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6: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专家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专家培训总结

篇1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介绍了六个专科的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血液透析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助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和产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各专业又分为三大模块,包括核心能力模块、训练模块和评价模块。通过培训,各专业护士不仅具备了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还具备了独立护理常见危急重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各专业护士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护理评估的能力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评估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掌握评估时机,任何的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措施都必须从评估开始。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整体的评估,每次技术操作前必须评估,每个操作步骤之间也必须评估。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解释评估的目的、方法与程序。

3、在安静、私蜜性好的环境下进行评估。

4、评估者应态度和蔼、耐心,评估过程处处关心患者。

5、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6、评估者注意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与评估对象保持必要的目光交流,用清晰、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必要时协助患者使用助听器。

7、根据评估的对象、目的、不同的护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评估的内容和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方法有交谈法、观察法和身体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评估量表、疼痛量表等。

8、评估发现用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

篇2

一、系统需求分析

(一)系统总体需求

一个完整的专项培训管理流程涵盖了以下环节:申报项目――项目审核――获取管理后台账号――录入学员名单――开展培训――调查问卷――培训问卷填写――培训成绩登记――学员打印查询成绩――培训结束――项目自评――项目绩效评估――项目结束。

(二)系统角色分析

系统中分有5类用户组,拥有不同的权限。

1.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管理权限,管理整个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进行学员学习管理、培训工作总结、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管理、培训机构管理、问卷调查、培训统计、流程控制、模块管理和项目指派管理等。

2.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负责上级业务/行政机构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前,审核培训项目,下发培训机构的账号和密码;在培训期间,调查问卷和监察培训情况;培训结束后,组织项目绩效评估专家进行项目的绩效评估。

业务管理员需管理8个子栏目:项目审核,学员学习管理,绩效评价、培训工作管理,专家账号管理,培训机构账号管理,指标库管理,问卷管理。

3.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前,申报专项培训项目,通过后登录专项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熟悉平台功能,在平台录入参训学员名单;在培训期间,督促学员参加调查问卷,录入学员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成绩;培训结束后,提交学员成绩信息,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自评,并提交自评表和自评报告。

4.评审专家。根据不同的审核内容,分配不同的权限,如项目审核、绩效审核、基地评审、教学督导等。

5.学员。参加项目培训的学员,可查看个人信息、学习成绩、填写提交调查问卷。

(三)系统的功能性分析

1.申报与审核管理

(1)项目指派管理

将不同的专项培训项目分配给对应的评审专家进行审核。需实现一个专家可以分配到多个项目,一个项目可以指派给多个专家,但绩效审核专家、项目审核专家、基地评审专家、督导专家各司其职,互不关联。

项目指派管理模块中的各项按钮需求如下:

查询:按项目罗列指派状态、指派数量、评审专家人数、绩效专家人数、基地专家人数、督导专家人数;点击项目列表中评审专家/绩效专家/基地专家/督导专家,新页面查询已指派专家。

项目指派:勾选N个项目,点“批量指派”/选择专家类型(评审专家、绩效专家、基地专家、督导专家)/勾选N个专家,点“指派”。

指派删除:可删除已指派专家。

(2)申报模版管理

每年的项目申报模板可能会存在变化,新增申报模板管理模块时,项目申报界面可自动匹配到当前模板。

可管理已有的模板,如选择模板类型、项目类型等。

也可创建新模板,复制或新建模板,以半透明覆盖层方式覆盖原页面。设有模板年度、选择模板类型、选择项目类型和填写模板名称。模板名称填写后,做重复性验证,不允许重复。选择复制方式,显示旧模板下拉框;选择新建方式,隐藏旧模板下拉框。

(3)申报审核管理

项目申报。由培训机构选择模板类型、项目类型,填写申报机构信息,进行项目申报。各功能按钮需求如下:

保存:在项目表中插一条记录,信息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年度、通知邮箱、院校(机构)等,同时保存各模块的HTML片段。

预览:检查每个模块是否都关闭编辑。新页面预览当前填写状态的申报表,相当于申报表查看功能。

提交审核:检查每个模块是否都关闭编辑。改变项目审核状态(专家立项审核和上级立项审核状态都为待审核)。

自动保存:每隔5分钟自动保存一次。间隔时间在后台(XML文件中)可配置。

完善信息:编辑该项目的申报表,申报表页面的功能参照“项目申报”。

申报表查看:查看项目的申报表,申报表中的信息项只读。

打印:根据申报表的格式把申报表导出到word文档。

项目申报审核。包括立项审核和经费审核。立项审核包括两级审核:专家审核和上级审核。专家审核是专项项目审核专家进行审核,上级审核是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审核。经费审核是上级财政局下拨经费后,由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审核。申报单位提交审核后,专家未开始审核,申报单位可以撤回,修改申报表后再提交审核。专家立项审核完成后,上级立项审核未开展前可以撤回,重新审核。上级立项审核通过即立项审核通过。此时,上级经费审核状态为“待审核”。财政局下拨经费后,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经费审核。

2.项目绩效管理

(1)培训过程管理

学员学习管理

培训机构在培训之初要导入学员名单;学员可在培训期间,通过学员平台参加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学员完成调查问卷,培训机构可录入学员成绩,如学员没完成问卷,培训机构则不能顺利录入学员成绩。可查看一个项目的学员信息,包括所属区域、学校名称、姓名、学号、问卷完成状态、学时、分数。需设置同步学时数据、学员名单导入、学员成绩导人、学员名单导出和删除学员等操作按钮。增加实时统计学员人数合计、学员填写问卷人数合计、优秀学员人数统计等。

