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卫生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7: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馆卫生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图书馆卫生管理

篇1

根际区是植物体与土壤物质、能量交换的场所。一方面植物体通过呼吸、分泌有机物质影响根际土壤性质[1];另一方面,土壤又通过根际区以各种方式向植物体提供营养物质。农作物上有关根际的研究已十分深入[2、3、4],并都针对表根几个毫米的根面土(RhizoplaneSoil)和根际土(RhizosphereSoil),而林木上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林木立地条件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对林木而言,确定几个毫米的根际有很大难度。虽目前国内外有关林木根际土壤研究有零星报道[5、6、7、8],但研究都较农作物上粗放。由于林木根形态的特殊性,有些研究只对林木根际附近一个较大的区域即根区展开[9]。毛竹作为禾木科植物与农作物玉米(Zeamays)、小麦(Triticamaesticum)和水稻(Oryzasativa)一样,在根际区也具有联合固氮微生物[10、11],因而开展毛竹根际区土壤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但至今为止,未见毛竹根际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为此,作者采集了不同年龄毛竹根区土样,旨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1样地与方法

1.1采样地概况

采样地设在浙江省临安市郊青山镇。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座标为119042′N,30014′E,属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5.9℃,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13.3℃,年降水量1424mm,无霜期236d。土壤成土以富铝化和生物集化同时进行,土壤为发育于花岗岩的红壤。土壤pH在4.5~5.5,有机质含量在20.00g·kg-1左右,全氮含量在0.8~1.3g·kg-1之间,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平均为93.23、10.96和77.26mg·kg-1。采样地海拔高度为100~120m。竹林密度4100株·hm-2,Ⅰ、Ⅱ、Ⅲ度分别占35.5%、31.2%、和33.3%(Ⅰ、Ⅱ、Ⅲ度竹龄分别为1~2a、3~4a和5~6a),毛竹平均眉径为8.5cm。

1.2采样方法

在0.33hm2左右的采样区域内,按15m×15m的面积划分为12个样方。1998年6月在每个样方中分别确定生长水平中等的Ⅰ度(1年生)、Ⅱ度(3年生)、Ⅲ度(5年生)竹各3株,分别在毛竹基部挖开,顺竹蔸取连在根上粒径小于1cm土壤作为根区土壤,并分别将Ⅰ、Ⅱ、Ⅲ度各3株竹的根区土样混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样方Ⅰ、Ⅱ、Ⅲ度竹的根区土样。同时在每个样方的竹林中多点采集和根区土深度一致的林间土样1个,采集时尽量避开竹鞭,各点均离竹鞭5厘米以上。

1.3分析方法

土样带回室内后分成两份,1份鲜样分析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另1份风干、去杂、过筛后测定土壤各类酶活性。土壤微生物计数采用平板法[12],细菌采用牛肉蛋白胨培养基;真菌采用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放线菌采用高泽1号琼脂培养基。土壤过氧化氢酶采用容量法;蔗糖酶采用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脲酶采用苯酚——次氯酸比色法;蛋白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13]

2结果分析

2.1毛竹根区与林间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到,Ⅰ、Ⅱ、Ⅲ度毛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平均为每克土4.07×106个,是林间土壤的1.53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部位土壤细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由LSD法多重比较可知,Ⅰ、Ⅱ度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显著高于林间土壤,而Ⅲ度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虽是林间土的1.43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土壤比较,Ⅲ度竹根区细菌数量明显低于Ⅰ、Ⅱ度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Ⅰ、Ⅱ、Ⅲ度竹根区土壤平均为每克土5.11×105个,和林间土壤的数量十分接近,方差分析也显示不同部位土壤间无显著差异。而真菌数量林间土壤与根际土壤间差异明显,Ⅰ、Ⅱ、Ⅲ度竹根区真菌的平均数量为每克土4.58×104个,是林间土壤的2.05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部位土壤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Ⅰ、Ⅱ、Ⅲ度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均明显多于林间土壤,而其中Ⅱ度竹根区又显著多于Ⅰ、Ⅲ度竹根区。综合细菌、真菌、放线菌可以看到,土壤微生物总数根际土壤显著多于林间土壤。

注:表中数据为12个样地的平均值;同列中不同英文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F0.05(3.33)=2.90,F0.01(3.33)=4.46

根际区承接了大量根系分泌物和根表脱落物,给微生物生长、繁衍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源物质,因而根际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都比林间土高[5],毛竹也不例处。根际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明显刺激了植物体生长。而根际并没有刺激放线菌而使根际放线菌明显增加[12]。从Paravizas等对蓝羽扁豆(LupinushirsutusL.)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来看,当离开根表3~6mm时,放线菌的数量就和非根际土壤没有多大差异了[12]。文中毛竹根区土壤放线菌数量和林间土无明显差异,一方面说明了毛竹根区放线菌刺激作用也不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种林木根区土采样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根际效应。

2.2毛竹根区与林间土壤酶活性分析

表2显示,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不同部位土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LSD法多重比较发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Ι、Ц、Ш度竹根区均显著高于林间土壤,而不同年龄竹根区土之间无明显不同。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Ι、Ц、Ш度竹根区土明显高于林间土,并不同年龄竹根区土之间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Ц度竹根区活性较强。

注:表中数据为12个样地平均值;同列中不同英文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F0.05(3.33)=2.90,F0.01(3.33)=4.46;酶活性单位:过氧化氢酶,0.1mol·L-1,KMnO4·g-1·min-1;蔗糖酶、葡萄糖毫克数.g-1·d-1;脲酶,NH3-Nmg·g-1·d-1;蛋白酶,NH2-Nmg·g-1·d-1;磷酸酶,P2O5mg·g-1·h-1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毛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林间土壤,Ⅰ、Ⅱ、Ⅲ度竹根区各类酶活性平均分别是根区的1.28、1.94、1.48、2.00和1.82倍。根际区土壤酶活性高是土壤研究者一再证明了的事实[14、15]。根区有大量根系分泌的粘液和根表脱落物质,其上都附着各种植物分泌的酶,其次,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这些微生物也常释放出酶类[13],从而使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林间土壤。土壤中养分转化离不开酶的摧化作用,因而,毛竹根区土壤酶活性高有利于根区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对毛竹生长极为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根区土壤,就可发现Ⅱ度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酶活性较强,虽然象细菌数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等多重比较后并未显示Ⅱ度根区显著高于Ⅰ、Ⅲ度竹根区,但从不同年龄毛竹土壤R/S值(表3)仍可看到这些性质总体上Ⅱ度竹根区土较强。Ⅱ度竹根区土生物学活性强于Ⅰ、Ⅲ度竹说明随着毛竹新竹长成,根系逐渐发育,根系分泌物、根表脱落物逐渐增多,到了第3、4年根际区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随着竹子变老根系代谢能力又逐渐下降,根区土壤生物学活性又有一定的回落。毛竹这种随着年龄不同,根区土壤生物学性质发生较快变化的情况在其它林木上很少发现,这也从一个方面启示我们在研究不同土地及不同人为措施对毛竹根区土壤影响时,一定要选择相同年龄的竹子作为研究对象,才具有说服力。

