荡的图像,把表象的实验具体化。

总之,由于数字化实验室的全面应用,我们带领学生开发了很多实验。使用微重力系统完成力学中的超重、失重、完全失重实验;使用传感器等实验仪器也可以完成力学中的超重、失重、完全失重实验还可也进行电学中的电表内接、外接法的实验尝试,电源电动势,电源的内电压,感应电流等的测量,电表的改装实验等,突破了实验教学的一些难题。

三、数字化实验室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中体现的新课程,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要求积极推进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标准强调新课程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师生在实验室中采用计算机、传感器、多媒体软件等实验用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数字化实验室由于其能够使实验高度精确的特点,以及对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更加容易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在用传感器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提醒学生传统的传感器及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并不是物体的摩擦力而是对物体的拉力,那么除了保持物体匀速运动外,没有其他手段。而传感器给出的典型实验所测量的摩擦力也是一样的,很难控制。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测量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带领学生重新设计实验,去猜想、去创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终于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实验。表1是高一年级某学生的实验报告:

2.将细线(后改为钢管),一端绑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系住力传感器,传感器放在木板上,另一端与放有钩码的小车相连。保持系统平衡状态。

3.校准传感器,启动采集。

4.开始时,向右拉动木板,持续约10秒,采集终止。

5.分别改变小车与木板接触面积,小车的质量、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拉木板的速度、拉力的大小等重复2,3,4三步。

6.保持第一次实验时小车与木板接触面积,在木板上垫棉布,放好装置。继续重复2,3,4三步。

7.改为钢管连接后避免了第一个下凹

因此所有连接都应是刚性连接。

8.整理数据,仪器,实验完成。

篇8

0 引言

近年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生产调度、网络交通、集成电路设计、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数据库和芯片设计、核能和机械设计等众多领域。随着研究问题的复杂度越来越高,优化目标的个数也不仅仅局限于2到3个,有时往往会达到4个或者甚至更多[1]。一般意义上,当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优化目标个数达到3个以上时,我们将此类多目标优化问题称为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2](Many-Objective Optimization,简称MAP)。

进化算法作为一种基于种群的智能搜索方法,目前已经能够成功地求解具有2、3个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然而,当遇到目标数目增至4个或4个以上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基于Pareto支配排序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在搜索能力、计算成本和可视化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进化算法研究成为进化算法领域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

由于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于此类问题的算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分析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存在的困难,然后对当前所提出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分类概述,接下来重点总结了可降维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几类目标缩减进化算法,最后给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1 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

定义1 (多目标优化问题和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

通常,对于单目标优化问题,其全局最优解就是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的解,但是对于多目标优化问题来说,往往这些目标f1(x),…fm(x)的最优函数值之间会相互冲突,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值。这里,为了平衡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采用Pareto最优解来定义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定义2 (可行解与可行域)

多目标优化问题通常有非常多或者无穷多个Pareto最优解,但是要找到所有的Pareto最优解往往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希望找到尽可能多的Pareto最优解以便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利用进化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过程中,进化算法使用适应度函数引导群体向Pareto最优前沿收敛,在设计算法时需要考虑下面两个方面:一是算法的收敛性,即希望算法的求解过程是一个不断逼近Pareto最优解集的过程;二是算法的分布性,即要求所求出的Pareto最优解集中的非支配解尽可能均匀且宽广的分布在目标函数空间中。

2 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难点

Hughes通过实验表明基于Pareto排序多目标进化算法(如NSGAII,SPEA2等) 在具有较少目标(2个或3个)时非常有效,但是,随着多目标优化问题目标数目的不断增多,目前经典的求解一般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搜索性能将大大下降,从而导致求出的近似Pareto最优解集的收敛性能急剧下降。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难点在于:

1)经典的多目标进化算法通常利用传统的Pareto支配关系对个体进行适应度赋值,但是随着目标个数的不断增多,非支配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迅速上升,甚至种群中大部分个体都变为非支配解,因此,基于Pareto支配的个体排序策略会使种群中的大部分个体具有相同的排序值而导致选择操作无法挑选出优良个体,从而使得进化算法搜索能力下降。

2)随着目标数目的不断增多,覆盖Pareto Front最优解的数量随着目标个数呈指数级增长,这将导致无法求出完整的PF前沿[4-5]。

3)对于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来说,当Pareto前沿面的维数多于3个时,我们就无法在空间中将其表示出来,这给决策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可视化也是高维多目标优化的一个难点问题。目前,研究者们相继提出了用决策图、测地线图、并行坐标图等方法来可视化问题的Pareto前沿面。