培训工作总结。项目培训结束后,专项培训机构必须先提交项目培训总结,才能录入学生成绩和培训课时。

调查问卷管理。录入调查问卷:当项目审核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录入一个新的调查问卷,无需人工操作。管理员可以针对某一个项目的调查问卷进行删除、新增的操作。可删除程序自动关联的调查问卷,如果删除,需要在辅导教师工作平台手工创建新的调查问卷来关联该项目。

培训问卷填写:填写人员为所有参训学员;线下培训一周内学员需上网参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学员获得成绩的必要步骤;若不参与问卷调查,则培训机构在登记成绩时提示该学员未参与问卷调查。上级业务管理员可查询、查看、删除问卷调查。

(2)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模块主要用于对应查看专项培训的学员调查问卷的情况,不同的用户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专项培训机构管理员:提交培训绩效总结、提交项目自评。

学员:做问卷调查。

绩效专家:进行专家评价。

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平台管理员:查看项目自评、学员评价、专家评价、培训绩效总结。

3.培训统计管理

各级管理员可根据需要查看各个项目的状态,按多种规格导出项目信息,包含年度、编号、名称、学时、申报单位、专家审核、上级审核、当前状态等。也可由业务单位根据需要勾选并导出培训项目信息,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编号、项目名称、计划培训人数、学科(领域)、项目属性、培训经费预算、培训学时、培训时长、计划开班时间、项目负责人等信息。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

系统有各级业务管理单位、培训机构、专家和学员等众多角色参与,且功能较复杂。整个系统逻辑结构上分2层来构建:

1.整合开发基础支撑组件,以模块化、低耦合的方式设计,供业务模块调用,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度。

2.按专项培训项目开展的主体流程构建项目申报审核、专家管理、培训基地管理、参训管理、基地任务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基地绩效管理、培训机构绩效管理、成绩管理各业务模块,满足业务开展和管理的需要。

(二)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1.申报与审核管理

通过项目指派管理,业务管理员对不同的培训项目及其过程指派不同类型的专家;通过申报模板管理,业务管理员可管理现有的模板,通过创建新模板功能,业务管理员可以设计、创建和一个新的模板;通过项目申报功能,培训机构填写项目立项的相关信息,提交项目申请表,培训机构填写项目申请表并提交审核后,由业务管理员和指派的评审专家进行审核。

以评审专家为例,项目申报审核管理的执行步骤为:登录系统――选择项目审核――填写项目审核意见――提交。

篇3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篇4

要想钓到鱼,首先要知道鱼儿想吃什么。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否有效,首先体现在培训活动是否针对和满足培训需求,因此,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班主任有效培训的前提。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开发人员和培训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确定培训对象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方面的现有水平与应有水平的差距,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并进一步从这些原因中确定通过培训来解决的问题,从而为设定培训目标、开发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方法、开展有效评估提供基本依据。

培训需求的调研与分析,要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即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要考虑学员所在单位的需要,即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是否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要考虑班主任岗位的需要,即班主任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及完成这些任务、要求存在的问题;要考虑学员个人的需要,即学员本人的兴趣、意识或意志作用下产生的对培训的要求与愿望。为此,要对德育(教育)行政领导、研究专家、校长、学员、学生家长等进行调研,从而获得班主任培训项目的培训需求。通过对这些需求的综合分析,分析哪些是当前班主任培训最重要、最可能解决的问题,最终形成有效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进而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主题,为有效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科学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是中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的首要环节

根据培训需求预测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有哪些收获,包括新知识、新技能的增长,态度的改变,难点问题的解决;培训活动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员的需求,是否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依赖于有效培训目标的确定。如果没有有效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专家团队、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管理等方面容易产生盲目性或随意性,那样整个培训就会失去方向。应该指出的是,不同层级、不同学段、不同阶段、不同时长的班主任培训,其培训目标是不同的,如新任班主任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的目标不同,小学、初中、高中骨干班主任的培训目标不同,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的目标也不同。确定培训目标时,有总目标,也有具体目标。

例如,针对目前初中班主任队伍的实际和国家、社会的需要,初中骨干班主任短期培训的总目标是:通过主题式研修,帮助初中骨干班主任提高师德修养,树立先进的德育理念,深入理解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班主任工作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初中班级管理和德育的各项技能,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班主任工作研究方法。

具体目标可以为:理解师德内涵,提高师德修养,树立职业理想;更新班主任工作理念,能够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理解当代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特点,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计划、班集体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家校沟通与合作、班级工作总结与评价等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学会合理利用学生、家长、社区、网络资源,为实施德育和促进学生发展服务;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班主任工作研究方法,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进行符合要求的研究设计。

以上目标是初中骨干班主任短期培训的“通用”目标,由于培训需求和时长不同,每个具体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确定,都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培训目标回答的是“为什么培训”。在确定为什么培训后,就要确定“培训什么”了。培训课程可以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维度来构建。“专业理念与师德”可以有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理念等模块,可以设班主任的职业理想与专业化,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多元化的学生观、自主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等主题。“专业知识”可以有学生发展知识、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模块,可以设当代学生(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品德教育心理、班级管理心理、学生心理保健等专题。“专业能力”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经验总结与研究等模块,开设的专题就更多了。

由于中小学班主任一般为短期集中培训,培训时间短,在确定培训课程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便会蜻蜓点水。为此,每个班主任培训项目都要确定培训主题或培训重点,围绕培训专题或重点选择培训课程,做到集中力量、重点击破,通过一次短期培训集中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或两个核心问题。

三、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是中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的关键

同样的培训课程,不同的人授课的效果大相径庭。

首先,承担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实行首席专家制度,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备课、督导培训教学、组织生成性资源开发等工作。