注:R代表根区,S代表林间

3结论与讨论

毛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从不同年龄来看,Ⅰ度、Ⅱ度竹根区细菌数量较多,它们和林间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Ⅲ度竹根区相对较少。无论是不同年龄毛竹根区之间还是根区与林间土之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Ⅰ、Ⅱ、Ⅲ度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都显著多于林间土,Ⅱ度竹根区又显著多于Ⅰ、Ⅲ度竹根区,并差异都达显著水平。毛竹根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林间土壤,但Ⅰ、Ⅱ、Ⅲ度竹之间这3类酶活性均无明显不同。Ⅱ度竹根区土壤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间土和Ⅲ度竹根区土,差异达显著水平;蛋白酶活性Ⅱ度竹根区还显著高于Ⅰ度竹根区,差异同样达到显著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在农作物上,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时常常是针对根表几个毫米的区域,因而研究所得的“根际效应”(R/S)也都较大,R/S值一般为5~20,有的甚至更大[12],而本文中毛竹根区是指竹子根蔸区粘于根表1厘米之内的土壤,“根区”范围要大得多,因而R/S值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施卫明.根系分泌物与养分有效性[J].土壤,1993,25(5):263~265.

2.张福销.环境胁迫与植物根际营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ZhangF.S.,TreebyM.,RomheldV.AndMarschnerH.Mobilizationofironbyphytosiderophoresasaffectedby

othermicronutrients[J].Plantandsoil,1990,130:173~178.

4.ZhangFuso.Mobilizatiomofironandmanganesebyplantborneandsyntheticmetalchelators[J].Plantandsoil,1993,155/156:111~114.

5.蒋秋怡.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初探[J].土壤,1993,25(5):271~273.

6.贾黎明.杨树刺槐混交林生长树种内营养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996.

7.杨承栋,焦如珍.杉木人工森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6):2~9.

8.IchioN.,parofYezosprucerootsinthehealthyanddeleteriousforests[J].JapaneseJournalofForestEnvironment,1994,36(1):51~56.

9.姜培坤,徐秋芳,钱新标,等.矿质肥料对杉木苗根区土化壤生化性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6,13(1):10~14.

10.顾小平,吴晓丽.毛竹根际分离的多粘芽孢杆菌固氮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4):377~381.

11.顾小平,吴晓丽.接种联合固氮菌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1):7~12.

12.陈华癸.土壤微生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篇2

关键词: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化

引言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承载了与医疗有关的所有信息,是医疗卫生活动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直接反映。在医疗方面,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显得十分重要,如今应当做的就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器械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了医学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它和过去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孤立零散的东西,而是整体的,规模巨大并且组织严密的信息系统。将这种信息化系统运用于医疗卫生图书管理,便能极大的在时效性、共享性方面改善以往的管理。

1医疗卫生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医疗事业工作者来说,需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也需要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教训与方向,彼此之间,专业之间,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而阅读经验与知识总结而出的书籍便是一个很好地方式。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大量丰富信息的需求。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他们能更便捷更有针对性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与信息[1]。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的医疗信息知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了解有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遇到紧急情况时更是能够运用知识对病人进行及时抢救,为家人甚至陌生人的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而非医疗专业的人们往往没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这方面知识的查询和学习。实用性、客观性、及时性对于大多数人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整合的图书管理,能够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知识,更有针对性学习。

2医疗图书信息化事业发展将推动医疗器械事业的发展

2.1加强医疗图书信息化建设

如今,医疗问题成为所有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系统解决了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问题。积极引进现代前沿技术,加强图书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对图书的整理与信息对的更新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有关图书的管理水平。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精良先进的医疗器械,有了扎实的知识功底,技术人员才能够探索到一条制造高端精密仪器的道路。医疗仪器方面的检测人员才能够准确的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病情,比如做完CT后需要对检测出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够发现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此时,图书管理系统又为医疗器械检测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有这样一个完备的图书管理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们能够互通有无,将更加精密的仪器投入市场并将其效应发挥到最大。

2.2提高医疗图书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然对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定需要加大投入,培养出一只高素质高效率的图书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积极拓宽图书信息管理的人才渠道,打牢图书信息管理人才的基础,并且注重医疗卫生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建设,是这个团队具有强大的力量。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宣传,鼓励更多的人重视起医疗卫生知识的学习并且了解新型的图书管理系统,让普通老百姓能学会通过新型图书管理渠道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国家与政府必须对这方面工作投入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支持,让此项工作能够快速及时落实到实处,授惠于民。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积极学习新型医疗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尤其是医疗卫生方面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通过这个渠道让先进的医疗卫生知识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并且引导身边的人也加入到新型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行列中来[2]。

2.3积极创新医疗图书信息化管理方式

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紧跟时代潮流是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然。对于我们来说,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摸索出一条高效的管理方式成为首要任务。首先,我们需要提供跟多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利用这个管理系统来为自己服务;第二,我们要将信息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杜绝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让医疗卫生有关知识更加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山的健康顾问。最后,我们要努力实现知识网络跨地区,跨时段的联合,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加以整合,形成一张紧密的知识网络,让图书信息管理朝着及时、规范、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结语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化管理对于医疗事业的前进与发展每一步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幸福生活。而其发展与完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支持与所有医疗工作者的合作奋斗。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48-02

一、在思想上培养和提升图书馆人亲和力的理念

20世纪以来,对图书馆服务产生最深刻影响的理念莫过于“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把“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图书馆人的亲和力落实到图书馆的服务中。笔者以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读者为根本,即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使图书馆一切活动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自身价值。二是以馆员为根本,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原则,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三是提高自身修养,热爱读者,加深提高读者的亲和力,为实现图书馆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1.提升图书馆人的亲和力,强化馆员的良好形象。图书馆人的亲和力是指馆员在与读者的交往活动中,通过情感交流达成的和谐状态。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体现着图书馆的形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形象的创建既来之于图书馆自身长期的积累,也来自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作为馆员,亲和力是一项工作技能,是馆员对职业充满情感、信念和责任心的表现。图书馆作为服务性部门,要求馆员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面对琐碎的日常工作不颓废、不失意、不敷衍,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职业素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以准确的方法、良好的态度和优雅的语言加以解决;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面对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用专业的知识手段耐心细致的予以沟通解答,而不是一问三不知,简单应付了事,让读者心生惧意退避三舍;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亲和力在读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图书馆的文化殿堂和知识宝库的深层价值。