3 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分类

目前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按照Pareto前沿的实际维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问题是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真正的Pareto前沿所含的目标个数要小于目标空间的个数,也就是说,存在着原始目标集合的一个子集能生成与原始目标集合相同的Pareto前沿,具有该性质的原始目标集合的最小元素子集称为非冗余目标集,而原始目标集合中去掉非冗余目标集的剩余目标称为冗余目标,此类问题称为含有冗余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目标缩减技术删除这些冗余目标,从而确定构造Pareto 最优前沿所需的最少目标数目,以此来达到使问题得到简化的目标。与此类问题相对的是一类不含冗余目标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其分类结构图如1所示。

对于不含冗余目标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来说,非支配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随着目标个数的增加迅速上升,利用传统的Pareto支配关系大大削弱了算法进行排序与选择的效果,导致进化算法搜索能力下降。所以,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采用松驰的Pareto排序方式对传统的Pareto排序方式进行修改,从而增强算法对非支配个体的排序和选择能力,进一步改善算法的收敛性能;二是采用聚合或分解的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整合成单目标优化问题求解。三是基于评价指标的方法:基于评价指标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Indicator-bas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简称IBEA)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评价非支配解集优劣的某些指标作为评价个体优劣的度量方式并进行适应度赋值,从而将原始的高维多目标问题转化为以优化该指标为目标的单目标优化问题。直接应用一些评价指标代替Pareto 支配关系以指导进化算法的搜索过程。

4 含有冗余目标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目标缩减算法

求解含有冗余目标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目标缩减技术寻找并删除冗余目标,从而确定构造Pareto 最优前沿所需的最少目标数目。处理含有冗余目标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目标缩减方法,另一种是基于保持个体间Pareto支配关系的目标缩减方法。下面介绍两类算法的基本思想。

(1)基于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目标缩减方法

此方法首先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获得的非支配解集合作为样本数据来分析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目标间相关性的强弱来寻找冗余目标。2005年,Deb等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维多目标问题的目标缩减方法(PCA-NSGAII)。该算法将进化算法NSGAII和删除冗余目标的过程相结合,目标间的相关性是通过分析非支配集的相关系数来得到的,并由此生成目标集合中两两目标间的相互关系矩阵,然后通过分析相互关系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提取互不相关冲突目标来表示原始目标集合,从而达到目标缩减的目的。Jaimes等提出了基于无监督特征选择技术的目标缩减方法来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在该方法中,原始目标集按照目标间的相互关系矩阵划分成若干个均匀的分区。算法将目标间的冲突关系类比于点之间的距离,两个目标间的冲突性越强,则它们在目标空间中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越远。算法要寻找的冗余目标是在联系最紧密的分区中寻找的。

(2)基于保持个体间Pareto支配关系的目标缩减方法

Brockhoff等研究了一种基于Pareto支配关系的目标缩减方法,该方法认为如果某个目标的存在与否对非支配解集中个体之间的Pareto支配关系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则可以将其视为冗余目标删除。他们在其文献中定义了目标集合间相互冲突的定义,并提出了两种目标缩减算法δ-MOSS和k-MOSS,使得在一定误差允许下保留非支配解集中个体间的非支配关系。

另外,HK Singh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areto支配关系的目标缩减方法,(Pareto Corner Search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Objective Reduction 简称PCSEA),该算法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处于边界区域的非支配解作为辨识冗余目标的样本点集,并通过逐个删除每个目标能否保持样本集中解的非支配性来辨识冗余目标。

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算法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亦是目前进化算法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问题求解复杂,当前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今后,对于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算法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入新的非支配个体的评价机制。在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中,基于Pareto支配关系的个体排序策略由于缺乏选择压力而无法将位于不同区域的非支配个体区分开来,所以如何设计新的非支配个体的评价机制对这些个体进行比较和排序,既能保证搜索能力不受目标个数增加的影响,又能得到Pareto最优解。

2)探索新的目标缩减算法。为了减轻高维目标所带来的高额的计算成本,目标缩减技术仍然是当前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3)多种策略融合。在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将基于分解的技术和新的个体适应度赋值策略相结合,既能有效的增加个体在选择操作中的选择压力,又能在进化过程中更好地维持种群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篇9