其次,应根据培训课程和需求聘请培训专家,并合理搭配德育(教育)行政领导、理论专家与一线教研专家和学员教师。根据学员的需求,聘请的专家既要有区域外的专家,也要有区域内的专家;既要有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专家,也要有中小学一线的班主任专家;既要有重点名校的优秀班主任,也要有农村学校的优秀班主任;既要有公办学校的名优班主任,也要有民办学校的名优班主任,确保专家的代表性和适应性,要使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学员均能在培训中有所借鉴和收获。

班主任培训的专家团队,应由以下人员组成:

⑴德育(教育)行政领导。他们可以拓宽学员的专业视野,从形势、走向等方面帮助学员从高处审视自己的工作,拓宽工作思路;又可以进行政策解读,使学员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

⑵理论专家。他们可以从理论层面上帮助学员梳理、分析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又可以引领、提升学员的专业思想,使学员的工作实践能找到理论支撑。

⑶一线教研专家。一种是专职教研员,他们主要帮助学员在实践层面上分析、教授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操作技巧,他们是高校专家和一线班主任教师之间的桥梁;另一种是一线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他们可以以自身成长的经验与学员进行分享,将自己成长的心路剖析给大家,还可以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思考和学员进行探讨,虽然不一定能说出多少理论,但他们对班主任工作必须有理性思考、有理念。他们极具亲和力,能让学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帮助。

⑷学员本身。这是宝贵的学习教育资源,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培训资源。他们彼此的交流研讨,可以感受和解决学员们一致关心的问题。

再次,在培训正式实施前,培训单位应组织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解读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活动形式、作业设计等进行认真研究,确保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能实现培训预期目标。如若实际情况不允许备课,应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帮助各授课教师达到以上目的。

最后,培训单位要对培训专家进行有效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是对专家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此了解专家教学效果及学员的满意度,为下一个培训班的专家团队组建提供依据。

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是班主任有效培训的根本保证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要以学员为中心,以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教学情境,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领学员研讨真实的班主任工作问题,在参与、合作和专家指导下主动建构,总结、反思自身经验,发展实践智慧,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题组成员的调研,我们发现班主任期望的培训形式以实用为主,具体是:讲座、案例分析、与专家互动、观摩后点评、研讨交流、德育基地参观考察、优秀班主任工作现场观摩等。过去的班主任培训往往以讲座为主,这样的培训方式必须改革。要灵活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⑴专题讲座。专科理论课程或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讲,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但所占比例不能太高,一般不能超过40%。

⑵案例分析。由于理论或政策法规比较抽象,不同学员理解效果不一样,为提升培训质量,要运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为复杂为简单,提升培训效果。

⑶与专家互动。不同层级、不同学段、不同的个体,学习的风格、感悟的能力都不同,个人成长的背景、积累的经验不同,可以采用与专家互动的形式,为学员解惑、学员反思提供帮助和指导。

⑷现场观摩及点评。从理念观念到教育行为,需要教育实践作为媒介。为此,现场观摩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可以在中小学现场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现场设置模拟现场。观摩课可以是外请的优秀班主任执教,也可以是培训学员中的优秀班主任来执教。同样,点评专家可以是外请的理论或实践专家,也可以是培训学员自己。由于班主任培训大多在寒暑假实施,学生不好集中,由此也可以用录像资料代替实际上课。

⑸研讨交流。先分组研讨交流,让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发言,由召集人或记录者记录汇总大家的发言。研讨结束后,再全体集中,进行大组交流,以解决点面(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⑹经验分享。名优班主任或学员可以就自身班主任工作中的经历和经验,开设微型报告或进行现场展示,学员从中可以分享经验、得到启发。

五、加强培训管理,是中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

管理出实效。没有严格而高质量的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要将培训适当“前移”。学员带着什么目的来,就决定了他们带着什么回去。在培训前,培训单位可以要求学员就班主任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本单位或所在学区展开调研,每人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一份德育工作小论文,在集中研修中安排时间组织交流与展示;要求学员思考自己参加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本次培训的目标与自己的需求的关系,预测本次培训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并对培训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要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培训单位要对教学管理、考勤管理、作业与考核管理、组织纪律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保证学员知情。要编制研修手册,内容包括学员必须知晓和执行的各项要求,例如:培训目标、课程安排表、主讲专家与讲义提纲、学习资源和文献索引推荐、结业考核要求、教学管理制度、安全工作预案、安全须知等。首席专家和负责人要深入课堂听课,对每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问卷测评。要指导建立班委会,鼓励学员自主管理,班委会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并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要严格考勤管理和考核,实行培训签到制度。

要加强培训反馈。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从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培训收获与感受、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等,以便在后续的培训中改进或调整培训安排。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通常采用的培训反馈方式是满意度测评,如下表: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满意度测评表

篇5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全县粮食总产8亿斤以上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个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的目标,为全县粮食生产持续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计划全县示范推广超级稻3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5万亩。实现亩增产稻谷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全县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1000户以上,重点抓好一个万亩示范片和二个百亩核心方,辐射带动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具体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2013年工作重点是扩大超级稻品种应用面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升示范户科技水平、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们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一)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

农业部认定的101个超级稻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近40个。根据我县实际推广应用情况,今年全县主推超级稻品种早稻为淦鑫203(荣优3号)、金优458、新丰优22、03优66、中嘉早17号等,中稻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天优华占等;晚稻为五丰优T025、五优308、淦鑫688、天优华占、丰源优299、天优998等。结合万亩高产示范和百亩冲超高产攻关,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超级稻生产力比较试验,以引进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新品种(组合),筛选和贮备超级稻良种。

(二)集成配套超级稻高产技术。

针对我县水稻生产关键制约因素,实行重点突破,集成推广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用种量,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键技术,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三)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