2.提升图书馆人的亲和力,是赢得读者,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图书馆界历来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真正做到“把读者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读者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一切工作围绕读者的需求展开,管理人员要理解读者、关心读者、尊重读者,要以服务为向导,形成馆员与读者之间相互协同积极响应的服务体系。图书馆应该成为读者精神生活的港湾,享受精神升华的圣殿,而不仅仅是书籍的集散地。图书馆人应从心理上,把握内心情感,确立“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把为读者服务看成是神圣的、高尚的劳动,为从事读者服务工作而骄傲而自豪。在行动上,以读者为中心,从表情、目光、姿态、语言等多方面入手,综合体现优良的服务亲和度。图书馆人的学识、态度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形象和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影响着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和质量。从馆员来讲,通过对思想道德、业务学习、专业知识、服务观念的更新来实现与读者之间的和谐,把图书馆的各种工作付诸于行动,包括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学会在读者服务、管理、执行制度等具体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亲和”精神去处理各种问题,吸引读者、留住读者,让读者心系图书馆,情系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殿堂。

3.亲和力的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图书馆服务是育人的工作,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

4.亲和力的灵魂是要热爱读者。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护读者,才能真正地亲近读者,关心读者,也才能激发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认同。工作中注意用“心”、“意”表达对读者的爱,即:三“心”二“意”,加强服务工作的诚心、细心、耐心,强化服务理念的“奉献意识”、“亲情意识”。这种体贴入微的爱心服务,通常最能抓住读者的心,最能让读者感受图书馆温馨化服务的亲切、舒适、方便,觉得在图书馆看书是对知识的享受,是精神境界的升华。

5.亲和力的源泉是爱心的奉献。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大都是平凡、琐碎的,“勿以善小而不为”,所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像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心田,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每一位馆员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助读环境的拳拳之心。人们常用“红烛”、“为人作嫁衣裳”、“甘为人梯”来描述它的性质和意义,在工作中往往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有细节才能体现亲和力,细微之处显真情。

二、亲和力的作用点是要把握语言沟通技巧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沟通当然主要是运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在为读者服务和语言表达过程中,馆员应该注意语气、语调、语音的运用,要学会善用亲切、温和、爽快、乐观的态度与读者交谈。语言既是一个人道德观念的显露,又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心理活动的反应。美好的语言,会使读者感受到文明礼貌、诚恳热情、和蔼可亲,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言谈是有声的语言,举止是无声的语言。谈吐文雅是树立馆员形象的重要因素,是馆员精神面貌、文化修养、思想素质的体现。在信息时代馆员应自觉地立言、立行、立德,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塑造和提高自己的形象,让图书馆这个窗口亮丽起来。只有这样,医院图书馆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笔者在工作中注意了以下方面:

1.注意微笑服务。微笑是最基本的表情语言和服务要求,是递给读者的第一张名片,微笑面对读者,表达了对读者的欢迎。“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发自内心的微笑,使读者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戴,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环境。

2.注意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往往能透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能反映一个人的注意力和审美情趣。与读者进行语言交流时,必须辅以眼神的交流,达到双方心灵情感的融会和沟通。一个具有亲和力、说服力的图书馆人在与读者谈话时,应当正视读者,切忌用轻漫和蔑视的眼光对待读者,或者眼神游移不定,举止漫不经心,给人以心不在焉和不尊重的感觉。假如换一种热情、温和、亲切的眼神,效果则大不一样。要善于利用视线,用亲切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与他们交流,让读者感到热情、友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培养观察能力。图书馆人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读者的外部表现了解读者的心理,准确判断读者的意图和需求。医院图书馆是专业图书馆,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人就应该向医务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医学信息知识服务,帮助他们分析、梳理、归纳有关文献信息,准确地评估该文献的价值是否有利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使他们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手段。

三、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20多年来的图书馆工作使我认识到,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掌握为读者服务的本领。由于读者的需求和爱好各不相同,在服务过程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读者提出的要求,主动向读者推荐图书,提供线索,导读服务,这都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馆员在未来的信息服务中是否还能发挥重要作用,将取决于服务能力所具备的情报学图书馆服务软件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外语水平,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时代,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必须重构,从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馆员有了知识服务的能力,就可以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在未来的信息服务中,必须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知识导航员”等时代赋予的任务与职责。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进行角色定位,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与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时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才能在新形势下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伟勤.信息时代对医学院图书馆员的研究.中国图书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84~85页

篇4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89-03

收稿日期:2012-02-15

作者简介:林珍(1961-),湘南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编号:10C1231)成果之一。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之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其实践证明学科馆员制度使大学图书馆真正融入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学科馆员与学校师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学术纽带关系,其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纷纷借鉴效仿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存在不足是难以普及推广,可以说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鸿沟”。

1.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可归纳为集中式、分散式和挂靠式三种管理模式,以分散式或挂靠式为主。集中式是图书馆内部建立专门的独立机构,对学科馆员和有关学科服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该模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科研院校,因为学校对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且学科专业能力较强。分散式则是在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但是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各个部门中或者是各个院系。该模式是一种过渡性模式,是很多高校想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而又因自身条件不足而采取的办法。挂靠式是集中式与分散式的折中体现,它将分散在各部门科室的学科馆员挂靠在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或者文献检索课教研室。该模式比较适合非研究型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度不那么高,但又少不了,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模式。

1.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技能,还要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学科馆员的素质问题成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正是这一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普及。各高校选取学科馆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从本校图书馆员中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馆员充当学科馆员,而他们专业知识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难以大量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科馆员制度定位偏高、投入较大。有的图书馆希望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能一步到位,有的则强调学科馆员要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使很多图书馆觉得实施起来很难,觉得这是少数研究型图书馆的事,进而使得很多图书馆对此望而却步。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对科研的需求确实不那么多、不那么深入,抑或是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学科馆员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