金庸先生说:“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听到这句话,我的心情立刻就快乐起来,因为我可以算是有书读的人了。

说起来我真的很幸福,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就是从书开始的。从连环画到《故事大王》,从《小葵花》到《少年文艺》,从《诗刊》到《散文》,书籍滋润了我的心田也陶冶了我的情操。

后来我迷上了古诗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它同时也打开了我想象的大门,中国古典诗词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蹦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豪迈的气慨;“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清纯的童真童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沉甸甸的母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无私的奉献。在经典之中,我慢慢有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有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的善感;,也有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怀。

伤心时,烦恼时,劳累时,无所事事时,我会走进书中:

就在静静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内心在归于平静,即便是匆匆地浏览一下,也能让我的身心变得轻松而愉悦。阅读也使我学会了作文的方法,慢慢的,我把写作当成了一种乐趣,把日记当作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而丰富。

很高兴的是,学校董事会、教务处、发展部和全体老师精心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真正的书香校园。“古诗文诵读学校”的挂牌,《世纪英才报》上孩子们日渐成熟的习作,《爱尔兰咖啡》《雨后的那只蜗牛》的相继出版,“校园售书会”的成功举行,“小超人作文大赛”中同学们飞扬的文采,使我在大家身上看到了比我的少年时代更加美好的经历,这一切是我那时做梦也想不到的呀!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图书醉心阅读的时候,当我听到孩子们出口成诗的时候,当我读到孩子们妙语连珠、生动感人的作文时,我是多么的激动啊!

现代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读书改变人生》中说: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是啊,没有什么能比读书那样能拥有更长久更快乐的幸福和进步的了。读书,能让我们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读书,能让我们的目光更有光彩;读书,能让我们更有学识和修养,读书,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篇10

[作者简介]刘信波(1969- ),女,湖南汉寿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鲁雁飞(1965- ),男,山西榆社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管理;袁绍成(1976- ),男,贵州石阡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湖南 长沙 41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3AZY00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097-02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艺术高职院校作为与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的重要环节,其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多年来,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院校由于其特殊性一直存在生源素质不高、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育质量不被社会广泛认可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艺术高职院校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困扰着艺术高职院校的众多教育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问题的一个十分突出的表现是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专业化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一、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制约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的授课对象,艺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历来是特征比较鲜明的一类学生群体,而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始终离不开这一特殊的对象群体。这一群体的鲜明特征表现:首先,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因长期受艺术专业思想和知识的熏陶,大多具有比较活跃的思维能力,能多角度、多元化地看待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容易忽略现实,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经常出现不计后果的言行。与其他大中专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习惯于艺术思维,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国家、社会、他人的事较少关心,一般只注重对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文化课程往往抱以忽略的态度。其次,大多数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都是在高中时就独自外出求学,个人意识比较强烈,喜欢独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比较差,很多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得失而很少为他人着想。再次,尽管他们有比较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对于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是比较开放的,交友也比较感性甚至是随性。然而在组织观念上,他们经常表现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行为,个人寝室生活卫生习惯也多有不良。最后,由于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特殊的求学经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认为文化课对他们自己而言没有什么用。不仅如此,近几年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艺术高职院校将文化课分数在录取总成绩中的比重一再降低,客观上导致学生对文化课产生轻视的态度。应该指出,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上述特征和对文化课的态度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下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形成这种普遍情况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根由。

1.源自艺术类专业的固有属性。青年学子能够成为艺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一般从小就接受系统的艺术专业学习,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上就本能地偏向艺术专业学习,对于文化课学习,他们认为只要能考试过关即可,不需像其他学生一样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提升、巩固文化知识。而且艺术专业学习不同于文化课学习,它更多偏向脱离集体氛围的单独传授,使得这类学生的个人思维和个性比较强,而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比较弱。

2.源自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艺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多有兴趣,也多抱有积极尝试的态度。在他们尝新、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市场经济和社会上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容易进入他们敏感的身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作为从各个方面培育、矫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化课想要替代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其难度不小。

3.源自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例如,对于“两课”的学习,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为“两课”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与自己的专业课相比都属无聊枯燥,难以对其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教师教不好,学生更不想学,最后使“两课”教学在艺术高职院校中渐失其教育意义。