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省市县乡”分级培训、“参与式”培训和“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培训技术骨干与培训种粮大户、种粮能手,专项技术培训与通用技术培训”三结合培训等方式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提高培训实效。2013年全县培训示范户1000户以上,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培训提高超级稻科学种植水平。

(四)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示范。

在乡建立1个双季超级稻万亩示范片,示范片覆盖等6个行政村,农户2678户,示范面积1.02万亩。在乡村、对乡村建立2个双季超级稻百亩核心方。百亩核心方双季稻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示范片双季稻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在示范区竖立超级稻示范标志牌,建立核心区实施工作台账。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1-3月)。

按照省厅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县2013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筛选、宣传、培训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示范区建设地点和有关试验,开展示范农户培训。

(二)组织实施(4-10月)。

落实早、晚稻超级稻示范工作任务,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调查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早晚稻超级稻关键季节组织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并做好早晚稻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和检查等。

(三)总结验收(11-12月)。

项目实施完成,进行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迎接省验收,形成总结报告,提交省科教处和农技推广总站。开展项目实施成果经验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技站、科教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良种推广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二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乡镇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县种子管理站陈隆添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专家组成员由局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相关专业股站的技术骨干组成,具体人员为李雄、邓聚成、赖伍生、熊桂花、曾俊。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超级稻品种选定,配套高产技术的组装,以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的具体落实。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组成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技术指导员挂点连户责任制,负责本乡镇的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在省超级稻技术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对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编印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挂图等,直接发到农户手上,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在水稻栽插和中期管理等关键时期,组织1-2次全县性现场观摩,县乡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参与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篇6

调研农民产业需求是做好田间学校工作的基础,因此,平谷区农广校在每所田间学校开办前,首先做好农民需求调研工作,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产业结构及发展现状、主导产业生产现状、推广培训现状、农资购销、产品销售、引进的关键技术及问题等内容。2009年,平谷区农广校多次深入乡镇村,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并撰写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农民生产中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农民技术需求情况确定是否适合开办农民田间学校。2010年和2011年,平谷区农广校根据上一年学员特点、学习情况和主导产业进一步调研,制定了新的培训方案。

二、田间学校严格执行“六个一”的建设标准

一组:每所田间学校成立一个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1名名誉校长、1名校长、1名常务副校长和至少1名技术专家组成。指导小组不仅要在农民田间学校运行期间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农民田间学校结业后长期负责该校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名誉校长由乡镇有关人员担任,负责协助区县规划本乡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辖区内农民的各项培训活动;校长由村干部(一般为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负责为农民田间学校开办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及基本条件,负责科技、培训需求信息反馈,组织协调农民田间学校开办及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常务副校长由培养的农民辅导员担任,可在培训后通过学员投票综合评估的方式产生,负责组织田间学校的各项活动;技术专家主要由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具有一线生产经验的专家和市、区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技术专家担任,主要工作包括技术咨询、各种农业科技资源的协调等。

一田:每所田间学校必须设置一块科学试验田,要求学员在参与田间试验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试验设计、试验内容、试验记录、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和试验示范报告必须完整、规范,以此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

一批: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土专家。每所田间学校要发现、培养不低于10人的农民土专家、科技示范户。探索建立农村农技员、乡土专家等备案制,建立一支扎根农村、乐于奉献的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和乡土专家队伍。

一员:每所学校要逐步培养一名辅导员。农民辅导员负责组织田间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结业后负责组织农民活动日、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与推广、农资服务等有关工作,确保农民科技服务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

一网:发展一个农民田间学校互联网。辅导员和农民学员对科技的需求和农产品信息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技术支撑单位会在第一时间推荐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信息;农产品信息的,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中的经验与体会、相关专业题库的建立等,为辅导员顺利开展田间学校的建设提供了保障。辅导员培训计划、培训教案、培训总结能及时、准确填报,使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撑单位可以实时了解每所学校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农民田间学校互联网的建设,畅通了农民、市场和专家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了对田间学校建设质量的有效监管。

一栏:建立一个农业技术信息宣传栏。为提高农民田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社区内农民学习科学、掌握知识、了解信息的有效途径,形成大家共同学用科学、共同分享经验、共同发展致富、共同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开办田间学校的每个村都要设计制作一个信息宣传栏,用以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信息,以及农民学用科学的试验成果、农民学员团队活动、学员的种植经验和心得体会、优秀学员或种植能手典型介绍等内容。

三、开创培训新模式,多种形式办“田间”

根据调研结果,初步制订培训计划,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确定每期25~40名学员。学员必须是进行相关产业生产的家庭主要决策者,有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有一定的种植水平,以利于开展农民经验分享,从而确定培训内容和范围。平谷区农广校为田间学校学员制作了具有统一标识的服装,还为每所田间学校制作了铜匾,并在开学典礼上授牌。

(一)参与式课程设置

根据需求调研和测试结果,由辅导员初步拿出培训方案,组织所有学员共同参与讨论,最终确定学员满意的培训课程,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方法。

(二)精心组织开展田间学习

1. 票箱测试方法

票箱测试方法是独立性检测的一种,分培训前和培训后测试两次。培训前分别从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学员进行测试,主要是了解学员的技术知识水平和现状,为辅导员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提供依据;培训后测试主要是评估培训效果,为制定下阶段目标提供依据。

2. 分组制定学习约定

分组是农民田间学校第一次课的第一项内容,每个小组确定本组的名字,在方便管理的同时,能激励和确保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所有活动。学习约定是由全体学员共同制定的学习规范,包括培训时间、活动纪律、奖惩办法等,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保证田间活动顺利开展。