2 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队伍的可行性

2.1 学科馆员的服务层次

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增强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寻求图书馆帮助的意识、改善馆藏建设以及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我们可以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概括为学科联络和学科咨询帮助两个层次:学科联络是指学科馆员负责图书馆与对口学科用户之间的各种联络,建立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络机制,主动了解用户各种现实和潜在的信息需求,向用户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学科咨询帮助是指学科馆员向对口学科用户提供咨询建议、信息检索、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导航、课题跟踪等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的层次性决定了学科馆员可以起用大学生,让其协助图书馆学科馆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学科联络。图书馆员中掌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少,而学生则可以对应到各自专业,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甚至相当于初级的学科馆员集群,在完成学科馆员助理工作的同时也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深化,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与院系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当于是一种“嵌入式”的学科馆员服务,也是不少图书馆提倡的一种新模式。

2.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信息的鉴别与相应的信息道德规范,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了基本的外语知识与电脑技能,这也是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具基础的条件。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包括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及信息素质教育能力,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学科馆员的实践,使得他们掌握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技能,了解了有关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知识,掌握了较高的信息检索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参与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学习图书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比其他同学更深入的对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动态、热点方向进行了解,这对他们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2.3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人员编制受多方面影响很难跟上,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偏少,读者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局面。通过吸收大学生到图书馆服务既解决了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管理员,可以说他们是图书馆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有助于图书馆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俭学,理解了图书馆工作的辛苦,也熟悉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除了宣传推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内容,他们也会将自己对图书馆工作中的感受在师生中宣传,从而加强了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如何与人沟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 推广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思考

信息高速增长与信息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了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更深入,学科馆员就是图书馆服务内容深化的体现,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保障。为了尽快让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普及,吸引大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很有必要。这里的馆员助理与图书馆职称系列中的助理馆员是不同的,他们只是协助馆员开展工作,并不是正式的图书馆职工,与职称无关。

3.1 明确分工合作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的工作系统与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而不是某一个馆员的职责,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几个学科馆员。图书馆可以抽调一些业务骨干成立学科馆员服务部门,他们是学科馆员的基础与核心。其职责是负责参考咨询、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课题查新与跟踪等服务;对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当学科联络人,负责他们所学专业师生与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部门的联系,并且能提供简单的检索与咨询服务。对于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工作安排要循序渐进,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本专业老师的相关课题,切身体会与及时的交流沟通,由于大学生的专业对口性强,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专业与师生嵌入到任何有需求的地方,这一点是图书馆员所欠缺的;学生数量众多,服务更为及时,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与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分工合作,让学科馆员及时服务广大师生。

3.2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和对大学生的培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为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在准确定位学科馆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从本馆现有馆员的素质结构出发,将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学科馆员团队。大学生走进图书馆,置身于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得到文化熏陶和谆谆教诲,从而不断地激发与完善自我,提高其信息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为图书馆学科馆员提供了一个把自己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如何让学科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3 大学生学科馆员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不管是图书馆志愿者还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时都要考虑到以不影响他们的学习为前提,管理工作要灵活。关于学生的不断更新,则要建立良好的考评与保障机制,让他们的工作不因人员的变动而中断。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学校,可以把到图书馆当学科馆员助理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践课,非专业学生则作为选修课,考核合格的要给予相应学分。对于大学生志愿者,图书馆可以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以证明其社会价值;勤工俭学的学生除了发放助学金还需要图书馆员工在生活与心理上的关心,使其安心工作。在聘用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审核与筛选,根据其特点灵活安排岗位。关于学生更新快的问题,只有通过团队培养的方式,每个学科工作团队由组长和若干名成员组成,每次人员更新只是部分调整,不影响团队工作的持续开展。因为经常在一起工作,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让大家的隐性知识都显性化并形成纸质文档或电子文献。再就是让大学生学科馆员制度化,要有专人负责,工作细化与量化考核。

4 结语

各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能盲目跟进,一定要立足本馆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前期可以立足于学校优势学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服务,在广泛研究用户反馈意见之后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各高校图书馆起点不同、特点不同,学科馆员制度更是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启用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助理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裴尔念.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十年回顾[J].图书馆论坛,2008(5):26-28.

[2] 黄立冬.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数字鸿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6):16-18.

[3] 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6-77.

[4] 邵芳,周吟剑,黄立冬.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J].现代情报,2009(6):12-14.

[5] 李洪.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57-160.

[6] 徐兴余.学科馆员集群的形成与凸显[J].情报资料工作,2010(4):80-83.

[7] 苏帕莎.“80”后大学生——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素质教育思考[J].图书馆,2007(5):111-112.

[8] 陈永平.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0-11.

篇5

所谓生态,就是生物的存在状态,它取决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它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从生物学、自然科学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科学[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和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海洋生态严重污染事件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对周围环境以及太平洋又产生了遥遥无期的巨大影响,甚至有报道说,核泄漏所带来的辐射在不久后会影响整个太平洋。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人为造成的破坏却可以减轻或消除。人们应该对自己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损害进行深刻地反思,并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避免这些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近10年来,图书馆界开始研究如何建设生态图书馆的问题。作为社会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当中的一个子系统,图书馆有责任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立足于图书馆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来建设“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态图书馆。那么如何建设生态图书馆呢?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生态图书馆的生态建筑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他指出生态建筑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的交叉学科,是生态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和体现,它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和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以求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实体与建筑环境,力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那么如何建设生态图书馆建筑呢?

图书馆建筑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布局能否实现资源的节约并保证使用者的健康;二是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具有无污染性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又能节约能源;三是是否运用了高科技技术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

1.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

(1)自然采光。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不仅能促进万物生长,而且具有消毒杀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重要作用。自然光线昼夜复始循控制,影响着人体生物钟,使人类的生命节奏保持平衡;日光制造维生素和众多至今未知的营养物质,使人们的机体精力充沛,保持着健康;光线振奋人们的精神,使人们的心理感到满足。[2]在我国建筑要获得较多的自然光宜采用座北朝南的建筑方位。这是因为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天太阳光从南半球斜射过来,所以南面开窗能获得较多的阳光;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接触阳光的是具有较好隔热效果的屋顶,这样地处南面的房间不仅可以获得较多的自然光,而且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3]。一些建筑通过利用玻璃天窗和玻璃幕墙也获得了较多自然光线。例如美国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分馆,除了主立面外,其它3个方向均不可能开窗取得自然光,因此,他们在屋顶上设立3排朝南的天窗,天窗上装有可自动控制的遮阳卷帘和1/4弧形白色反射罩和电光源,阅览室采光通过自动或手动调节,使光线变得均匀、柔和和舒适[4]。