二、课程设置与建设制约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1.课程设置制约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文化课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和基本的教学框架,多以“够用”为原则来排课。但是,艺术高职院校中的文化课设置多少,特别是内容涉及多少、多深,即怎样才算“够用”,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在很多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过硬才是“王道”;文化课都不用讨论“学什么”,连“学不学”这个基本问题都可以无所谓;对文化课随意进行调整、用艺术专业课替代文化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形势与政策”这门文化课,不少艺术高职院校已经或者正在准备取消由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教师授课的课程安排,改成由艺术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适时插入几分钟的国内外时事政治讲授或讨论。这种做法已经严重削弱了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甚至开启了从事实上取消文化课专业教学的不良先例。第二,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课程设置内容存在一定缺陷。不少艺术高职院校都错误认为,文化课与专业课相比处于从属和服务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专业的需要任意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文化课;如果文化课脱离了未来艺术职业发展的需要,那就是根本没有意义的教学;很多时候,有关人文素质的文化课只是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点缀而已。上述错误认识不仅在艺术高职院校管理层存在,而且大多教师也这么认为,甚至连文化课专业教师都在这样错误的氛围中逐渐丧失了对自身教学价值的肯定和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意识。第三,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课时分配设置不尽合理。任何一所艺术高职院校,其总课时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他们宁愿削减文化课课时,将“挤”出来的课时用于艺术专业课、艺术实践课,造成了文化课与专业课严重不成比例,甚至根本达不到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这种挤占专业课课时的做法严重误导了文化课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知,严重打击了他们对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课程建设制约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标准不健全、难统一。院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特点、师资配备、教育理念的不同而自定文化课程,随意性比较大,而且经常出现专业课与文化课交叉重合等不合理情况。例如艺术史课程,很多艺术高职院校针对该课程设置的文化必修课包括“艺术概论”“西方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而这些院校的一些专业必修课又有“装饰艺术概论”“雕塑艺术概论”等,导致了文化公共课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第二,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和很多其他类别的高职院校类似,在文化课的授课内容上,对学科体系的完整、系统给予了过分的关注,文化条块严重分割、文化内容陈旧落后。教师授课时,大多只考虑知识性传授甚至是灌输,对学生文化能力、思维能力、思想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得比较厉害,导致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上文化课感到难以学以致用,于是也就对文化课难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元性,单一教学法应用得过于频繁。学生在课堂上极少主动参与,只是一味被动听课。此外,课堂和课后练习的布置也难见多样化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文化课教学效果。第四,艺术高职院校对学生文化课的考核往往只注重一次性的考试成绩,对于课程的过程考核则极少关注。尽管有文化课的平时成绩比例,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不高,而且经常流于形式。这造成了学生对文化课考核多采取“考前快磨枪、考后扔一旁”的态度。

三、教师选拔与培训制约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选拔较随意。当前我国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与普通大中专院校相比,担任文化课的教师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相对偏低,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或者知名度不够高的艺术高职院校,这种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鉴于当代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很多艺术高职院校对文化课教师的聘任不太规范,有的甚至不经过详细的岗前考察、考核就直接将新人推上文化课讲台。对文化课教师选拔环节的松懈,致使一些文化课教师教学水平差、基础知识不牢、专业能力不强,而这些都直接造成了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阻力。有些院校已经看出了选拔环节的弊端,于是被动地回避问题,只规范化地聘任少数几位老师,让他们分担多门文化课程。所以就出现一位文化课老师兼上语文、物理、英语、政治等多门文化课程的现象。尽管这种做法节约了师资,但却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也让文化课教师在承担巨大教学压力的同时没有精力关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2.师资培训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上岗之后,由于文化课在艺术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一直难以获得重视,因而对所配备师资的进一步岗位培训也往往做得不到位,令文化课教师失去了不少专业化发展的机会。需要承认的是,我国当前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远不如国际公认的标准。有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岗位培训,使文化课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师素养和文化教学素质。尽管我国当前已建设了近百所涵盖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培训的国家重点培训基地,但这些基地在为艺术高职院校培训文化课教师方面还存在从培训理念到内容、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针对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的培训水平,也势必影响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最终影响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堪忧。授课对象的特殊性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主动适应他们的需求,进而进行调整。艺术高职院校对文化课程的设置、建设缺陷问题不仅需要院校管理层的正视和解决决心,更需要文化课教师在相对不利的课程教学环境中不断挖掘课程价值和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师选拔机制和师资培训机制的结构性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制约了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专职专任文化课教师聘任的规范化建设,而且还需要集中全社会的优秀教育和培训资源,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的各项学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培训,使其在教学实践中自主、自信地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