3. 课程安排

田间技术问题分析。田间技术问题分析是开展田间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田间技术培训的全过程,是农民充分展示自己观点和技术的平台。通过田间考察,各小组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最后由辅导员点评总结,从而提高学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专题讨论。根据不同作物生育期和不同管理时期出现的普遍问题,以及学员的兴趣,确定讨论专题,目的是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锻炼农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周村西红柿田间学校在进行“西红柿坐果率低、畸形果严重的产生原因”专题讨论时,学员踊跃发言,都从自身做法找原因,有说打药影响的,有的则说浇水不当,也有的说是施肥造成的。当学员王淑华讲出“关键是由苗期低温造成”时,很多学员都惊讶了。辅导员让她细说缘由,王淑华告诉大家,这是她平时注意观察和学习的结果。通过讨论学员明白了西红柿坐果率低、畸形果严重是与苗期管理有关,原来只知道苗期温度低不好,但并不知道影响开花坐果,更不知道从2、3片叶开始花芽分化时,温度条件是影响开花坐果的关键。

重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坚持“重需求”的教学特点,注重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辅导员经常接到学员打来的求助电话。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平谷区农广校不论何时都能及时派出专业教师前去解决,并利用发现的问题组织学员进行培训和专题讨论。

2009年11月28日,大官庄村田间学校学员尤广发现种植的西红柿茎、叶长了斑点不知是否生病,给辅导员打电话,平谷区农广校得知后,马上组织人员前去“会诊”。两位蔬菜讲师到现场一看就断定这是番茄晚疫病的症状,应立即施药防治,并开出“防治处方”。第二天,辅导员就组织田间学校学员进行了番茄晚疫病发生与防治的专题讨论,以尤广家的番茄晚疫病对学员进行了“现场说法”。 2010年5月,针对大庄户村架豆病毒病发生较严重的具体情况,聘请专家亲自到田间调研,并给学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4. 技术落地,实现无缝对接

田间学校是市级专家和最基层农户链接的纽带。北京市平谷农广校12名辅导员进村入户抓点带面,把科学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扎实开展新技术与成果推广工作。

2010年6月3日,北京市农广校在夏各庄试验示范基地召开了2010年果类蔬菜主导品种植保新产品现场会,聘请了北京植物环境保护研究所黄金宝教授。参加人员有区农业局、区农村合作社、种子管理站、植保站等领导及蔬菜田间辅导员13人,推介对象是平谷区蔬菜种植大户31人。推出了应用BT2000-IV型自控臭氧消毒常温烟雾施药机,较常规施药机节省农药20%~40%,节水30~50倍,而且施药不受天气限制,不增加空气湿度,施药均匀、扩散性能好,不受农药剂型限制,具有施药效率高,省工、省力,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现场会还推出了最新有机药品0.5%小檗碱水剂,主要防治对象为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黄瓜白粉病、霜霉病,辣椒疫病,对细菌性溃疡病和一些疑难病害均有较好防治作用。

5. 及时开展应急培训,为农民排忧解难

2009年8月,北京市在大兴区首次发现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9月24日,田间学校蔬菜专业教师参加了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紧急组织的应急普查和防控知识培训。教师们积极行动,同农业局一起在平谷区全面调查,明确了病害发生分布,为全市准确掌握病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他们还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积极应对,开展病害预防工作。

2009年11月1日和11月10日,北京地区突降了两场罕见大雪,使平谷设施蔬菜生产受损严重。灾害发生后,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及时开展灾后补救措施培训,以保温和增温为第一要务,以及防止植株在久阴暴晴或因雪连续几天无法揭苫后突然见强光而造成损害,及时为田间学校学员上了一课。到收获季节时,学员感慨地说:“要是不参加田间学校学习,我的蔬菜今年全部都要被冻死啊!”2010年春天出现罕见的倒春寒,大庄户村辅导员及时告诉学员,架豆要适时晚播,由往年3月20日左右播种,推迟到4月2日以后再种,因此,该村就没有发生冻死苗的现象,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三)阶段性总结

篇7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篇8

体育运动培训总结一

今年暑假,很荣幸的被单位推荐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学习,在来培训的途中我就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绝佳的机会,虚心学习,认真交流,以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次培训充满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智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虽然不能说通过这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学习内容的全面,知识的系统和身体机能的训练,以及授课的专家不同的风格,都让我体会到了组织者的用心良苦。专家们富有激情的讲解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更加明确了如何在工作中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学习期间,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责任”。老师们冒着炎热天气坚持传授理论知识,进行校园舞蹈、体育游戏和专项动作技术培训,每个学员在教师责任感的感染下克服了天气炎热的困难,坐下身来学习,静下心来悟道,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学习,我们也深深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优秀体育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专家们实例翔实,精彩纷呈的讲座把我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的困惑逐一化解。通过培训,我感觉科学选才是很重要的。科学选才是每位教练员从事体育训练必不可少的问题。怎么样选才呢?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里素质、文化成绩、家庭因素等来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利弊再进行选取。通过培训,我还学习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等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应以运动技术为基础,不是以玩为主,目的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通过几天的培训,学员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了情感、发展了友谊,更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储备了经验。

体育运动培训总结二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这次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得到了一次“充电”和“加油”机会,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视频,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理论提升的很好机会,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2、改变单一练习方式,采用结合式。以往学习哪一课,就练习哪一课,我们应打破常规。不能这一节学习跳远就光练习跳远,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很累。例如:学习跳绳这一课时,我和我的学生是这样做的,为了增加跳绳的趣味性,我们师生共同创设了沙包和跳绳组合同时练习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3、教学方式要向“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4、让学生勇敢的展示自我体育对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不但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而且还有更广泛的空间和氛围。因此,应借助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促智、审美、益智等多功能的教育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示范某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去做动作;有的学生心里想去练,但不外露,这样学生就会很被动,作为教师应清醒认识到学生好象在逃避,其实内心深处也想学,因此教师应让每个学生体会冠军乐趣,给予鼓励,这样才会让他们去思索、创新。