(2)自然通风。良好的空气质量也是使人体保持健康,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空气污浊不但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容易让人感觉疲劳、产生厌倦和烦躁的情绪。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夏季多刮偏南风,要获得更好的自然通风的效果,建筑宜在南北方向开窗,从而使室内空气对流加强,促进自然通风[5]。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合理巧妙地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但能减少空调电扇排风机的使用,极大地节约能源,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

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不仅给建筑的坚固度造成威胁,而且散发出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超标,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曾经有过因为装饰材料甲醛超标造成使用者患上了白血病的案例,所以生态建筑应该使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健康材料。不仅要考虑使用者的健康,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安全。

3.高科技材料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高科技材料被发明出来并加以应用。这些材料的使用,很好地促进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6月14日,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办公楼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美国建筑环保认证。这是我国第一座建筑节能改造达到金级认证的公共建筑。节能示范楼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外墙保温、新型节能门窗、暖通空调新风系统、太阳能利用系统、节水器具、雨水收集系统、能耗计量监测、绿色照明及智能控制系统等十大类20项节能技术。

位于马塔罗的庞佩.法布拉图书馆在建筑物的立面和屋顶上均安装上太阳能光电板,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供给图书馆所需的电能和热能,从而避免了原来那种过分依赖照明、空调等高耗能的浪费[6]。

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达不到普遍运用特别先进的技术来节能的要求,所以可以普遍采用一些成本低、容易普及的方法。如双层隔热玻璃、防辐射玻璃的应用可以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夏季阻隔室外高温、冬季抵挡室外寒冷;用节能灯来代替普通的灯管也能很大程度上节约电能。

二、生态图书馆的环境绿化

1.周围环境的绿化

据研究统计,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不得小于建筑面积的1/3,才能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建筑周围的温湿度。所以图书馆建筑要么依托校园周围的绿色植物,要么重新在建筑周围进行环境绿化。建筑周围的绿化不仅可以种植高矮相间,相应成趣的绿色花草植物,而且可利用藤蔓植物攀爬性的特点,采用绿篱、棚架、绿墙等方法营造多功能空间。一些图书馆还充分利用了图书馆的屋顶空间建成了屋顶花园。屋顶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吸附灰尘,而且具有隔音、隔热的功效。例如荷兰代尔特理工大学图书馆。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屋顶别有特色:大门前宽阔的台阶直通二楼,台阶旁边是从屋顶一直延伸到地面的斜坡。自1997年以来,图书馆绿化的屋顶就成了市民攀登休闲的最爱。春暖花开,人们在倾坡一样的草坪上晒太阳,大雪纷飞时,绿化屋顶还成了城市最理想的滑雪之处。巨大的绿化屋顶还能起到使图书馆室内降温的作用,遇到大雨时,还有助于减缓湍急的水流。

2.内部环境的绿化

在图书馆内,计算机所发散出的电磁辐射、书籍期刊的印刷油墨、室内装饰材料所散发出来的甲醛、苯及其衍生物氡、氨等,以及人体和书籍上所符带的各种病菌、螨虫等,都造成了室内空气的污染。专家测试结果显示:在阅览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开门后1小时,空气的细菌含量就高于室外45%以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则高于室外60%以上(悬浮颗粒物中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是多种污染物和传染病菌的“载体”和“催化剂”);开门超过9小时后,两者竟都超出室外的9倍,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时可达到室外的4倍。[7]在这样的室内环境中看书容易对读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使读者出现疲倦、烦闷、判断力下降等情形。

室内的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清涂这些有害物质,它能够吸附尘埃,杀灭病菌,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和负氧离子含量,并且绿色植物还具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的功效。

室内种植的绿色植物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感觉精神安静愉快,带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增强了室内的人文气息和氛围。

三、生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生态化建设

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工作,藏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能不能得到科学、合理、有效并且积极健康的绿色生态知识和信息,它关系着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

在馆藏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采访工作,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察所购文献的质量,并及时剔除那些或已经失去使用意义或质量低劣或破损严重的图书,使文献资源充满健康和活力。文献资源的配置应充分合理,电子资源和纸制资源相互补充,各个学科资源的比例合理配套。文献购置的数量要既不出现信息过剩、浪费使用资源的情况,也不出现信息不足的情况。为了节省资源购置经费,节约劳动力,加强资源保障体系,还可以采用区域资源共享、联合编目等方式。

四、生态图书馆的绿色人文生态环境

生态图书馆的绿色人文生态环境是通过各个方面加以体现的。首先图书馆建筑设计在美学、心理学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优秀的设计理念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积极、振奋的心理感觉,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与周围绿化结合起来,营造丰富的人文景观;建筑内部的布局也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要,并在合适的位置张帖字画、名人名言等,让读者沉浸在优雅的氛围当中,并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置了艺术走廊,已举办了好几届书画、摄影艺术展,优美的充满意韵的文字、图片让读者在人文气氛和美学环境中受到了熏陶经历了美的享受。

读者服务应充分考虑读者需求,比如在图书馆内设置休闲区,让读者在学习之余有一个轻松的休闲环境,并为读者提供免费的茶水和休闲杂志;在阅览室附近设置打字复印专区,让读者能够方便地复印或打印所需要的资料;设置足够多的垃圾筒,并将可再生废弃物和不可再生的电池、墨盒等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设置咨询台,让读者的问题能够轻松得到解答;设置失物招领和寻物启示专栏,让丢了东西的读者和捡到东西的读者进行沟通等等。另外,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图书馆要做足防水防滑的准备,及时清扫积雪,并在周围大理石等非常易滑的建筑材料上铺置防滑的地垫,避免读者摔倒从而产生危险。总之一切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

五、生态图书馆要重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性

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服务,图书馆服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并不是允许人为所欲为,而是要把人作为主体,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利益。生态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注重人的素质和品德的养成和培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环境和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和改造人,使读者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懂得尊重自然和生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个人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懂得注重道德水平素质的形成;在提高智商的过程中,注重情商的提高和培养。不是为人的一时成功,而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 语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已经产生了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摆脱环境污染给自然仍至人类本身带来的威胁。生态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不仅为保护环境避免污染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才。目前,我国对生态图书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生态图书馆应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等更好地节约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春福.试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生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53-54.

[2] 石同生.生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4):8-10.

[3] 师宏睿.绿色生态图书馆建筑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3.

[4] 石同生.生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4):8-10.

[5] 师宏睿.绿色生态图书馆建筑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3.