体育运动培训总结三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无论是在体育理论知识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觉悟上,我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并积极思考和记录,仔细观摩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悉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点评,深入了解了当前先进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明确和加强了教师职业修养和专业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使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和教师的任务的认识又得到了一次提高,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一名体育教师的信心和决心。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心得的几点总结:

首先,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认识到体育课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失的途径。以后的上课要坚持以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其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明确教案的.设计要包含五大要素: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加深了我对体育教案的理解,体育教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好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9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的功能定位

根据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服务功能、引领功能,其中引领功能是通过服务功能来落实的。

1. 服务功能

第一,以提供数据分析的结果性建议或对新的教育现象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等方式,为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决策服务。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所自身肩负着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发现新的教育现象,并对这些教育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理念指导的功能,同时也肩负着采集教育数据样本,对一些热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结果性建议的功能,这些功能,是教育行政决策的前提。比如海淀区教科所每年就小学六年间学生的成绩进行采样分析,为小学的减负和升学等方面的教育改革提供非常有效的建议,依据这样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的相应改革也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校长领导力分析报告、中小学领导干部听评课分析等,都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相应改革的有利依据。

第二,以学校自身需求为内容或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广为目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这种服务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是指学校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研究什么,培训的内容全部来自于被培训者即一线管理者的需求,这让行动更为理性,在行动中加入研究。培训内容从日常工作内容入手,切入点小而具体。比如,开学初学校需要做计划,就以“如何做计划”为培训内容;临近期末,学校要做总结,就以“如何做总结”为培训内容;学期中,学校需要组织各类大型活动,就以“如何做活动策划”为培训内容,及时满足学校和干部的需求。自上而下是指培训者在确定培训内容后,要给予科学规范的系统培训,突出专业性。研究直接指向行动,学校的行动是在研究指导下的行动。

2. 引领功能

第一,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和倡导的重要内容,作为研究内容,引领学校践行落实。认真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出台的重要教育文件,捕捉教育改革信息,确立研究题目和方向,率领学校开展研究。如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这样的精神,海淀区启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项目,带领70多所实验学校开展研究,目的是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等内容在中小学开展、落实。

第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行本土化的改进和研究。欧美等国有一些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操方法,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将之引入中国,带领学校开展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如“中英项目”是海淀区与英国剑桥公司合作开展的一个项目,这一项目引进英国的学校发展评估标准,通过海淀区的实验学校自行制订学校发展计划、进行实施和评估,是使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校领导力的项目。这个项目运用英国学校制订计划、自我评估的方式指导实验学校进行尝试,通过这个项目,让学校了解如何做自评,明白学校自评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自己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而不能靠外部来了解自己,让学校掌握证据收集的一些办法,体会“真实”的重要性。这样的方法,不仅把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引入国内,也使这些做法有了本土化的改造,让它能为我所用,生根发芽。此外,还与瑞典、中国香港变异教学研究专家与教师开展海淀区变异教学课题的研究,这一项目,通过同课异构、研讨会、课题培训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使变异教学的理论在海淀区得以实践、推广和发展。

第三,对中小学教育中薄弱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科研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研究、改进和推广。比如网络的普及在现代是有目共睹的,开展网上英语学习,以社区化的系统框架搭建英语学习的平台,原来是区域英语学习上的空白,海淀区2013年完成“海e社区”学习平台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开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领13所项目试验校,完成包含话题学习、课业学习、课外阅读、名师讲堂、娱乐学习以及生活学习6个一级模块,30个二级模块 ,覆盖文字、语音、歌曲、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集合排序、选择、填空、跟读、情景对话等丰富体验方式。这种实体性的科研成果,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习力、教育力的一种完美体现。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的服务模式探索

引领功能是通过服务来落实的,下面就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的服务模式进行归纳和梳理。

1. 群体课题研究的服务模式

群体课题是在一定时期内,多所学校围绕一个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开展合作研究的课题组织形式。这类课题一般会由区域教科所的专职科研人员做组织者和牵头人,由区域内多所不同类别、不同学段的学校参与组成,研究的内容多聚焦于教育热点问题或课题学校在当时、当地面临的具有共性的关键问题而开展。群体课题的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引领性课题,一种是落实性课题。

第一,引领性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会经常出现新困难、新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常常与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相一致。引领性课题一般就是针对这类问题而设立的,这类课题对学校的科研发展有一种导向作用,也会为一些科研基础较好,致力于科研的学校提供自我挑战、自我发展的平台。这类课题的设立,建议参与度要广,覆盖面要大,而且应该覆盖到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学校。这类课题,重在先进理念的传播、意识的培养、途径的探索。

参与此类课题研究和培训的学校较多,但每次学校参与培训的人员不多,一般为1~2名。实验学校多,具体参与的人员少,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无法保证参与人员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人员变动较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中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多为一线教师,而教师的岗位每年都会有变化,比如有的教师调动或升职,特别是涉及班主任队伍的课题研究,有的教师由于不再担任班主任,就会脱离与班主任课题相关的研究,造成之前的研究很难延续和落实。此外,学校的主要领导对课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影响课题研究理念的推广和落实。

第二,落实性课题。这类课题是针对教师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而设立的,也有根据学校的具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设立的。这类群体课题,建议培训的学校少,培训人员不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每所学校有一个团队参与培训与课题研究,保证所要传达的理念和方法被团队中绝大多数人接受和掌握,以利于推广和落实。如果参与的团队是学校的领导班子,就更能保证培训不会流于形式,培训的内容不会流失了。