篇6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2011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免费服务,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应当充分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1]免费使社会上所有人员都公平公正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使每一位公民都有机会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读者无障碍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通过利用图书馆的环境和各种资源积累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在此之前,陕西省图书馆已于2009年8月16日对外试开放,即试行免费办证、免费阅览、免费参观的“三免”制度。在2009年9月16日陕西省图书馆百年馆庆之际正式实现了免费开放,向社会做出了免费办证,中外文普通书报刊免费阅览,中文普通书和青少年读物免费外借,免费听讲座、看展览,免费上网,免费获取服务信息,免费参观,免费到馆学习等基本服务免费的承诺。至此,陕西省图书馆作为陕西人民的精神家园和西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从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开放,本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服务原则为打造书香陕西、创造阅读型社会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尤其是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对吸引广大读者合理利用网络,弘扬先进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建设免费、“绿色”、安全的公益性上网场所,满足广大读者的网络文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在陕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四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为其良性发展提出应对之策。

1、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

电子阅览室公益,给人们提供了自由平等获取数字信息的机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公众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运行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是新时期电子阅览室创新服务的基础。

1.1 读者量急剧增加,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两部委《意见》实施后,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临着读者人数、读者结构、读者群体以及读者需求的巨大变化。各地公共图书馆读者人数骤增,尤其是电子阅览室,连续创造史上日接待读者量最高纪录。以我馆2012年电子阅览室免费后日均接待读者人数是免费前的3倍之多,日均接待读者数量达到二百多人,全年读者数量同比增长72.8 %。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由以前的按上机时间收费,到目前的零收费,读者得到的实惠是十分明显的,加之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更是吸引了许多读者。我馆从2009年9月开始推行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的读者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截至2012年12月,电子阅览室平均月接待读者量为7000多次,同比上升了14.8%以上。读者量的激增,势必造成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有限性与读者需求突然增大之间的矛盾。节假日高峰期,计算机数量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现象更为严重。

虽然电子阅览室有着诸多功能和用途,但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不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料,而是影视资料、qq聊天和各种网络游戏等。陕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2012年所做的“读者上网情况调查”显示(见表1),到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中30%是玩游戏的(以大学生、无业人员为主),看视频、听音乐的近45%,20%左右是上网聊天和炒股的,查阅数据库及其他学习资料的不足5%。虽然一直以来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都致力于数字资源建设,但由于电子阅览室消遣娱乐的读者居多,致使大量的数字资源闲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免费开放并没有改善这种情况,反而使原本受经济能力所限的大学生和无业人员乘着免费开放的“东风”大量涌入电子阅览室,沉溺于网络游戏、QQ聊天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电子阅览室这种“网吧化”现象有悖于电子阅览室建立的初衷,与真正意思上的电子阅览室相去甚远,是当前困扰公共图书馆的又一严重问题。【2】

表1.陕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前后读者到室目的统计表

 

到室目的

2008年3月

2012年3月

玩游戏

21.5

30

看视频、听音乐

32.6

45

上网聊天、炒股

14.4

20

篇7

中学图书馆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标志,而是培养人才的大课堂,它的必要性在于让高中生借助这个有利的平台,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空间,较全面地发展自我形态。

2 高中图书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图书馆建设与学生思维培养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的标志。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学图书馆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也是学校气质、风骨和灵魂所在,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感受特色文化氛围,实现课外阅读量。让新生走进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的环境、氛围,才能留住学生三年的足迹、思维。并促成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健康形成。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建设和课外阅读环境,充分发挥课外辅助教育教学的重任。

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思维,是精神上的家园,给人以张力。如果图书馆不能保障它的必要条件,如清洁、整齐、美丽、安静、明亮、温暖、通风等舒适的环境,或者是设备陈旧,图书破败,势必影响学生进入图书馆的第一思维。图书老师职业化,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也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职业思维感觉。

2.2 图书装备对学生心灵的塑造

在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学图书馆图书装备具有它的积极性、时效性与阅读性。学生从中获利,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比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但给学校带来宣传资本和知名度,还会带来大量好的生员,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图书装备在中学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调查发现,图书馆建设与学校发展成正比,这个结论也是学生和家长不争的事实。学生在学校图书馆这块心灵的栖息地,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也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也形成了良性循环,受到家庭、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名校也就应运而生。

3 高中生图书馆课外阅读思维取向

高三包括文理科,通过几次统计、调查发现,他们大部分借阅的图书有《中国高中生获奖作文》、《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集》、《3+X高考轻松过关理科》、《尖子生题库物理》、《3+X高考轻松过关文科》、《最新归类英语语法》、《高中全程复习优化设计》、《全品高考复习方案地理》、《新英语备考》、《区域地理基本读本》、《戴高乐》、《高中语文基础》等,还有《走进象牙塔高考必备》、《游戏高手》、《高中化学实验与计算》、《简明欧洲哲学史》、《杰克・韦尔奇自传》、《文言文诠释》等课外参考资料、知识性、趣味性的图书占了绝对优势。其中借智力开发书《游戏高手》的男生2007年高考考出了652分的好成绩,进入了浙江大学。从高三借阅思维取向分析,他们都趋向于借阅学习参考书,为高考在做准备,其次是文学类图书,他们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依然渴望在校园里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了解更多校外的事物。

高中生活是人生的一道坎,家长和老师都希望他们从容地跨过这道坎。他们的年龄和思维影响着高考成绩和未来的人生轨迹。在引导、推荐、二次加工图书的工作中,引导学生定向思维到发散思维起到了积极作用。从高三学生课外阅读思维取向的结果分析,是可喜的和成功的。

篇8

一、中学图书馆开发学生智力的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读者对阅读活动所表现的爱好与倾向等个性心理的特点。广泛的兴趣,能促使人们去接触和注意各种事物,从中获得广博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为智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阅读技能。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依靠学校里获得的现成知识是有限的。授“渔”比授“鱼”更显得重要。掌握自学的技能,对于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可以说是终身得益。图书馆就是学生学会自学的一个极好的场所。

(三)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是读者对文献信息进行查寻,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伴有观察分析、记忆综合、思维想象活动参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文献资料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略读”、“细读”和“精读”等阅读方法。

(四)介绍一些实用简练的记忆方法。记忆是一个对文化信息输人、储存,并能在必要时提取的过程。记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能使人的思维逐步深化、复杂化、抽象化,促使智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有记忆的需求,有意识地记,才能记牢。

(五)提供智力实践的机会。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而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智力为前提的。图书馆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会其必要的阅读技能外,还要增强为学生提供智力实践的意识,为学生智力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及时推荐与学生智力发展相适应的图书。中职学生对图书馆的藏书一是觉得新鲜,二是阅读要求仍停留在童话、故事等内容的图书上。在抓紧对他们拓宽知识视野外,要注意引导他们对逻辑思维图书的阅读。

因此,要针对不同阅读对象,对阅读活动加以正确的引导。由浅及深,深浅得当,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增强,促进思维锻炼的健康发展。对于智力超常的学生,可鼓励他们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在某些方面冒尖。图书馆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及水平推荐相应层次的图书,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努力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二、学会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提供人类知识积淀载体的场所。可以这样说,历代有成就的学者名人,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图书馆的帮助。

目前,中职学生不懂得如何在图书馆中索取所需要的资料,不会查阅常见的工具书,在众多的图书资料面前,束手无策,茫茫书海,不知何处问津,以至于“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在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时,表现尤为突出。因此,缺乏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一)了解文献检索途径。众多分散的馆藏图书资料,是通过图书分类法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分门别类地予以揭示的。要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找到自己最需索取的资料,必须熟悉图书馆所采用的凰书分类法这一情报检索语言。要宣传、指导学生掌握图书馆藏书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一般到具体,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分类体系,从而顺利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二)学会利用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是揭示与检索馆藏的工具。学会利用图书馆目录是衡量学生利用图书馆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明确书名目录、分类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各自的排检方法与作用,掌握从不同的途径检索到所需的图书目录款目,并利用目录中的每一款目所提示的信息内容,来确定自己是否适用。这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条件下,显得更为迫切。

(三)熟练运用各类工具书.工具书寓知识性、资料性、检索性于一体,是读书治学的良师益友,排优解难的得力助手,往往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首选对象.利用工具书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读书与自学能力的提高。要利用图书馆中工具书较为丰富的条件,向学生介绍常用工具书的特点、功能及适用范围,养成平时随时请教工具书这一“无声的老师”的好习惯,为自学以至将来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图书馆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学生可通过对图书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图书馆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图书馆这个知识海洋中遨游,独立地、得心应手地获得知识,使自己的智力水平向前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适应开发培养智力的需要

(一)真正实现从“宝库”到“喷泉”观念上的转变。走出封闭式“宝库”的传统观念,树立开放性的“喷泉”意识。不能让图书馆“藏”在校内,不能让馆藏沉睡在图书馆内,要主动想方设法通过宣传来吸引学生进图书馆,激发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兴趣,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

(二)实行师生合流服务。改变多层次的藏书组织管理,打破按读者对象划分藏书的框框,藏阅一体,师生合流,最大限度地使所有馆藏与学生直接见面。需知一个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只能接触到图书馆一个角的现象,是不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开发的。

篇9

图书馆服务质量是体现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图书馆办馆思想由“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得到确立。图书馆是为用户而存在的,发现、了解和关注读者需求,针对读者需求提供最大化、最优质的服务对图书馆工作尤为重要。问卷调查是各大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反馈调查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需求、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价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从读者的角度了解文献需求,发现图书馆服务状况与读者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增强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馆藏的利用,我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我校组织了一次读者随机抽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式抽样调查,共设计了25道题目,大部分内容给出备选答案,内容涉及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与使用、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检索途径、图书馆的服务评价等方面。调查人员采取现场发放并现场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255份,回收249份,回收率为94.5%。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学生,涉及5个医疗专业,各不同年级的51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5名同学参加,基本上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读者入馆情况

读者到馆的频率是读者满意度最直观的反映。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入馆情况:经常使用图书馆的占30%,偶尔使用图书馆的占59.6%,极少去图书馆的占9.2%,从未去图书馆的占1.3%。与其他高校比较,例如广东某高职院校54.17%的同学“一周二次以上”使用图书馆,14.25%的同学“一周一次”使用图书馆;另一高校60.3%的同学“一周二次以上”使用图书馆,24.6%的同学“一周一次”使用图书馆。由此可见,尽管我校入馆率不低,但相对其他高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能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一是我校为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专业书籍比例较重,人文社科类的新书相对较少;二是医护生课程任务繁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三是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有待调整和适当延长;四是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影响等。

2.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

了解馆藏资源利用情况,有利于调整馆藏结构和提高馆藏质量。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50.2%的学生最喜欢去综合借阅库,39.4%的学生最喜欢去专业书库,仅有7.9%的学生最喜欢去阅览室和自修室。被问及原因,82.6%的学生是因为“有所需的资料”,11.6%的学生是因为环境好。在综合书库,73.4%的学生选择借阅文学类书籍;而在医学专业书库,44%的学生借阅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等,24%借阅专业课程习题,31%借阅医学科普书。综合书库借阅文学书刊的比例较重,而对哲学、政治、法律、计算机、天文地理等其他书刊兴趣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我校是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主的卫生职业学校,女生居多,因此文学书籍借阅率较高;此外与我校馆藏比例有关。数据专业书库的使用情况较为理想。

3.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

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快捷地查找最有用、最适合的书籍,而且有新书通报、信息咨询、个人借阅事务管理等功能,我们就它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当被问及“如果需要查阅图书馆某方面的书,您最习惯的方法是什么”,65.4%的读者选择直接进入书库查找,仅有11.7%的人选择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当被问及“如果您在图书馆资源利用中遇到困难时,常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大部分人选择咨询图书馆馆员和勤工俭学的同学,仅有19.9%的读者选择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此外仅有30.7%的读者会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其余的读者选择了“不会或没有过、不知道”。另外,仅有29.6%的同学使用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对数字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有欠缺,原因可能是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也可能是读者的信息意识有待加强,这是今后需要提高的重点问题。

4.对读者读书服务和读书活动的了解和评价

为提高馆藏利用率,倡导阅读,我馆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88.8%的读者对新生入馆培训满意,75.5%的读者对新书推介很喜欢,60.6%的读者喜欢读书节系列活动。这些数据显示图书馆的读书活动受到了读者良好的评价,读者认为读书活动对促进阅读、提高学生素质有较大作用,同时建议读书活动更丰富多样些。