2. 群体课题研究的培训模式

群体课题研究多采取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集中培训多由项目的负责人从理论层面进行系统讲解,再结合学校的情况,进行集中点评和指导。

集中培训的特点是:第一,培训的内容很系统。比如“如何策划大型活动”会从策划的要素:目的、主题、立意、布局、结构、流程等方面做系统的辅导。第二,注意形式的变化。集中培训密度高,时间集中,注意形式的变化,提高培训效率。

跟踪培训的特点:第一,实行专家负责制。聘请6位离退休专家,对学校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这类专家社会性事务少,认真负责,不浮躁,心平气和,指导及时,落实到位。第二,参与学校日常工作。结合“伴飞项目”坚持参加领导班子每周工作例会,了解学校的具体工作。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校园走访计划。项目组互相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3. 个人立项课题集中管理的服务模式

海淀区针对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课题,如校长委托、特级教师、年级课题、教师课题等,针对这类课题,区域教育科研所提供的是指导与管理服务。指导指统一对个人立项的课题进行“如何选题、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和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个人立项的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内容,由科研员做具体的指导和修改的一种服务。

同时,区教科所又出台《海淀区课题管理手册》《海淀区学校教科室人员工作职责》《海淀区课题联系人制度》等管理文件,设立课题管理平台,对这些课题进行统一的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规范管理。

4. 专家指导模式

专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所内专家,二为所外专家。所内专家,是指导区域教科所科研员的主力和基础。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是区域教科所的生命线。因为这批专家,既不同于学校教师,又不同于高校的专家,他们既了解中小学的现状问题,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指导学校科研不可替代的力量。

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讲座、培训等形式的集中学习,发挥所内专家的作用。还可借助区域教育网络、互联网、微信、飞信、信箱等信息技术,开辟多渠道的交流通道,充分利用所内专家资源为全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

所外专家,一般来自国内外高校、社会科研院所和公司科研团队等,所外专家与所内专家相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可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构建“所外专家库”。根据区域课题研究的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灵活更新和组建所外专家的指导机制。所外专家一般理论功底扎实、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对提高区域科研的水平功不可没。一般在课题立项、研究过程中和研究成果的整理阶段聘请所外专家进行课题立意、选题、研究步骤、研究方法、技术线路以及进行问题的归因诊断和评估反馈等方面的指导。

所外专家指导多数采用专题讲座、集中座谈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针对某一课题,长期聘请某一专家进行跟踪指导。所外专家指导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其可能对区域内的情况在短期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有困难,所以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借助专家的科研规范、理论功底,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5. 交流展示平台的搭建

区域教育科所不是一个所的“单打独斗”,它是区域中小学教科研的凝聚核心、领导核心、专家核心。其主要方式就是带领学校团队进行合作研究,教科所以构建中小学科研管理体系,强调知识的积累、转化传播、交流共享、创造开发和应用评价,为广大学校彼此交流与分享各自的科研经验、研究成果等搭建平台,围绕课题研究流程管理为中心,辅之以科研队伍和科研机构的建设,营造研究氛围是区域教科所一项主要的服务功能。

交流平台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现场会交流、研讨会交流、读书交流等方式,还有网络方式的交流,特别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网络交流平台一方面传递区域科研的要求和信息,另一方面支持中小学从事科研的教师把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成果上传,这样的平台可以集储存、处理、检索和交流为一体,既是区域科研资源库,又是区域科研管理库,有利于区域科研管理机构对区域中小学科研内容和科研方向的整体管理和把握。海淀区的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和海淀区科研管理网,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这种作用。

现场会是集中宣传某一课题学校经验的一种会议形式,这种展示交流形式,是在课题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学校的一些适合广泛推广的模式和途径,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的方式。比如“高中人生规划课程实践研究”课题,就不同课题学校的研究情况,分阶段地在不同学校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人生规划教育现场会”“学科渗透模式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现场会”“活动课程模式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现场会”等,意在固化这些模式,进行展示和推广,以达到落实和推进区域人生规划教育活动的目的。

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的教科研经验总结交流会,是区域教科研阶段性的总结科研成果、交流科研经验、奖励科研骨干、总结区域阶段性教科研工作、展望下阶段工作所举办的大会,这样的大会是区域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展示平台。

定期编印不同研究项目或教科研刊物,是区域教科所能够提供的另一个重要的研究交流平台。它是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际间、教师间、教师与专家、家长间的交流渠道。

总之,区域中小学教科所的功能和服务模式应该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一个过程,要通过这个过程的丰富和完善,逐步构建起区域的科研文化,以文化的力量确保区域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培训是支撑企事业单位战略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从迅猛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企事业单位面临挑战与机遇,特别是面对一些难度更大、领域更广、风险更高、技术要求更复杂、科技含量更高的开发项目,需要员工接受新的未知技术领域的培训,尽快掌握过去不是很熟悉的技术;从企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建设是发展根本。文章根据近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的培训体系建设与培训经验,从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培训师资、培训规划、培训层级与培训流程四个方面进行探研总结。

一、培训师队伍的建立

构建职责明确、有机衔接、相互配合、精干高效的培训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和管理培训工作,是培训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培训中心),除需要考虑培训基本设备建设、丰富的培训及管理经验、对先进培训流程与方法的掌握、对科研生产与管理的谙熟要素外,建立好单位内外培训师队伍是最关键的要素。怎样建立好培训师队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的经验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建立“组合式”培训专家组