5.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

部分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以下建议:如要求增加人文社科类新书,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要求增设复印机,调整开放时间与学生作息时间协调,延长借阅期限,增加借书量等。这些建议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卫生职业学校图书馆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图书馆阅读现状表现出:整体到馆率低于高等学校,学生使用馆藏查询系统解决借阅事务的能力较差,书籍借阅偏重文学和医学类等问题。深层次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①医药卫生类院校学业繁重,学生业余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到馆率相对高等学校低,阅览室、自修室相对冷清;②医药卫生类学生课程设置专一,学生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医学理论和实验课的学习,其他学科类偏少,因此借阅范围偏窄;③职业院校生源素质较其他高校低,阅读意识和信息意识相对偏低;④我校以护理、助产等专业为主,女生较多,偏好文学类,这也是造成借阅范围偏窄的因素;⑤职业院校图书馆馆藏偏重专业,综合类图书比重小、更新慢等。

四、提高我校图书馆工作水平的对策

针对造成卫生职业学校图书馆阅读现状的原因,图书馆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读者服务水平:

1.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

合理兼顾,并参考读者意见及建议,适当增加人文类书籍和畅销书,减少呆滞图书和套书的涌入。

2.调整开放时间和借阅制度

针对学生业余时间较少,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增大借书量,延长还书时间等。

3.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宣传

以广播、橱窗和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图书馆知识培训,解决阅览中常见问题,重点培训数字资源的使用。可以采取信息检索和网络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数字资源的使用,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

4.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

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开展适合学生年龄、学历、阅览的读书活动,以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加以引导,通过举办人文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等方式促进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5.提高馆员素质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诸多因素中,管理人员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为读者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改善图书馆环境

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是依靠环境育人的一些精神作用机制,如环境暗示、环境陶冶、行为模仿、情绪感染等,对提高学生素质起一定教育作用。例如:馆员素质、周边环境、书刊布局等。

参考文献:

[1]徐帆,黄清.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5(7).

[2]杜穗.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2).

篇10

中图分类号Q9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4)02-0017-05

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不仅是珍贵的阔叶用材树种[1-2],也是重要的园林树种[3].由于过度采伐,我国的野生榉树资源已经相当匮乏[4].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能较好地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繁殖不受外界环境限制,因此该技术已经在许多植物优良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中得到应用[5-6].榉树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7],主要利用茎尖或愈伤组织诱导的方法进行增殖.但是利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具有繁殖系数低的缺点[8],而利用愈伤组织诱导的途径则后代容易产生变异[9].本文拟建立通过榉树外植体直接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定芽或侧芽的形成,再经继代和增殖培养获得大量的不定芽,最后诱导生根成苗的榉树微繁技术体系.以期能在保持母树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提高不定芽的繁殖系数,为榉树工厂化育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栽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内,外植体为当年生带芽茎段,采集于选育出的榉树黄色品系的优树枝条,见图1A.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37卷

第2期

刘雪梅等: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榉树微繁体系建立

1.2试验方法

1.2.1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采用MS,附加不同浓度的BA,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个插穗,共32个插穗.25 d后统计腋芽萌发率、有效芽诱导率及芽平均生长高度.

1.2.2继代培养当初代诱导的不定芽长到1.5 cm左右时,将萌发的幼芽从基部切下,并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本培养基采用MS,附加了不同浓度的BA和NAA,共设9个处理(L9(34)),每个处理8个幼苗,重复4次,25 d后统计芽的增殖率、芽苗总数及芽苗的平均高度,计算增殖系数.

1.2.3壮苗培养在壮苗培养试验中,以高1.0 cm左右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基本培养基采用MS,附加了不同浓度的BA和GA3,共设5个处理.每种处理8个幼苗,重复4次,25 d后观察芽的生长状况.

1.2.4生根培养将经过壮苗培养的再生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了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碳诱导生根,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幼苗,重复4次,25 d后统计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平均根长及平均茎高.

1.2.5培养条件培养基均附加琼脂6 g/L,蔗糖30 g・L-1,pH为6.0.以上实验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25±2 ℃,光照强度1 500 lx,光照时数14 h・d-1.

2结果与分析

2.1细胞分裂素BA对榉树初代培养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4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炭对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炭对榉树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见表7.由表7可知,在试验所选取的浓度中,生根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NAA和较低浓度的活性炭有利于榉树不定根的诱导和生长.适宜的榉树不定芽生根培养基配方为I4,即1/2MS+NAA 2.69 μmol/L+0.1 g・L-1活性炭,生根率77.8%,生根数达4.5条

3结论与讨论

木本植物器官发生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形成时,细胞分裂素应高于生长素的用量或只用细胞分裂素.已有研究表明[7-9],直接诱导榉树不定芽形成时,只用细胞分裂素或细胞分裂素高于生长素的用量诱导效果好.因此,在初代培养的实验设计中只考虑细胞分裂素对榉树带芽茎段诱导的影响.这与周燕青等[10]对条叶榕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相似.

以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起了榉树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直接诱导形成不定芽或侧芽,再通过诱导生根而成苗的榉树微繁技术体系: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BA 2.25 μmol/L或2.50 μmol/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 2.25 μmol/L;最适壮苗培养基为MS+BA 2.25 μmol/L+GA3 1.45 μmol/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69 μmol/L+活性炭0.1 g・L-1.榉树不定芽诱导生根的试验设计中只选择了NAA一种生长素,常用的IBA或NAA与IBA混合使用效果是否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离体器官发生方式大致分为直接器官发生和间接器官发生2种方式.间接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不定芽的细胞突变率较高,不利于保持原植株的母本优良性状,而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则能很好的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直接诱导的不定芽与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产生的不定芽相比,前者不仅繁殖周期短,而且不定芽生长速度快[11].这为进一步研究榉树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由于榉树是高大的落叶乔木,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要真正应用于工厂化生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外植体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母树的树龄是否对不定芽的诱导产生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毕波,刘云彩,陈强,等.榉树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 2011,40(4):77-79.

[2]JIN X L, HU X J, SUN Y P,et al.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immature embryos of Zelkova sinica Schneid.[J]. Hort Sci, 2012,47(6):790-792.

[3]金晓玲.榉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繁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3.

[4]汪灵丹,张日清.榉树的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 2005,34(4):188-191.

[5]DIEGO N D, MONTALBN I A, MONCALEN P.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Pinus sylvestris L. trees[J]. South Afr J Botany, 2010,76(1):158-162.

[6]KATSUAKI I, NAOKI T, MANABU K, et al. Tissue culture of two medicinal trees native to Japan[J]. BMC Proceedings, 2011, 5(7):1-11.

[7]汪灵丹,张日清,金晓玲.大叶榉顶芽诱导与增殖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30(6):75-79.

[8]JIN X L, ZHANG D L, HE P, et al. In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of Zelkova schneideriana, an endangered woody species in China, from leaf explants[J]. J Hort Sci Biotech, 2009,84(4):415-420.