继续教育与其它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直接使教育深入到生产管理行为之中,并成为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是按生产管理与技术发展需求来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教育培训内容应侧重于生产知识与技术技能、管理知识与技术的教育,教育培训过程要融于生产与管理过程之中。基于这种理解,“组合式”培训专家小组应由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与其培训中心共同协商,并由培训中心牵头组织。“组合式”培训专家小组成员主要由单位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及部分一线技术专家组成,这是因为他们既有科研、生产和管理经验,又有工程技术的专业经验,这个专家组应兼具管理者特色和技术专家特色,所谓管理者特色是指其深谙生产管理各方面经验,决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并能及时把握组织发展脉动和人才需求;所谓技术专家特色是指其对具体工程技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家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使领导层直接介入教育培训活动中,并在技术上产生指导性影响,因为他们对组织发展和技术技能的现有要求体会最深刻、最具体,是教育培训方向最好的判断者和把握者。“组合式”专家小组应以制度化方式,定期地共同参与讨论相关企业培训计划、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等问题,使培训尽量减少盲目性和无效性。

(二)建立培训师“兼职选聘”和“专职学习”制度

该制度是指在选聘技术专家做为技术课程培训师的同时,增加培训中心现有专职培训师的现场研修,即解决培训中心培训师“出”和“入”(派出去,请进来)的问题。所谓“出”是指将培训中心现有专职培训师派赴现场研修,通过现场实践增强其实践经历和能力;所谓“入”是指培训师的导入,即本着以“能者为师”、“来源广泛”、“兼职为主”原则,从一线单位(那里是新技术技能产生的发源地)引进专业知识水平高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业务骨干、管理者做为兼职培训师,例如,可将单位已退休的技术专家,或将送培单位的优秀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骨干做为时间制培训师加以灵活选聘,必要时定期选聘(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二、培训规划的建立

从以往的培训经验看,企事业单位培训工作往往呈现出各个部门培训工作各自为阵的局面。各单位虽然分别制订了职工教育培训年度计划,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培训规划,使得有些计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而且各单位制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又缺乏刚性统领。因此,怎样帮助送培单位进行培训规划是培训需求分析后的第一个工作环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的经验主要有三点: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订、编制企事业单位“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由其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结合单位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及科研生产实际,提出有一定前瞻性的培训目标,以便给培训工作指引方向。规划应明确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要求。第二,协助送培单位制订年度培训计划,由送培单位主导,培训部门列出菜单,依据“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及送培单位当年科研生产情况,制定出本年度培训计划。第三,培训中心应根据每个单位年度培训计划汇总、合并同类、整合资源,制定出详细的培训实施规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再组织实施。

三、培训层级的划分

基于继续教育与生产管理在结构上的相对应性特点,针对生产管理的各种要求去进行有效教育培训,而且要体现出层级性,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层级应当划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技能教育培训,以提高更新生产技术技能为目的,使受训者具有完成岗位任务要求的各种基本能力(如程序、工艺、设备等)和职责的执行能力,包括与任务复杂程度相关的创新能力,其对象为生产一线技工与岗前受训者,其方式为岗位训练,即在现场由生产骨干(车间主任、技术人员、班组长、技师)指导受训者掌握新工艺、技术技能的现场培训或技能比赛,受训者通过培训达到相应技师或高级技师水平;二是专业教育培训,指对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的以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培训,通常在单位内进行或与高校联合进行培养;三是行政管理教育培训,指以更新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目的,通过以各种方式、途径分层次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机会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及时获取最新行政管理信息、经验,更新行政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行政管理技术,该教育培训对象为低、中、高层的行政管理者;四是经营开发教育培训,指以研究市场开发、产品销售为内容的教育培训,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产品开发技术、销售手段、公共关系技巧等,其教育培训对象主要是民品部门的中层管理者、销售人员、产品技术开发人员,其方式为短期集中培训。

在上述各种层级、类别的教育培训中要达到:每位职工在其相应层次岗位上,均要受到相应对等的教育培训,每位职工在晋级或换岗时也必须以接受相应教育培训为先决条件,而且要使这种教育培训贯穿职工在岗工作始终,并要融教育于管理行为之中。其教育培训结构是一种“正金字塔型”的多层次多类别的结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四、培训流程的建立

在培训实践中,缺乏对教育培训资源的统筹协调、单位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实施部门职能不明确、培训流程不清楚,会导致无效培训,使培训目的无法充分达到。因此,设计一个培训流程十分必要(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为例,如图3所示)。

多年的继续教育实践证明,继续教育如发生在一个特定教育情境中,并基于成人自身实践经验,其教学效果最佳,因为成人的学习通常是从复杂的实践中去分析理论概念,再从理论概念中寻找现实答案的过程。在遵循成人学习规律与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内容与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培训,能将教育培训内容融入到成人工作状态之中,这与传统的教师单一课堂讲授的教育方法相比,其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继续教育要想使送培单位对其进行投资,其培训方式必须由过去传统单一的理论讲授向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转变,其课程设计应以管理目标、工作任务、技术技能的需要来确定,要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交流过程,而非静态封闭式书本知识学习,例如,可增加课程中现场观摩学习时间,实行教育培训内容弹性制,吸收技术专家参加课程的编制与指导等,应使教育培训内容与具体生产管理内容挂钩,由理论内容向岗位或技术技能实际需求内容转移。

例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为某研究所车间班组长进行的一次培训课程的流程,如图4所示。

对上述流程中每个子模块的内容解释:

“集中学习,理解体验”是对此次教育培训的主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内容进行必要的系统讲授,受训者对这些基本理论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来体验理会。

“经验反思,学习发现”是批判性地学习培训者指定的教材和文献资料,阐述自身学习后的感受,结合前面的学习理解和感受回忆,反思自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成功、失败、困惑的关键事件及自身处理这些事件的方法与手段。

“交流分享,”是教育培训者和受训者共同就自身的理论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反思、感想体会进行交流,并就实践中所发现的疑难、困惑、问题展开讨论,既可以求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求异,实现在场的每个受训者的经验都能彼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